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综合与实践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奔跑的鸵鸟》《鲜花笔筒》《漂亮的装饰画》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与实践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奔跑的鸵鸟》《鲜花笔筒》《漂亮的装饰画》教学设计
(五)责任担当
学习简单的装饰画制作,初步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六)问题解决
掌握装饰画制作的简单技法。
(七)创意物化
通过动手制作装饰画活动,初步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张硬纸板、黄色黏土、白色黏土
教师准备(宋体五号)
课件、硬纸板、黄色黏土、白色黏土
活动过程
实践活动一
导入语
随着生活品位的提高,居住环境的改善,我们更多地用画作来美化生活空间。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学习装饰画,并自己动手制作,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分情趣。
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1、看一看,谁做的鲜花笔筒更精美。
2、比一比,谁做的笔筒更好看。把铅笔、尺子等放进笔筒,看看谁做的笔筒更实用。
任务三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鼓励创新,拓展延伸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创作一个其他样式的鲜花笔筒。
1、教师出示其他样式笔筒。
2、这些不同设计的笔筒是不是更美观呢?发挥你的想像力,准备做一个其他样式的作品吧!
8.大球搓线、小球搓豆,当作腿和脚。
8.再准备黑色、白色小泥球。
9.组合成眼睛粘上,一只小鸵鸟就完成了。
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比一比,谁做的小鸵鸟更好看。
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给你喜欢的小鸵鸟旁边画上五角星吧!
任务三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创作一个其他颜色或其他姿势的小鸵鸟。
给小鸵鸟换上其他样式的羽毛,会有什么效果?
1、教师播放鲜花笔筒制作视频。
2、同学们, 看了视频你们知道鲜花笔筒怎么做了吗?还有哪些步骤不清楚吗?我们可以通过暂停键进一步熟悉它哦!
3、说一说制作鲜花笔筒需要哪些材料?

项目式教学设计流程

项目式教学设计流程

项目式教学设计流程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

项目式教学设计流程是指在进行项目式教学时,教师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来设计和实施项目,以达到教学目标。

下面将详细介绍项目式教学设计流程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确定教学目标。

在进行项目式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指导学生在项目中的学习和实践。

教学目标可以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

第二步,确定项目主题。

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确定项目的主题。

项目的主题应该能够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目的主题可以根据学科内容、社会热点或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第三步,制定项目计划。

在确定项目主题之后,教师需要制定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包括项目的时间安排、任务分配、资源准备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项目计划,确保项目能够按时顺利进行。

第四步,设计项目任务。

在制定项目计划之后,教师需要设计项目任务。

项目任务应该能够与教学目标相匹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项目任务可以包括调研、实验、讨论、展示等多种形式,教师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设计项目任务。

第五步,组织项目实施。

在设计项目任务之后,教师需要组织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包括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教师需要根据项目计划和项目任务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第六步,指导学生学习。

在组织项目实施之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习。

指导学生学习包括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和辅导,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七步,评价项目成果。

在指导学生学习之后,教师需要评价项目成果。

评价项目成果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评价,教师需要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

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与点评——以“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片段为例

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与点评——以“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片段为例

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与点评—以“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片段为例徐新峰摘要: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来设计,将学生经验与生产生活、化学学科有机相融。

文中以“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的教学片段为例,展示了如何将学生 的已有经验与所学化学内容进行有机渗透并实施教学的过程,让学习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学生经验;教学设计;有机化合物;合成材料一、 设计背景“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是人民教育出版 社初中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的最后一节新授课。

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 在平常教学时将其上成了一节划重点、学生背 诵记忆的课,这样的化学课失去了应有的“化 学味”。

原因有:①各市中考试卷上这一单元 考查的内容很少;②考到的内容学生只要会背、会写就可以了。

基于上述原因,很少有化学教 师在公开课、展示课中选择这类课题执教。

同时还有如下原因:一是难有极具创意的设计;二 是此节内容层次较多、感觉较散;三是专有名词 较多,如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有机高分子材 料、聚合物、热塑性、热固性等,学生学习时感到 陌生而枯燥。

鉴于此,笔者在南通市如东县邱 升中学执教了一节县级公开课,且以此课题为 研究课例,借此抛砖引玉并与教学同行切磋。

二、 设计思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 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 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

,’新课程 呼唤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这里的“经 验”包括实践得来的各种知识与技能、方法、情感体验,抑或是个体的亲身经历。

基于学 生经验立场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思想,也能体现化学学科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和魅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觉得化学其实就在身边。

笔者从执教中摘取三个教学亮点片段作为 案例,将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思路线(见 表1)和评课议课中的若干观点整理出来,与同 行探讨。

体验式教学设计实践课题(3篇)

体验式教学设计实践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尤其适合采用体验式教学。

本课题旨在探索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地理学科体验式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学生地理素养:通过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问题解决等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互动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课题研究目标1. 构建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地理学科体验式教学设计框架。

2. 探索地理学科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3. 评估地理学科体验式教学的效果,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4. 促进学生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课题研究内容1. 地理学科体验式教学设计框架构建(1)分析学生生活经验与地理知识的关联,提炼出适合体验式教学的主题。

(2)根据主题,设计体验式教学活动,包括情境创设、任务驱动、互动交流等环节。

(3)制定体验式教学评价标准,包括学生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等方面。

2. 地理学科体验式教学实施策略(1)情境创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真实、生动的地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解决问题。

(3)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成果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 地理学科体验式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如提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教学设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教学设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教学设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学设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知识要利用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建构主义认知论认为,知识既不是通过感觉也不是通过交际被动获得的,知识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

学生在接受课堂教育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不少事物也有自己初步的看法,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教学的设计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

学生已有的经验对学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些经验与所学的概念、定理不相适应,有些经验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知识体系但还需要升华。

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再结合学生所处的环境,以学生其他方面的实际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来开展教学,要让学生看到日常概念和经验的局限,通过观察、实验、分析、验证等方法形成科学的概念,掌握要学的定义、原理、定理及公式。

二、教学设计要按照认知螺旋上升的规律不断拓展和深化学习内容教学的设计不仅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而且要考虑学生的认知顺序,需要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规律,学习为中心的层递性教学理念符合学生的思维顺序。

教学内容的设计也应该充分考虑这一规律,打乱教学顺序要有利于学生的探索和自主研究。

还可以让学生将这些内容设计成游戏来学习理解,将所学知识拓展到生活中,让学生在形成知识体系时克服认识的限制,让学习在拓展中深化。

三、教学设计要将知识与问题、任务与活动相结合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通过探索问题、完成任务、进行各种探索活动而获得知识。

这要求教学设计要强调知识与问题,任务与活动的结合,强调探索问题和完成任务时将知识的产生和应用的情景融合在一起,让知识的学习变得有意义。

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以问题为中心,持久地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新课标语文教学:基于儿童经验的“实用性交流”学习任务群设计

新课标语文教学:基于儿童经验的“实用性交流”学习任务群设计

新课标语文教学:基于儿童经验的“实用性交流”学习任务群设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设置了六大学习任务群,其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

”可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包括实用性阅读与实用性交流两部分。

统编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实用性写作”是学习运用语言进行生活交际的实践板块,属于实用性交流范畴。

本文仅以统编教材“口语交际”板块为例阐述“实用性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设计。

一、口语交际学习中“儿童经验”缺失以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为例,教材内容是“一起做游戏”,邀请小伙伴一起参加游戏,并教会他怎么做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乐于交往和友善待人的好习惯。

教师设计的大致教学流程为:①说说你自己喜欢的游戏;②观察插图中的游戏,说说如何做游戏;③说说游戏是如何分工的,规则怎样;④指导倾听的方法;⑤教师示范如何做游戏,师生合作体验做游戏,邀请学生上台做游戏,把游戏规则说清楚;⑥邀请别的同学上台做游戏,其他同学认真听。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口语交际”流程化教学设计,教师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关注到了“游戏”,关注到了口语交际的主要途径是“倾听”与“交流”,因此围绕“游戏”设计了一系列“听与说”的流程。

但这些流程缺失了“儿童经验”,语言的交际就失去了日常生活真实情境的意义构建,即无法凸显交际情境中语言的实用性功能。

(一)儿童游戏经验的缺失儿童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有着丰富的游戏经验。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游戏充满了向往。

但是在课堂中,教师的课堂组织形式主要是“说说”和“听听”,如:观察图中的游戏,说说是怎么做游戏的?做游戏的时候仅挑选了 1 名孩子合作体验,大多数学生都只是“观众”,如:教师示范如何做游戏,师生合作体验做游戏,邀请学生上台做游戏,把游戏规则说清楚。

基于学生的认识和经验--《认识平行》教学设计与说明

基于学生的认识和经验--《认识平行》教学设计与说明

头脑 中的平 行 概 念 来观 察 身边 的事 物 与现 象。通过列举 实际事例 , 可 以进 一 步体 验 两
条直线互相平行的含 义。在 列举 平行 的事例 时, 不仅要举 出两条水平 线互相 平行 、 两条 竖
直线互相平行 的例 子 , 还要 举 出一 些 其他 走
/ \二
图3
l l
并讨 论 : 你 发 现这 三条 直 线每 两组 之 间有 怎
样的位置关系?
结合交流 , 课 件 隐 去第 ② 条 直线 , 指 出: 像这样①和 ③不 相交 的两条 直线 互 相平 行 。 今天就让我们 一 起走 进 平行 的世 界 , 去探 寻 其 中的奥妙 , 好吗?
理解两条直线互相 平行 的本质 特征 以及 用不 同的方法 画出平行 线 。
展示学 生所 画 的一组 平 行线 , 并说说 自 己是 怎样 画的。
[ 说 明: 教 师是 学生 学 习的组 织者 、 引导
者与合作者 。教 师积极 利 用学生 身边的材料
为学生提供 操 作材 料 , 引导 学 生开展 富有 个
就说直线 a和 b互 相平 行 。直线 a是直 线 b
学生准 备三 角尺、 直 尺、 方 格 纸、 自备 本等 。
有的知识 经验 , 而且 让 学 生在 冲 突 中产 生 思 考 。学生在 活 动 中初 步明 确在 同一 平 面 内,
教师准备相关 的多媒体课 件一套 。
教育研究与评论 ・ 小学教育教学
2 0 1 4 年第 1 2 期
办法 画出一组平行 线吗?
引导学生展 开 想象 : 把铁 塔 的两 根 铁柱 看成两条直线 , 它们 是会相 交 的; 把一 段直 的 铁轨看成 两条直线 , 它们永 远不会 相交 ; 把双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1一、目的意义: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新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着重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创新的物理小制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物理、数学等学科抽象原理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再现。

2、丰富课余生活,为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3、为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提供实用的教学工具;4、创造灵活、轻便、美观的仪器;体现仪器在知识运用过程中直接、实用的特点。

二、课程特点:1、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加深。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是课程实施的重点。

4、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5、让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挖掘学生的潜力。

三、活动安排活动课题:自制土电话、橡皮筋吉他和小孔成像仪。

活动方式:(一)在讲授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即可布置学生思考并准备各种材料。

在活动课上利用学生准备的纸杯和细线(金属丝)等材料制作土电话。

在制作之前,师生共同探讨土电话的原理,由此分析利用哪些材料及制作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土电话的传音效果更好。

形式可以是个人制作也可以是小组制作,但教师需对小组制作的情况进行重点监控,以防止部分学生不投入活动中而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

利用学生做好的土电话进行游戏,根据传声效果好坏和是否有新意等因素进行评价。

(二)即布置学生根据教材思考如何制作橡皮筋吉它,并积极进行材料的准备。

在活动课上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橡皮筋吉它发出不同音调的原理,从而共同得出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如何使发音效果更好等。

之后,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盒和橡皮筋等材料制作橡皮筋吉它。

学生做好后,进行弹奏,比较发音效果,并进行考核评比。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一、概述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

该模式认为知识是由学生主动构建而非被动接受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基于自身经验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建构。

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教育学家开始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心理学家对人类认知过程的研究深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逐渐形成。

在教育实践中,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教育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真实情境: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有意义的情境,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

引导学生参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提供学习资源: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网络资源、实验设备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反馈: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在于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该模式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创设合适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1. 简述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是一种源于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客观存在,而是由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动构建的。

这种理论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性、社会互动和情境脉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育领域,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学习,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这一理论鼓励教育者关注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精神。

建构主义强调了社会互动在学习中的作用。

基于学生特点,如何合理设计教学案例?

基于学生特点,如何合理设计教学案例?

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案例是非常重要的。

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等不同方面的因素,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一、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必须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认知水平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式。

如果教师不知道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就难以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合适的教学案例。

教师应该用一些调查问卷或者测试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在一堂英语课上,如果教师了解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高,教师就应该设计一些简单的基础练习,并尽可能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案例中引入一些故事、实例或者生动的图像,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水平。

二、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风格和方式,一些学生比较喜欢听课,而另一些学生则更喜欢互动和探究学习。

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必须注意学生的学习风格。

教师可以尝试将案例设计得具有互动性和探究性。

例如,在一个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一个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并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和交流。

这样,学生就可以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坐在教室中听课。

三、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与学生的学习成果密切相关。

如果教师能够将学生的兴趣与课程相融合,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例如,在一个历史课堂上,如果教师引入关于古代战争的故事或者是名将的传说,学生就会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个性化的案例设计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例如,在一个体育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团体运动或个人运动,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运动兴趣。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吸收新知识、理解新概念和运用新技能方面的能力。

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就可能会感到学习过于困难或者过于简单,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与经验浅谈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与经验浅谈

教学设计课程学习网摘自教育技术通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与经验浅谈杨开城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一、教学设计概述1.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检验方案有效性并做出相应修改的过程。

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来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

教学设计又被称为教学系统设计。

我们可以将课程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计划、媒体教学材料等看作是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

因此,大到课程开发,小到媒体材料的制作,我们都需要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教学系统既是教学设计理论所研究的对象,也是教学设计活动的产物。

教学设计者必须以帮助每个学习者有效学习为己任,通过系统地设计教学,保证没有人处于教育劣势之中,使每个学习者都能有机会利用自己的潜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发展(包括知、情、意多个方面)。

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者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知道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其次要运用和发明各种技术和方法系统地安排学习者的外部学习活动,以促进学习者内部学习活动的发生,使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发展。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从学科性质上来看,教学设计基本上属于应用类学科。

与教学设计相比,教育学和教学论是发展历史比较悠久的学科,它们着重研究教育、教学方面的客观规律。

近几十年的发展,这些学科的理论研究已经渐渐由单纯的哲学思辩转变到以学习心理学为主要理论基础来研究教育教学的客观机理了。

教育学和教学论虽然以心理学为基础,但并不将学习的心理机制作为其研究对象。

而学习理论的任务是探索人类学习的内部机制,着重研究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因素。

这两方面的基本理论不同程度地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制定和选择教学方案提供了关于教学机理和学习机制的科学依据。

所以说,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不可避免地要包括教与学的理论。

由于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发展不是同步的,因此,旨在应用现有理论和方法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设计就必须同时关注这两方面理论的最新发展,将最新的理论成果应用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基于学生经验之上的初中科学教学设计

基于学生经验之上的初中科学教学设计
理解 和 内化是 非 常有利 的 , 在此基础上 若 再让 学生 列举 其他 实例 也就 不难 了 。这 样 的教学设计 理念 与“ 最近发展区理 论” 是一致的 。 又如, 在华 师大版初 中科学《 滑轮》 的教 学 中 , “ 知道 常见简单机械 的特点 , 并用 它们 解释 一些 生活 实例 ” 是

人 的帮助下 , 在集体活动 中, 通 过模仿 , 却能够 完成 这些 任务 ” 。这 两种水 平 之 间 的距 离 , 就是“ 最 近发 展 区” 。 在 这里 , 学生 要达 到教 师需要让 其 达成 的 目标 , 教 师就 必须 为学生的学 习搭 建平 台, 提供 给学 生 “ 支架 ” , 以使 他们 从 已经达 到 的水 平发 展到 可 能达 到的水 平 。这 些 支架 的架设 , 都需要 建 立在学 生 的经验 之上 , 这是 因为 有效 学习的过程需要通过教 师引导 下学生 自我建 构 、 自
标 ?若 只是单纯地 讲授感 应性 的概念及 相关 的例子 , 不 但不 能激起 学生的学习动机 , 也难 以达成 良好 的教 学效 果, 这是 因为这样 的教学没能把感 应性 的概念与 学生 的
经验进行有 机的结合 , 这样的学 习往往 只是一种 简单 的 记忆 , 因而也难 以取 得举 一反 三 的效果 。如何做 到基 于 学生 经验 之上的教学?这先 得从教 学准备做 起 。其 中 , 研究 和分解 具体的教学 目标 是关键 。如从 “ 列举感 应性 现象 ” 这一 目标 分析 可知 , “ 知 道感 应性 的概 念 、 简 单原
例, 然 后再 通过 学生对 这些 实例共 性 的归纳 , 而得 出这 些现象都是“ 植物受 到刺激 作 出反应 ” , 这样 就 自然地 生 成 了感应性 的概念 。此 时 , 概念学 习是建立 在学生 的感 性认识 的基础上建构 的 , 是 基于学生 经验基 础之上 的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品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品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品”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会认识几种基础茶叶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泡茶3.让学生认识茶文化,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喜爱。

4.让学生感受茶艺之美,生活之美,做一个有道德,懂礼仪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热爱2.做一个有道德、懂礼仪的人一、导入(一)引入课堂知识。

教师:“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人的‘开门七件事’是什么吗?”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另外我国古代文人也有七件宝,是‘琴棋书画诗酒茶’。

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对一般百姓生活,还是读书的文人,有一样东西都是少不了的,那就是‘茶’。

今天,我们就来品一品——茶。

(板书)二、学习茶叶的分类(一)交流带来的茶叶同学们,你们都带茶叶来了吗?带的什么茶叶?(二)小组同学将带来的茶叶分类带的茶叶真多!昨天老师还布置了这样一项调查作业,都完成了吗?老师课前看了一下,写的都很满。

但纸上谈兵终觉浅,现在,老师要验收成果!请以小组为单位,将你们组同学带来的所有茶叶按照你们了解到的茶叶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看你们能分对吗。

1.教师指导。

2.学生汇报。

过渡: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关于茶叶的分类,我们一起再来梳理一下。

Ppt(1)茶叶,狭义上讲,指的是:绿茶青茶......这些基础茶叶。

广义上讲呢,还包括经过再加工的茶叶,比如,茉莉花茶,以及像茶一样用冲泡的方式来饮用的,比如胖大海。

(2)发酵另外,这些基础茶叶,是根据发酵程度来分的。

找同学来读一读。

看完这一部分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答。

会提问、会思考!过渡:所谓茶的发酵呢,即茶的氧化——将茶放在发酵室中,控制好室内湿度、温度等条件。

不同的茶叶种类,发酵过程中的湿度、温度以及发酵时间等是不一样的。

三、学习泡茶过渡:你看茶叶的种类很多,这就决定了每种茶叶的冲泡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一)你们家是如何泡茶的?学生交流。

(二)教师冲泡茶水。

1.“现在,老师要化身茶艺师为大家泡一壶茶,看看老师泡茶与你们家泡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课题(3篇)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丰富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导致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缺乏生活化、趣味性和实践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二、研究目的1. 了解小学生生活经验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为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提供理论依据。

2. 探索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3. 丰富小学数学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1. 小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的关系(1)分析小学生生活经验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探讨小学生生活经验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2. 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数学问题情境的表现形式。

(3)鼓励学生参与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 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其创设过程和效果。

(2)总结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经验。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小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以及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相关理论。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需求和期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其创设过程和效果,总结经验。

4. 行动研究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运用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观察、记录并分析其效果。

五、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2.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3. 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衣物的洗涤》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衣物的洗涤》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xx 市实验学校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衣物的洗涤》教学设计主题概述性设计内容一、主题内容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着眼于生活本身的课程,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着重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衣物的洗涤” 主题活动设计时紧紧围绕“各种各样的衣物”“自己动手洗衣物”“不同衣物我会洗”三个活动过程。

第一项活动“各种各样的衣物” 指导学生通过认识自己身上穿的衣物,然后辨别是什么材质,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认识常见的衣物材质标识,并完成记录表格。

活动二“自己动手洗衣物”属自己动手类的活动,学生从中学会做简单的手洗衣物的步骤过程和方法。

为后续探究做好准备。

活动三“不同衣物我会洗”通过让学生认识不同洗涤剂和洗涤标识,尝试和不同材质的衣物搭配,知道不同的编织物的洗涤方法不同。

掌握洗衣的基本方法过程,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的习惯。

以有趣的洗衣服活动,引导学生亲历体验。

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增强责任感,为父母分担义务,用充满好奇的的小手去活动。

二、主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常见的衣服材质标识和衣物洗涤说明的标识,会辨别不同的衣物,初步了解洗衣服的过程。

学会不同衣服的洗涤技能和方法。

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增强责任感,为父母分担义务。

论基于学生经验的阅读教学设计

论基于学生经验的阅读教学设计

l 和成熟 的社会生活经验 ,形成了教 师在解读时的话语 霸
学生处于单 向接受的受动地位 , 能表达 自己的个性 I , 权 不 在阅读教学 中,作为独特生命个体存在的学生 既在 一 思考, 学生 的体验 、 感悟 、 经验被教师的理解阐释所替代 ,

经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缺失


被看成是外在于学生的 、 中立的东西 , 课堂中充斥 的是 专 I 英文中, 经验作为动词使用与名词一样普遍 , 尤其是强调 个人 的亲身 、 直接体验过程 , 有个 人主观体验过程在内的 家学者对文本 的解读结果 ,上演 的是师生制度化 了的课 。
堂 语 言 与教 师预 设 好 了 的教 学 步 骤 。教 师 无 暇关 注 成 长 含 义 。综 述 之 , 验 是人 认 识 的一 种 结 果 ; 验 是 人 的认 经 经
《 教学与管理 》
21 年 1 1 01 月 日

论基于 学生经验 的阅读教 学设计
⑧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唐劲军
教 学与 生 活 、与经 验 的 关 系 问题 不仅 是 教 育 理 论 研 j自由的 交往 。 读 没有 与 学 生 的经 验 发 生 “ 阅 碰撞 ”不 会 激 ,
成长的价值意义: “ 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 I 验有助于教学, 设计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经验的发展。
造 或改 组 , 能 增 加 经 验 的意 义 , 能提 高后 来 经 验 进 程 I 既 又
的能力 。 他认为,一盎司经验胜过一吨理论” 发展是儿 I ” “ ,
童在 先 天 本 能 与 冲动 的基 础 上 ,通 过 与 环 境 相 互 作 用 而
虽 “ 解读着”也在“ , 经验着”是在经验中解读着、 , 在解读中 I 然 教 师 的 阐 释绝 不 等 同于 文本 本 身 的 内涵 ,学 生 被迫 违背 自己的 内 , 从 教 师 经 验 ,阻隔 了学 生 与 文本 的真 t 2 N 经验着。 他们在进入文本世界时会置入 自身的生活经验,l 并 运用 各 自的生活感 受体 验与文本及其他阅读者对话 ,l 正对话交往 , 阅读的意义也所剩寥寥。 二 、利 用学 生 经 验 的理 论 依 据 使得他们在解读文本意义的同时获得自我生命意义的表 : 自1 3世纪 英 国实验 自然 科 学 的旗 手 罗 吉 尔 ・ 根第 培 达 。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中, 学生的经验没有被重视 , l 未 经 概 经 能彰显它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 经验在阅读教学中缺失, 次 提 出了 “ 验 ” 念 以来 , 验 既 是 哲 学 和 心理 学领 I 就无法实现阅读与自身发展的有意识对接。 : 域所探讨的问题 , 也是教育学一直关注的问题 。《 现代汉 1 . 学生经验被忽视 1 词典》 语 对经验 的解 释是 : 由实践得来 的知识 或技能 ; 经 历 既 在 在语文阅读课堂中, 学生经验常常被忽视。 阅读文本 l 。它含 有名 词 和 动词 两 种 用 法 , 指结 果 又 含 过 程 。

教师教学设计创新经验总结

教师教学设计创新经验总结

教师教学设计创新经验总结引言:教学设计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问题。

通过总结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发现一些教学设计创新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帮助。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扮演着信息传递者和知识张贴者的角色。

然而,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我通过设立小组讨论、提问和实践等环节,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二、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例如,我会设计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同时,我还会结合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使教学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都得到了提升。

三、情感教育与学习融合情感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将情感教育与学习融合在一起。

例如,在学习文学作品时,我会引导学生去体会作品中的情感体验,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

四、注重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将面临社会实践的考验。

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非常重要。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化学实验课上,我会引导学生设计并开展实验,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些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的任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

五、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学习方式。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我可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我的教室我设计》教学设计说明

综合实践活动《我的教室我设计》教学设计说明

综合实践活动《我的教室我设计》教学设计说明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教室我设计》,这是一节为四年级学生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从这门课程的特点出发,我将从课型设计说明、学习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方面进行我的教学设计说明。

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课型设计说明本节课我设计的课型是设计与制作课。

这是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创造的热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确立设计方案,为后续的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二、学习目标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依据课程标准,我对本节课的目标确立如下:1、通过对前一阶段采访、参观、搜集资料等探究活动的汇报交流,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丰富设计的基本经验,为后续的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2、学会观察教室的一般方法,对教室环境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参与简单的教室设计与实践,体验用双手和智慧改变生活的过程;3、掌握项目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设计规划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学情分析本次活动我选用了四年级的学生,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设计自己的教室有较强的好奇心。

他们虽然对基本的综实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经验,有一定的基础,但研究方法与技能尚处在形成过程中,像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还有待完善和提高。

四、重点难点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教室存在的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金点子,根据金点子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在活动中,我启发学生大胆交流探索,对每个金点子进行补充、论证,发挥集体的力量,用条文或图画形式呈现出来,充分显现了此项活动的实效性。

数学名师观摩课心得3篇

数学名师观摩课心得3篇

数学名师观摩课心得3篇近二十年来,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如雨后春笋,给中小学的教育注入了一股活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数学名师观摩课心得,希望大家喜欢!数学名师观摩课心得范文13月29日-3月30日,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家名师大讲堂活动。

从这次活动中我真是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首先真的是要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听课的机会,也感谢举办这次活动的主办方能举办一个这么有利于我们教师学习的活动。

这两天的时间安排得很满,我们分别观摩了徐长青、刘松、朱德江、牛献礼四位小学数学名师的课,并聆听了他们的讲座。

名师们轻松、幽默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

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专家的风采,让人叹为观止,让我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教学方法和经验,直面小学数学教学的专家,使我深感我在教学中和名师之间的差距。

听这四位老师的课真是一种享受,这已经不单单是课堂了,他真是一种艺术的展现。

教师教的艺术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使人触动,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子其中。

徐老师平易近人,在课堂教学中用幽默的语言拉近了师生距离,真正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不时引来孩子们和台下老师阵阵的笑声。

徐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获得了知识,把本来很枯燥的数学内容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让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造就了生机勃勃的课堂。

在徐老师上课期间我好几次都热泪盈眶,我真的是被学生们的智慧和发散的思维所感动,而每当此时所有老师都会给予他们热烈的掌声。

而在下课时学生们还沉浸在其中久久不愿离去,就连我也好久回不过神来,我才体会到什么叫艺术和享受。

徐老师的报告也非常精彩,他提出了十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直击我的内心,其中“深度的课堂,不应该改是难度的课堂,应该是有思维延展度的课堂” “既要教给学生看得见的知识,又要教给学生看不见的知识,只有看不见的知识才是学生能带走的知识”“敢于让学生把错误发生在课堂......”,这些观点让我意识到之前自己的教学是多么肤浅,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在数学课中我该给予孩子们什么,哪些东西才是对他们永生都有用的,该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怎样才能使他们知识系统化。

班级标志我设计教案四年级下册劳动苏教版1

班级标志我设计教案四年级下册劳动苏教版1

《班级标志我设计》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一、课程性质小学劳动课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二、基本理念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劳动实践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网络,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课程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深切体验,从生活和所处的周围社会中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1.生活理念。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以活动形态开展,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教,在教和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体验理念。

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目前已被教育界广泛认同。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使知、情、意、行同步发展,培养学生完善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坚定的意志。

3.资源整合理念。

开放搞活、盘活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关键。

家庭和社区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人物资源一一社区内的优秀人物(离退休干部、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各线的突出人才等);习俗资源一一社区的风土、人情;特别资源一一社区内有特别意义的人、事、景、物等。

这些乡土知识和社区经验本质上是由当地人民创造和积累的。

4.学科整合理念。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是让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进行整合,使知识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使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从学校走向社区,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情感、品质得到综合的训练和提高。

三、课程目标劳动课程标准对本学段(3—4年级)的要求1.热爱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会照料自己的生活,并在家人的指导下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课文内容为依据的概括题,需要抛弃读 者自己的体验和情感,站到作者、编者角度去思 考主旨、谈启示的推论题。判断学生是否会答题 、能否揣摩命题意图的问卷,和平常的记叙文阅 读题有什么分别?
美其名曰“课前调查”,又有多少问题是 真正调动起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主动思考?
问题都是指向一些具体、确定、甚至是唯一的答案, 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真实阅读经验、感受的表达。
“老师,干地瓜秧、榆树皮能吃吗?好吃吗? 没得吃,不会种吗?野菜吃完了不是还会长吗? 那时候的人傻不傻啊!老师,作者就爬个树、吃 个菜包子,至于那么欢乐吗?” 突发状况
?文章为什么以‘柳叶儿'为题?
?你能以小标题形式概括情节的发展吗? ?作者通过写柳叶儿,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编者选择这篇文章,想要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

?
(优秀)
知行合一——案例研究法
案例收集方法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入手. 从学生的答案中,发现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知与教 师认知的区别。 从学生不经意的谈话中流露出的对某种知识 ,某种 问题的理解,发现他们的理解与
教师提出问题:你能举出生活中增大接触面积, 适应吸收功能的例子吗?
教学活动顺序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组织方式
学习内容的传递顺序 教学媒体的使用
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程式化 ?设计过于注重教师的“教” ?设计主体的单一
教师设计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制定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能力
正确理解教材内容 教师背景分析能力 实证分析学生情况
科学确定教学内容
以“学习经验”为基点、为起点、为切入点。
这位很用心的老师反思道:如果能够把 这个问题在课堂上追问学生,可以表扬学生,赞 扬家长,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更多学生关注生活
现象。
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方法策略
1. 请老师们有意识收集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说明学生已有 经验对教学实施的影响素材,尤其是 “误解”的案例。
2. 养成职业敏感,及时捕捉与学生互动过程中呈现的有价 值的经验参与,及时调整教学流程。
缺乏学生经验参与的学生反馈
文章围绕柳叶儿展开故事情节,柳叶儿是全文的线索 ;
情节可以分为忆柳叶儿、嚼柳叶儿、抢柳叶儿、捋 柳叶儿、吃柳叶儿、赞柳叶儿等;
虽然没的吃,但是作者在抢柳叶儿、吃柳叶儿过程中 很开心,苦中作乐;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
以学生经验为悟点引发思考
就在“没得吃,却很快乐 ——苦中作乐” 这一看似没有什么疑问的地方,学生却炸开了锅 。
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
①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是什么? ②那些天,全家最乐的人为什么是我? ③全家为什么只允许我一个人放开了吃? ④柳叶儿的苦涩味道有什么象征意义? ⑤“我”为什么总忍不住要摘一片柳叶下来嚼一嚼?
对它们产生兴趣?
基于学生经验参与的教学内容的整合 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
1. 对问卷中相同、相近的问题进行合并,关注质量,既关 注热点问题,又关注到冷僻但具有价值的问题。
2. 按照由表到里、寻找裂隙、螺旋上升的顺序对问题进行 了排序,关注到问题之间的层级衔接。
3. 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感受情感、赏析句子的教学目标 。
问题一出,就有一名学生很快举手,并且回答出 “楼房顶上的太阳能就是应用的这个原理” 。
? 这个答案正与老师的预设相同,而且下面的 演示图片就是这个内容。
? 老师马上赞叹道“太好了,和老师预设的答 案一样!”,立即向全班出示了太阳能的图片。
? 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呢?
课后,这位老师回顾了自己上课的过程, 虽然觉着自己的反映正确、从容,但还是对这个 学生为什么能够回答出来感到疑惑。
对于调查问卷不了解。完美的问卷既要将问题简明扼 要地传达给被问的人,又要使学生乐于、主动、发自内心 情感参与方能互动。
问卷调查2 以学生体悟为切入点
学生自读《柳叶儿》这篇课文,思考问题: ①读了文章,你在理解上还存在什么困惑? ②还想进一步了解哪些信息? ③找出一些你感兴趣的句子,试着说说为什么会
3. 寻找促成学生的理解教学背景,形成正确的教学途径, 改进教学设计,并实施教学。
4. 将教学实践逐步深化, 将案例进行梳理、分析、归类、 寻因,找寻规律,形成体系,知行合一、有的放矢、灵 活运用,有效指导今后的教学设计 。
请老师们有意识收集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 说明学生已有经验对教学实施的影响素 材,尤其是“误解”的案例
? 请老师们有意识收集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说明学 生已有经验对教学实施的影响素材,尤其是“误 解”的案例。
以学习经验为起点进入文本
现在的北京孩子,他们能够理解《柳叶儿》 中三年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时代苦难吗?
问卷调查1
自读《柳叶儿》这篇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文章为什么以‘柳叶儿'为题? ②你能以小标题形式概括情节的发展吗? ③作者通过写柳叶儿,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④编者选择这篇文章,想要给带来怎样的启示 ?
内容纲要
问题一:教学设计与学生经验的关系 问题二: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的方法策略1 问题三: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的方法策略2
问题四: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的方法策略3
问题五: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的方法策略4
教师教学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评价能力
教学设计包含的内容
教学设计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教学目标的设 置、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用、教学的监控 与评价等,这些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
——孙绍振《名作细读》
?1.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并分析出学生在新知识 形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合格)
?2.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调研,并根据调研资 料和数据分析出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认知 困难。
?
(良好)
3.能够根据调研资料和数据,对学生在新知识形成
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认知和情感上的困难进行理性分析
我们进行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依据,分析 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 之所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 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 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 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 从中学时代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志,有朝 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有说 不出来,或者认为是一望而知,其实一无所知的 东西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