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稳定生长期 细菌生长速率为零,活细菌数最高并维持稳定。 ④衰亡期 细菌代谢活性降低,细菌衰老并出现自溶,但在衰亡后期,由于 部分细菌产生抗性也会使细菌死亡的速率降低。 4.㈠扩散 ㈡促进扩散 ㈢主动运输 ㈣膜泡运输 注:此题分数较多,考试作答时应适当展开一些。参考沈萍《微生物》第二版 第 94-99 页。 5.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产生都分为感应、反应和效应三个阶段。都属于特异性 免疫。 差异:细胞免疫由 T 细胞介导,而体液免疫由 B 细胞介导,或者说由抗体介导。 细胞免疫需要 MHC 限制性的对 T 细胞的提呈,体液免疫不需要。细胞免疫发挥 作用的是 CD8+T 细胞,而体液免疫是抗体。细胞免疫作用于细胞内的感染,如 在胞内复制的病毒,体液免疫相对的是细胞外的或者说外源的抗原。
南开大学 2012 年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试题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非孟德尔遗传:是指遗传发生在核外,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以外的遗传,
叫孟德尔遗传,它是细胞质遗传。 2. 生物气溶胶:悬浮在大气中的气溶胶、微生物、微生物副产物和花粉的集合
体。 3. 超敏反应:当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免疫应答反应过强或反应异常,造成机体损
动鞭毛顺时针旋转,细菌做翻筋斗运动。如果引诱物结合到 MCP 上,则 CheA 的自身磷酸化被抑制,CheY 不能与鞭毛传动器结合,此时鞭毛逆时针旋转,细 菌则进行直线运动。CheY 的磷酸化由于 CheZ 蛋白的去磷酸化作用,只有很短 的 10s 左右,是翻筋斗时间不至于太长,以便随时适应环境变化。 7.见沈萍《微生物学》第二版 第三十页。 8.指受检者口服少量 13C 标记的尿素,30min 后呼出的气体用质谱仪检测是否含 有 13CO12,如果有,则表明,肠胃被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因为 HP 具有人体不 具有的尿素酶,能分解尿素产生 13CO12。 9. 见沈萍《微生物学》第二版 第 249 页,负控诱导系统。 10.根据碳源、能源及电子供体性质的不同,微生物可分为:光能无机自养型、 光能有机异养型、化能无机自养型、化能有机异养型。 四.问答题 1.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伤或功能障碍时,称为超敏反应。 4. 致育因子:又称 F 质粒,大小约为 100Kb,是最早发现的一种与大肠杆菌的
有性生殖现象(结合作用)有关的质粒。 5. 分子马达:是分布于细胞内部或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它们的构象会随着
与 ATP 和 ADP 的交替结合而改变,ATP 水解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引起马 达形变,或者是它和与其结合的分子产生移动。 6. 疫苗:用于预防接种的抗原制剂。 7.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外源蛋白或多肽的 DNA 序列插入到噬菌体外壳蛋白 结构基因的适当位置,使外源基因随外壳蛋白的表达而表达,同时,外源蛋 白随噬菌体的重新组装而展示到噬菌体表面的生物技术。 8. 基因治疗:指向靶细胞中引入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缺陷,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9. 细胞因子:是主要由免疫细胞分泌的相对分子质量低的多肽组成,包括白细 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等。 10. 磷壁酸:是结合在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组要成分为甘油 醇磷酸和核糖醇磷酸。 二. 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错 5.对 6.错 7.对 8.对 9.错 10.错 三.简答题 1. 反馈阻遏:即在合成过程中有生物合成途径的终点产物对该途径的一系列酶 的量调节,所引起的阻遏作用。反馈阻遏是转录水平的调节,产生效应慢。
反馈抑制:是指最终产物抑制作用,即在合成过程中有生物合成途径的终点产物 对该途径的酶的活性调节,所引起的抑制作用。是一种负反馈机制,其中酶促反 应的末端产物可抑制在此产物合成过程中起作用的酶。这种抑制具有协同性、积 累性和序贯性。 2.①细胞质膜透性改变;
②药物作用靶改变 ③合成修饰抗生素的酶 ④抗性菌株发生遗传变异 3. 次级代谢产物: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提,合成一 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这一过程的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 特点:①次级代谢产物不是生物体生长所必须的 ②一般在菌体指数生长后期或稳定期进行,但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③某些催化次级代谢的酶的专一性不高 ④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因菌株不同而异,但与分类地位无关 ⑤质粒与次级代谢产物的形成关系密切 4. 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合成组氨酸,故在缺乏组氨酸的培 养基上,仅少数自发回复突变的细菌生长。假如有致突变物存在,则营养缺陷型 的细菌回复突变成原养型,因而能生长形成菌落,据此判断受试物是否为致突变 物。某些致突变物需要代谢活化后才能引起回复突变,故需加入经诱导剂诱导的 大鼠肝制备的混合液。是应用最广泛的体外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 5. 磺胺类药物是叶酸组成部分对氨基苯甲酸的结构类似物,被微生物体吸收后 取代对氨基苯甲酸干扰叶酸合成,抑制转甲基反应,导致代谢的紊乱,从而抑制 生长。对氟苯丙氨酸、5-氟尿嘧啶、5-溴胸腺嘧啶分别是苯丙氨酸、尿嘧啶和胸 腺嘧啶的结构类似物,这些结构类似物取代正常成分之后造成代谢紊乱,抑制微 生物的生长。 6. MCP 接受甲基趋化性蛋白是受体蛋白,二组分调节系统中的传感激酶是 CheA。 MCP 是跨膜蛋白,在细胞质这一边还与 CheW 和 CheA 蛋白结合成为复合物, 当 MCP 未与引诱物结合时,该复合物刺激 CheA 自身磷酸化,进而使 CheY 和 CheB 两个蛋白也磷酸化形成 CheY-P 和 CheB-P。CheY-P 与鞭毛传动器结合,启
见沈萍《微生物》第二版第 412-413 页的抗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可说明机 体内发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无截然界限,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6. ①经典激活途径(CP) 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与补体成分 C1,自 C1 至 C9 依次激活的途径成为经典激活途径。 ②替代途径(AP)又称旁路途径 由酵母多糖、LPS 等多种微生物及其产物 从 C3 和 B 因子开始激活的途径成为替代途径。 ③凝集素途径(lectin pathway) 由急性期蛋白与病原体结合从 C2 和 C4 开 始激活的途径。 图见沈萍《微生物》第二版第 399 页。 三条途径的中心均为 C3.经典途径由抗原 –抗体复合物活化 C1,作用于 C4 和 C2,产生经典途径的 C3 转化酶 C4b2a 并切割 C3 产生 C3b,进一步组成 C5 转 化酶 C4b2a3b,将 C5 切割为 C5a 和 C5b。Lectin 途径由肝产生的急性蛋白与病 原体的甘露糖残基结合后活化丝氨酸蛋白酯酶,后者与 C1 活性类似,作用于 C4 和 C2 引起与经典途径相同的反应过程。替代途径由体液中微量的 C3B 在病原体 等适当接触表面上与 B 因子结合后被 D 因子加工为旁路途径的 C3 转化酶 C3bBb, 切割 C3b 进一步组成 C5 转化酶 C3bBb3b。其后,都以同样的方式切割 C5,由 C5b 与后继成分装配成攻膜复合物,在菌膜或靶细胞膜上聚合成孔,造成内容物 泄露,导致细胞破裂死亡。 五.实验设计题 ①通过合成的方法得到 IL-2 基因。 ②将 IL-2 基因通过酶切、连接等分子生物学手段连接到带有 GST 或 His 标签的 载体上。 ③将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 BL21(DE3)中,涂板培养。 ④上述培养 12h 后,挑取单菌落接到含有 4mL 培养基的试管中 37℃过夜培养。 ⑤取 2mL 上述菌液 1:100 的比例接种至 200mL 培养瓶中同时加入相应的抗生 素,扩大至 OD 值约为 0.6。 ⑥扩大后将菌液放在 4℃冰箱冷却。 ⑦冷却后加入相应的诱导剂和适量的 DTT,在低温下诱导 24h,收菌。 ⑧在低温下用相应的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便可得到活性较高且稳定性较强的 IL-2 蛋白。
2. ①吸附 ②侵入 ③脱壳 ④病毒大分子的合成 ⑤装配与释放 注:此题分数较多,考试作答时应适当展开一些。参考沈萍《微生物》第二版
第 177 页。 3. ①迟缓期 细菌数量维持恒定或增加很少,细胞内的 RNA、蛋ຫໍສະໝຸດ Baidu质等物质 含量有所增加,细胞体积相对最大。
②对数生长期 以最大的速率生长和分裂,导致细菌数量呈对数增加,细胞 内各成分按比例有规律地增加,细菌代谢活性及酶活性高而稳定,细胞大小一致。 生产上广泛用作“种子”。
南开大学 2012 年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试题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非孟德尔遗传:是指遗传发生在核外,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以外的遗传,
叫孟德尔遗传,它是细胞质遗传。 2. 生物气溶胶:悬浮在大气中的气溶胶、微生物、微生物副产物和花粉的集合
体。 3. 超敏反应:当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免疫应答反应过强或反应异常,造成机体损
动鞭毛顺时针旋转,细菌做翻筋斗运动。如果引诱物结合到 MCP 上,则 CheA 的自身磷酸化被抑制,CheY 不能与鞭毛传动器结合,此时鞭毛逆时针旋转,细 菌则进行直线运动。CheY 的磷酸化由于 CheZ 蛋白的去磷酸化作用,只有很短 的 10s 左右,是翻筋斗时间不至于太长,以便随时适应环境变化。 7.见沈萍《微生物学》第二版 第三十页。 8.指受检者口服少量 13C 标记的尿素,30min 后呼出的气体用质谱仪检测是否含 有 13CO12,如果有,则表明,肠胃被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因为 HP 具有人体不 具有的尿素酶,能分解尿素产生 13CO12。 9. 见沈萍《微生物学》第二版 第 249 页,负控诱导系统。 10.根据碳源、能源及电子供体性质的不同,微生物可分为:光能无机自养型、 光能有机异养型、化能无机自养型、化能有机异养型。 四.问答题 1.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伤或功能障碍时,称为超敏反应。 4. 致育因子:又称 F 质粒,大小约为 100Kb,是最早发现的一种与大肠杆菌的
有性生殖现象(结合作用)有关的质粒。 5. 分子马达:是分布于细胞内部或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它们的构象会随着
与 ATP 和 ADP 的交替结合而改变,ATP 水解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引起马 达形变,或者是它和与其结合的分子产生移动。 6. 疫苗:用于预防接种的抗原制剂。 7.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外源蛋白或多肽的 DNA 序列插入到噬菌体外壳蛋白 结构基因的适当位置,使外源基因随外壳蛋白的表达而表达,同时,外源蛋 白随噬菌体的重新组装而展示到噬菌体表面的生物技术。 8. 基因治疗:指向靶细胞中引入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缺陷,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9. 细胞因子:是主要由免疫细胞分泌的相对分子质量低的多肽组成,包括白细 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等。 10. 磷壁酸:是结合在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组要成分为甘油 醇磷酸和核糖醇磷酸。 二. 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错 5.对 6.错 7.对 8.对 9.错 10.错 三.简答题 1. 反馈阻遏:即在合成过程中有生物合成途径的终点产物对该途径的一系列酶 的量调节,所引起的阻遏作用。反馈阻遏是转录水平的调节,产生效应慢。
反馈抑制:是指最终产物抑制作用,即在合成过程中有生物合成途径的终点产物 对该途径的酶的活性调节,所引起的抑制作用。是一种负反馈机制,其中酶促反 应的末端产物可抑制在此产物合成过程中起作用的酶。这种抑制具有协同性、积 累性和序贯性。 2.①细胞质膜透性改变;
②药物作用靶改变 ③合成修饰抗生素的酶 ④抗性菌株发生遗传变异 3. 次级代谢产物: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提,合成一 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这一过程的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 特点:①次级代谢产物不是生物体生长所必须的 ②一般在菌体指数生长后期或稳定期进行,但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③某些催化次级代谢的酶的专一性不高 ④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因菌株不同而异,但与分类地位无关 ⑤质粒与次级代谢产物的形成关系密切 4. 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合成组氨酸,故在缺乏组氨酸的培 养基上,仅少数自发回复突变的细菌生长。假如有致突变物存在,则营养缺陷型 的细菌回复突变成原养型,因而能生长形成菌落,据此判断受试物是否为致突变 物。某些致突变物需要代谢活化后才能引起回复突变,故需加入经诱导剂诱导的 大鼠肝制备的混合液。是应用最广泛的体外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 5. 磺胺类药物是叶酸组成部分对氨基苯甲酸的结构类似物,被微生物体吸收后 取代对氨基苯甲酸干扰叶酸合成,抑制转甲基反应,导致代谢的紊乱,从而抑制 生长。对氟苯丙氨酸、5-氟尿嘧啶、5-溴胸腺嘧啶分别是苯丙氨酸、尿嘧啶和胸 腺嘧啶的结构类似物,这些结构类似物取代正常成分之后造成代谢紊乱,抑制微 生物的生长。 6. MCP 接受甲基趋化性蛋白是受体蛋白,二组分调节系统中的传感激酶是 CheA。 MCP 是跨膜蛋白,在细胞质这一边还与 CheW 和 CheA 蛋白结合成为复合物, 当 MCP 未与引诱物结合时,该复合物刺激 CheA 自身磷酸化,进而使 CheY 和 CheB 两个蛋白也磷酸化形成 CheY-P 和 CheB-P。CheY-P 与鞭毛传动器结合,启
见沈萍《微生物》第二版第 412-413 页的抗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可说明机 体内发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无截然界限,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6. ①经典激活途径(CP) 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与补体成分 C1,自 C1 至 C9 依次激活的途径成为经典激活途径。 ②替代途径(AP)又称旁路途径 由酵母多糖、LPS 等多种微生物及其产物 从 C3 和 B 因子开始激活的途径成为替代途径。 ③凝集素途径(lectin pathway) 由急性期蛋白与病原体结合从 C2 和 C4 开 始激活的途径。 图见沈萍《微生物》第二版第 399 页。 三条途径的中心均为 C3.经典途径由抗原 –抗体复合物活化 C1,作用于 C4 和 C2,产生经典途径的 C3 转化酶 C4b2a 并切割 C3 产生 C3b,进一步组成 C5 转 化酶 C4b2a3b,将 C5 切割为 C5a 和 C5b。Lectin 途径由肝产生的急性蛋白与病 原体的甘露糖残基结合后活化丝氨酸蛋白酯酶,后者与 C1 活性类似,作用于 C4 和 C2 引起与经典途径相同的反应过程。替代途径由体液中微量的 C3B 在病原体 等适当接触表面上与 B 因子结合后被 D 因子加工为旁路途径的 C3 转化酶 C3bBb, 切割 C3b 进一步组成 C5 转化酶 C3bBb3b。其后,都以同样的方式切割 C5,由 C5b 与后继成分装配成攻膜复合物,在菌膜或靶细胞膜上聚合成孔,造成内容物 泄露,导致细胞破裂死亡。 五.实验设计题 ①通过合成的方法得到 IL-2 基因。 ②将 IL-2 基因通过酶切、连接等分子生物学手段连接到带有 GST 或 His 标签的 载体上。 ③将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 BL21(DE3)中,涂板培养。 ④上述培养 12h 后,挑取单菌落接到含有 4mL 培养基的试管中 37℃过夜培养。 ⑤取 2mL 上述菌液 1:100 的比例接种至 200mL 培养瓶中同时加入相应的抗生 素,扩大至 OD 值约为 0.6。 ⑥扩大后将菌液放在 4℃冰箱冷却。 ⑦冷却后加入相应的诱导剂和适量的 DTT,在低温下诱导 24h,收菌。 ⑧在低温下用相应的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便可得到活性较高且稳定性较强的 IL-2 蛋白。
2. ①吸附 ②侵入 ③脱壳 ④病毒大分子的合成 ⑤装配与释放 注:此题分数较多,考试作答时应适当展开一些。参考沈萍《微生物》第二版
第 177 页。 3. ①迟缓期 细菌数量维持恒定或增加很少,细胞内的 RNA、蛋ຫໍສະໝຸດ Baidu质等物质 含量有所增加,细胞体积相对最大。
②对数生长期 以最大的速率生长和分裂,导致细菌数量呈对数增加,细胞 内各成分按比例有规律地增加,细菌代谢活性及酶活性高而稳定,细胞大小一致。 生产上广泛用作“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