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心理测量的产生与发展
《心理测量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心理测量学》复习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19f47cc77da26924c5b0a7.png)
(0076)《心理测量学》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述一、解释1.测量:按照一定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2.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3.量表: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用以测量某种事物以确定其数量的连续体。
二、填空1./2.无论是物理特性的测量,还是精神特性的测量,都必须具有(参照点)和(单位)两个要素。
3.量表可以分为(类别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四级水平。
4.要求被试按平时的习惯作出反应而无正确答案的测验称为(典型行为测验)。
5.以预先确定的教学内容为标准,考查被试对于指定的教学目标中的内容或技能掌握程度的测验称为(目标参照测验)。
三、单项选择1.心理测量的参照点是(①)。
①人定零点②绝对零点③人定零点和绝对零点④不能确定2. 一般而言,心理测验的分数属于(②)。
①类别量表②等级量表③等距量表④比率量表3.狭义的心理测量是指以(②)为工具的测量。
]①调查②测验③实验④口试四、判断分析1.心理测量主要用于对人的精神特性的直接测量。
(×)分析:人的心理行为变化无法直接测出,只能通过个人在活动中(具体讲就是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间接推断人的某种精神特性的状况。
2.由于心理测量属于等级量表,因而在应用中只能使用等级量表适用的统计方法。
(×)分析:虽然心理测量属于等级量表,但在应用时可以采取变通的方式:①假设量表上的单位是相等或近似相等,其前提是常态分布的假设;②把测验分数转换到一个有相等单位的量表上,即把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
这样就可以使用等距量表的统计方法。
3,在对心理测验进行区分时,应主要看编制者的目的和测验的实际内容。
(√)分析:由于测验的编制者给要测量的特性所下的操作性定义不同,因而区分测验时不能只看测验的名称,而应主要看编制者的目的和测验的实际内容。
五、简答1.心理测量的特点是什么&答案要点:①心理测量没有绝对零点,只有人定零点。
(整理)心理与教育测量重点全部
![(整理)心理与教育测量重点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6971227f14791711cc7917c9.png)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所谓一定的法则,是指任何测量都要建立在科学规则和科学原理基础之上,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完成测量过程。
所谓事物的特征,是指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特定属性。
所谓量具,是指测量中所使用的工具。
所谓定量描述,是指任何测量的结果总是对事物特征的量的确定。
2、任何测量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即测量的参照点和测量的单位。
参照点有两种,一种是绝对参照点,即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
另一种是相对参照点,即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
理想的测量单位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确定的意义,二是要有相等的价值。
3、测量量表分为4种:1)命名量表,是最低水平的量表,它只是用数字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2)顺序量表,如第1名,第2名;3)等距量表,不仅能代表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等距量表没有绝对的零点;4)比率量表,是最高水平的测量量表,有绝对的零点。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属于顺序量表。
心理与教育测量属于顺序量表。
★4、心理测验实质上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编制一个测验应当具备下列4个基本条件:1)行为样本。
从人的大量行为中抽取与欲测量的心理特质直接有关的一组行为进行测量,并依据对这一组行为的测量结果推断其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
这一组被抽取出来的,作为直接的测量对象的行为就是行为样本。
2)标准化标准化就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量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
测验的标准化要具备下列条件:a、测验内容的标准化;b、施测条件的标准化;c、评分规则的标准化;d、测验常模的标准化。
3)难度或应答率4)信度和效度5、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按测量对象: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
按测量方式: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按测验内容的形式: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功能:成就测验与预测测验,难度测验与速度测验,描述测验与诊断测验。
第2章心理测量的产生与发展
![第2章心理测量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3192562af1ffc4ffe47ac2f.png)
秦朝入仕考试:讽书、书写、公文
汉朝: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始:科举考试
始于汉代,兴于隋唐。(帖经、口义、墨义、策问、杂文) 被中外学者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的实践。 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是19世纪模仿中国科举而起。
(三)方法和器具 1.方法:
• 谈话法和纸笔测验(问答法) • 填空和类比(帖试和对偶) • 情景法
“心理测验”概念的提出者:
詹姆斯.麦金.卡特尔
卡特尔的贡献
继承了高尔顿的观点,完善高尔顿 的做法,提出了心理测量的重要概 念. 编制了一些心理测验.
闵斯特伯格的贡献
把心理测量的思想和做法用于企事业中 的人才选拔。 分解职业活动来了解行业的要求,并制 定科学的方法来测定个体的才能。
一个英年早逝 的心理测验伟 人!
中国早年从事心理测验的心理学家 智力测验 陆志韦 吴天敏 廖世承 陈鹤 琴 人格测验 肖孝嵘 学科测验 艾伟 识字测验 张耀翔
樊炳清(1876年-1931年?),字少泉,又字抗夫,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1877年生于贵阳。1898年与王国维、沈绂等人在东文 学社时同学。随罗振玉任湖北农务学堂从事翻译工作, 1899年翻译出版桑原骘藏的《东洋史要》一书。辛亥 革命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1918年离开编译所, 在馆外承担编辑工作。1920年着手《哲学辞典》的编 辑工作,到1924年完成。大约1931年卒于上海。
Psychological Testing
第二章心理测量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
中国是心理测验的故乡 心理测量的完整实践至少应包括三个前提:
肯定心理的可测性,正视心理的个别差异
确定对何种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即所谓的测量内容方 Nhomakorabea面
《心理测量学》(郑日昌版)超详细知识点笔记
![《心理测量学》(郑日昌版)超详细知识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ed6ac30ed630b1c59eeb55e.png)
第 1 章概论1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简述:( 1 )公元六世纪初,南朝人刘勰的著作《新论· 专学》中提到了类似现代“ 分心测验” 的思想。
( 2 )在中国古代,“ 七巧板” 是很常见的一种儿童玩具,其实它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量的工具。
( 3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中包含着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定性描述及带有道德判断色彩。
2 、中国近代心理测量的出现:( 1 ) 1916 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 - 西蒙智力量表。
( 2 ) 1920 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个心理学实验室,廖世承和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
1921 年,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
( 3 ) 1922 年夏天,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考尔来华讲学。
( 4 ) 1924 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 30 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
( 5 ) 1931 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
( 6 ) 1932 年《测验》杂志创刊。
( 7 )至抗战前夕,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制定或编制出的合乎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 20 种,教育测验 50 多种。
3 、中国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1 ) 1936 年,苏联在批判“ 儿童学” 时扩大化,心理测验也被一概禁止。
( 2 )从 1978 年北京大学首建心理系开始,心理测验才重新得到恢复。
( 3 ) 1979 年,林传鼎、张厚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 4 ) 1980 年初,北师大心理系开设了心理测量课。
1984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加强了测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4 、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心理测验的产生,是出于实际需要。
最初,人们用测验,是因为要治疗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病人。
( 1 )法国的医生艾斯奎罗第一个把智力落后与精神病分开。
2. 心理测量历史
![2. 心理测量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562846f10242a8956bece40b.png)
4.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用于心理发展和
心理治疗效果诊断的临床医学量表日渐增多。
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祥 即提出某些问题来考察其理解的程度; 二曰穷之辞以观其变 即详尽追问而考察其反应; 三曰与之以间以观其诚 即间接打探以考察其是否真诚; 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 即坦率交谈以考察其德行; 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 即让他管理财务以考察其是否正直廉洁; 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 即以女色相试以考察其操守; 七曰告知以难以观其勇 即告知以危难形势以考察其勇气; 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即使其醉酒来考察其神态。
孔子的个性差异思想
性相近,习相远。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论语》
返回
孟子的心理测评思想
权,然后知轻重;度, 然后可以知长短;物皆 然,心为甚。
返回
周朝的“试射”选拔
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 者,男人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 天子之制,诸侯岁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以 射宫。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 得与于祭;其容体不比于礼,其节不比于乐, 而中少者,不得与于祭。
明清的科举考试制度:内容与方法
考试内容:四书五经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考试方法 隋唐:口试、贴经、墨义、策问、诗赋 宋朝:策论(经义论策) 明清:八股文、经义、策论
返回
什么是“八股文”?
朝廷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 题,应考的人也不能有个人见解。 答卷按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 股、后股、束股的格式写,后四段必须各有 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 股文”。
第二讲 心理测验的历史回顾
心理测量(戴海琦版)课后习题答案
![心理测量(戴海琦版)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0c9f0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6.png)
心理测量(戴海琦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2.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此题为思考题)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1)从依据的法则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从测量的内容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相对与物理测量的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而言,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
3.(1)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
(2)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质的方面,也有量的方面,因此有必要测定出这些差异的数量。
第二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与发展>>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简述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及其特点。
2.心理与教育测量从卡特尔到比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什么特点?(此题为思考题)3.推孟和韦克斯勒在智力测验发展过程中各有什么贡献?解答要点:1.在古代中国,在测验实践和测验理论方面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作出了贡献并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在测验实践方面的贡献。
1、在能力测量方面。
早在2500年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凭自己的经验观察,首先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并将人的智力分成中上之人、中人和中下之人三个等级。
董仲舒已论及到注意测验。
刘邵把人的才能划分为12种类型。
6世纪中叶,中国江南出现了类似现在的婴儿发展测验的\周岁试儿\习俗。
出现于清代的益智图、九连环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创造力测验。
2、在人格测量方面。
孔子把人分为狂者、狷者和中行3种。
刘邵根据阴阳、五行和形体的关系及其人的行为表现,把人的性格划分成12种类型。
3、在教育测量方面。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测量出现于中国西周奴隶时期。
据记载,在西周的\国学\中已经建立具有相当系统性的教育测量制度。
心理测量的复习大纲
![心理测量的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c89952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6.png)
心理测量的复习大纲心理测量大纲.第一章:第一节一般测量概述1、测量的概念: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影响测量精确的因素:一、测量对象本身的性质。
①确定型(物体的长度)。
②随机型(人的短时记忆容量)③模糊型,即事物本身的量是模糊不定的(人的性格特征)二、测量的精确度取决于测量工具的精确性。
3、根据测量的性质和不同的特点,可以将不同形式的测量大致分为4种类型。
①物理测量:及对事物物理特征的测量。
长度,重量等。
②生理测量:对机体生理特征的测量。
如对动植物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测量。
③社会测量:即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如人口普查。
④心理测量:对人的心理特征的测量。
如智力、人格测量。
4、任何测量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参照点和测量的单位。
其中参照点分为绝对参照点和相对参照点。
5、测量的量表: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就是量表。
量表可以分为四种:①命名量表: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
命名量表又分为名称量表(用数字指代个别事物)和类别量表(用数字指代事物种类)。
②顺序量表:按照事物的大小,等级,程度而排列数字的量表。
③等距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
等距量表的数字是一个真正的数量,这个数量中各个部分的单位是相等的。
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加减运算。
等距量表没有绝对的零点。
它的零点是人们假定的相对零点。
对于等距量表的两个数不能进行乘除运算。
④比率量表:除了具有类别、等级、等距的特征外,还有绝对的零点。
第二节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1.、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其独特的性质:①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水平。
②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
③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具市有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经过长期的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https://img.taocdn.com/s3/m/133df9631eb91a37f1115c8a.png)
课堂练习:
某班学生参加数学测验,随机抽取10名同 学依照成绩排列大小分别是: 90 89 85 78 77 73 69 66 65 60
请问:得分85分的百分等级 (答案:75%)
2、百分点: (1)百分点也称百分位数(PP) ,计算处于某一百分 比例的人对应的测验分数是多少。 例如:挑选出得分高的20%的受测者,就是要选择百分 等级是80的测验分数。
四、按测验的方式分类
(一)个别测验 (二)团体测验
五、按测验的要求
(一)最高作为测验: 求受测者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回答。这主要与认 知过程有关,有正确答案。成就测验、学绩测 验属于最高行为测验。 (二)典型行为测验: 典型行为测验要求受测者按通常习惯方式做出 反应,没有正确答案。人格测验属于典型行为 测验。
计算方法:直线内插法 例如:高考的最高分是650分,其百分等级是100,最低 分是105分,百分等级是1,要录取20%的学生进入大学, 百分等级为80的百分位数 (答案:540分)
二、测量要素
任何测量都具有两个要素:参照点和单位 (一)参照点有两种:1、绝对零点 2、相对零点 (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
(二)单位是测量的基本要求,没单位就无法进行测量 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为有确定的意义: 对同一单位的理解相同。
二为有相同的意义:相邻单位间的差别是一样的。
三、测量量表(从低到高的四种量表)
第一单元 常模团体
一、常模团体的性质
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 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1、对测验编制者而言,常模团体要能够代表总 体: 选择常模团体的步骤: 确定一般总体——确 定目标总体——确定样本。 2、对测验的使用者来说,要考虑的问题是,现 有的常模团体哪一个最合适。 (例如,人员安置时,同一个分数就可以与各种 不同工种的常模比较)
心理与教育测量知识点汇总
![心理与教育测量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a31c7e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6.png)
心理与教育测量知识点汇总e心理与教育测量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一、名词解释1. 测量: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举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 测量的参照点:测量工作中必须有一具量的起点,那个起点就叫做测量的参照点。
3. 量表:可以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延续体算是量表。
4. 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举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5. 测验的标准化:是编制测验的一具重要步骤,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量分数解释的程度的一致性。
二、简答与论述1. 简述理性测量单位应具备的条件?P4一是要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的人的明白基本上相同的,别允许作出别同的解释;二是要有相等的价值,即第一具单位与第二个单位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个单位与第三个单位之间的距离。
然而在某些事情下,要具备这两个条件是相当困难的。
2. 简述四种测量量表及其特点?P5-6①命名量表,是最低水平的测量量表,它不过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举行分类。
数字不过事物的符号,没有任何数量的意义,别能举行代数运算。
可举行的统计办法有百分比、次数、众数和X2检验。
②顺序量表,是次低水平的测量量表,别仅可以指代事物的类不,而且可以表明别同类不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某种特征的程度。
在顺序量表中,数字只表示等级、大小和程度的顺序,它既没有相等的单位,也没有绝对的零点,所以别能举行代数运算。
可举行的统计办法有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等。
③等距量表,是较高水平的测量量表,别仅可以指代事物的类不、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能够举行加减运算。
但它没有绝对零点,别能举行乘除运算。
可举行的统计办法有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以及t检验和f检验。
④比率量表,也叫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测量量表,除了具有类不、等级、等距的特征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可举行加减乘除运算。
可举行的统计办法除了与等距量表相同外,还与几何平均数、变异系数相同。
考研:心理学测量笔记(2)
![考研:心理学测量笔记(2)](https://img.taocdn.com/s3/m/22d6a3f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72.png)
考研:心理学测量笔记(2)第二章心理测量的性质与功能第一节心理测量的性质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和教育测量学家麦柯尔在几十年前曾先后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对物理现象的测量由来已久,其可能性已为世人所公认。
对心理现象测量的可能性,直到现在尚受到一些人的怀疑。
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不但对物体的长度,重量,温度以及时间,空间,运动等物理特性做出了越来越精确的测量,而且不断地尝试着对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绪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性进行测量,并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加深了对人类心理现象的了解,促进了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唯心主义者把人的心理归结为灵魂的活动。
灵魂,自然是神秘不可测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心里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其客观性不但表现在心理的产生具有客观的物质基础(外界刺激和脑的生理过程),还表现在心理要通过各种活动或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的客观性,存在性决定了心理的可知性、可测性。
譬如我们平时说的“怕”这种心理现象,虽不是物质实体,但也是—种客观存在,伴随有一系列生理变化,并能用仪器测量出来。
从脉博,呼吸、心跳,血压,皮肤电及外显行为的改变,便可以推测其“怕”的程度。
当然,由于心理现象本身十分复杂,目前的测量方法尚未完善,心理测量无论就其可靠性和准确性都远不如物理测量。
但测得不—准不等于不能测,现在不能测不等于将来不能测。
不承认心理现象的可测性,是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一、什么是测量(一)测量的定义简单地说,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所谓“一定的法则”,指的是在测量时所采用的规则或方法。
例如,用秤测物体的重量,依据的是杠杆原理,用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依据的是热胀冷缩规律,用尺子测物体的长度,是把尺子的零点对准物体的一端,看物体的另一端所对着的刻度,测量人的智力,是根据智力理论编制测验,看被试者在测验上的得分,如此等等。
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
![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d491cfb5901020206409c66.png)
• 始于1914年前后,1979年大力恢复,致力于本土 化。
08.04.2021
18
第三节 心理测验的分类与功能
一、心理测验的分类
(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1、智力测验
2、特殊能力测验
3、人格测验
4、成就测验
5、神经心理测验
08.04.2021
19
1、智力测验
• 这类测验的功能是测量人的一般智力水平。现代常用 的著名智力测验有:Binet-Simon智力测验、 Stanford-Binet智力测验、Wechsler智力量表、 Raven推理测验。
度上能够测到它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
• 效度是测量测验科学性的最重要的指标。
08.04.2021
13
第二章 心理测验的发展史
一、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和发展 • 1.(英)高尔顿:通过生理特点测量人格(优生论者)、
提出“相关”概念——1880s • 2.(美)卡特尔:1890年,《心理》发表《心理测验与
狭义的心理测量就是指心理测验。
广义的心理测量不仅包括以心理测验为工具的测量, 也包括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心理物理法 等方法进行的测量。
• 心理测量的参照点均为相对参照点。
• 心理测量的单位元没有其他学科领域的单位成熟和完善。
08.04.2021
8
• 标准化心理测验的主要技术指标
1、行为样本(sample of behavior)
针对于等比数据的统计方法:
除了有适合等距数据的统计方法外,还有几何平均数、 变异系数等。
等比数据→等比量表
08.04.2021
7
第二节 心理测量的性质
• 心理测量(psychometrics)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 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 理特性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资源:教育与心理测量学(第二章)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资源:教育与心理测量学(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ac540a2d10661ed9ad51f393.png)
2、学术背景:承认人的个体差异及其对 个人行为的重要影响 格林威治天文台观察员的遭遇(1796) 引起研究者对个体差异的重视和研究 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879 年),提供了测量的课题及相关技术
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先驱
1、高尔顿(英国)的遗传理论测量 达尔文的表兄弟,皮尔逊(Pearson)的老师, 1869年,《遗传的天才》出版 1884年,人类测量实验室建立并使用 1893年,《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一书中, 首先提出“测验”和“心理测量”这两个术语。 测量仪器的发明:高尔顿棒,高尔顿笛等 统计方法的应用:百分位法、计算相关系数的 方法,即后来的皮尔逊积差相关公式
5、美国心理测验的三个发展期 1904~1915,Thorndike出版《精神与社会测验 学导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 数量的东西都可测量”(数量化,客观化和标准 化)。 1915~1930,学历测验,智力测验(IQ)和人格 测验大量出现。 1930~1940,从单纯测验法向心理评估和教育评 价过渡(综合应用评定法;问卷法;交谈法;轶 事记录法等)
第三节 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 中国的发展
一、建国前
1914年,Creighton比较中美儿童智力差异(广州,500人) 1917年,樊炳清介绍“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1918年,Walcott用推孟修正量表施测(清华) 1918年,俞子夷编制“小学生毛笔书法量表” 1920年,廖世承、陈鹤琴在南京开设测验课 1921年,廖世承、陈鹤琴合作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 1921年,费培杰将比内智力测验翻成中文 1922年,张耀翔在北京将心理测验列为入学考试科目 1924年,陆志伟发表《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
心理测量学 课件
![心理测量学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1840f57c1cfad6195fa7f1.png)
心理测量学第一章心理测量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一、中国古代对心理测量的最初探索(一)关于心理差异性的探讨性相近,习相远——孔子―上人、中人、下人‖的九分法(二)关于心理可测性的探讨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短长。
物皆然,心为甚。
——孟子(三)关于心理测量法的探讨观察法刘劭的―八观‖和―五视‖(五视: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
)我国古代形成具有丰富经验性的―观人术‖:观言―口为心苗,言为心声‖观行―欲知其人,观其所行‖观相―长相仪表堂堂,为人不会离谱走样‖观类―强将手下无弱兵,名师门下出高徒‖二、中国古代心理测量所涉及的领域(一)能力测量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注意)测验:―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董仲舒,公元前179-104)早期能力测量研究的专著:刘劭的《人物志》(《人类能力的研究》,J.K.Shryock ,1937 )早期的婴儿发展测验:周岁试儿(二)人格测量孔子不仅发现个体的能力差异,而且提出了个体人格差异的观点:―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 ——《论语》刘劭阴阳五行和形体的关系及人的行为表现将个体人格分为12种类型。
——《人物志》阴阳五态之人。
——《黄帝内经》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穷之以词介,以观其变;咨之以计谋,以观其识;告之以祸难,以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诸葛亮《心书》(三)教育测量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测量始于中国西周的奴隶制社会。
《学记》中记载了西周时期具有相当系统性的教育测量制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汉代在考试制度、考试类型和考试功能上都有了重大发展。
考试制度改为岁考制;考试类型分为口试、策试和射试。
首开笔试先河。
考试功能出来人才选拔以外成为了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手段之一。
心理测量复习资料
![心理测量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53ff90d4a7302768e9939cd.png)
心理测量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历史1、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方法P(7)(一)观察法(二)访谈法(三)自然实验法(四)个案调查法2、心理测验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对个体差异的研究P(9)背景:心理测验最初产生的原因是,在西方一些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后,对劳动力的需要急剧增加。
工厂需要童工和低能儿,因此要有适当的工具和手段以便有效识别,人们对精神异常者和智力落后者的同等不良待遇,人们要对他们进行区别,也需要建立一种客观的分类标准和鉴别方法。
对个体差异的研究:天文学的一个事件。
第二章:心理测量概述1、测量的定义P(23)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2、测量的要素P(24)参照点:计算事物的量的起点。
参照点有两种:一种是绝对零点。
另一种是人为指定的参照点。
心理测量中的参照点是人定的,从该点起计算的数值不能以“倍数”的方式解释。
单位:理想的单位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确定的意义,即同一单位在大家看来意义是相同的,不允许有不同的解释。
而是有相等的价值。
也就是说,第一单位与第二单位间的距离等于第二单位与第三单位间的距离。
3、测量的量表:要测量某个事物,必须有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将要测量的每个事物放在这个连续体的适当位置上,看他距离参照点的远近,以此得到一个测量值,这个连续体就叫量表(measurement),即测量的量表是指在进行测量时体现了测量规则的连续体。
命名量表:类别量表或称名量表,它是量表中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没有任何数量的意义,只起着标志事物的作用,因而没有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
顺序量表:等级量表,其测量水平比命名量表高,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多少,它所适用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位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和肯德尔和谐系数等,但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
顺序量表具有区分性和序列性,但不具有等距性,也没有可加性。
等距量表:等距量表不仅有大小关系,而且有相等的单位。
心理与教育测量重点总结
![心理与教育测量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c2628db89eb172ded63b72c.png)
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一)一般测量概论1. 测量: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尺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 测量的基本要素:(1)参照点:①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如长度测量②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如对地势高度的测量。
(2)测量的单位:①要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人的理解都是相同的。
②要有相等的价值,即第一个单位与第二个单位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个单位与第三个单位之间的距离。
3. 测量的量表: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
①陈名量表--用数字代表事物的成分或用数字对事物经行分类,但该类数字没有数量的意义。
可细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命名量表(用数字指代个别事物,如用数字给运动员编号);二是类别量表(用数字指代事物的种类,如用1、2、3分别代表不同的职业类型)。
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百分比、次数、众数和卡方检验。
②顺序量表--其中的数字不仅能够指代类别,而且能够表明不同类别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某种特征的程度,它既没有相等距离的单位,也没有固定的测量原点。
适用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等。
③等距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和等级,而且具有相等距离的测量单位。
没有绝对的零点,适用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以及t检验和F检验。
④比率量表--具有类别、等级和等距的特征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或固定的原点。
适用的统计方法除了与等距量表相同外,还与几何平均数、变异系数相同。
(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1.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在测验上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属于顺序量表的原因:①从所使用的参照点来说,教育测量和心理测量领域的参照点均为相对零点。
②从所使用的单位来说,教育与心理测量的单位远没有其他测量的单位成熟和完善。
3.标准化需具备的条件:①测验内容的标准化②施测条件的标准化③评分规则的标准化④测验常模的标准化4.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1)①常模参照测验--以常模为参照编制的测验(如高考只有百分之几的人可以进入重点大学)②标准参照测验(目标参照测验)--以标准为参照编制的测验(如,视力测验、考驾照)(2)①智力测验--测量个人的智力(一般认知能力)水平的高低②能力倾向测验--测量个人的潜在才能,预测个人的能力发展倾向③成就测验--测量个人在接受教育后的学业成(3)①个别测验--同一主试在同一时间只能测量一个被试②团体测验--同一主试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测量许多被试(4)①难度测验--识别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②速度测验--识别个人做题的最快速度第二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简史1.高尔顿:把统计方法应用到对个别差异资料的分析之中2.卡特尔:①首次提出“心理测验”这个术语②认为心理学只有立足于实验与测量,才能达到如同自然科学一样的准确性③认为心理测验只有建立普遍的统一标准,并与常模相比较,才能充分地实现其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3.比内:①1903年,《智力的实验研究》问世,提出了智力的定义,认为智力是高级心理过程,包括推理、判断以及运用已知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②1904年与其助手西蒙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内--西蒙量表,因此成为了心理测验的鼻祖4.智力测验的发展:①最著名的的是推孟于1916年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重点总结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a7adc6a5acfa1c7aa00cc4f.png)
力提高每道题目的区分度;④选取适当的被试团体,努力提高测试在各个同 质亚团体上的信度;⑤规范施测程序,统一施测环境,严格控制误差。
第五章 测量效度
掌握概念: 1.效度:指一个测验所能测量到其想要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2.表面效度:指测验的表面看起来与其所测验内容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3.内容效度:指测验所能测量到的心理特质的内容与其想要测量的心理特质的内
5.影响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测验本身:a.测题中所用的词汇或句型不能太难;
b.测题的指导语应该清楚; c.测题中不能提供额外线索; d.测题的难易顺序编制要合理; e.选择题的正确答案不能有明显的组型; f.测题的难度要适当; g.测题数目要适当; ②测验的实施:a.指导语标准化;
b.排除意外干扰; c.按照标准化的程序进行客观评分; ③所选校标的性质; ④测验的信度。
2.简述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 答:标准化测验的技术指标有常模、信度和效度。
(1)常模: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 标准。常模形式有:均数、标准分(如 Z 分、离差智商、T 分)、百分位、划 界分等。常模的制定要通过标准化的取样过程,样本的代表性要好。 (2)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有效和真实性,即某种测验测查到所要测查内容的 程度效度高是心理测验的充分必要条件。有内容关联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结 构关联效度。 (3)信度:指测验分数反复测量的可靠性,反映测量误差。有分半信度、重 测信度和α系数等。
2.验证内容效度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逻辑分析法;②克伦巴赫估计法;③再测法。
3.验证结构效度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测验内方法:a.内容效度法;b.口语报告法;c.相关分析法;
心理测量学(心理量表的介绍和操作)
![心理测量学(心理量表的介绍和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02a90abcd15abe23482f4d8b.png)
实施、记分和解释都是客观的。 常模: 是指一个测验在标准化样组上的分数分布。
四、实施心理测验时的注意事项
1.测验要保密 2.测验使用者的资格 1).心理学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 2).在心理测量专家的指导下具有两年测验使
用经验者 3).经心理测量培训班的专门训练,获得资格
朱智贤 张春兴 吴天敏 燕国材
二、智力的理论
1.智力结构论 斯皮尔曼 桑代克 瑟斯顿
吉尔福特
2.智力层次论 阜南 3.智力形态论 卡特尔 4.智力新理论 1)三元智力理论 斯腾伯格 2)PASS模型 戴斯 3)多元智力论 加德纳
3) 多元智力理论
概念: 智力是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 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 需的能力
2.智商的种类 比率智商:IQ=(MA/CA)*100 离差智商:IQ=100+15Z Z=(X-M)/S
3.智商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认定书
3. 要使用合适的常模 4. 不能一测定终身 5. 综合其它评价结果 6. 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不要因人而异
第二章 智力测验
第一节 智力测验概述 第二节 个别智力测验 第三节 团体智力测验 第四节 婴幼儿智力测验 第五节 智力等级评定
第一节 智力测验概述
一、智力的定义 1.抽象思维说 比内 推孟 2.适应环境说 斯滕 桑代克 皮亚杰 3.学习能力说 柏金汉姆 汉蒙 4.综合能力说 韦克斯勒 史多达
二、心理测验的发展
1.斯坦福一比纳智力量表 推孟(Terman)1916年 智商与智商公式 IQ=(MA/CA)×100
2.团体智力测验 美国军队甲种和乙种量表 3.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学前与学龄初期量表、儿童量表和成人量表 离差智商 IQ=100+15Z 4.人格测验的发展 6.教育测验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俞子夷(1886~1970)中国教育家。名旨一,字遒秉,祖籍江苏苏
州,后迁居浙江。早年肄业上海南洋公学、爱国学社。 1951年后,俞子夷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1952年12月28日,杭 州民进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民进杭州市分会第一届理 事会,俞子夷等13人为理事。俞子夷任主任理事。俞子夷是中国 民主促进会在浙江省发展的首批成员之一,民进省筹委会和杭州 市委会的第一任主委、民进中央委员。1958年,俞子夷被错划为 “右派分子”。 俞子夷毕生从事小学教育的实验和研究,重视小学算术教材教法 的探索,是20世纪以来中国最早研究小学数学教育的学者,可以 称为中国算术教学法的奠基人。俞子夷教育论著极为宏富,约有 330余种(篇)。
二、心理测量的早期探索者
1.德国:冯特(W. Wundt)
2.英国:高尔顿 (F. Galton)
3.美国:卡特尔(James M. Cattell) 4.法国:比纳(A. Binet)和西蒙(T.
Simon)
冯特的贡献
在19世纪实验心理学家不怎么关 心个体间的差异,他们研究的重点是 放在揭示人类行为的共同性而不是 差异性. 冯特在实验研究中却发现人与人 之间的个体差异,对个体差异加以区 分有赖于测量的手段,由此促使冯特 去研究心理测量的问题. 实验心理学严格的实验条件控制 最终为心理测验的标准化打下了基 础.
2.器具
• • • • 博弈 九连环 八阵图 七巧板
古代中国心理测量的特点 :
1.描述性的,定性的,而非定量的 ;
2.分类式的 ;
3.注重对人作整体的鉴定和评价,并倾
向于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 ;
4.具有强烈的应用性质。
第二节 现代心理测量在西方国家的 产生和发展
一、心理测量的产生是社会的需要 二、心理测量的早期探索者 三、心理测量的发展
艾伟,中国近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原名华泳,字险舟。
1890年8月12日生于湖南长沙市,原籍湖北江陵。 1919 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1921 年赴美留学,先后 获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和华盛顿大学哲学博 士学位。1925 年回国后,应聘为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心 理学教授。1927 年任中央大学教育系主任, 19331934 年和 1937-1938 年任中大教育学院和师范学院 院长,1938 年,创办教育心理研究所,任所长,在国 内首次招收教育心理硕士研究生 ,1941 年被教育部 聘为部聘教授。 1947 年后,应北京师范大学、中山 大学研究院之请,在各大学巡回讲学。1955年9月27 日艾伟逝世 。
对西方心理测验量表的介绍和翻译,以
及修订和编制了多种智力测验、人格测
验及教育测验;
出版的有关心理测量方面的著作达到了
20 多种。
第四节 心理测验在我国的早期发展
1917年比纳量表传入中国,樊炳清介绍和评述了比 纳量表。 1920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 理测验课。 1921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合著《心理测验法》 1921年费培杰翻译比纳-西蒙量表 1924年陆志韦等人修订了中国版的比纳-西蒙测验 1931年中国测验学会成立 1932年《测验》创刊 1936年陆志韦和吴天敏再次修订比纳-西蒙智力量 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
(一)思想------肯定了心理的可测性
• 孔子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孟子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 刘劭(《人物志》) 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二)测量的内容
1.能力测量
孔子:中人之上,中人,中人之下 董仲舒: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 刘劭:人物志 抓周试儿
心理测验创始人:
阿尔弗雷德.比内
科学心理测量的创始人是比纳 (Binet)。 1886年发表了<推理心理学>; 1889年建立了法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 室,并任实验室主任; 1895年创办了第一本心理学杂志<心理 学年报>
比纳早年曾经探索过各种鉴别智 力的方法. 比纳反对当时社会上所采用的智 力测验的做法,他认为大多数测验 感觉方面的内容太多,而且过分集 中于简单的、特殊的能力.他认为 测量智力实际上并不需要非常复杂 的方法,一些简单的做法就能达到 目的.
肖孝嵘,(1897-1963),1919年从上海圣约
翰大学毕业,1926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研究心理学,1927年6月获硕士学位。 后赴德 国留学,在柏林大学系统的研究格式塔心理学。 1931年回国,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心理系 主任、心理研究所长等职,先后历十余年。 1949年任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 1952年解放后院系调整后,任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心理学会、中国测验学会、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教育学会等理事、上 海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科学心理测验的首倡者:
弗朗西斯.高尔顿
个体差异、遗传决定论、
优生学等
高尔顿的贡献
心理测验运动的主要倡导人. 为了证明人的能力是遗传而来的, 他尝试采用一些测量的手段.1884年 他建立了一个人体测量实验室,测量 一些简单的心理过程,如感觉和运动 方面的机能,由此积累了一大批资料. 高尔顿认为感觉的敏锐性是智力 水平的指标,他说,我们关于外部世 界仅有的信息是通过我们的感觉通 道而获得.我们的感觉越敏锐,我 们的判断和智力也就越有用武之 地.他认为感觉辨别能力是心智能 力中的最高能力.所以他偏重于对 一些感觉能力的测量.
比纳测验用于成人弱智判断的若干指标 智力严重落后者答不出第6题以后的测 题(执行简单指令和模仿简单姿势的能力) 智力中等落后者答不出第8题以后的测 题(识别身体上的各部分或命名简单物体 的能力) 智力轻度落后者的回答上限在第16题 (解释两种常见物品的差异的能力)
1908年比纳对测验做了修订:增加题目; 把题目按年龄来分组;并以智龄来报告测 验的结果。样本人数增加到200人。 1911年又作了第二次修订,主要是让该 测验也能用于成人.
中国早年从事心理测验的心理学家 智力测验 陆志韦 吴天敏 廖世承 陈鹤 琴 人格测验 肖孝嵘 学科测验 艾伟 识字测验 张耀翔
樊炳清(1876年-1931年?),字少泉,又字抗夫,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1877年生于贵阳。1898年与王国维、沈绂等人在东文 学社时同学。随罗振玉任湖北农务学堂从事翻译工作, 1899年翻译出版桑原骘藏的《东洋史要》一书。辛亥 革命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1918年离开编译所, 在馆外承担编辑工作。1920年着手《哲学辞典》的编 辑工作,到1924年完成。大约1931年卒于上海。
四、心理测量发展的当代趋势
一、心理测量的产生是社会的需要
工业革命成功后,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增加 ; 19世纪,科学的发展和欧洲人道主义思想的广
泛传播。
心理测验产生的最初原因:对智力落后和精神
病人治疗的需要。
西方早期的心理测量起源于对精神病人和智力
落后者的区分。社会需要一种鉴别智力落后者 的标准和客观的分类系统。 1838年法国医生Esquirol最早提出以语言水平 来确认智力是否落后以及落后的程度。 另一位法国医生Seguin提出了感觉辨别和运动 控制能力作为智力水平评判的指标。 促使心理测量运动发展的最直接动因是人们认 识到人与人之间有个别差异。在这方面进行过 研究工作的有冯特、高尔顿、卡特尔、闵斯特 伯格等。
比纳-西蒙智力测验被各国翻译和修订, 其中最成功的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推孟修订 的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这个量表不仅 使内容更完善,而且还改进了评价指标, 提出了智商的概念。
三、心理测量的发展
斯坦福大学推孟(L.M.Terman)教授1916年
修订斯坦福-比纳量表 ;
桑代克(E.L.Thorndike)编制了第一个标准化
2.人格测量 孔子把人分为三种:狂者、狷者,中行
刘劭把人的性格类型分为十二种:
强毅之人 俱慎之人 弘普之人 沉静之人
柔顺之人 凌楷之人 狷介之人 朴露之人
雄悍之人 辩博之人 休动之人 韬谲之人
3.教育测量 三皇五帝时期:四岳向尧推荐鲧主持治水,曰:试,不可用而已! 夏周时期:射、御
四、心理测量发展的当代趋势
1.实验法和测验法相结合,产生了信息加工测
验;
2.计算机测试代替纸笔测试; 3.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等现代测量理论的
产生;
4.新一代测验理论
第三节 现代心理测量在中国的发展
一、二十世纪前半叶的初步繁荣 二、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再度繁荣与发展
一、二十世纪前半叶的初步繁荣
陆志韦(1894—1970),语言学家、心理学家、
教育家、诗人。别名陆保琦,浙江省吴兴县人。 191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后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生 物学部心理学系读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 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燕京大学 教授、系主任、校长等。后到语言研究所,任一 级研究员、汉语史研究组组长。1955年被聘为中 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
Psychological Testing
第二章心理测量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
中国是心理测验的故乡 心理测量的完整实践至少应包括三个前提:
肯定心理的可测性,正视心理的个别差异
确定对何种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即所谓的测量内容方
面
形成具体的测量方法
法国心理学家Dubois在1986 年出版的《近代心理学史》中提 到中国在3000多年前就使用考试 的方法来选拔官吏,这比古希腊 还早。美国心理学家Jensen在 《心理测验纵谈》一文中也提到 “世界上最早使用心理测验的是 中国”。
的教育成就测验;
人格测验的先驱克雷佩林(E.Kraepelin),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