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发展演变线索及关系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一)·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世界近代现代的国际关系,如果依据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的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分期:一、17世纪下半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第一时期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开展了最激烈的角逐与斗争,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7世纪下半期至18世纪中期。
(1)特征:欧洲列强(英荷法)争夺殖民霸权。
(2)结果:英国先后打败荷兰和法国,掌握海上霸权(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2、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
(1)特征:欧洲列强到世界各地强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加强对殖民地人民掠夺;欧洲资产阶级要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道路;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进行斗争(18世纪末19世纪初反法同盟与法国的战争;19世纪中期英、法与俄为争夺巴尔干而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19世纪70年代的普法战争等)(2)结果: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激起了亚非拉人民的反抗(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海地独立运动;西属、葡属拉美的独立斗争;19世纪中期出现的亚非拉革命风暴);导致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神圣同盟的建立;维也纳体系的确立);法、俄势力削弱,德国势力开始崛起。
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1)特征: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世界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加剧。
(2)结果: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同时也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亚洲的觉醒;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在这一时期,英国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实力强大,一度成为“世界工场”,所以始终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列强争霸的主要对手。
二、从“一战”后至“二战”期间为第二时期此时,美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与之相反,欧洲主要国家却因战争而遭受不同程度的削弱。
世界近现代史线索
【基本线索】
1、经济方面:
(1) 从14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于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阶段。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的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早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已经兴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也逐渐发展起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阶段特征】垄断成为这时期社会最基本的特征,并占统治地位。(注意,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点统治地位的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但也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萌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从罗斯福新政开始,二战后广泛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应用)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各国先后完善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政治,资本主义制度进入了成熟,稳定和繁荣时期。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不断向外侵略扩张,到19世纪上半期,亚洲已有许多地区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为了反抗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和民族压迫,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9世纪中期形成了亚洲革命风暴。其中,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起义把一这一风暴推向了顶点。而这时期斗争大都采取以往农民运动的方式,缺乏近代的新内容(即农民阶级的旧式的武装斗争,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多都以失败而告终。
(2) 资产阶级革命放改革以空前的广度开展起来:19世纪历史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开始的。1815年欧洲各国建立的维也纳体系,企图恢复欧洲封建主的反动统治,但只是一股难以持久的逆流。19世纪20-30年代,欧洲的革命、改革和独立运动已经兴起。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翻了复辟的波帝王朝。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开始掌握国家政权。希腊、比利时通过民族解放战争获得独立。1848年欧洲革命更是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又一次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其根本任务是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它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19世纪60-70年代,美国内战,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意大利统一,形成了空前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
3、世界近代史知识框架梳理 - 副本
第三讲世界近代史一、世界近代史主题线索1、整体时间:公元14世纪萌芽、复兴——1917年十月革命。
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2、主题线索(1)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2)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
(3)从社会转型:近代化(现代化)。
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经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政治—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思想—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转化。
世界近代史模块知识体系(纵向)(4)按近代化经营模式可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国家垄断)二、世界近代史通史结构(一)内容总论1、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5、16世纪起,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确立和扩展的世纪。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深化。
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2、以现代化主题,西方的现代化历程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了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法美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制度保障;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化,最终完成了现代化历程。
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
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走的路与西方正好相反,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3、以全球化为主题,近代世界又是一部从孤立分散到逐步成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历史: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复习世界近代史线索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
命 技术发明源于工匠实践经验
技术基 础
一枝独秀(英国) 近一个世纪(较慢)
发源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
自然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遍地开花(美、德为主)
发展迅速、影响广泛
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 进行,发展较快(如日本)
发展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
建立由资产阶级和新 贵族共同执政的君主 立宪制
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 革命的序幕,开辟了 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 代,是世界近代史的 开端。
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规模最
放和独立战争
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
命
摧毁了英国殖民枷锁, 扫荡了国内的封建势力,
赢得了国家独立。
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
制度的基础。
顿体系”的不满
(3)绥靖政策加速了大战的
爆发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
掠夺战争
战争
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一战
开始标志 1914年7月28日奥匈
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参战双方战前同盟国和协约国 重要进程 凡尔登战役
(转折点)
结束标志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在
停战协定上签字标志着 一战结束
二战 全面爆发
兴起地区: 开始于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原因:
1.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2.摆脱封建神学思想的控制
实质:
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斗争目标: 反封建 反神学
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和现实生活)
人物作品: 但丁(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神曲》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提纲综述
世界近代史第一章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第1节文艺复兴1.时间:14至16世纪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3.起始国家:意大利4.性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5.指导思想:人文主义,即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6.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代表人物国家代表作地位但丁意大利长诗《神曲》文艺复兴的先驱达•芬奇意大利绘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英国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7.影响:①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②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第2节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初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3.运用于航海的中国发明:指南针4.主要航海家及其活动航海家支持国家时间活动备注哥伦布西班牙1492年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其本人认为到达的是印度)①迪亚士发现好望角②麦哲伦在菲律宾被杀,未完成环球航行③结合地图,把握航线达•伽马葡萄牙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找到了通往东方国家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西班牙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科学真理5.影响:①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②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引发了欧洲人殖民掠夺的狂潮;第二章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世界第1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性质:资产阶级革命2.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3.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过程高潮结束开始1640年,议会处死查理一世,王朝复辟的重新召开成立共和国1688年,光荣革命克伦威尔领导克伦威尔议会军打败王军军事独裁5.影响:①确立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②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二)《权利法案》1.时间与制定机关:1689年,英国议会2.目的与核心内容:限制王权3.意义: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
第2节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一)三角贸易(黑奴贸易)1.主要殖民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英国2.路线欧洲原料、黄金白银归程美洲出程廉价商品中程黑奴非洲3.影响:①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巨额的资本;②促进了美洲的开发;③非洲丧失近亿的精壮劳动力,是造成非洲长期贫困的历史原因;(二)英国的殖民扩张1.主要殖民活动在殖民争霸战争中先后战胜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成为海上霸主;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13个殖民地;使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殖民头子:克莱武)2.结果: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高二历史知识点:近代现代国际关系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高二历史知识点:近代现代国际关系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世界近代现代的国际关系,若依据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分析。
1.从17世纪下半期至一战为第一时期。
此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在这一时期,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激烈的角逐和斗争,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国际关系:时间为17和18世纪,其中法国、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四大商业强国的冲突,构成了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中心内容之一。
在这场斗争中,先是英国打败西班牙,17世纪下半期,英荷之间又发生了三次战争,结果荷兰的殖民优势被摧毁;在北美,英国夺取了荷属阿姆斯特丹(改名纽约)。
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英国又同法国多次发生战争,夺取了法属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并夺取了法国在印度的大部分地盘。
在长期殖民战争中,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抢占了广大殖民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这一时期,新崛起的俄罗斯帝国与瑞典的北方战争、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扩张,构成了国际关系的第二个内容。
俄国彼得一世、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的扩张表现在领土的侵占,这与英、法等国殖民地扩张有所不同。
同时,此种扩张更多地带有封建色彩,而英法的扩张,则是早期资产阶级原始积累的性质。
在这一时期,强国之间的关系随着各自利益的需要而变化,如普奥,既有战,又有结伙瓜分波兰的举动。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国际关系:时间从18世纪法国大革命开始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止。
18世纪以前,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对国际事务拥有重大影响。
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体系。
欧洲各国封建势力内外勾结,组成反资产阶级革命同盟。
因此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首先表现为法国与欧洲列强的关系。
在法国大革命中,先是普奥组成干涉军,失败后,英国为同法国争夺中东的利益和进行海上争霸,组织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提纲【中考必备】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提纲【中考必备】文艺复兴运动1. 一个核心和中心:人文主义和意大利2. 两个阶段:前期(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后期(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3. 三个领域:文学艺术领域、自然科学领域、思想领域4. 三方面影响:①思想解放,挑战天主教权威②推动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③解除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枷锁近代不同阶段西方殖民扩张的特点1.15世纪末至18世纪晚期:扩张主要是为了掠夺金银财富,积累资本。
手段:抢劫财富、贩卖黑奴、欺诈性贸易等。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目的是为了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适应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
手段:发动侵略战争和输出廉价的商品。
3.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目的是为了各国垄断资本家的利益需要,积极抢占资本输出的场所。
手段: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和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1.一个核心:代议制的民主,都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代议机构(议会)。
2.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3.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三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2.第二次飞跃是理论到实践到理想的实现:①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尝试)②理想变现实:俄国十月革命。
(成功)3.第三次飞跃是一国到多国的实践: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②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一个实质: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①以新航路的开辟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阶段;②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阶段;③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阶段。
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1.思想观念变化:文艺复兴——深刻的思想运动导致人们观念的根本变革和思维方式的革命,进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2.社会的进步促使人的尊严得到了尊重,人的价值和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科学与科学家受到尊重。
最新九年级历史总复习提纲 世界近现代史
最新九年级历史总复习提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线索:初中世界近现代史主要介绍欧美国家近代化及其矛盾发展的过程即欧美大国崛起的进程。
近代化即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人治)向现代社会(法治)变迁的过程,即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的过程。
近代化包括思想革命(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政治革命(英法美俄日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和经济革命(工业革命)。
这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知识点击二、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准备——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哥伦布到死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东方(印度)。
16世纪,意大利地理学家亚美利哥通过几次考察,证实这不是亚洲而是一块“新大陆”,后来人们便以亚美利歌的名字命名新大陆,简称美洲。
三、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革命中都通过制定法律来管理国家,这一做法也体现了当代的一个潮流,即依法治国。
感悟:要实现国家富强,必须实现独立,反对霸权主义,发展民族经济五、无产阶级的斗争▲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加强中央集权的是“废蕃置县”,最能体现改革性质的是发展近代工业,影响最深远或最具可持续发展的是发展文化教育,而军事措施则为其走上军国主义提供了条件。
▲近代西方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受启蒙运动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有: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日本明治维新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成了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提供了思想武器(或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时期)。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表格、战后西方经济的发展五、部分疑难问题解答1.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存在吗?为什么?应该如何避免它的爆发?A可能性存在B因为世界大战的根源没有消除(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世界近代史复习线索(一)
世界近代史复习线索(一)一、分期:14—15世纪,人类社会开始向近代迈进。
世界近代史就其社会发展阶段而言,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度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连同其序曲阶段大体可分三个时期:1)14、15—17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产生,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度时期。
2)17世纪中期—19世纪末,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并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时期。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方式或途径归类和比较:三、同类方式或途径的比较:1、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附:比较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1)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遇到阻碍。
英法的阻碍来自内部的封建专制统治;美国的阻碍来自外部的英国殖民统治。
2)直接原因:都是反动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
英法是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造成政治危机或财政危机;美国是英国殖民当局对北美人民的反抗实行高压政策。
3)领导力量:资产阶级都发挥领导作用。
英、美是资产阶级和同盟者结成联合领导;法国基本上由资产阶级的三个阶层相继领导。
4)特点: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的革命方式,人民群众是主力军,斗争激烈曲折。
英国经历两次内战;美国的革命以独立战争的形式出现;法国人民在革命中既举行反对国内封建势力、倒退倾向的武装起义,又进行抗击外国干涉的民族自卫战争。
5)文献:都产生了纲领性的历史文献。
英国的《权利法案》为英国近代君主立宪制奠基;美国的《独立宣言》表达了立国信念,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法国的《人权宣言》成为革命的思想纲领。
6)影响:三国革命都以胜利而告终,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国内外产生深远意义。
三国都通过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
其中,英国革命长期曲折,革命政权先是共和制后实行君主立宪;美国革命经历了由偌变强,转危为安的艰难历程,革命后建立共和制的联邦政府;法国革命的阶段性较为明显,革命政权先保留君主制后建立共和国。
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现代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巨大变革。
以下将对世界近现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政治方面1、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
1640 年,英国爆发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
经过长期的斗争,1688 年的“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美国独立战争为美国的独立和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1775 年,莱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1776 年,《独立宣言》发表,宣告美国诞生。
法国大革命则是最为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1789 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爆发。
革命期间颁布了《人权宣言》,传播了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
2、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 18 世纪 60 年代的英国,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是其主要标志。
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幅提高,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加剧了社会阶级的分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 19 世纪中后期,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和新交通工具的出现是其主要特点。
这次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导致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国家开始大规模的殖民扩张。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法国、荷兰等国也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殖民地。
殖民统治引发了被压迫民族的反抗。
印度人民在章西女王的领导下进行了英勇的反英斗争;拉丁美洲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领导下,摆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
4、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非正义战争。
1914 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一战的爆发。
战争中,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进行了残酷的厮杀。
1918 年,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一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促进了国际格局的调整。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939 年,德国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历史社会八年级世界近现代史要点梳理复习资料
世界近现代史要点梳理(一)一、概论世界近代现代史着重从“世界”的角度看人类历史。
世界近代史:新航路开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5世纪-1918年),主要讲述的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结成世界体系的历史。
四个阶段: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蒸汽时代(19世纪初-1870年)、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年-1917年)世界现代史:从十月革命以后到现在,讲的是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对峙和共同发展的历史。
三个阶段:电气化时代后期:(两次大战期间)、信息时代(1945年-1990年初)、知识经济时代(20世纪90年代初――)二、学习指南学习历史要注意纵横结合,从横的方面来看,历史可以按时间划分不同的阶段,形成时代特征;从纵的方面来看,按知识类型把不同时期的同一知识按一定的线索串联起来,只有纵横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做到提纲挈领。
三、知识梳理世界历史可以分为多个阶段及基本线索,根据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材,主要围绕资本主义发展来展开复习。
而发展史又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述。
世界近现代史要点梳理(二)知识要点资本主义在多方面的兴起,经济上是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思想上是文艺复兴、自然科学兴起和宗教改革。
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世界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世界各地彼此相对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一、新航路开辟:1、具备条件:①指南针技术传入欧洲,欧洲拥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②地圆说被西方人接受;③欧洲国家王室的支持;④东西方传统商路被阻隔;⑤船员的探险精神和超人意志。
2、四条新航路:1487-1488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好望角;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到达美洲;1497-1498葡萄牙人达.伽马经好望角到达印度;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3、新航路的开辟的意义①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大陆间的联系;②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形成了新的民族;③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世界历史下册线索复习提纲——世界现代史
世界历史下册线索复习提纲——世界现代史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二月革命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人民的对内对外政策。
⑴1917年3月,在一战的破坏性影响下,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⑵“二月革命”的胜利后出现两个并立的政权,一个是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工兵代表苏维埃,一个是孟什维克支持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这促使布尔什维克党在8月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2、过程:(记住十月革命发生的时间,简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基本过程。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亲自到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领导和指挥起义。
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结果:⑴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1917年11月7日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⑵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
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
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④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⑤把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⑥1920年,苏维埃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4、历史意义:(认识十月革命的意义。
)①性质: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成果: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③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实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⑴背景: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人民生活困苦,甚至发生农民暴动。
⑵时间及内容:1921年苏俄在列宁的领导下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⑶评价:新经济政策具有创新意义,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高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基础知识脉络梳理
高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基础知识脉络梳理世界近现代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从 16 世纪到现代的漫长历程。
这段历史丰富多彩,充满了变革、冲突与进步。
以下是对世界近现代史基础知识脉络的梳理。
一、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是 14 世纪至 16 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它强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这一运动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后来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新航路的开辟则在 15 世纪末至 16 世纪初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贸易和殖民活动,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二、宗教改革16 世纪,宗教改革在欧洲兴起。
马丁·路德等人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和特权,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新的宗教组织。
宗教改革削弱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 世纪,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这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美国独立战争18 世纪,北美 13 个殖民地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
1776 年,《独立宣言》发表,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1783 年,美国赢得独立,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美国独立战争不仅为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五、法国大革命18 世纪末,法国爆发了大革命。
《人权宣言》的颁布,宣扬了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工业革命18 世纪 60 年代至 19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随后扩展到其他国家。
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也引发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提纲
政治: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乐;1581年,荷兰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成为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文化:文艺复兴冲破了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思想:工业革命以后,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资本主义兴起;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文艺:19世纪以来,在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的背景下,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美术产生;19世纪欧洲兴起的各种音乐流派,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和日益增强的民族性。19世纪中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兴起。
国际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帝国主义列强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六、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时期【1917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也是一战后由动荡走向暂时稳定,从大危机、大动荡再次走向世界大战的时期
法律上: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而缜密法律,对近现代法制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点
1《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要点(一)早期资本主义的产生:走向近代(旧生产关系:封建生产关系走向没落)根本原因:产生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4-15世纪)(新生产力的产生)【遵循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要求革命或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2世纪)代表人物、作品,核心: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影响2点,“人的发现”34条航线1487年,1492年哥伦布,1497年,1519~1522年麦哲伦殖民国家有 ①西班牙、葡萄牙(16世纪)②荷兰(17世纪)③英国、法国(18世纪)②给亚非拉带来灾难,但促进觉醒★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18世纪后期成为世界上最大殖民霸主“日不落帝国”)(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1、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反殖民斗争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 ,“第一个人权宣言”反封建斗争 《 1787年宪法》美国确立联邦共和制,特点: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原则1789年《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评价拿破仑1799夺权,1804称帝、《拿破仑法典》,对外战争(两面性), ◆评价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第一任美国总统◆ 2表现:1765年,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促使煤的开采,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现代工厂制 火车与铁路影响: ①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产生新的生产关系: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2工人运动↓理论指导:1848年2月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伟大尝试:1871年3月,巴黎公社;成功实践: 1917年11月,列宁俄国十月革命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对世界的影响:西方(欧美)先进,→殖民扩张与殖民争霸东方(亚非拉)落后→给这些国家带来灾难/促使这些国家向西方学习,促使民族觉醒1862年,林肯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四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 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向中国走私鸦片,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政策,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3) 扶蒋控制中国。1927年后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控制 中国。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 卷人战争,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抗日。
四、主要大国间的关系
1、英法关系 2、法德关系 3、英德关系 4、英美关系 5、美日关系 6、美苏关系
1、英法关系
⑴18世纪 —19世纪中期,英法间为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 发生多次战争。 ⑵1853—1856年英法联合同俄进行克里米亚战争,结果打 败俄国。 ⑶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组织包括俄国在内的“三国 协约”对付共同敌人德国 。 ⑷战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想削弱德国,英国则奉行 欧洲“均势”,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英法产生矛盾。 ⑸战后初期,英法共同操纵国联,都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 务。
(三)、二战后至今: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演变
阶段特征: 1.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级格 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2.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民族解放运动的 高涨,使各国在国际上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雅尔 塔体系受到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雅尔 塔体系最终解体。 3.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从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发展的 过渡时期;
(一)中美关系
(5)扶蒋反共,控制中国。二战结束后,美国为达到控制 中国的目的,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援助蒋介石发动内战。 (6)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1949年新中国成 立,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并 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发展演变线索及关系
14-16世纪
资本主义
萌芽的产生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从意大利兴起,人文主义(核心思想),思想文化基础,“人被发现”
新航路开辟(15-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最先开始,经济基础,“世界被发现”
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
度初步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1688后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议会大于王权)
启蒙运动(18世纪),自由、平等、民主、理性,伏尔泰(自由平等),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解放运动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发展,1776年7月4日
《独立宣言》发表,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分权制衡”(体现了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1789年-1815年),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8月《人权宣言》,
1804年拿破仑称帝,《民法典》,拿破仑对外战争(影响双重性)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
首先从英国开始(政治前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瓦特改良蒸汽
机,交通工具:斯蒂芬森发明火车机车,完成标志: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意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9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后
世界三大
进步潮流
(根本原
因:工业革
命的开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9世纪60年代)
美国内战(1861-1865年),林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国家统一
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天皇,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巴黎公社:1871年巴黎工人建立的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最终失败(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
拉美独立运动:18世纪末19世纪初,玻利瓦尔、圣马丁(南美的解放者),解放了西班牙的殖民地
印度民族大起义: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强对印度的剥削和压迫,1857年,代表人物章西女王,结果失败民族解
放运动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电气时代
标志——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美国、德国领先,英国、法国相对落后
重大发明——美国爱迪生—发明大王—电灯泡,德国本茨—洗车,美国莱特兄弟—飞机(1903年)
影响:①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向帝国主义过渡。
③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
④引起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
1914-1918年
第一次
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德后来居上,英法相对落后,引起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具体原因: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德奥意)和三国协约(英法俄)
直接原因(导火索):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交战双方:同盟国和协约国
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著名战役:凡尔登战役(绞肉机、屠场、地狱)
结束: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对德作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退出;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掠夺、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影响:①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②削弱了欧洲的力量,打击了帝国主义。
③削弱了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如: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④客观了推动了
科技的发展(如:出现的新式武器坦克、潜艇等)。
列宁:①1917年11月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联系起来,促进经济的发展;③1922年底成立苏联。
1919-1922年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的形成
巴黎和会:①时间:1919年;②条约:《凡尔赛条约》;③影响:调整各国在欧洲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
体系;④评价:暂时缓和了各国的矛盾,但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华盛顿会议:①时间:1921-1922年;②条约:《九国公约》;③影响:调整各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
关系,形成了华盛顿体系。
形成:通过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形成了一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
特点:范围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时间长(1929-1933年)、破坏性大(工业下降40%,贸易额减少2/3)
各国应对措施
1.美国:1933年开始实施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
2.德国:1933年希特勒(纳粹党)建立法西斯专政,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日本: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日本建立卫军部法西斯专政,二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1928-1937年苏联模式
工业化:1928-1937年,斯大林领导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短时期内实现了工业化,形成了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
农业集体化: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支持了工业化建设,也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致使农业长期停滞
苏联模式的形成:1936年公布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的形成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反法西斯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
济规律,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1939-1945年
第二次
世界大战
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西线:法国投降,英国遭到德军轰炸)
规模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最大规模: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联合:1942年1月,26国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式形成
转折: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二战的转折点
反攻: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
会议:1945年2月,为了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
胜利: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影响:①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②彻底粉碎了法西斯称霸世界的野心。
③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1947-1991年两极格局
冷战: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实施马歇尔计划、1949年德国分裂、1949年成立北约(1955年苏联成立华约)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欧洲联合(欧共体、欧盟)、美国新经济、日本经济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失败,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万隆会议(团结合作)、1960年非洲年、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维护世界和平:1945年10月成立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1年以后多极化
趋势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①原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②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增长,跨国公司影响日益增大,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③作用: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④挑战: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
)政治:多极化趋势(①原因:经济格局多极化的发展。
②暂时:一超多强;趋势:多极化方向。
③阻碍因素:美国霸权主义。
④中国态度: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如推行“一带一路”战略。
)
生活:互联网普及,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妇女(政治)地位提高;环境恶化、人口过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