2021高三联考作文”丙吉识大体“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1届高三第二次江西名校联考作文解析及范文重视国民身体素质,身体才是硬道理
2021届高三第二次江西名校联考作文解析及范文佚名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据报道,某省中考体育分数即将跟语文、数学、外语一样都是100分,消息传出,引来了巨大的争议。
有人认为“重视国民身体素质,身体才是硬道理",有人认为“进一步提高体育分值,会让学校、家庭更重视体育",有人认为“此举可以解决体育教学被边缘化的问题",有人认为“如果各校围绕体育考试科目进行训练,会形成新的应试科目",有人认为“此举很可能使孩子们成为教育试错的牺牲品",有人认为"体育成绩不好不能上高中影响教育公平"……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解】(1)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情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学会学习:信息意识实践创新:问题解决(2)审题这则材料是富含思辨意味的材料,从有利的角度,首先,体现了“五育并举”中“体”这一极的意识,具有明显的回应时代的精神,其次,引起了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的全方位的重视,最后落实到学生学校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体育课被边缘化”这一习常话题;从不利的角度讲,首先,旧应试没有完全去除,又形成了对新应试的担忧,其次,不成熟的举措很可能导致学生成为牺牲品,最后,对产生的新的教育不公平的担忧。
该材料提供的是学生身边的话题,容易拉近考生和材料的距离,使得考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并且具有强烈的思辨意识,在考查辩证思维方面具有优势。
(3)参考立意身体好是一切的基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在政策层面重视体育;体育科目新应试不可取;体育带来的教育不公平;探讨学生是否会成为教育试错的牺牲品……(4)评分标准中心论题:体育加分利弊,切入分42分。
能做辩证分析,比如以利为主看到弊或以弊为主看到利可以给到最高分。
2021届高三T8新高考八省顶尖名校大联考作文题目解析审题及优秀范文精品
2021届高三T8新高考八省顶尖名校大联考作文题目解析审题及优秀范文精品作文题目【2021届高三新高考八省顶尖名校大联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914年圣诞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战场上出现了奇异的一幕:战线两侧的同盟国和协约国士兵不约而同地放下武器,爬出战壕,走到曾经的“无人区”庆祝节日,交换礼品。
这就是著名的“圣诞节停战”。
人性的光芒终未被残酷的战争所掩埋。
材料二:2007年,科特迪瓦内战频仍。
足球明星德罗巴提议将3月的非洲杯预选赛放在叛军首都布尔凯举行,并邀请200名政府军前往观战,还送给叛军领袖一双印着“为了和平而团结”的球鞋。
这是内战爆发以来双方首次没有敌意的见面,最终,科特迪瓦5球大胜,大家共同欢呼。
足球竟成为了化解战争的和平使者。
材料三: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面对人类面临的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团结而不是制造隔阂,推进合作而不是挑起冲突。
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新时代领路人在2020年11月12日的《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致辞》2020年还剩下最后几天,校团委计划举办一个“祈愿世界和平”的主题团会。
请你围绕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参考作文材料由三则材料组成。
前两则侧重于事件叙述,第三则侧重于理论阐述。
材料一是一战时期“圣诞节停战”事件,结尾有关键句:人性的光芒终未被残酷的战争所掩埋。
材料二是球星德罗巴以足球比赛化解战争危机的故事,结尾有关键句:足球成了化解战争的和平使者。
材料三是致辞的摘选,关键信息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注意题目的写作任务,校团委举办“祈愿世界和平”的主题团会,要求学生围绕材料,结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结合以上四个方面的信息可以看出,提示材料和写作任务是以“和平”为主题组织的。
2021届高考作文历史故事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感受传统文化 思考现实人生
2021届高考作文历史故事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感受传统文化思考现实人生【任务】2020年全国一卷作文,材料选取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的历史故事,让考生对其中感触最深的一位书写感受与思考。
这种历史故事类材料作文是不是会延续到2021年高考作文,这个尚不可知。
从目前各地模拟考试来看,就出现过不少这样类型的作文。
这类作文,以历史故事为引入,从传统文化切入,立意更开放,话题更思辩,使每一位考生都有话可说。
高考作文备考是全方位的,本节课,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写法。
【认识】1.对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事迹或所谈言论发表议论、表达感悟;2.能鲜明地表达观点,有层次地给出充分的理由;(选取立意是难点)3.不把道理说偏,在行文当中能体现辩证的思维;4.展开联想与思考,联系社会现象,谈出这种认识和思考对于当下社会或青年未来发展的意义等;5.注意文体要求。
【高考真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全国高考作文)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满分作文】知人善任,德才并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在这次读书会上我们一起分享阅读的感悟与收获。
对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个人,我感触最深的是鲍叔。
齐桓公成就“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孔子明说这里有“管仲之力也”,而史学家司马迁点得更透彻“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的确,鲍叔知人善任、德才并重的大贤大能光芒,在三位风云人物中是最恒久、最璀璨、最厚实的。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思辨类技法精讲专题02关系型思辨作文
【简评】
得与失的话题是一个古老的也是永恒的话题,其中充 满了哲学思辨性。如何立意构思,上面的三个示例呈 现出不一样的精彩。或得或失,或起点或过程或终点, 或三者兼评综述。对话题的驾驭能力取决于对话题概 念内涵的深层理解。都能体现出以发展的观点、相 互联系的观点来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关系作文的一般结构: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辨话题:可为与有为构思示例
概念理解“可为与有为”
可为:材料中指出“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 代……”“可为”更多的是从时代层面理解,“这个前所未有 的好时代”,是每一位中国青年大有可为的好时代。 有为:“有为”更多的是从青年人的人生态度层面理解, 在“可为”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人要不负芳华,有所作为。 可以将话题延伸到“个人”和“时代”之间的关系,由此思 考“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关联。
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 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 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 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作为关系型话题,“可为”与“有为”它们以相对概念的形式出 现。两者关系在文中都要谈到。“可为”是时代大背景,“有为” 是个人使命。“可为”只是历史背景和现实时代的引入,话题的 重点是要求我们如何理解并实践“有为”。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可为与有为”思辨关系
2021年全国甲卷可以看作一篇时政文,但是采 用了思辨话题形式。题目以建党百年为时事背 景,引导考生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与条件,汲 取优秀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勇担时代责任 和使命,在“可为”的时代下争当一名“有为” 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了解可为与有为的关系基础上,作文构思重 点在于“传承两种文化、如何积极有为”。
2021年全国高考浙江卷作文5篇优秀范文
2021年全国高考浙江卷作文5篇优秀范文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1】《得失之间,成就人生》人生如一场漫长的旅程,在这旅途中,我们不断地经历着得与失。
对于得与失,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把它看成终点,有人把它看成起点,而有人则把它看成过程。
在我看来,得与失并非简单的起点或终点,而是构成我们人生丰富多彩的过程。
把得与失看成终点的人,往往过于注重结果。
他们将得失视为人生的最终目标,认为得到就是成功,失去就是失败。
这种观点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的斗志,促使人们为了获得而努力拼搏。
然而,一旦将得失作为终点,人们便容易在追求的过程中变得急功近利,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和成长的机会。
比如,有些人为了追求名利,不择手段,即使最终获得了所谓的成功,却失去了内心的平静和道德的底线。
当他们回首往事时,可能会发现自己除了物质的收获,内心却是一片空虚。
把得与失看成起点的人,具有一种重新出发的勇气。
他们能够在经历得失后,迅速调整心态,将其视为新的开端。
这种观点有助于人们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充分的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
例如,一位创业者在经历了一次商业失败后,如果能把这次失去当作新的起点,总结经验教训,重新规划战略,那么他很有可能在未来取得成功。
然而,如果过于强调得失是起点,可能会导致人们在面对每一次得失时都过于紧张,难以真正享受当下的生活。
相比之下,把得与失看成过程的人,更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
他们明白,得失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是成长和进步的阶梯。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的得到都是对努力的肯定,每一次的失去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
正如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有时看似失去的东西,可能会在未来以另一种方式回报我们。
比如,一次考试的失利,可能会让我们发现自己学习方法上的不足,从而及时调整,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一段感情的结束,可能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从而在未来找到更合适的伴侣。
2021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优秀8篇)
2021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优秀8篇)2021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优秀8篇)2021高考语文全国二卷作文篇一汉字写“人”的启示作者:叶海声汉语书法的训练中,描红写“人”字是最常见的训练。
练写“人”字的过来人都知道,一撇一捺的“人”字看似简单,其实要写好很不容易。
可一旦把“人”字写漂亮了,会感慨良多,感叹汉字书法独特魅力。
“人”字写好了,再写大、天、会、合、余、春等字就有了扎实基础。
若是用英语来写“人”,至少会写出person或people这样的单词,单词在字母的连接中说不上有何有机组合,其字母的书写通常难得有耐人寻味的意蕴。
对比读同样内容的英汉语,所获美感不大一样。
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从笔划的延续到一个字的最后组成,奥妙无穷。
有时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篇汉字写就的文章,像是一幅幅画的组合。
比如汉字的“人”字,怎么看都是一个在行走的画面。
用毛笔认真书写“人”字,更能真切地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启示。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从古至今那么多仁人志士和普通百姓,对汉字不断重复的毛笔书写会乐此不疲,如痴如醉。
前些年我做海员,货轮靠泊能代港时容易看日本人的电视,曾见这样的画面:有个男人,一只脚被反绑在十多米的杆上,他再俯身下来用毛笔娴熟地在大张白纸上写出“春”字,围观者皆为其喝彩鼓掌。
由此可见汉字书法在日本还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回头说“人”字的描红,描红的提示说,用毛笔模拟书写“人"时要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
在我看来,上述提示既是对汉字书法的指导,也是对如何做人、如何做成功的人、如何做大写的人的启示。
我理解的启示:我们生而为人首先得勇敢地面对世上的一切困难,正所谓“逆锋起笔”,但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不能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更不能迷失了自我,即“藏而不露,不偏不倚”。
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后,积累了非同寻常的实力,或才“缓缓出头”。
当然,任何启示和说教都可能有其局限的意义,就各取所需吧。
2021届高三联考作文“阳光体育、体育与美育”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汇编精品
2021届高三联考作文"阳光体育.体育与美育"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汇编精品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振华高中坚持"阳光体育”,强化落实早操跑操制度,但就课间操开展的问题,大家有看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高中生的体育锻炼贵在锤炼意志,所以课间操应继续以跑操为主,跑步保持队列能增强集体意识、提升专注力,喊口号可以宣泄负面情绪,缓解学习压力;也有人认为,体育锻炼更应该享受乐趣,课间操可以做健身操、跳广场舞、跳绳等,增加趣味性,做到劳逸结合,才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有人认为,像甘肃酒泉的学生跳敦煌舞一样,开发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校本资源,做到体育与美育、传统文化的融合……假如你是该校学生申强,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就课间操的开展给学校写一篇建议书,体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本题材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
考生紧扣写作任务与写作指令,对课间操开展方式方法及其作用(或功能)这一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即可。
试题的写作任务是写一篇建议书,必须明确以下写作指令:身份指令一一学生(申强);内容指令一一结合材料内容(课间操开展的不同形式及其作用);主题指令一一就课间操的开展给学校(振华高中)写一篇建议书,体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合理建议。
写作时必须时刻注意写作者(学生申强)和文童阅读者(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把握好各方的身份特点。
材料提供了几种课间操的开展方式:一个是赞成以跑操为主,锤炼意志;一个是建议做健身操、跳广场舞、跳绳等,享受乐趣;一个是倡导如跳敦煌舞等各具地方特色的课间操,与美育、传统文化融合。
学生可以从这几种开展课间操的方式中任选一种或多种,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观点,给出具体的建议,要言之成理,捋之有据,让人信服,起到建议的作用。
可以选择材料没提及的的其他你认为的更好的开展课间操的方式,但是一定要"结合材料内容"。
2021届高三联考作文”对丙吉做法持赞同或反对“原题解析指导及优秀范文
2021届高三联考作文”对丙吉做法持赞同或反对“原题解析指导及优秀范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丙吉是西汉名臣。
有一次,丙吉外出,碰上有人在打群架,死伤惨重,丙吉经过时却不闻不问,掾吏对此感到非常奇怪。
丙吉向前走,碰上有人赶牛,牛喘气吐舌,丙吉停下来,派骑吏问:“赶牛走了几里路?”掾吏认为丞相前后失问。
有人因此指责丙吉。
丙吉说:“百姓斗殴死人,有长安令、京兆尹处理,我作为丞相只一年一次检查他们的政绩优劣,上奏皇上或赏或罚而已。
宰相不过问小事,但春日未热,牛喘气吐舌,恐季节失调,又有什么灾害,好预先防备,这是三公要管的大事,因此过问。
”掾吏才心服,认为丙吉识大体。
班级要举行一场辩论赛,辩论双方需对丙吉做法持赞同或反对观点。
请结合上述材料,选择正方或反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
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符合文体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出处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1),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
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
吉止驻(2),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3),奏行赏罚而已。
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
方春少阳用事(4),未可大势,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
三公典调和阴阳(5),职当忧,是以问之。
”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汉书·魏相丙吉传》注释:(1)清道群斗:疑“清”为“争”字之误。
汉代天子之出,清道而行;丞相之出,则未闻清道(吴恂说)。
(2)驻:疑为“骑”(宋祁说)。
(3)岁竟:年终。
课:考核。
殿最:经考核,上等称“最”,下等称“殿”。
(4)少阳:此指东方之神青帝。
即春天之神。
用事:当令。
(5)典:掌管。
调和阴阳:谓适应自然现象,注意气候变化。
审题指导作文设置了“班级辩论赛”的写作情境,并要求考生选择辩论双方中的一方,对丙吉做法持赞同或反对观点,然后列出相关理由,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即可。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解析及范文
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全国新高考Ⅰ卷适用省份:山东湖北江苏河北广东湖南福建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评析材料第二段说“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所以要弄清楚“以上论述”到底“论述”了什么。
材料第一段引用了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一文,这些引用的文字是想要表达“强弱之间的关系”,即“强者如果滥用其强,也会变弱;弱者如果努力锻炼,也可以变强”,也就是说,强弱是可以转换的,并非是“天生的”或者是恒定不变的,也正是因为这个道理,“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总而言之,第一段论述的就是“强弱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所以,文章应该抓住这一论述,即强弱之间的关系来写。
在这个基础上,说清楚这个关系,并且有所加深和拓展。
在这里,材料中的“体育”只是一个谈论观点的载体。
作文中如果仅仅谈体育,不谈强弱的关系,可以判定为偏题作文,得分应该较低。
仔细审题,阅读理解过关,审题不难。
以下为和题而作。
下水文强者非恒强,弱者非恒弱文/松松王安石的《伤仲永》讲述了仲永从天资聪颖、才华横溢的强者到“泯然众人矣”的故事。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毛泽东在1917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就明确指出“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可谓是对仲永故事极好的解释。
2021高三联考作文“多难兴邦”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1高三联考作文“多难兴邦”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作文原题】临近2020年春节,中华大地遭遇了罕见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侵袭。
疫情从武汉爆发,迅速蔓延至全国以及海外一些地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再次临危受命。
网友们对钟南山的评价:“十七年前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如今再战防疫最前线,83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令人肃然起敬!”响应国家的号召,全国的“白衣天使”们向着武汉集结,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向着危险,逆向而行。
谱写着一曲曲英勇的赞歌。
截止1月28日晚,来自全国的52支医疗队的6097名医务工作人员奔赴湖北抗灾一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纷纷慷慨解囊,捐钱捐物。
截止1月31日12点,武汉共收到社会捐款25.86亿元,累计收到615.43万件捐赠物资。
面对疫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1月26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统一领导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
“多难兴邦”面对重大灾情,全国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请你以一个高中生的身份,给钟南山院士、医务工作者、爱心人士或者国家相关部门,任意一方,写一封感谢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材料内容共有六段,从点到面,从钟南山院士、医务工作者、爱心人士到国家相关部门,全方位展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情景。
可以选取在抗击疫情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进行立意,也可以选取某个群体,从他们共同的“精神品质”入手,进行立意,还可以从民族、国家的层面进行立意。
可以多角度进行立意。
第一段,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凶猛,并迅速蔓延至全国,这是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这一段是背景材料。
第二段,聚焦钟南山院士。
2021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
2021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2021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2021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高考作文如何脱颖而出得到高分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2021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欢迎参考。
2021年全国I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
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适用地区:甘肃、内蒙古、青海、黑龙江、辽宁、吉林、宁夏、陕西、新疆、重庆)【分析】其实这个作文高三学子应该是平日练过习的,“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可以侧重从“论理想与家国情怀”进行作文。
(1)为时而著,为事而作。
中国元素仍将活跃在高考的考场上,今年的作文同样是体现了古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行文准则,时代感强,社会意义丰富,除了应试,对高三学子有引导作用。
(2)关注语文核心素养,巧妙传递价值观。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高考考试大纲中,着重明确了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高考的考试内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
今年的高考作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同时,更注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体现的是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巧妙地传递社会主义价值观,这也是和大纲中提出的“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不谋而合。
事实证明,高考作文不单单是选拔人才的标尺,也是一种社会舆论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21江西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
2021江西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2021江西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2021全国高考已经进行2天,备受关注的作文,江西使用的是全国乙卷,关于理想的材料作文,看到考前很多老师都估对了题目,所以这个题材相对来说,不算难写。
全国乙卷(江西)试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
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范文:理想人生,规划人生人生没有理想,就会在生活中迷失方向,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少了它,我们的生活就会陷入一片迷茫,上面这段材料正是出自2021年高考作文全国乙卷,当你看到这篇材料心中所想是什么?一个人赤条条的来到世间,总不能两手空空的回去吧,总会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
这就得有理想。
理想就是奋斗的目标,人生的精彩全靠理想点缀,生命的意义也在于为理想而活,健康点燃了生命的希望,理想照亮了精彩人生。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他的一生便是碌碌无为的过去,没有意义,没有回忆没有经历,没有乐趣。
读到这你可曾放下心中的杂念静下心来想一想我的理想是什么?是想当一名培育人才的教师?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还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亦或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理想无好坏大小高低之分,它是人们心中的一颗明星,在天空中闪耀发光指引我们前进。
屈原有一个理想,希望楚国能够强大起来,抵抗秦国的进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不仅是他心路历程的写照,更是他追逐理想为了实现理想的决心。
2021吉林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
2021吉林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作文预测:先成为锦,再添上花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说:“强健的肌肉是欢乐、活力、镇静和纯洁的源泉。
”鲁迅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作文范文:先成为锦,再添上花人生道路曲折漫长,路旁的风景有时温暖和煦,有时也会风雨交加。
在此道路上,我们如何走向未知的前方?一路坎坷,需要你有足够的体力与能量去突破,当然更需要你精神上的支持。
如此,我们才能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彼岸。
所谓“锦上添花”是也!人世间的风风雨雨,首先需要你强壮的身体去面对。
台湾学者陈冠学,在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之后,毅然辞去教师和编辑的职业,隐居故里,荷锄务农,一粥一饭全靠自己的辛勤劳作,一退就是30年。
神奇的是,他用他这30年活出了一个中国的“瓦尔登湖”,有他的大作《田园之秋》一书为证。
若是陈冠学先生没有强劲的体魄,他如何才能锄地务农,如何才能实现自己内心的追求呢?强壮的体魄固然重要,健康的心灵也是人生的必需品。
某报社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个流浪汉在路上问行人借手机,有些人假装没听见径直走过,有些人竟粗鲁地将流浪汉推开,但还是有些人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不仅借流浪汉手机,还询问他的生活,问是否还需其他帮助。
他们用健康的心灵诠释着喧嚣中还有尘世之美,给予我们满满的感动!然而,社会上竟有一些人本可以凭借自身强壮的体魄去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健康,却不愿意去做,甚为可惜!当今有一个词语很是流行,叫“拼爹”。
那些拼爹的熊孩子虽说拥有强壮的体魄,却没有健康的心灵,开车撞人却毫无愧意,还有些人将纵酒吸毒当作家常便饭,他们硬是亲手将自己健康的身体一步步推向深渊,摧毁着自己的人生。
光有强壮的身体是远远不够的。
(新)2021年高中联考作文教学解析(附获奖范文):志同道合还是广泛交友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在交往中,人们往往乐于跟与自己志趣相投,性格相近的人接近,认为这样比较容易获得情感的认同和精神的支持,互相促进,但也有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不同类型的人,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体验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这是一篇以“朋友、交往”为关键词的材料作文。
材料陈述了“交友”两种观点。
一是认为要跟志趣相投的人交往,这样容易获得认同和支持,二是认为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不同的人,求同存异,不断完善自己。
这篇作文没有特殊指向,考生任选一方,观点明确即可。
其实,小编老师看到这篇作文,能想到很多跟“朋友”相关的典故和名言。
比如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管鲍之交的故事、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不一而足。
还有《庄子》中“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对君子之交的评述,以及《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经典名句。
【获奖范文】心宽而友近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敬佩刚正不阿的君子,也时常敬佩宽和友善的贤人。
而这时“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义正辞严与“君子和而不同”的宽和仁义却总让我们陷入两难。
所谓朋友,究竟是志趣相投更胜一筹?还是求同存异才为佳话呢?在我看来,特别是当今这个多元而丰富的世界,我们更要开放心态,迎来更多的朋友。
其实何必今日,往事也尽显心宽友近的无限价值。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一对著名的“冤家”。
骁勇善战的廉颇并不觉得蔺相如和自己是同道中人,他看不起蔺相如的谋略,嫉妒蔺相如的加官进爵,更是在朝中多次直言对相如的不满。
尽管二人故事的开端并不美好,但若不是双方都放下芥蒂,又怎会有“负荆请罪”的佳话,甚至日后两人以生命为笺,换来对方的至死守护?所以说,将心放宽,会得到更多的朋友。
2021年吉林省高考语文作文猜题及范文
2021年吉林省高考语文作文猜题及范文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
沉重的负担越把我们压得贴近大地,我们就越能真实地感受生活,坦荡而充实地活着。
要求: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不得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一共两句话,理解起来难度不大。
材料的含义是轻松会毁掉人的生活,压力能够让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压力越大,生活越真实。
材料中“坦荡”,可以是成功,可以是安全,可以是精彩,可以是突破,可以是创新,可以是凤凰涅盘。
这则材料的核心意思不是轻松的危害,而是重在阐释人能承受任何压力,压力能让人变得更充实,更强大,更有可能成功。
“重压与负担”,可以是外在压力,也可以是重大责任,可以是困难挫折,也可以是神圣使命,可以是生活困境,也可以是精神负重。
“重压与负担”的积极作用呈现为三个大的方向:个人、集体或他人、社会或国家,而考生可以联系材料做具体的选取,进行联想、想象时可以择取其一,优选两个,或者多者兼顾。
文体的选取、表达方式的运用方面都较为自由。
在文体的选取方面,根据材料来看,议论、记叙平分秋色;在表达方式的选择方面,大到记叙、议论、描写,小到各种表现手法,如能合理运用,均能出彩。
参考立意:困中求进,重负助力﹣﹣侧重人在巨大的负重之下所展现的顽强进取的人生态度。
生命因负重而精彩﹣﹣侧重展现重压之下的人生状态是丰富多彩的。
未雨绸缪,负重可兴﹣﹣从国家或集体的角度阐释“负重”的作用和意义。
【范文】为负重的人生喝彩货船在暴风巨浪中因为负重而安全返航,华为在艰苦创业时因为负重而享誉世界,同样,我们青年一代的人生也会因负重而精彩,我们要为负重的人生喝彩。
米兰•昆德拉曾说:“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而最不能承受的恰恰是轻松。
”生命的过程不是轻歌曼舞、繁花似锦,更不是雅阁品茗、海滩度假,生命的意义第1页共3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高三联考作文”丙吉识大体“原题解析及优秀范
文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丙吉是西汉名臣。
有一次,丙吉外出,碰上有人在打群架,死伤惨重,丙吉经过时却不闻不问,掾史对此感到非常奇怪。
丙吉向前走,碰上有人赶牛,牛喘气吐舌,丙吉停下来,派骑吏问:“赶牛走了几里路?”掾史认为丞相前后失问。
有人因此指责丙吉。
丙吉说:“百姓斗殴死人,有长安令、京兆尹处理,我作为丞相只一年一次检查他们的政绩优劣,上奏皇上或赏或罚而已。
宰相不过问小事,但春日未热,牛喘气吐舌,恐季节失调,又有什么灾害,好预先防备,这是三公要管的大事,因此过问。
”掾史才心服,认为丙吉识大体。
班级要举行一场辩论赛,辩论双方需对丙吉做法持赞同或反对观点。
请结合上述材料,选择正方或反方写一篇辩论陈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
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符合文体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
西汉大臣丙吉碰上有人打架,死伤惨重,却不闻不问;碰上牛喘气吐舌却要过问。
掾史认为丞相前后失问。
丙吉的理由是:“百姓斗殴死人,有长安令、京兆尹处理……丞相只一年一次检查他们的政绩优劣。
宰相不过问小事,但春日未热,牛喘气吐舌,恐季节失调,又有什么灾害,好预先防备,这是三公要管的大事。
”材料中的“掾史认为”“有人因此指责丙吉”“丙吉说”暗示命题的立意限制,考生写辩论词时要针对丞相关注赶牛人而忽略百姓斗殴这一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若抛开任务大赞掾史敢于质疑权威则是跑题立意。
2.典型任务的限制。
班级要举行一场辩论赛,暗示写作身份是学生,写作对象是同班同学;选择正方或反方写一篇辩论陈词,明确辩论的核心问题是对丙吉的做法做出评价,既然是辩论,就要或赞成或反对,不可中庸;若考生选择反方,应对正方的理由做出预设,并结合上述材料,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而不是自说自话。
还要注意辩论词的格式,既是辩论,文体限制就应为议论文。
3.价值判断的限制。
文中有一些暗示价值观的句子,“掾史认为丞相前后失问””有人因此指责丙吉”,这是正方评价丙吉时应注意的价值限制;”掾史才心服,认为丙吉识大体”,这是反方评价丙吉时应注意的价值限制。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
考生有选择正方还是反方的自由,论述“前后失问”还是“识大体”的理由也是自由的。
从掾史的角度可立意为,民生无小事,只要是官员,都应该给予管理;而丙吉却前后失问,只派骑吏问牛,因此可以反对丙吉。
由丙吉的回答可得出赞同的立意:明确管理边界,严守自身职责定位。
丙吉还说“宰相不过问小事,但春日未热,牛喘气吐舌,恐季节失调,又有什么灾害,好预先防备,这是三公要管的大事,因此过问”,由此可知赞同的立意角度有:主大计者,必执简以繁。
从“掾史才心服,认为丙吉识大体”的角度可立意为:做事知轻重,识大体。
2.联想思考自由。
考生可由材料展开联想和思考,援引素材佐证观点。
针对指责丙吉的做法,可联想《曹刿论战》,有人指责曹刿:“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但是曹刿却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最后鲁国终于在曹刿的正确战术下以少胜多,免去一场灾祸。
若站在丙吉的立场,可以联想越俎代庖,可以联想今天政务上的严格职责界限……
解题
本题为故事性任务驱动材料作文,模仿2020年全国卷Ⅰ的命题设置,其任务设置看似相对简单,但是仍需要比较权衡,正反方的观点都有道理,辩论起来就需要比较权衡。
此题意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思辨和批判质疑能力,从这一点看,与2018年全国卷Ⅱ的命题思路不谋而合,但任务限制更严格,指向性更强。
所以此题是训练思维的好材料。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正方角度:
1.事无大小,都是民生。
2.管理有分工,责任无边界。
3.大事小情,皆关民生。
4.不越位,但会缺位。
反方角度:
1.主大计者,执简以繁。
2.明确管理边界,严守自身职责。
3.知轻重,识大体。
4.大行不顾细谨。
……
偏题立意:
1.找准位置,绽放精彩。
(忽略任务,走向话题)
2.认清自我。
(同上)
3.细节决定成败。
(同上)
4.舍小我,成大我。
(同上)
5.辩证地看待问题……(题目要求的是辩论,只能执其一方来谈)
……
优秀范文一
秉小事之心,成大事之需
尊敬的对方辩友,各位评委:
大家好,正方的观点是,秉小事之心,成大事之需。
即不认同丙吉的做法。
回望历史,“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是儒士眼中的君民关系。
丙吉只管大事,而忽视小事的做法,忽视了君臣关系中对民的重要性的认知与理解。
先贤历史终须记,回眸远望正当时。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犹记《师说》中的于子,“择师而教之”;于己,“则耻师焉”。
对于从师学习,同一个人对不同事物持相反的态度。
对于从师学习,他只看到了“小”的重要,而忽视了“大”的作用。
这与丙吉对大小事情的处理方式无异于同,最终也只能是“吾未见其明也”。
回眸过往,小大之失的历史犹在眼前,我们何不看历史之误,督今日之己。
大事包含小事,精准扶贫是大事也是小事。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
”历史前进的脚步永远不会停留,你只能用更快的速度创造更好的自己。
放眼当下,扶贫已悄然迎来了收官之年。
不曾忘,因地制宜是扶贫干部的毅然与奉献;不曾忘,完善基础设施时,扶贫干部对百姓的牵挂;不曾忘,人口调查时,扶贫干部对百姓的关心。
因为扶贫干部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在心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这件大事。
放眼当下,小大之识的现代版就在眼前,我们何不抓住当下之势,促今日之成。
兼顾小事,方成大事。
“心存黎元,道济天下。
”时间不说话,只静静回答。
时代前进的车轮已在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已在肩上。
身为青年人的我们,是否能够心之所向,不负众望。
答案便在对待每一件小事时,我们都要用心。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每一件小事的完成,终将成为大事成功的基础,也许对于未来,我们鞭长莫及;但在当下,我们定会马不停蹄,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每一件小事都要兼顾,每一件大事才有答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恭逢盛世,这是我们的时与势;万里路遥,这是我们的责与任。
以秉小事之心,成大事之需,与时代同频共振,和祖国同仁同心。
我方陈述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开篇亮明观点——秉小事之心,成大事之需,即不认同丙吉的做法,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丙吉做法的弊端,接下来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角度阐述,格局高远,析理透辟,引论精当,纵横捭阖,篇末收束全文,主旨明确突出。
优秀范文二
明主次,有远见,顾大局
亲爱的对方辩友:
你们好!
我方的观点是:支持丙吉的做法。
宰相丙吉不去过问百姓斗殴,而去关心喘气吐舌的牛,这看起来好像很荒唐,但丙吉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所以我方赞成丙吉的做法。
明主次,有轻重,才能处理好大事。
苏东坡曾言:“凡事有轻重,取其轻者,得小成;取其重者,得大成。
”可见,做事要明白主次轻重。
丙吉不过问百姓斗殴,而关心喘气吐舌的牛,是因为他已经判断出了这两件事孰轻孰重。
作为宰相,他知道打架斗殴有长安令和京兆尹处理,自己只需检查他们的政绩优劣即可,但赶牛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却恰恰是没人关心的,所以这在他心中便成了大事,而春日未热,牛就喘气吐舌,可能季节失调。
作为牢相,更关心这点,无疑是正确的。
有远见,入细微,可防患于未然。
对于对方辩友所说的宰相应该关心百姓斗殴这一观点,我方不敢苟同。
《史记》有言:“有远见者,可知大事于未然也。
”丙吉细心,观察入微,根据牛的表现推测出可能的季节失调,或是有什么灾害。
从细微之处防患于未然,是有远见,是细心,亦是一个宰相识大体的表现。
由此可见,做事应深入细微之处,由表象深入本质,以果溯因,找到事物的本源所在,从而有所准备,不至于在灾祸来临时手忙脚乱地匆匆应对,所以,丙吉的做法是有远见的,是正确的。
识大体,顾大局,方能保一国周全。
纪伯伦说:“如果我们只顾及小的方面,就会因小失大,错失更亮的星星和更美的玫瑰。
”丙吉不关心百姓斗殴,因为这是市井间的小事,而季节失调,发
生灾祸却是一国大事。
丙吉知道不能因小失大。
只有识大体,顾大局,才能保全国家于灾祸之中。
作为一国宰相,眼中更多的是国家大事,所以丙吉的做法是十分正确的。
明主次,有远见,顾大局,不仅仅是宰相丙吉的处事之道,而且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综上所述,我方支持丙吉的做法。
我方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本文开篇亮明立场——支持丙吉的做法。
接下来缘事析理,针对宰相丙吉不去过问百姓斗殴,而去关心喘气吐舌的牛的问题从三个层面条分缕析,具有鲜明的论辩意识,最后重申观点,回应自身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