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细胞钙信号与心房颤动发生机制的关系
心房颤动发病机制
![心房颤动发病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d769523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8.png)
心房颤动发病机制心房颤动是指心脏房颤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心房肌的自律性增高导致心房肌细胞快速放电不协调并不规则地收缩,从而使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离子通道异常、心肌结构改变、神经调节紊乱、病理性重构及心肌代谢紊乱等因素。
一、离子通道异常离子通道异常是心房颤动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心房颤动时,心房肌细胞内钠离子电流大幅度增高,导致心房肌细胞快速去极化。
而这种去极化反应与比较特殊的钾离子电流减小有关。
当心房肌细胞中的L型钙通道活化,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引发心脏肌原纤维的收缩,但当心房颤动时,这种钙通道过量活化,引起心房肌细胞的快速去极化,从而诱发心房颤动。
二、心肌结构改变心房颤动发病机制与心肌结构改变也有关。
心脏长期受到高血压、心肌缺血缺氧以及心肌炎等因素的损伤,会导致心房肌细胞的结构发生变化,心房纤维化程度增加。
这种纤维化过程会改变心房肌细胞的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使得心房肌细胞兴奋性增加,从而易于诱发心房颤动。
三、神经调节紊乱神经调节的紊乱也是心房颤动发生的重要因素。
心房颤动时,交感神经张力不断增高,而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导致心房颤动节律失常。
此外,心房颤动时心房肌细胞自主性增强,使得心房肌细胞自律性增高,从而增加房颤的发生。
四、病理性重构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心房肌的病理性重构有关。
主要包括心脏结构的改变、重塑以及炎症反应等。
例如,心房颤动时,心房内心肌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增加,心房壁厚度增加并伴有心肌的纤维化,这些改变使得心房肌细胞释放的肽类物质增加,从而进一步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
五、心肌代谢紊乱心肌代谢紊乱也是心房颤动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
心肌代谢紊乱主要表现在心房肌细胞内能量代谢异常,即线粒体功能异常。
在心房颤动时,心房肌细胞能量消耗增加,但能量供应不足,导致心房肌细胞内ATP水平下降,细胞内Ca2+正常内流减少,细胞内K+外流增加,进而促使心房颤动的发生。
除了上述主要的发病机制,其他因素也可能与心房颤动的发生相关,例如炎症反应、自主神经调控等。
心肌细胞与心脏生理学调控机制研究
![心肌细胞与心脏生理学调控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195610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b.png)
心肌细胞与心脏生理学调控机制研究心肌细胞是构成心肌的基本单位。
作为心脏重要的组成部分,心肌细胞的生理学特性对于心脏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心肌细胞和心脏生理学调控机制研究方面,我们还需进一步深入探索,以更好地了解其内在运作规律。
心肌细胞和心脏生理学调控机制心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心肌细胞是一种具有自律性和收缩能力的细胞,其细胞质内含有原纤维和肌原蛋白。
在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是收缩和弛缓的关键性物质,通过肌钙蛋白的调节,可以实现心肌细胞的协调运动。
在心肌细胞内,还有各种各样的离子通道,可以影响动作电位的产生和肌肉的收缩。
如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等,这些离子通道对于心肌细胞的发放和传递信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心肌细胞的生理学特性及其调控机制心肌细胞可以产生膜电位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引起心肌细胞的收缩和松弛。
其中,心脏的兴奋-收缩耦合是通过离子流产生的,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搏、传导和收缩。
起搏是指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传导是指动作电位在心脏中传递的过程,收缩是指从肌细胞内释放出的钙离子诱导肌肉收缩的过程。
此外,钙离子的离子通道也是心肌细胞的重要调控机制。
钙离子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是心脏紧密协调运转的关键所在。
钙离子的调节需要多种离子通道协同作用来实现心肌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在离子通道调控机制的调节下,心肌细胞加入成分的离子浓度和收缩的力度会受到影响。
心肌细胞和心脏生理学调控机制的研究意义心肌细胞和心脏生理学调控机制的研究不仅对于心脏正常的运作,也对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心房颤动、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等疾病中,心肌细胞钙离子流失影响对心脏舒缩的影响,相关的离子通道调控机制异常也逐渐得到注意。
心肌细胞和心脏生理学调控机制的研究,还可以为药物治疗提供基础。
现在,很多用于治疗心脏相关疾病的药物,例如beta受体激动剂和钙通道阻滞剂,都是通过作用于心脏细胞离子通道系基础上来实现其治疗效果。
钙保护心肌的原理
![钙保护心肌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638be3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6e.png)
钙保护心肌的原理一、引言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正常运作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而钙是心肌细胞中最为重要的离子之一,对心肌收缩和松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钙保护心肌的原理。
二、心肌收缩与钙离子1. 心肌细胞结构心肌细胞是由许多小分支组成的,这些小分支被称为“横纹”,在横纹上有许多小颗粒,这些小颗粒被称为“肌节”,每个肌节都包含了许多钙离子通道。
2. 心肌收缩机制当心脏需要收缩时,神经系统会向心脏发送信号,使得钙离子通道打开,并且大量的钙离子会从外部流入到心肌细胞内部。
这些钙离子会与一种叫做“肌球蛋白”的蛋白质结合,并且使得其发生构象变化。
这种构象变化会导致另一种叫做“肌动蛋白”的蛋白质发生构象变化,从而使得心肌细胞产生收缩力。
3. 钙离子的来源钙离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入心肌细胞,一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个是通过血液中的钙离子进入。
三、钙离子与心脏疾病1. 心肌梗死当冠状动脉发生堵塞时,心肌细胞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这会导致心肌细胞死亡。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钙离子会从细胞内部流出,并且进入到细胞外部。
这些钙离子会与血液中的其他物质结合并且形成一种叫做“钙沉积”的物质。
这种物质会在心脏内部形成硬化斑块,并且阻碍了血液的流动。
2.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心脏内部存在过多的钙离子。
这些过多的钙离子会导致心肌细胞产生异常兴奋,并且引起不正常的心跳节律。
3.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其主要表现是心肌细胞的收缩力下降。
这种下降与钙离子的流动有关,当钙离子通道受到损伤或者阻塞时,钙离子无法正常进入到心肌细胞内部,从而导致收缩力下降。
四、钙保护心肌的原理1.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种可以阻止钙离子进入到心肌细胞内部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过多的钙离子进入到细胞内部,并且减少了因此产生的异常兴奋和不正常的心跳节律。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一些与过多钙离子相关的心脏疾病。
钙离子对心脏节律性影响
![钙离子对心脏节律性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424f5a7cc7931b764ce1516.png)
钙离子对心脏节律性得影响实验原理:蛙类,属于两栖纲,无尾目,品种甚多,就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得中间类型。
蛙类虽然较为低等,但在生理学实验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肌肉均为生理学常用得实验材料。
诸如离体心脏灌流、下肢血管灌流、微循环得观察、心电图、脊髓休克、脊髓反射、谢切诺夫抑制、反射弧得分析实验以及坐骨神经-缝匠肌、腹直肌等均为生理学得重要实验得标本.心脏得正常节律性活动必须在适宜得理化环境下才能维持,,一旦适宜得理化环境被干扰或破坏,心脏活动就会受到影响。
心脏自动节律性就是指心肌细胞能在没有外来刺激情况下具有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得能力或特性。
因心脏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收缩得特性,即自动节律性,故在心脏离体后,如用人工灌流方法,可保证其新陈代谢得顺利进行,而心脏仍能有节律地自动收缩与舒张,并可维持较长得时间。
离体心脏活动所需得条件应与动物内环境得理化性质保持基本相近,因此改变灌流液得理化因素,则可引起心脏活动得变化。
故可以采用离体心脏灌流得方法来研究心脏活动得规律、特点及影响因素。
细胞外Ca2+浓度发生变化时,细胞与Ca2+内流与Na+内流相关得生物电活动都将受到影响。
当细胞外Ca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升高,细胞外Ca2+内流速度增加,引起窦房结P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导致P细胞自律性增强,心肌收缩增强增快,心跳加速,即心率加快;当细胞外Ca2+浓度较高时,使得肌浆中得Ca2+浓度不断升高,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数量不断增加,甚至达到只结合不解离得程度,于就是,心脏会停止在收缩状态,心肌出现钙僵直。
用理化特性近似于蟾蜍血浆得任试液灌流离体得蟾蜍心脏,在一定时间内可保持其节律性收缩与舒张.改变灌流液得组成成分,心脏跳动得频率与幅度会随之发生改变.实验目得:错误!观察不同浓度得Ca2+对离体蟾蜍心脏节律性活动得影响;错误!学习离体蛙心灌流得方法,了解离体器官得研究方法。
实验材料:1、动物:蟾蜍8只.2、试剂与药品:任氏液,含Ca2+得溶液3、装置与器材:蛙类手术器械一套。
2017年湖南省心电技术主管技师中级职称考试题
![2017年湖南省心电技术主管技师中级职称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c87f8dd89eb172ded63b7c2.png)
2017年湖南省心电技术主管技师中级职称考试题本卷共分为2大题4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关于起搏阈值的阐述,正确的是A.心肌纤维化不影响起搏阈值B.负极比正极的起搏阈值高C.心房起搏阈值一般应≤1.5V D.心室起搏阈值一般应≤5.0V E.高钾血症可使起搏阈值降低2、关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继发性ST-T改变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ST-T方向与delta波向量相同B.ST-T改变程度与delta波的大小呈正相关C.ST段呈水平型压低改变D.T波呈对称性倒置E.以上都不是3、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是A.可见Epsilon波B.右胸导联QRS时间延长C.心室终末激动时间延长≥55ms D.QRS波群碎裂E.以上都是4、某患者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QRS-T波不易辨认,代之以频率约为400次/分的颤动波,诊断为A.窦性停搏B.心房颤动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C.心房扑动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D.心室扑动E.心室颤动5、磁铁试验的作用不包括A.检查起搏功能B.检测感知功能C.测定磁铁频率,以了解电池的状况D.测定起搏阈值E.终止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6、患者女性,29岁,听诊心律不齐,心电图检查见图3-7-3,应诊断为A.窦性心律不齐B.窦房结内游走心律C.窦性停搏D.窦房结心房游走心律E.二度Ⅰ型窦房阻滞7、患者男性,39岁,心悸1周就诊。
动态心电图记录如图3-14-13所示,正确的诊断是A.短阵房性心动过速B.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间歇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C.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D.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E.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干扰性PR间期延长8、左心房增大最早出现的X线征象是A.轻度肺淤血B.左心房耳部突出C.左前斜位左主支气管抬高D.心脏右缘出现双房影E.服钡见食管局限性压迹9、3通道动态心电图CM1导联的正极应放置在A.左腋前线第5肋骨B.右锁骨下窝C.胸骨右缘第4肋骨D.胸骨左缘第4肋骨E.胸骨左缘第5肋骨10、关于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标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05mV B.ST段呈水平型压低≥0.1mV C.ST段呈下斜型压低≥0.1mV D.持续时间≥1分钟E.2次发作间隔时间≥1分钟11、晕厥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可以表现为A.正常B.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C.窦性停搏D.严重房室传导阻滞E.以上都可能12、梯形图中A代表A.心房区B.心室区C.窦房区D.交界区E.窦房结13、患者男性,63岁,冠心病史20余年。
钙离子信号转导对心脏肌肉及相关疾病的影响研究
![钙离子信号转导对心脏肌肉及相关疾病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245f29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5.png)
钙离子信号转导对心脏肌肉及相关疾病的影响研究近年来,生命科学的发展一直在推动人类对各种疾病的深入研究,其中心脏疾病是医学界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
心脏肌细胞是心脏构成的基本单元,对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而钙离子信号转导是调节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主要机制之一,其紊乱往往会引发各种心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钙离子在心肌细胞内具有广泛而重要的作用,它是调节心肌收缩和放松的关键信号。
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在电刺激下打开,使钙离子从外部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的调节蛋白结合,调节心肌细胞的收缩和放松。
在心肌细胞内,细胞膜和细胞内膜上的钙离子通道与钙离子泵共同调节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
钙离子信号转导紊乱是心脏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疾病,就是因为心脏肌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异常,导致心肌收缩控制受到影响。
此外,钙离子信号转导的异常也可以引起心肌细胞死亡,如心肌梗死等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学者们通过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多种手段,尝试深入探究钙离子信号转导对心脏肌肉及相关疾病的影响。
例如,一些学者认为,β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和调控也能够影响钙离子信号转导。
此外,通过研究钙离子调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们增进了对心脏肌肉收缩机制的理解,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
近年来,基于钙离子信号转导机制的心脏疾病治疗方案也获得了不少成果。
例如,针对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药物,可以通过干预钙离子信号转导机制来调节心肌细胞的钙离子浓度。
而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某些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等疾病,也可以通过干预钙离子信号转导来减少心肌细胞死亡。
除此之外,一些新兴技术也在为深入探究钙离子信号转导在心脏肌肉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帮助。
例如利用跨膜钙离子感受器等技术,科学家们能够更直接地观察心脏肌肉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变化,这对于解决一些传统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非常有帮助。
总之,钙离子信号转导在调节心脏肌肉收缩和放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紊乱往往会引发各种心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房颤
![房颤](https://img.taocdn.com/s3/m/6c37b50003d8ce2f006623c4.png)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房颤动治疗专家组前言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F ramingham 的研究报告提示,人群发病率为0.5% 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1]。
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以上[1]。
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
因此,加强对房颤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自2001 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制订《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以来的5年间,有关房颤的发病机制认识得到了空前的升华,尤其是对源于大静脉及心房内某些特殊组织的异位兴奋灶触发房颤的机制,得到了较为完整的证实。
在临床治疗学上,众多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结果,已成为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文献;尤其是经导管消融的研究进展,更是房颤治疗学的亮点,它刷新了治疗策略,变革了人们对房颤的治疗观,为房颤治疗学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房颤工作组在2001 年版的《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近5年来的相关进展,制订了新的“认识与建议”,其内容涉及背景知识;房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与评价;房颤的治疗;急性房颤的治疗;围手术期房颤处理等方面。
心房颤动的定义和分类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心房无序的颤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
因此,心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病人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2]。
房颤的分类繁简不一,迄今尚无普遍满意的分类标准和方法,使各研究之间可比性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房颤研究的交流和发展。
鉴于此,欧洲心血管病学会心律失常工作组(WGA-ESC)和北美起搏和电生理学会(NASPE)联合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建议采用临床分类方法,将房颤分为初发房颤(initial event)、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及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表1)。
钙离子信号调节心肌细胞的研究
![钙离子信号调节心肌细胞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30fbb0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0.png)
钙离子信号调节心肌细胞的研究心肌细胞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细胞类型之一,其工作是维持人体心脏的正常运行。
心脏的正常运行需要得到心肌细胞的协调工作,而心肌细胞中的钙离子信号则是协调这一运行的关键。
钙离子信号是如何调节心肌细胞的?心肌细胞的收缩和松弛是通过细胞内和细胞外的离子传递来实现的。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钙离子的传递。
当心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钙离子的浓度是不同的,而且这两个浓度之间的差距越大,细胞活动时钙离子的流动也就越强。
当心肌细胞接收到钙离子信号时,细胞中的收缩蛋白素将与钙离子结合,从而引起细胞肌原纤维的收缩。
钙离子信号的产生和调节是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这种相互作用是由许多不同的细胞因子、酶和信号分子来完成的。
这些分子往往都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些特定类型的细胞中,如心肌细胞和神经元。
因此,如果我们了解了心肌细胞内钙离子信号的生物学过程,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心肌细胞的功能,从而开发出更好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方案。
钙离子信号相关的研究最近的研究表明,钙离子在心肌细胞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尤其是对于心脏疾病的乃至心肌细胞异常的产生和发展,密不可分。
目前,心肌细胞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心肌细胞收缩调节、离子流动和膜电位等心脏病理学方面。
其中,钙离子被研究为心肌细胞收缩调节的关键因素。
然而,钙离子在心肌细胞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收缩调节,还涉及到一系列其他的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分裂和细胞增殖等。
最近,研究者发现,当心肌细胞收缩提高时,身体会相应地释放更多的钙离子,这一发现揭示了钙离子在心脏的作用机制,为治疗心脏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结论总的来说,钙离子是调节心肌细胞的关键信号之一。
心肌细胞的正常运行需要得到心肌细胞的协调工作,而心肌细胞中的钙离子信号则是协调这一运行的关键。
目前,钙离子信号的研究已成为心肌细胞研究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通脉养心丸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通脉养心丸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f18f0f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4.png)
通脉养心丸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徐柏榕1,2,邢作英1,王永霞1摘要 在中国知网㊁万方㊁维普㊁PubMed ㊁Web of Science 等数据库中检索通脉养心丸治疗心律失常的相关文章,梳理了通脉养心丸的组方依据㊁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通脉养心丸治疗室性期前收缩㊁室性心动过速㊁房性期前收缩㊁心房颤动㊁窦性心动过缓及由药物引发的心律失常,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且联合用药效果更佳㊂综述通脉养心丸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㊂关键词 心律失常;通脉养心丸;中成药;研究进展;综述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3.24.011 Research Progress of Tongmai Yangxin Pills for the Treatment of Arrhythmia XU Bairong,XING Zuoying,WANG Yongxia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CM,Zhengzhou 450000,Henan,China;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450046,Henan,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Yongxia,E -mail:****************Abstract Articles related to Tongmai Yangxin Pills for the treatment of arrhythmias were searched from CNKI,WanFang,VIP,PubMed,Web of Science and other databases.The formulation basis of Tongmai Yangxin Pills,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ongmai Yangxin Pills in the treatment of arrhythmias,the effect of ventricular extrasystole,ventricular tachycardia,atrial extrasystole,atrial fibrillation,sinus bradycardia and arrhythmia induced by drugs were sorted out.Tongmai Yangxin Pills showed certain curative effect on different types of arrhythmias,and it combined with other drug could be more effective.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Tongmai Yangxin Pills was review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Keywords arrhythmia;Tongmai Yangxin Pills;Chinese patent medicine;research progress;overview通脉养心丸最早由天津名老中医董晓初先生以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为基础加减化裁而成,后由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以此方为基础进行了动物及药理实验研究㊁临床和药理学研究,经过7年潜心研制而成通脉养心丸前身651丸[1],于1965年由天津乐仁堂制药厂生产㊁上市,后更名为通脉养心丸(由炙甘草㊁生地黄㊁鸡血藤㊁麦冬㊁制何首乌㊁阿胶㊁五味子㊁党参㊁醋龟甲㊁大枣㊁桂枝组成),全方具有益气养阴㊁通脉止痛的功效㊂目前,主要应用于治疗心律失常㊁冠心病心绞痛㊁心力衰竭等疾病㊂综述通脉养心丸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㊂1 通脉养心丸的组方依据通脉养心丸结合了炙甘草汤和生脉散等经典方剂,又加以运用温病学的用药思想,其中炙甘草汤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入大量滋阴药物而成[2]㊂炙甘草汤中的药物分为两类,一类为桂枝汤中的药物,包括炙甘草㊁桂枝㊁生姜㊁人参㊁大枣,‘本草求真“[3]言桂枝 入肌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8YFC1707402);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No.2019ZYBJ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2074229)作者单位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450046)通讯作者 王永霞,E -mail :****************引用信息 徐柏榕,邢作英,王永霞.通脉养心丸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24):4536-4541.表,兼入心肝 ,故桂枝具有通利心脉之功,结合其他药物共起温补心阳㊁增益心气之效,治疗心中悸动㊁胸阳郁闭;另一类为滋阴药,包括生地黄㊁麦冬㊁阿胶,用以滋阴增液㊁活血通脉,共起滋养心阴㊁充养心血之功效,治疗脉律㊁脉率失常之结代脉㊂通脉养心丸中五味子㊁鸡血藤㊁龟甲㊁和何首乌四药的应用体现了温病学的用药思想㊂1)龟甲取意于‘温病条辨“中的三甲腹脉汤,运用龟板滋阴潜阳㊁补肾健骨养心以治 心中憺憺大动㊁心胸疼痛 ㊂与生地㊁麦冬㊁阿胶等药共行滋阴养血之功效,与桂枝等药共行止心之动悸的功效㊂2)五味子与人参㊁麦冬共同构成温病经典方生脉散,其中人参补气复脉,麦冬养阴㊁生津㊁润肺,五味子敛肺气㊁补心肾㊁生津止渴,三药集补㊁润㊁敛为一体,使病人复气生津,汗止阴存㊂3)鸡血藤在‘饮片新参“中被描述为 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 ,即具有活血生血㊁舒筋通络之效㊂4)李时珍在‘本草纲目“[4]中描述何首乌: 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㊂不寒不燥,功在地黄㊁天门冬诸药之上 ,表明其既是补益良品又有滋阴增液之功效㊂四药体现了温病学治病甘润养阴,不过于滋腻的思想㊂总之,通脉养心丸具有气血阴阳并补㊁通阳复脉㊁滋阴增液的功效,临床上已广泛用于心律失常㊁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㊂2 通脉养心丸化学物质的基础研究2.1 通脉养心丸的化学物质研究相关研究分别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MS)法㊁磁珠富集-液质联用集成的筛选法等对通脉养心丸中药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脉养心丸中的化合物成分主要包括黄酮及黄酮苷类㊁皂苷类㊁木脂类㊁苯乙醇苷类及其他类成分在内的80个化合物[5-7]㊂2.2通脉养心丸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多项研究对上述80个化合物进行分析,其中甘草香豆素㊁甘草酸㊁甘草异黄酮等11种化合物具有保护心肌细胞活性的作用,五味子醇甲㊁甘草酸㊁何首乌苷等6种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甘草香豆素㊁甘草异黄酮A等4种化合物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两种化合物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8-12]㊂3通脉养心丸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3.1心肌保护作用心肌梗死㊁心肌发生纤维化重构㊁瘢痕均导致心律失常发生,因此减少缺血后再灌注心肌损伤㊁减小梗死面积㊁保护内皮细胞对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尤为重要[13-14]㊂任建勋等[15]建立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损伤模型,以血流动力学㊁舌苔和脉象㊁心肌缺血和梗死面积变化情况等为指标,结果表明,通脉养心丸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梗死和缺血面积㊁心脏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有效保护心肌组织㊂多项研究表明,通脉养心丸中甘草㊁五味子㊁麦冬等药物中的化合物,如甘草酸㊁甘草香豆素㊁甘草利酮㊁Glyasperin A等,均对心肌组织有保护作用[9,16-18]㊂3.2抗炎㊁抗氧化作用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与白细胞介素(IL)等多种炎性因子引发的炎症反应相关[19-20]㊂王怡等[21]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模型,观察通脉养心丸对缺氧损伤心肌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脉养心丸通过调节体内部分自由基㊁清除酶活性㊁减缓缺氧状态下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并抑制缺氧状态炎性因子IL-1β和IL-6表达,发挥抗炎作用保护心肌㊂Cai等[22]研究表明,通脉养心丸可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以发挥治疗作用㊂有研究显示,通脉养心丸的抗炎作用与调节雌激素受体1(ESR1)和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有关[23]㊂3.3改善心脏无复流作用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提示心肌梗死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可能存在心脏无复流现象[24-25]㊂Chen等[26-27]通过结扎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无复流模型,以心功能㊁心脏无复流和缺血区域㊁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I3K/AKT/eNOS)㊁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 (cAMP/PKA)㊁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NO/cGMP)信号通路中的基因㊁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变化等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表明,通脉养心丸可显著减少炎性细胞数量和间质水肿,增加一氧化氮(NO)活性,进而抑制氧化应激,通过激活PI3K/AKT/eNOS通路㊁PKA/NO/ cGMP通路,调节细胞凋亡,舒张冠状动脉微血管,缓解缺血和再灌注后心脏无复流现象㊂3.4抑制心肌细胞钙超载作用钙超载是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之一,其机制是心肌细胞钙超载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和死亡[28]㊂钙离子具有维持心脏电活动㊁激活心肌收缩的作用,因此钙超载还可引发心律失常[29]㊂肖扬等[30]通过建立大鼠缺氧损伤细胞模型,以心肌细胞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变化为指标,结果显示,通脉养心丸通过抑制心肌细胞钙超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发生,进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㊂3.5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分子机制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兴起,研究人员运用生物信息学中的诸多手段探讨通脉养心丸治疗各种疾病的分子机制㊂李子滢等[31]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探讨通脉养心丸治疗不同性别老年冠心病病人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通脉养心丸具有多靶点㊁多通路协调的特点㊂陈婷等[32]利用整合药理学平台探讨通脉养心丸治疗心律失常和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通脉养心丸可能通过离子通道和三磷酸腺苷(ATP)能量代谢㊁线粒体途径及神经系统等一系列通路干预心律失常和冠心病心绞痛,同时发现通脉养心丸中生阿胶㊁党参㊁生地黄㊁大枣这4味药可能是治疗心律失常和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药物㊂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㊁细胞自噬㊁炎症反应㊁激素调节等可能是该药物治疗老年女性病人的主要作用机制;治疗老年男性病人可能是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㊁细胞自噬㊁DNA 损伤修复等作用机制㊂对由冠心病引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与预防具有指导意义㊂4通脉养心丸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心律失常见于多种心血管疾病,其中窦性心动过缓㊁房性期前收缩㊁室性期前收缩㊁心房颤动㊁室上性心动过速㊁房室传导阻滞㊁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等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㊂中医学将心律失常归属于 心悸 怔忡 等范围㊂中医常从虚实两方面探讨心律失常,其中实证多为痰湿阻滞㊁气滞血瘀㊁肝经郁火所致,虚证多见阳气虚衰㊁气阴两虚㊁阴血不足等;虚证病机多因心失所养而悸,实证是由致病因素扰乱心神而致心动异常㊂通脉养心丸应用于临床多年,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33],具有显著的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联合西药具有增强功效的作用㊂通脉养心丸与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㊁手术治疗比较,无明显心律失常风险,具有价格低等优点[34-35]㊂4.1通脉养心丸治疗室性期前收缩4.1.1按中医证候分型治疗期前收缩4.1.1.1气阴两虚血瘀型室性期前收缩冠心病归属于中医学 心痛 胸痹 的范畴,临床中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病人较常见㊂久病㊁年老精亏㊁过劳等因素导致气血耗伤㊁心阴不足,心阳亏虚无力助推气血运行导致瘀血㊂瘀血与气阴两虚互为因果,促使病情不断加重[36]㊂室性期前收缩是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的并发症之一㊂多项研究表明,通脉养心丸具有益气养血㊁活血通络之功,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微循环,修复受损心肌[37-41]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可缓解病人症状,改善心率变异性,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疗法,病人血㊁尿㊁便常规正常,对心㊁肝㊁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㊂王建茹等[42]对常规西医联合通脉养心丸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研究表明,常规西医联合应用通脉养心丸可提高室性期前收缩病人临床及中医症状疗效,改善动态心电图,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总数,且药物安全性高㊂4.1.1.2气血(阴)两虚型室性期前收缩李珂等[43]进行了随机㊁对照临床研究,观察通脉养心丸联合西药治疗52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㊁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通脉养心丸在增强室性期前收缩综合疗效㊁改善中医症状㊁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数目㊁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效果,未见明显不良反应㊂孙长学等[44]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心律平片,试验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通脉养心丸,结果显示,通脉养心丸能有效改善病人冠状动脉供血状况㊁心肌缺氧状态及气血两虚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病人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㊂温鑫[45]开展的一项随机㊁对照临床研究,选取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证的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病人40例,对照组按照相应指南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脉养心丸,结果显示,气阴两虚证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病人在服用通脉养心丸后,临床症状㊁心率变异性㊁心肌缺血总负荷㊁睡眠窒息监测等均得到改善,期前收缩次数显著减少㊂尹倚艰等[46]开展了一项随机双盲㊁安慰剂㊁平行对照㊁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通脉养心丸可有效改善室性期前收缩病人的中医证候㊂郑东等[47-48]开展了多项通脉养心丸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病人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通脉养心丸可有效改善心律失常,增加缺血心肌供血供氧,保护心功能,进而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次数,且无明显副作用发生㊂4.1.2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商品名:倍他乐克片)是临床常用的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降低心肌收缩性和心率,进一步减少交感神经效应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对调节中枢㊁心脏及周围自主神经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可对抗儿茶酚胺类物质,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期前收缩,可缓解焦虑和紧张等情绪㊂多项研究均表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联合通脉养心丸可提高临床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改善病人血液循环,有效降低纤维蛋白原㊁全血低切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等指标,改善病人症状,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数量,无肝㊁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可较好地改善预后,促进病人转归[49-51]㊂王巨会等[52-53]研究表明,通脉养心丸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的功效不局限于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其对室性期前收缩病人同样具有显著疗效㊂李梦竹等[54-56]研究表明,通脉养心丸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对改善室性期前收缩病人心功能㊁左室射血分数及临床疗效均有较好的效果,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㊂4.2通脉养心丸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是至少3个连续起源于心室的综合波,其频率为每分钟超过100次㊁时长小于600ms,多见于各种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其中冠心病是常见的一种类型,患有心肌梗死的病人尤甚,心肌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次之㊂室性心动过速是公认的恶性心律失常之一,主要特点是危险性较大㊁发病率较高㊁预后较差[57]㊂研究表明,通脉养心丸对室性心动过速也有一定的疗效,可有效改善病人心律,减少室性心动过速次数,抑制窦房结自律性,改善心脏电生理特性,延长动作电位,保护心功能[48-49]㊂有研究表明,室性期前收缩危险分层各因素中,Myerburg室性期前收缩分级(形态)可预测阵发室性心动过速发生[58]㊂说明通脉养心丸在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同时可有效预防恶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有利于病人预后㊂4.3通脉养心丸治疗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是指除窦房结外,激动起源于心房任何部位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以心悸㊁胸闷㊁头昏㊁全身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59]㊂该病发生概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有研究表明,房性期前收缩与一般人群发生心房颤动密切相关,且这种相关不受种族和性别的影响[60],同时房性期前收缩易引起中风及心力衰竭等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61]㊂多项研究表明,通脉养心丸可改善房性期前收缩病人中医证候,降低房性期前收缩发生频率,提高病人运动耐力,减少用药后的不良反应[62-63]㊂4.4通脉养心丸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是一种常见的缓慢性心律失常㊂中医认为,气血充盈㊁脉道通畅则血液得以正常运行,当气血阴阳失衡,气虚血亏无力运行时,则引发窦性心动过缓[64]㊂病人以心悸㊁气短㊁乏力㊁胸闷㊁头晕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65]㊂通脉养心丸方中桂枝㊁生姜等振奋心阳,生地㊁阿胶㊁麦冬等药物滋阴养血,全方共起调和阴阳气血之功㊂周岩等[66]通过临床研究显示,通脉养心丸可提高气阴两虚型窦性心动过缓病人平均心率,增加动态心电图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降低西药治疗心动过缓的副作用,且未见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㊂4.5通脉养心丸治疗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是由于心房异常的电活动导致心房收缩㊁舒张功能紊乱,引发的心房无序颤动㊂现有研究表明,通脉养心丸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有效控制心室率,改善病人血液供应,提高中医证候疗效,改善心房舒张收缩功能,提高心功能水平,降低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减小左房内径,且通脉养心丸与西药联合应用治疗心房颤动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效果[63,67-68]㊂4.6通脉养心丸治疗药物引发的心律失常多项研究表明,部分抗肿瘤药物如顺铂㊁蒽环类药物具有心脏毒性[69-70],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在提高癌症病人存活率的同时,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71]㊂阿霉素可增加细胞内NO产生,进而加快细胞凋亡和心脏纤维化㊂心肌纤维化导致冲动电传导紊乱,损害心脏收缩力,最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70,72-75],心力衰竭又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常见诱因㊂通脉养心丸对部分抗肿瘤药物所致的心脏毒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㊂吕清波等[76]通过建立阿霉素诱导慢性心脏毒性大鼠模型,以心电图㊁心脏功能㊁心脏指数㊁心肌组织形态等为观察指标,探讨通脉养心丸对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通脉养心丸对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㊂黄景玉等[77]以心肌酶水平㊁心电图疗效及生存质量等为指标,观察通脉养心丸治疗阿霉素所致心脏损伤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通脉养心丸可有效治疗阿霉素所致心脏损伤,改善心肌酶指标和心电图状态,提高病人生活质量㊂Cui等[78]研究表明,通脉养心丸可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细胞凋亡,可作为治疗顺铂所致心脏损伤的药物选择㊂相关研究显示,通脉养心丸具有抗盐酸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律失常㊁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作用,通脉养心丸可提高心律失常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促进体内自由基的清除,从而达到抗心律失常的目的[79]㊂现有研究表明,肥厚型心肌病病人的肥厚心肌细胞存在排列紊乱的现象,心肌纤维明显增粗,邻近心肌负极时间差异较大,进而造成折返途径,出现折返激动,折返激动可引发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80-82]㊂许文平等[83]研究显示,通脉养心丸具有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氧自由基含量㊁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实现的㊂从侧面提示通脉养心丸对心肌肥厚诱发的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㊂5小结与展望通脉养心丸治疗心律失常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副作用小㊁安全性高㊁改善中医证候效果明显;同时存在较多问题,如心律失常事件发生时,紧急救治效果不明显㊁分子细胞角度研究的文献较少㊁临床试验设计多中心㊁随机双盲的大型研究较少㊁通脉养心丸治疗心房颤动㊁室性心动过速㊁窦性心动过缓及由肥厚型心肌病引发的心律失常文献较少,有待研究人员深入拓展㊂今后研究可将通脉养心丸与诸多中药㊁西药结合或与针灸等多种中医治疗手法结合应用,并对比通脉养心丸不同剂型的疗效,拓宽通脉养心丸的安全性研究㊁网络药理学研究及代谢组学等,同时进行通脉养心丸用药指南的编写与完善㊂参考文献:[1]阮士怡.中药 651 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J].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刊,1984,1(S1):89.[2]张涛,杨瑾,张国骏.基于寒温统一论的通脉养心丸方证探讨[J].吉林中医药,2012,32(11):1145-1146.[3]黄宫绣.本草求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13.[4]钱超尘.金陵本‘本草纲目“新校正[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5.[5]陈锥.一种基于磁珠富集的中药药效物质快速发现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6]魏娟,姚广哲,欧阳慧子,等.UPLC-Q-TOF-MS/MS法快速定性分析通脉养心丸中的化学成分[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4):393-399.[7]SHEN J Y,WEI J A,LI L,et al.Development of a HPLC-MS/MSmethod to determine11bioactive compounds in TongmaiYangxin pill and application to a pharmacokinetic study in rats[J].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8,2018:1-11.[8]陶珊.基于化学计量学及固定化酶的中药药效物质快速发现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9]陶珊,梁欣莹,王怡,等.通脉养心丸中心肌保护活性物质的筛选[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4(2):145-153.[10]TAO S,HUANG Y,CHEN Z,et al.Rapid identification of anti-inflammatory compounds from Tongmai Yangxin Pills by liquidchromatography with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andchemometric analysis[J].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2015,38(11):1881-1893.[11]WANG H B,HUANG Y,ZHAO X P,et al.A novel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based fluorescent probe for an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assay and inhibitor screening[J].ChemCommun,2014,50(95):15075-15078.[12]FAN Y Y,MAN S L,LI H F,et al.Analysis of bioactive componentsand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herb-herb interactions in the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Tongmai Yangxin Pill[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2016,120:364-373.[13]陈安莉.κ-阿片受体信号通路介导电针抗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21.[14]王印华,王宝华,白静,等.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肌损伤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2):153-155;159.[15]任建勋,李磊,尹云泽,等.通脉养心丸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期气阴两虚证的干预作用[J].中草药,2018,49(7):1612-1616.[16]张明发,沈雅琴.甘草酸类和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2,27(4):429-434. [17]李映红,李湘楚,罗德生,等.五味子提取液对动物缺氧及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J].咸宁医学院学报,1998,12(2):79-82. [18]马艳春,朱丹妮,余伯阳.麦冬水提物抗急性心肌缺血活性部位的初步筛选[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3):561-563.[19]蔺彩霞,曹济民.自主神经对炎症的调控及其与心肌梗死病理和心律失常的关系[J].医学研究杂志,2017,46(6):16-19. [20]苗孟丹,信栓力.炎症因子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28(1):122-125.[21]王怡,张玲,肖扬,等.通脉养心丸对缺氧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1,52(4):326-328. [22]CAI X M,DU J,LI L,et al.Clinical metabolomics analysis oftherapeutic mechanism of Tongmai Yangxin Pill on stable angina[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2018,1100/1101:106-112. [23]FAN Y D,LIU J W,MIAO J,et al.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theTongmai Yangxin pill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is associated with estrogen receptor and NF-κB signalingpathway[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21,276:114106. [24]卢志豪,刘涛,王超凡,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后新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2,14(3):333-336;339.[25]周晓民,柯植泉.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冠脉无复流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15):7-9. [26]CHEN R,CHEN T,WANG T Q,et al.Tongmai Yangxin pill reducesmyocardial no-reflow via endothelium-dependent NO-cGMPsignaling by activation of the cAMP/PKA pathway[J].Journal ofEthnopharmacology,2021,267:113462.[27]CHEN R,CHEN T,WANG T Q,et al.Tongmai Yangxin pill reducesmyocardial no-reflow by regulating apoptosis and activatingPI3K/Akt/eNOS pathway[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20,261:113069.[28]洪名扬,富路.冠心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的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2,31(2):241-245.[29]张祉思,程婉秋,江涛,等.基于钙超载研究滇乌碱诱导大鼠心律失常的毒性机制[J].中国药房,2021,32(23):2854-2858. [30]肖扬,张家福,张玲,等.从钙超载角度探讨通脉养心丸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5):562-563.[31]李子滢,王国佐,黄娟,等.通脉养心丸治疗不同性别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分子机制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2,30(3):94-102.[32]陈婷,王天琪,张砚,等.基于整合药理学分析通脉养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不齐的分子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2):5553-5558.[33]杨建忠.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综述[J].现代中医药,2013,33(1):91-93.[34]肖华,宋治远.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西南国防医药,2018,28(2):196-198.[35]陈善夫,邓林华,李梦蕾,等.通脉养心丸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2):244-250. [36]吴志波,王良平,刘丹丹.益心舒片用于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的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20):47-48. [37]谷新荣.通脉养心丸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评价[J].中医临床研究,2015,7(7):106.[38]高扬.探讨通脉养心丸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与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2):217. [39]朱凌华,王惠.通脉养心丸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3):274-275.[40]史文军,吴宏川,贾晓涛.通脉养心丸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疗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8):75-78.[41]朱初麟,李楠楠.通脉养心丸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4):82-83. [42]王建茹,朱明军,王新陆,等.通脉养心丸治疗室性早搏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6(2):215-220. [43]李珂,孙兰军,高克俭,等.通脉养心丸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证)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4):401-403.[44]孙长学,魏棣.通脉养心丸治疗气血两虚型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观察[J].医药与保健,2015(3):82.[45]温鑫.通脉养心方对冠心病早搏(气阴两虚证)心电信息的影响[D].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46]尹倚艰,徐贵成,刘坤,等.通脉养心丸治疗期前收缩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0):1123-1126.。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有什么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有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84d238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5.png)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有什么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即心房快速而不规则地收缩,导致心脏泵血效率下降,并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
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诊断心律失常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心电图是一种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方法,根据记录结果,可以确定心脏的心律、心率、传导功能等情况。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房颤动的P波消失在正常的心电图中,每一次心跳都会出现一个P波,代表心房的收缩。
但是在心房颤动的心电图中,P波消失了,因为心房收缩失去了规律性,导致P波无法准确地被记录下来。
2. 心房颤动的R-R间期不规则在正常的心电图中,每一次心跳的R波之间的时间间隔应该是相等的,因为心脏在正常情况下有一个固定的节律。
但是在心房颤动的心电图中,R-R间期不规则,因为心房在颤动,心律失去了规律性。
3. 心房颤动的心率快心房颤动的心率可以非常快,甚至可以达到每分钟400次以上。
这是因为心房颤动会导致心房收缩的频率增加,而且无法与心室的收缩进行同步,造成了心室的快速跟随。
4.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幅度低心房颤动的心电图波形幅度较小,因为在心房颤动的过程中,心室肌肉的电活动会被心房颤动所掩盖,所以记录的振幅显得比较低。
二、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治疗、手术治疗等。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心房颤动的主要方法之一,包括Beta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胺碘酮等药物。
其中,Beta受体拮抗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控制心率和节律,而胺碘酮能够延长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和减少心房颤动的次数。
2.电复律治疗电复律治疗是一种通过电击恢复正常心律的治疗方法,通常用于心房颤动发作时间较短的患者。
在电复律治疗时,医生会使用电极将电能传入心脏,使心脏重新恢复到正常的心律。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一种通过切断心房颤动的引起因素来治疗心房颤动的方法,包括开胸手术和经食管心脏射频消融术等。
心肌细胞钙信号与心房颤动发生机制的关系
![心肌细胞钙信号与心房颤动发生机制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170f3160b4e767f5acfce3b.png)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 死亡率较高 。 治疗方法有限 。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机制在细 [ 12 ] 胞和分子水平都是非常复杂的 。例如 : 心房颤 动的始发因素与维持因素不同 。 “ 电重构 ” 过程是 慢性心房颤动的一个特征 。心房颤动本身能诱导 心房细胞电生理变化 ,心房细胞电生理变化又能促 进心律失常的维持或早期复发 。在对心房颤动犬 [ 13 ] 模型的研究中发现离子重塑的分子机制 。心房 + 颤动时快速心房率减少了瞬时外向 K 电流 , L 型 钙电流和钠离子电流密度 ,因此改变了心脏电生理 [ 14 ] 特征 ,促进了心律失常的维持 。研究还发现 :慢 性心房颤动的特征是心房钙电流 ( I Ca ) 减少 , 但那 些有最大钙电流的病人更易发生手术后心房颤动 , 这个发现与钙超载是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的重要 因素相一致 。 近年来心房细胞钙调控障碍在心房颤动机制 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 。心房颤动的起始都有一个 特征 : 心房除极频率显著增加 ,这与通过 I Ca进入细 2+ 胞的 Ca 的 增 加 有 关 , 进 而 导 致 细 胞 内 钙 超 [ 15 ] 载 。最初细胞表现出钙超载的组织学结构特征 [ 16 ] 是细胞器肿胀 ,肌浆网破裂 ,细胞骨架受损 。有 [ 17 ] 文献报道 , 钙激活的心肌蛋白酶如 calpain 和 caspases能直接破坏离子通道蛋白 (如 I Ca ) 和肌原 纤维蛋白 ,造成通道蛋白表达下调 , 进而造成肌溶 解和收缩功能障碍 。为了克服钙超载和保护细胞 的完整性 , 代偿机制被激活 , 这就导致了电重构 。 [ 18, 19 ] 双氢吡啶受体阻滞剂能防止短期重构 但它们 不能防止长期重构发生 ,这表明上述机制决不是涉 及这个过程的唯一的细胞内事件 。例如 ,与心衰有 关的心房颤动 ,与心动过速诱导的心房颤动相比 , 动作电位时限没有显著减少 ,钙电流的减少也不严 重 。近期的研究显示 ,心房颤动与心房肌细胞肌浆 [ 20 ] 网自发性钙释放增加有关 。肌浆网自发性钙释 放能产生后除极 , 它能引起心律失常 , 这很可能是 房颤发生的机制之一 。 一些学者的研究着重于心房颤动后人心房组 [ 21 ] 织钙调控蛋白表达水 平的变 化 , Ohkusa 等 发 现 ,在慢性心房颤动病人的心房组织中功能性 RyR2 最大数量显著减少 , RyR2 和 SERCA 的 mR 2 NA 水平也减少 。心房颤动时肌浆网上 RyR 的表 达减少 ,功能降低 , 提示心房颤动时肌浆网上 RyR 表达减少可能在细胞内钙超载中不起主要作用 ,而
生物电传导机制与疾病诊断
![生物电传导机制与疾病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1c80bee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7.png)
生物电传导机制与疾病诊断生物电传导机制是指生物体内的电信号传递方式。
许多生物体的重要生理功能,如心脏跳动、肌肉收缩和神经信号传导等都离不开电信号传递。
因此,生物电传导机制对于生命体系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同时,许多疾病也与生物电失调有关,如心律失常、肌无力症和癫痫等。
了解生物电传导机制对于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都具有重要意义。
电信号传递的基本原理是由离子流动引起的电势差。
许多细胞的表面都有离子通道,其中包括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等。
在细胞膜上,由离子通道引起的离子流动可以引起电势差的变化,进而引起电信号传递。
心脏跳动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电传导过程。
心脏细胞内有钙离子的入流和外流,通过这种机制,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可以被激活从而有钠、钾和钙离子流动的存在。
这些离子流动可以引起电信号的产生和传导,从而控制心脏跳动的频率和节奏。
许多心律失常都与心脏电传导的异常有关。
肌肉收缩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电传导过程。
当神经元被激活时,会释放神经递质,它们通过神经末梢到达肌肉细胞。
在肌肉细胞中,神经递质可以激活钙离子通道,从而引起钙离子的流入。
这些钙离子会结合到肌纤维蛋白中的肌球蛋白和肌铁蛋白,从而引起肌肉的收缩。
神经信号传导也是一种生物电传导的过程。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发出电信号来控制其他细胞的活动。
这些电信号可以到达另一个神经元的末端,也可以到达肌肉或腺体细胞。
神经信号的传导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可塑性,这些特性使得神经系统可以适应环境变化,并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节。
正常人体生理功能的维持需要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之间的协同作用,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调都可能引起疾病。
例如,在心血管系统中,心脏细胞之间的电信号传导被打乱,就会引起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
类似地,在神经系统中,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疾病也可能与神经电信号传导的异常有关。
此外,一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如短Q-T综合征和长Q-T综合征也与生物电传导的异常有关。
对生物电传导机制的了解对于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都具有重要意义。
钙信号途径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钙信号途径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389e18b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3.png)
钙信号途径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钙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钙离子作为细胞内信号传递的重要分子,能够调节各种心血管细胞的生理活动,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态状态。
本文将从钙信号途径的机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方面深入探讨。
一、钙信号途径的机制1. 钙离子的进入细胞细胞内的钙离子是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的。
钙离子的进入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通过活动门(物理门),如电压门,来响应细胞外环境的变化;二是通过转化门(化学门)响应内部二级信号分子的作用。
2. 钙离子的浓度上升当外界信息触发离子通道打开时,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迅速上升,形成“钙信号”。
此时,钙离子与细胞内各种钙离子结合蛋白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生理反应。
3. 钙离子的结合蛋白钙离子结合蛋白是影响钙信号的重要因素之一。
常见的钙离子结合蛋白有钙调蛋白和钙蛋白酰化酶等。
它们能够将细胞内钙离子特异性地结合,并通过结合后的构象变化来传递生理信号。
二、钙信号途径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1. 冠心病钙信号途径在冠心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多年的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心肌钙离子平衡紊乱,从而导致心肌细胞死亡,最终导致心肌缺血。
2.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威胁。
研究表明,细胞内钙离子的稳态失调是心房颤动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内皮细胞的病理性增生过程,导致血管腔的狭窄或闭塞,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系统功能受损。
研究表明,钙信号途径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钙信号途径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1. 钙离子结合蛋白的改变钙调蛋白(CaM)是钙信号途径重要的结合蛋白之一,也是心血管疾病相关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蛋白。
研究显示,CaM的功能失调能够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心肌细胞钙信号转导通路在心衰中的作用研究
![心肌细胞钙信号转导通路在心衰中的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ff7441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2.png)
心肌细胞钙信号转导通路在心衰中的作用研究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它通常是由心肌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引起的。
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心肌细胞钙信号转导通路在心衰中的作用,以寻找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
心肌细胞钙信号转导通路是一种复杂的信号传递系统,在心衰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个通路可以被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钙释放通路,它通过钙离子释放到细胞内,控制心肌细胞收缩和松弛。
第二部分是钙回收通路,它将离子从细胞内真空泵回去,以保持正常的细胞功能。
在正常的情况下,心肌细胞的钙信号转导通路能够很好地维持平衡,使心脏能够正常地收缩和放松。
但是,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或衰竭时,它们的钙信号转导通路会被打乱,导致心衰的发生和发展。
心衰的病理过程通常是在心肌细胞收缩能力降低时开始的。
当心肌细胞受损,它们释放的钙离子会超过正常水平,导致细胞机能失调。
在这种情况下,心肌细胞的钙释放通路会被过度激活,导致心肌细胞的收缩和松弛过程变得混乱无章。
这会导致心肌细胞的能量消耗增加,从而导致心肌细胞的死亡和心衰的加重。
因此,在心衰的治疗中,研究心肌细胞钙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可能是一种重要的策略。
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表明,通过抑制钙释放通路或增强钙回收通路可以减轻心衰的发展。
具体来说,心衰患者可以通过注射Ca2+调节剂或开发钙离子释放或回收途径的药物来恢复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
另外,心肌细胞钙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与自由基的生成和氧化应激有关。
自由基是一种具有高氧化能力的化学物质,它们的生成可以通过影响钙离子平衡和细胞能量代谢来引起心衰。
因此,在治疗心衰时,还应考虑控制自由基的生成。
总的来说,研究心肌细胞钙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可能为心衰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策略。
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复杂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及它的调节机制,以便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钙素信号通路在心肌细胞中的作用研究
![钙素信号通路在心肌细胞中的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85e3d4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c.png)
钙素信号通路在心肌细胞中的作用研究第一章引言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其中心肌细胞的功能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是复杂而准确的调节过程,其中钙素信号通路被认为是心肌细胞功能的重要调节机制之一。
因此,对钙素信号通路的研究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第二章钙素信号通路的概述钙素信号通路是心肌细胞功能调节的关键机制之一。
典型的钙素信号通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钙离子的释放,其主要通过胞浆内的离子通道进行,如L型钙离子通道。
钙离子的释放进一步激活了胞浆内的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I(CaMKII),并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钙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I的激活,它再次将信号扩大,并将这一信号转化为调节细胞功能的控制点。
第三阶段是信号响应,它由基于钙素信号激活的一系列的细胞反应组成,包括细胞骨架重组和细胞凋亡等。
第三章钙素信号通路及其在心肌细胞中的作用钙素信号通路在心肌收缩调节和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发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CaMKII是钙离子感应型酶,其活化与疾病如心肌肥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CaMKII的激活可导致神经节细胞凋亡、心肌细胞肥大、变异现象等细胞行为的变化。
同时,还发现CaMKII的激活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此外,CaMKII也是组织全家族成员的常规协同激活因子,玩家作用和上述病理生理情况的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除CaMKII外,离子泵和离子交换蛋白在维持心肌钙离子过程中也起着积极作用。
研究表明,心肌钙离子过载等病理情况下,骨架蛋白的重组也是钙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机制之一。
此外,其他众多的信号通路亦涉及钙素信号转导,在调节心肌细胞功能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第四章钙素信号通路的临床应用钙素信号通路在心肌细胞中的作用研究不仅有基础学术意义,也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近年来,许多钙素信号通路调节剂被认为是潜在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候选物。
电免疫学在心房颤动发病机制和诊疗策略中的研究进展
![电免疫学在心房颤动发病机制和诊疗策略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23774b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3.png)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00343,82260064,82060069)通信作者:周贤惠,E mail:zhouxhuiyf@163.com电免疫学在心房颤动发病机制和诊疗策略中的研究进展杨娜 孙华鑫 商鲁翔 周贤惠(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起搏电生理科新疆心电生理与心脏重塑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
目前房颤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在房颤发生过程中被激活,参与心房重塑过程,并由此提出“电免疫学”的概念。
现就免疫细胞电生理特性、免疫细胞与心肌细胞互作、免疫系统异常活动在房颤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系统综述。
【关键词】电免疫学;心房颤动;免疫系统;心房重塑;治疗【DOI】10 16806/j.cnki.issn.1004 3934 2023 10 012ElectroimmunologyinthePathogenesisandDiagnosticStrategyofAtrialFibrillationYANGNa,SUNHuaxin,SHANGLuxiang,ZHOUXianhui(DepartmentofPacingandElectrophysiology,DepartmentofCardiacElectrophysiologyandRemodeling,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Urumqi830054,Xinjiang,China)【Abstract】Atrialfibrillation(AF)isthemostcommonarrhythmiainclinic,whichseriouslyaffectsthehealthandqualityoflifeofpatients.Atpresent,themechanismofAFhasnotbeenfullyelucidated.StudieshaveshownthattheimmunesystemisactivatedduringtheoccurrenceofAFandparticipateintheprocessofatrialremodeling,thusputtingforwardtheconceptof“Electroimmunology”.Thisarticlesystematicallyreviewstheelectrophysiologicalpropertiesofimmunecells,theinteractionbetweenimmunecellsandcardiomyocytes,andtheroleandmechanismofabnormalactivitiesoftheimmunesysteminAF.【Keywords】Electroimmunology;Atrialfibrillation;Immunesystem;Atrialremodeling;Treatment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和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心房细胞Ca 2+调控与心房颤动
![心房细胞Ca 2+调控与心房颤动](https://img.taocdn.com/s3/m/d6b6ce277375a417866f8f8f.png)
通道蛋 白, 包括若干磷酸化位点 , 过磷酸化/ 它 通 去磷 酸化调
胞的兴奋 性和 c 交替 。对心房 细胞钙调控的一些关键部位干 预可 能可以成为房颤 的治疗靶点 。 a
[ 关键词 ] 心血 管病 学 ; 心房颤 动 ; 综述 ; 电生 理功能 ; a 信号 C
中圈分类号 R 4 . 5 1 3 . 8 5 17 1 13 3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 7—25 (07 0 — 0 2— 3 6920 ) 1 07 0
维普资讯
・
7 2・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 年第 2 卷第1 07 l 期
心房细胞 C 2 调控与心房颤动 a+
赵 志宏 王云龙综述 张海澄 郭继鸿审校
[ 摘要 ] 心房颤 动( 简称房颤 ) 时心房细胞 L 型钙 电流显 著下调 ; 细胞肌质 网调节钙 释放 的受体 , 心房 罗纳丹 受体 2 型表达降低 , 受体包括 I I 型和 Ⅱ 型上调 ; 心房细胞能量代 谢异常 , 大量 糖原堆 积和细胞 凋亡 。 影响心 房细 从而
心肌细胞钙信号研究进展
![心肌细胞钙信号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49f836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6f.png)
心肌细胞钙信号研究进展
臧伟进;臧益民
【期刊名称】《生理科学进展》
【年(卷),期】1999(030)002
【摘要】近年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使用以来,结合膜片钳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心肌细胞内的钙信号种类以及在心脏兴奋-收缩偶联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本文介绍了心肌细胞的钙信号研究进展,包括在心肌细胞内可以观察到的钙闪烁,钙微粒,钙波以及由心肌细胞膜上电除极而诱发的瞬时性钙增高等几种心脏细胞内钙变化的形式,意义以及局部调控兴奋-收给偶联的机制。
【总页数】3页(P141-143)
【作者】臧伟进;臧益民
【作者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心血管生理药理研究室;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9.3
【相关文献】
1.壬基苯酚对H9c2心肌细胞钙信号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J], 高青华;朱彤;郝丽英;刘水策;郭凤;刘书源;于向沉;夏尔巴提吾马尔;孙雪菲;毛楠;赵美眯
2.艾塞那肽对高糖所致新生乳鼠心肌细胞钙信号紊乱的调控作用 [J], 陈泽龙;余怀新;陈淑娟;刘君英;刘文娟;邓建新;汪新宇;阎德文
3.心肌细胞钙信号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J], 赵灿;吴永全
4.心肌细胞形成和分化过程中钙信号转导调控的研究进展 [J], 王跃群;刘明耀;吴秀
山
5.Rictor对小鼠胚胎干细胞来源心肌细胞线粒体钙信号的调控 [J], 邵颖;王佳丹;朱丹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肌细胞钙信号可激发特性的实验观察和模拟的开题报告
![心肌细胞钙信号可激发特性的实验观察和模拟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376415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6d.png)
心肌细胞钙信号可激发特性的实验观察和模拟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心肌细胞钙信号可激发特性的实验观察和模拟背景: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自主性、节律性和传导性等特性。
心肌细胞是构成心肌的基本单位,其收缩与松弛的过程受到复杂的调节和控制,其中钙离子(Ca2+)的参与非常重要。
心肌细胞钙信号可将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转化成机械收缩和电信号等输出。
因此,了解心肌细胞钙信号的性质和调控机制是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基础。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肌细胞钙信号的特性及其调控机制,结合实验观察和数学模拟的方法,深入研究心肌细胞钙信号的复杂生理过程。
研究方法:1. 实验观察利用Syt4-GCaMP3荧光探针标记心肌细胞,实时记录细胞内钙信号的动态变化。
通过荧光成像技术和图像分析软件,研究细胞内Ca2+的空间分布和时间特性,分析钙信号的激发和传递机制。
2. 数学模拟构建心肌细胞钙信号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系统响应的动态特性和灵敏度。
研究调控因子对钙信号传递的影响,揭示不同因素对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机制。
预期成果:1. 获得心肌细胞钙信号的实时动态记录,分析钙信号的时空特性和传递规律,为心肌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2. 建立心肌细胞钙信号的数学模型,深入探讨钙信号调控机制,揭示心肌细胞功能异常的发生机制。
3. 结合实验观察和数学模拟的方法,系统研究心肌细胞钙信号的生理过程,为心脏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将为深入探究心肌细胞功能和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同时,建立心肌细胞钙信号的数学模型,为钙信号调控的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系统等其他领域提供理论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缩功能密切相关 。瞬时性钙增高有两个来源 :细胞 外钙流入和肌浆网钙释放 。细胞膜的 L 型钙通道 γ和 δ等多个亚 β 是钙流入的主要通道 , 是由 α、 、 单位组成的高分子糖蛋白复合物 , 其中 α 亚单位 α1亚单位为钙通道的核 又可分为 α1 和 α2 亚基 。 α1亚单位至少有 心 , 它决定钙通道的电生理性质 。 [1] 六种基因编码 ,其中 α1C和 α1D编码 L 型钙通道 。 L 型钙通道属于电压门控钙通道 , 参与兴奋 - 收缩 耦联 ,受膜电位的变化控制 , 但也能被神经递质 、 G 蛋白、 信使依赖激酶所调控 。 细胞内主要储存和释放 Ca2 + 的细胞器是肌浆 网。 现已证实 ,肌浆网主要通过兰尼碱受体 (R yano2 2 + dine, RyR ) 通道 释放 Ca 。 RyR 是一个同 源四聚 体 ,有三种异构体 , RyR 2 主要分布在心肌。每个单 体包含大约 5000 个氨基酸 , 分子量为 565K D。 RyR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6 年 12 月 第 28 卷 医学研究进展
21 量在调节正 常 RyR 门控 方面 起着重 要作用 。第 2+ 二 , 升高的肌浆网 Ca 容量促进 R yR 对胞质或亚 空间钙的敏感性 。 2 心肌钙信号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 死亡率较高 。 治疗方法有限 。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机制在细 胞和分子水平都是非常复杂的 [ 12 ] 。例如 : 心房颤 动的始发因素与维持因素不同。“ 电重构 ” 过程是 慢性心房颤动的一个特征 。心房颤动本身能诱导 心房细胞电生理变化 , 心房细胞电生理变化又能促 进心律失常的维持或早期复发 。在对心房颤动犬 [1 3] 模型的研究中发现离子重塑的分子机制 。心房 + 颤动时快速心房率减少了瞬时外向 K 电 流 , L 型 钙电流和钠离子电流密度 , 因此改变了心脏电生理 [14 ] 特征 ,促进了心律失常的维持。研究还发现 :慢 性心房颤动的特征是心房钙电流 ( I C a ) 减少 , 但那 些有最大钙电流的病人更易发生手术后心房颤动 , 这个发现与钙超载是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的重要 因素相一致 。 近年来心房细胞钙调控障碍在心房颤动机制 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 。心房颤动的起始都有一个 特征 :心房除极频率显著增加 ,这与通过 I Ca 进入细 胞的 Ca2 + 的 增 加 有 关 , 进 而 导 致 细 胞 内 钙 超 [ 15 ] 载 。最初细胞表现出钙超载的组织学结构特征 [ 16 ] 是细胞器肿胀 , 肌浆网破裂 , 细胞骨架受损 。有 文献报道 [ 17 ] , 钙 激活的 心肌蛋 白酶 如 ca lpain 和 ca spase s能直接破坏离子通道蛋白 (如 I Ca ) 和肌原 纤维蛋白 ,造成通道蛋白表达下调 , 进而造成肌溶 解和收缩功能障碍 。为了克服钙超载和保护细胞 的完整性 , 代偿 机制被激活 , 这就导致了 电重构 。 [ 18, 19 ] 双氢吡啶受体阻滞剂能防止短期重构 但它们 不能防止长期重构发生 ,这表明上述机制决不是涉 及这个过程的唯一的细胞内事件 。例如 , 与心衰有 关的心房颤动 ,与心动过速诱导的心房颤动相比 , 动作电位时限没有显著减少 , 钙电流的减少也不严 重 。近期的研究显示 , 心房颤动与心房肌细胞肌浆 [20 ] 网自发性钙释放增加有关 。肌浆网自发性钙释 放能产生后除极 , 它能引起心律失常 , 这很可能是 房颤发生的机制之一 。 一些学者的研究着重于心房颤动后人心房组 织钙调 控蛋白 表达 水平 的变 化 , O hkusa 等 [21 ] 发 现 , 在 慢性 心 房颤 动病 人 的心 房 组织 中 功能 性 R yR2最大数量显著减少 , R yR2 和 SERCA 的 mR 2 NA 水平也减少 。心房颤动时肌浆网上 R yR 的表 达减少 , 功能降低 , 提示心房颤动时肌浆网上 RyR 表达减少可能在细胞内钙超载中不起主要作用 , 而
是一个支架蛋白 ,大量的关键调节蛋白结合在上面 , 因而构成一个连接复合体。心肌细胞膜兴奋冲动时 激活钙通道 (主要是 L 型 ) , 导致胞外钙流入胞内 , 流入的钙激活肌浆网的 R yR , 随后肌浆网大量释放 钙进入胞浆 , 激发收缩过程 , 这就是兴奋 - 收缩耦联 过程的核心 ,称为钙诱导钙释放 (C ICR) [2 ] 。 肌浆网钙释放主要 由 L 型钙电 流触发 , 但有 证据表明还有其它 Ca2 +来源 : ( 1 ) T型钙电流触发 [3] 肌浆网钙释放 , 但其触发 效率远低于 L 型 钙电 流 。 T型钙通道对兴奋 - 收缩耦联作用很小 , 它对 调节细胞生长、 增殖过程有作用 。另外 , 在成人心 脏的 窦房结 和房室交界 区的细 胞发现 T 型钙 通 道 , 可能参与心脏节律活 动的形成 。 ( 2 ) 钠 /钙交 换体 (NCX)主要分布在横小管的肌膜上 , 在 N a + / 2 + Ca 交换反转时 , 不能触发钙火花 , 它可能通过提 2+ [4 ] 高胞内钙浓度调节 R yR 对 Ca 的敏感性 。 ( 3 ) 正常心肌细胞 三磷酸 肌醇受 体 ( IP3 R ) 的数量 很 少 , 高浓度的 IP3 能引起心肌细胞的钙释放 , 但比 钙诱导钙释放少而慢 ,因此对兴奋 - 收缩耦联的作 用较小 ,而是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网络以调节细胞生 长、 分化及凋亡 。 心脏舒张时细胞内的钙必然降低 , 被释放的钙 必须泵回肌浆 网 , 这 是由肌 浆网上 的钙 泵 ( SER 2 CA )完成的 。目前已发现 5 种钙泵亚型 , 心肌主要 表达 SERCA2α亚型 。同样 , 流入细胞的钙必须排 + 2 + 出细胞外 , 这主要靠细胞膜上的 Na / Ca 交换体 [5] + 和细胞膜上的钙泵实现 。细胞兴奋时 Na 大量 + 内流 ,钠 /钙交换体利用 Na 梯度将钙排出细胞外 。 1. 2 钙火花 钙火花 ( calcium sparks) 是微观的肌浆网钙释 放事件 [ 6 , 7 ] , 它是肌浆网上钙释放通道 R yR 自发开 放或由单个 L 型钙通道开放触发引起的局部钙释 放事件 。钙火花被认为是心肌兴奋 - 收缩耦联局 部控制理论的基础 , 是正常心脏兴奋 - 收缩耦联的 基本单位 。瞬时性钙增高的出现是由于钙火花的 总和引起 [ 8 ] 。 1. 3 钙波 钙波 ( calcium wave) 的特点是心肌细胞在静息 状态下细胞内钙在某 个区域瞬时性 增高 [ 9 ] , 并以 很快速度在细胞内传播。它不受膜上钙通道离子 流的控制 , 并且与兴奋 - 收缩耦联关系不大 。在生 理条件下 , 钙火花不会激发钙波 。到目前为止的研 [ 10 ] 究表明 ,钙波与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 1. 4 肌浆网钙容量与钙信号密切相关 Cheng[ 9 ]和 Gyorke[ 11 ]的研究结果表明 :肌浆网 2 + Ca 在调节 RyR s和心脏钙 信号 方面起着关 键作 用 , 其中两个作用特别重要 。第一 , 肌浆网 Ca2 + 的
摘 要 :心肌钙信号 在心 肌细 胞兴奋 - 收缩耦联中起着重 要作用 , 它和 心房颤动 发生机 制有关 。本文对心 肌钙信号的产生 、 调节因 素及 它与 心房颤动的关系进行综述 。 关键词 :心肌 ; 钙信号 ;心房颤 动 中图分类号 : R54期 : 2 006 - 09 - 2 8 修 回日 期 : 20 06 - 1 2 - 1 5 作者简介 :郭林娜 ( 1966 - ) ,女 , 内蒙古医学院 20 04 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崔明玉 ,副教授 , E - m ail: M in gyuc @ sina. com ,内蒙古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 01 005 9
22 是使参与心肌 兴奋 - 收 缩耦 联的 Ca 释放减少 , [ 22 ] 导致 心肌 收 缩功 能 下降 。此 外 , 心房 颤 动 时 IP3 R 的表达和功能增强 , IP3 R 介导的钙释放增加 , 提示与细胞 内钙 超载有关 。近年来 , IP3 R 介 导的 钙释放在慢性心房颤动产生中的作用开始受到人 [ 23 ] 们的重视 。 在研究 T型钙通道在心房颤动钙超载中的作 [ 24 ] 用时发现 , 心房颤动时 , 心房肌细胞膜上的 T型 钙通道可能并不影响肌浆网 RyR 和 IP3 R 的表达 和 RyR 的功能 , 但可能增强 IP3 R 的功能 , 这 就提 示 , T型钙通道在心房颤动时心房肌细胞内的钙超 载、 钙信号转导 及细胞增殖和分 化中起着重 要作 用。 3 结语 细胞钙稳态的维持与许多因素有关 ,钙超载是 许多原因引起细胞损害的“ 最后共同通路 ” 。随着 人们对心房颤动信号机制研究的深入 , 它在疾病发 生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朗 ,这对于革新疾病的治疗 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参考文献
(D epa rt m en t of H isto logy an d Em bryology, Inner M ongo lia Med ica l Co llege, H ohho t 010059 Ch in a )
Abstrac t: Ca rdiac calcium signa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xc itation - contrac tion coupling. It is also a ssoc iated with developingm echanism s of atrial fibrilla tion. W e carried out the review on occurring and regulatory factors of ca rdiac calcium signal and its relationship w ith atrial fibrillation. Key wor ds: cardiom yocyte; calcium signal; atrial fibrilla tion Ca2 + 是细胞内普遍而重要的信号转导成分 , 起 着第二信使的作用 , 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 极为重要 。 1990 年代中期 , 随着激光共聚焦显微 镜在心血管研究领域的应用 , 同时结合膜片钳和分 子生物学方法为研究心肌细胞内钙信号的形成及 调控打开了崭新的窗口 。近年来 , 心肌细胞钙稳态 的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日趋受到关注 , 并 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 。 1 心肌钙信号的产生及调控 心肌收 缩时正 常的 信号 标志 是细 胞 内游 离 Ca 浓度的增高 。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以观 察到几种形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瞬时性的增高 。 1. 1 全细胞性的瞬时性钙增高 全细胞性 的瞬时性钙增高 ( calcium transient) 由心肌细胞膜兴奋到来时的除极诱发 , 与正常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