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要求

合集下载

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保护自然资源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建设和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示范区,是我国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从根本上有效的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林业部分),特制定本规划,用于指导全国野生动植物、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一、保护概况(一)资源概况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复杂、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为各种生物及生态系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从而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森林、草原、荒漠、农田、湿地及海洋六大类型。

其中森林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她蕴藏了大量的生物物种,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

我国的森林类型繁多、功能齐备,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环境和气候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森林按气候带分布从北向南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林和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其中亚热带森林在物种多样性及重要性方面是世界同一地带其它地区无与伦比的。

中国的天然湿地包括沼泽、泥碳地、湿草甸、浅水湖泊、高原咸水湖泊、盐沼和海岸滩涂等类型,涵盖了全球39个湿地类型,而且青藏高原的高寒湿地在世界上为我国所独有。

我国的天然湿地总面积约为2600多万公顷(不包括河流),其中内陆和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堪称亚洲之最,除了作为许多濒危特有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之外,它们还是迁徙鸟类,包括许多全球性受威胁物种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

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其中兽类约500种,鸟类约1258种,爬行类约412种,两栖类约295种,鱼类约3862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0%。

八、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

八、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

⼋、⾃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讲座材料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唐⼩平⾃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是⾃然保护区管理的⼀项重要内容,是指导⾃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纲领性技术⽂件。

⽬前在新建⽴⾃然保护区,以及调整⾃然保护区范围或功能区划时,都要求编制或修订总体规划。

为了较系统地介绍我国⾃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的要求和⽅法,本次讲座分为概述、原理、主要内容、⽅法和投资概算5部分进⾏讲解。

第⼀讲⾃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概述本讲主要介绍⾃然保护区及⾃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些基本知识,包括⾃然保护区基础,以及⾃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由来、作⽤、类型、内容、程序、依据、规划期、审批程序和其他设计⽂件的关系等内容。

⼀、⾃然保护区基础1、⾃然保护区概念按照1994年10⽉9⽇中华⼈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67号发布的《中华⼈民共和国⾃然保护区条例》,⾃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然⽣态系统、珍稀濒危野⽣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定⾯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有⼏个关键词,⼀是“⾃然”,⼆是“⼀定⾯积的区域”,三是“依法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

⾃然保护区概念可分为⼴义和狭义两种。

⼴义的⾃然保护区,⼀般按照国际⾃然保护联盟(IUCN)定义是指“明确界定的地理空间,经由法律或其他有效⽅式得到认可,旨在对⾃然、相关的⽣态系统服务和⽂化价值进⾏长期保护和有效管理[1]”的各种⾃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然保护区,包括国家公园、野⽣物种栖息地、⾃然景观保护地、⾃然遗迹地、⾃然资源保护区等各种保护地区。

狭义的⾃然保护区,是指以保护特殊⽣态系统进⾏科学研究为主要⽬的⽽划定的⾃然保护区,即严格意义的⾃然保护区。

本讲义所涉及的⾃然保护区是指实⾏最严格保护的⾃然区域,类似于IUCN界定的严格意义的⾃然保护区保护,包括⽣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和⾃然遗迹地,在我国已被纳⼊了各级政府的禁⽌开发区。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标书方案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标书方案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标书方案
编制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标书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 项目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面积、保护目标等基本情况,说明编制总体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2. 编制目标:明确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的目标,包括
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3. 编制范围和内容:详细说明总体规划的范围,包括划定
的边界、内部分区、核心区、缓冲区等,同时列出总体规
划编制要涵盖的内容,如资源调查评估、生态保护措施、
社区参与等。

4. 编制方案和方法:阐述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案和方法,包
括调研方法、技术方案、数据分析等。

同时说明编制过程
中将利用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5. 编制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调研阶段、
方案设计、数据分析、专家评审等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
时间安排。

6. 预期成果:明确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所期望达到的成果,比如总体规划文本、专题图、专题报告等。

7. 组织机构和人员安排:列出参与总体规划编制的组织机
构和人员名单,包括负责人、技术专家、研究人员等,说
明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8. 编制预算:列出总体规划编制所需的经费预算,包括调研、技术支持、专家评审等各项费用。

9. 资质证书和项目经验:附上相关组织或个人的资质证书
和具备类似项目经验的参考材料,以证明编制方具备编制
总体规划的能力。

10. 附件:提供相关的附件,如项目地图、调研表格、专家意见等。

以上是编制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标书方案的基本内容,具体可根据项目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一、定义1、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以植物、动物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为目的,有系统的确定保护区的范围、地表覆盖物结构、动植物种类构成、生态系统服务、建设项目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等的一系列综合规划。

2、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针对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一系列规定、技术标准,以确保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

二、规程主要内容1、总体规划范围:明确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范围,包括地形、气候、植物、动物等的调查,并建立全区的概念性模型。

2、保护对象:根据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对动植物进行种类分析和资源评估,提出保护对象、保护方式、级别等。

3、保护措施:根据自然保护区的需求,制定森林防火、护林工作制度等行为准则,划定自然保护线;针对植物和动物特殊保护资源,提出圈地面积、限制入侵等相应措施。

4、保护与利用:结合自然保护区的利用功能,要求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应兼顾,把握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主要提出防止资源破坏、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与社会生产的有效衔接的相关规程。

三、实施方式1、在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的立项和实施中,要建立分类管理制度,把现有的规程划分为实施范围、管理制度、野外勘测、调查总结等几大部分,做到细化程度高、实施快捷方便。

2、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将规划单位及其搭建专门小组,建立严格的组织管理机制,由其决定规划结果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审核其技术规程的科学性、合理性、操作性和管理性。

3、根据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的具体要求,按照相应的标准开展勘测统调,犯罪定位,分析评估,重点关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区准备工作。

4、对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的实施,要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贵在回顾、追踪、分析、修正,并制定具体的处置措施,确保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要求一、总论要求。

简要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及保护价值、规划编制的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及主要保护对象,自然保护区类型、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面积(必须与国务院批复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相一致),以及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思路、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概述)。

二、自然保护区概况要求。

包括位置与范围、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自然环境、社区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基础设施等。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包括地理位置、四至边界。

(二)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

包括历史沿革、自然保护区设立、管理机构建设、资源管理及执法权限等。

(三)自然环境。

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状况、自然灾害等。

(四)社区情况。

包括从区内和周边两个角度,论述行政区域、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核心区、缓冲区如果有常住人口的,要单独描述)、公共基础设施、地方经济情况和社会发展等。

(五)土地利用状况。

包括土地与资源的权属(国有土地要注明林权证上所标明的使用权人)、地类构成、利用程度等,集体林区要说明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林权流转、林地使用及林农合法权益保护等情况。

(六)基础设施。

包括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基本交通、电信等情况自然保护区基础建设情况。

三、保护现状及评价要求。

包括保护管理现状、保护管理评价等。

(一)保护管理现状。

包括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

(二)保护管理评价。

包括自然资源评价,要根据自然保护区类型和保护对象,对野生动植物、湿地、景观等资源进行评价,其中主要保护对象还需明确分布区域、分布方式、多度或频度。

保护价值评价,要从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典型性、脆弱性、面积适宜性、生态区位、潜在保护价值、科研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

有效管理评价要从管理机构、管理体系、法规体系、管理队伍、管理权限、管理水平、信息化、科研宣教能力、社区协调、自养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存在问题及对策,要从管理难度、发展基础、社区矛盾、特殊困难等方面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向,并体现在规划任务中。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新总体规划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新总体规划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新总体规划2002-11-27 16:40:58 新华网江西频道1 总论1.1项目背景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最大淡水湖棗鄱阳湖西北角,处于长江中下游、江西省北部,是样性十分丰富的国际重要湿地。

保护区于1983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88年5月经国务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2400公倾,栖息着鸟类312种,数量多达数十万只。

鄱阳湖自然保冬候鸟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世属罕见。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鹤群体所在地,白鹤种群数量占95%以上。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鸿雁越冬群体所在地,数量达6万只以上。

鄱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二级保护动物48种(其中包括4种哺乳动物),有13种鸟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濒危鸟类。

保护区建立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为有效地保护越冬水禽,保护区在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社区共保护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特别是通过实施GEF项目和搬迁工程项目,保护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基础设施和设备正在逐步完善,各方面都在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区以来长时间的投入不足,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仍然与国家级保护区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各方面的未完全步入规范化、现代化、集约化发展轨道,在区划布局、保护设施、科研设备、人才培养、机构设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社区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为加速保护区的建设步伐,提高保护区管理建设更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系统,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按照国家林业局的有关要求,编制本总体规划,以实性保护和维持以白鹤为主的迁徙水禽及其栖息地的完整性;达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谐一致的自然资源用的最终目标。

1.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5)《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管理办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8)《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0)《江西省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候鸟保护规定》;(11)《江西省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一)水文喀纳斯保护区是我国现代冰川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我国阿尔泰山冰床的71.46%和79.08%,是阿尔泰山区最主要的冰川分布区,共有冰川210条,面积达209.51平方千米,冰储量13.042立方千米,折合淡水储量117.378亿立方米,是一座巨大固体水库,对区内水分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喀纳斯河发源于友谊峰下的喀纳斯冰川,全长约125千米,平均宽约50米,最宽处可达100米,从东北向西南流经全区。

喀纳斯河流域森林密布,绿草如荫,植被覆盖度大。

由于植被对雨水和冰川融水的截持和阻滞效应,使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大大减弱,所以河水中泥沙含量低,每立方米含砂量仅6.5克。

因为气候的原因,区内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冰川融水又受季节影响,故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比拟明显,一般以6—8月河流径流量最大,冬季最小。

另外由于冰川的作用,区内冰碛湖泊星罗棋布,数量众多,共有大小湖泊319个,其中喀纳斯湖最大,阿克库勒湖次之。

喀纳斯湖位于保护区西南部,为古冰川强烈刨蚀,终碛垄阻塞山谷积水而成。

湖长24千米,平均宽约1.9千米,平均水深约90米,面积45.73平方千米,蓄水量约40亿立方米,湖南端出水口流量约50立方米/秒,湖面12月冻结,翌年5月解冻。

阿克库勒湖〔即白湖〕位于喀纳斯湖上游,由喀纳斯冰川刨蚀而成,湖面呈$字形,面积9.5平方千米。

喀纳斯湖河阿克库勒湖〔即白湖〕对喀纳斯河的水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由于湖面宽广,蓄水量大,使喀纳斯河常年累月流水不断,即使是枯水季节,河流也不枯槁。

此外,区内山谷洼地,高山低洼处,湖滨及河沿阶分布着较大面积的沼泽将水贮存起来,并以各种形式不断向外补给。

喀纳斯河水,水质优良,矿化度低,水中各类离子总量27——7.02,属中性极软水。

保护区内丰富优质的水分条件,不仅为西伯利亚泰加林的南延及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越的水湿条件,而且也是布尔津及额尔齐斯河流域各县工、农、牧业生产河人民生活的主要水源。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整治实施方案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整治实施方案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整治实施方案1.总体目标2.整治范围3.整治内容3.1生态系统保护(1)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加强土壤保育和水源涵养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

(2)实施植被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加强物种保护,防止入侵物种扩散。

(3)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保障生态水需求,并建立有效的水资源监测和保护体系。

3.2保护区功能提升(1)加强保护区的监测和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提高对生态系统和濒危物种的监测和保护能力。

(2)加强保护区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提高管理能力和综合治理水平。

(3)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建立生态保护区与周边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机制,加强持续性管理。

3.3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1)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公众对保护区的参与度。

(2)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推动公众参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

4.实施路径4.1加强政策支持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自然保护区整治提供政策支持,包括加大经济投入,提供税收优惠政策等。

4.2加强组织协调成立专门的机构和组织,负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整治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

4.3强化执法监管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执法和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严格的保护区管理规定和处罚措施,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4.4推动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合作,借鉴国际经验,共同推进自然保护区的整治工作,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

5.实施效果评估定期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治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综上所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整治实施方案旨在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提升保护区功能,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并通过政策支持、组织协调、执法监管和国际合作等手段推动整治工作的落实。

八、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

八、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讲座材料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唐小平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导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纲领性技术文件。

目前在新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调整自然保护区范围或功能区划时,都要求编制或修订总体规划。

为了较系统地介绍我国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的要求和方法,本次讲座分为概述、原理、主要内容、方法和投资概算5部分进行讲解。

第一讲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概述本讲主要介绍自然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自然保护区基础,以及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由来、作用、类型、内容、程序、依据、规划期、审批程序和其他设计文件的关系等内容。

一、自然保护区基础1、自然保护区概念按照1994年10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67号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有几个关键词,一是“自然”,二是“一定面积的区域”,三是“依法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

自然保护区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自然保护区,一般按照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定义是指“明确界定的地理空间,经由法律或其他有效方式得到认可,旨在对自然、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和文化价值进行长期保护和有效管理[1]”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包括国家公园、野生物种栖息地、自然景观保护地、自然遗迹地、自然资源保护区等各种保护地区。

狭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以保护特殊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而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即严格意义的自然保护区。

本讲义所涉及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实行最严格保护的自然区域,类似于IUCN界定的严格意义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包括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和自然遗迹地,在我国已被纳入了各级政府的禁止开发区。

2、自然保护区的发展1864年,美国林肯总统签署法令将约塞米提谷地作为自然公园委托加利福尼亚州加以保护,“作为公共游乐和消遣之用 ,永远不得转让”,这成为全球第一个以自然保护为宗旨的保护地。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技术规程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技术规程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技术规程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研究自然资源的重要场所,是人类认识自然、拯救和保存某些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合理利用自然的科学基地。

为了对自然保护区建设全过程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标准。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编制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基本思路、方法、项目规划内容、机构与人员要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规划文本文件组成等技术性、原则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除海洋类型以外的自然保护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792.6—2005测绘制图资料著录规则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91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14529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8317—2001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GB/T20416—2006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LYJ 104—1988 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LYJ 127—1991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林业地形图图式(原林业部,1982)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自然环境nature environment非人类创造的自然产物与一定地理条件结合构成的地理空间。

3.2 自然资源nature resource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3.3 自然景观nature landscape是天然赋存的,具有极高观赏价值,能对人类产生自然的吸引力和亲和力的自然环境及其景象组合。

国有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的通知

国有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的通知

1 5 自 然 保 护 区 功 能 区 的 划 分 、 应 性 . 划 分 功 能 区 以 适 应 科 学 管 理 的 需 要 ,既是 自然 保 护 区 保 护 目标 的 体 现 , 也 是 为 了 更 好 实 现 保 护 目标 。按 现 行 《 中华 人
前 言
民共 和 国 自然 保 护 区条 例 》的规 定 , 自然 保 护 区 可 划 分 核 心 区 、 冲 区和 实 验 区 。 心 区应 是 缓 核
最 具 保 护 价 值 或 在 生 态 进 化 中起 到 关 键作 用 的 保护 地 区 , 占面积 不得低 于该 自然 保护 区 所 总面积 的 1 3实验 区所 占面 积不得 超过 总 面积 的 1 3 三 /, /。 区 的划 分不应 人为 割断 自然 生态 的连续 性 , 可尽量
( 、 ) 第 七 批 全 国 生 态 示 范 区 建 设 试 点 市 区 为 地 区 ( 单 详 见 附 件 ) 名 。 二 、 苏 省 常 熟 市 、 仓 市 、 山 市 、 家 港 江 太 昆 张
少 、 员 缺 乏 培 训 等 人
4 .规 划 期 目 标
重 点 项 目 为 实 施 主 要 规 划 内 容 和 实 现 规 划 期 目标 提 供 支 持 ,并将 作 为 编 报 自然 保 护 区 能 力 建 设 项 目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的 依 据 。重 点 项 目建 设 规 划 中基 础设 施 如 房 产 、 路 等 , 以在 道 应 原 有基 础上 完善 为 主 , 尽量 简约 、 能 、 节 多功 能 ; 条 件 装备 应实 用高 效 ; 件 建 设 应 给予 足够 重 视 。 软
物 多 样 性 指 数 下 降 等
3 2 内 部 的 人 为 因 素 :如 过 度 开 发 、城 . 市 化 倾 向 等 3 3外 部 的 自 然 因 素 : 区 域 生 态 系 统 . 如 劣 变 、 岛 效 应 等 孤 3 4 外 部 的 人 为 因 素 :如 公 路 穿 越 、截 .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

附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工作,推进规划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总体规划指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63号)和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林业主管部门管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申报、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以下简称“计财司”)会同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以下简称“保护司”)负责总体规划的审核、批复和实施监督工作。

第四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完成综合科学考察、本底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科学系统地组织编制总体规划。

规划技术深度必须达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GB/T20399-2006)的要求。

规划期一般为10年。

第五条规划编制内容应包括总论、自然保护区概况、保护现状及评价、基本思路、主要建设内容、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机构与能力建设、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保障措施等9个部分,具体见所附编写要求。

第二章规划上报第六条总体规划编制或者修编完成后,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和审查。

总体规划应当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禁止开发区域的有关要求,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城乡规划、交通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充分衔接。

同时,要广泛征求所在地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规划、交通、旅游等部门及利益相关者意见。

第七条总体规划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行文上报国家林业局。

上报的材料包括:(一)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上报文件;(二)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文件;(三)总体规划文本及相关图件纸质版7份,电子版1份;(四)评审意见;(五)总体规划征求意见情况说明。

第八条计财司负责上报材料的登记,材料不全的不予登记,并于3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补齐完善材料。

濒危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濒危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濒危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目录1.现状概述 (1)1.1原有保护区概况 (1)1.2现有保护区概况 (1)1.3保护功能及保护对象 (4)1.4现状评价 (4)1.5保护区功能区调整 (8)1.6总体布局 (12)2.规划总则 (14)2.1项目背景 (14)2.2规划指导思想 (15)2.3规划原则与依据 (15)2.4规划范围与期限 (17)2.5保护区性质、类型与保护对象 (18)2.6规划目标 (18)2.7影响保护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 (19)2.8安庆保护区保护目标 (21)3.保护区总体规划 (23)1.1基础设施规划 (23)3.2资源管护规划 (23)4.3科研监测规划 (24)5.4生态修复规划 (25)3 (5)救护与迁地保护规划 (26)4 (6)生态旅游规划 (27)5 (7)科普教育与保护宣传规划 (27)6 (8)社区发展规划 (28)4.重点工程项目库 (29)4.1资源管护项目 (29)4.22西江易地保护建设项目 (30)4.3鱼苗繁育基地项目 (34)4.4数据采集仪器项目 (34)5.投资概算及效益评估 (36)5.1投资概算 (36)5.2资金筹措 (37)5.33效益评价 (38)6.保障措施 (40)6.1政策与法规需求 (40)6.2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40)6.3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41)6.4科技合作,创新发展 (41)1.现状概述1.1原有保护区概况安庆市原有江豚自然保护区长243km,北岸上始安庆市宿松县叶家湾(E116。

68'33〃;N29°49'59〃),南岸系江西省九江市张家洲北侧边滩(E116°08'38〃;N29°50'08〃)。

北岸下至根阳县与无为县交界处梳妆台,坐标(E117°43'02〃;N31°00'53〃),南岸系铜陵市(E 117°46'35〃;N31000'0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2006年,某某州人民政府提出“关于将某某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

鉴于某某自然保护区和某某国家自然保护区同属某某山脉,地理、生物资源都连为一体,拟要求将某某自然保护区纳入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6年经某某省人民政府通过,2010年4月报国务院批准同意后,将某某自然保护区纳入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统称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设某某管理局和保山管理局,各管理其辖区。

由于原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按原林业部(2002)119号《关于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示》,于2004—2010年七年内完成了南段一期工程建设,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2010)34号批示,将原某某自然保护区纳入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1.2 规划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某某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函[2010]34号)。

●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建设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林计财规字[2010]64文)。

●《关于下达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任务的通知》(云林保护字[2010]第2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04)。

●《某某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07)。

●《某某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2008—2020)。

●《某某省自然保护区体系保护计划》(2011—2015,GEF)。

●《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理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某某省级自然保护区福贡部分发展规划》(2006—2020)。

●《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某某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投资报告书》(2009)。

●《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

●《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技工作“十二五”计划与2020年发展规划》(2006—2020)。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为指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特制定划大纲。

总体规划内容要点如下:前言前言是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简明阐述,包括该自然保护区基本特征、历史沿革、法律地位及编制和实施该总体规划的目的、意义等要素。

1.基本概况基本概况是依据该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资料和现有信息进行的基本描述和分析评价,资料信息不够的应予补充完善。

评价应重科学依据,使结论客观、公正。

1.1 区域自然生态/生物地理特征及人文社会环境状况1.2 自然保护区的位置、边界、面积、土地权属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状况1.3 自然保护区保护功能和主要保护对象的定位及评价1.4 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社会发展功能的定位及评价1.5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划分、适应性管理措施及评价对自然保护区划分功能区以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既是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的体现,也是为了更好实现保护目标。

按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自然保护区可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核心区应是最具保护价值或在生态进化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保护地区,所占面积不得低于该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1/3,实验区所占面积不得超过总面积的1/3。

三区的划分不应人为割断自然生态的连续性,可尽量利用山脊、河流、道路等地形地物作为区划界线。

1.6 自然保护区管理进展及评价2.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保护目标是建立该自然保护区根本目的的简明描述,是保护区永远的价值观表达与不变的追求。

3. 影响保护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3.1 内部的自然因素:如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等。

3.2 内部的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发、城市化倾向等。

3.3 外部的自然因素:如区域生态系统劣变、孤岛效应等。

3.4 外部的人为因素:如公路穿越、截留水源、偷猎等。

3.5 政策、社会因素:如未受到足够重视、处境被动等。

3.6 社区/经济因素:如社区对资源依赖性大或存在污染等。

3.7 可获得资源因素:如管理运行经费少、人员缺乏培训等。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为指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特制定划大纲。

总体规划内容要点如下:前? 言前言是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简明阐述,包括该自然保护区基本特征、历史沿革、法律地位及编制和实施该总体规划的目的、意义等要素。

1.基本概况?基本概况是依据该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资料和现有信息进行的基本描述和分析评价,资料信息不够的应予补充完善。

评价应重科学依据,使结论客观、公正。

1.1 区域自然生态/生物地理特征及人文社会环境状况1.2 自然保护区的位置、边界、面积、土地权属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状况1.3 自然保护区保护功能和主要保护对象的定位及评价1.4 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社会发展功能的定位及评价1.5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划分、适应性管理措施及评价对自然保护区划分功能区以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既是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的体现,也是为了更好实现保护目标。

按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自然保护区可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核心区应是最具保护价值或在生态进化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保护地区,所占面积不得低于该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1/3,实验区所占面积不得超过总面积的1/3。

三区的划分不应人为割断自然生态的连续性,可尽量利用山脊、河流、道路等地形地物作为区划界线。

1.6 自然保护区管理进展及评价2.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保护目标是建立该自然保护区根本目的的简明描述,是保护区永远的价值观表达与不变的追求。

3. 影响保护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3.1 内部的自然因素:如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等。

3.2 内部的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发、城市化倾向等。

3.3 外部的自然因素:如区域生态系统劣变、孤岛效应等。

3.4 外部的人为因素:如公路穿越、截留水源、偷猎等。

3.5 政策、社会因素:如未受到足够重视、处境被动等。

3.6 社区/经济因素:如社区对资源依赖性大或存在污染等。

3.7 可获得资源因素:如管理运行经费少、人员缺乏培训等。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标书方案 (2)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标书方案 (2)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标书方案
一、项目背景
【说明项目所在地的自然保护区情况,包括生态环境、物
种分布、受威胁程度等。

说明制定总体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二、编制目标
【明确总体规划的编制目标,包括保护区发展方向、总体
布局、规划设计原则等。


三、规划范围
【明确总体规划涵盖的区域范围,包括保护区内外的区域,以及与之相关的受影响区域等。


四、编制内容
【说明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保护区的空间布局、生态修复、资源利用、管理措施等。


五、编制方法
【说明编制总体规划的方法和步骤,包括调研、评估、规划设计等。


六、组织实施方案
【说明总体规划的组织实施方案,包括编制单位、项目负责人、配合单位等。


七、编制进度与要求
【说明总体规划的编制进度安排,包括调研期限、设计期限、审批期限等。

同时明确总体规划编制的要求,如必须遵循法律法规、考虑社会影响等。


八、项目预算
【说明总体规划编制所需的预算,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九、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评估编制总体规划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十、项目绩效评价
【说明对总体规划的绩效评价方法和指标,以及评价周期和评价结果的利用方式。


十一、参考资料
【列出总体规划编制所需的参考资料清单,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科研成果、地图资料等。


以上是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标书方案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乐亭石臼坨诸岛省级自然保护区调整项目组二一二年六月第一章总论11规划背景12规划依据13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131指导思想132规划原则14规划期限第二章保护区概况21资源环境条件及社会发展状况211环境条件212资源状况213社会经济状况22现状评价221自然生态质量评价222有效管理评价223保护价值224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第三章总体布局31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对象311保护区性质312保护区类型313保护对象32规划目标321总目标322阶段目标323具体目标33保护区功能区划331区划原则332区划依据333功能区划第四章规划内容41自然保护与生态恢复411自然保护管理412生态恢复413防灾减灾42科研与监测421科学研究422监测43宣传教育431宣传教育内容与形式432宣传教育设施44社区发展与共建共管441社区共建共管442社区发展45生态旅游451基本要求452旅游资源评价453环境容量454旅游发展定位455功能分区456生态旅游管理46基础设施与配套工程461管理处址工程462教学实习基地工程463配套工程47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471机构设置472人员编制第五章投资估算与事业费测算51投资估算511建设投资估算512资金筹措52事业费测算第六章效益评价61生态效益611海岛生态系统基底得以恢复612海岛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62社会效益621提供海岛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的野外实验室622提供海洋科普教育的天然课堂63经济效益631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632拉动社区经济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第七章实施保障措施71政策保障72组织保障73资金保障74人才保障75管理保障附表1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统计表附表2自然保护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表附表3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表附表4自然保护区主要建设项目规划表附表5自然保护区建设投资估算与安排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写内容要求
一、总论要求。

简要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及保护价值、规划编制的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及主要保护对象,自然保护区类型、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面积(必须与国务院批复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相一致),以及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思路、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概述)。

二、自然保护区概况要求。

包括位置与范围、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自然环境、社区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基础设施等。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包括地理位置、四至边界。

(二)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

包括历史沿革、自然保护区设立、管理机构建设、资源管理及执法权限等。

(三)自然环境。

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状况、自然灾害等。

(四)社区情况。

包括从区内和周边两个角度,论述行政区域、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核心区、缓冲区如果有常住人口的,要单独描述)、公共基础设施、地方经济情况和社会发展等。

(五)土地利用状况。

包括土地与资源的权属(国有土地要注明林权证上所标明的使用权人)、地类构成、利用程度等,集体林区要说明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林权流转、林地使用及林农合法权益保护等情况。

(六)基础设施。

包括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基本交通、电信等情况,自然保护区基础建设情况。

三、保护现状及评价要求。

包括保护管理现状、保护管理评价等。

·(一)保护管理现状。

包括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

(二)保护管理评价。

包括自然资源评价,要根据自然保护区类型和保护对象,对野生动植物、湿地、景观等资源进行评价,其中主要保护对象还需明确分布区域、分布方式、多度或频度。

保护价值评价,要从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典型性、脆弱性、面积适宜性、生态区位、潜在保护价值、科研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

有效管理评价,要从管理机构、管理体系、法规体系、管理队伍、管理权限、管理水平、信息化、科研宣教能力、社区协调、自养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存在问题及对策,要从管理难度、发展基础、社区矛盾、特殊困难等方面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向,并体现在规划任务中。

如果是二期及以上总体规划,要认真总结前期实施情况(包括经验总结、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本期工作设想和落实措施。

四、基本思路要求。

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期限及目标、总体布局(区划原则、依据、方法,详细描述各功能区界限、面积及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等。

五、主要建设内容要求。

包括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公众教育、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等。

(一)保护管理。

包括保护管理体系(明确保护站、点及分区管理的范围和面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措施、生态恢复、林地保护、湿地保护、社区共管措施、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等项目。

(二)科研监测。

包括科学研究、生态与资源监测项目及内容(要有针对性、连续性,如果与科研机构或大学合作开展的工作要单独注明)。

(三)公众教育。

包括公众教育、区内和周边社区的宣传教育等措施。

(四)可持续发展。

包括实施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社区发展扶持等项目,要明确区划、项目布局、环境容
量测算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生态旅游规划包括实验区景点设置、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及保障体系、旅游容量测评、收益分配体系等项目和内容。

(五)基础设施。

包括局站点建设及界碑、桩和指示牌、水电路、环境治理、信息化等配套设施建设。

六、重点工程建设要求。

包括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公众教育、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内容,要明确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和建设期限。

七、管理机构与能力建设要求。

包括组织管理机构(包括与相关政府及部门的行政业务关系、内部管理体系、管理措施等)、人员配置(包括定编人员情况、各部门人员分配等)、能力建设(包括教育、技能培训、信息化应用等)等。

八、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要求。

包括投资估算(按国家有关标准测算)、投资计划安排、资金来源、行政事业费测算、效益评价(包括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九、保障措施要求。

包括法制保障、政策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等。

十、附表要求。

包括自然保护区社区情况统计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处)现状人员统计表、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现状统计表、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情况统计表、自然保护区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表、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表、自然保护区主要建设项目规划表、自然保护区建设投资估算与安排表等。

十一、附图要求。

包括自然保护区位置图、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图、自然保护区林地权属图、自然保护区植被图、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图、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布局图(如果是二期总体规划,需要附一期总体规划完成图)、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