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答案))
2.1.2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导学案(1)-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一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二课时1.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重点: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
2.难点:说明主要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一、探索:敦煌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思考:观看敦煌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的景观图片,判断这是那种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此地貌景观有何特点?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1.风沙地貌又称地貌。
是因风力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地貌。
一般分为地貌和地貌两大类。
2.风蚀地貌是风沙对地表吹蚀,磨蚀而形成的地貌。
风蚀地貌主要类型有、、和等。
下图所示的风蚀地貌为。
3.雅丹地貌成因:在极度地区的一些干涸湖泊和河床上,经常形成一些,风沿着这些裂隙,使裂隙变得越来越大,导致地面形成很多不规则的和宽浅、它们相间排列形成的地貌称为雅丹地貌。
4.风积地貌是被风力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各种沙丘地貌。
沙丘因其形态的差异有新月形沙丘、长垄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
新月形沙丘因其平面形态如新月而得名,其弧形突向、迎风坡而呈形,背风坡而微。
下图中的新月形沙丘其风向为,并在图上标出。
5.喀斯特地貌是克罗地亚西北部的石灰岩高原的名称,在那里发育着由石灰岩溶蚀而成的各种奇特地貌。
19世纪末,地貌学者司威依奇首先对该地区进行研究,并借用“喀斯特”一词作为发生在岩石地区的地貌和水文现象的总称,也称为地貌。
6.喀斯特作用是水对岩石的作用和水中所含类物质的作用的总和在此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称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不仅发生在地表,还更多地发生在地下,形成喀斯特地貌和喀斯特地貌。
7.地表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和等。
由岩石发育而成的山峰,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和。
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侵蚀形成。
和喀斯特都是地表水集中漏入地下的地点,喀斯特漏斗为蝶形、漏斗形和圆筒形的小型封闭式圆洼地。
在峰林中间的宽阔而平坦的谷地为。
在下图中标出地表喀斯特的主要地貌形态:8.地下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地区最具特色的地貌,主要有和。
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流水地貌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1)简述熔岩堵河后熔岩坝坝上、坝下流水作用的变化。(4分) (2)分析圣拉斐尔瀑布消失的过程。(8分) (3)圣拉斐尔瀑布消失一年后,熔岩坝也被完全冲毁,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1) ①坝上河流落差减小,流速减慢,侵蚀减弱,堆积增强(2分) ② 坝下河流落差增大,下切侵蚀、溯源侵蚀增强(2分)
课堂练习
读长江沿岸地貌图,完成1-3题。 1.主要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B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有利于人类居住的是( B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图中地貌从源头到入海口排序正确的是( A )
A.④①②③ B.④②③①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有利于发展农业 常常有村庄分布
山前冲积扇
流水地貌概述
3、流水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下蚀
V型河谷 丹霞地貌
侧蚀
槽型河谷 河曲→牛轭湖
溯源侵蚀 袭夺河 瀑布
流水堆积地貌 冲积扇 河漫滩
河漫滩
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 期淹没的部分称为河漫滩
河流阶地
河漫滩
河床
河谷中被水流淹 没的部分,随水 位涨落而变化。
河漫滩
3、流水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流水堆积地貌
下蚀
V型河谷 丹霞地貌
侧蚀
槽型河谷
溯源侵蚀
河曲
牛轭湖
流水地貌概述
3、流水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流水堆积地貌
下蚀
V型河谷 丹霞地貌
侧蚀
槽型河谷 河曲→牛轭湖
溯源侵蚀
河曲、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流水地貌概述
3、流水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流水堆积地貌
下蚀
V型河谷 丹霞地貌
第一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前言本节教案主要介绍了我国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景观特点。
通过本节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刻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分布以及其对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一、高原(包括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1.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和西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全球最大的冰川、冻土和草地区之一。
青藏高原的景观特点是:•高原垭口:青藏高原的地势跌宕起伏,形成了许多自然屏障。
垭口是交通上的要冲,也是文化交流和政治管辖的界线。
•隆起山脉:青藏高原周边是一圈横贯东西的山脉环绕着高原,形成了巨大的地形屏障,保持了高原的孤立性。
•冰川湖泊:青藏高原是冰川、冻土和草地区的集中地,草地上冰川和湖泊数量众多,形成了诸多景观优美的景点。
2. 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
内蒙古高原的景观特点是:•高原湖泊:内蒙古高原上分布着许多湖泊,包括大大小小的咸水湖和淡水湖。
其中最大的湖泊是大兴安岭南麓的呼伦湖。
•高原沙漠: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的干旱区,地处荒漠化的中心地带,故而形成了一些著名的沙漠,如伊利沙漠等。
二、山地(包括祁连山地和武夷山地)1. 祁连山地祁连山位于我国西北部的青海省,是我国的七大山脉之一。
祁连山地的景观特点是:•山川壮观:祁连山地苍山环抱,峰峦叠嶂,雪峰横空。
山地景观绚丽多彩,如草原、林区、湖泊、峡谷等,是旅游胜地。
•矿产资源:祁连山地是我国的花岗岩、大理石、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存储区。
•森林资源:祁连山地森林覆盖率高,是我国的天然森林保护区之一。
2. 武夷山地武夷山位于我国福建省,以独特的“武夷秀水”、“武夷奇峰”、“武夷古刹”、“武夷茶乡”四项文化遗产著名,被誉为“中国大自然的桃花源”。
武夷山地的景观特点是:•秀美山水:武夷山地山势峻峭,峰峦叠嶂,溪流潺潺,独特的自然风景呈现出神秘而优美的风貌。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石柱是由向下延伸 石钟乳多呈钟乳状、
的石钟乳和向上生 锥状。
长的石笋互相成的呢?
冰斗三面是陡壁,朝向坡 下的一面有个开口,外形 如围椅状。
积雪演化为冰川冰后,冰 川对底床的刨蚀作用使洼 地加深,并在前方造成坡 向相反的岩槛,同时后缘 陡壁受冰川刨蚀作用而后 退变高,从而形成冰斗。
(2)根据左图,判断该地区的突出地貌类型是 喀斯特地貌 。 (3)该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现象,这是由水循环的哪 个环节造成的?在旱季时对人类生活生产有何影响?下渗 地表缺水严重,加剧了旱情。
主要地貌的景 观特点
课堂小结
风沙地貌
风蚀地貌 风积地貌
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长垄状沙丘
蜂窝状沙丘 新月形沙丘
迎风坡缓而呈凸形
新月形沙丘 因其平面形态如新月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是克罗地亚西北部 的石灰岩高原的名称,在 那里发育着由石灰岩溶蚀 面而形成的各种奇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是水对岩石的 化学溶蚀作用和水中所含 盐类物质的沉淀作用的总 和。
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
第二章
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2课时)
风沙地貌——风蚀地貌
风蚀地貌是风沙 对地表吹蚀、摩 蚀而形成的地貌。
风蚀地貌主要类 型有石窝、风蚀 蘑菇、风蚀柱和 雅丹等。
风蚀风蘑蚀菇柱 风蚀雅丹
石窝
风沙地貌——风积地貌
风积地貌是被风力搬 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 下堆积形成的各种沙 丘地貌。
风积地貌主要类型有 新月形沙丘、长垄状 沙丘和蜂窝状沙丘。
冰斗
角峰有什么特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角峰
角峰是金字塔形的尖 峰。
2024版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1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2课时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中图版
柱等。
[小提醒]并不是所有水均可对石灰岩产生溶蚀作用。含有二氧化碳
的水会与石灰岩中的碳酸钙发生反应,从而使石灰岩被溶蚀。溶蚀力的
强弱与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关。例如,纯净水对石灰岩的溶蚀能力是很微
弱的,原因是其中溶解的二氧化碳较少,溶蚀能力较弱。
夏季平均气温22~25 ℃,冬季平均气温
3~6 ℃,年降水量大于1 100毫米。右图
为贵州省境内某喀斯特峰丛山地景观。
材料二
热融地貌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升高,
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区的岩溶现象,又称热喀斯特地貌。如冰
洞、冰塔、热融坍陷、热融洼地等,是由地下冰融化而造成的地面下沉
形成提供沙源;水源沿绿洲边缘呈带状分布。
(3)保护绿洲植被,增强水分涵养;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生态需
水;禁止采伐灌木;采用草方格固定大型灌丛沙堆。
喀斯特地貌
【情境探究】
材料一
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
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贵州省位于石灰
岩广布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典型且
分布广泛。贵州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1.概念:又称风成地貌,是因风力对地表物质进行 _________、
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地貌。
2.风蚀地貌
吹蚀
(1)成因:是风沙对地表 ________、磨蚀而形成的地貌。
风蚀蘑菇
(2)类型:石窝、 ____________、风蚀柱和雅丹地貌等。
3.风积地貌
(1) 成 因 : 是 被 风 力 搬 运 的 物 质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堆 积 形 成 的 各 种
沙丘堆积的一层层沙基本上是和陡坡平行的,沙丘移动方向与风向一
01-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版
C.为河流阶地,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D.为风蚀柱,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解析】根据图中地貌的形态特征可以判断,该地貌为风蚀蘑菇,不是石窝、风蚀
柱、河流阶地;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3)该地貌形成的重要条件是( C )
①上部和下部遭受的风力作用强度不同 ②下部靠近地面,易受流水的强力冲刷
③下部岩性可能比上部松软
④没有石灰岩分布
A.①②
B.①③
【解析】导图分析·信息提取
C.②④
D.③④
例4-8 (2024·河北张家口高一期末)读地表喀斯特
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①是溶沟
B.②是峰丛
C.③是石柱
D.④是峰林
【解析】根据图中的地貌特征分析,①为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侵蚀形成的溶沟,
选项
分析
A 三角洲为河流地貌,主要位于河口地区
B V形谷是沟谷地貌,但其横剖面呈V形
C 图中甲处位于出山口处,是沟谷地貌中的冲积扇
D 河漫滩为河流地貌,主要位于河床两侧
D.河漫滩
结论 × × √ ×
(2)若甲处的地貌面积扩大,需满足的条件有( A ) A.山前地质较稳定 B.山洪发生概率低 C.山体岩性较坚硬 D.河流流域范围小 【解析】甲处的地貌面积扩大,说明冲积扇在扩大,河流带来的泥沙在增多,说明 河流搬运能力强,山洪发生的概率较高,B错误;河流搬运的泥沙多,说明山体的岩 性较疏松,容易被侵蚀,C错误;河流流域范围大,流水汇集量大,有利于该地貌面 积扩大,D错误;山前地质稳定,才能保证山前冲积扇稳定增长,A正确。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2020-2021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2.1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形成海蚀柱。
海岸地貌—海积地貌
海积地貌:海浪、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沉积形成海积地貌, 包括沙嘴、海滩等。沙嘴常出现在海岸线向陆地转折的地方。海浪抵达海岸 时,携带的物质发生沉积,形成海滩。海滩沉积的物质往往是泥沙。
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溶洞与地下河
喀斯特地貌—中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
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是由于冰川的侵 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 貌。冰斗、角峰和刃脊是较常 见的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冰斗
在冰川作用的山地中,冰斗的分布最普 遍,而且很明显,一般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 雪凹地。冰斗三面为陡壁所围,朝向坡下的 一面有个开口,外形如躺椅状。
河流地貌:河流不停 地搬运河水侵蚀下来的岩 块和碎屑等,并不断地调 整河谷的坡度、宽度和曲 度。由于河流的侵蚀、搬 运和沉积作用,形成了河 谷、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 洲等河流地貌。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流水地貌—河流地貌—河谷
河谷由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组成。谷底包括河床及河漫滩。河床是河谷 中最低的部分,有经常性的水流。河床两侧为高起的河漫滩,在洪水泛滥时 会被淹没。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高出河漫滩,一般来说,最大的洪水也 难以淹到。
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
按照形态划分,地貌类型主要有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 由于成因(导致地貌形成的外力)不同,地貌类型可以分为:
地貌类型
构造地貌 流水地貌 海岸地貌 风沙地貌 喀斯特地貌 冰川地貌 黄土地貌
外力作用:指地球表面以太阳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在常温常压下,通过大气、水、生物等因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PPT(第一课时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
读长江沿岸地貌图,完成 3~5 题。
3.图中地貌从源头到入海口排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②③
B.④②③①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4.主要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有利于人类居住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
解析:第 3 题,读四幅景观图可知,图④景观显示的是雪山和高 原,且河道窄,水流少,可判断为河流源头;图①景观显示的是 高山和峡谷,且河道窄,可判断为上游河段;图②景观显示的是 广阔的平原,且河道弯曲,可判断为河流中游河段;图③景观显 示的是河汊纵横,且有海洋,可判断为河流下游河段的入海口; 综上分析,A 正确。第 4 题,读图可知,②③河段是由流水沉积 作用形成的地貌,故 B 正确;①④河段为流水侵蚀地貌,故 A、 C、D 错误。第 5 题,图①地处山区,聚落呈条带状或点状分散 分布,聚落规模小,人口少;图②为河流的中游地区,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聚落分布密集;图③位于河流三角洲地区,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图④地处河流的源头,地处高原地区,这里的海拔高,高寒气候, 不适宜人类的居住,这里的人们居住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河 谷地带,但聚落规模小,人口少。综上分析,图中所示四地区中, 最有利于人类居住的是图②③。所以 B 正确。
具体如下表所示:
类型
洪积—冲 积平原
示意图
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形成扇形,冲 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 粒由粗到细
河漫滩 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 平原
近似三角形,地势平坦,河 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 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分布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检测5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合格·过关练]“醉美多彩贵州”是贵州省的旅游宣传标语。
贵州省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
据此回答1~2题。
1.“中国南方喀斯特”形成的自然条件是( )A.炎热多雨的气候B.寒冷干燥的气候C.岩浆岩广布D.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2.“中国南方喀斯特”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A.角峰B.沙丘C.峰林D.风蚀蘑菇解析:1.A 2.C 第1题,喀斯特地貌不仅需要石灰岩广布,而且还要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地区以亚热带气候为主,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第2题,“中国南方喀斯特”常见的地貌景观有峰林、溶洞等。
角峰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
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读图,回答3~4题。
3.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地点是( )A.① B.②C.③ D.④4.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解析:3.B 4.A 第3题,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地点应是弯曲河道的凹岸,图中②位于曲流凹岸处,①位于曲流凸岸处,③④处河道平直。
第4题,曲流处凹岸为侵蚀岸,河岸陡峻;凸岸为堆积岸,河岸平缓。
非洲撒哈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
读图,回答5~6题。
5.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B.河流堆积C.岩层挤压D.火山喷发6.“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解析:5.A 6.D 第5题,图示景观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地貌。
故选A项。
第6题,风力侵蚀地貌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分布广泛。
故选D项。
图1为澳大利亚局部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著名的“十二使徒岩”海岸景观。
受外力作用的影响,“十二使徒岩”现在只剩7个。
据此完成7~8题。
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作业)
第二章第一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1、流水地貌
判读下列地貌类型。
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
A:,以作用为主;
B:,以作用为主;
C:,以作用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以(侧蚀、下蚀)为主,大,多(地貌),水能资源;
C处河段特征:流速,泥沙,江面宽广,利于。
(3)A、B、C三处泥沙颗粒由大到小的排序为。
(4)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图如右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5)C处易形成(地貌),原因
是。
左图为某河段示意图和对应剖面图
a为岸(凹、凸),流速,以(侵蚀、沉积)作用为主,可用于(仓储、港口)用地。
b为岸(凹、凸),流速,以(侵蚀、沉积)作用为主,可用于(仓储、港口)用地。
2、海岸地貌
(1)海蚀地貌:、、、等。
(2)海积地貌:、等。
3、风沙地貌
(1)风蚀地貌:、等。
(2)风积地貌:、等。
4、喀斯特地貌
(1)地表喀斯特地貌:1 2 3 4
5 6 7 (2)地下喀斯特地貌:8 9
a b c
5、冰川地貌和黄土地貌。
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四、喀斯特地貌
成因: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四、喀斯特地貌
成因:流水侵蚀
成因:流水侵蚀
沂水大 峡谷
云南石 林
结合上面两幅图,说出图 中主要的地貌景观名称, 并描述喀斯特地区的地貌 特点。
溶蚀洼地 峰林
孤峰
地下河 溶洞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地面:地表常见峰林、孤峰、溶蚀 洼地等多种形态。 地下: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 中有石笋、石柱、石钟乳等。 特点:地表高低起伏,崎岖不平,地 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形态各异的奇特 景观。
结合演示实验模拟的冲积扇景观图和剖面示意图,说明该地貌景观的特点。
提示:位置、平面形状、特点等
实验冲积扇景观图
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处; ②平面上呈扇形; ③从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变低,
沉积物由厚变薄,颗粒由粗变细。
冲积扇
一、流水地貌
描述三角洲特点:
河口三角洲
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呈三角形,河网密布, 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多沙洲和沙岛。
描述冲积平原特点:
冲积平原 地势低平, 起伏和缓, 海拔较低, 相对高度 较小。
华北平原成因: 流水沉积
一、流水地貌
一、流水地貌
一、流水地貌
河流在不断下切侵蚀河谷时,也会发生横向侵蚀,形成不 同期次的泛滥平原,先前河谷的高度会位于洪水位以上, 呈现出阶梯状分布的河谷地形。河流阶地是侵蚀和沉积交 替进行的。阶地越向高处,年代越老。
铁皮箱、泥沙、小石子、吹风机
三、风沙地貌
实验目的 演示风成地貌
观察思考
1.你看到什么现象? 2.观察在哪里侵蚀?哪里堆积?为什么? 3.沉积物颗粒大小有何分布特点? 4.如何改变实验条件,使侵蚀增强?减弱? 5.推论:风力为主的地貌出现在 地区(干湿地区)。 6.猜测以下典型地貌出现在模拟实验中的什么位置,分别是由什么作用形成 的?——雅丹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沙垄、沙丘;黄土高原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石灰岩地区溶洞和裂隙发育,丰富的降水流入地下, 地表缺乏蓄水能力,生产、生活面临缺水问题。
这些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均耕地少,经济 落后,农民生活贫困,陡坡开荒、乱伐森林的现象比较 严重。植被一旦被破坏,土壤极易流失,石灰岩裸露, 成为寸草不生的“白色岩漠”(也叫“石漠化”)。
河谷 的物质,改变河谷的坡度、宽
度和曲度,形成河谷。
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河流地貌——河谷
河谷剖面示意
参考下图,说出阶地的形成过程。
1
河流沉积,形成河 漫滩
2 河流下切,河床降低
河床降低后洪水期已无 法没过老的河漫滩,老
3 的河漫滩成为新的阶地;
而河床附近沉积形成新 的河漫滩
河流地貌——冲积平原
冰斗
你能归纳冰斗的特征吗? 再想想看,它是怎样形成的?
冰斗是山岳冰川最典 型的冰蚀地貌,位于冰川 的上部,三面环以陡峭的 岩壁,朝向坡下的一面有 个开口,呈半圆形或圈椅 状,受冰川和积雪的侵蚀 和重力的共同作用形成。
冰川地貌——角峰
你能归角纳峰角是峰金的字特塔征形吗的?尖峰,为凹形陡坡,峰顶突出成 再尖角想,想由看三,个它以是上怎冰样斗形相成背的发?展而成。
水流流出沟谷,流速骤减、 说流出水冲携(带洪的)物积质扇沉的积形下成来过,程形。成
以沟口为顶点的洪积扇或冲积扇。
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沟谷流水形成 冲积扇是山地常年性河流形成
洪积扇
冲积扇
推测一下,两种地貌分别形成于什么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湿润、半湿润地区
河流地貌——河谷
河谷
河流不停地搬运河水侵蚀下来
海岸地貌
海蚀地貌——海蚀穴
(新教材)【中图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地貌的成因。
2.掌握并能区分常见地貌的主要特点。
(重难点)一、流水地貌1.概念:由于流水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2.主要类型(1)沟谷地貌①成因:沟谷流水侵蚀形成。
②特征长度:较短小。
上下游:上游陡,下游缓,横剖面呈V形,较大沟谷上游有集水洼地。
出沟口:堆积成以沟口为顶点的洪积扇或冲积扇。
(2)河流地貌①成因: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
②类型河谷:由谷底(包括河床和河漫滩)和谷坡组成。
冲积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坡度较缓,地势较平坦,河流沉积作用形成。
河口三角洲:位于河口,由河流沉积形成,形状多样。
二、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在波浪、潮汐、风、生物等海洋作用和河流、地壳运动等陆地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地貌。
2.主要类型(1)海蚀地貌: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和海蚀柱等。
(2)海积地貌:沙嘴、海滩等。
三、风沙地貌1.概念:风力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地貌。
2.主要类型(1)风蚀地貌:石窝、风蚀蘑菇、风蚀柱和雅丹等。
(2)风积地貌⎩⎨⎧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而呈凸形,背风坡陡而微凹长垄状沙丘蜂窝状沙丘1.概念(1)喀斯特作用:水对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和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沉淀作用的总和。
(2)喀斯特地貌:喀斯特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2.主要类型(1)地表喀斯特地貌:峰丛、峰林、孤峰、溶沟、落水洞和喀斯特漏斗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1)长江三峡主要为U 形谷。
( ) (2)海浪的侵蚀对海岸具有破坏作用。
( ) (3)风沙地貌都是风力侵蚀而成的。
( ) (4)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
( ) (5)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有( )A.河流阶地、大峡谷B.喀斯特地貌、陡崖C.河口三角洲、冲积扇D.角峰、U形冰川谷[提示](1)×长江三峡是由流水侵蚀而成的V形谷。
(2)√海浪能量巨大,对海岸具有侵蚀破坏作用。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课后练习含解析1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一、选择题读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地形景观是在(B)A.玄武岩分布区B.石灰岩分布区C.大理岩分布区D.花岗岩分布区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分布区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故选B。
2.导致下列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与图示地貌相同的是(D)A.北美五大湖B.湄公河三角洲C.塔里木盆地的沙丘D.V型河谷解析:北美五大湖是冰川作用的结果;湄公河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V 型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故选D.读河曲及河床剖面图,回答3~4题。
3.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沿M—N的河床和水流特征的是(A)A.A B.BC.C D.D解析:河水流经弯道时,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流速快,故而表现为侵蚀。
而底部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水流上升速度慢,表现为堆积。
即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由图中看出,M 岸为河流凹岸,受流水侵蚀作用明显,河谷较深,河床坡度较大;N岸为河流凸岸,受流水堆积作用明显,河谷较浅,河床坡度较小.4.以下关于这种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D)A.若水流方向与图示相反,则N岸侵蚀,M岸堆积B.这种特征的河流多分布在崎岖的山区C.这种特征的河流河面宽阔,水流平稳,非常有利于航行D.其发展趋势是河流越来越弯曲,最后突然变直解析:在河道弯曲的地方,水流受离心力的影响都要偏向凹岸;这种河段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该河道弯曲,不利于航行;这种河道发展的结果是“裁弯取直”。
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
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地排列,形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奇特景观。
读我国北疆地区魔鬼城分布图,完成5~7题。
5.形成雅丹地貌的地质作用是(B)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风力搬运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解析:准噶尔盆地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较少,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一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1、流水地貌
判读下列地貌类型。
峡谷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
A:乙,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B:丙,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甲,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以下蚀(侧蚀、下蚀)为主,大,多峡谷(地貌),水能资源丰富;
C处河段特征:流速慢,泥沙沉积多,江面宽广,利于航运。
(3)A、B、C三处泥沙颗粒由大到小的排序为A>B>C 。
(4)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图如右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瀑布。
(5)C处易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原因河流入海口处坡度平缓,河流流速减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左图为某河段示意图和对应剖面图
a为凹岸(凹、凸),流速快,以侵蚀(侵蚀、沉积)作用为主,可用于港口(仓储、港口)用地;
b为凸岸(凹、凸),流速慢,以沉积(侵蚀、沉积)作用为主,可用于仓储(仓储、港口)用地。
2、海岸地貌
(1)海蚀地貌: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2)海积地貌:海滩、沙嘴等。
3.风沙地貌
(1)风蚀地貌:石窝、风蚀蘑菇、风蚀柱和雅丹地貌等。
(2)风积地貌:新月形沙丘、长垄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等。
4.喀斯特地貌
(1)地表喀斯特地貌:1 峰丛 2 峰林 3 溶沟谷地
4 溶沟
5 孤峰
6 喀斯特漏斗
7 落
水洞
(2)地下喀斯特地貌:8 溶洞9 地下河 a 石钟乳
b 石笋
c 石柱
3、冰川地貌和黄土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冰斗、角峰、刃脊、(冰蚀湖)峡湾
冰川堆积地貌:
黄土地貌:形成原因是堆积作用;地表的沟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