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扶贫情况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成为了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作为我国贫困地区的重要代表之一,云南和贵州的教育扶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地域和人口等各种原因的限制,这两个省份的教育扶贫工作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对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这一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一、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分析1. 教育资源不均衡云贵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一方面,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聚集在一些知名学校,而农村地区和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往往条件艰苦,教学资源匮乏,甚至严重不足。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因素,一些地处高海拔、山区、盆地的地区,交通条件差,教育资源更加贫乏。
2. 教师队伍师资不足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部分学校一些课程可能无法安排合格的教师授课,进而影响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质量。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相对较少,而且缺乏一些优秀的骨干教师。
3. 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差云贵贫困地区的家庭普遍经济状况较差,一些学生在家长经济条件的制约下,无法获得足够的教育资源,学生数量辍学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
4. 教育投入不足云贵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明显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这一方面严重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了贫困地区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二、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对策分析1. 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政府需要加大对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
通过加大对学校建设、教育设施、教育设备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2. 提高教师队伍师资水平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通过加强教师岗前培训、定期教师进修培训、引进一些优秀的教师等方式,提高云贵贫困地区教师的教学水平。
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年轻教师的比例。
基于医疗保障视角下云南省农村贫困人口精准扶贫分析
基于医疗保障视角下云南省农村贫困人口精准扶贫分析云南省农村贫困人口普遍面临着医疗资源匮乏、医疗水平低下的问题。
由于云南省地域广阔、交通不便,农村地区医疗设施稀缺,医疗人员不足。
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贫困人口往往无法接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条件和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服务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云南省农村贫困人口普遍存在医疗费用无法承担的问题。
由于农村贫困人口收入较低,医疗费用成为了他们的负担。
由于缺乏医疗保险覆盖,贫困人口无法享受到有效的医疗保障。
完善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减轻贫困人口的医疗负担,将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云南省农村贫困人口普遍面临着医疗服务需求多样化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和族群的贫困人口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存在差异。
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族群的特点,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服务。
在偏远地区可以开展移动医疗服务,通过移动医疗车或者远程医疗平台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医疗服务;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可以加强对传统医药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符合当地民族特色的医疗服务。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是推进云南省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的重要措施。
医疗卫生队伍是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医疗卫生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医疗服务能力,将有利于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服务。
鼓励优秀医疗人员到农村贫困地区工作,通过加大物质和精神激励,吸引更多的医疗人员投身到云南农村贫困地区的医疗工作中。
从医疗保障视角出发,云南省农村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需要解决医疗资源匮乏、医疗费用无法承担以及医疗需求多样化等问题。
通过加强基层医疗设施的建设和医疗人员的培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服务,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状况,促进他们脱贫致富。
携手协作 对口帮扶金山区助力云南4个县脱贫摘帽
上海农村经济2021年第3期携手协作对口帮扶金山区助力云南4个县脱贫摘帽■沈永昌2020年5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墨江县、景东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早在2018年9月和2020年4月,云南省政府批准宁洱县和镇沅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至此,金山区助力对口帮扶的云南省宁洱、墨江、景东、镇沅四县,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金山区与云南的友好往来已有30多年历史。
早在1986年,原金山县就与普洱县(现宁洱县)结为友好县,通过发挥金山农业产业技术优势,推动宁洱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1996年,金山县根据中央安排,对口帮扶宁洱县、江城县,开展对口支援,进行项目与资金扶持,促进两地交流交往。
1997年金山建区后,历届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对口帮扶工作。
2016年,金山区对口帮扶云南的县调整为宁洱、墨江、景东和镇沅四县,帮扶内容调整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确保到2020年底,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为此,金山区周密部署,高位推动携手奔小康。
根据中央要求、当地所需、金山所能,从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各方面给予普洱大力帮扶。
全区9街镇、工业区和8家区属国企与对口四县29个乡镇结对,实现了106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
2016年以来,携手奔小康结对帮扶资金达3366万元。
实施教育和医疗“一对一”帮扶促进计划。
金山区25所学校、15家医疗机构结对帮扶普洱市32所学校、20家医疗机构,有力提高了普洱教育、医疗整体水平。
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捐资助学等活动,历年社会捐资捐物达3000万元。
金山区助力对口帮扶四个县,不摆花架子,实打实资金投入、智力帮扶、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扶贫等,实现多领域、跨行业、全覆盖结对帮扶,给予普洱全方位支持。
资金项目投入加大。
1996年以来,金山区累计投入各类资金6.91亿元。
特别是2016以来,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才支持、劳务协作等方面的项目316个,累计投入各类项目资金5.44亿元。
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产业扶贫典型案例产业扶贫是指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实现脱贫致富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的扶贫工作中,产业扶贫一直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了解一下具体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首先,我们来看湖南省的柑橘产业扶贫案例。
湖南省益阳市的某个贫困县,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导致当地农民的收入一直较低。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当地政府通过引进优质柑橘品种,并组织农民进行种植和管理,逐步形成了规模化的柑橘种植基地。
同时,政府还积极开拓市场,将当地的优质柑橘销售到全国各地。
通过产业扶贫,当地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其次,我们来看云南省的咖啡产业扶贫案例。
云南省的部分地区地势较高,气候适宜咖啡种植。
当地政府通过引进咖啡种植技术,并组织农民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种植和管理技能。
同时,政府还加大对咖啡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种苗、肥料、技术指导等支持。
随着咖啡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最后,我们来看河南省的养殖产业扶贫案例。
河南省的部分地区地广人稀,适宜发展养殖业。
当地政府通过引进优质畜种,并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改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同时,政府还加大对养殖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补贴和贷款支持。
通过产业扶贫,当地农民的养殖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以上典型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产业扶贫是一种有效的脱贫方式。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可以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为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产业扶贫的支持力度,不断探索适合当地的产业发展模式,为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和支持措施。
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产业扶贫工作将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贡献力量。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决战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决战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云南省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也是国家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之一。
自2013年以来,云南省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脱贫攻坚决战期,云南省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云南省脱贫攻坚决战期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云南省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优越,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许多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由于气候和土地资源的限制,许多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民收入不稳定。
由于教育水平低下,劳动力素质不高,许多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云南省应该采取一些有效对策。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引导农民种植高效作物,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
加强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劳动力素质,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村产业升级。
二、教育问题及对策教育是脱贫攻坚的基础,而在云南省的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教育资源匮乏,许多孩子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这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不公平,严重制约了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云南省应该采取一些有效对策。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的学校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保证农村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建立起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推动教育扶贫工作,鼓励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执教,提高当地教育质量。
三、医疗卫生问题及对策在云南省的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基础医疗设施匮乏,医疗资源不足,许多群众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给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云南边疆民族贫困问题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研究【摘要】云南地处西南边陲,集边疆、民族、山区以一体,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文化历史条件,决定了云南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贫困问题严重。
从云南区域实际出发,以特殊区域与特殊对象为重点,走扶贫开发与产业扶贫、环境保护相结合道路,完善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体系、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云南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效率和质量,缓解和消除贫困现象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整村推进整乡推进兴边富民连片开发一、概述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入造成的缺乏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质和服务以及没有发展的机会和手段的生活状况,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促进发展、消除贫困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事业,人类在扶贫开发的长期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理论。
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纳克斯(Ragnar Nurkse)提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是因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存在着若干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系列”,使得资本形成不足。
要摆脱贫困,打破恶性循环,必须大规模地增加投资,增加居民储蓄,促进资本积累的形成。
同年,美国经济学家纳尔逊(R.R.Nelson)提出“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贫困主要是因为人均收入过低,导致储蓄能力过低、投资量小和资本形成不足,要摆脱这种“低水平均衡陷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入,使投资的增长和产出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
1957年,美国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Harvey・Leibenstein)提出经济发展“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要打破收入低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就必须保证足够高的资本投资率,这个投资率的水平值即“临界最小努力”,没有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国民经济摆脱贫困落后的困境。
1974年,瑞典贫困问题专家冈纳・缪尔达尔(Gunnar・Myrdar)提出“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认为贫困是社会、经济、政治和制度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主张通过权力关系、土地关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实现收入平等,增加穷人的消费,以提高投资引诱。
云南贫困户脱贫标准
云南贫困户脱贫标准
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省份,也是我国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云南省政府加大了对贫困户脱贫攻坚工作的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脱贫标准,以确保贫困户能够稳步脱贫,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首先,云南省政府对贫困户的认定标准进行了明确。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
规定,云南省将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认定为贫困户。
这一标准既考虑了家庭收入水平,也充分考虑了当地的生活成本,确保了贫困户的真实情况得到了充分的考量。
其次,云南省政府对贫困户脱贫的帮扶措施也进行了详细规定。
针对不同的贫
困户情况,云南省制定了精准帮扶方案,包括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方面的帮扶措施。
通过发放扶贫资金、提供技术培训、建设基础设施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逐步实现脱贫目标。
此外,云南省政府还对贫困户脱贫后的稳定监测和帮扶工作进行了规定。
一旦
贫困户脱贫,云南省将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对其脱贫后的生活状况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脱贫不返贫。
同时,还将建立健全的帮扶机制,对脱贫户进行长期帮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云南省政府制定的贫困户脱贫标准,旨在通过明确的认定标准、精
准的帮扶措施和健全的监测帮扶机制,确保贫困户能够稳步脱贫,实现全面小康。
这一标准的实施,对于推动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云南省政府将继续加大对贫困户脱贫工作的投入,不断完善
脱贫标准,提高脱贫质量,为全省贫困户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胜利。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扶贫工作,其中教育扶贫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云南和贵州作为中国的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云贵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展开讨论。
一、现状分析1.教育资源不均衡在云贵贫困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教学设备等,而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
贫困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短缺,教学条件较差,学生接受到的教育质量差距较大。
2.教育投入不足云贵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相对不足。
尽管政府一直在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地区经济水平较低,教育经费依然难以满足需求。
学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配备都存在短板,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3.师资力量短缺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面临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
由于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贫困地区任教,导致了师资力量的匮乏。
而且贫困地区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偏低,无法保证学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4.学生辍学率高云贵贫困地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很多家庭无法承担孩子的教育费用,导致了学生辍学率较高。
一些地区的交通不便,给学生上学带来困难,也是学生辍学的原因之一。
二、对策分析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为了改善云贵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政府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增加教育经费,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教育设施,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改善教育条件。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贫困地区教师的政策支持,提高其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任教。
加强对贫困地区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和改造学校硬件设施,提高学校的教学条件,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比如修建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并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浅析21世纪以来的云南省民族地区扶贫政策
云南 省共 8个 民族 自治州 、9个 民族 自治 县 、8个 2 7 民族 自治地方 、5 10个 民族 乡 ,民族 自治地方 占全省总 面 积 的 7. 0 %,人 口占全省 人 口总数 的 4 . %。在 全国 2 2 88 0 2
个 1 0万 以下 人 口较 少 民族 中 , 南 省 内 有 7个 , 人 口 云 总 为 2 . 人 . 全 国扶 持 人 口较 少 、 2 9万 是 民族 发展 工 作 任 务 最 重 、 贫 开 发 攻 坚难 度 最 大 的 一个 省 份 。 扶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着 云 南 省 扶 贫 工 作 的 不 断推 进 , 随 贫 困人 口总 数 不 断 减 少 。从 17 年 到 1 8 98 9 5年 , 推 进 经 济 在
进 入 2 世 纪 , 委 、 政 府 大 力 扶 持 贫 困地 区 发 展 。 l 省 省 全 省 绝 对 贫 困人 口从 2 0 0 0年 底 的 3 7 3 . 人减 少 到 20 5万 06
困人 口数量增 减幅度大也 是云南贫 困问题的一个重要特
征 。 19 年 至 19 96 9 9年 ,全 省 返 贫人 口分别 为 1 .万 人 、 29
族、 山区 、 边疆为一体 。 殊的地理 位置 、 特 特有 的民族分 布
2. 1 3万 人 、6 5万 人 和 4 . 2 3. 6 1 6万 人 ,返 贫 率 分 别 为 3
始社会 末期直 接过渡 到社 会主义 的“ 直过 区” 民族 , 尤其
是 生 活 在 边 境 沿 线 的 莽 人 和 克 木 人 ,经 济 发 展 速 度 非 常 缓 慢 . 会 发 展 水 平 低 下 , 于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段 的 最 低 社 处
水平 , 绝大多数处 于整体贫 困状 态 , 是云南少数 民族 中的 最弱势群体 和最特殊族群 。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决战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决战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云南直过民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地理环境复杂,资源匮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在脱贫攻坚决战期,云南直过民族地区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有效解决。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较差,地处高海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这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对策是加强土地整治和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
还可以加大对农技推广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产值和农产品质量,从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交通不便,交通基础设施薄弱,这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对策是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修建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提升交通运输能力,加快区域内外的货物和人员流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较低,教育资源不足。
这导致了人才匮乏,造成了劳动力素质不高,从而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对策是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改善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业成绩,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还存在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策是加大对环保和资源节约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还需要加大对一些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比如对残疾人、孤儿、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救助和关爱。
这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需要。
对策是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和帮扶力度,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扶贫政策,打破特殊群体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障碍,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帮助和保障。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决战期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只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加大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支持力度,相信一定能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让当地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背景下如何精准讲好云南故事
新西部 NEW WEST 2021年第5期云南省全面决胜脱贫攻坚的基本情况云南省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战略部署之下,取得许多十分显著的成绩。
云南省是全国脱贫攻坚难度比较大的几个省份之一,共有88个贫困县,2017年云南有15个贫困县脱贫摘帽,2018年有33个贫困县宣布脱贫,2019年有31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20年又有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全省88个贫困县已经全部脱贫,标志着云南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1]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给予云南省脱贫攻坚工作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截至2020年12月底,云南省已实现3005个贫困村出列,136.8万贫困人口净脱贫,全省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32%,“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实施99.6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区域性整体贫困有效解决,除怒族、傈僳族外的9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8个民族自治州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0.58%下降到2019年的0.86%,29个民族自治县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2.17%下降到2019年的0.53%。
在教育扶贫方面,全面开展疑似辍学对象劝返、早婚早育教育、辍学问题专项整治,劝返贫困家庭疑似辍学学生2529人。
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88.78%,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89.45%。
[2]排查出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户39.31万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已基本全部消除危房,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
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完善《云南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评价细则》,排查并解决2.4万户9.9万贫困人口饮水问题,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等方面达到相关标准。
[3]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云南省齐心协力冲刺脱贫攻坚,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和“571”退出指标,举全省之力发动四季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背景下如何精准讲好云南故事◎ 李 铁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云南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脱贫之年,更是总结和讲好脱贫故事的关键之年。
2000年以来云南省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情况
2000年以来云南省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情况00000002000年—2006年,全省和各州市县贫困规模逐年减少,重点县、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县区、革命老区县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下降幅变明显。
00000001、绝对贫困人口规模整体下降,减贫速度趋缓000000经过五年努力,农村扶贫开发戌效显著,绝对贫困人口从2000年底的337.5万人减少到2006年的228.4万人,绝对贫困发生率由9.8%下降为6.4%。
然而,2000年—2006年间,农村绝对贫困规模整体上虽呈下降趋势,与上世纪的“七七”扶贫攻坚相比,减贫速度趋缓,据国家统计局贫困监测分清处测量,“七七”扶贫攻坚的7年时间,云南省共解决了445.5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00000000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规模及绝对贫困发生率,2000-2006年0000000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绝对贫困人口规337.5 237.4 304.0 275.4 262.3 248.4 228.4 模(万人)比上年增减(万——-64.1 +30.6 -28.6 -13.1 -13.9 -20 人)绝对贫困发生9.8 7.9 8.7 7.8 7.4 7.0 6.4% 率(%)数据来源:全省农村住户抽样调查。
000000002、低收入人口逐年稳定下降000000002000年以来,云南省农村低收入人口逐年稳定下降,2000-2005低收入人口规模分别为684.6万人、708.5万人、583.6万人、544.9万人、515.4万人和489.4万人,低收入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9.8%、20.5%、16.7%、15.5%、14.6%和13.7%。
00000000农村低收入人口规模及比重,2000-2006年00000000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低收入人口规684.6 708.5 583.6 544.9 515.4 489.4 442.4 模(万人)比上年增减(万——+23.9 -125 -38.7 -29.5 -26.0 -47 人)低收入人口比19.8 20.5 16.7 15.5 14.6 13.7 12.3 重(%)数据来源:全省农村住户抽样调查。
2020年驻村扶贫工作简报
驻村扶贫工作简报“开春以后,我家又添了10多只小羊羔,日子更有奔头了!”昨日,英山县方家咀乡葫芦盆村贫困户段细平笑逐颜开。
在省高院驻村工作队悉心帮扶下,一穷二白的段家不仅获得了8000余元启动资金,而且学会了黑山羊养殖全套技术,有望加入该村最新一批脱贫队伍。
葫芦盆村土地贫瘠,经济结构单一,是英山县扶贫的“硬骨头”之一。
省高院对口帮扶该村以来,党组书记、院长李静率领该院三名党组成员到驻点村4次走访调研,要求全力以赴,扑下身子,敢打硬仗,驻村工作队员制定责任军令状,保证“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贫困的“痛点”在哪,扶贫重点就落到哪。
为精准了解贫困对象,驻村工作队逐户调查摸底、逐户制定扶贫对策,分解扶贫任务,确保扶贫攻坚工作精准落实。
葫芦盆村基础设施薄弱,工作队着力兴修水利,加大灌溉工程建设力度,力保农业旱涝保收;村里缺乏“造血”产业,工作队多方筹资150余万元,建起两座光伏电站并落实并网发电,此举每年可望为全村创造现金收入35万元。
村民创业没有经验,工作队员就邀请致富带头人传经送宝,通过能人引路、市场主体合作示范等方法,为每户制定不同的'“致富攻略”,先后形成了油茶、猕猴桃、瓜蒌子、黑山羊、土鸡、小龙虾等特色种养产业。
目前,贫困户家家有产业依托,户户有创业激情,动力十足。
xx年是洪江市实现整体脱贫出列的决战决胜之年。
洪江市财政局立下军令状,坚决完成2个贫困联系村118户贫困户的脱贫出列任务,四个着力扎实做好驻村扶贫工作。
着力抓牢队伍管理。
做到“两个全覆盖”,即2个贫困联系村都安排了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帮扶责任人。
同时,要求单位 ___或分管领导每月到村研究扶贫工作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天;2名驻村第一书记(队员)每月住村开展工作不少于20天;每名帮扶责任人每月上门帮扶不少于1次。
着力抓好政策宣传。
帮扶责任人人手一本《湖南脱贫攻坚工作手册》,熟读精通扶贫政策,并积极向帮扶对象宣传,帮助贫困对象充分利用好政策,牢固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观念,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云南万人计划
云南万人计划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云南省的一些地区依然存在着贫困和落后的现象。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云南省提出了“万人计划”,旨在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帮助万人脱贫致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首先,云南省将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力度。
农村是贫困人口的主要聚集地,因此,扶贫工作的重点必然是农村地区。
云南省将通过发放扶贫资金、实施产业扶贫、开展教育扶贫等多种方式,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水平,为农民创造更多的致富机会。
其次,云南省将大力推进产业扶贫。
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云南省将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比如,利用云南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农业产业;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发展旅游业;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矿业产业等。
通过产业扶贫,帮助贫困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增加居民收入。
此外,云南省还将加强教育扶贫和医疗扶贫工作。
教育和医疗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
云南省将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和医疗机构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
同时,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和贫困群众的资助和帮扶,确保他们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增强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
总之,云南省的“万人计划”是一项全面的扶贫工程,旨在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帮助贫困地区的居民脱贫致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这不仅是云南省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相信在“万人计划”的实施下,云南省的贫困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人民群众的生活将会有所改善,云南省的经济社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云贵贫困地区是指云南、贵州两省的贫困地区。
这些地区的经济落后,教育水平也相
应较低,成为贫困困扰的原因之一。
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采取了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旨在
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提高其教育水平,打破贫困循环。
本文将对云贵贫困地
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
首先,云贵贫困地区教育水平较低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育资源匮乏。
这些地
区从基础设施到教师都存在着缺乏和不足的情况。
同时,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
学生没有参加高质量的教育活动的机会。
缺少足够的教育资源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果,进一步加剧了贫困问题。
因此,应将教育资源的补给作为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优先要务。
其次,应在教育质量上下功夫。
不仅仅是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还应确保教育的质量。
教育的高质量不仅能够输出优良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在日后更好、更快地脱贫。
因此,应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更好地培育和引领年轻人走向社会。
再者,应增加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补助。
学习和生活补助不仅能够减轻孩子们
在经济上的负担,还能够帮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提高学业成绩。
这部分钱应以对生活水
平存在较大影响的项目为要点,比如食宿、治病等。
总之,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是实现贫困地区儿童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云贵贫困地区应
优先考虑教育资源的补给、提高教育质量和增加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补助等对策以
促进教育领域的合理发展,从而推动贫困地区的脱贫治理。
精准扶贫背景下云南农村电商扶贫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距,解决农村部分劳动力的问题,提升农民的收入。山西省娘子关村旅游景区主要依靠当地天然的丰富水资
源发展旅游业,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之下,当地的旅游业有一些不足之处,文章主要 对 当 地 现 在 所 面 临 的 问 题
统,才能保障农产品的有效运输,保障农产品的新鲜度,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6]。国家
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政府与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加大合作力度,让贫困村网络全覆盖。
3.
2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基层政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本地优秀人才回流或引进外乡优秀人才,让技术带领村民学习电商知
方面,农户自己经营自己承担市场风险,出现市场价格波动,农产品销售会出现问题。
2.
5 政府资金投入力度较小
近年来电商发展迅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电商扶贫作为一种新型扶贫方式目前还不完善。云南由于其
特殊地理位置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缺 陷,电 商 扶 贫 发 展 有 一 定 难 度,目 前 政 府 在 扶 贫 方 面 重 点 放 在 产 业 扶
J].农 村 经 济 与 科 技,
2020,
31(
19):
159
161.
[
7] 赵佳辉,李颖华,燕任飞 .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经验探索[
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
19):
182
183.
[
8] 王琦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电商发展新思路[
J].食品研究与开发,
现代化农业
· 43 ·
2021 年第 3 期(总第 500 期)
云南贫困地区现状及扶贫攻坚
云南贫困地区现状及扶贫攻坚二、云南省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二)致贫的六个主要原因云南省六个主要的致贫因素,就是我们知道贫困的现状,但最关键的是要把产生这个现状的根本原因要找到,目前从理论上来讲,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三类原因。
第一、条件;第二、素质;第三、机制。
这三类原因是导致贫困的三个主要原因,有条件型贫困、素质型贫困、机制型贫困。
条件型贫困主要包括什么内容?就是基础设施的状况、自然的禀赋,资源环境的状况,社会公益事业等等方面的条件。
素质,很显然指的就是人的素质。
机制,如果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实际上讲的是制度,但是现在为了怕产生一些误会,说是不是一提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问题,不是。
它指的是具体的资源分配的制度,包括管理性的制度、资源分配的制度。
这三大因素是我们导致贫困的三个主要原因。
具体到云南来讲,结合云南的实际,我们也做了分析,导致云南省贫困的原因主要是六个方面。
1. 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差目前在我们的三个集中连片困难地区,2009年做过一次统计,不通路的自然村接近3万个,不通电的自然村接近9000个,而且有将近150万人口的人畜饮水问题解决不了。
特别是去年我们遇到干旱,工程性的缺水问题,实际上就是基础设施薄弱造成的。
2. 基本公共服务滞后,人口综合素质偏低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以社会事业建设为主的基本公共服务滞后,是原来我们在扶贫开发工作里在这个问题上是一个短板。
基本公共服务滞后,特别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就造成了教育、卫生等等一系列公共服务跟不上,致使一些老百姓的素质,身体素质、包括科技文化素质就适应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2001年的时候,我到昭通市永善县马栏乡大洪口村,我当时陪着省委的一个领导下去,到了那个村是早晨10点左右,那个村子我们见到7、8个小女孩,看岁数全部都在12岁以下,因为个子非常矮,然后他们就围在一起吃土豆,旁边摆了一些辣椒,放一些盐巴在旁边。
省委的那个领导也在那里,也是老同志了,老百姓请他吃,他就拿着吃了,那几个女孩把头转过去悄悄的说“他们吃了,我们没吃的了”,最后我碰了一下省委的领导,我说他们没吃的,象征性的吃一点了。
深度贫困地区就业扶贫问题研究——以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为例
深度贫困地区就业扶贫问题研究———以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为例陈宇(中共会泽县委党校,云南会泽654200)摘要:深度贫困地区是当前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而就业扶贫是解决贫困群众脱贫难题的重要举措,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
会泽县的就业扶贫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其有益探索和实践对深度贫困地区就业扶贫具有推广和借鉴作用,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本文对全方位推进会泽县就业扶贫进行了新的探讨:破解会泽县就业扶贫中精神脱贫和思想扶贫难题,建立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就业扶贫长效机制;不断强化组织管理,构建精准化就业扶贫治理机制,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脱贫攻坚;贫困地区;就业扶贫中图分类号:F24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994(2020)05-0112-05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深度贫困地区在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因此,破解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题尤为重要。
会泽县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县委、县政府立足于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切实把“人口包袱”变为“人口红利”,实现高效扶贫,深度脱贫。
一、会泽县就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会泽县位于乌蒙山主峰地段,境内山高、坡陡、谷深,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云南省典型的贫困农业人口大县,总人口106.26万人,有农业人口91.83万人,有农村劳动力63.4万人。
长期以来,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就业扶贫工作,面对自然环境、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滞后等各种客观条件限制,立足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最大优势,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来抓,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主要措施云南省扶贫开发工作基本情况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省份。
全省辖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总人口4483万,其中农村人口3600多万。
国土面积为39.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4%。
与越南、老挝、缅甸三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4060公里。
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19 7个民族乡,有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少数民族人口有1415.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1.6%。
有国家扶贫重点县73个,占全国的12.3%,还有7个省级扶贫重点县,是全国扶贫攻坚的重要主战场之一。
一、云南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制定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从2001年到2010年,集中力量,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把我国扶贫开发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务院扶贫办的关心指导、中央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上海市的倾情帮扶下,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结合省情实际,制定实施了《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快“十一五”时期农村扶贫开发进程的决定》、《关于完善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责任制度的意见》、《关于实施分类指导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的意见》、《关于加快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众脱贫进程的决定》等重要文件,团结带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推进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高潮迭起,特点鲜明,措施有力,亮点闪烁,成绩突出,效果显著。
2001—2009年,全省共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42.0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96.17亿元,省级财政扶贫资金45.89亿元,省级财政资金投入总量居全国第一。
2010年计划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达26.31亿元,比2001年增加了14.2亿元,有力地推动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
(一)“一体两翼”战略强势推进。
一是整村推进。
2001—2010年,省扶贫办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51.7亿元,完成了2078个村委会和2.53万个贫困自然村的整村推进,有143.5万户贫困农户直接受益,提前一年完成“三个确保”目标任务。
如:曲靖市2007年开始,以户“八有”、自然村“六有”和行政村“六有”为目标,每村整合投入资金400万元,探索开展了“政府大投入、资金大整合、项目大集中、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建设”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新路子,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332个贫困村委会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贫困人口整体脱贫。
二是劳动力转移培训。
在贫困地区认定了90个省级和1个国家级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10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69亿元,转移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201.69万人,其中技能培训28.4万人,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就业渠道。
如:昭通市在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工作机构的基础上,依托驻外办事机构和外出务工人员同乡会,在外出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地区建立了60多个农民工服务联络点,提高了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常年在珠三角、长三角的昭通籍务工人员达30.98万人,占全省省外务工总人数的25.8%。
三是产业扶贫。
10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贴息资金8.36亿元,引导项目贷款94. 41亿元,重点扶持了龙头企业251家,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引导到户贷款114.5 9亿元,帮助约240万户贫困农户发展特色小产业,户均增收1100多元,到期还款率由过去的86%提高到现在的99.3%。
投入专项财政扶贫资金4.57亿元,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在69个县600多个贫困村开展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600万元,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如:金平县引进广州大唐实业公司到勐拉乡进行香蕉产业开发,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使香蕉亩产由原来的200-300公斤提高到1000-1500公斤,已带动3500多户农户实施标准化种植香蕉6000亩,户均增收40 0多元。
漾濞县立足自然资源优势,着力培植和壮大核桃产业,苍山西镇光明村共有核桃12万多株,人均99株,核桃干果年产量480吨,销售收入674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600元。
腾冲县大力推进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界头大园子村汤家岭小组互助社35户社员累计借款35万元,购买摩拉奶水牛35头,日产奶约2 40公斤,每天毛收入近千元,每年户均增收达7000元。
(二)特殊困难群体重点帮扶和少数民族扶贫迈出重大步伐。
突出特殊困难群体帮扶,认真落实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发展规划,率先对人口较少民族集中扶持,组织实施了布朗族、基诺族综合扶贫工程。
累计投入镇沅县苦聪人帮扶资金2.6亿元,基本解决了1.3万苦聪人的温饱。
整合投入莽人克木人帮扶资金1.66亿元,开展了整村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安居工程等12项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胡总书记、温总理的充分肯定。
2008年以来,又相继启动了对僰人、独龙族、瑶族支系山瑶、拉祜族的重点帮扶工作,为全国开展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综合扶贫开发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重要经验。
(三)兴边富民扶贫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5—2010年,我省先后组织了两轮兴边富民工程,累计投入资金预计达到254亿元,主要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温饱安居、产业培育、素质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生态保护与建设等6大工程30件惠民实事。
其中,在边境25个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8.38亿元,实施了4902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使边境一线贫困程度得到有效缓解,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贫困村脱贫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四)片区综合开发取得实质性成效。
建立了对特殊困难区域重点扶持机制,加大了对昭通、文山、怒江、迪庆集中连片贫困州市的投入力度,整体贫困状况得到明显缓解。
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亿元,在10个县开展了“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
按照大扶贫、大整合、大参与、大发动、大开发的理念,一次规划、分两年实施,在全省16个州市20县21个乡镇开展整乡推进试点,省级每乡补助600万元,探索了贫困地区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的经验。
安排4500万元专项资金,加快推进我省47个革命老区县开发建设进程。
如:云县在茶房、大寨两个乡镇相对集中连片的20个行政村,1 87个自然村实施连片开发试点项目,覆盖11900户、49839人, 累计完成总投资14837.33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35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5201.45万元,通过抓产业、强基础、重培训,全面夯实了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基础。
会泽县五星乡共投入资金6882.12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资金420万元,县级财政资金126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2350.93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及自筹2850.18万元,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步伐。
(五)行之有效扶贫措施充分发挥作用。
一是易地搬迁扶贫。
对丧失生存条件,就地难以解决温饱的人群,坚持就地就近小规模集中安置和插花安置的原则,10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4.88亿元、国债资金17.96亿元,对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64.66万人实施了易地搬迁扶贫,基本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
特别是在防灾减灾、保障贫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上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如:永德县大山乡纸厂村龙塘沟自然村,红山自然村一组、二组海拔地处炭酸盐岩地区中松散堆积的不稳定陡坡上,随时面临滑坡的威胁。
2009年共投入资金337.9万,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68.5万元,群众自筹169.4万元,组织实施了易地扶贫开发,转移安置农户55户337人,从根本上改善了基本丧失生存条件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安居温饱工程。
2003年以来,我省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54亿元,对125个县(市、区)1726个乡(镇)9180个村委会5.5万个村民小组40.25万特困农户实施了破烂茅草房改造,并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又改造了3.3万户,实现了贫困群众世代期盼的安居夙愿,被贫困群众称为“第三次解放”,在境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回良玉副总理的充分肯定。
如:沧源县自2005年以来,通过茅草房、杈杈房改造和安居工程等建设,先后修建民房达21196户,占全县总农户的64.13%。
勐来乡民良村七组通过项目实施,人均纯收入达2900元,人均比上年增加1943元,翻了两番多。
三是以工代赈扶贫。
投入以工代赈资金24.43亿元,积极开展乡村道路、小型农田水利、人畜饮水、水土保持、江河治理和水毁工程恢复建设,加强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六)社会扶贫成就斐然。
密切与中央27家挂钩单位和上海市的沟通协调和联系,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高层互访机制,27家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单位在我省4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8.13亿元。
上海市投入对口帮扶资金12.07亿元,对红河、文山、普洱、迪庆4州市26个贫困县实施帮扶,同时还将德昂族、独龙族纳入帮扶范围,基本形成了“4+2”的工作格局。
制定实施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责任制度的意见》,213家省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 12.65亿元。
广泛动员驻滇部队、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多渠道、多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并积极开展减贫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如:外交部定点帮扶麻栗坡县17年来,共投入帮扶资金1亿多元,主要实施了“温饱工程”、“卫生工程”、“希望工程”和“培训工程”4类工程492个项目,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比1992年增加了1944元。
上海市自200 6年对口帮扶德昂族以来,5年共投入帮扶资金3688.76万元,安排项目457个,实施8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和社会事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帮扶工作。
“上海亲戚”、“上海路”、“上帮村”遍布德昂族聚居区。
(七)扶贫机制和政策研究不断创新。
开展了“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和整乡推进试点,扩大了村级互助资金试点范围,增加了小额信贷和信贷扶贫规模,小额信贷扶贫经验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开展了创建“带领致富党支部”和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活动。
积极探索扶贫园区开发模式。
开展了《云南省扶贫开发条例》的前期调研和10余项专项课题研究。
开展了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机衔接,在16个州市19县开展了试点工作,并对80个重点县进行了摸底调查。
到2009年底,全省低保对象达到338万人,月人均救助水平达60元。
十年来,我省扶贫开发重点突出,亮点频现,为我国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指标和全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