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案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粤教版)多媒体优选版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粤教版)多媒体教学设计江苏省赣榆县外国语学校王常亮 222100一、课题:第八单元对社会负责第一课社会合作与公平第一课时社会生活需要合作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社会合作是社会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从贴近实际生活的背景材料中认识合作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水平。
三、教学重点:社会合作是社会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四、教学难点:现代社会的社会合作需要政府来组织与实施。
五、教学方法:小组竞赛法、体验法、案例讨论法、情境创设法等。
六、教具安排:多媒体七、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片头《新课程新课标新理念》插入音乐《爱的奉献》【友情提醒】1、本课采用小组合作、竞赛形式进行。
(全班分团结队、合作队两组)2、为体现合作的有效性,请两队各推举一位队长负责组织,队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开展活动,成员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3、获胜小组可以获得一项珍贵的奖励。
(同学们,预祝我们合作愉快!)1、本课采用小组合作竞赛形式进行。
2、为保证参与的广泛性,已经发言过的同学尽量不要再发言,特殊情况除外。
3、获胜的小组可以获得一次珍贵的奖励。
同学们,预祝我们合作愉快!【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过去的20XX....年.,我国曾发生过许多令我们至今都无法忘怀的、激动人心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将永载中国史册。
有哪位同学能告诉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也好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番过去那份美好的回忆!生:连战访问大陆、神六飞天……(略)师:非常好,刚才一位同学提到了“神六飞天”。
神舟六号再问苍天,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航天已步于世界航天强国之林。
我们在为航天英雄聂海胜、费俊龙欢呼的同时,你们知道有多少组织和科技人员参与神六研制吗?生:不知道师:好,请看视频《焦点访谈》——神六背后的故事。
生:看视频。
(视频内容)主持人――方静:…直接参加载人航天工程的科研单位有110多个,参加科研的协作单位达3000多个,有数十万人参加,直接参加研制的就有数万人……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我们这个伟大的事业是由千千万万的人结合在一起创造的,千千万万的人结合起来就是伟大的事业,我们每个人必须一丝不苟地做好平时的工作。
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教材体系及逻辑思路1、总体思路:根据实验教科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及社会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与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册)学习内容的相衔接,八年级(下)的主要思路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为中心,重点放在使学生从法律上了解和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知道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公民权利,如何去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
最后把落脚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一点上。
在编写上,继续遵循生活逻辑的整体性原则,不把人生、心理、道德、法律、个人、社会、国家等分开安排,而是把他们有机地融为一体,在行文上以提升学生的行为为主线,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和相关知识于正确的行为之中,既达到知识教学的目的,又能提高德育和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2、教材体系及逻辑思路本册书共四个单元,十三课书。
其中第四单元四课书。
每个单元前有卷前语,一方面引导学生入课,一方面提示本单元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重点内容。
第一单元:我是中国公民——包括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课程:我们都是公民——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这一单元从个人的公民身份入手,进一步明确公民身份的内涵,进而要求学生从小树立公民意识,做合格的公民。
第一课:我们都是公民。
这是本书的起始课,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体认自己的中国公民身份。
以下的课程知识和有关教育都在这一基点上展开,所以本课虽然难度不大,但非常重要。
这一课有三个明显递进的层次:公民身份的确认——公民身份的内涵——如何学习做个合格的公民。
第二课: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理论界有一个观点,公民意识的核心是公民权利意识。
承接第一单元的逻辑线索,第二单元介绍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
本课也分为三个有逻辑关联的层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第三课: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这一单元的目的是将宪法的知识与公民权利的保障结合起来,深化学生公民权利的意识和宪法意识,使学生能了解宪法是人民利益的重要保障。
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八年级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粤教版为例教学目标:1. 了解思想品德的概念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3.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4. 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
教学内容:1. 思想品德的概念和内涵;2. 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3.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 了解思想品德的概念和内涵;2.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真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思维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一些真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图片或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思想品德?为什么思想品德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很重要?二、知识讲解与学习(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思想品德的概念和内涵。
2.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提供一些道德问题案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四、角色扮演与分享(15分钟)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思维和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
五、归纳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将学到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2. 道德问题图片或案例;3. 角色扮演材料。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粤教版)【DOC范文整理】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粤教版)第八单元对社会负责1社会合作与公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社会合作是社会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懂得社会合作需要公平,公平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通过学习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平合作意识,提高对社会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辨别及批判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合作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和公平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公平合作意识,为学生在将来的学习、生活及工作中树立公平合作意识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社会合作需要公平教学难点:在社会合作中如何才算公平【学生分析】针对的问题:八年级的学生对社会合作与社会公平的认识正从模糊向较清晰过渡,处于对合作与公平认识的初级阶段,对合作与公平已有初步认识,但对合作的全面理解和对公平的判断还显得欠缺,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惑。
这些认识的困惑又非常明显地影响着孩子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学生的需要:使他们了解社会生活需要合作,良好的合作离不开公平,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社会公平的观念,为今后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学会与人公平合作打下基础。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进程与设计思路】一、社会生活需要合作导入语:环视我们的周围,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合作的场景。
在家庭、学校、社会,在生活中的每个地方,每个人总是与亲人、同学、同事或朋友一起生活、学习和工作,结成了这样或那样的合作关系。
可以说,合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情境研讨:看完《逃命的野牛》和《合作的蚂蚁》后,小组交流:野牛为什么不能抵挡狮子的进攻?蚂蚁群凭借什么力量逃离火海?这两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参考:因为野牛们不团结合作,冷眼旁观。
而蚂蚁们抱成一团,靠着集体的通力合作和团结的力量逃离了火海。
启示:社会生活需要合作,我们要树立合作意识,学会合作。
美好的生活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在社会合作中共同创造。
社会生活是人们之间的一种合作活动,社会合作是社会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思想品德粤教版八《二、负责任促进个人自由和进步》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二、负责任促进个人自由和进步》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调查、事例分析中进行充分讨论与交流,力求使学生对社会责任感达到一定的正确认识,并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解决心理矛盾,既有要求个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愿望,又有在实践中不产生畏惧责任和逃避的心理与行为。
养成负责任的理念和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和技巧应对社会责任,勇担社会责任,培养负责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綦江中学百年校庆”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校友回校是为了“感恩母校、回报母校”,这是在肩负綦中学子的责任;通过“课堂调查”,由班干部告诉我们负责任能获得信任和自由、能增长才干、赢得自尊自信;通过“我付出、我收获、我光荣”告诉学生负责任能获得实际的利益知识与能力:认识到负责任对个人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2学情分析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平常在家基本都是“小公主”、“小皇帝”,许多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但对自己、对自己的家人都不能承担责任,何况是对社会承担责任呢。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连在学校做清洁都偷懒,怕苦、怕脏、怕累的情况较多。
本课教学内容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负责任对个人重要的意义。
如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接受要对社会负责,是老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这一课的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触动,才能达到教学的效果。
3重点难点负责任对个人的重要意义。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綦江中学百年校庆师:我是来自美丽“桥乡”赶水的一名老师,可对于綦江中学,老师有另外一个身份。
同学们知道吗?请看图片。
教师展示图片:2010年9月30日高90级8班在綦江中学的合影。
师:我也是綦江中学的学生。
那老师和同学们之间还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校友师:是的,我们是校友。
粤教版初中初二八年级政治下册全册教案5篇
粤教版初中初二八年级政治下册全册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政治教案该如何与时俱进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粤教版初中初二八年级政治下册全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粤教版初中初二八年级政治下册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进行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的实践能力,关于公平问题的辨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理解公平合作对于社会共同生活的重要性,理解公平合作意味着同时分担利益和负担,最重要的是树立公平互惠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关于公平合作意识和社会不公平问题。
教学过程一、行为实践导入“是否公平大家谈”判断下面的情况是否公平,并说明理由。
1、班上只能选一名“优秀班干部”,并且这次的名额关系到初三中考能否加分,经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后,万兵和李超得票数相等,最后班主任决定万兵当选,因为他的成绩好。
2、期终语文考试,章卫的试卷被老师少给了5分,可语文老师说凡是6分以下的误差一律不改。
3、班级公开竞选班长,刘大海和钱小龙是两位候选人,钱小龙竞选前许诺如果他当班长,就请全班同学吃饭,最终钱小龙以微弱优势当选。
4、一次初三年级篮球赛,裁判误判一球,初三1班的参赛人员要求改判,裁判没有理睬,初三1班篮球队拒绝继续比赛,篮球赛不欢而散。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希望大家更清楚的认识到公平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所谓的绝对公平的存在。
理解公平,我们要善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对待公平,我们更要有宽广的胸怀和理智的行为。
为追求理想的公平,我们更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二、小组合作讨论(一)活动一:理智面对不公平目的:通过这次的合作讨论,让学生知道面对不公平的现象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第一,用合法手段去解决问题,以谋求限度的公平;第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第三,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第八单元 对社会负责 8.4 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名师教案 一 粤教版
我在社会中……
对于不同的社会身份,自己哪些做得比较好,哪些做得不够。写出改进的方案。
八、小结
1)人在社会中有多重身份
人在社会中拥有多重身份,是因为社会说话本身是多方面的。
人的说话身份是会发生变化的,这是因为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或他参与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
2)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不同的社会责任
(板书)
(一)人在社会中的多重身份
1.社会身份的定义
——是指人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
2.每个人都有多重的社会身份
①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基本社会身份是公民
②一个人依据他参与的社会活动的不同,交往的人群不同,具有不同的身份
3.人的社会身份是会发生变化的
以一古希腊神话来引入,激发学生的对责任产生思考。有利于引导学生对责任的理解。
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强力控制SARS
医护人员——默默奉献,有效治疗
记 者——坚持职业操守,有度报道
病 人——安心配合治疗
3)在预防SARS方面,你该尽什么社会责任?
五、名言赏析
有了责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自由。
---【俄】托尔斯泰
问: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人生什么事情是最痛苦的?
人生什么事情是最快乐的?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还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我会……
以我在社会中表现出的不同的社会身份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为例,让学生对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进行相应的思考。
作业设计
作业本:1、认知与判断的第1题至第3题。
2、阅读与思考的第7题
板书设计
人在社会生活中有多重身份
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不同的社会责任
教 学 反 思
学生对于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多重社会身份较为好理解,但对于不同社会身份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的认识还不够明确,教师要本课教学中,应把重点落在不同社会身份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并努力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八年级粤教版思品教案
八年级粤教版思品教案教案标题:八年级粤教版思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粤教版思品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要求。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思品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掌握思辨和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准备:1. 粤教版思品教材和教具。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参与讨论的话题和案例。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思考,启发他们对于思品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课堂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并分享他们对思品的理解和认识,鼓励他们提出关于思品的问题和疑惑。
Step 3:概念解释(15分钟)讲解思辨和创新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的含义和重要性。
Step 4: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个具有争议性的社会问题,例如环境保护、人权问题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
Step 5:思辨能力培养(15分钟)通过给学生一些思辨性的问题,让他们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辩论。
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Step 6:创新意识培养(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设计一个创新的产品或服务,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新成果。
Step 7:课堂总结(5分钟)回顾课堂内容,强调思品课程对于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作用,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或小组讨论题目,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前完成并准备好分享。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配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思辨性的辩论赛或创新设计比赛。
广东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第五单元:我是中国公民5.1 我们都是公民(共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掌握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身份的含义2、明白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3、体会树立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自主学习和引导性教学,唤起和强化学生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2、从理性上理解作为公民,个人与国家所具有的法律关系,初步形成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理念。
教学重点: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书课题)5.1我们都是公民(板书)1、什么叫公民?课本P5(粗的黑体字)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板书)2、我国公民身份的确认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板书)3、公民身份的内涵(即“作为公民意味着什么?”)①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②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即“作为公民,我们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
”③享有平等的权利。
(板书)4、公民和人民有什么区别?公民与人民的区别:内涵上:公民是法律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外国人;人民是政治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敌人。
范围上:公民>人民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广,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指全体社会成员;凡是人民都是公民,而公民不一定都是人民。
公民中人民占绝大多数,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敌对分子属于公民但不属于人民。
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板书)二、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阅读P7实践与评价:“个案研讨”,小组交流想法:1、你怎样评价这个中学生的行为?2、请谈谈你对“青少年如何关心国家大事,尽公民义务”的看法。
参考:1、这位中学生以行动关心当地存在的社会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作出反映,提出建议,就是我们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好榜样。
2、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要积极、主动,同时也要理性、有序,要掌握合理、文明、合法、有效的方法,不应仅凭感情和情绪行事。
八年级思想品德粤教版教案5篇
八年级思想品德粤教版教案5篇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
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八年级思想品德粤教版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八年级思想品德粤教版教案1《自觉维护正义》第二框自觉维护正义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正义是面向全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正义感;了解正义感的具体要求。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习惯;培养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和见义巧为的践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来自觉维护正义、伸张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重点正好义感的定义、表现及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正义,作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媒体电脑投影教学过程方法反思与心得一、导入新课1、板书框题:第二框自觉维护正义2、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112页)议一议:①保送为什么要通过综合考评的方式来确定人选?(通过综合考评这种正义制度来确定报送的人选,能确保保送的公平性,从而维护了社会正义。
)②吴敏得到保送名额会带来什么影响?(吴敏得到保送名额会使人们感到在保送这件事上缺失了公平,特权占了上风,而正义被践踏了。
)教师讲述: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
规则和程序反对歧视,不允许特权。
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
因此,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112页)议一议:①小赵的态度会带来什么影响?(小赵的态度会助长歪风邪气、特权思想等非正义现象的扩散,使正义得不到应有的伸张。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第五单元教学案 粤教版
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第一课时教学案课题:《宪法是国家根本法》课型:新授一、学习目标:1、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2、理解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二、学习重难点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理解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三、课前预习、导学1、找一找我国法律体系中有哪些法律法规(除宪法、刑法、民法、立法法外)2、有条件的学生查阅《宪法》的相关内容,想一想宪法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3、阅读课文“法律导航”部分内容,找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点在哪里?四、学习、研讨1、导入:(1)说一说我国都有哪些法律法规?(2)回想上一节课学习过的内容: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与宪法有什么关系?2、讨论:在我们众多的法律法规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3、提问:通过预习,你能找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吗?五、本节知识结构宪法组成四部分:序言和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六、堂上思考(误区获警示)1、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与依据是宪法,因而宪法是普通法律相加之和?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触犯宪法就是犯罪?七、课后巩固1、以下是我国某部法律的具体规定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请你推断这部法律是什么?(2)这部法律在国家法律中的地位是什么?为什么?(3)这部法律与普通法律有什么区别?2、课后阅读“阅读与感悟”《一部违宪法规的废止》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课第五单元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第二课时教学案课题:《宪法是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课型:新授审核:政史地科组一、学习目标:1、识记宪法基本内容两大部分2、理解宪法与公民、国家机关的关系3、理解“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4、了解以宪法为核心的保障体系5、公民怎样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宪法保障公民权利;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2、难点:公民的权利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三、课前预习、导学1、阅读“社会风景—拆迁之前”,思考里面的问题,并结合自己所见所闻,找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2、阅读“法律导航”,思考:(1)我国宪法是怎样保护公民权利的?(2)青少年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四、学习、研讨1、导入(1)调查:同学们及家里购买保险情况(联系当前农村及居民实行的医保与社保等热点)。
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教案全集
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教案全集
广东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全册教案
第五单元我是中国公民
5,1 我们都是公民
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掌握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身份的含义,了解自己所具有的中国公民身份,并懂得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去分析一些与公民身份有关的情境问题和简单材料.
使学生明白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即公民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个人,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使学生体会树立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懂得作为新一代公民,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公民素质.能在日常的生活和实践中,具有自觉提升自己公民意识的动力和行为.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自主学习和引导性教学,唤起和强化学生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感悟公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从感情上热爱自己的国家;从理性上理解作为公民,个人与国家所具有的法律关系;初步养成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理念和态度.重视公民意识的自我形成和公民素质的自我提高,深化国家观念,提高个人的公民道德水平和民主意识,养成关心家事,国事,天下。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粤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篇1)【教材分析】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难点:人格尊严的理解;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人格尊严权的认知较差,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中学生甚至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他人或自己的人格尊严。
2、学生的需要:学会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道德和法律素质。
【综合设计思路】(一)课前准备:教师:1、根据教材的需要收集案例、材料,并制成课件。
2、编制小品《为什么会这样》3、认真学习有关人格尊严的法律条文,收集法律依据。
学生:1、寻找发生在身边的有关侵犯人格尊严的事件。
2、查找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情境导入:小品表演为什么会这样?引言:每个人都有自己作为人的尊严,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虽然我们尚未成年,但同样拥有受法律保护的人格尊严。
在家里应该得到父母的尊重;在学校里应该得到老师的同学的尊重;在社会上,应得到其他人的尊重。
小品表演:小良因为以他人的名义画丑化老师的肖像图,受到老师的批评,并罚写5000字的检讨,个别同学知道了这件事生,在背后议论纷纷,指指点点,他的好朋友也因此将他以前画过谁的丑化图都透露出去了,这更是雪上加霜,原本以为回家可以透透气,结果是父亲的痛打,因为老师早已将事情通报给了家长了,可怜的小良左思右想很是郁闷:为什么会这样?设计意图:通过生动形象的小品情境,将人格尊严的有关问题展示给学生,其中的很多问题是学生身边的问题,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你说我说师:看了小品后你发现了几个侵犯人格尊严的问题?小良侵权:老师的肖像权同学的姓名权他人侵权:老师、父母侵人格尊严权同学侵名誉权好友侵隐私权设计意图:从小品中得出相关的侵权问题,一方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可引出下面的课题,即如何面对以上侵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第五单元:我是中国公民5.1 我们都是公民(共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掌握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身份的含义2、明白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3、体会树立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自主学习和引导性教学,唤起和强化学生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2、从理性上理解作为公民,个人与国家所具有的法律关系,初步形成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理念。
教学重点: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书课题)5.1我们都是公民(板书)1、什么叫公民?课本P5(粗的黑体字)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板书)2、我国公民身份的确认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板书)3、公民身份的内涵(即“作为公民意味着什么?”)①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②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即“作为公民,我们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
”③享有平等的权利。
(板书)4、公民和人民有什么区别?公民与人民的区别:内涵上:公民是法律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外国人;人民是政治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敌人。
范围上:公民>人民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广,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指全体社会成员;凡是人民都是公民,而公民不一定都是人民。
公民中人民占绝大多数,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敌对分子属于公民但不属于人民。
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板书)二、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阅读P7实践与评价:“个案研讨”,小组交流想法:1、你怎样评价这个中学生的行为?2、请谈谈你对“青少年如何关心国家大事,尽公民义务”的看法。
参考:1、这位中学生以行动关心当地存在的社会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作出反映,提出建议,就是我们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好榜样。
2、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要积极、主动,同时也要理性、有序,要掌握合理、文明、合法、有效的方法,不应仅凭感情和情绪行事。
小结:如何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1)要树立国家观念(2)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3)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课外作业:P8创意方案:“我做合格小公民”行动方案设计P9阅读与感悟:《公民责任就在眼前》教学后记:5.2 公民权利和义务教学目标:1、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含义,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2、理解革命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统一关系;3、树立权利与义务统一意识,增强“做国家未来主人翁”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依法维护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难点: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教学方法:情境研讨与讲授结合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1、导入:某校女生徐某、蔡某去商场购物,商场工作人员怀疑她俩偷了一瓶化妆品,便对她俩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被两名女生严词拒绝。
工作人员将她们非法扣留达一个多小时。
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
运用法律知识回答:(1)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人身自由权利、名誉权(2)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人民法院会不会受理,并简述理由?(1)你从这一案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启示: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
2、活动:情境认知——权利义务找一找(1)学生欣赏探究园中的图文内容,了解需要探究的问题;(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法律导航中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两部分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的照片和马克思语录理解正文内容;(3)学生回答问题:问题一:上述情景表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需要履行什么义务?问题二:你还能列举出我国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和需要履行的其他义务吗?问题三:上述情景中哪些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这些情景说明了什么?(4)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5)教师归纳:3、教师总结分析:(1)什么是公民的权利?什么是公民的义务?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利益。
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以什么形式规定的?其中,宪法规定的是公民的什么权利和义务?(3)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一、公民的平等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三、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1、宗教信仰自由四、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2、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3、妇女儿童权利五、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4)结合案例进一步深化:案件透视:1997年8月24日晚,河南省郑州市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恶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肇事人为郑州市二七区公安分局局长张金柱,他在酒后逆行驾驶的情况下,不但把一个11岁的少年苏磊撞倒轧过腰部导致死亡,而且将苏磊的父亲苏东海撞倒后,与自行车一起卷到汽车底部,在路人一片“停车”的呼喊声中,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拖出1600米,造成苏东海重伤。
此案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
1998年1月12日,张金柱因恶性交通肇事逃逸罪被判处死刑。
思考:(1)张金柱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2)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3)他要承担怎样的后果?结合案例加以说明,明确公民的权利手法律保护,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一、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3、依法服兵役4、依法纳税等1、遵守社会们公共秩序二、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2、遵守社会公德3、爱护公共财物等1、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三、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2、父母抚养教育未常年子女3、赡养父母等(6)结合案例进一步深化:据《半月谈》报道,2002年7月24日,经北京人民检察院批准,刘晓庆因涉嫌偷税罪被依法逮捕。
刘晓庆及其所办公司涉税案最近调查终结,自1996年以来,共偷逃税款1458.3万元。
除追缴税款外,同时加收滞纳金573.4万元。
司法机关将依法审理此案。
结合案例加以说明,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小结:珍惜权利,履行义务。
4、课堂作业:(1)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是公民义务?(2)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3)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教学后记:5.3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第一课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教材分析:本框主要通过宪法规定的内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三个方面说明宪法的特征。
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从思想上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2、知识目标:识记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手段: 利用课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教学媒体应用: 多媒体教学思路设计:【讲授新课】:板书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板书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兵役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环境保护法》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刑法》[归纳分析]:普通法律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教师引导]:显然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将居于首要地位,是其他法律的母法。
[展示材料]:我国法律体系金字塔板书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案例分析 法律导航:[展示案例]:2003年5月12日,沈阳市一名学生苏某在距离人行横道70米处横穿机动车道,到对面的公共电话亭去打电话,被驶来的汽车撞倒,受重伤。
这个交通事故责任在谁?未成年保护法根据沈阳市政府令颁布实施《行人与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里“因行人违章发生交通事故,负事故的全部责任”的规定,也即,“行人违章,撞了白撞”,经有关部门调查取证,裁定责任在于苏某,故苏某要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学生思考]:苏某是否同意“白撞”这样的裁定? 苏某决定起诉,是否会胜诉呢?[引领活动] :你说我说――大家说法普通法律法规的内容不能和宪法相违背、相抵触,否则将被视为违宪而被宣布无效.课堂小结: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课后探究:辨析:刑法+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此观点正确吗?为什么?教学后记: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一、教材分析: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难点:人格尊严的理解;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二、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人格尊严权的认知较差,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中学生甚至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他人或自己的人格尊严。
2、学生的需要:学会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道德和法律素质。
三、综合设计思路:(一)课前准备:教师:1、根据教材的需要收集案例、新闻,并制成课件。
2、编制小品《为什么会这样》3、认真学习有关人格尊严的法律条文,收集法律依据。
学生:1、寻找发生在身边的有关侵犯人格尊严的事件。
2、查找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新闻前后导入新课设计目的:通过新闻对比,引发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振动,从而为下文在法律上认识人格尊严打下基础。
2、引题识题:维护人格尊严3、情境再现加深理解4、合作探究:你来当法官案件一:报社侵犯了小陆的肖像权吗?案件二:某网站举办“评选歌坛十大丑星”的活动案件三:街头偶遇(小偷被打,中学生出面制止)案件四:未经许可使用刘翔跨栏镜头作广告封面5、新闻再评认识升华师: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能从法律的角度,再次评析“韩国公司女老板”新闻。
设计目的:在达到前后互应的同时,让学生对事件的认识从表面、感性的认识上升到深层、法律、理性的认识。
6、大家话收获人的尊严和人的生命、人的自由一样,都是至高无上的。
人格尊严权,是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侵犯公民的这些权利,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设计目的:以学生的收获达到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
教学后记:第二课时:引言:虽然我们尚未成年,但同样拥有受法律保护的人格尊严。
在家里应该得到父母的尊重;在学校里应该得到老师的同学的尊重;在社会上,应得到其他人的尊重。
小品表演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当以上的侵权事例发生的时候,甚至有更严重的侵权行为发生时,我们该如何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作为未成年人?第一小组:老师的肖像权第二小组:同学的姓名权第三小组:老师、父母侵人格尊严权第四小组:同学侵名誉权设计目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团结解决问题的合作能力,并加深学生的维权意识及维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