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计时双基练(16)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含答案)
高考历史轮计时双基练(6)第次工业革命和第2次工业革命(含答案)
![高考历史轮计时双基练(6)第次工业革命和第2次工业革命(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bd126fa8114431b80dd822.png)
计时双基练16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质检)“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
”这本质上体现了( )A.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B.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D.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技术垄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历程。
博尔顿是瓦特的合伙人、工厂主和工程师,他投资生产并推广瓦特的蒸汽机。
他用财力支持瓦特改良蒸汽机,后来又延长该项专利的保护时间,意在增加自己的经济利益。
故答案为A。
答案 A2.(2015·湖北武汉市高三调研)阿瑟·扬写道:“当英国工业的特殊才能用在铁、棉、玻璃或瓷器上面时,就如此卓越地表现出冒险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而这正是你在毛纺工业中所不能看到的。
在毛纺工业中,一切都是呆钝的、不活泼的、无生气的……”这段话着重强调( )A.工业革命主要在毛纺工业以外开展B.毛纺工业是英国最古老、保守的工业C.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天条件不足D.日益扩大的市场促进了工业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说明英国“铁、棉、玻璃或瓷器”等行业限制不多,适宜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在毛纺工业中,一切都是呆钝的、不活泼的、无生气的”说明毛纺织行业受到传统行会制度等的严格限制,在毛纺工业中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阻力较大。
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3.(2015·江西师大附中模拟)“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
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如果引用这段材料,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一论题的论据 ( ) A.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论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C.论英国何以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D.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高考历史一轮计时双基练(16)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计时双基练(16)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b9fccd6294dd88d0d26b95.png)
计时双基练16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质检)“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
”这本质上体现了( )A.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B.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D.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技术垄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历程。
博尔顿是瓦特的合伙人、工厂主和工程师,他投资生产并推广瓦特的蒸汽机。
他用财力支持瓦特改良蒸汽机,后来又延长该项专利的保护时间,意在增加自己的经济利益。
故答案为A。
答案 A2.(2015·湖北武汉市高三调研)阿瑟·扬写道:“当英国工业的特殊才能用在铁、棉、玻璃或瓷器上面时,就如此卓越地表现出冒险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而这正是你在毛纺工业中所不能看到的。
在毛纺工业中,一切都是呆钝的、不活泼的、无生气的……”这段话着重强调( )A.工业革命主要在毛纺工业以外开展B.毛纺工业是英国最古老、保守的工业C.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天条件不足D.日益扩大的市场促进了工业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说明英国“铁、棉、玻璃或瓷器”等行业限制不多,适宜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在毛纺工业中,一切都是呆钝的、不活泼的、无生气的”说明毛纺织行业受到传统行会制度等的严格限制,在毛纺工业中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阻力较大。
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3.(2015·江西师大附中模拟)“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
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如果引用这段材料,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一论题的论据( )A.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论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C.论英国何以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D.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3单元 第41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3单元 第41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d406f8dd3383c4ba4cd208.png)
第41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目标解读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重大史实工业革命、蒸汽机、火车、轮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石油、内燃机、汽车;垄断组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工业革命(1)背景①政治前提: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②劳动力:使农民离开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
【知识拓展】英国圈地运动圈地运动这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国农村的发展,不仅为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资本及原料。
这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有利于英国近代化进程的发展;但它使大批农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说明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和野蛮性。
③资本:殖民掠夺、海外贸易和圈地运动使英国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④技术:17世纪中叶,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科学技术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⑤市场: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过程①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840年前后。
②核心内容:生产方式从手工生产到机器化大生产;生产组织形式从工场到工厂。
【问题思索】工场与工厂工场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工厂是使用大机器进行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③典型——棉纺织业的发展:从18世纪30年代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开始,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经历了一个持续递进的技术革新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④完成标志:机器制造的机械化。
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3)主要发明①纺织业: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3779cbf61fb7360a4c652b.png)
核心素养提升练二十二第二次工业革命(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临沂模拟)1866年,西门子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一架大功率直流发电机,首次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
1879年,他又发明了电动机,将电能再转变为机械能。
这表明( )A.科学与技术之间进一步紧密结合B.德国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列C.工厂的动力转变为以机械能为主D.统一后的德国重视科技与发明【解析】选A。
据材料得出科学与技术之间进一步紧密结合,故A正确。
2.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
这些数据说明了德国( )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工业发展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解析】选A。
材料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汽车工业发展,推动就业人员增多、产量不断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故A正确;汽车工业的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产业,而非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故B错误;此时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故C错误;材料未提及轻工业发展状况,故D错误。
3.下图是1870—1900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
分析数据,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铁路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先决条件C.商品输出成为欧美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解析】选D。
据材料“1870—1900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可知,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都呈上升趋势,美洲铁路长度增长幅度最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工业发展最快,故美洲铁路长度增加迅速,同时欧、亚也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铁路长度增加,故D正确。
4.“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等。
”这种劳动管理体制被称为“泰勒制”,这种体制( )A.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分化B.盛行于中小规模企业之中C.出现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有利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解析】选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讲 两次工业革命提能训练(含最新模拟题)(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讲 两次工业革命提能训练(含最新模拟题)(1)](https://img.taocdn.com/s3/m/cacdb48cd5bbfd0a7956735f.png)
16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世纪初)等于在世界大洋上开通了‘直达火车’,使欧洲人的活动从内海迈向远洋,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时代。
”为“欧洲人的活动从内海迈向远洋”提供的技术是()A.采矿技术B.蒸汽技术C.电力技术D.无线通讯技术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成果,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9世纪初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海上交通工具汽船的发明得益于蒸汽技术,故B符合题意。
答案:B2.《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使生产工具、生产关系不断革命化”,“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
能为上述结论提供事实依据的是()①资本原始积累②资产阶级革命③海外扩张④工业革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资本原始积累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据此可知①②正确。
“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是海外扩张和工业革命的结果,③④正确。
答案:D3.在美国工业集团的敦促下,国会于1824年通过了关税法案,提高了纺织品、羊毛、生铁、亚麻等产品的关税。
对某些特殊产品则课以高关税,如羊毛关税高达90%,生铁关税高达95%。
在整个19世纪美国工业崛起的100年中,美国关税率大多数年份均在40%以上,低的时候也有20%。
到1900年,美国工业已经雄霸世界。
美国在这一阶段实施高关税政策主要是为了()A.抵制欧洲工业革命的冲击B.加大出口商品的规模C.抵制世界市场对民族经济的冲击D.维护稳定的国内政治经济环境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及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意在考查考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
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实施高关税政策可以有效抵制英国廉价商品的冲击,为美国民族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4f7afd284ac850ad0242e1.png)
课时检测(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年,英国小麦价格下跌,工业品价格下跌,而建筑行业工人实际工资却提高了,其他行业工人实际工资也多有增长。
“缺乏人手的抱怨到处都可以听到”。
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经济衰退.工资增长致使技术创新乏力.贫富差距拉大加剧社会矛盾.经济状况呼唤传统产业变革解析:选题干比较了商品价格下降与工人工资增长,物价与经济衰退不构成前因后果的关系,故项错误;题干中“缺乏人手的抱怨”,说明需要机器解决劳动力问题,故项错误,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贫富差距问题,故项错误。
.世纪英国的手工工场中,做出一根大头针大约需要十八道工序,每天一个工人能制造出根大头针。
如果他们彼此无关独立工作,一个人一天也做不出二十根大头针。
这对工业革命发生所起的作用是( ).可以省时省力地完成更多工作.将秩序和规律带到生产实践.对生铁的需求量有较大的增加.专业分工有利于技术的创新解析:选根据材料可知分工合作提高效率,这有利于工人进行技术创新,推动工业革命的发生,故项正确,、、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据统计,世纪末,英国棉纺厂中,约家是雇佣人数在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家是雇佣人数在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
这客观上反映出( ).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工业化造成分工越来越细密.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解析:选由材料“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可知工业依然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故项错误;由材料“约家是雇佣人数在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可知工业革命促使生产规模扩大,故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生产规模而非工业分工,故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的高度集中,故项错误。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
在英格兰东部、西部以及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
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
这表明( ).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进行.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市场是工业化的重要因素解析:选根据材料“‘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得出在英国农村已经出现了包买商,通过加工订货统一销售,拓展市场,促进了乡村制造业的发展,可知市场是工业化的重要因素,故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规范训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规范训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c1f4a42069dc5022aaea009b.png)
核心考点对点练——练落实知识考点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2014·湖南浏阳一中第三次月考)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
”‘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积累的完成C.科学技术的进步 D.市场的需求解析:选D。
A、B、C、D项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件,但市场的需求才是根源所在,D 项正确。
A、B、C项不符合题意。
2.(2014·北京海淀高三期末)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
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工厂―→蒸汽机―→工业资产阶级B.工场―→蒸汽机―→产业工人阶级C.圈地运动―→珍妮机―→金融资产阶级D.工厂―→飞梭―→中小资产阶级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能力。
根据所学史实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蒸汽动力和机器生产是主要的技术变革,产业工人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所以A正确。
工场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模式,所以B 不正确。
同时圈地运动也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C不正确。
工业革命的开始是以1765年珍妮纺车的发明,而飞梭是在1733年发明,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D不正确。
故选A。
3.(2014·广东潮州高三期末)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继畜牧和农耕之后,人类物质生产史上的又一次意义深远的飞跃始于( )A.中国汉代的造纸术发明B.15、16世纪商业革命的出现C.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D.20世纪兴起的生物工程技术解析:选C。
把握材料的“物质生产史”,人类文明在物质生产上可分为采集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故选择C项。
4.(2014·九江一中月考)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6工业革命含解析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6工业革命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7ebba5f46527d3250ce066.png)
课后限时集训(十六)工业革命(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 (2018 •云南保山二模)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在棉织、采矿、冶金、 制盐、玻璃等行业中迅速兴起。
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也同时发展起来,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劳动工具日趋专门化。
这些发展( )A. 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领先世界B. 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C. 说明民主代议制的确立D. 为工业革命准备物质技术条件D [由材料中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多个行业兴起、内部分工和生产技术改进等方面说明英 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故2 . (2019 •江西红色七校联考)瓦特研究蒸汽机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他总共瓦特的发明成果因获得技术专利而受到法律保护,并在生 产领域中得到推广,C 项正确。
3. 1811年,英国诺丁汉郡的袜商不顾行业规矩生产劣质廉价长筒袜,手工织袜工组织起来捣毁了不法商人的袜机,约克郡也发生了反对新出现的剪绒机的斗争。
后愈演愈烈,议会 制定法律重判砸机器罪才被遏止。
斗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 劣质产品严重危害了民众健康B. 为了维护公平的行业竞争秩序C. 工厂机器夺走了手工工人饭碗D. 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残酷压榨C [根据材料信息“ 1811年”“手工织袜工捣毁袜机、反对新出现的剪绒机”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当时工人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工厂使用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夺走了 手工工人饭碗,故 C 项正确。
]4. (2018 •九江二模)下表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在 1850- 1870年间蒸汽动力使用情况。
D 项正确。
]获得4项技术专利。
1775年英国 F 议院批准将瓦特的前两项专利有效期延长至 1800年。
马克思也说:“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 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
”这说明推动当时技术革新的直接动力源于英国 A. 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B. 拥有庞大的海外市场 C. 较早形成的专利制度D.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C [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可知,法国37万马力185万马力德国26万马力248万马力下面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A. 英国工业革命引领世界,蒸汽动力的增速领先B. 法国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源于政局趋向于稳定C. 德国工业速度最为迅猛,得益于国家实现统一D. 三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源于对科技态度差异B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英国的总量虽然最大,但是增速却不是最快的,故A项错误;法国发展较为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法国政局相对稳定,故B项正确;德国统一是在1871年,故C项错误;此时三国都完成或经历着工业革命,所以他们对科技的态度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故D项错误。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卷及答案:“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__两次工业革命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卷及答案:“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__两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b20aa5c2b9d528ea81c77982.png)
“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2019·河南八市高三次测评)从1802年到1878年间,英国议会先后颁布了20多个工厂法,在这些法令中对童工的最低雇用年龄、毎天的劳动时间、工作的环境以及接受一定的教育等都作了明文规定。
这反映了( )A.童工问题引起人们关注B.英国的社会矛盾激化C.雇佣童工的现象被禁绝D.自由主义思想被放弃A2.(2019·河南八市高三测评)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许多人认为煤烟有益,或认为煤烟无害,绝大多数人对煤烟更是漠不关心,甚至把它当作生活的组成部分。
这表明当时英国( )A.科学认知相对滞后B.环境污染严重C.民众生活水平较高D.经济发展水平高A3.(2019·黄冈质检)阅读《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中西方在城市化上的差异主要表明( )国家总人口(单位:万人)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国(1851年) 约1 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 600 75% 25% 中国(1851年) 约43 200 89% 11% A.在城市化上,工业文明明显优于农业文明B.中西方在城市化方面走上了明显不同的道路C.在城市化上,西方是主动的,中国是被动的D.中西方农村人口对城市化的态度不同A4.(2019·江西红色七校高三联考)据记载,19世纪中后期产生的垄断组织并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反而在工业发达的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反托拉斯(垄断组织的一种)法”。
这是因为垄断组织( )A.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B.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C.阻碍了人们的科技创新D.不符合自由主义的原则D5.(2019·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高三联考)1924~1929年,是20世纪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各国经济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快速发展。
推动黄金时期出现的原因是( )A.殖民体系的强化与市场投资场所扩大B.煤炭等工业部门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发展C.西方国家相对和平稳定与混合经济发挥作用D.垄断资本主义使生产社会化程度有所提高D6.(2019·全国Ⅰ卷“超级全能生”高三联考)英国的伯明翰为印度提供斧头,为北美的土著居民提供战斧;向古巴及巴西运送铁链、手铐及铁颈圈,以供奴隶佩戴。
精修版高考历史计时练(16)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含答案)
![精修版高考历史计时练(16)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29580a48d7c1c708a145bf.png)
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计时双基练16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质检)“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
”这本质上体现了( )A.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B.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D.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技术垄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历程。
博尔顿是瓦特的合伙人、工厂主和工程师,他投资生产并推广瓦特的蒸汽机。
他用财力支持瓦特改良蒸汽机,后来又延长该项专利的保护时间,意在增加自己的经济利益。
故答案为A。
答案 A2.(2015·湖北武汉市高三调研)阿瑟·扬写道:“当英国工业的特殊才能用在铁、棉、玻璃或瓷器上面时,就如此卓越地表现出冒险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而这正是你在毛纺工业中所不能看到的。
在毛纺工业中,一切都是呆钝的、不活泼的、无生气的……”这段话着重强调( )A.工业革命主要在毛纺工业以外开展B.毛纺工业是英国最古老、保守的工业C.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天条件不足D.日益扩大的市场促进了工业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说明英国“铁、棉、玻璃或瓷器”等行业限制不多,适宜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在毛纺工业中,一切都是呆钝的、不活泼的、无生气的”说明毛纺织行业受到传统行会制度等的严格限制,在毛纺工业中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阻力较大。
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3.(2015·江西师大附中模拟)“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
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21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21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e87806172ded630a1cb618.png)
考点训练21 两次工业革命[题组一基础小题]1.(2018·广东中山质检)“工场手工业最完善的产物之一,是生产劳动工具本身,特别是生产当时已经采用的复杂的机械装置的工场……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这一产物,又生产出机器。
”材料旨在说明( )A.工场手工业的实质是机器大生产B.工场手工业孕育出了机器大生产C.工场手工业是机器大生产的产物D.机器大生产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答案 B解析工场手工业采用手工生产,排除A项;由题干中的信息“工场手工业最完善的产物之一,是生产劳动工具本身……生产出机器”可知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技术条件,故B项正确,C、D两项错误。
2.(2019·安徽天长中学月考)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答案 B解析A项中的“珍妮纺纱机”发明于1765年,早于题干中棉纺厂迅速发展的时间“18世纪80年代初”,排除;18世纪80年代初,瓦特改进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注入了强大活力,题干中棉纺厂发展迅速的现象即为其具体体现,故B项正确;C项开始于19世纪初,D项开始于鸦片战争后,均晚于题干中棉纺厂迅速发展的时间“18世纪80年代初”,排除。
3.(2019·皖南八校联考)18世纪中期以后,在英国国家财政收入的构成中,土地税所占的比例呈现了一种逐步下降的趋势。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结构的变化 B.农业生产的衰退C.对外贸易的发展 D.税收政策的调整答案 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即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这导致土地税比重不断下降,故A项正确。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精练:课时检测十六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精练:课时检测十六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1556c6f524ccbff1218468.png)
课时检测(十六)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8·无锡期中调研)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臭气冲天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
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在河上沉没,死亡640人,许多人并非溺死,而是因为喝了污染的河水。
与泰晤士河的污染关系密切的是()A.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B.电动机的勃然兴起C.内燃机的大面积推行D.汽车、飞机的普及率高解析:选A工业革命造成环境的巨大污染,源于其动力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故A项正确。
2.(2018·无锡一模)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B.认识到世界工人联合斗争的必要性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D.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英国工人运动解析:选C因为英国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使工人阶级逐步认识到自身的作用,故C项正确。
3.据统计,18世纪末,英国棉纺厂中,约3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6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
这客观上反映出() A.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B.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C.工业化造成分工越来越细密D.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解析:选B由材料“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可知工业依然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故A 项错误;由材料“约3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可知工业革命促使生产规模扩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生产规模而非工业分工,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
4.自中世纪晚期开始。
在英格兰东部、西部以及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3单元 单元整合 十三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3单元 单元整合 十三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4abc5cbb68a98270fefa08.png)
单元整合十三一、两次工业革命对东西方世界的影响1.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①政治:引起19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浪潮,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人阶级逐渐壮大,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并发展。
②经济: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的巨变,带动着整个社会的快速演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
③思想:自由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并发展起来。
④对外政策:资产阶级竭力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政治: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代议制民主政体逐渐健全和发展;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②经济:生产力迅猛提高,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形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结构上,重工业取得长足发展,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③思想: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主义的信条;列宁主义诞生。
④对外政策: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侵略方式转变(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2.对中国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①政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和领土开始逐步丧失。
②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出现和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③思想:西学东渐,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政治: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进行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出现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②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
③思想: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中国,促进了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的产生。
【考题例证1】[2018·陕西渭南质检]据统计,1781年英国人口只有890万,而到了1841年英国的人口增加到了1855万,其中多数为外来移民,如在英格兰的爱尔兰人突破100万,这个数字每年还以5万多的速度在不断增长。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试题必修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试题必修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288e0b4b35eefdc9d33322.png)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2018年题组1.(2018·江苏单科·16)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
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
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A.B.C.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考点】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发明与生产需要之间的关系【解析】结合材料“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可知,工业革命科研成果的取得源于生产领域的迫切需要,B项与此吻合。
材料表明这些技术革新不是无意的发明,A 项排除;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项排除;工业革命主要体现的是生产与技术的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体现的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D项排除。
【答案】B2.(2018·全国卷Ⅰ·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B.C.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考点】工业革命【解析】材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者将不同的新因素加入到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之中,最初研究者只关注了经济因素,而后期研究者加入了政治因素和资源因素,说明研究的视角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全面,故B项正确。
材料中的观点都合理,但不一定都全面,只有一种观点正确合理是不正确的,排除A项;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时,欧洲其他国家大多是封建国家,对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的研究不可能参照这些国家,排除C项;后期研究者观点可能更全面,但不一定更可信,对历史研究的可信度来自于历史事实,而不是研究时间上的先后,排除D项。
【答案】B3.(2018·天津文综·4)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c56235883d049649a665820.png)
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1. 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Z 间 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锂,距离越来越大。
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 D.美洲新大陆的开发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口从题目中的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可知,第一 次工业革命已经兴起口工业革命大大増强了西方資本主义国家的实力,也進咸了东方的贫困, 使东方从属干西方,故逸G B 项厲干克接原因;A 、D 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C2. (2013 •三门峡调研)工业革命人人密切了卅:界各地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A.物美价丿兼的商品 B.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D.先进的通讯工具解4&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关键信息:工业革命、基本媒介.工业革命带来资■本主义 生产力大幅度的提高,需要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随着殖民主义扩张,世界逐渐纳 入資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其基本媒介应是A 项° B 、C 、D 三项都有加强世界各地联系 的作用,但与题意不符。
答案:A3. 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人变革……应该看作是一朋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 喷发,并H •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对“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理解不止确的是 ()A.工业化进程加快 B.社会结构分化加剧 C.洲际间联系加强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解析:从题干时间来看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 业革命时期,即19世纪末20批纪初。
故D 理解不正确。
答案:D4. 卜-图是早期汽车发明人与家人在旅行,以下对这幅图的评述屮,正确的是()A.电力工业由此逐步兴起B.交通工具的革命由此开始C.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D.出现了新的工业部门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B.西方的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解析:图片反映的早期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即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因此, 排除A、C两项;而交通工具的革命的开始应是从第一次丄业革命开始,B项排除。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跟踪练习卷: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跟踪练习卷: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a3529df416fc700aba68fc5a.png)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9黔东南州一模]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也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反映了欧洲()A .主导世界经济并占优势B •已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C.形成经济的全球化趋势D .成为东方商品输出场所2. 1860年,法国政府克服多方阻挠,与英国签订《法英商约》,实行自由贸易。
此后,欧洲大陆掀起降低关税的风潮。
这表明()A •工业革命不断扩展B •世界市场走向成熟C.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D .欧洲实现自由贸易3. 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A .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 .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C.政府最早进行了福利国家的建设D •工业迅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频发4. [2019山东济宁高三模拟试题]据《剑桥欧洲经济史》,在1795年,英国最著名的铁工开办费也只有几千英镑。
但20世纪初,英国沃尔金顿钢铁公司的创办资本已达230万英镑。
这一变化()A •反映了提高科学技术的需求B •有利于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需要C.体现出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 .表明欧美放弃了自由主义思想5. [2019江西五市八校联考]“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等等。
”这种劳动管理体制被称为“泰勒制”,这种体制()A .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分化B .盛行于中小规模企业之中C.出现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 .有利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6. 1733年,英国人凯伊发明的飞梭将织布所需的劳动减少了一半,所以纺织厂主们很快就采用了他的发明。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计时双基练(16)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含答案)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计时双基练(16)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dc7d3155270722182ef705.png)
计时双基练16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质检)“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
”这本质上体现了( ) A.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B.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D.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技术垄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历程。
博尔顿是瓦特的合伙人、工厂主和工程师,他投资生产并推广瓦特的蒸汽机。
他用财力支持瓦特改良蒸汽机,后来又延长该项专利的保护时间,意在增加自己的经济利益。
故答案为A。
答案 A2.(2015·湖北武汉市高三调研)阿瑟·扬写道:“当英国工业的特殊才能用在铁、棉、玻璃或瓷器上面时,就如此卓越地表现出冒险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而这正是你在毛纺工业中所不能看到的。
在毛纺工业中,一切都是呆钝的、不活泼的、无生气的……”这段话着重强调( )A.工业革命主要在毛纺工业以外开展B.毛纺工业是英国最古老、保守的工业C.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天条件不足D.日益扩大的市场促进了工业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说明英国“铁、棉、玻璃或瓷器”等行业限制不多,适宜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在毛纺工业中,一切都是呆钝的、不活泼的、无生气的”说明毛纺织行业受到传统行会制度等的严格限制,在毛纺工业中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阻力较大。
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3.(2015·江西师大附中模拟)“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
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如果引用这段材料,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一论题的论据 ( )A.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论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C.论英国何以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D.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练习):工业文明的世界——两次工业革命与西方工业文明 (4)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练习):工业文明的世界——两次工业革命与西方工业文明 (4)](https://img.taocdn.com/s3/m/b954852c4431b90d6c85c78e.png)
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考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条件(1)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3)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4)技术: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5)市场: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外市场广阔。
2.过程(1)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2)新阶段: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3.影响[教材补遗] 圈地运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发展走向的重大转折点。
在经济上,圈地运动对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和自由劳动力;在社会层面上,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为推动17世纪英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
总之,圈地运动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二、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条件(1)生产力:机器大生产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
(2)交通:蒸汽机车和轮船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表现(1)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3.影响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素养1—时空观念]1.第一次工业革命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史料一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时双基练16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质检)“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
”这本质上体现了( )A.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B.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D.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技术垄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历程。
博尔顿是瓦特的合伙人、工厂主和工程师,他投资生产并推广瓦特的蒸汽机。
他用财力支持瓦特改良蒸汽机,后来又延长该项专利的保护时间,意在增加自己的经济利益。
故答案为A。
答案 A2.(2015·湖北武汉市高三调研)阿瑟·扬写道:“当英国工业的特殊才能用在铁、棉、玻璃或瓷器上面时,就如此卓越地表现出冒险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而这正是你在毛纺工业中所不能看到的。
在毛纺工业中,一切都是呆钝的、不活泼的、无生气的……”这段话着重强调( )A.工业革命主要在毛纺工业以外开展B.毛纺工业是英国最古老、保守的工业C.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天条件不足D.日益扩大的市场促进了工业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说明英国“铁、棉、玻璃或瓷器”等行业限制不多,适宜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在毛纺工业中,一切都是呆钝的、不活泼的、无生气的”说明毛纺织行业受到传统行会制度等的严格限制,在毛纺工业中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阻力较大。
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3.(2015·江西师大附中模拟)“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
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如果引用这段材料,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一论题的论据 ( ) A.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论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C.论英国何以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D.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答案 D4.有学者认为,19世纪的英国提倡自由贸易并非是受经济学启发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谋利的行善之举。
当时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基于 ( )A.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B.确立国际经济交流准则C.贯彻自由贸易理论D.保护本国工业资产阶级利益解析根据所学,19世纪50至70年代,英国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工业革命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开始了工业资本掠夺殖民地的时期。
据此可知当时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基于保护本国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答案 D5.(2015·衡水中学模拟)19世纪英国的学校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极其有限的课程,在于培养其未来做好妻子、好母亲而非职业培训;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电铸术、骨相学等利于未来就业的课程。
男女课程的差别表明 ( ) A.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地位B.工业革命促进了男女合理分工C.工业革命强化了性别分工D.妇女不适合学习男子所学专业解析材料表明工业革命导致女性学习的课程是培养家庭主妇,男子的课程是就业生产,经济决定政治权力与政治地位,可得出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强强化了性别分工,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 C6.下列表格反映的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趋势,其呈现的最主要特征是( )A.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在工人总数、产量和投资额方面,1900年比1870年都有大幅增加,但企业总数却明显减少,这说明生产资本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答案 B7.(2015·南昌模拟)“从最早的时代起,就有机器被发明出来,它们极为重要,如轮子、帆船、风车和水车。
但是,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
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
我们知道,我们将制造出越来越完善的机器。
”这一表述主要阐明 ( )A.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B.科学理论对工业发明的主要作用C.机器的发明完全源自经验D.近代以前人们就发明了机器解析“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所谓方法,即指科学理论的进步。
有了科学的指导,机械的进步才是必然的、“系统的”。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 B8.(2015·石家庄质检二)当代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评论:“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化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
”这可以说明( ) A.科技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B.民主政治是经济发展的保障C.德国实现统一的前提和条件D.英国已经丧失世界工厂地位解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了德国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重视使其工业化进展的速度快于英国和美国,这表明了科技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排查分析四个备选项,B、C、D项与材料无关,应选A。
答案 A9.19世纪后期许多欧洲的观察家们担心,20世纪的世界秩序像过去所说的那样,将被俄国人的皮鞭和美国人的钱袋所统治。
对这一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工业生产能力迅速增长B.反映了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C.观察家们担心西欧将走向没落D.观察家们预见到美苏会出现冷战对峙解析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中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尤其以美国的经济发展最为明显,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美国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一。
综合分析,A符合题意。
答案 A10.(2015·安徽六校模拟)据统计,英国工业增长率,1820年后长期维持在3%以上,但在1880年却下降为2%,1890年更下降为1%;对工业的投资率也由1850年的将近8%,下降为1914年的不到5%;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增长缓慢,进口却急剧增加。
下面对英国经济变化分析最准确的是 ( )A.英国推行垄断资本主义政策的结果B.英国向殖民地大量倾销商品的结果C.英国对第二次工业革命采取消极态度的结果D.英国经济受到美、德经济竞争的结果解析材料中的时间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期,工业增长率、出口、进口的变化,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状况;由这些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此时英国国内工业发展缓慢的现实,综合分析选C。
答案 C11.“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解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新兴行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等,工业布局进一步趋向集中,重工业突飞猛进。
本题选A。
答案 A12.(2015·玉溪模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分工已经越来越明确。
所谓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联系的基础,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下列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形成的国际分工的特点不包括 ( )A.广大殖民地向英法等国大量输出原材料B.资本输出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C.英法等国向广大的殖民地输出廉价的工业品D.英法等国在对世界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上居于主导地位解析资本输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的特点,故选B。
答案 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共52分)13.(2015·石家庄高三质量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
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
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
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材料二近代中国知识界较早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
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
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
”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
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取得一定效果。
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措施。
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
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
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
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治理》材料三1952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12月5日至1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 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
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
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
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
……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启示录:1952,被雾霾扭转的英国》(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了什么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
(4分)(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两国在处理类似问题上的异同点。
(12分)解析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1)问采取的“做法”结合材料一不难回答,原因应注意结合科技水平、思想观念、经济因素等综合回答;第(2)问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应注意结合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高污染资源的大规模运用来综合回答;第(3)问比较异同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