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陶瓷课程设计
陶瓷生成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陶瓷生成课程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陶瓷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陶瓷文化概述介绍陶瓷的起源、发展历程、分类、制作工艺等,让学生对陶瓷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陶瓷制作基本技能(1)陶瓷原料的认识与选择(2)陶瓷成型方法(3)陶瓷装饰技法(4)陶瓷烧制工艺3. 陶瓷艺术欣赏(1)国内外著名陶瓷艺术家及代表作品(2)陶瓷艺术风格与流派(3)陶瓷艺术与生活4. 实践环节(1)分组合作,完成陶瓷作品的制作(2)作品展示与评价四、教学实施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陶瓷文化、制作工艺等理论知识。
(2)示范法:教师示范陶瓷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学习。
(3)实践法: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制作陶瓷作品。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陶瓷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瓷艺术作品、制作过程等。
(2)实物展示:展示陶瓷作品、原料、工具等。
(3)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分享、交流。
3.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
(2)实践成果:评价学生制作的陶瓷作品质量。
(3)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陶瓷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课程资源1. 教材:《陶瓷艺术与制作》2. 陶瓷制作工具:陶土、拉坯机、釉料、画笔等。
3. 陶瓷作品:国内外著名陶瓷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4. 网络资源:陶瓷艺术网站、论坛、博客等。
六、课程安排1. 陶瓷文化概述(2课时)2. 陶瓷制作基本技能(6课时)3. 陶瓷艺术欣赏(4课时)4. 实践环节(8课时)5. 作品展示与评价(2课时)七、课程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审美观念和艺术素养。
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课程结束后,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件具有个人特色的陶瓷作品。
陶瓷课程计划
陶瓷课程计划一、课题陶瓷课程二、教学目标1. 让同学们了解陶瓷的历史发展,包括不同时期陶瓷的特点、制作工艺的演变等。
2. 使同学们掌握基本的陶瓷制作技能,像拉坯、捏塑、彩绘等。
3. 培养同学们对陶瓷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审美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陶瓷制作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理解陶瓷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掌握陶瓷制作的精细技巧。
引导同学们对陶瓷艺术独特审美价值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老师通过讲述陶瓷的历史故事、不同地域陶瓷的特色等,让同学们对陶瓷有初步的认识。
例如,老师可以说“同学们,咱先来讲讲咱中国古代的陶瓷啊。
你们知道吗,宋代的汝窑瓷器那可是非常有名的,它的釉色温润柔和,像天青色等雨的那种感觉,这背后还有一段很浪漫的传说呢。
”2. 示范法老师亲自示范陶瓷制作的各个环节。
在示范拉坯的时候,老师说“大家看啊,这拉坯呢,首先要把陶泥放在转盘的中心,然后慢慢用手把它扶正,再慢慢拉高,就像这样,大家要注意手的力度和速度哦。
”3. 实践法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制作陶瓷,在实践中学习。
老师在旁边巡回指导,当看到同学拉坯的形状不太对的时候,就说“哎呀,你这个拉坯的形状有点歪了呢,你可以试着把这边的泥往中间推一推,就像这样。
”五、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老师拿着一件陶瓷小摆件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今天咱来聊聊这个超级有趣的陶瓷。
你们看我手里这个小陶瓷,它可有着大大的学问呢。
你们平时都在哪里见过陶瓷呀?”让同学们自由发言,分享自己见过陶瓷的地方,比如家里的花瓶、博物馆里的陶瓷展品等。
2. 知识讲解老师开始讲解陶瓷的历史。
“咱中国的陶瓷历史那可悠久了,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陶器,那时候的陶器很简单,就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后来到了唐代,陶瓷制作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像唐三彩,那颜色可鲜艳了,有黄、绿、白三种主要颜色。
再到宋代,瓷器就更精致了,有汝窑、官窑、哥窑等名窑。
瓷器之美陶艺创作的课程设计
瓷器之美陶艺创作的课程设计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瓷器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追求。
瓷器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底蕴,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工艺。
因此,瓷器创作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文化传承的使命。
为了培养学生对瓷器之美的认识和创作能力,我们设计了一套瓷器创作的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第一节:瓷器的历史与文化在瓷器创作之前,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瓷器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我们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瓷器种类、瓷器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瓷器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瓷器的美和独特之处,并为后续的创作打下基础。
第二节:瓷器的设计原理与技巧在瓷器创作过程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将通过讲解瓷器的设计原理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瓷器创作的基本规律。
例如,我们可以讲解瓷器的结构组成、比例关系、造型设计和装饰图案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尝试设计瓷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
第三节:瓷器的装饰技法与工艺瓷器的装饰是其魅力所在,装饰技法和工艺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瓷器作品的美感和品质。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重点介绍瓷器的装饰技法和工艺。
学生可以学习传统的装饰方法,如彩绘、刻花、刺绣等,同时也可以了解现代的工艺技法,如贴花、水转印和3D打印等。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掌握不同的装饰技法,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第四节:瓷器创作实践与展示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瓷器的历史与文化、设计原理与技巧以及装饰技法与工艺。
现在是时候让他们进行瓷器的实际创作了。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前几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自由地创作一个瓷器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辅助,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完善作品。
最后,学生将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和分享,以促进学习和交流。
陶瓷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陶瓷教学设计引言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受欢迎的艺术形式,它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陶瓷制作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而且还可以成为创造力和艺术表达的重要媒介。
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提供给学生们接触和学习陶瓷制作的机会。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中学生的陶瓷教学设计,帮助他们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技能。
教学目标1.了解陶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了解陶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创作自己独特的陶瓷作品。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集体创作项目加强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陶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介绍陶瓷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包括不同时期和地区的陶瓷艺术特点。
- 展示一些经典的陶瓷作品,让学生从中欣赏和学习。
2.陶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介绍陶瓷的材料和工具,以及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 教授学生基本的陶瓷制作技术,例如手捏、轮盘造型、捏塑等。
-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亲手制作陶瓷作品。
3.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融合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个性化的陶瓷作品。
- 提供多种创作题材和主题,如动物、植物、抽象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 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技巧和工艺,创造出独特的陶瓷作品。
4.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创作项目,鼓励他们在团队中合作和交流。
-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 老师可以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评估方法1.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陶瓷作品的创意和艺术性。
3.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展示。
4.完成作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结论通过设计这样一个陶瓷教学计划,中学生们将有机会了解陶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学习陶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陶瓷教学设计可以成为一个有趣和富有挑战的学习项目,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个人才华和创造力的机会。
德化陶瓷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德化陶瓷制作技艺课程二、课程背景德化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课程旨在传承和弘扬德化陶瓷文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1. 了解德化陶瓷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 掌握德化陶瓷的基本制作工艺流程。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四、课程内容1. 德化陶瓷概述- 德化陶瓷的历史渊源- 德化陶瓷的艺术特点- 德化陶瓷的种类与用途2. 德化陶瓷制作工艺- 选料与加工- 拉坯成形- 刮削修整- 上釉与烧制- 装饰与打磨3. 德化陶瓷创作实践- 创作灵感与构思- 原型制作与修改- 色彩搭配与装饰- 完成作品与评价4. 德化陶瓷文化研究- 德化陶瓷与社会生活- 德化陶瓷与民间信仰- 德化陶瓷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流与影响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德化陶瓷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德化陶瓷的制作实践。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与创作过程。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就德化陶瓷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总课时为40课时,其中理论讲解10课时,实践操作30课时。
2. 教学进度:- 第一周:德化陶瓷概述- 第二周:德化陶瓷制作工艺- 第三周:德化陶瓷创作实践(第一阶段)- 第四周:德化陶瓷创作实践(第二阶段)- 第五周:德化陶瓷文化研究- 第六周:课程总结与作品展示七、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实践操作等。
2. 作品评价:占课程总成绩的40%,根据作品的艺术性、工艺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
3. 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30%,包括德化陶瓷文化知识、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笔试。
八、课程资源1. 德化陶瓷相关书籍、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德化陶瓷制作工具与材料。
3. 网络资源:德化陶瓷制作技艺的在线教程、论坛等。
陶艺学堂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陶艺学堂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2.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基本的陶艺制作技巧。
3. 传承和发扬我国陶瓷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内容1. 陶艺基础知识- 陶瓷的起源与发展- 陶艺的种类与特点- 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2. 陶艺制作技能- 陶艺的基本手法:拉坯、捏塑、雕刻等- 陶艺装饰技巧:釉料、彩绘、刻花等- 陶艺成型技巧:泥条盘筑、泥板成型等3. 陶艺文化体验- 陶艺大师作品赏析- 陶艺历史故事讲解- 陶艺技艺传承与发展4. 陶艺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陶艺制作,完成作品- 作品展示与评价1. 课时:共10课时,每周1课时,连续10周。
2. 教学方式:- 讲授法:教师讲解陶艺基础知识、制作技巧等。
-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陶艺制作过程。
-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陶艺制作,教师指导。
3. 课堂活动:- 陶艺知识问答- 陶艺制作比赛- 陶艺作品展示会五、课程评价1. 学生作品评价:根据学生作品的质量、创新性、完成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学生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
3. 教师评价: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氛围的营造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课程资源1. 陶艺教材:包括陶艺基础知识、制作技巧、文化故事等。
2. 陶艺工具:拉坯机、捏塑工具、雕刻工具、釉料、彩绘颜料等。
3. 陶艺作品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作品和陶艺大师作品。
4. 陶艺实践活动场地:提供学生进行陶艺制作的空间。
七、课程特色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内容既包含陶艺理论知识,又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陶艺技能。
2. 传承与创新并重:课程在传承我国陶瓷文化的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陶艺作品。
3. 团队合作与个人发展: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陶艺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德化陶瓷课程设计案例
德化陶瓷课程设计案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德化陶瓷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2. 学生能掌握德化陶瓷的基本分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学生能了解德化陶瓷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德化陶瓷作品进行鉴赏;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德化陶瓷的基本制作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陶瓷作品;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德化陶瓷进行简单的修复和保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2. 培养学生对德化陶瓷艺术的兴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创作过程中互相尊重、互相学习;4. 培养学生珍惜和传承传统文化,树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践性、文化性、创新性为特点,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德化陶瓷文化的认识和创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对陶瓷制作工艺和艺术鉴赏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教师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德化陶瓷的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德化陶瓷历史与文化背景:介绍德化陶瓷的发展历程、代表性作品及在我国陶瓷史上的地位。
- 教材章节:第一章《陶瓷概述》第三节《德化陶瓷》- 内容列举:德化陶瓷的起源、唐宋元明清各时期的德化陶瓷特点、德化陶瓷的海外传播等。
2. 德化陶瓷的分类与特点:分析德化陶瓷的各类别及其工艺特点。
- 教材章节:第二章《陶瓷的种类与特点》第四节《德化陶瓷的分类与特点》- 内容列举:白瓷、青瓷、彩瓷、雕刻瓷等分类;德化陶瓷的胎质、釉色、纹饰等特点。
3. 德化陶瓷制作工艺:学习德化陶瓷的基本制作流程和技巧。
STEM陶艺课程设计
STEM陶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陶艺的基本知识,包括陶土的种类、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以及烧制技术。
2. 学生能够了解STEM与陶艺的结合,认识到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在陶艺创作中的应用。
3. 学生掌握陶艺作品的鉴赏方法,了解陶艺的历史与文化。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陶艺制作的基本技巧,如揉、捏、拉、压等,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陶艺作品。
2. 学生能够运用STEM知识,对陶艺作品进行创新设计,提高作品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评价等方式,对陶艺作品进行鉴赏,提升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创作陶艺作品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创作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分享、互助。
3. 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关注环保,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陶艺创作中。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STEM教育理念下的陶艺课程,结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多学科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他们对陶艺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对STEM与陶艺的结合还不够熟悉。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注重课程评价,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1. 陶艺基础知识:介绍陶土的种类、特性,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以及烧制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 教材章节:陶艺概述、陶土与陶瓷制作- 内容安排:陶土的分类与选择、陶瓷制作工艺、烧制技术2. STEM与陶艺的结合:- 教材章节:科学与陶艺、技术与陶艺、工程与陶艺、数学与陶艺- 内容安排:科学原理在陶艺中的应用、技术创新与陶艺发展、工程思维在陶艺设计中的应用、数学在陶艺造型与结构中的运用3. 陶艺作品创作:- 教材章节:陶艺创作技巧、作品设计与表现- 内容安排:基本制作技巧训练、个人风格创作、创新设计实践4. 陶艺作品鉴赏:- 教材章节:陶艺作品鉴赏方法、陶艺作品评价- 内容安排:鉴赏方法学习、作品评价标准、名作分析与鉴赏5. 陶艺历史文化:- 教材章节:陶艺发展简史、世界陶艺流派- 内容安排:我国陶艺历史、世界陶艺发展概况、代表性陶艺家与作品教学进度安排:课程共计10课时,其中陶艺基础知识与STEM与陶艺的结合各占3课时,陶艺作品创作与陶艺作品鉴赏各占2课时,陶艺历史文化占1课时。
瓷器之美课程设计
瓷器之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瓷器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2. 学生能够掌握瓷器的基本制作工艺、分类和鉴赏方法;3.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时期瓷器的外形、装饰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背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瓷器样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瓷器绘制等基本制作过程,提高动手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评价瓷器的艺术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 学生能够关注瓷器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树立环保意识;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瓷器之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生活品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了解瓷器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瓷器之美。
二、教学内容1. 瓷器概述- 瓷器的起源与发展- 瓷器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2. 瓷器的制作工艺- 瓷土的选择与加工- 釉料配制与上釉- 窑炉结构与烧制过程3. 瓷器的分类与鉴赏- 瓷器的分类及特点- 瓷器鉴赏的基本方法- 各时期瓷器的外形、装饰特点4. 瓷器艺术与文化- 瓷器艺术与历史背景的关系- 瓷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瓷器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影响5. 瓷器制作体验- 瓷器绘制实践- 瓷器制作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制作成果展示与评价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瓷器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涵盖瓷器历史、制作工艺、分类鉴赏、艺术文化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瓷器之美。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瓷器的起源、发展历程、制作工艺等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陶瓷课程设计包课程记录
陶瓷课程设计包课程记录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陶瓷的基本知识,包括陶瓷的历史、种类、制作工艺等,培养学生对陶瓷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制作陶瓷作品中体验到成就感。
此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陶瓷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种类及制作工艺。
具体内容包括:陶瓷的定义与特点、中国古代陶瓷发展概况、陶瓷的分类及特点、陶瓷的制作流程及工艺等。
在教学过程中,将结合教材内容,穿插相关的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和实物鉴赏,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通过实地操作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方面,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参考书方面,挑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多媒体资料方面,收集与陶瓷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直观展示陶瓷的魅力;实验设备方面,准备陶瓷制作所需的工具和材料,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分的30%;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包括陶瓷作品的制作,占总分的30%;考试主要评估学生对陶瓷基本知识的掌握,占总分的40%。
评估方式客观、公正,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共安排16周,每周1次课,每次课2小时。
教学地点选在教室和陶瓷实验室,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现代瓷器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瓷器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现代瓷器不仅具有传统瓷器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实用性。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员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特设计本现代瓷器课程。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现代瓷器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制作工艺;2. 掌握现代瓷器的基本制作流程,包括选材、造型、装饰、烧制等;3. 培养学员的审美情趣,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4. 激发学员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课程内容1. 现代瓷器概述- 现代瓷器的发展历程- 现代瓷器的特点- 现代瓷器的分类2. 现代瓷器制作工艺- 选材与加工- 造型设计- 装饰技巧- 烧制工艺3. 现代瓷器欣赏与评价- 现代瓷器鉴赏- 现代瓷器评价标准4. 实践操作- 制作现代瓷器作品- 作品展示与交流四、教学安排1. 课程时长:共12周,每周2课时,共计24课时。
2.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现代瓷器的发展历程、特点、制作工艺等理论知识;- 演示法:现场演示现代瓷器制作过程,让学员直观了解制作方法;- 实践操作:学员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互动: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分享学习心得。
3. 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现代瓷器概述- 第3-4周:现代瓷器制作工艺- 第5-6周:现代瓷器欣赏与评价- 第7-8周:实践操作(第一阶段)- 第9-10周:实践操作(第二阶段)- 第11-12周:作品展示与交流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40%):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实践操作成绩;2. 期末作品(60%):学员完成一件现代瓷器作品,教师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现代瓷器制作技艺》2. 教学课件3. 实践操作材料:瓷器原料、工具、模具等4. 教学场地:瓷器制作教室七、课程预期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能够掌握现代瓷器的制作工艺,提高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传承和发展我国瓷器文化贡献力量。
精致的陶瓷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精致的陶瓷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提高其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内容
1. 陶土的基本认识和使用方法;
2. 器物造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素描和色彩设计的基本知识;
4. 陶瓷釉料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5. 陶艺装饰的基本技法;
6. 陶瓷烧制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授课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动手制作;
2. 带领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陶艺精品和创意陶瓷;
3.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和创作;
4. 合理安排课内外时间,鼓励学生参加陶艺协会和有关比赛。
四、教学步骤
1. 陶土与造型:通过理论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学会制作基本造型,如盘、碗、盆等;
2. 素描与色彩设计:通过简单素描练习和色彩搭配练习,让学
生了解装饰与设计的重要性;
3. 釉料与装饰:通过带领学生认识不同釉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各种装饰手法;
4. 烧制与收尾:带领学生了解烧制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学会精细加工和收尾技巧;
5. 综合实践:分阶段分组,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创作不同主题的陶艺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选。
五、教学评估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发言、作品制作过程和结果等;
2. 期中综合评估:根据学生的理论考试、素描和设计作品评选;
3. 期末作品评估:根据学生自主设计和创作的陶艺作品评选优胜组;
六、教学资源
1. 陶瓷制作工具和设备;
2. 陶艺协会、工作室和陶瓷展览馆;
3. 书籍、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育资源。
宝坻区陶瓷课程设计
宝坻区陶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陶瓷的基本概念,包括陶瓷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了解宝坻区陶瓷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特色。
3. 学生能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陶土选择、成型、烧制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陶瓷知识,分析并评价不同类型的陶瓷作品。
2. 学生能在指导下完成简单的陶瓷制作,如制作陶碗、陶瓶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陶瓷艺术产生兴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通过学习陶瓷制作,体会工匠精神,培养耐心、细心和毅力。
4. 学生能认识到陶瓷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宝坻区特色课程,结合当地陶瓷文化,注重实践性与趣味性。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陶瓷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陶瓷文化概述- 陶瓷的定义与分类- 宝坻区陶瓷历史与特色- 陶瓷在生活中的应用2. 陶瓷制作工艺- 陶土的选择与处理- 陶瓷成型方法(如手工成型、拉坯等)- 陶瓷装饰技法(如刻、划、印、画等)- 陶瓷烧制工艺及窑炉类型3. 实践操作- 制作简单的陶瓷作品(如陶碗、陶瓶等)- 陶瓷作品的上釉与烧制- 陶瓷作品评价与展示4. 陶瓷文化探讨- 陶瓷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宝坻区陶瓷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 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陶瓷文化概述、陶土选择与处理第二课时:陶瓷成型方法、装饰技法第三课时:陶瓷烧制工艺、实践操作(制作陶碗)第四课时:实践操作(制作陶瓶)、陶瓷作品评价与展示第五课时:陶瓷文化探讨、总结与反思教学内容关联课本章节:《美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民间工艺”中的第5课“陶瓷艺术”。
瓷器课程设计
瓷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瓷器的基本知识,包括瓷器的起源、发展、分类、制作工艺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了解瓷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瓷器的分类及特点,了解瓷器制作的基本工艺。
2.技能目标:学会欣赏瓷器的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不同类型的瓷器,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瓷器的起源和发展:介绍瓷器的历史背景,阐述瓷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瓷器的分类和特点:介绍瓷器的种类,如青瓷、白瓷、彩瓷等,以及各种瓷器的特点。
3.瓷器制作工艺:讲解瓷器制作的基本流程,包括制胎、釉、烧制等环节。
4.瓷器鉴赏:教授如何欣赏和评价瓷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讲解瓷器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瓷器的历史、分类和制作工艺。
2.讨论法:学生讨论瓷器的特点和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瓷器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瓷器的制作过程和艺术价值。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瓷器制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瓷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瓷器知识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瓷器制作所需的设备、材料,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30%。
2.作业:布置相关瓷器知识的作业,如研究报告、心得体会等,占总评的30%。
3.考试:进行瓷器知识考试,测试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40%。
创意陶艺课程设置方案模板
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创意陶艺课程性质:选修课/必修课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2. 掌握陶艺的基本制作技能和创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课程内容1. 陶艺基础知识- 陶艺的历史与发展- 陶艺的基本材料与工具- 陶艺的基本技法(揉、搓、捏、塑、刻、烧等)2. 创意陶艺制作- 基础造型:学习制作基本的陶艺造型,如杯子、碗、壶等。
- 创意设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独特的陶艺作品。
- 材料运用: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如釉料、颜料等)进行装饰。
3. 陶艺欣赏与评价- 欣赏国内外优秀陶艺作品,了解陶艺的艺术风格。
- 学习陶艺作品的评价标准,提高审美能力。
4. 实践项目- 陶艺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个人陶艺创作。
- 团队合作项目: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集体陶艺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陶艺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陶艺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优秀陶艺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特点和创作技巧。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陶艺作品,提高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2. 陶艺作品:评价学生的陶艺作品质量,包括造型、设计、装饰等方面。
3. 期末考试:组织陶艺知识竞赛或作品展示,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程安排1. 学期:共16周,每周2课时。
2. 课时分配:理论教学4课时,实践操作12课时。
六、课程资源1. 教材:《创意陶艺》教材或相关陶艺书籍。
2. 实物教具:陶艺工具、材料、模具等。
3. 虚拟资源:陶艺网站、视频、图片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陶艺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为今后从事相关艺术创作奠定基础。
现代陶瓷教案设计说明模板
一、课程背景1. 课程名称:现代陶瓷2. 课程类型:手工艺术课程3. 教学对象:初中、高中学生4. 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现代陶瓷的历史、发展与特点;(2)掌握现代陶瓷的制作工艺和技巧;(3)能够独立完成一件具有创意的现代陶瓷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对现代陶瓷的认识和审美能力;(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能力;(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现代陶瓷的制作工艺和技巧;(2)现代陶瓷作品的创意设计。
2. 教学难点:(1)陶瓷釉料的调配与应用;(2)陶瓷作品的装饰与美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现代陶瓷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介绍现代陶瓷的历史、发展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这门艺术。
2. 课堂讲解(1)讲解现代陶瓷的制作工艺和技巧,包括釉料调配、陶瓷成型、装饰等;(2)分析优秀现代陶瓷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其创意设计。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件现代陶瓷作品;(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具有个性的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展示学生作品,进行互评和自评;(2)教师对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重点知识;(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学生作品展示、课堂表现、实践操作等;2. 评价标准:作品创意、工艺水平、审美价值等;3. 评价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校本课程陶瓷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校本课程陶瓷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第一篇:校本课程陶瓷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校本课程《陶瓷》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一、课程资源分析晋江五中位于陶瓷重镇——磁灶,走出校门就是陶瓷的世界。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各式各样的陶瓷从磁灶销往全国各地,是全国五大陶瓷生产销售基地之一。
陶瓷的种类和花式繁多,也因陶瓷业的发展而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地提高。
经我调查,我所任教班级的480多名学生,其中有400多户人家从事生产、销售各类陶瓷制品,或相关行业,学生对于陶瓷已比较熟悉。
此外,磁灶作为一个千年古镇,有着1700多年陶瓷生产历史悠久,与泉州港的兴衰密切相关,是福建古代外销陶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
至今能保留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格的磁灶窑。
如此发达的陶瓷业,如此悠久的历史,简直就是宝库。
它们就在磁灶,学生可比可学。
为此,我觉得让学生接触陶瓷的相关知识很有必要。
既对家乡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也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又为学生将来从事陶瓷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活动过程(一)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研究陶瓷的分类、生产过程等,对陶瓷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产生对陶瓷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学生调查、收集资料的能力,并将结果整理归纳,撰写调查报告、布置展览、制作展板或课件等。
4.在自主实践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陶瓷,增强合作意思识。
(二)活动组织形式:本活动是在学生对陶瓷较为熟悉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来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如陶瓷的分类、生产过程等)的一个活动。
这个活动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一系列看、说、议、评等过程,让学生更多地认识陶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第二步:通过展示精美的陶瓷制品,让学生产生想了解陶瓷相关知识的欲望,教师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各种途径(如上网、查阅书籍等)获取有关陶瓷的信息。
先进陶瓷课程设计
沈阳化工大学先进陶瓷课程设计题目:流延法制备氮化铝陶瓷基片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班级:无非1003 学生姓名:张梦指导教师:曹大力1 引言陶瓷基板是指铜箔在高温下直接键合到氧化铝(Al2O3)或氮化铝(AlN)陶瓷基片表面( 单面或双面)上的特殊工艺板。
所制成的超薄复合基板具有优良电绝缘性能,高导热特性,优异的软钎焊性和高的附着强度,并可像PCB板一样能刻蚀出各种图形,具有很大的载流能力。
因此,陶瓷基板已成为大功率电力电子电路结构技术和互连技术的基础材料。
氮化铝陶瓷无毒性,具有高的热导率、高的绝缘性和良好的微波毫米波特性,是高功率、高密度和高速电路所用的高性能封装材料。
目前氮化铝陶瓷封装已经用于各种器件和集成组件中,如微波大功率器件、高温高功率电子器件、高性能T/R模块等。
近年来随着氮化铝陶瓷制备技术的不断成熟,具有导热率在140~230W/m.k的氮化铝已显示取代氧化铝(氧化铝导热率约为19W/m.k)陶瓷的强劲趋势。
氮化铝还有一个优势在于起热膨胀系数与砷化镓匹配,能更好的与半导体材料附着。
氮化铝的热性能受气孔率和杂质的影响严重,一般高导热率的致密氮化铝陶瓷仅能通过热压烧结或添加氧化钙和氧化钇的无压烧结工艺获取。
添加剂在烧结时是以形成液相促进致密化,钙铝石或钇铝石能够吸收氧杂质。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氮化铝陶瓷基板是采用干压成型获得微结构完全致密和高的热导率,而流延成型是大规模制备基板材料的重要工艺方法,但目前氮化铝流延法成型工艺研究和产业化仍然较少。
随着流延法的批量生产陶瓷基板技术的成熟,流延法生产氮化铝陶瓷基板一定会成为一种崭新的,大规模化生产方式。
本文对流延法制备氮化铝陶瓷基板进行研究,探讨粉体特性、流延参数对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制备的氮化铝陶瓷基板导热率定位为达到250W/m.k(最新资料显示氮化铝陶瓷基板的导热率已可达到319 W/m.k)。
从而实现流延法制备氮化铝陶瓷基板的规模化,完全取代传统的氧化铝陶瓷基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化工大学先进陶瓷课程设计
题目:流延法制备氮化铝陶瓷基片
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班级:无非1003
学生姓名:张梦
指导教师:曹大力
1 引言
陶瓷基板是指铜箔在高温下直接键合到氧化铝(Al2O3)或氮化铝(AlN)陶瓷基片表面( 单面或双面)上的特殊工艺板。
所制成的超薄复合基板具有优良电绝缘性能,高导热特性,优异的软钎焊性和高的附着强度,并可像PCB板一样能刻蚀出各种图形,具有很大的载流能力。
因此,陶瓷基板已成为大功率电力电子电路结构技术和互连技术的基础材料。
氮化铝陶瓷无毒性,具有高的热导率、高的绝缘性和良好的微波毫米波特性,是高功率、高密度和高速电路所用的高性能封装材料。
目前氮化铝陶瓷封装已经用于各种器件和集成组件中,如微波大功率器件、高温高功率电子器件、高性能T/R模块等。
近年来随着氮化铝陶瓷制备技术的不断成熟,具有导热率在140~230W/m.k的氮化铝已显示取代氧化铝(氧化铝导热率约为19W/m.k)陶瓷的强劲趋势。
氮化铝还有一个优势在于起热膨胀系数与砷化镓匹配,能更好的与半导体材料附着。
氮化铝的热性能受气孔率和杂质的影响严重,一般高导热率的致密氮化铝陶瓷仅能通过热压烧结或添加氧化钙和氧化钇的无压烧结工艺获取。
添加剂在烧结时是以形成液相促进致密化,钙铝石或钇铝石能够吸收氧杂质。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氮化铝陶瓷基板是采用干压成型获得微结构完全致密和高的热导率,而流延成型是大规模制备基板材料的重要工艺方法,但目前氮化铝流延法成型工艺研究和产业化仍然较少。
随着流延法的批量生产陶瓷基板技术的成熟,流延法生产氮化铝陶瓷基板一定会成为一种崭新的,大规模化生产方式。
本文对流延法制备氮化铝陶瓷基板进行研究,探讨粉体特性、流延参数对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制备的氮化铝陶瓷基板导热率定位为达到250W/m.k(最新资料显示氮化铝陶瓷基板的导热率已可达到319 W/m.k)。
从而实现流延法制备氮化铝陶瓷基板的规模化,完全取代传统的氧化铝陶瓷基板。
下图为干压法制备的一些基板样品图片及电镜图。
下面是实验方案。
2 实验原理及准备
实验将采用商用高纯度超细的氮化铝粉料为原料,烧结助剂选用氧化钇(作为稳定剂),经过球磨混料,并添加PVB粘接剂和合适的溶剂形成粘度适宜的流延浆料,然后再将该浆料搅拌抽气30min。
通过刮刀流延法形成厚度均匀的流延带,流延厚度在0.2~0.4mm之间,流延带再经冲切、层压、排胶和烧结等工艺加工形成致密的氮化铝陶瓷片。
最后对成品进行样品表征,得出相应的陶瓷结构和性能参数。
用激光粒度仪测试粉体的粒度分布筛选合适粒径的粉料,用扫描电镜观察样品形貌;差热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做分析得出最佳排胶温度,用排水法测定材料的密度,节电性能和介质损耗采用精密LCR表测定,热导率用激光导热系数测量仪测定。
实验器材还包括流延机、球磨机和烧结炉。
药品:高纯度超细的氮化铝粉料、氧化钇稳定剂、聚乙醇缩丁醛粘接剂、聚乙二醇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增塑剂。
3 实验方案设计
3.1粉料的选用
氮化铝粉料的性能是流延法成型的关键,氮化铝粉料太细,则容易引起流延带开裂,氮化铝粉料太粗,则形成的流延带表面粗糙度较大,且基片强度过低,不宜制备光滑的氮化铝陶瓷基片。
本研究中借鉴了天津大学刘志平教授的实验数据,以下为刘得出的4种商用氮化铝粉料研究对比,粉体粒度分布和形貌特点如
图1和图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们的粒度分布和颗粒形貌完全不同,粉料A分布窄,较粗,粉料B和C分布宽,粉料D分布窄,较细。
表2是各种粉料的流延结果,表中结果可表明,氮化铝粉料越细,粒度分布越窄,流延控制越困难,流延时流延带开裂的几率越大。
通过对刘教授得出的数据分析,实验拟选用的粉料粒度控制在1.5nm到2.5nm,这个粒径得出的样品性能较好,但对流延工艺,排胶工艺与烧结工艺的控制难度较高。
3.2流延法参数的控制
氮化铝陶瓷粉料在水中极不稳定,容易水解产生氨气和拜耳石(AlOOH),从而使氮化铝粉料的性质大大改变,严重影响陶瓷的烧结性能。
因此氮化铝不适用水做溶剂,本实验选用非水基的无水乙醇/丁酮为溶剂的流延成型体系,聚乙醇缩丁醛粘接剂,聚乙二醇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增塑剂。
3.3 排胶工艺
氮化铝的排胶可在空气炉或气氛保护下进行。
对于氮化铝流延片,由于有
机添加剂较多,查阅资料:
聚乙醇缩丁醛沸点25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沸点188℃
聚乙二醇沸点>250℃
丁酮沸点 79.6℃
资料显示这些有机物必须在300℃以上才能排除,而且排胶时若温度选取过高或升温速率太快易导致开裂变形。
另外由于流延片比干压片厚度薄,生坯强度低,所以排胶温度需要更低。
为此将对流延片进行差热和热失重分析。
初步拟采用200~500℃直接慢速升温和500℃保温的排胶方案(具体温度值有待对流延片生坯做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获得较好的氮化铝排胶片。
3.4 烧结工艺
由于氮化铝的易氧化性,其烧结应在高温气氛保护下进行。
鉴于氮化铝中含氮成分;氮化铝的沸点可达2200℃,烧结温度应控制在1700度以上,考虑到添加剂可降低烧结温度,拟选用的方案是将氮化铝陶瓷片经过1600度(具体更为的优化温度选取待实践论证)保温4h的氮气中烧成。
图6为刘志平教授实验中不同粒径粉料制成的流延带烧成后的微观形貌。
从图6中可以看出,粉料D烧成的基板结构均匀,晶粒粒度一致性好,第二相也较少。
3 总结
流延法制备氮化铝陶瓷基板的性质与氮化铝粉料的质量,流延参数,排胶制度和烧结等工艺关系密切。
粉料太粗,易于成型,但基片质量不高。
选用细粉料必须严格控制流延参数才能成型质量较好,排胶温度和速度也需要严格控制,温度高和速度快引起流延带严重开裂,烧结过程也至关重要,它将决定基片的最终性能。
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来和优化工艺参数,用非水基流延工艺制备出的氮化铝基片导热率将高达250W/m.k。
实验需要攻克的难题:原料的配比及混料工序。
最佳排胶温度与升温速率的确定。
最佳烧结温度与升温速率的确定。
参考文献《流延法制备氮化铝陶瓷基板》,作者刘志平,张金利,蕲正国期刊《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1月第37卷,增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