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脂安全标准.
(国内标准)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本标准5.2 中的表1和表2的部分指标、5.4 及第7 章、第8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是对GB1536---1986 《菜籽油》的修订。
本标准与GB1536—1986 的主要技术差异:——本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及表述规则按GB/T1.1 —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修改。
——根据菜籽油的原料及采用的加工方式,对其进行了分类和定等;——对上述标准中特征指标和质量指标项目进行了调整;——对质量指标中相关指标值作了修订;——对低芥酸定义和含量依据又低油菜籽的有关标准确定。
本标准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修改了有关指标。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536——1986《菜籽油》。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并归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福临门食品有限公司、湖北天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南顺油脂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薛雅琳、陈燕、徐霞、胡敬、赵红梅、刘作民。
菜籽油 GB 1536--2004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菜籽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压榨成品菜籽油,浸出成品菜籽油和菜籽原油。
菜籽原油的质量指标仅适用于菜籽原油的贸易。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总勘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49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GB/T5524 植物油脂检验、抽样、分析法GB/T5525—1985 植物油脂检验、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方法GB/T5526 植物油脂检验、比重测定法GB/T5527 植物油脂检验、折光指数测定法GB/T5528 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法GB/T5529 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定法GB/T5530 植物油脂酸值酸度的测定GB/T5531 植物油脂检验、加热测定GB/T5532 植物油脂值测定GB/T5533 植物油脂检验、含皂测定法GB/T5534 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法GB/T5535 植物油脂检验、皂化物测定法GB/T5538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法GB/T5539 植物油脂检验、油脂定性试验GB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GB/T17376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GB/T17377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GB/T17756—1999 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压榨菜籽油pressing rapeseed oil 油菜籽经直接压榨制取的油。
食用花生油国家标准
食用花生油国家标准(GB1534-2003)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花生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压榨成品花生油、浸出成品花生油和花生原油。
花生原油的质量指标适用于花生原油的贸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524 植物油脂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525-1985 植物油脂检验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法GB/T 5526 植物油脂检验比重测定法GB/T 5527 植物油脂检验折光指数测定法GB/T 5528 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法GB/T 5529 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定法GB/T 5530 动植物油脂酸价和酸度测定(GB/T5530-1998,eqv ISO 660:1983)GB/T 5531 植物油脂检验加热试验GB/T 5532 植物油碘价测定(GB/T 5532-1995,neq ISO 3961:1989)GB/T 5533 植物油脂检验含皂量测定法GB/T 5534 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GB/T 5534-1995,idt ISO 3657:1988)GB/T 5535 植物油脂检验不皂化物测定GB/T 5538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B/T 5538-1995,eqv ISO3960:1977)GB/T 5539 植物油脂检验油脂定性试验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GB/T 17376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GB/T17376-1998,eqv ISO 5509:1978)GB/T 17377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GB/T 17377-1998,eqv ISO 5508:1990) GB/T 17756-1999 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食用油的国家标准及检测方法
食用油的国家标准及检测方法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而食用油的质量安全更是关乎我们的健康。
为了保障食用油的质量安全,国家对食用油的生产和质量进行了严格的标准和检测方法的规定。
本文将介绍食用油的国家标准及检测方法,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食用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食用油的国家标准。
根据《食用油脂标准》(GB 2716-2005),食用油应符合以下标准,一是外观应清澈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二是气味应清香,无异味;三是味道应纯正,无杂味;四是酸价应符合规定范围;五是过氧化值应符合规定范围;六是不得掺假伪劣品;七是不得掺加禁用物质等。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食用油的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食用油的检测方法。
食用油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测、气味检测、味道检测、酸价检测、过氧化值检测等。
外观检测是通过目测食用油的外观,观察是否清澈透明,有无悬浮物和沉淀物。
气味检测是通过嗅觉检测食用油的气味,观察是否清香,有无异味。
味道检测是通过尝觉检测食用油的味道,观察是否纯正,有无杂味。
酸价检测是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食用油中的酸价含量,来判断食用油的新鲜程度和质量。
过氧化值检测是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食用油中的过氧化值含量,来判断食用油的氧化程度和质量。
这些检测方法的制定,是为了确保食用油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总的来说,食用油的国家标准及检测方法是为了保障食用油的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油时,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同时也可以通过目测、嗅觉、尝觉等方法来初步判断食用油的质量。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食用油,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食用油产品标准号及其含义
食用油产品标准号及其含义
在食用油中,GB开头的是国家标准,Q开头的是企业标准,GB/Q指国家强制性标准,GB/T指国家推荐性标准。
市面上食用油的种类很多,有玉米油、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米糠油、芝麻油、橄榄油等。
GB和GB/Q是国家标准,也是最低标准,一般的企业标准会高于国家标准。
食用油的等级是根据精炼程度把食用油分成了一二三四级。
级别越高,其精炼程度越高,杂质也会越来越少,但油脂中的部分天然活性物质如维生素E、植物甾醇、角鲨烯等也会损失越大。
一级、二级的油:精炼程度比较高,含杂质少,油比较清亮,烟点高,烹调油烟少,所以比较适合炒菜,但也不适合长时间煎炸。
三级、四级的油:精炼程度低,杂质多,同时功能活性成分也多,颜色没有那么好看,烟点低,不适合用来高温加热(油烟较大),但可用于做汤、炖菜、调馅等。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无论是一级油还是四级油,只要符合国家标准,都可以放心去选择。
食用油的加工工艺分为两种,一种是压榨工艺,另一种是浸出工艺,压榨工艺是通过机械把油脂从物料中挤压出来,而浸出工艺是经过化学手段将物料中的油脂提炼出来,所以很多人认为压榨的食用油一定比浸出的好。
但根据我国《 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加工助剂“正己烷”在最终的食品检测中是不允许检测出来的。
所以,无论是压榨油还是浸出油,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并且符合质量标准的油,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食用油的国家质量标准
食用油的国家质量标准未进行调整,保持原有标准。
1.4.2质量指标进行了调整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部分质量指标进行了调整。
例如,玉米油的过氧化值从原来的10克/千克调整为8克/千克,花生油的酸值从原来的2.0克/千克调整为1.5克/千克等。
这些调整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1.4.3卫生指标未进行调整,保持原有标准。
1.4.4其他(掺伪试验)指标进行了调整对掺伪试验的指标进行了修改,更加严格地控制了产品的质量。
同时,还增加了对掺杂非食用油脂的规定,严格禁止将非食用油脂掺杂到食用油脂中,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总之,这次标准修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食用植物油市场,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通过明确强制条文、重新明确产品分类等级、调整部分质量指标等措施,将食用植物油的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促进了食用植物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介绍了植物油的质量标准和卫生指标。
其中,质量指标包括气味、滋味、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
增加了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两项指标,以更全面地反映油脂产品的质量。
卫生指标执行GB271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和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同时规定不得混有其他食用油或非食用油,也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
此外,标签的重要性也被强调,需要标明转基因、压榨、浸出产品和原料产国,以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五个标准的质量指标内容分别为棉籽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和葵花籽油。
棉籽油的质量指标包括气味、滋味、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其中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是强制指标。
成品油分为四个等级,质量指标包括色泽、气味、滋味、透明度、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加热试验、含皂量、烟点、冷冻实验和溶剂残留量。
其中,一级和二级油的气味、滋味、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都有明确的限制。
总之,植物油的质量和卫生标准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和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食用油标准号对照表
食用油标准号对照表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原料,而不同种类的食用油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要求。
食用油的标准号对照表便是为了方便人们对不同食用油的相关标准进行对照和查询而制定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用油标准号对照表,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食用油的相关标准。
1. GB 1535-2003《食用油脂》。
这是我国对食用油脂的国家标准,其中包含了食用油脂的分类、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储存和运输等内容。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食用油脂的生产和销售,是食用油行业的基本标准之一。
2. GB/T 1536-2004《粮油食品中脂肪酸甲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这是我国对粮油食品中脂肪酸甲酯测定的国家标准,其中规定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粮油食品中脂肪酸甲酯的方法。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粮油食品中脂肪酸甲酯的测定,为保障食用油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3. GB/T 1537-2004《粮油食品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这是我国对粮油食品中酚类化合物测定的国家标准,其中规定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粮油食品中酚类化合物的方法。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粮油食品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为保障食用油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4. GB/T 1538-2004《粮油食品中生物酚类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这是我国对粮油食品中生物酚类测定的国家标准,其中规定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粮油食品中生物酚类的方法。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粮油食品中生物酚类的测定,为保障食用油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5. GB/T 1539-2004《粮油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这是我国对粮油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的国家标准,其中规定了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粮油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方法。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粮油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为保障食用油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食用油标准号对照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食用油的相关标准。
食用油等级分类标准
食用油等级分类标准
食用油等级分类标准指的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对于食用油质量等级的分类标准。
该标准是为了保障人们食用油的安全和健康,规范食用油市场秩序,促进油脂工业的健康发展而制定的。
按照国家标准,食用油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一级食用油的色泽透明,气味芳香,味道纯正,无异味,其酸价、过氧化值、游离脂肪酸、色泽和气味等
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二级、三级、四级食用油在酸价、过氧化值、游离脂肪酸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其指标比一级食用油有所降低,但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此外,食用油还可以根据其适宜的烹调方式来分类。
例如,菜籽油适用于高温烹调,花生油适用于煎、炸等中温烹调,橄榄油适用于凉拌、烹饪等低温烹调。
根据不同的烹调方式选择不同的食用油,有利于保证油脂的品质和安全,同时也可以使得菜肴的口感更佳,更符合人们的饮食习惯。
总之,食用油等级分类标准是保障人们健康饮食的重要标准之一。
了解食用油的质量等级和适宜的烹调方式,对于人们选择安全、健康的油脂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食用油的国家质量标准
《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大豆油》、《花生油》五项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已于2003年5月14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将于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
1 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内容1.1规范名词术语根据《化工标准名词术语》的规定,对专业名词术语进行了规范,统一定义和表述。
将文本中的名词术语逐一进行阐述。
1.2 明确强制条文本次修订的标准主要采取了条文强制的形式。
强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2.1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指标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这3项指标,既是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又是产品的卫生安全限制指标。
它们的高低不但反映了加工工艺的控制、产品品质的状况,而且也反映了油脂的分解速度和氧化、劣变情况。
上述指标过高,都会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1.2.2限定了食用油质量的基础等级指标对第四个等级的压榨成品油和第四个等级的浸出成品油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强制。
这是对食用植物油产品的最低质量要求。
不仅是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也是为了避免低质量的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1.2.3增加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条款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用转基因油料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压榨油,浸出法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和原料原产国等都必须分别用“转基因”、“压榨”、“浸出”、原料原产“国名”等字样在标签中标识。
1.3 重新明确产品分类的等级根据产品的用途、加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的不同,将油脂产品分为原油和成品油,成品油又分为压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
原油即指未经精炼等工艺处理的油脂(又称毛油),不能直接用于人类食用,只能作为成品油的原料。
增加原油这个类别,使原油在进行贸易时有章可循,同时也防止将原油直接投放市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成品油则是经过精练加工达到了食用标准的油脂产品。
压榨成品油是指用机械挤压方法提取原油加工的成品油;浸出成品油是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溶剂,采用浸出方法提取的原油加工的成品油。
食用猪油的国家标准
食用猪油的国家标准食用猪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油脂之一,其在烹饪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我国对食用猪油的质量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以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食用猪油的国家标准。
首先,食用猪油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色泽和透明度、气味和味道、酸价和过氧化值、水和杂质、铅、铬、铜、锌等重金属含量、防腐剂残留量等。
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考量了食用猪油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根据国家标准,食用猪油的色泽应该呈现为淡黄色或微黄色,透明度良好,不应有悬浮物。
气味应清香,味道应纯正,不应有异味。
酸价和过氧化值是衡量食用油脂新鲜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国家标准对其有严格的限定要求。
同时,水和杂质的含量也是食用猪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此外,食用猪油中重金属的含量也受到严格的监控。
铅、铬、铜、锌等重金属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其含量超标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国家标准对这些重金属的含量有明确的限定要求。
同时,防腐剂是食用猪油中常用的添加剂,但其残留量也受到严格的限制,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综上所述,食用猪油的国家标准对其质量和安全性进行了全面的规定和监控,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作为消费者,我们在购买食用猪油时,应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产品,以确保食用猪油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生产企业也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确保生产出的食用猪油符合质量和安全要求,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食用猪油产品。
总之,食用猪油的国家标准是保障人们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加强对食用猪油国家标准的了解,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共同维护食品安全,保障人们的健康。
食用油脂常用的卫生学评价指标
食用油脂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健康饮食的关键组成部分。
对于食用油脂的卫生学评价指标,是保障食用油脂的品质和安全性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食用油脂的常用卫生学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酸价酸价是食用油脂常用的卫生学评价指标之一,通常指的是油脂中含有的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是衡量油脂品质和保存期限的一个重要参数。
酸价高低直接影响着食用油脂的口感和储存稳定性,一般情况下,酸价越低,表示食用油脂的质量越好。
二、过氧化值过氧化值是食用油脂中脂质氧化程度的指标,是判断油脂氧化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
食用油脂中的脂质氧化不仅影响油脂的风味和色泽,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危害。
过氧化值的合格标准对于保证食用油脂的质量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三、水质指数食用油脂中的水质指数是指食用油脂中水分的含量,水分的含量过高不仅会影响油脂的口感和质量,还会导致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影响食用油脂的品质和安全性。
水质指数也是食用油脂卫生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气味食用油脂的气味是评价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优质的食用油脂应该具有清香怡人的气味,而过氧化或者受到其他污染的油脂则会产生异味,影响其食用价值和安全性。
五、石鲜试验食用油脂中石鲜试验的结果可以反映出食用油脂中是否存在杂质和过氧化物,从而间接反映了其质量和安全性。
石鲜试验是食用油脂卫生学评价中常用的测试方法之一。
六、澄清度澄清度是评价食用油脂清澈程度的指标,一般情况下,好的食用油脂应该呈现出清澈透明的状态,不应该有混浊或者悬浮物。
澄清度是反映食用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七、自由脂肪酸自由脂肪酸是食用油脂中的一种重要成分,过高的自由脂肪酸含量会影响食用油脂的质量和口感,甚至产生不利后果。
自由脂肪酸是食用油脂常用的卫生学评价指标之一。
食用油脂的卫生学评价指标涉及了多个方面,包括酸价、过氧化值、水质指数、气味、石鲜试验、澄清度和自由脂肪酸等。
这些指标的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食用油脂的品质和安全性,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饮食至关重要。
食用油产品标准号
食用油产品标准号食用油产品标准是指根据食用油的性质、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用于指导和监督食用油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因此,对食用油质量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用油产品标准。
1.GB2716-2005《食用植物油中农药残留限量》此标准规定了食用植物油中农药残留最高限量,包括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有机硫农药和合成杀虫剂等。
该标准的实施对确保食用植物油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GB2715-2024《食品用污染物限量》此标准规定了食品中的污染物限量,其中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石蜡油、酶解蛋白酶、沙门氏菌和大肠菌群等。
该标准的实施对确保食用油的卫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3.GB1535-2024《食用油脂》此标准规定了食用油脂的分类、命名、质量要求、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
其中包括食用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杂质、水分和溶剂残留等质量指标。
该标准的实施对于确保食用油脂的质量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GB1534-2024《未提炼食用植物油脂》此标准规定了未提炼食用植物油脂的分类、品质、外观、色泽、气味、酸价、过氧化值、杂质和微生物指标等要求。
该标准的实施对于未提炼食用植物油脂的质量控制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5.GB/T1536-2024《动物脂肪和食用动物脂》此标准规定了动物脂肪和食用动物脂的分类、品质、外观、色泽、气味、酸价、过氧化值、杂质和微生物指标等要求。
该标准的实施对于动物脂肪和食用动物脂的质量控制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除上述标准外,不同国家和地区还有各自的食用油产品标准,如美国的USP/NF标准、欧盟的EVOO标准等。
这些标准通常由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制定,旨在保障食用油产品质量安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总之,食用油产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食用油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只有质量合格的食用油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每天食用油摄入量标准
每天食用油摄入量标准
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必需的脂
肪和热量,还为食物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和味道。
然而,过量食用油脂对健康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每天食用油摄入量的标准对于我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油脂的比例不应超过总能量的30%,其中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不应超过总能量的10%。
而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年
人每天摄入油脂的标准为25-30克,其中植物油摄入量应占总油脂摄入量的80%以上。
对于不同年龄段和生理状态的人群,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也有所不同。
例如,婴
幼儿阶段的每天食用油摄入量应在5-15克之间,而青少年和孕妇的摄入量也有相
应的标准。
此外,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的人群,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搭配食用油来控制摄入量。
例如,可以选择
植物油、花生油、菜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适量食用动物油和奶油,尽量减少食用椰子油、棕榈油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
此外,烹饪时也可以采用清蒸、水煮、凉拌等低油烹饪方式,减少油脂的摄入量。
总之,每天食用油摄入量标准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
年龄、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合理控制每天摄入油脂的量,选择合适的食用油,并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以保证我们的饮食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远离油腻和疾病的困扰。
食用油脂安全标准ss
• 2008-3-14,记者从河南省质监局获悉,河南省近期对10类食品抽检表明, 食品总体抽检合格率为90.1%。食用植物油合格率为97.8%,抽检发现的 主要问题是:1家企业1批次的酸价、色泽、水分及挥发物不合格,有4家标 签标识不规范。
,无异味、杂质和残渣。
(二)理化指标:如表10-3所示
食用油脂的生产加工过程
一、油料预处理
食用油脂相关标准
但油脂长期存放时易发生一系列的氧化作用和其它化 学变化而变质。变质的结果不仅使油脂的酸价增高,而且 由于氧化产物的积聚而呈现出色泽、口味、硬度以及其它 一些变化,从而导致油脂的营养价值降低。因此,制定相 关的卫生标准对油脂进行监督以保证食用安全是十分必要 的。
食用油脂相关标准
2008年食品抽检情况
• 2008-01-29,质检总局对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麦粉等“年货”抽查, 食用植物油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9.9%,此次抽查对食用植物油产 品中的酸价、溶剂残留、过氧化值等10个项目进行了检验,共涉及北京、天 津、河北、黑龙江、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9个省、直辖市27家企业生 产的27种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是个别产品 酸价和溶剂残留量超标。
油脂的组成及性质
(5)脂肪的氧化酸败 油脂在空气中,水分,光线和某些金属(铁或铜)存
在下,经过一段时间能产生强烈的涩味和特殊的恶臭,俗 称哈喇味,这一过程为脂肪的酸败。酸败的主要原因是氧 化作用。油脂先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再裂解生成醛,酮, 羧酸及其它氧化物使油脂带有强烈的气味。
食用油脂安全标准
食用油脂的生产加工过程及要求
三、油脂精炼
1、油脂精炼概念 利用机械的、化学的、物理的方法除去油脂中的各类杂质,提高油
脂品质,满足人们食用需要的一系工艺总称为油脂精炼。 2、油脂精炼目的
尽量地除尽油脂中不需要的和有碍于某种使用目的非甘油三酸酯 组分,最大限度地保留对生理学有重要意义和具有抗氧化性能的非甘 油三酸酯组分,并使炼耗降到最低限度。 3、方法
(1)色泽:色泽深浅可以部分地反映油脂精炼的程度。 (2)比重:同温度下,样品与同体积水的重量比为0.91~0.95 (3)折射率:一般在1.448~1.474之间 (4)熔点:固体脂变成液态油的温度 (6)浊点:油样开始浑浊时的温度,一般为 -5 ~ -13℃ (8)粘度:表示液体流动时发生的抵抗程度的数值 (9)烟点、闪点、燃点:油脂加热时,热稳定性指标。
问题:①浸出油质量较差,溶剂溶解油脂的同时,也溶解色素等伴随物 ,所以毛油的杂质含量多,色泽较深。②溶剂具有易燃、易爆性和毒性。
食用油脂的生产加工过程及要求
2、浸出法制油的工艺流程
混合油:用特定的有机溶剂提取油料中的油脂得到的萃取液,即有机 溶剂和油脂的混合物。
浸出温度:6号溶剂油一般为50~55℃
机械方法,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具体方法有脱胶常用水化脱 胶,碱炼脱酸法,吸附脱色,汽提脱臭,冷冻结晶脱蜡和脱脂。
油脂的组成及性质
2、油脂的化学性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油脂的水解
酸价——中和一克油脂样品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KOH的毫 克数。酸价低说明甘油三酸酯分解少,油脂品质好。酸价是衡 量油脂新鲜程度的指标。 (2)油脂的皂化
用碱把油脂分解为肥皂和甘油的反应叫做皂化。 皂化值——使一克油脂(包括甘油三酸酯,游离脂肪酸以 及其它类脂)完全皂化所需的KOH毫克数。 (3)油脂的氢化:将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转化成饱和脂肪 酸,改变了油脂的特性。
食用油脂安全标准
食用油脂的生产加工过程及要求
2. 过氧化值的测定 ( 1 )概念:油脂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的多少常以过氧化值来表示。所谓 “油脂的过氧化值”,是指100g油脂中所含的过氧化物,在酸性环境下与 碘化钾作用时析出碘的克数。 (2)测定意义 • • • • 过氧化值反映了油脂氧化酸败的程度。 油脂在败坏的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被氧化,形成活性很强的过氧化物 ,进而聚合或分解,产生醛、酮和低分子量的有机酸类。 过氧化物是油脂酸败的中间产物。因此常以过氧化物在油脂中的产生,作 为油脂开始败坏的标志。 油脂中过氧化物含量的多少与酸败的程度成正比。过氧化值和油脂新鲜程 度密切相关。因此,过氧化值的测定是判断油脂酸败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油脂的组成及性质
(5)脂肪的氧化酸败 油脂在空气中,水分,光线和某些金属(铁或铜)存 在下,经过一段时间能产生强烈的涩味和特殊的恶臭,俗 称哈喇味,这一过程为脂肪的酸败。酸败的主要原因是氧 化作用。油脂先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再裂解生成醛,酮, 羧酸及其它氧化物使油脂带有强烈的气味。 过氧化值:10克样品中添加碘化钾时,游离态的碘的 毫克当量数。常用来测定油脂初期酸败、氧化程度。 羰基值(TBA):1公斤的油脂样品中羰基的毫克当量 数。主要测酸败后期的氧化程度。
问题:①浸出油质量较差,溶剂溶解油脂的同时,也溶解色素等伴随物
,所以毛油的杂质含量多,色泽较深。②溶剂具有易燃、易爆性和毒性。
食用油脂的生产加工过程及要求
2、浸出法制油的工艺流程
混合油:用特定的有机溶剂提取油料中的油脂得到的萃取液,即有机
溶剂和油脂的混合物。
浸出温度:6号溶剂油一般为50~55℃
食用油脂的生产加工过程及要求
目
指标
食用猪油的卫生标准
(一)感官指标
食用油的国家标准及检测方法
食用油的国家标准及检测方法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对于食用油的国家标准。
根据《食用油脂标准》(GB2716-2005)的规定,我国对食用油的质量安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包括了食用油的品种、质量指标、包装、标识等方面的要求。
比如,对于食用油的酸价、过氧化值、铁、铜等重金属的限量要求都有详细的规定。
这些标准的制定,可以有效地保障我们消费者的权益,也为食用油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质量要求。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食用油的检测方法。
针对食用油的各项指标,我们需要通过相应的检测方法来进行检测。
比如,对于食用油的酸价检测,可以采用酚酞指示法或者酚酞滴定法进行检测;对于食用油的过氧化值检测,可以采用碘值法或者亚铁离子滴定法进行检测。
这些检测方法的制定和应用,可以有效地保证食用油质量的可控性和可靠性。
除了国家标准和检测方法外,我们还需要关注食用油的质量安全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选择正规的渠道购买食用油,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在使用食用油时,要遵循科学的烹饪方法,避免食用油长时间加热或者反复使用,以免产生有害物质。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嗅觉、视觉、口感等方式来初步判断食用油的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总的来说,食用油的国家标准及检测方法对于保障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食用油时,要关注产品的国家标准认证情况,合理选择和使用食用油,从而保障我们的饮食安全和健康。
同时,食用油生产企业也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加强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食用油产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食用油质量安全的关注,共同维护我们的饮食健康。
食用油国家标准
食用油国家标准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原料,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我国制定了食用油的国家标准,对食用油的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本文将对食用油国家标准进行介绍,以便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食用油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首先,食用油国家标准对食用油的原料和生产工艺做出了严格规定。
在原料方面,标准规定了食用油的原料应当选用优质、新鲜的食用油原料,并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
在生产工艺方面,标准要求生产企业应当遵循科学的生产工艺,保证食用油的生产过程符合卫生标准,确保食用油的质量安全。
其次,食用油国家标准对食用油的质量指标做出了详细规定。
标准规定了食用油的色泽、透明度、酸价、过氧化值、水分和杂质等指标,以及对重金属、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这些指标的严格规定,保证了食用油的质量安全,消费者可以放心选购和食用。
此外,食用油国家标准还对食用油的包装和标识做出了规定。
标准规定了食用油包装应当符合食品包装的相关标准,保证食用油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食用油的标识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等,方便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
总的来说,食用油国家标准的出台,对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食用油的质量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油时,可以通过查看产品的标准号和标识信息,了解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从而选择质量安全的食用油。
同时,生产企业也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标准,保证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用油产品。
综上所述,食用油国家标准是保障食用油质量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依据,消费者应当关注产品的标准符合情况,生产企业也应当严格遵守标准要求,共同维护食用油市场的秩序和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大家更加了解食用油国家标准的重要性和作用。
食用油产品标准号
食用油产品标准号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而食用油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我国对食用油产品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号,以确保食用油的质量安全。
本文将对食用油产品标准号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食用油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食用油产品的标准号是什么?我国对食用油产品制定了GB 2716-2005《食用油脂》标准,这是我国食用油产品的基本标准,对食用油的质量、卫生指标、标签、包装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
此外,针对不同种类的食用油,还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如GB 1536-2018《大豆油》、GB 1537-2018《花生油》等,这些标准号都是食用油产品的重要参考依据。
其次,食用油产品标准号对消费者有何意义?标准号是食用油产品质量的保证。
通过标准号,消费者可以了解到所购买的食用油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从而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同时,标准号也是企业生产食用油的依据,企业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另外,食用油产品标准号如何指导我们正确选择食用油?在购买食用油时,消费者可以通过标准号来了解产品的种类、规格、质量等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比如,对于不同的烹饪方式,可以选择适合的食用油,如高温烹饪可选择耐高温的食用油,凉拌沙拉可选择清淡口感的食用油,这些都可以通过标准号来进行参考。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食用油产品标准号的动态更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变化,食用油产品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完善。
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油时,应关注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标准号等信息,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食用油产品。
同时,企业也应密切关注国家标准的更新,及时调整生产工艺,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最新的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食用油产品标准号是我们选择食用油、保障健康的重要依据,消费者和企业都应该重视标准号的作用,确保食用油产品的质量安全。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食用油产品标准号的相关知识,保障我们的饮食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色泽:色泽深浅可以部分地反映油脂精炼的程度。 (2)比重:同温度下,样品与同体积水的重量比为0.91~0.95 (3)折射率:一般在1.448~1.474之间 (4)熔点:固体脂变成液态油的温度。难测定 (6)浊点:油样开始浑浊时的温度,一般为 -5 ~ -13℃ (8)粘度:表示液体流动时发生的抵抗程度的数值 (9)烟点、闪点、燃点:油脂加热时,热稳定性指标。
食用油脂相关标准
为了更好地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提高产品的 安全和卫生标准,同国际接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国家粮食局, 组织制定了《棉籽油》GB1537-2003、《玉米油》GB19111-2003、《米糠 油》GB19112-2003、《葵花籽油》GB10464-2003、《油茶籽油》GB117652003、《大豆油》GB1535-2003、《花生油》GB1534-2003、《菜籽油》 GB1536-2003共8项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和相关检验方法标准。 其中《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米糠油》、《棉籽油》、 《玉米油》标准已于200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大豆油》、《花生油》 标准已于200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菜籽油》标准也于2005年2月开始正 式实施。
油脂的组成及性质
食用油脂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酸酯(甘油和3分子脂肪 酸经脱水而成) 油脂性质决定于:(1)油脂的脂肪酸组成;(2)脂 肪酸在甘油三酸酯酰基上的不同位置(处于中间位置上 的脂肪酸较稳定,不易氧化。若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布在 中间位置上的愈多,该油脂就愈稳定,保存性能也愈 好。)
油脂的组成及性质
油脂的组成及性质
2、油脂的化学性质 (1)油脂的水解 酸价——中和一克油脂样品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KOH的毫 克数。酸价低说明甘油三酸酯分解少,油脂品质好。酸价是衡 量油脂新鲜程度的指标。 中和值——中和一克脂肪酸所需KOH的毫克数。 (2)油脂的皂化 用碱把油脂分解为肥皂和甘油的反应叫做皂化。 皂化值——使一克油脂(包括甘油三酸酯,游离脂肪酸以 及其它类脂)完全皂化所需的KOH毫克数。 (3)油脂的氢化 (4)油脂的卤化
• 2008-3-11,重庆市有关部门展开第三阶段专项整治联合执法行动,对市 场销售的菜子油、大豆油进行了质量抽查,综合抽查合格率只有70.5%,其 中菜子油的合格率偏低。不合格的主要指标仍然是酸值、溶剂残留超标、菜 籽油中有棉籽油掺入等。 • 2008-3-14,记者从河南省质监局获悉,河南省近期对10类食品抽检表明, 食品总体抽检合格率为90.1%。食用植物油合格率为97.8%,抽检发现的 主要问题是:1家企业1批次的酸价、色泽、水分及挥发物不合格,有4家标 签标识不规范。 • 2008-01-29,质检总局对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麦粉等“年货”抽查, 食用植物油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9.9%,此次抽查对食用植物油产 品中的酸价、溶剂残留、过氧化值等10个项目进行了检验,共涉及北京、天 津、河北、黑龙江、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9个省、直辖市27家企业生 产的27种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是个别产品 酸价和溶剂残留量超标。
食用油脂卫生
3
食用油脂相关卫生标准
食用油脂的生产加工过程及要求 食用油脂的检验规则
4 5
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油脂概念及分类
油脂通常指生物体内取得的脂肪。 经化学加工制成的某些脂肪酸的甘油酯 叫做合成油脂。 油脂来源极广,主要是取自各种动 物及植物。按其来源可分动物油脂和植 物油脂两大类。根据其用途,可分为食 用油脂和工业用油脂。
食用油脂的营养作用
1、提供高密度能源 2、提供必需脂肪酸(EFA) 目前唯一被公认的必需脂肪酸是亚油酸[十八碳二烯(9,12) 酸] ,植物油中含量丰富。 3、改善食品风味 4、耐饥饿的作用 5、油脂中的生育酚、某些植物甾醇有降低胆固醇,改善心脏功 能的作用。
几种常见的食用油脂
(1)大豆油:世界第一大食用油。主要成分为油酸,亚油酸。 难贮藏。 (2)菜油:具有稳定性好,凝固点低等特点。 培育新品种“双低油菜”——低芥酸含量,低芥子甙(硫代 葡萄糖苷) (3)棉子油:含棉酚,需经过精练才能食用。 (4)花生油:可能含黄曲霉毒素。 (5)芝麻油:含有芝麻酚这种天然抗氧化剂,稳定性好。 (6)茶油:稳定性能好。 (7)猪油:具有良好的起酥性能。是人造黄油、起酥油的优 质原料。
食用油脂相关标准
但油脂长期存放时易发生一系列的氧化作用和其它化 学变化而变质。变质的结果不仅使油脂的酸价增高,而且 由于氧化产物的积聚而呈现出色泽、口味、硬度以及其它 一些变化,从而导致油脂的营养价值降低。因此,制定相 关的卫生标准对油脂进行监督以保证食用安全是十分必要 的。
食用油脂相关标准
2008年食品抽检情况
食用植物油的卫生标准
(一)感官指标:具有正常植物油的色泽、透明度、气味和
滋味,无焦臭、酸败及其它异味。
(二)理化指标:如下表所示。
食用植物油的卫生标准
项
酸价,(mg KOH/g) 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油、胡麻油、茶油、玉米胚芽油、米糠油 ≤ 棉籽油 过氧化值,meq/kg 花生油、葵花油、米糠油 菜籽油、大豆油、胡麻油、玉米胚芽油、棉籽油、麻油、茶油 羰基价,meq/kg 浸出油溶剂残留量,mg/kg 棉籽油中游离棉酚,% 砷(以As计),mg/kg 汞(以Hg计),mg/kg 黄曲霉毒素B1, μ g/kg 花生油 其他植物油 苯并(a)芘,μg/kg ≤ ≤ ≤ 20 10 10 ≤ ≤ ≤ ≤ ≤ ≤ ≤ 20 12 20 50 0.02 0.1 0.05 ≤ 4 1
油脂的组成及性质
(5)脂肪的氧化酸败 油脂在空气中,水分,光线和某些金属(铁或铜)存 在下,经过一段时间能产生强烈的涩味和特殊的恶臭,俗 称哈喇味,这一过程为脂肪的酸败。酸败的主要原因是氧 化作用。油脂先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再裂解生成醛,酮, 羧酸及其它氧化物使油脂带有强烈的气味。 过氧化值:10克样品中添加碘化钾时,游离态的碘的 毫克当量数。常用来测定油脂初期酸败、氧化程度。 羰基值(TBA):1公斤的油脂样品中羰基的毫克当量 数。主要测酸败后期的氧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