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氯气的性质》优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气的性质》优秀教案
永春四中郑杰伟 20XX年1月16日
一、设计思想
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本课首先先从生活实际出发,向学生展示氯气泄露事故以使学生对氯气产生感性认识,再用泄露氯气给社会带来惨重的损失激发学生学习氯气的性质的渴望。最后以氯气泄露事故造成的严重恶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要向学生介绍氯气的用途,以使学生建立起辩证地认识事物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实验,分组讨论等环节,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拓宽学生视野,提高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与交流,将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力图使这堂课既有严谨规律的学习过程,又有生动活泼的主动探索和实践过程,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材解读与分析
“氯气的性质”选自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是在学生在掌握“研究物质的试验方法”、“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氯碱工业”等知识点后,是第一次进行元素性质的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对氯气性质的探究、学习方法指导今后对硫、氮等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也为卤族元素性质的整体认识乃至非金属元素的把握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在高中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研究物质的试验方法”、“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氯碱工业”等知识,用所学知识指导对“氯气的性质”的学习,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是可行的。本节课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播放、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探究讨论、交流总结,是学生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切实掌握“氯气的性质”。
四、重点、难点
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和作用。
难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归纳。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及辩证思想的渗透。
五、教学方法:
1.情境激趣法:运用多媒体视频,调动学生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
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其中化学
性质;
3.讨论总结法: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分
析现象,最终总结氯气的有关化学性质。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看颜色、闻气味等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使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3)通过实际事例使学生了解氯气的毒性,并将毒性与其理化性质相结合;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观察、操作、及分析实验现象与性质的联系的能力;
(2)使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获得合作能力以及对基本的探究合作能力,使其对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有大体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际事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白安全生产、实验的重要性,建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3)通过对氯气利害两面的分析,使学生建立唯物主义辩证的哲学观。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呈现中心问题
【媒体展示】用多媒体展示
20XX年3月29日晚6时许,京沪高速淮安段,一辆由山东开往上海方向的槽罐车与一辆迎面驶来的解放牌大货车相撞后翻倒在地,槽罐车上满载的约32吨液态氯气快速泄漏。与事故发生地相距300米的地方,是一个村庄,住有l万名村民。中毒死亡28人,送医院治疗285人。
事故发生地的东北侧是一片麦田。这个季节的小麦,本应是翠绿的,但是这片麦田呈现出的却是金黄色!村民告诉记者,一夜之前麦田还是绿色的,但是经过几个小时的氯气“浸泡”,绿色的小麦己变成可以收割时的颜色,金黄一片。油菜已被氯气熏得枯黄。
20XX年6月,重庆某纸厂在其周围厂区存放的7个大约200公斤的废弃氯气罐,·由于氯气罐体放置年限过长,罐体大部分严重腐蚀,发生氯气泄露事故。事故发生时,周围空气中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钢瓶附近的低洼处可见到明显的黄绿色气体残留。事故造成3人死亡。
类似的氯气泄露事故还有很多……
(提醒同学在观看过程中注意在引爆氯气储气罐后的处理方法和群众迁移方向向)
【提问】大家对氯气的印象如何?
【过渡】大家夏天去游泳的时候在水里是不是会闻到刺鼻的气味?那是漂白粉的味道,它能杀死水中的细菌。那么大家知道漂白粉是怎么来的吗?制取它的原料就有今天我们所学的氯气
【提问】氯气又有利又有毒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合理的利用,防止其危害;
【思考】如何合理的利用呢?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由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一分为二的看待氯气,引起学生对氯气的好奇,激发对新知识的兴趣,点明主题。
2展开新课
【板书】氯气的性质
【展示】观察一集气瓶中的氯气(Cl
),描述物理性质。
2
【板书】一、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
是一种毒性气体,那么对于有毒的气体我们【提问】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知Cl
2
要如何闻它的气味呢?(强调闻气体的正确方法。)
【板书】毒性、有刺激性味(扇闻法)
【联系】氯气泄露事故救援的相关图片:消防员在对氯气泄漏现场不断喷出水幕,以稀释空气中氯气浓度,防止氯气扩散
【提问】为什么可以用水进行处理和稀释泄漏空气中的氯气?氯气是否溶于水? 【演示】准备两个充满氯气的集气瓶,在其中一个瓶中注入水观察瓶内气体和溶液的颜色
【提问】瓶内气体和溶液颜色有何改变?说明什么?
【板书】可溶于水(1:2),易液化,液态的氯气叫液氯
【讨论】氯气采用什么收集方法?
【结论】向上排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以采用这一方法收集
【设计意图】用最直观的方式给与学生视觉上的刺激,在教学的开始很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起到引导补充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会筛选信息进行交流,自主学习,互相讨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总结,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自主设计探究实验为辅助,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过渡】游泳馆氯气泄露事故发生后,人们测定游泳池中的水显酸性。
【提问】为什么游泳池中的水显酸性?氯气溶于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如何验证?
【引导】引导学生从元素的守恒的角度去分析,去推测。
【结论】氯水中可能含有的分子有:水分子、氯分子等;可能含有的离子有:H+、Cl-等。
【设计意图】激活旧知识,落实新知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总结,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深入提问】如何检验可能含有的Cl-和H+呢?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实验方案:a.检验Cl-的实验设计方案:向氯水中加入AgNO
溶液和稀硝酸溶液,
3
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b.检验H+的实验设计:用紫色石蕊试液;用PH试纸等。学生动手实验,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进行试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层层深入,教会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实验,对比分析,反思评价,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学生自己假设,设计,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学生自己动手,由实验中的现象直接验证他们的猜想,发现问题,满足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好奇心,同时自主得出结论,突破难点。
【提问】将加石蕊溶液的试管振荡,又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思考】红色变浅,并且逐渐消失,溶液中有使颜色褪色的物质。
【提问】 a.这种能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是什么?
b.水和干燥的氯气有漂白作用吗?
c.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