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作者:阅读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教学资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利用各种资源曾丽依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开放式语文课程已经成为新课程语文课的一个重要标志。
开放性的语文课程具有显著的时代性、社会性、全程性以及实效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放式的利用课程资源,无疑将会把语文课堂教学推向一个新的转折点。
本文主要就课程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开放式利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程资源开放式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整个时代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庞大和频繁。
因此,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现今大多数的语文课堂中,依然还存在着语文教师肢解课文胖化分析的现象。
这样的做法,往往无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新课改的逐渐扩大,要求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更加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以及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广泛挖掘和运用。
所谓语文的课程资源,即是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语文课程资源具体可以包括为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课外读物、电影、广播电视、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另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加大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开放式的利用课程资源,重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体验,积极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感悟、积累,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较高的语文综合能力,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认识。
一、结合教材,充分开发课外课程资源教材,是教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直接资源,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最基本平台。
教材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为人道理、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都能对学生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首先要重视对教材的挖掘和利用,其后再充分开发课外的课程资源。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提升的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提升的教学资源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他们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许多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以下教学资源。
一、经典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资源。
例如,选取《红楼梦》、《西游记》等古代小说,通过讲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情节和人物性格,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使用电子书、影片和音频资料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通过观看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视频和听取相关的音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并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词典、语法指南等,提供帮助和支持,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高效。
三、阅读理解练习为学生提供阅读理解练习也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课文或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并设计相应的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进行答题。
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阅读理解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四、作文训练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提升阅读能力的必要环节。
通过作文训练,学生可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并提高对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各类作文题目,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材料进行写作,并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反馈。
通过反复的作文训练,学生能够逐渐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进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利用多媒体资源,提供阅读理解练习和开展作文训练,教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这些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将使学生更加熟练地运用语言,更好地理解文本,从而为他们的学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本课外资源拓展有妙招——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课外资源拓展”的应用研究
三、 整合往 复 。 悟 内涵 领
一
《 文 课程 标 准 》 求 “ 文 语 要 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 师 应 高 度 重 视 课 程 资 源 的 开 发 与 利 用 . 造 性地 开 展 各 类 活 创 动 ,增 强 学 生 在 各 种 场 合 学 语 文 、 语 文 的 意 i , 方 面 提 高 用 只 多 学 生 的语 文 能 力 ” 语 文 课 程 资 。 源 包 括 课 堂 教 学 资 源 和 课 外 学
课 外 资 源 开发 的主 要 凭 借 。
教 师 精 心 筛 选 拓 展 内容 , 悉 心 挑 选 拓 展 形 式 , 度 控 制 拓 展 适
文 本 课 外 资 源 拓 展 有 严 招 妙
燕
江苏 江 阴 市 河 塘 中 心小学 (1 2 一
生 : 师 我觉 得不 能这 么说 , 果“ 害怕 丈夫 老 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一 如 更 文本课外资源拓 展 的应用研究 确 把 握 拓 展 时 机 , 文 ~ 希 容 量 , 准 对
习资 源 。 中作 为 教 学 “ 子 ” 其 例 的 教 材 ( 本 ) 是 可 以 作 为 文 本 文 更
般来 说 , 个 词 语 在 具 体 语 言 环 境 中 的意 义 包 一
括 其本 身 的客 观 意 义 和 表 达 者 所赋 予 的主 观 意 义 。能 否 较好 地领 悟 表 达 者 所 赋 予 的 主 观 意 义 , 大 程 度 上 很
在 上述案例 中 ,忐忑不 安” 词的 理解 , 始学 “ 一 开 生 始 终 囿 于 “ 怕 ” 而 结 合 说 话 练 习 , 对 自 己思 维 害 ; 在 的梳 理 和 思 辨 中 , 生 深 切 地 感 受 到 “ 忑 不 安 ” 了 学 忐 除 “ 忧 ” 害 怕 ” 更有 着 内心 激 烈 的 矛 盾 斗争 。此 时 , 担 “ , 一
语文阅读教学拾遗——抓住细节,挖掘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阅读
疑” 之处 , 促进 学 生 在 思 考 中 完 成 个 性 化 解 读 。 如分 析 《 蜡烛》 课老妇人 的形象 时 , 我发现本 文对老妇 人的动作 、 神态 、 着 装 方 面 的 细节 描 写 较 多 , 却没有一 句语 言描写 。 于是 我提问 :
一
过 程 中 其他 学 生 可 以 参 与 发 言 。 课 堂 上学 生 各 抒 己见 , 充分 体 现 了对 文 本 的个 性 解 读 。辩 论 结束 后 ,学生 心 中 已然 有 了答 案。 最后 我 说 出 自己 的理 解 : ( 1 ) 从 文 字 发 展 的 角度 考 虑 , “ 见” 在 中国 古代 当做 “ 现” 使用 , 因此 应 读 “ x i 6 n ” 。 ( 2 ) 从 对 内容 的理 解 角 度 出发 : 如 果 理 解成 陶 渊 明 在 做一 件 赏 心 乐 事 , 两 旬 的主 语 都 是 陶渊 明 , 东篱下采菊 的是他 , 悠然看见南 山的也是 他 , 那 么 毫无 疑 问 , 该读 “ j i a n ” 。但 据 朱 光 潜 先 生 对 此 句 诗 的美 学 研究 , 陶 渊 明这 两句 诗表 现 出人 生 与 自然相 融相 谐 的静 穆 美 。 前 一句 写 诗 人 自 己清 高 雅 致 的 行 动 , “ 我 来 到 东 篱 采 摘 金 黄 秋 菊” ; 后一 句 写 青 绿 南 山的 多 情 , “ 南 山悠 然 现 身 迎 接 我 这 个 老 朋友” 。假 如 不 做一 个 主 体 的 两 个 连续 行 动 解 释 , 而 做 一 个 主 体( 陶渊 明 ) 与一个客体( 南 山) 进行情感交流解释 , 换 句话 说 ,
一
7 1 0 1 1 5 )
、
优 秀的文学作 品都善用“ 留白” 艺术 , 这 样 既 体 现 了 作 者 对 材 料 的剪 裁 加 工 能 力 . 又发 展 了读 者 的思 维 和 想 象 力 。 语 文 教 师作 为读 者 。 作 为 学 习过 程 的 引 导 者 , 阅 读 时 更 要 用 心 捕 捉 文本 的“ 留 白” . 以此 促 使 学 生 发 散 思 维 , 鼓 励 学 生 大 胆 合 理 地 想象 , 从而实现个性化阅读。 《 阿长与< 山海 经> 》 的 作 者对 阿长 买 《 山海 经 》 的 经 过 进 行 了“ 留 白” 处理, 我抓住 这一细节 引导 学生 : 请 你 想 象 阿 长 买 《 山海经》 的经 过 。问 题 一 提 出 , 课 题 气 氛 立 刻有 找 到 书 店 , 因为 不 识 字 , 她
妙用教材插图,助力阅读教学——以部编小学语文一、二年级教材为例
妙用教材插图,助力阅读教学——以部编小学语文一、二年级教材为例摘要:插图是课文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教学资源。
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一、二年级教材的插图生动、活泼,寓知识、故事、生活、情感于一体,与文本之间有较高的匹配度。
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插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字词、理解课文、复述文本,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关键词:部编语文教材插图阅读教学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教材”)一、二年级的编排顺应了低年段儿童的学习心理,插入了大量生动、活泼的图画。
这些图画寓知识、故事、生活、情感于一体,画风和色彩符合儿童的审美特点,富有情趣,无时无刻不吸引着师生的眼球,给语文教学融入了新的气息,同时也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
这要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善于利用课文插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更快地掌握学习方法,发展语言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一、巧用插图,激发阅读兴趣插图有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形态、丰富的细节,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借助插图也能更好地感知课文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目标和内容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理解课文、感悟内容。
自己观察部编教材的插图,很多课文的插图不止一幅,在教学中还可以把教材中的插图进行前后对比观察,让学生在对比中感知课文内容,引发阅读期待。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寒号鸟》时,教师先出示秋天喜鹊勤劳做窝和寒号鸟在道缝里休息的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插图,想一想从图上看懂了什么,带着学生感受喜鹊东寻西找的辛劳、寒号鸟生活得自由自在。
之后再出示寒冷的冬夜寒号鸟在道缝中冻死的插图,让学生观察。
这样把秋天和冬天的插图进行对比,学生很容易就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用插图呈现课文内容,不必教师多讲,学生就能在对比的插图中读懂内容、领悟道理。
阅读教学中读不容忽视
阅读教学中的“读”不容忽视阅读教学强调以读为基础,读、议、练相结合讲寓其中。
但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读,由于读的机会太少,造成学生字词回生率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缓慢,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读”的重要作用,把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
首先,利用读促进对语言文学的复习巩固内化吸收,学生在低年级认识了大量的字、词,只有通过多读才能得到巩固,因为读可以使眼、口、脑、耳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多读提高字词的重现率,字形词议就会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脑海之中,从而避免了字词的回生。
多读还可以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如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第一课《鸬鹚》,课文篇幅虽短但难认难理解的词却很多,如粼粼、袅袅、喉囊等一些词必须在熟读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辩清字形,理解字义。
第二,通过读使学生完整的认识课文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无论课文是写人记事的,还是写法状物的,作者展现给读者的都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
如果抛开“读”,只是一味地领着学生议,给学生的艺术形象将是零散的。
只有多读课文才能使课文中的人物和画面得到形象的再现,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和画面得到形象的再现,使学生对课文里的事物有完整的印象。
又如《鸬鹚》一文是一篇看图学文,画面上和课文讲的是在平静的小湖上,由于渔人驱赶鸬鹚捕鱼,打破了湖面的宁静,随着停止捕鱼,小湖又恢复了平静。
整个画面表现了宁静的气氛,所描写的小湖景色非常优美。
如果不多读就体会不出环境的宁静和优美,得不到“平静――不平静――又回到平静”这一完整的过程。
第三,通过读使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就是说只有多读才能弄懂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我在讲《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指导学生分段读、分句读,理解每一句写的是什么意思。
在读第二段时重点读描写灵车样子的句子,描写人们动作的句子和人们怀念总理的句子,然后利用指句读、齐读等形式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材料: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
阅读材料: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作者:谢辉来源:《甘肃教育》2013年第04期现在,数学课堂上由于教师急于完成教学目标,因而很少使用相关阅读材料,认为那是可有可无,可讲可不讲的知识,或认为那些知识只适合优等生学习。
其实不然,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材,阅读材料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可读性强,内容丰富。
其中包括数学万花筒、数学故事、数学阅读、数学游戏等栏目的许多数学知识。
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数学阅读材料内蕴涵的丰富教学资源,就能开创出一片数学教学的新天地。
一、读懂阅读材料,加深内容理解通过学习与所学知识相联系的阅读材料,能促进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加深知识理解,完善认知结构。
对于学生读不懂的内容,可通过学生解答,教师点拨等方式解决。
例如,教学完“圆的周长”一课后,有一篇数学阅读“圆周率的历史”。
学生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懂得了四种求圆周率的方法:①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用圆内接正多边形和圆外切正多边形从两个方向上同时逐步逼近圆的方法求圆周率;②我国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采用“割圆术”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他的方法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从一个方向逐步逼近圆求圆周率;③近代以来,人们利用“投针试验”的方法求圆周率;④利用电子计算机可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12411亿位。
这就使学生了解了圆周率的发展历史和求圆周率的多种方法,加深了对圆周率的理解。
二、巧用阅读材料,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许多数学阅读材料具有趣味性,如果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其中的趣味性并巧妙运用,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一课时,有一则数学万花筒资料:从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中都可以看到圆,人们很早就认识了圆。
在我国古代名著《墨经》中就记载有“圆,一中同长也”的说法。
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则阅读材料,精心设计了两个问题引入新课:①在生活中,你见到的哪些事物是圆形的?②在我国古代名著《墨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圆,一中同长也”,你能尝试解释“中”和“同长”是什么意思吗?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这种新课的引入形式新颖,学生顿时产生了学习兴趣,积极投身于新知识的学习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学习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学习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学习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科书:小学语文教科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资源,它包含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和学习内容,如课文、诗歌、故事等。
2. 课外读物: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水平和兴趣的课外读物,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科普读物等。
这些读物可以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是学生获取阅读资源的重要场所。
学生可以借阅各种类型的书籍,包括小说、故事书、科普读物等,满足他们不同的阅读需求。
4. 网络资源:现在有许多优秀的网络阅读资源可供学生使用,如电子书、在线故事、文学网站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阅读和学习。
5. 多媒体资源:除了传统的文字阅读材料,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音频故事、动画故事、电子书等,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6. 实践活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也是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参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学习资源是丰富多样的。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阅读水平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资源,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年级阅读理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
三年级阅读理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资源逐渐成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针对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教学。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阅读理解是掌握语言、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因此,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多媒体教学资源涵盖了视频、音频、动画、电子书等多种形式。
这些资源不仅能丰富学习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研究表明,结合不同的媒体形式能有效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
通过动画视频展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孩子们能够更形象地理解故事发展。
配合背景音乐和音效的使用,能将故事氛围渲染得更加生动。
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知识,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资源时,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进行灵活运用。
例如,在讲解某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选择一段与课文相关的动画片段,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人物角色和情节发展。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自然地理解情节背后的情感与主题,而不是单纯依赖文字本身。
游戏化教学也是多媒体资源运用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通过一些互动性强的学习游戏,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阅读理解的练习。
这些游戏通常会设计有选择题、填空题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在参与游戏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故事接龙的游戏,让每个学生轮流续写故事片段,从中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多媒体教学资源还可以提供丰富的真实语境。
不少电子书和学习平台都提供了互动的功能,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直接查找词语的解释或同义词,从而拓宽他们的词汇量和理解深度。
这种即时反馈极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生不再需要等待教师的指导,可以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索。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教师的引导和角色扮演显得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课堂节奏和内容,保证多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
不可忽视的文本阅读
不可忽视的文本阅读随着教学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逐渐普及,人们更多地注重利用现代化手段对文本进行诠释和再现,而忽略了对文本的观照和解读,甚至有的语文教师以对视听的多重刺激代替了对文本的阅读,课堂表现看起来生动形象,气氛热烈,学生也是兴趣盎然,教师被语文课表面的繁荣景象所迷惑,也乐此不疲。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文本阅读,不可忽视,更无可替代。
诚然,多媒体在课堂上的使用,特别是影像教学的参与,增强了直观性形象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界,使一些难于讲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使学生在获得视听享受的同时得到精神的愉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有助于我们达成语文课堂的情意目标。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们对多媒体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正在不知不觉中侵害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冲击着我们对文本本身的学习和阅读,分散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以致于使阅读停留于表面,延误了我们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里,我谨分析文本阅读不但不能被忽略或替代,而且必须注重和加强的几个方面,以提醒各位同仁。
第一,对词句的阅读和理解。
高中阶段虽然生字生词不再是我们念念不忘的学习重点,但对一些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词句仍要多读。
且不必说古代散文,字词句式的学习必须注重文本阅读,就是古典小说,也要提倡学生多读。
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不是大谈“红学”,脱离课文片断,更不只是组织学生观看影视片段,那样正是抛弃了语文学习的根本,即语言的理解和文本的解读。
即使是一些学生一读就能“懂”的现代小说,也应该敏锐地把握住内涵丰富的一字一词,引导学生品评鉴赏。
如《祝福》中写道“我”和鲁四老爷见面寒暄后,“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这里的一个“剩”字将鲁四老爷留给我的孤寂无聊几欲逃脱的心理含蓄地表达出来。
古诗词的学习更要注重对字词的赏析,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中的“自”和“空”,不理解这两处的用字之妙,就很难鉴赏到这首诗写景的诗句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这种对字词的理解和把握对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提升中学语文阅读能力
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提升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导言语文阅读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他们综合素质的关键一环。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往往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升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提升中学语文阅读能力。
一、利用图书馆资源图书馆是中学生学习的宝库,其中蕴藏着丰富的语文阅读资源。
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首先,图书馆应当购买丰富的文学作品,包括经典名著、现代文学作品等。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其次,图书馆还应当购买一些与学科相关的书籍,如历史、地理、科学等方面的读物。
这样,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提升语文能力,还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另外,学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到图书馆进行讲座,介绍一些优秀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利用网络资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资源成为了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来源。
学校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学习工具。
首先,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在线图书馆,将各种优秀的电子书籍上传到网上,供学生在线阅读。
这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其次,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
比如,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参加在线阅读讨论,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另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开设网络讲座,为学生讲解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三、利用课外活动资源除了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课外活动也是提升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语文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朗诵比赛和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和演讲,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阅读教学,中,不容忽视]阅读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阅读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同时还要教会儿童掌握阅读的方法,激发儿童自觉阅读的兴趣。
完成上述任务,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就必须改进阅读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教师的教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它是在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因文因人而选定的。
其中,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首先要重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始终有机地渗透政治思想教育,认真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落实重点训练,培养语文能力。
为此,其着眼点尚需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
培养自学能力是《大纲》的核心。
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教学要由教到不教,由讲到不讲。
就是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我多年的阅读教学的实践,逐步弄清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
从小培养兴趣,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不尽。
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这些课文写人、记事、绘景、状物,内容具体,形象生动。
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炼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这时,他们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他们就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阅读当中得到乐趣。
如:讲《海底世界》一课时,板书课题后,我先让同学们说一说,海底将是怎样的景象呢?同学们有的说:海底漆黑没有一点光亮;有的说:海底很静,没有声音。
老师不急于纠正,启发学生从课文里得到正确认识。
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将课文读下去。
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一开头就生动鲜明、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插图,阅读教学不该忘却的资源
插图,阅读教学不该忘却的资源作者:邱卫强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6年第3期江苏海门市包场小学(226100)邱卫强[摘要]教材中的插图是阅读教学的宝贵资源。
合理借助插图资源,能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教学中,教师可渲染氛围,利用插图创设鲜活情境;图文对照,利用插图辅助课文理解;激发体验,利用插图强化朗读指导;深入观察,利用插图推进随文练笔。
[关键词]插图阅读教学资源[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7-057小学生尚处于形象认知阶段,教材中配置的插图色彩明艳、内容丰富,不但直观形象,而且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契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是阅读教学的宝贵资源。
那么,如何巧妙地将插图资源加以运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夯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一、渲染氛围,利用插图创设鲜活情境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途径和方法众多,其中形象直观、鲜明可感的插图源自教材本身,是最佳的可利用资源。
教师应紧扣教材插图,激发学生强烈的认知体验,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例如,在教学《孔子游春》中景色描写的一段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了泗水河边绿意盎然的春光图,再辅之以柔美的古筝曲《高山流水》,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说说看到了怎样的春景。
学生在自主观察、自主言说中,营造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
泗水河畔那荡漾的碧波、如茵的绿草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他们个个眼神之中充满了神往之情。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充分开掘了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并通过音乐的配置成功地将学生的关注力渗入文本的情境中,为学生深入感知文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图文对照,利用插图辅助课文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将学生的感受、理解和赏析、评价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而其中理解能力是核心。
教材精心编著的插图往往比文字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新奇。
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插图的自然优势,引领学生从插图的内容、色彩、形状等维度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资源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孩子们开发语言能力,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资源,并指出其重要性以及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课件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课件资源成为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使用精心设计的课件,教师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呈现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材内容。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
课件资源还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解释难点。
通过将重要的知识点以及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课件资源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学习方式,例如播放有声故事、观看动画片等,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二、多媒体资源除了课件资源,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还可以使用各种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资源包括音频、视频、动画等,在语言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播放音频,学生可以模仿、学习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通过观看视频和动画,学生可以在生动的情境中感受语言的运用和表达,并从中学到更多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多媒体资源还能够提供丰富的参考材料和学习资料。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电子书来扩展词汇量,了解更多的成语故事,提高阅读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使用相应的学习软件来进行语言练习和训练,从而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
三、绘本资源绘本资源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绘本是有图画和文字组成的图书,适合小学生的阅读。
通过阅读绘本,学生可以培养对图画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绘本资源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和学习话题。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故事书来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教学资源:促进小学生阅读理解的工具
教学资源:促进小学生阅读理解的工具阅读理解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对于学业成绩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而为了帮助小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教师需要用到一些教学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文将介绍几种促进小学生阅读理解的工具。
首先,图书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图书馆里有大量的书籍,能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图书馆,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程度选择适合的书籍。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学生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阅读小组活动,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增加阅读的乐趣和深度。
其次,多媒体教学资源也是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力工具。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教育软件或多媒体设备来展示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料,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多媒体资源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具动态感和互动性地了解故事情节,深入理解文章中的细节和隐含意义。
通过观看视频、听音频等方式,学生能够加深对文本信息的理解,提高阅读效果。
另外,生动形象的图片和插图也是促进小学生阅读理解的重要资源。
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插图和图表,为学生呈现更生动的阅读材料。
这些图片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联想,提升阅读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比如,在学习动物类的文章时,可以使用图表或图片展示不同动物的特征与习性,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除了上述提到的教学资源,故事书也是促进小学生阅读理解的重要工具。
故事书中的故事情节丰富多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书,将其作为教学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还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训练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总之,教学资源在促进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图书馆、多媒体教学资源、插图和故事书等工具的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
幼儿园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资源
幼儿园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资源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这不仅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帮助他们开启知识的大门,激发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丰富多样且适合幼儿的教学资源。
首先,绘本是幼儿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绘本通常以精美的图画和简洁生动的文字相结合,能够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例如,通过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间充满爱意的对话,让幼儿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用色彩鲜艳的画面和简单重复的语言,讲述了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帮助幼儿认识数字和星期的概念。
在选择绘本时,要注重内容的趣味性、教育性和适宜性,既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又要能够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想象。
其次,儿歌和童谣也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它们具有节奏明快、韵律优美、语言浅显易懂等特点,非常适合幼儿学习和传唱。
比如等,幼儿在欢快的旋律中能够轻松地记住歌词,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创编儿歌和童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故事也是幼儿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如等,让幼儿沉浸在精彩的情节中,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同时,还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复述故事,锻炼他们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除了以上这些传统的教学资源,现代科技也为幼儿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
多媒体资源,如动画、视频等,能够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例如,等动画片,通过有趣的角色和情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和知识。
但是,在使用多媒体资源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频率,避免幼儿过度依赖电子设备。
在幼儿园的教学环境中,我们还可以创设阅读角,为幼儿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
阅读角里可以摆放各种类型的图书、绘本,让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
文本资源,阅读教学的源头活水
文本资源,阅读教学的源头活水作者:蒋燕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6年第1期江苏句容市实验小学(212400)蒋燕[摘要]文本是链接教师、学生、编者的桥梁与纽带。
文本中字词、语段、修辞等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运用是决定阅读教学内容、提升阅读教学效益的重要保障。
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文辞,开掘语言资源;关注文体,开掘规律资源;关注语脉,开掘思路资源;关注结构,开掘谋篇资源,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资源效益[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1-028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着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
文本是链接教师、学生、编者的桥梁与纽带。
文本中字词、语段、修辞、篇章等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运用是决定阅读教学内容、提升阅读教学效益的重要保障,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前提。
一、关注文辞,开掘语言资源文辞,即文本遣词造句的艺术。
经典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它们寄寓在语句、字词,甚至是标点上。
紧扣这些文辞进行教学,能够起到开启全文、牵动全篇的效果。
如,《灰椋鸟》中“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场面呢”一段,它的首尾都用问号:第一处问号,直接言明了作者对灰椋鸟的最初印象并不好;第二处问号,则将作者内心对灰椋鸟归林场面的惊叹与喜悦展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两处标点进行整合思考:为什么作者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这也是深入理解这篇课文必须重点探究的核心问题。
这里,教师就是紧扣文本中的“标点”作为切入点,对文本的语境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选择能够开启全文、统领全篇的资源价值点,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关注文体,开掘规律资源关注文体,就是要摒弃传统文本解读的策略,从文本的文体特征和学习策略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开发与利用,引领学生以无限贴近文本的姿态进行自主性阅读。
教学中,教师借助文体规律将相应的学习方法转化为群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作者:阅读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教学资源
苏教版的《夹竹桃》第5自然段,大胆的想象、丰富的比喻营造了月光下夹竹桃花影影绰绰的优美意境。
作者为什么那么喜爱夹竹桃?课前让学生了解季羡林的生平,了解到他在国外留学过,“文革”中曾受迫害,他爱夹竹桃是爱夹竹桃的坚忍不拔,这正是文本作者性格的写照,因此文中有关由夹竹桃引起的幻想都是作者自己熟悉并喜爱的。
教学这一自然段时,学生联系作者这些经历,就能走进作者,获得共鸣。
(三)合理预设,教师变身“国宴名厨”
国宴名厨最大的特点,就是能用普通的蔬菜,经过煎炸烹煮,做出色香俱全、营养丰富的菜肴。
作为教师,要在预设教学过程时,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把握最准确的教学时机,将学生准备的关于文本作者的相关资料,合理取舍,选择出最容易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思想的材料,再呈现给学生。
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可从三方面着手让学生查阅资料:作者生平、作者的其他作品、文本的写作背景。
课前学生读了作者冰心的《雨后》《纸船》《寄小读者》等文章后就会感受到:冰心奶奶爱儿童、爱大自然、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精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联系当时三年自然灾害刚结束,祖国正迎来经济复苏的春天这一历史背景,学生就容易探寻到冰心奶奶的内心:“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祖国的春天,原来作者是寄希望于儿童呀!课后让学生再读《寄小读者》,学生体会则会更深。
这些与文本作者相关的资料都能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会到冰心奶奶对儿童浓浓的爱意,从而加深对作者的了解及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升华情感。
三、策略:循序渐进重积累,读写升华
(一)“采蜜”是前提
面对崭新的文本,面对陌生的作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行“采
蜜”——搜集作者资料,对作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理解文本作下铺垫。
寻找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写作意图。
要理解作者,要遵循他的写作思路,了解他的写作背景,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这样在课堂上,就能更深入全面地把握文本,不至于只了解文本的“冰山一角”了。
教学刘绍棠的《师恩难忘》时,学生搜集到刘绍棠的资料,明白“刘绍棠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6岁入学,四个年级一个班,他每次都是班级第一名;10岁第一次作文,一气呵成五册作文本;14岁发表短篇小说《蔡桂芝》,紧接着又发表十余篇小说” 。
正是因为刘绍棠在文坛上硕果累累,才极度感恩自己的启蒙老师,《师恩难忘》才诞生。
2. 相关故事。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将与作者相关的故事说出来给别人分享,不仅能够激发孩子对文本的浓烈兴趣,而且对理解文本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课文马朝虎的《水》,太多的师生目光单单锁住“缺水”这一主题,忽视了文中几处提到的“母亲”这一细节。
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找寻了与马朝虎相关的故事,知道了马朝虎有个能干而又外表丑陋无比的母亲。
在母亲身患癌病后,马朝虎带着未婚妻回家探望母亲,因为事先发了电报,母亲害怕自己丑陋的外表吓跑了未来的媳妇,偷偷离家出走。
马朝虎整整寻找了母亲五天而未找到,后来无奈回到城里。
等到马朝虎再见母亲时,已是她的遗容了。
教学中,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讲述这一故事情节,对全班同学理解文章表达的“苦”与“乐”的主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3. 鲜明品格。
作者笔下的正面意象,大多都是作者自己非常喜欢并赞赏的,里面就映示了作者的优秀品格。
在阅读文本前,如果学生先对作者的人格有个大概的认知,就能正确地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了。
教学季羡林的《夹竹桃》一文时,笔者问学生,作者为什么偏爱夹竹桃?让学生联系作者自身谈一谈。
有的学生说,季羡林经历过战争,经历过国外漂泊,经历过“十年浩劫”,可任凭“风吹雨打”,他都矢志不渝,堅强面对,夹竹桃的韧性,就是季羡林的韧性;有的学生说,季羡林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的颁奖词最感人:“……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这正是季羡林一生的写照,夹竹桃的韧性,就是他的影子。
学生们了解到季羡林的品格,也就明白作者为什么独爱夹竹桃了。
(二)“拔节”是关键
1. 以“作者”为依托——读出真情。
“新课标”的学段目标中都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对课文朗读的要求中,“正确”和“流利”是前提,而“有感情”则是升华。
要想做到“有感情”朗读,教师指导的方法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文本的感情基调。
解读文本,除了揣摩文本表面的语言文字外,就是从“作者”入手,让读者通过体会“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动机来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学生做到了这一点,朗读一定会声情并茂的。
下面是笔者执教徐秀娟的《灰椋鸟》一课的案例。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些写鸟的句子?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生:我最喜欢“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列队飞行”。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呢?
生:因为作者观察仔细,让我看到了灰椋鸟从远处飞来的场面。
师:谁再来说说?
生:我喜欢“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天然的俱乐部”。
因为作者将百鸟归林后的热闹场面通过声音传递出来。
……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作者徐秀娟能把灰椋鸟写得如此生动具体?除了仔细观察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生:……
师:我们来看“作者链接”——徐秀娟,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为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她掉进了沼泽,再也没有出来。
徐秀娟生前非常喜爱动物,也注意保护动物。
师:现在,同学们该知道为什么作者能把灰椋鸟写得生动具体了吧?
生:(异口同声)因为作者非常喜欢灰椋鸟。
师:请同学们带着深深喜爱的感情,来读读写灰椋鸟的句子。
在感悟课文的关键时刻,由于学生了解到作者徐秀娟的资料,所以很快就明白了作者的爱护动物的情怀,后面的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2. 以“作者”为媒介——说出实感。
苏教版小语教材编排了诸多情感丰富的课文,是作者“言为心声”的典范。
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要让学生联系作者自身的经历,找准“练说”的基点,这样学生才能打开情感的闸门,滔滔不绝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孙友田的《月光启蒙》时,学生精读完毕后,教师出示了孙友田母亲的照片,并告诉学生正是这位用歌谣、童谣和神话故事启迪孙友田的母亲,她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让作者痛苦万分,泪流满面。
作者因为工作太忙而没有时间陪伴母亲,所以非常内疚。
那么,学完课文,你最想对文中的母亲说什么?学生因为有了对“母亲”的进一步了解,所以滔滔不绝地道出了自己的感动之情。
3. 以“作者”为触点——写出心声。
在语文课堂中,要让学生在练笔时文如泉涌,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相机出示关于作者的“一枝一叶”,让学生了解过后产生“情动而辞发”的最佳效果。
公开课上,笔者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苏叔阳的《理想的风筝》,预设的练笔内容是补充课文最后的省略号,要求学生写出作者对老师思念之情。
在用其他班级试上时,我没有出示作
者苏叔阳的相关资料。
学生练笔时,也能表达出想念之情,但语言显得过于苍白。
在本班执教这一环节,我将作者苏叔阳本身被病魔折磨的事情,凝练成一段简短的文字:自从患癌症以来,苏叔阳就多次手术,但每次他都咬紧牙关一声不吭。
术后仍然锲而不舍坚持写作,写出了几百万字的作品。
苏叔阳在抗癌之路行走了十几年,他微笑着将病魔当朋友看待,将痛苦用乐观代替。
在结束文本的学习,进行练笔的关键阶段,出示了这段资料,学生在写作时,不仅被文中的刘老师感染,也被作者苏叔阳感动。
在作者的身上,学生看到了刘老师坚强的影子,写话训练水到渠成,很多发自肺腑的语句在学生笔端流淌。
(三)“阅读”是升华
“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这是冰心老人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作为教师,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引领孩子爱上课外阅读。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激起孩子阅读期待,并推荐出相关的作品,让孩子阅读。
应该推荐什么样的作品?可以紧扣文本作者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孩子课后阅读。
如学习完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做一片美的叶子》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作者金波的其他儿童文学作品片段,将學生的心灵牢牢吸引。
一部童话长篇新作《追踪小绿人》,经过老师的推荐,顺理成章地成了孩子们爱不释手的课外读物。
学习完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后,教师几句简单的介绍,就能使学生爱上《呼兰河传》。
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内心思想、灵魂的独白与升华,都是作者在某个特定环境下,特殊背景下真实的情感表达。
只有深入到文本作者内心深处的阅读,才能真正地与作者通过文本进行心灵对话,才能真正领悟文本所表达的真实内涵,这样的阅读才最有价值。
阅读教学应该从更多的视角去关注文本作者,把文本与作者密切地统一起来,阅读才不会流于形式,才会让学生真正地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殷庄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