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20分钟真题练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含解析-最新整理
2020届初三中考复习题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解析版)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
--培根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说法合理的是()A.酸雨——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B.白色污染——废弃塑料袋焚烧处理C.雾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D.水体富营养化——禁止使用化肥2.2015年5月,某养老院发生火灾,导致38人遇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
下列自救措施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B.赶快乘电梯逃生C.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灭火器材将火扑灭D.拨打火警电话并到窗口呼救3.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D.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4.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是氮气B.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C.煤、石油、沼气、风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D.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5.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6.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研究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技术,减缓大气温室效应B.开发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C.提倡家用汽车替代公交车D.利用垃圾发电,变废为宝7.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9.2015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
2020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九上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C.木炭燃烧D.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2.下列化学反应中能产生吸热现象的是()A.镁条与稀盐酸反应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D.木炭与氧气反应3.通过如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A.甲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以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丁实验可以说明氧气能助燃4.汽油属于易燃物,敞口放置一瓶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这是由于()A.汽油具有挥发性B.汽油的着火点较低C.与汽油接触的氧气少D.周围环境温度低于汽油的着火点5.下列与燃烧或燃料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的目的是延缓燃烧时间,节约能源B.露置在空气中的汽油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是液态C.汽车使用乙醇汽油(掺有乙醇的汽油)可以减轻汽车尾气的污染、节约石油资源D.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水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放出能量6.下列过程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汽车排出的二氧化氮气体B.煤和石油燃烧排放的烟气C.植物光合作用排出的气体D.化工厂的废气7.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为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应采取的措施是()A.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少B.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C.减少燃料气进入量或增大空气进入量D.增大燃料气进入量或减少空气进入量8.气体打火机使用的有机燃料,稍加降温即可液化,减压(打开阀门)很容易气化,你认为符合这种条件的有机燃料是()A B C D化学式C2H6C3H8C4H10C5H12沸点(℃)﹣88.6 ﹣42.1 ﹣0.5 ﹣36.1熔点(℃)﹣183.3 ﹣189.7 ﹣138.4 ﹣129.7A.A B.B C.C D.D9.下列关于灭火方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用扇子扇灭烛火,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B.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C.用沙土灭火,是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10.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C.所在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在山林中遇火灾,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二.多选题(共2小题)11.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其中水电解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溶液均采用KOH 溶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电池系统中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循环使用C.水电解系统中KOH溶液中的水经电解部分消耗后,残留溶液的pH变小D.水电解系统实现由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燃料电池系统实现由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12.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C.弯腰、紧靠墙壁迅速爬向门外D.打开窗户跳出三.填空题(共5小题)13.如图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件(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章节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章节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碘单质B.为了身体健康,建议多饮用蒸馏水C.天然气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CO,它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D.“碳达峰”及“碳中和”的碳指的是22、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油分馏出汽油柴油B.煤的形成C.活性炭吸附杂质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3、实验方案(括号内为待检测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N2O5属于氧化物②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③“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④化合物一定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⑤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会改变⑥若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则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A.②③⑤⑥B.①④C.①⑤D.③④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6、《易经》记载:“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
这里的“X 气体”是指A.CO B.O2C.CH4D.H27、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晋·陈寿《三国志》)下列认知有误的是A.“薪草”“膏油”是可燃物B.“同时发火”降低了“诸船”的着火点C.“时风盛猛”提供充足的氧气D.“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8、利用燃烧原理可有效控制燃烧的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B.家庭用煤将“煤球”改为“蜂窝煤”,可使煤燃烧更充分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9、“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练习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 (天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 煤B. 汽油C. 氢气D. 天然气2. (北京)下列安全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3. (黄石)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 煤B. 石油C. 天然气D. 乙醇4. (青岛)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
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B. 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C.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D. 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5. (重庆B)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B. 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C. 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D. 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机制炭6. (云南)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B. 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C.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D. 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7. (兰州改编)下列关于火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 在煤矿中采煤用火把照明C. 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D.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爬行逃生8. (哈尔滨)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铜B. 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煤焦油、航空煤油等C.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D. 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氢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9. (河南)煤在空气中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含答案

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45分钟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2012·兰州中考)在“甘肃省2012年科技活动周”活动中,由兰州分馆设计制作的“清洁绿色能源”专题展览引起各方关注。
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A.太阳能B.风能C.地热能D.石油2.下列图标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汽油属于易燃物,敞口放置一瓶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这是由于( )A.汽油具有挥发性B.汽油的着火点较低C.与汽油接触的氧气少D.周围环境温度低于汽油的着火点4.(2012·广州中考)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5.氢气作为能源,目前还不能被广泛使用,分析其原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虽然制氢气的资源丰富,但制取成本高B.高效、经济的制取氢气的方法还在研究之中C.高效、价廉的贮氢材料还在研究之中D.氢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就会发生爆炸6.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引起的,而缺氧窒息又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不合理的是( )A.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B.发生火灾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生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D.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并同时拨打电话求救7.(2012·泸州中考)固体CO2又称干冰,易升华。
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
下列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CO2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CO2不能支持燃烧D.干冰升华后不污染档案资料8.最近“纸火锅”逐渐流行起来。
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含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一、填空题1.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酒精可以通过食物的发酵来制得,现在常加在汽油中形成乙醇汽油,形成乙醇汽油的优点是(填一条),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载人航天飞机所用固体燃料是铝粉和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在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3)煤燃烧时排放岀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浆来吸收二氧化硫,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X,则X的化学式为。
2.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一种即可)。
(2)许多家庭做饭用罐装的液化石油气,它也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若厨房失火时,要移走“液化石油气罐”,这是利用了原理灭火。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它燃烧时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能,写出该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继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之后,人们又在开发以植物油、动物脂肪为原理而制得的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生物柴油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两种主要产物是。
在普通柴油中添加20%的生物柴油,能减少约70%的二氧化氮排放。
可减少的形成,但不能缓解日益加剧的;开发使用生物柴油还有利于节省。
3. 有N2、O2、H2、CO2、CO和CH4等气体。
(1)被称作“零污染燃料”的气体是。
(2)国家西部开发战略之“西气东输”中的“气”主要成分是。
(3)冬天取暖时,易导致煤气中毒的气体是。
(4)固体可用作制冷剂、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5)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6)混入一定量的空气点火时,会发生爆炸的气体是。
(7)完全燃烧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的气体是。
(8)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气体是。
4.人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多步行,骑单车出行,能有效减少CO2、SO2、CO等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会造成酸雨的是.(2)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它们属于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使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非常重要。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燃料及其利用训练附答案强烈推荐

A.
B.
C.
D.
育 7.下列有关 H2 、CH4、CO 三种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都具有还原性,其组成元素的原子都易失去电子。 教 B. 与空气混合遇火易爆炸,点燃前都要检查纯度。 材 C. 燃烧时火焰颜色相同,燃烧产物相同 D. 都是常见的可燃性气体,地壳中大量存在
因 8.学习化学的目是学会用化学观点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材 毁灭地球的情况下,人类是如何应对一系列生存危机的。 因 (1)画出氦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
材料
C. 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竭的能源 D.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明显
提高肥效
5.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的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 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一一点燃前没有检验纯度
B.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铁丝没有燃烧——氧气纯度不够
C.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一一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 D. 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制取 CO2 , 收集不久就没有气泡产生了一一二者已反应完全 6.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育 B. 化合物属于纯净物,两者是包含关系
D.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是交叉关系
教
材 A. 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甲烷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B. 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 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
毒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因
A. 可用甲醛水溶液泡制水产品并出售
B.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
19.下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用木炭的仪器叫________。 (2)图 B 中熄灭酒精灯的操作是________。 (3)图 C 中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说明了________。图 C 中为了使木 炭与氧气完全反应,操作时应注意________。 (4)图 D 在整个实验设计中的意图是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含答案及解析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21湖南株洲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D.甲烷与乙醇的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两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答案:B2.(2021江苏盐城中考改编)我国建成了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答案:A3.(2020海南中考)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答案:D4.(2019成都中考)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A.扇灭隔绝氧气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答案:A5.(2019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答案:D6.(2020四川攀枝花中考)“化学链燃烧”是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的燃烧,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
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
2020年人教版本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解析版)

2020年人教版本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解析版)姓名学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
以下有错误的一组是()A.选项A B.选项B C.选项C D.选项D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氢气B.天然气C.酒精D.汽油3.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乙醇、沼气和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B. “温室效应”加剧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引起的C.加速石油的开采,可以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D.为了防止水污染,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4.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氮等。
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是可燃物B.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C.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D.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着火点5.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 .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 2C . 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D . 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6.下列过程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 . 水力发电B . 电解水C . 化学电池D . 太阳能供热7.2015年3月9日,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开始环球飞行,并在名古屋和夏威夷之间创下了118小时不间断飞行的记录,下列有关能源和环保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阳光动力2号”所用太阳能是绿色环保新能源B .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C . 煤完全燃烧后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D . 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其主要成分是CH 48.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防灾减灾日”。
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A .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B . 扑灭森林大火,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 . 只要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 .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9.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 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 . 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 . 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 . 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10.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防灾减灾日”。
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集中回收处理B.用聚乙烯塑料袋盛装食品C.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D.家里发生火灾时立即躲在衣柜里等待救援2.现在冬天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供暖是原因之一。
从环境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是( )A.煤B.氢气C.汽油D.天然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导纤维传导光信号进行通信,Si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B.燃烧、爆炸或颜色发生了改变的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反应C.C60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一种新型的碳的化合物,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 D.目前提出的“低碳经济”,目标是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4.下列安全措施正确的是( )A.厨房煤气泄漏,马上打开抽风机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迅往上面浇水扑灭D.冬天关闭门窗用煤炉取5.单宁酸又称鞣酸,是一种多酚化合物,存在于柿子、茶叶、咖啡、石榴等植物组织中,单宁酸的化学式为C76H52O4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宁酸为有机化合物B.单宁酸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C.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7:46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6.在我国的许多城市里,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主要包括( )①悬浮颗粒(如PM2.5);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一氧化碳;⑤氮气;⑥二氧化硫;⑦稀有气体;⑧二氧化氮.A.①③④⑥⑧B.②④⑦⑧C.①③④⑥D.①④⑥⑧7.下列气体的排放可能会造成酸雨的是( )A.CO B.CH4C.SO2D.CO28.在一次化学小 Party 上,几位外国留学生的讨论中,不正确的说法是()1/ 9A.詹姆斯: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B.霍华德:酒精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是因为所有化学反应都放出热量C.哈登: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D.保罗: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气体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9.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实验桌上酒精着火,可用湿布盖灭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扑灭森林火灾时,迅速开辟出一条隔离带D.厨房燃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黑色的固体变成红棕色C.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色固体11.近日我州某地成功处置了一辆满载三氯化磷( PCl3)的车辆泄漏事故.三氯化磷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盐工业产品,无色液体、密度1.574g/cm3(21℃),熔点﹣112℃,沸点75.5℃,易燃.遇水反应生成亚磷酸(H3PO3)和氯化氢,与有机物接触会着火.下列对三氯化磷的说法错误的是()A.三氯化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3B.运输过程中如果发生燃烧时,可以用水浇灭C.运输途中应防雨淋和防高温D.三氯化磷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PCl3+3H2O═H3PO3+3HCl↑12.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总结(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总结(含答案解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了解熄灭的性质和条件。
2.实验探求熄灭的条件。
3.了解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一、熄灭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作的一种发光、放热的猛烈的氧化反响。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到达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那么不能熄灭〕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熄灭而红磷不熄灭,说明了熄灭需求温度到达着火点;B.薄铜片的白磷熄灭而水中的白磷不熄灭,说明了熄灭需求氧气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3.熄灭与缓慢氧化的比拟相反点:都是氧化反响、都放热;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响猛烈,后者不发光、反响缓慢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熄灭的条件决议着灭火的原理,只需破坏熄灭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到达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1〕消弭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熄灭惹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普通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熄灭惹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珍贵设备、精细仪器等处的失火4.泡沫灭火器的反响原理,应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响发生少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化学反响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三、罕见灭火的方法1.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2. 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3.煤气走漏,先应封锁阀门,再悄然翻开门窗,切忌发生火花4.酒精在桌面上熄灭,用湿抹布扑盖5.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留意:(1)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由于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扑灭(2)室内起火,假设翻开门窗,会添加空气的流通,添加氧气的浓度,反响猛烈,熄灭更旺(3)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添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中考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pdf版)

1
点燃 【 解析】 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 当 。 的化学方程式为2 H O H O ( 1分) 2 2+ 2 2 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 遇到明火会 【 解析】 甲烷的化学式为 C H , 因为它难溶于水 4 发生爆炸, A错误; 煤在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 且密度比空气小, 所以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 氧化碳气体, 一氧化碳会使人中毒, 在使用煤炉 空气法收集, 若要收集比较纯净的甲烷气体, 最 B错 取暖时, 应打开门窗,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 好采用的方法是排水法。氢气在空气中完全燃 误; 炒菜时油锅着火, 立即用锅盖盖灭, 不能用 点燃 烧生成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H 2 +O 2 水浇灭, 因为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用水不但 2 H O 。 不能灭火, 而且会扩大燃烧面积, C错误; 酒精灯 2 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不仅使酒精与空气隔绝 4 .( ’ 1 3贵阳 3 6题( 3 ) 3分) ( 3 ) 贵阳市家用燃料的 而且会降低环境的温度, 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下列变迁, 让我们认识了化学的重要价值。 D正确; 故选 D 。 命题点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 ’ 1 3贵阳 3 5题( 5 ) 1分) ( 5 )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 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由化学反应产生。 1分) 反应( 填“ 放热” 或“ 吸 如酒精燃烧即是放热( 热” ) 。 命题点 6 化石燃料 1 .( ’ 1 2黔东南州 2题 2分) 2 0 1 1年 1 1月 1 6日环保 第 4题图 1 部发布的《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次征求意见稿) 》 液化石油气 煤或木柴 → → 天然气 首次将 P M 列为评价因子, 为大气监测治理开启 2 . 5 或管道煤气 了新的一页。 P M 2 . 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 等 于 第 4题图 2 2 . 5微米的颗粒物, 2 . 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主要 充分燃烧 1k g 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 C O O 2和 S 2的 来自化 石 燃 料 的 燃 烧 等。以 下 不 属 于 化 石 燃 料 质量如图所示。为此, 改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 的是 ( B ) 是防止形成酸雨, 保护环境( 1分) 。天然气( 主要 A .天然气 B .酒精 C .石油 D .煤 点燃 H )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成分 C H 2 O 4 4+ 2 【 解析】 天然气、 煤和石 油 是 三 大 化 石 燃 料; 故 C O 2 H O ( 2分) 选B 。 。 2+ 2 2 .( ’ 1 2安顺 9题( 1 ) 2分) 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 命题点 7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同学们已能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些问题: .( ’ 1 3遵义 1题 2分) 使用下列能源会造成环境污 1 ( 1 ) 煤、 石油( 1分) 、 天然气( 1分) 常称为化石燃 染的是 ( A ) 料。 A .煤 B .风能 C .太阳能 D .地热能 3 .( ’ 1 3铜仁 2 1题 ( 1 ) ( 2 ) 3分) “ 化学—我们的生 【 解析】 煤炭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 二氧化氮、 二 活, 我们的未来” 。 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 1 ) 沼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其化学式为 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风能、 太阳能和地热 C H ( 1分) , 它是一种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的 4 能属于清洁能源, 对空气无污染。 气体, 若实验室要制得较纯净的甲烷气体, 最好采 2 ’ 1 2遵义 1 3题( 4 ) 1分) ( 4 ) 我市开始尝试使用 .( 用的收集方法是排水集气法( 或排水法) ( 1分) 。 一种清洁能源的路灯, 该路灯不用外接电源, 其供 2 ) 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可缓解化石能源( 石 ( 电装置通过接受阳光后, 便可将太阳能( 1分) 能转 油、 煤和天燃气) 带来的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氢 化为电能。 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可再生, 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一、(每小题3分,共36分)1.(山东滨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禁放烟花爆竹B.废气达标排放C.工地洒水除尘D.秸秆露天焚烧2.(湖北宜昌)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中错误的是( )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D.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3.(广东梅州,改编)储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图标是( )4.(江苏连云港)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得更充分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5.(四川南充)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C.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D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6.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
以下有错误的一组是( )7.如下图所示,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如甲图),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如( )乙图)燃烧得旺,其原因是A.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B.空气中氧气不足C.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D.火柴梗着火点低8.车用乙醇汽油是由乙醇与汽油按1:9的比例混合而成的。
下列有关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大降低油料价格B.有助于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C.乙醇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D.制取乙醇消耗大量粮食,不可取9.我国地质科技人员在珠江口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可燃冰样品,高效清洁能源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CH4·n H2O。
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B.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未来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C.可燃冰(CH4·n H2O)属于冰D.开发利用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10.一种新型绿色电池一一燃料电池,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卫星、军事上。
2020-2021年 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20篇(附带答案解析)(word)1

2020-2021年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20篇(附带答案解析)(word)1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减少煤的浪费B.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可发生燃烧C.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答案】A【解析】【详解】A、工业上将煤块粉碎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减少煤的浪费,正确;B、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不一定就能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错误;C、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错误;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移除可燃物,错误。
故选A。
【点睛】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2.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液体,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
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作消毒剂。
下列有关乙醇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与溶剂的氢原子个数相等时,溶质与溶剂分子的个数比为1:3B.乙醇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乙醇分子中质子与电子的数目不相等D.乙醇溶液溶质的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共九个原子组成的【答案】A【解析】【详解】乙醇溶液中的溶质是乙醇,溶剂是水。
A.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每个乙醇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水的化学式为H2O,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所以溶质与溶剂的氢原子个数相等时,溶质与溶剂分子的个数比为1:3,故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是微观概念,元素是宏观概念,元素组成物质,不能说乙醇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分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故错误;D.由乙醇的化学式可知,每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共9个原子,故错误。
故选A。
3.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温度D.开辟运输水的道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隔离可燃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2016·东营中考)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解析】选C。
乙醇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
2.(2014·永州中考)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A.H2、CO2B.CO、O2C.H2、COD.CO、N2【解析】选B。
可燃性的气体如果不纯,达到其爆炸的极限,点燃时会发生爆炸,因此爆炸的前提是需要可燃性气体和氧气或空气混合,选项A、C、D中都无氧气或空气,所以都不符合题意。
【对比归纳】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的比较燃烧爆炸缓慢氧化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一般情况下,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的急速燃烧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发生条件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需要达到着火点是否发光发光发光无明显发光现象能量变化放热明显放热明显放热较慢,不容易察觉联系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爆炸也不一定是由燃烧引起的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燃烧与灭火分析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1)煤炉越扇越旺,是因为增大了空气进入量;(2)蜡烛一扇就灭,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2016·成都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解析】选A。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可燃物除了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还需与氧气接触,才会发生燃烧;图书档案起火时,不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因为会对图书档案造成损坏;酒精溶于水,酒精在桌面燃烧,倒上水时不会隔绝氧气,不能灭火。
5.(2016·广东中考)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解析】选C。
本题考查燃烧与灭火。
可燃物只有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才会引起爆炸;能否燃烧不仅取决于外部条件,还取决于可燃物的性质;水能灭火是因为水分蒸发吸热,使得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
6.(2016·泰安中考)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易燃烧,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圏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解析】选A。
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火焰向上,不易给火柴梗加热,导致火柴梗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而熄灭,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属性,一般不随外界的条件改变。
7.(2014·海南中考)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加装仪器a,请回答:(1)仪器a的名称是。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
(3)对照①和②,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4)课后,小明查阅《化学实验手册》获知:切割白磷时,应在水下进行,其原因是。
【解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是烧杯;(2)罩住白磷燃烧的目的是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3)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浸在热水中的白磷因为不能与氧气接触而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4)白磷的着火点低容易自燃,切割白磷时,应在水下进行。
答案:(1)烧杯(2)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3)物质燃烧需要氧气(4)白磷的着火点低容易自燃8.(2016·烟台中考)2014年8月19日,安徽淮南某煤矿发生井下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瓦斯是煤矿矿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它已成为煤矿事故的“头号杀手”。
(1)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下列做法可行的是(填序号,下同)。
A.进矿井前先做灯火试验B.工人必须戴安全帽才能进入矿井C.矿井内要加强通风D.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3)矿井下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专家提出了注入液氮灭火的方案。
液氮可用于矿井灭火的原因是、(写出两条)。
(4)救援过程中,打通“生命之孔”及时向被困人员输送含有下列成分的营养液,该营养液中的主要供能物质是。
A.水B.葡萄糖C.维生素D.氯化钠【解析】(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A错误;工人必须戴安全帽才能进入矿井,与发生瓦斯爆炸无关,B 错误;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可能发生爆炸,通风可降低可燃性气体的浓度,C正确;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可预防瓦斯爆炸,D正确。
(3)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隔绝氧气;液氮汽化使温度降低,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4)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故选B。
答案:(1)CH4+2O2CO2+2H2O(2)C、D(3)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液氮汽化使温度降低(4)B9.(2014·广州中考)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2013年12月广州建业大厦发生严重火灾。
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
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
(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物质代号L M N P熔点/℃-117 3 550 44 -259沸点/℃78 4 827 257 -253着火点/℃510 370 40 580该结论(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
利用如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和(填代号)。
【解析】本题考查燃烧与灭火的知识。
(1)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可燃物。
(2)灭火的方法:隔绝氧气、移走可燃物、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洒水的作用主要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①从图示可以看出着火点最高的是物质P,为580℃而沸点只有-253℃,所以结论不正确;②根据燃烧条件判断着火点必须在500℃以下的才符合要求,根据图表判断只有物质M、N可以,L、P的着火点都高于500℃不会燃烧。
答案:(1)可燃物(2)降温到着火点以下(3)①不合理②N M【备选习题】1.(2014·广东中考)下列场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不相符的是( )【解析】选C。
A图是当心火灾标志,B图是禁止吸烟标志,D图是安全出口标志,这些标志都与消防安全有关;C 图是物品回收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
2.(2014·兰州中考)在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 )A.降低蜡烛的着火点B.清除可燃物C.隔绝空气D.使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解析】选D。
用嘴吹灭蜡烛,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
3.(2013·绵阳中考)下列着火情况下,相应灭火措施及其理由均正确的是( )选项着火情况灭火措施理由A不慎将酒精灯内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扑盖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着火点B在寝室吸烟引起被褥燃烧迅速打开门窗并泼水通风透气,降低可燃物温度C歌厅因电线老化短路起火首先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然后断开电源降低可燃物温度并隔绝空气D 林区发生火灾砍倒附近树木开辟隔离带移走可燃物下,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该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在寝室吸烟引起被褥燃烧,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该选项说法错误;C选项,歌厅因电线老化短路起火,为防止触电,首先应切断电源,再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故该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林区发生火灾,砍倒附近树木开辟隔离带,是利用了移除可燃物的原理,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4.(2014·株洲中考)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D.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解析】选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目的;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可扑灭森林火灾;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该用湿抹布盖灭,不能用水浇灭;着火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并在高处,所以室内着火被困时,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5.(2014·南昌中考)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解析】选A。
A项,甲中燃烧的蜡烛罩上烧杯,片刻后与氧气隔绝,蜡烛熄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B项,滤纸片和乒乓球片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片燃烧起来,滤纸片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项,小石头不能燃烧,小木块能够燃烧,说明小石头不是可燃物,小木块是可燃物;D项,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由以上分析可知,A选项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
6.(2014·安徽中考)我省两淮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
(1)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
(3)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体积分数)H2 4.0%~74.2%CH45%~15%CO 12.5%~74.2%(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5)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
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
【解析】(1)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按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以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煤矿瓦斯爆炸的两个条件:一是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二是遇到明火;(3)H2的爆炸极限范围最大,最易发生爆炸;(4)B图是节水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无关;(5)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变废为宝,节约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