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汤达和歌德
红与黑于连的人物分析
于连的人物分析曾经看过许多的电影,这是第一次看《红与黑》这部电影。
曾经认识过许多电影的主角,于连是第一个让我为之感叹、纠结、而深省不已的。
曾经赞同过许多名人写过的影评,这是最深的一次折服:歌德说《红与黑》是司汤达“最好的作品”,于连是司汤达写《红与黑》中通过“周密的观察和对心理方面的深刻见解”为造就的,歌德说的好透彻。
毋庸置疑,司汤达对于于连的性格刻画和对于连内心那惊涛骇浪般矛盾斗争的描写的强大力度和烈火炙烤般的灵魂折磨,使得小说震撼人心之处。
司汤达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使小说主人公的心理矛盾和抗争,复杂的内心世界,在读者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红与黑》不愧为一部心理描写小说的典范。
于连出生于法国北部一个闭塞的小城维里业市某锯木厂主的家庭里,他是一个自小没有母亲的孩子,缺少母亲温柔的关爱,相反,他的父亲老索雷尔却是粗暴蛮横的,在身体强壮的哥哥面前,身体瘦弱无用的他被视为累赘,在父兄的拳脚相加中度过辛酸,孤独,卑怯的童年,这种生活环境潜移默化为支配个体无意识的自卑情结,这种自卑感作为深层的动机,于连时时生怕被蔑视,有着强烈的渴求平等的欲望,希望被贵族阶级和上流社会认同,在他心里形成了一种抵制自卑的更强烈自尊和征服欲。
这时,他遇到了一位经历了拿破仑时代的老军医的爱护。
老军医在无微不至地关心他的生活和教育的同时,还灌输给于连对于拿破仑和战争时代的崇拜,使于连从小就追念拿破仑,崇拜拿破仑,因为拿破仑的时代是属于于连的,是他所向往的时代,因为那个时代能够给予于连展示才华的天地,这个时代,是一个门阀地位决定一切的时代,作为一个平民出身的于连,他没有资格投身行伍,建功立业,于连处于的是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下:它生长在一个英雄的时代却不得不在门第和金钱主宰的时代里生活。
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可怜虫”,“没有保护人,也没有钱。
”。
在这种社会面前,于连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屈从退避,要么勇敢反抗。
于连的天资和股子里的不服输的气质,他拒绝过一种平庸的碌碌无为的生活,他追求的是他青年时代的所有英雄的梦想。
红与黑主题分析
红与黑主题分析第一篇:红与黑主题分析红与黑》(Le Rouge et le Noir :chronique de XIXe siècle)创作原型• 《红与黑》主要以1827年12月28-31日刊登在几期《法庭公报》上的安托万·贝尔德案件为原型创作的。
该案案情大致如下:时年25岁的安托万·贝尔德是布朗格村一个马掌匠的儿子。
他身体孱弱,不适合体力劳动,但在学习方面却颇有天分,村里好几位头面人物设法帮助他进身教会。
当地的本堂教父收留了他,教他学文化。
1818年,他进入格勒诺布尔市的小修院。
• 1822年,他因患病而中断学习,经那位本堂神父介绍,受雇为米肖先生的一个儿子为家庭教师。
他在法庭上一口咬定和比他大十一岁的米肖夫人发生恋情。
因而米肖先生把他扫地出门。
此后他两次找工作,可是不久都被辞退。
他重又寻求走教会的道路,也均遭拒绝。
他把自己的厄运归罪于米肖夫妇。
1827年7月的一个星期日,他潜入布朗格村的教堂,先向米肖夫人,后向自己连开两枪,两人都重伤倒在血泊中。
最后经审判安托万·贝尔德被判处死刑。
基本内容• 于连是维立叶小城一家锯木工厂小业主的儿子,他意志坚强,精力充沛、聪明能干。
他崇拜拿破仑,羡慕拿破仑时代的青年人能凭自己的才干青云直上。
他在家受到父兄的压制和苛待,在社会上又受到统治歧视和压抑,所以,他从小就有强烈的平民反抗意识和要求改变命运的愿望。
他企图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自己向上爬的愿望。
• 倘是在大革命时期,他一定会穿上红色军服走上从军的道路,但在王政复辟时期,这条道路已经被堵塞了,当他看到神父能拿到三倍于拿破仑手下大将的收入的时候,就决定穿上黑色教会服,通过教会的门路向上爬。
他背熟一部拉丁文《新约全书》和墨士德的《教皇传》作为向上爬的敲门砖,以虚伪作为“唯一的武器”来适应社会,并混迹于贵族沙龙。
• 他崇拜拿破仑却在众人面前诋毁拿破仑;他不信神,却装出一副虔敬天主的样子。
简爱阅读批注
简爱阅读批注篇一:外国文学1答案17分第1题荷马史诗的内容与发生在古代历史上的一次战争有关。
这次战争是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品写作背景的掌握第2题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哪部戏剧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古希腊戏剧知识的掌握第3题恩格斯所说的“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指的是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中世纪文学知识的掌握第4题《十日谈·第四天故事一》描写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它的结局是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品重点内容的掌握第5题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最根本的戏剧冲突是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与掌握第6题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讽刺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与掌握第7题莫里哀是哪个流派的作家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17世纪文学知识的掌握第8题《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18世纪文学知识的掌握第9题卢梭表现启蒙主义思想的书信体小说是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18世纪文学知识的掌握第10题歌德和下列哪位作家合作十年开创了德国文学史上的“古典文学”时代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18世纪文学知识的掌握第11题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认为: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家知识的掌握第12题拜伦式英雄的最主要特征是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家作品的掌握第13题葛雷硬是狄更斯哪部作品中的主人公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家作品的掌握第14题伽西莫多是雨果哪部作品中的人物:您的答案:D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家作品的掌握第15题普希金创作的诗体长篇小说是: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家作品的掌握第16题被称为“卓越的心理学家”的作家是: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家作品的掌握第17题巴尔扎克以“人间喜剧”来命名小说集是受了哪位作家的影响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家作品知识的掌握第18题《简爱》中男女主人公相爱的典型环境是在您的答案:D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家作品的掌握第19题列夫·托尔斯泰小说最突出的写作特征是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家写作特色的掌握第20题波德莱尔在诗歌中“发掘恶中之美”的诗集是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家作品的掌握第21题《伊里亚特》中阿喀琉斯的形象特征包括您的答案:B,D 此题得分:0.0批注:考察对该作品主要人物的理解与掌握第22题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有您的答案:B,C,E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家作品的掌握第23题但丁《神曲》分为下面三部分您的答案:B,C,D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家作品的掌握第24题《十日谈》中反映的人文主义思想有您的答案:B,C,D,E题目分数:0.5批注:考察对该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与掌握第25题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包括您的答案:B,C,D,E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家作品的掌握第26题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各种解释有您的答案:A,B,C,D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品主要人物的理解与掌握第27题堂吉诃德的冒险经历包括您的答案:A,B,C,D,E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品主要人物的理解与掌握第28题莫里哀的喜剧包括您的答案:A,B,C,D,E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家作品的掌握第29题《新爱洛伊斯》中的主要人物有您的答案:B,C,D,E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0批注:考察对该作家作品的掌握第30题浮士德精神含义包括您的答案:A,B,C,D题目分数:0.5批注:考察对该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与掌握第31题华兹华斯歌咏大自然的诗作有您的答案:A,B,C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家作品的掌握第32题《悲惨世界》卷帙浩繁,共包括以下部分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家作品的掌握第33题司汤达被称为“卓越的心理学家”,他小说的心理描写特点包括您的答案:A,C,D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0批注:考察对该作家写作特色的掌握第34题《人间喜剧》中的风俗研究的巴黎生活场景代表作有您的答案:B,C,D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5批注:考察对该作家作品的掌握第35题奥斯汀的代表作有您的答案:A,B,C篇二:太原市20xx—20xx学年九年级第二次测评语文试卷太原市20xx——20xx学年九年级第二次测评语文试卷一、积累(20分)1.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充古诗文名句。
语文知识点梳理必看资料
语文知识点梳理必看资料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注意了这些规律和方法,语文也一定会得心应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语文知识点梳理资料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必备知识点梳理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
出版诗集:《纪念》、《游动悬崖》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
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美国莫顿·亨特:作家,心理学家。
代表作:《痛击》、《心理学的故事》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
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短文两篇》①《蝉》作者:小思本名:卢玮銮,生于香港,有散文集《承教小记》、《路上谈》、《彤云笺》等。
②《贝壳》作者:席慕蓉,台湾诗人、散文家。
代表作有:诗集《七里香》《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等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
原名冯钟璞,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
中篇小说:《三生石》。
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文学家。
世界名著排行榜
世界名著排行榜世界名著排行榜1.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英国《哈姆雷特》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但丁(1265-1321) 意大利《神曲》田德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3.荷马(约公元前750年前后) 古希腊《荷马史诗》罗念生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4.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俄罗斯《战争与和平》草婴译上海文艺出版社5.乔叟(约1340-1400) 英国《坎特伯雷故事集》方重译坎特伯雷故事上海译文出版社或人民文学出版社6.狄更斯(1812-1870) 英国《大卫·科波菲尔》张谷若译大卫·考坡菲上海译文出版社7.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 爱尔兰《尤利西斯》金堤译人民文学出版社8.弥尔顿(1608-1674) 英国《失乐园》朱维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9.维吉尔(前70-前19) 罗马《埃涅阿斯纪》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或译林出版社10.歌德(1749-1832) 德国《浮士德》绿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1.塞万提斯(1547-1616) 西班牙《堂吉诃德》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2.紫式部(约978-约1016) 日本《源氏物语》丰子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3.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 古希腊《俄狄浦斯王》罗念生译罗念生全集(第二卷):埃斯库罗斯悲剧三种索福克勒斯悲剧四种上海人民出版社14.威廉·福克纳(1897-1962) 美国《押沙龙,押沙龙!》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5.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俄罗斯《卡拉马佐夫兄弟》荣如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6.托马斯·艾略特(1888-1965) 英国《荒原》赵萝蕤张子清等译荒原:T·S艾略特诗选北京燕山出版社17.普鲁斯特(1871-1922) 法国《追寻逝去的时光》周克希译追寻逝去的时光(共七卷目前译完第一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8.简·奥斯丁(1775-1817) 英国《傲慢与偏见》《爱玛》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李文俊蔡慧译爱玛人民文学出版社19.乔治·艾略特(1819-1880) 英国《米德尔马契》项星耀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叶芝(1865-1939) 爱尔兰《众多诗歌》王家新编选叶芝文集东方出版社21.普希金(1799-1837) 【俄罗斯】《叶甫盖尼·奥涅金》智量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2.欧里庇得斯(约前480-前406) 【古希腊】《酒神的伴侣》罗念生译《罗念生全集(第三卷):欧里庇得斯六种》,上海人民出版社23.约翰·多恩(1572-1631) 【英国】《歌与短歌》24.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 【美国】《白鲸》曹庸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5.济慈(1795-1821) 【英国】《希腊古瓮》《夜莺颂》《哀感秋颂》屠岸译《济慈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6.奥维德(前43-17) 【罗马】《变形记》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7.杜甫(712-770) 【中国】《杜工部集》仇兆鳌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或萧涤非选注《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8.威廉·布莱克(1757-1827) 【英国】众多诗歌,《布莱克诗集》张炽恒译《布莱克诗集》,上海三联书店29.埃斯库罗斯(约前525-前456) 【古希腊】《俄瑞斯忒亚(含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陈中梅译《埃斯库罗斯悲剧集(一、二)》辽宁教育出版社30.福楼拜(1821-1880) 【法国】《包法利夫人》李健吾译,人民文学出版社31.卡夫卡(1883-1924) 【奥地利】《变形记》《审判城堡》韩瑞祥高年生等译《卡夫卡小说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32.莫里哀(1622-1673) 【法国】《伪君子》李健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或赵少候译,人民文学出版社33.华兹华斯(1770-1850) 【英国】《抒情歌谣集》杨德豫译《华兹华斯柯尔律治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34.阿里斯托芬(约前450-前385) 【古希腊】《鸟》罗念生译《罗念生全集(第四卷):阿里斯托芬喜剧六种》,上海人民出版社(其中不含《鸟》)35.托马斯·曼(1875-1955) 【德国】《魔山》杨武能译作家出版社36.易卜生(1828-1906) 【挪威】《玩偶之家》潘家洵萧乾成时译《易卜生戏剧集》,人民文学出版社37.契诃夫(1860-1904) 【俄罗斯】《樱桃园》焦菊隐译《契诃夫戏剧集》,上海译文出版社38.亨利·詹姆斯(1843-1916) 【美国】《一位女士的画像》项星耀译,人民文学出版社39.纳巴科夫(1899-1977) 【美国】《洛丽塔》于晓丹译,译林出版社40.惠特曼(1819-1892) 【美国】《草叶集》楚图南李野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41.巴尔扎克(1799-1850) 法国《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42.斯威夫特(1667-1745) 英国《格列佛游记》张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43.司汤达(1783-1842) 法国《红与黑》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44.哈代(1840-1928) 英国《德伯家的苔丝》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45.萧伯纳(1856-1950) 英国《人与超人》罗牧译(市面极难觅到)46.海明威(1899-1961) 美国《永别了,武器》汤永宽译浙江文艺出版社或林疑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47.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 英国《虹》《恋爱中的女人》黄雨石译虹上海译文出版社48.波德莱尔(1821-1867) 法国《恶之花》钱春绮译恶之花巴黎的忧郁人民文学出版社或郭宏安译恶之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49.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 法国《等待戈多》施咸荣译人民文学出版社或余中先译贝克特选集3 湖南文艺出版社50.维吉尼亚·吴尔夫(1882-1941) 英国《到灯塔去》马爱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51.亚历山大·蒲伯(1688-1744) 英国《夺发记》52.拉伯雷(约1494-1553) 法国《巨人传》成钰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53.彼特拉克(1304-1374) 意大利抒情诗集54.埃米莉·狄金森(1830-1886) 美国众多诗歌江枫译狄金森诗选中央编译出版社55.爱伦·坡(1809-1849) 美国众多诗歌,小说曹明伦译爱伦·坡集:诗歌与故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或曹明伦译怪异故事集北京燕山出版社56.亨利·菲尔丁(1707-1754) 英国《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萧乾李从弼译人民文学出版社57.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 英国《黑暗的心》黄雨石译人民文学出版社58.罗伯特·布朗宁(1812-1889) 英国《指环和书》59.阿尔贝·加缪(1913-1960) 法国《局外人》《鼠疫》郭宏安顾方济徐志仁等译加缪文集译林出版社60.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 英国《简·爱》祝庆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61.艾米丽·勃朗特(1818-1848) 英国《呼啸山庄》杨苡译译林出版社62.让·拉辛(1639-1699) 法国《费德尔》张秋红译高乃依拉辛戏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或齐放译拉辛戏剧选上海译文出版社63.马克·吐温(1835-1910) 美国《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张万里译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上海译文出版社64.斯特林堡(1849-1912) 瑞典《父亲》《朱丽小姐》李之义译斯特林堡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65.左拉(1840-1902) 法国《黛莱丝·拉甘》《小酒店》王了一译小酒店人民文学出版社66.博尔赫斯(1899-1986) 阿根廷《小径分岔的花园》王永年林之木等译博尔赫斯全集浙江文艺出版社67.曹雪芹(1715-1763) 中国《红楼梦》周汝昌汇校人民出版社或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68.薄伽丘(1313-1375) 意大利《十日谈》方平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69.伏尔泰(1694-1778) 法国《老实人》傅雷译安徽文艺出版社或人民文学出版社70.劳伦斯·斯特恩(1713-1768) 英国《项狄传》蒲隆译译林出版社71.萨克雷(1811-1863) 英国《名利场》杨必译人民文学出版社72.雪莱(1792-1822) 英国众多诗歌查良铮译雪莱抒情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73.尤金·奥尼尔(1888-1953) 美国《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郭继德编奥尼尔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74.华莱士·斯蒂文斯(1879-1955) 美国众多诗歌75.拜伦(1788-1824) 英国《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杨熙龄译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上海译文出版社查良铮译唐璜人民文学出版社76.马尔克斯(1928-) 哥伦比亚《百年孤独》黄锦炎沈国正陈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或高长荣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77.沃尔特·司各特爵士(1771-1832) 英国《艾凡赫》项星耀译英雄艾文荷上海译文出版社或刘尊棋章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78.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 智利《大地上的居所》79.罗伯特·穆齐尔(1880-1942) 奥地利《没有个性的人》张荣昌译作家出版社80.丁尼生(1809-1892) 英国《悼念》黄杲炘译丁尼生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81.弗拉纳里·奥康纳(1925-1964) 美国众多小说主万屠珍贺哈定杨怡译《公园深处》上海译文出版社82.卡图卢斯(约前84-约前54) 罗马诗歌集83.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卡(1898-1936) 西班牙众多诗歌,戏剧赵振江译血的婚礼:加西亚·洛尔卡诗歌戏剧精选外国文学出版社赵振江译洛尔卡诗选漓江出版社84.霍桑(1804-1864) 美国《红字》姚乃强译译林出版社85.德莱塞(1871-1945) 美国《美国的悲剧》许汝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86.拉尔夫·埃利森(1914-1994) 美国《隐形人》87.安东尼·特罗洛普(1815-1882) 英国《巴塞特郡最后的纪事》88.弗朗西斯科·斯科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 美国《了不起的盖茨比》姚乃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89.雨果(1802-1885) 法国《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管震湖译巴黎圣母院上海译文出版社李丹方于译悲惨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90.泰戈尔(1861-1941) 印度《吉檀迦利》冰心石真郑振铎译泰戈尔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91.丹尼尔·笛福(1660?-1731) 英国《鲁滨孙飘流记》徐霞村译人民文学出版社92.京特·格拉斯(1927-)德国《铁皮鼓》胡其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93.鲁迅(1881-1936) 中国《阿Q正传》呐喊人民文学出版社或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人民文学出版社94.爱德华·摩根·福斯特(1879-1970) 英国《印度之行》杨自俭译译林出版社95.伊萨克·巴谢维斯·辛格(1904-1991) 美国众多小说,戏剧96.谷崎润一郎(1886-1965) 日本《细雪》储元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97.理查德·赖特(1908-1960) 美国《土生子》施咸荣译译林出版社98.格特鲁德·斯泰因(1874-1946) 美国《三个女人的一生》《爱丽丝·B·托克拉斯自传》99.世阿弥元清(1363-1443) 日本《井筒》《葵夫人》100.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 英国《从深处》《瑞丁监狱之歌》。
关于仁爱之心的名言警句
关于仁爱之心的名言警句1. 关于仁爱的名言警句1、礼之用,和为贵。
2、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3、巧言令色,鲜矣仁。
4、人而不仁,如礼何。
5、人而不仁,疾之已甚。
6、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
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7、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8、仁也者,人也。
合而言之,道也。
9、仁于他物,不仁于人,不得为仁。
10、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1、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
扩展资料:仁爱:[ rén ài ]详细释义:能同情、爱护和帮助人:宽厚~。
~之心。
近义词:和蔼,温和,和气,良善,慈蔼,善良,和善,和睦。
反义词:暴虐。
基本解释:1、仁爱(rén ài),[Charity] 宽人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
2、仁爱是一种上对下的一种爱,可以是母亲对孩子,也可以是君王对臣子。
3、英文:Kindheartedness; Humanity;Philanthropy;Charity。
2. 关于仁爱的名言警句1、礼之用,和为贵。
知 2、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3、巧言令色,鲜矣仁。
4、人而不仁,如礼何。
5、人而不仁,疾之已甚。
6、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
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7、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8、仁也者,人也。
合而言之,道也。
9、仁于他物,不仁于人,不得为仁。
10、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道,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1、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
扩展资料:仁爱:[ rén ài ] 详细释义:能同情、爱护和帮助人:宽厚~。
~之心。
近义词:和蔼,温和,和气,良善,专慈蔼,善良,和善,和睦。
反义词:暴虐。
基本解释:1、仁爱(rén ài),[Charity] 宽人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
以青春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以青春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以下是一些以青春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1. 《青春之歌》-卢梭
2. 《红与黑》-司汤达
3. 《少年维特的烦恼》-歌德
4. 《青春》-鲁迅
5. 《奥尔兰多》-弗吉尼亚·伍尔夫
6. 《年轻的维多利亚》-达芙妮·杜穆里埃
7. 《麦田里的守望者》-J.D.塞林格
8. 《青春之舞》-黄春明
9. 《天使禁猎区》-高木直子
10. 《如果这是我的青春》-村上龙
这些作品都以青春为主题,描绘了年轻人的成长、追求、挣扎和探索。
从不同角度和视角出发,反映了青春期的挣扎、矛盾和困惑,探讨了
年轻一代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的成长和变化。
司汤达《红与黑》(五篇材料)
司汤达《红与黑》(五篇材料)第一篇:司汤达《红与黑》司汤达与《红与黑》一、作品简介:《红与黑》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自1830年问世以来,赢得了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特别为年轻人所喜爱。
作品所塑造的“少年野心家”于连是一个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已成为个人奋斗的野心家的代名词。
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本书则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
《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
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
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向内转”,发展到重心理刻画、重情绪抒发的现代形态。
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
《红与黑》在今天仍被公认为欧洲文学皇冠上一枚最为璀璨精致的艺术宝石,是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著作之一,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灵魂的哲学诗,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主义社会的英雄人物的“始祖”,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红与黑》被誉为19世纪卓越的政治小说,现代小说之父的经典著作,19世纪欧洲文学史中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
美国作家海明威开列的必读书,被英国小说家毛姆认为是真正的杰作的文学书。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二、作者简历:(1783——1842)司汤达的本名叫亨利·贝尔。
1783年1月23日出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市。
父亲是一个资产者,但却拥护王权与教会,头脑里充满了贵族的观念。
司汤达的家庭教师是一个神甫。
这个神甫对他进行严格的贵族式教育,禁止他与一般的儿童玩耍。
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他母亲的父亲。
他母亲属于意大利血统,生性活泼,思想较为自由开放,能够用意大利文阅读但丁等人的作品。
但她在司汤达七岁时便逝世了。
司汤达的外祖父是一个医生。
思想特别开放,是卢梭和伏尔泰的信徒,拥护共和派。
关于勇敢的名人名言
勇敢的名人名言勇敢”最重要的含义是:不怕危、、果断向前、敢作敢为、毫不畏惧。
一个人要面对各种事情就需要学会勇敢,勇敢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方式。
小编收集了关于勇敢的名人名言,欢迎阅读。
1、伯利克里、真的算得勇敢的人是那个最了解人生的幸福和灾患,然后勇往直前,担当起将来会发生的事故的人。
2、福楼拜、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
3、英国、需要和机会,可使懦夫变勇敢4、英国、行为最勇敢的人心地总是最善良5、布鲁诺、科学是使人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6、卢森堡、不管怎样的事情,都请安静地愉快吧!这是人生。
我们要依样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
7、民谚、用巧计才能捉住狐狸,凭勇敢才能捉住狼8、希、拉、勇敢的人以生命冒险,不以良心冒险。
9、契诃夫、他有着天才的火花!你知道这是什麽意思?那就是勇敢、开阔的思想,远大的眼光……他种下一棵树,他就已经看见了千百年的结果,已经憧憬到人类的幸福。
这种人是少有的,要爱就爱这种人。
10、赫·梅尔维尔、勇敢是所有美德中最普遍最平庸的一种11、柏拉图、如果一个人的激情,无论在快乐还是苦恼中,都有保持不忘理智所教给的关于什么应当恐惧,什么不应当惧怕的信条,那么我们就因他的激情部分而称每个这样的人为勇敢的人。
12、布鲁诺、我认为胜利是可以得到的,并且勇敢地为它奋斗。
我的后代将会说:“他不知死的恐惧,比任何人都刚毅;认为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类最大的乐趣。
”13、布鲁诺、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14、洛克、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
15、狄更斯、我们得到生命的时候附带有一个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应当勇敢地捍卫生命,直到最后一分钟。
16、刘少奇、真理气壮,永远不怕真理,勇敢地拥护真理,把真理告诉别人,为真理而战斗。
做事要有目的的名言警句
做事要有目的的名言警句1. 寻找一些坚持还有目标的名言警句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荀子·大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要不是我自己为自己建立纪念碑,这纪念碑,它从何而来?——歌德登高必自卑,自视太高不能达到成功,因而成功者必须培养泰然心态,凡事专注,这才是成功的要点。
——爱迪生我始终不愿抛弃我的奋斗生活,我极端重视奋斗得来的经验,尤其是战胜困难后所得到的愉快,一个人要先经过困难,然后踏进顺境,才觉得受用、舒适。
——爱迪生一个成功者以最谦虚的态度来接受一个最忠诚的指导,这并不影响他的独立人格。
但是你在接受指导之前,必须进行冷静的分析,千万别存有屈服感。
——麦尔顿要想成功,就千万不能忽视任何事情……他必须对一切都下功夫,那也许还能有所收获。
——屠格涅夫世上不知有多少人,为着疏懒误了自己的人生。
奋发,活动。
做事,谈话考虑问题之类,对某种人是很困难的事。
——莫泊桑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
——卢梭所以要牢记着,职位如不靠你的努力得来,或不是由你成绩换来的,那么一定不能保持你的名誉,是没有什么真正价值的。
——戴尔·卡耐基不要停顿,因为别人会超过你;不要返顾,以免摔倒。
——阿·雷哈尼提升自己的要诀是切勿停留在原地不动,而欲达到此目的,首先要有不满现状的心理。
但是仅仅不满足是不够的,你必须决定下一步往何处去?千万不要做个只会成天抱怨的懒人。
——麦尔顿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
假如你必须战斗或者在市场上取得最有利的地位,你就不能不冲锋、奔跑和大步行进。
——泰戈尔在每一条路上都有成百上千的人在勤奋,所以知名之士为数不少。
第二节 司汤达及其作品
(四)艺术特色
• 司汤达所解析的人物内心世界,恰恰是他自己的内心 世界。他也可以说出福楼拜式的话:“于连,就是 我。”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将于连等人的心理活动 作了细致的刻画,其描写之精微,分析之深刻,给人 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书中人物的恋爱心理被区分为 “心坎里的爱”和“脑袋里的爱”,这是其爱情理论 的具体应用。德· 瑞那夫人的爱属于心坎里的爱,也就 是激情之爱;德· 拉木尔小姐的爱是脑袋里的爱,也就 是虚荣之爱。难怪歌德称赞司汤达具有“周密的观察 和对心理方面的深刻见解”。 • 于连收到玛特儿小姐约他半夜来的信时的心理活动。 他即高兴又怀疑,即犹豫又自责心理活动互相冲突, 揭示了他内心的冲突和感情的瞬间变化,突出了他的 性格。(“要准备战斗”)
(二)《红与黑》政治思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义
• 政治思想意义:《红与黑》这部小说,反 映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代尖锐复杂的社 会矛盾和政治斗争的形象的历史,有丰 富的政治社会内容和巨大的历史认识意 义。作家本人就说过,他这本小说是 “认真地描写十九世纪最初三十年间压 在法国人民头上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 风气”,是描写“一八一四至一八三○ 年的波旁王朝所留给我们的这个严肃的、 尊重道德的,愁眉苦脸的法国。”
(四)艺术特色
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诗句
关于贡献父母的名言诗句之杨若古兰创作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2、贡献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3、母亲,是独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4、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5、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6、逆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背其志.——《礼记》7、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8、父母之年,不成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9、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10、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11、长幼有序.——孟子12、老吾老,和人之老;幼吾幼,和人之幼.——孟子13、逆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14、惟孝敬父母,可以解忧.——孟子15、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16、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17、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18、不得乎亲,不成觉得人;不顺乎亲,不成觉得子.——孟子1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20、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掉臂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喝酒,掉臂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掉臂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觉得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21、惟孝敬父母,可以解忧.——孟子2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23、贤不肖不成以不相分,若命之不成易,若美恶之不成移.——《吕氏春秋》24、逆子不谀其亲,奸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2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26、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后代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27、老年人如同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28、开始吧,孩子,开始用浅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29、礼者,断长续短,损不足,益缺乏,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30、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31、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32、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33、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34、内睦者,家道昌.——林逋35、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36、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父老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37、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38、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39、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40、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41、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喷鼻,却失去了根.——老舍42、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43、亲善发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44、一个人如果使本人的母亲伤心,不管他的地位多么显赫,不管他多么着名,他都是一个卑鄙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45、年老受尊崇是出此刻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46、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47、在后代面前,父母要善于埋没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48、老人受尊崇,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49、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50、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51、孝敬还生孝敬子,违逆还生违逆儿.——《增广贤文》52、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本人的父母,由于这类爱像人的活着一样天然,只要到了最初分此外时刻才干看到这类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53、逆子事亲,不成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54、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55、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暮年都十分尊崇本人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56、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57、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久须要酬报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58、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朴拙和最弘远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马克·吐温59、共产主义不但表示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示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彼此的关系上.——马雅可夫斯基60、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莎士比亚61、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62、慈善行及至亲,但不该仅此为止.——富勒63、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崇,对后代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64、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迅65、一个天生天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66、大孝毕生慕父母.唯孝敬父母可以解忧.——孟轲67、你但愿后代如何对待你,你就如何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68、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崇,对后代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69、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70、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师长教师馔.曾是觉得孝乎?——子夏71、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背,劳而不怨.——子曰7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无方.——子曰73、父母之年,不成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7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75、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说:“亲爱父母亲,即是仁;尊崇兄长即是义.”——(春秋)《孟子·尽心上》.76、千万经典,孝义为先.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该当做到的.——(清)《增广贤文》.77、出入扶持须谨慎,旦夕伺候莫腻烦.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当心扶持,迟早伺候父母不要腻烦.——《劝报亲恩篇》.78、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贡献父母就是好儿男,贡献公公、婆婆,能落个既贡献又贤慧的名声.——《劝报亲恩篇》.79、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意思是:不尊崇他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本人的父母.——《三国志·魏书》. 80、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清)李毓秀《弟子规》.81、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意思是:妻子贤慧,她的丈夫灾害就少,后代孝敬,父母就表情舒畅.——(明)《增广贤文》.82、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贡献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春秋)《论语·学而第一》.83、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说:“只需人人各自亲爱本人的双亲,各自负敬本人的晚辈,那么,天下天然就可以太平了.”——(春秋)《孟子·离娄上》.84、劳苦莫教爹娘受,忧虑莫教爹娘耽.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虑.——《劝报亲恩篇》.85、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父母爱好的东西,后代要尽力为他们筹办;父母讨厌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清)李毓秀《弟子规》.86、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愁容,腔调柔和.——(清)李毓秀《弟子规》.87、家贫知逆子,国乱识奸臣.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干发现真实的逆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干识别真实的奸臣.——《名贤集》.88、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劝报亲恩篇》.89、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清)李毓秀《弟子规》.90、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孝经》.91、孟子曰:“不得乎亲,不成觉得人;不顺乎亲,不成觉得子.”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欠好,不成以做人;儿子不克不及事事顺从父母亲的情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孟子·离娄上》.。
外国文学史:第七章 第二节 司汤达
一、生平与创作
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司汤达“在他那个 多才多艺的时代无疑是心灵最复杂的人物 之一”。他以作家之名流芳百世,但他首 先是社会与人心的观察者;其次又是军人、 官吏、学者和外交家。
一、生平与创作
童年生活的幸与不幸。 1783年出生于法国东 南小城格勒诺布尔市一 个律师家庭。反感父亲, 敬爱母亲和外祖父,接 受共和思想,自称“米 兰人”。
司汤达的小说被为政治小说。
他在《红与黑》里写道:“若是你的人物 不谈政治,那就已经不是1830年的法国人了, 你的书也就不再是一面镜子,像你所要求 的了。”他的小说从书名、副标题到小说 内容,都充满政治性。
3、小说的政治倾向
A、《红与黑》书名的政治象征 关于“红”与“黑”的含义,有多种解释。 ①“红”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黑”代 表复辟时期。 ② “红”象征红军装,“黑”象征教士的 黑袍。 ③ “红”象征于连向德· 雷纳尔夫人开枪, 血染教堂,“黑”象征玛蒂尔德身着黑色丧 服,吻于连被砍掉的头。
文中引言
“‘我真善良’,他对自己说,‘我,一介平 民,居然可怜起一个这种地位的人家 了……我如此艰难地穿越这片充斥着平庸 的灼热沙漠,却要拒绝能够解除我的干渴 的一泓清泉!真的,别这么傻了;在人们 称为生活的这片自私自利的沙漠里,人人 为自己。’”
作者观点
“社会好比一根竹竿,分成若干节。一个人 的伟大事业就是爬上比他自己的阶级更高 的阶级去,而那个阶级则想尽一切办法阻 止他爬上去。”司汤达《自我中心主义者 的回忆》
5、艺术特色
1、传记体小说:个人经历;生活细节;注 重轶事;塑造“英雄”人物。
2、传统心理描写:富有层次感和理性色彩 3、戏剧性结构:以于连生活史为经,以政 治斗争为纬,展示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 活画面。
司汤达
《拉辛与莎士比亚》 中译本封面
————————————————
学术界一般认为,司汤达所说的“浪漫主 义”,其实就是以后被称为“现实主义”的创 作方法。据此,《拉辛与莎士比亚》被称为批 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篇美学宣言。
————————————————
在《阿尔芒斯》的“前言”中,司汤达提出 了他喜爱的“镜子”说:“他们向公众出示了一 面镜子;如果丑陋的人们经过这镜子面前,难道 是他们的过错吗?” 在《红与黑》上卷第13章正文之前有一句引 语:“小说,这是一路上拿在手里的一面镜子。” 这句话形象而又完整地表达了司汤达小说创作的 基本信条:小说是“镜子”,但它是拿在人的手 里的。这一理论,既避免了纯客观主义,又坚持 了真实性的原则,很好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精髓。
————————————————
牢房的窗口,正对着堡垒司令美丽的女儿克 莱莉娅的闺房。两相爱恋,两人便隔着窗栅,用 眼光、手势,最后用拼字板交流着热烈的爱情。 法布里斯觉得十分幸福满足,只要他能见到克莱 莉娅,他就不想离开监狱。他的决心几乎使想方 设法营救他的姑母感到绝望,最后是克莱莉娅命 令他,他才同意越狱。 克莱丽娅感到帮助情人越狱是背叛了父亲, 便向圣母许愿,愿意服从父亲的意志,嫁给巴马 最有钱的贵族,并永远不见法布里斯。
————————————————
在那个时代,年轻人要想挣得锦绣前程,最 可靠的就是当教士。于是莫斯卡伯爵安排法布里 斯进了神学院学习。四年之后,法布里斯当上了 高级教士,来到姑姑身边。同在一个屋顶下面, 朝夕相处,使姑姑对侄儿的感情更为浓烈。这使 莫斯卡伯爵大生醋意,也使法布里斯产生不安与 郁闷。为了打消姑姑的痴情,他于是把自己装扮 成了一个寻花问柳的放荡男人。为此,他杀了人, 被关进堡垒高出地面几百尺的法尔纳兹塔上。
少年维特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英语: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是第一部让歌德在德国几乎一夜成名的小说。
本书于1774年秋天在莱比锡书籍展览会上面世,并在那里成了畅销书。
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时代人阅读得最多的一本。
由此而来的成功给歌德的一生带来了名誉和财富。
《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初版属于狂飙突进运动的风格,而修订版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品。
小说中的主人公——他的行为仅仅取决于他的感觉——是感伤主义的代表性人物。
这部小说是用日记和书信体写成的,这种体裁善于披露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抒发苦闷的心理和速惆的情感。
整部作品像一篇感伤的抒情诗,坦率、真实,坦露心扉,毫无矫饰,毫不做作,无论是主人公爱的欢愉或痛苦,都跃然纸上,像是捧出一颗跳动的心,激起读者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和精神上的极度震动。
正因为如此,这部小说一出版就使年轻一代如痴如狂,有的与维特遭遇相仿的人甚至轻生而死。
这部作品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歌德本人就此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适逢其时的缘故。
就像爆炸一只地雷只需一点导火索那样,这次在读者中引起的爆炸也是这样。
维特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
他能诗善画,热爱自然,多情善感。
初春的一天,为了排遣内心的烦恼,他告别了家人与好友,来到一个风景宜人的偏僻山村。
这位靠父亲遗产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少年,对山村的自然景色和纯朴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山村的一切如天堂般美好,青山幽谷、晨曦暮霭、村童幼女……这些使他感到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忘掉了一切烦恼。
没过多久,在一次舞会上,维特认识了当地一位法官的女儿绿蒂,便一下子迷上了她。
他与绿蒂一起跳舞,他仿佛感到世界只有他们俩个。
虽然绿蒂早已订婚,但对维特非常倾心。
舞会结束后,他们激动地站在窗前,绿蒂含着泪水望着维特,维特更是深入感情的漩涡中,热泪纵横地吻着她的手。
从此以后,尽管日月升起又落下,维特却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在他心中只有绿蒂。
外国文学史阅读书目
外国文学史阅读书目第一篇:外国文学史阅读书目外国文学史阅读书目1、斯威布:《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2、荷马:《伊利亚特》,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或陈中梅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3、荷马:《奥德赛》,杨宪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或陈中梅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4、索福克勒斯:《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5、罗念生:《罗念生全集·第二卷:埃斯库罗斯悲剧三种和索福克勒斯悲剧四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罗念生:《罗念生全集·第三卷:欧里庇得斯悲剧六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罗念生:《罗念生全集·第四卷:阿里斯托芬喜剧6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阿里斯托芬:《阿里斯托芬戏剧集》,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9、维吉尔:《埃涅阿斯记》,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版。
10、奥维德:《变形记》,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11、《罗兰之歌》,杨宪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版。
12、薄伽丘《十日谈》,方平、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年版。
13、但丁:《神曲》,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14、但丁:《神曲》,田德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拉伯雷:《巨人传》,成钰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年版。
16、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17、乔叟:《坎特伯雷故事》,方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18、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19、弥尔顿:《失乐园》,朱维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20、高乃伊:《高乃伊戏剧选》,张秋红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21、拉辛:《拉辛戏剧选》,齐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孝敬父母的名人名言
孝敬父母的名人名言孝敬父母的名人名言如下:1.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法)雨果2.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意大利)亚米契斯3.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法)拉法格4.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德)歌德5.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6.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7.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8.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9.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10. 长幼有序。
——孟子1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12.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
——(英国)莎士比亚13. 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
——鲍蒙特和弗莱彻14. 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
——富勒15.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美国)罗素16.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
——罗素17. 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罗素18.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19.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
——所罗门20.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周秉清21.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朱柏庐22.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23.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
——巴金24.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司汤达的人生排序”作文解读
“司汤达的人生排序”作文解读第一篇:“司汤达的人生排序”作文解读“司汤达的人生排序”材料作文解读以《红与黑》《巴马修道院》等著作享誉世界文坛的法国作家司汤达,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
生前多次表示,希望将来离世后,自己的墓碑上能刻上这样的话:生活过,写作过,恋爱过。
他甚至在自己的《自恋回忆录》中,为墓碑上的文字顺序做了明确的安排,并且直言“请不要在我的墓碑上添加其他任何肮脏的描写和平庸不堪的赞美……”。
虽然以作家成名,但是司汤达充满传奇和悲剧色彩的人生经历,让他有足够的“资本”把“生活”排在“写作”的前面: 1783年,他出生在法国格勒诺布尔一个还算富有的家庭里。
他的父亲是一名经纪人,然而,父亲似乎并不太喜欢他这个儿子,但幸运的是他有一个深爱他的母亲,可不幸很快就来了,7岁的那年,他的母亲永远地离开了他。
靠外祖父抚养,才得以长大成人。
11岁时父亲因政治原因被捕,此后多年他与父亲聚少离多并且关系不睦;他深爱的初恋女友梅拉妮·吉尔贝为了跟一个俄国人结婚而抛弃了他,他深受打击,此后多次情场失意,后来又曾爱上自己的嫂子,当有一天,他鼓起勇气,说出心中的爱时,得到的却是嫂子对他的漠然与嘲笑。
此后终生未婚;青年时值得他骄傲的人生时刻:曾加入拿破仑的远征军,以解放者的身份进入米兰,受到长期被奥地利压迫的意大利人民的热烈欢迎。
随后又参加了意大利烧碳党的起义,结果,他被奥地利当局视为危险分子,驱逐出了意大利。
飘荡不定的他以写作为生,但是直到三十几岁时,才开始发表作品,39岁时出版的《论爱情》在11年中只卖出了17本;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他经济拮据,疾病缠身……沉重的生活对他是那样的残酷,没有父爱,过早又失去母爱,即便是那种温暖的爱情对他也是同样的吝啬。
但是,在他的一生中,他从未放弃生活,停止对生活的思考,面对这个悲惨的世界,他倔强地站立着。
他说: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被打败的,生活可以打倒我,可是它打不败我。
创新坚守名言警句
创新坚守名言警句1. 有关创新的名言警句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创造力是最珍贵的财富,你有这种能力,能够把握生活最佳的时机,缔造伟大的成就.别忘了你是导演、编剧兼演员.创造力是人类最变通的工具,创造机会和创造性问题比比皆是,关键是我们能否学会使用这一工具,能否发现这机会和问题.创造力是可以传递的.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显示,学完一轮创造课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几乎成倍增长.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新的研究表明,智能包括大量的使普通人也能大显神通的技能.知识本身不会使一个人具有创造力.……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活用知识.活用知识和经验来寻找新点子、新创意,就是培养创造性思考所需的态度.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创造力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展的一种能力.把创造力限制在少数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多产创作上是一种陈腐的观念.……创造性是每一个人作为人类的一员都具有天赋潜能,它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下,人人都可以表现出创造性.应该让每一门课程都有助于培养创造性.就是说,教育道德应该有助于造就一种更佳类型的人,这样,附带地也自然会使他在生活地各个方面更有创造性.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来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模仿使人成为奴才.目前,尚无人以模仿而变成伟大的人.即使你很成功地模仿了一个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独创精神.。
《红与黑》中的法国康德式道德观与社会地位
《红与黑》中的法国康德式道德观与社会地位1. 引言1.1 概述在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巨著《红与黑》中,康德式道德观和社会地位是两个重要主题。
康德式道德观源自于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的道德哲学理论,强调人们应当根据道德定律来行动,而不是基于感性冲动或者私利考虑。
社会地位则代表了个体在社会层级中所处的位置和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红与黑》中康德式道德观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人物行为、命运和爱情婚姻等方面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研究对象和目的。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介绍《红与黑》中的康德式道德观,包括其概念和特点,并探讨其在小说中的体现方式。
第三部分将着重讨论小说中人物的社会地位,并探究不同社会地位对人物命运、爱情婚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第四部分将着重深入分析康德式道德观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探讨社会地位对康德式道德观的塑造作用,以及康德式道德观对社会地位所带来的约束和挑战。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以上论述,并对康德式道德观与社会地位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同时反思小说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红与黑》中康德式道德观和社会地位的探讨,揭示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探究它们对人物行为、命运以及爱情婚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此外,通过深入思考康德式道德观与社会地位关系,我们也可以从小说中汲取启示,并对现实世界中的价值观进行反思。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红与黑》这一经典作品,并进一步拓展有关康德式道德观和社会地位的知识。
2. 红与黑中的康德式道德观:2.1 康德式道德观概述在康德的伦理学中,他提出了一种基于理性和普遍化原则的道德观。
他认为人类行为应该根据纯粹的理性原则来决定,并以主动遵从自己内心天经地义的法则为准则。
这种道德观强调个体应该按照普适的道德法则去行动,而不是受到欲望或外部因素的驱使。
2.2 康德式道德观在小说中的体现在《红与黑》这部小说中,康德式道德观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德和司汤达(一)学习目标:1.同学们要懂得如何更规范地去做客,懂得和客人在一起时该如何行走。
2.同学需要记住歌德和司汤达的基本信息。
3.同学们了解《浮士德》、《红与黑》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
4.同学们能够对两部作品更深层次的含义有所认识。
(二)歌德和《浮士德》1.故事梗概:i.刚出场的浮士德满腹经纶,久负盛名,但是却对长期的生活状态感到迷茫和不满,不知道应该向什么地方去。
学术上的成就不能使他收获内心的满足,理性和感性在这里发生了极大的冲突,在这时理性占据上风,压制了他的感性需要。
极端的迷茫和苦恼状态下浮士德想到的第一中解决方案竟然是自杀。
当然事情并没有真的这样发展,否则剧情就没法往下写了。
随着耳边传来的复活节的音乐,浮士德少年时期的美好生活记忆被唤醒,熙熙攘攘的复活节人群帮助他完成了思想上的转变。
ii.魔鬼和上帝之间打了一个赌,作为赌注的浮士德自己却尚未知晓这件事。
魔鬼引诱浮士德与他签署了一份协议:魔鬼将满足浮士德生前的所有要求,但是将在浮士德死后拿走他的灵魂作为交换。
体现出了文艺复兴之后的人们所追求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最真实的展现:我生前当及时享乐,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当摩非斯特与他签约时,他说“思想的线索已经断头,知识久已使我作呕”。
借助墨菲斯托的帮助,久居书斋的浮士德开始了世俗生活,进入爱情生活阶段,尝试与体验另一种生活。
浮士德到达的第一个的地方是“酒吧”,返老还童后的浮士德在大街上追逐少女玛格丽特。
一开始见到玛格丽特,他就对墨菲斯托表示:“你给我把那个小姑娘弄来”,“如果我今夜不能搂抱她,我们在午夜就分道扬镳。
”对此,甚至连魔鬼摩非斯特也无法看下去:“你开口象登徒子之流”。
iii.可是甚至连玛格丽特也无法满足浮士德对享受尘世生活的渴望,他又开始了新的追逐。
通过魔鬼摩非斯特与酒室小伙的饮酒作乐,歌德肯定了人类自身的现世享受。
然而又通过玛格丽特肯定了爱情的无私与纯洁。
浮士德之所以既不满足于书斋生活,又不满足于享受,正好是精神需求和肉体需求之间的冲突造成的。
浮士德有两种冲动。
他感叹“我们精神的翅膀真不容易,获得一种肉体翅膀的合作,可是,这是人人的生性”。
浮士德的痛苦,来自这两种需求无法达到完美的平衡状态的痛苦。
之后,他又经历了iv.政治生活阶段与对古典美追求的阶段。
随着与玛格丽特的爱情生活以悲剧结束,浮士德逃离现实,返回到以追求人性完美为目的的古典美,回归希腊。
作为一种受到羡慕的古典美的典范,18世纪德国古典美学家希望让人性重新回归到古希腊“和谐”与“静穆”的境界,以克服人性分裂、克服困难。
人们认为人应该在婴儿时就回到古希腊,接受古典美的熏陶,形成完善的人格,成年以后将这种人格带回以完善自己的民族。
v.主人公与海伦之间的结合生产出了欧福良,表现出歌德希望18世纪的人们能够找回古代那种完美的人格。
歌德饱学的形象代表着近代社会科学的极大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理性思维追求。
而海伦则代表着历史中那种无法通过理性逻辑推理了解的部分,无法征服。
然而欧福良很快就夭折,以及海伦的离去表明了近代科学并非万能,理性强行超越自己的应用领域将无可避免的遭到失败。
最后通过“填海造陆”,浮士德,或者说歌德感受到了理性的力量,或者说弥补了理性无法触及某些领域的遗憾。
至于与魔鬼的协议,歌德让天使用爱火把魔鬼打败,上天将浮士德解救,最终结束全篇。
(三)司汤达和《红与黑》1.地点:维立叶尔城巴黎主要人物:于连木尔侯爵德瑞那市长玛特尔小姐(木女)德瑞那夫人爱丽莎(女仆)2.故事梗概i.小说主人公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年轻英俊,意志坚强,精明能干,从小就希望借助个人的努力与奋斗跻身上流社会。
ii.在法国与瑞士接壤的维立叶尔城,坐落在山坡上,美丽的杜伯河绕城而过,河岸上矗立着许多锯木厂。
市长德瑞那是个出身贵族,在扣上挂满勋章的人。
iii.他五十岁左右,他的房子有全城最漂亮的花园,他的妻子是最有钱而又最漂亮的妻子,但他才智不足,“他只能办到严格地收讨他人的欠债,当他自己欠人家的债时,他愈迟还愈好”。
在这座城市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贫民寄养所所长——哇列诺先生。
他花了一万到一万两千法郎才弄到这个职位,他体格强壮棕红色的脸,黑而精粗的小胡子,在别人眼中他是个美男子,连市长都惧他三分。
但市长为了显示自己高人一等,决心请一个家庭教师。
木匠索黑尔的儿子于连,由于精通拉丁文,被选作市长家的家庭教师。
他约十八九岁,长得文弱清秀,两只又大又黑的眼睛。
在宁静时,眼中射出火一般的光辉,又象是熟思和探寻的样子,但一瞬间,又流露出可怕的仇恨,由于他整天抱着书本不放,不愿做力气活,因而遭到全家的嫌弃与怨恨,经常被父亲和两个哥哥毒打。
他小时疯狂地崇拜拿破仑,渴望像拿破仑那样身佩长剑,做世界的主人。
认为拿破仑“由一个既卑微又穷困的下级军官,只靠他身佩的长剑,便做了世界上的主人”。
但后来他又想当神父,因为“如今我们眼见四十岁左右的神父能拿到十万法郎的薪俸。
这就是说他们能拿到十万法郎,三倍于拿破仑当时手下的著名的大将的收入。
”于是,他投拜在神父西朗的门下,钻研起神学来。
他仗着惊人的好记性把一本拉丁文《圣经》全背下来,这事轰动了全城。
iv.市长的年轻漂亮的妻子是在修道院长大的,对像她丈夫那样庸俗粗鲁的男人,打心底里感到厌恶。
由于没有爱情,她把心思全放在教养3 个孩子身上。
她认为男人“除了金钱、权势、勋章的贪欲以外,对于一切都是麻木不仁”。
最初,她把于连想象为一个满面污垢的乡下佬,谁知见面时却大出她的意料:面前这个年轻人竟是这样白皙,眼睛又这样温柔动人。
以为他“实际上是一个少女”故意假扮男装。
她对于连产生好感,甚至觉得“只有在这个少年教士的心里,才有慷慨、高尚、仁爱”。
瑞那夫人的女仆爱丽沙也爱上了于连,爱丽沙得到了一笔遗产,要西郎神父转达她对于连的爱慕,于连拒绝了女仆爱丽沙的爱情。
瑞那夫人得知此事心里异常高兴,一股幸福的流泉泻落在她的心海里,她发觉自己对他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一种感情。
夏天市长一家搬到凡尼镇乡下花园别墅居住,晚上乘凉的时候,全家聚在一株菩提树下,于连无意间触到了瑞那夫人的手,她一下子缩回去了,于连以为瑞那夫人看不起他,便决心必须握住这只手。
第二天晚上他果然做了,瑞那夫人的手被于连偷偷地紧握着,满足了他的自尊心。
瑞那夫人被爱情与道德责任折腾得一夜未合眼。
她决定用冷淡的态度去对待于连。
可是当于连不在家时,她又忍不住对他的思念。
而于连也变得更大胆,他在心里暗想:“我应该再进一步,务必要在这个女人身上达到目的才好。
如果我以后发了财,有人耻笑我当家庭教师低贱,我就让大家了解,是爱情使我接受这位置的”。
v.深夜2 点闯进了她的房里。
开始,她对于连的无礼行为很生气,但当她看到“他两眼充满眼泪”时,便同情起他来。
她暗想,如果在10年前能爱上于连该多好。
不过,在于连的心里则完全没有这种想法,他的爱完全是出于一种野心,一种因占有欲而产生的狂热。
他那样贫穷,能够得到这么高贵、这么美丽的妇人,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
vi.不久,皇帝驾临维立叶尔,在瑞那夫人的安排下,于连被聘当上了仪仗队队员,使他有在公众面前大出风头的机会。
迎驾期间,于连作为陪祭教士参加瞻拜圣骸典礼。
之后,他对木尔侯爵的侄子、年轻的安倍主教十分崇敬。
心想,安倍主教如此年轻就有显赫的地位,而且倍受女人的青睐,暗下决心“宁愿受宗教的制裁,也要达到令美人羡慕的境界”。
瑞那夫人心爱的儿子病危,她认为这是上帝对自己不道德行为的一种惩罚,她陷入了可怕的忏悔里。
这时,爱丽沙又把夫人的事暗中告诉了哇列诺先生,他早先曾贪恋瑞那夫人的美色碰了一鼻子灰,便趁机给市长写了一封告密信。
但市长担心如果把妻子赶出家门,自己将失去一大笔遗产,而且也有损于自己的名誉,采取“只怀疑而不证实”的办法。
但在这座城市里,街谈巷议对瑞那夫人和于连却越来越不利。
一次爱丽沙向西朗神父忏悔时,又谈出于连与瑞那夫人的秘密关系。
关心于连的神父要他到省城贝尚松神vii.学院进修。
告别后的第三天夜里,于连又冒险赶回维立叶尔,与瑞那夫人见面,此时的瑞那夫人由于思念的痛苦,已憔悴得不像人样了。
viii.贝尚松是法国一座古城,城墙高大。
初到神学院,那门上的铁十字架,修士的黑色道袍,和他们麻木不仁的面孔都使于连感到恐怖。
院长彼拉神父是西郎神父的老相识,因此对于连特别关照。
他对于连说:“嘻笑就是虚伪的舞台”。
ix.在321个学生中,绝大部分是平庸的青年,由此于连自信会迅速获得成功。
他悄悄对自己说:“在拿破仑统治下,我会是个军曹,在未来的神父当中,我将是个主教。
”由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院长竟让他当新旧约全书课程的辅导教师。
x.但神学院是个伪善的地方,他很快就堕入了忧郁之中。
彼拉院长受到排挤辞职不干了,并介绍于连为木尔侯爵的秘书。
彼拉神父专门给他介绍侯爵一家他说“你要十分注意,一个象我们这种行业的人,只有靠这些大人先生们才有前途……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如果你得不到人家的尊敬,你的不幸是注定的了”。
xi.侯爵瘦削而矮小,有一对十分灵活的眼睛,头上带有金色假发。
他是个极端保皇党人法国大革命时,他逃亡国外,王朝复辟后,他在朝中取得了显赫的地位。
于连每天的工作就是为他抄写稿件和公文,侯爵对于连十分满意,派他去管理自己两个省的田庄,还负责自己与贝尚松代理主教福力列之间的诉讼通讯,后又派他到伦敦去搞外交,赠给他一枚十字勋章,这使于连感到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xii.于连在贵族社会的熏陶下,很快学会了巴黎上流社会的艺术,成了一个花花公子,甚至在木尔小姐的眼里,他也已脱了外省青年的土气。
木尔小姐名叫玛特儿,是一个有金栗色头发,体态匀称,非常秀丽的姑娘,但“这双眼睛透露出一种内心可怕的冷酷”。
她读过许多浪漫主义爱情小说,并被3 世纪前一段家史所激动:她的祖先木尔是皇后玛嘉瑞特的情夫,被国王处死后,皇后向刽子手买下了他的头,在深夜里亲自把它埋葬在蒙马特山脚下。
她十分崇拜皇后的这种为爱情而敢冒大不韪的精神,她的名字玛特儿就是皇后的爱称。
xiii.起初,于连并不爱玛特儿那清高傲慢的性格,但想到“她却能够把社会上的好地位带给她丈夫”时,便热烈地追求起她来。
玛特儿也知道于连出身低微,但她怀着一种“我敢于恋爱一个社会地位离我那样遥远的人,已算是伟大和勇敢了”的浪漫主义感情,因此,她在花园里主动挽着于连的胳膊,还主动给他写信宣布爱情。
为了考验于连的胆量,她要于连在明亮的月光下用梯子爬到她的房间去。
于连照样做了,当晚她就委身于他了,过后玛特儿很快就后悔了。
一次,他们在图书室相遇,她边哭边对于连说:“我恨我委身于第一个来到的人”于连感到痛苦,他摘下挂在墙上的一把古剑要杀死她,玛特儿一点都不害怕反而骄傲地走到于连面前,她认为于连爱她已经爱到要杀了她的程度,便又与他好起来。
夜里于连再次爬进她的房间,她请求于连做她的“主人”,自己将永远做他的奴隶,表示要永远服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