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合集下载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一、教师层面1.观念转变困难问题表现: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对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存在抵触情绪,难以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仍以知识灌输为主。

改进建议:加强教师培训,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实地观摩等方式,帮助教师理解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转变教学观念。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2.专业素养不足问题表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等,但部分教师在这些方面存在欠缺,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改进建议: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如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课程、研讨会、工作坊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教学方法单一问题表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改进建议:鼓励教师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学习、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提供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二、学生层面1.学习动力不足问题表现:部分学生对课程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不适应,缺乏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学习效果不佳。

改进建议: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2.自主学习能力差问题表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一些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方法,不知道如何进行自主学习。

改进建议: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授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如何查找和利用学习资源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学习活动,拓宽学习渠道。

三、学校层面1.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表现:课程改革需要相应的教学资源支持,但一些学校在资源配置上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如教学设备陈旧、图书资料不足、实验室设施不完善等。

新课改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新课改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评价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 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实施效果预期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 能力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 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预期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 成绩和综合素质
利用信息技术手 段,如在线课程、 智能教学系统等, 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学科特点, 采用多元化的教 学方式,如合作 学习、自主学习 等,培养学生的 合作能力和创新 精神。
关注学生的学习 需求和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促进 学生的个性化发 展和全面发展。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
传统教学方法为主
缺乏创新性和多样 性
学生参与度低
影响教学质量和效 果
教学评价机制不够科学
缺乏科学的教学 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单一, 缺乏多样性
过于注重量化评 价,忽视定性评 价
评价结果反馈不 及时,缺乏有效 性改进措施新教学内容,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调整教学内容, 关注社会需求 和行业动态, 及时更新教材
添加副标题
新课改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 改进措施
汇报人:XXX
目录
CONTENTS
01 新课改下教学存在 的问题
02 改进措施
03 具体实施方案
04 实施效果预期
05 总结与展望
新课改下教学存在的 问题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
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 教材内容更新缓慢,与时代发展脱节 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略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缺乏与实际应用场景的结合,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5篇范文)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5篇范文)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5篇范文)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新课程,要求有新的教育理念,用新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学习,理解了语文课程的性质、目的,课程目标的基本理念,要达成的目标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明白了课改要体现为变“课堂”为“学堂”,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变“重学习结果”为“重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基于此,初次接触新教材,应用新教材,对自己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学角色等重新定位,重新构思,精心备课,力求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真正实现“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学习”。

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有诸多困惑与思考。

困惑之一: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无法开展。

原因是:1.学生基础差。

学生阅读面较窄,阅读能力较差,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强,大多数学生阅读文章的水平只停留在类似故事会、故事情节较强的文章,难以理解一些富有哲理的文章。

2.学习习惯差。

学生主体精神丧失,厌学情绪严重。

学生没有自学的习惯,特别是B类班级,有相当部分的人不愿学习。

老师要求完成预学案,要求学生课前准备材料等,学生往往不做或不能不成,导致第二天教学无法预期完成,更无法自主、合作、探究。

3、学生词语贫乏,语言表达能力差,无法用准确的词语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

4、学生无参与意识。

教学初期,我曾经作过尝试。

在教学中,降低难度,精心设计提问,坚持多问,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启发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信心,有自己的见解。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坚持了三周,教学内容落下一大节。

我想,也许一个月、两个月能有点成效,但完不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怎么办?困惑二:语文学习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应用能力、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改的问题与反思

新课改的问题与反思

新课改的问题与反思新课改,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

自实施以来,新课改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反思。

一、新课改的问题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部分学校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课程设置过于追求全面,导致课程内容繁多,学生负担加重。

同时,部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新课改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部分教师在转型过程中存在困难,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影响教学质量。

3.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新课改的实施需要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支撑。

然而,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存在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导致新课改在不同地区的推进程度不一。

4.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新课改强调过程性评价,但实际操作中,部分学校仍然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

二、新课改的反思1.调整课程设置:在保证课程全面性的基础上,适当删减部分课程内容,减轻学生负担。

同时,注重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选拔,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鼓励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3.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4.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科学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降低考试分数在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业绩中的地位,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到目前为止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各项制度措施方法也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不段调试和完善。

但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既有着对已有经验的惊喜也有着对新出现问题的迷惘与困惑这是一个矛盾的过程。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程改革中最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对策与思考一、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1、观念重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相当一部分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准备不足,尤其是在观念上。

在许多教师的心目中,简单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形成了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

旧的教学方法无效,新的教学方法找不到,因此隐藏在行动的“盲区”。

因此,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新课程置于应试教育的“笼子”中,大大降低了新课程实施的效果。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学生多维发展潜力和学生自我发展可能性的负面影响下,一些教师仍然看不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一些教师虽然正式接受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在本质上远远没有用新的学生观来指导教学,造成了言行不一的被动局面。

一些教师有权对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提出新的想法,但这种想法是极端的,很容易陷入新的误解,并认为新课程改革是对旧课程的彻底否定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理解为自我发展的现实把学生多向度的发展理解为单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推向极端误将学生身上的毛病当着学生的个性化加以纵容等。

2、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态度.情感与兴趣上有了很大改观。

.我们学校做了个有关这方面的调查表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或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从整体上看合乎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的要求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相差很大有的甚至没有效果.在最近几次研讨课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引导下的课堂教学气氛表面上十分热烈但当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到底学了什么教师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完成了哪些目标学习效果究竟如何却很难评估。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一、问题描述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课程改革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然而,课程改革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材内容不合理:部份教材内容过于繁琐,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缺乏实际应用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评价体系不完善: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为核心,注重知识记忆和应试能力,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师资力量不足:部份教师在课程改革方面缺乏相关培训和指导,无法及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影响了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

二、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1. 优化教材内容:对现有教材进行精简和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加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相关的案例和实例,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2. 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实践操作等,鼓励学生积极参预课堂互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预度。

同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升教学效果。

3.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项目评估、作品展示、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潜力。

4. 加强师资培训: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使其熟悉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可以组织教师培训班、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等,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

三、总结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通过优化教材内容、多元化教学方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和加强师资培训等措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课程改革的效果。

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应共同努力,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新课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思考

新课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思考

新课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思考民乐三中田峰全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全面展开,新课程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日走进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生活。

我校省首批实验校,在2003年秋季正式实施了实验工作。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使我感到了在实施课改中我们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现就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一些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存在的问题及分析1、观念转变不够到位。

我们还没有形成新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教材观.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学习过程的主体,没有树立教学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我们还没有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作者、促进者、协商者、话筒的传递者,角色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虽然注意组织学生进行了合作交流,但多数是流于形式,缺乏对组织合作学习目的的理解和对组织合作学习的调控,在进行对话、沟通、交流、互动、合作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不够,缺少引发学生主动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不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没有改变“教材中心”的旧式,在拓展和灵活使用教材上显得乏力,存在演出“教案剧”的现象;我们仍按预设的教案组织教学,不注重利用课堂共生知识。

2、“课标”意识不强。

我们对新课程要求的质量意识比较模糊,没有深入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六个改变”和“六点要求”。

特别是对于课标中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目标不能进行有机整合,往往顾此失彼;在具体的教学中,以为课改就可以淡化双基,在组织课堂活动中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既使注意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和自主探索,但由于目标模糊和组织能力不强,从而不能做到课堂教学活泼而有序,结果既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又削弱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课堂表面热闹、活跃,实际上教学效益低下;要么就纯粹按旧的模式,结果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3、全面关注学生发展的意识不强,忽视教师和学生体验的教学过程。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一、问题描述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然而,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详细讨论课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1 课程内容不合理课程内容不合理是课改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1.2 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灌输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缺乏互动和参预,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1.3 评价体系不完善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惟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评价体系过于功利化,不能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容易导致教育过度应试化。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推动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2.1 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针对课程内容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应该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

首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社会发展趋势,确定课程的核心内容。

其次,需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最后,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保持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

2.2 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了改变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我们应该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注重启示式教学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同时,要鼓励学生参预课堂互动,积极探索和实践,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预度。

2.3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为了解决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评价应该从单一的考试成绩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质量、项目实践等多个方面。

同时,要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潜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和创新能力。

三、总结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针对课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这些都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关键步骤。

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光明中学胡亚梅新课程实施以来,有很多收获,有很多感慨,有很多思索。

新课程改革适应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是我国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新课改在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育评价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同时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1、新的评价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制约了课改的发展。

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1)新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等,但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各类招生是以考试分数为唯一的录取标准,导致人们对教育工作评价的主旋律是看学生分数和升学率,社会对学校办学的认可程度是由学校考上多少名牌大学生,考上多少重点生来决定的。

在现实社会中,强大的竞争压力直接转嫁到学校身上,转嫁到校长、教师和学生身上,转嫁到升学竞争上来。

在高考没有大的改变之前,任何学校也不会轻易发生大的改革,不会置社会、家长的要求于不顾。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新课改倡导的“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个理念就自然会落空。

(2)在社会认可度这个大背景下,学校、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仍然把学生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

因此,教师们为了取得成绩,仍是起早贪黑工作,增大作业量,加重学生负担。

应该说明的是:现在的教师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一方面是上级领导要求他们进行课改,另一方面是考试评价制度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常常处于抱着很先进的观念,表现着比较落后的行为,这样一种左右为难的矛盾状态。

因此,教师的心理负担和教学负担都增大了,他们既不敢丢掉老一套,又不敢忽视新要求(3)对学生的评价仍是一张试卷起主导作用。

因此,课改的实施并没有使学生得到什么益处,反而因学校、教师的左右为难而被加重了学习的负担,加班加点、占用休息时间成了家常便饭。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考核、评优、评职,仍把该教师所教班级学生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指标。

这就必然导致社会、教师、学生、家长更看重学生的笔试成绩。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学习资料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学习资料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到目前为止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各项制度措施方法也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不段调试和完善。

但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既有着对已有经验的惊喜也有着对新出现问题的迷惘与困惑这是一个矛盾的过程。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程改革中最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 对策与思考一、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1、观念重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在观念上不适应。

在很多教师的头脑中简单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已经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

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于是就隐入到了行动的“盲区”当中。

于是就“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

在学生观上一部分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下仍然看不到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看不到学生身上多向度发展的潜质看不到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也有部份教师虽然形式上接受了课程改革新理念但在实质上还远未以新的学生观指导教学结果导致言与行不吻合的被动局面还有一部分教师他们有对新课改的热情但思想偏激容易陷入新的误区认为新课改是对旧课程的全盘否定如把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理解为自我发展的现实把学生多向度的发展理解为单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推向极端误将学生身上的毛病当着学生的个性化加以纵容等。

2、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态度.情感与兴趣上有了很大改观。

.我们学校做了个有关这方面的调查表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想法

在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想法

在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想法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结合亲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与大家共勉。

一、遇到的问题1.学生的基础问题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构想必须建立在初中历史课程基础之上,但我们面临的现实状况是:学生初中的学科基础十分薄弱,导致升入高中后,他们对历史这门学科大多是只闻其名不详其情,即使有部分学生相比较下差强人意,即使了解也是凤毛麟角,一知半解罢了。

学生初中历史基础薄弱已成为农村高中新课程推行的一大障碍,课时又紧、任务又重,高中新课程不得不负重前行。

2.学生的自学方式问题初中生普遍养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的学习模式,更多的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有较强的依赖性。

但是,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必须充分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而有的同学还以老一套的被动学习方法对待高中历史学习,不知道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的外延和内涵,结果是“学了大量的知识点,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同学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听不懂、跟不上,忙于埋头做笔记,不得要领,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

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从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转变过程中出现了脱节,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感到深奥难懂。

这就成为高一历史教学的迫切任务所在。

3.新奇的教学方式问题历史课程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在老师组织历史探讨(辩论)活动、课堂历史短剧(历史人物扮演)、观看历史影像资料、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或提前预备学习内容等活动时,在活跃课堂的表象背后,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应该学到的基本历史知识,只是看看热闹。

也就是说,历史教育的目标并没有达到、教学任务也没有真正完成。

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新课程改革早已在我省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通过这次改革,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此浅谈一些我的解决方法,和大家一起学习。

一、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1、新课程理念的落实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学改革与考试改革的认识不到位,由此导致教学的不适应,从而影响课程改革和教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学生探究活动设计理想化,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有的框题探究活动过多,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框,书本上安排了七个探究活动,如果一一来解决的话,时间根本就不够;有的框题探究活动太老,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无法与时俱进;还有的探究活动,实施起来比较麻烦,毕竟一堂课只有40分钟,如果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探究上,会直接影响重难点问题的突破。

3、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时少,进度又紧,在课堂上无法补充太多的内容。

如“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框,表面上看比旧教材简单了很多,但实际上,很多知识点还是必须得给学生讲到,这一框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供求如何对价格产生影响,什么是买方市场、卖方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等。

这么多的内容,教师用一课时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

在讲授高一课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课时不够。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一方面督促教师通过继续教育途径参加课程培训,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教研会议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观摩的机会,促进对新课程理念与操作要求的理解。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校本教研活动,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探讨,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新课程计划实施的重大意义,增强改革意识,自觉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来,刻苦钻研,认真学习。

2、探究活动要抓重点,结合实际。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引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课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能够更好地推进课程改革。

一、教师培训不足1.1 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许多教师在课程改革之前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1.2 缺乏教学方法的更新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实施缺乏积极性。

1.3 缺乏教育技术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师需要掌握新的教育技术,但许多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的应用了解不足。

解决方案:- 加强教师培训计划,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课程,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 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课程和教学方法的研讨会,更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 建立教师在线培训平台,提供教育技术的培训课程,帮助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过于繁杂2.1 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部分课程内容过于繁杂,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2 缺乏跨学科整合课程内容缺乏跨学科整合,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2.3 缺乏与时俱进的内容部分课程内容过时,无法及时跟上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解决方案:- 优化课程设置,减少冗余内容,注重核心知识和实用技能的教学。

- 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 定期更新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关注社会和科技的最新发展,使课程内容更贴合现实需求。

三、评价体系不合理3.1 重视考试成绩现行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2 缺乏多样化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3.3 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标准不明确,导致评价结果主观性较高,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解决方案:- 调整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减少对考试成绩的过度依赖。

新课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存在的问题1. 教师观念滞后。

(1)教师解读课标,仅仅局限于本学年段,而不了解各学段的内容,没有整体感和系统性。

(2)教师认为课改仅仅是换一套教材,抱定“穿新鞋走老路”的观念。

(3)教师认为新东西纷至沓来,无法适应,无从下手,因而采取的还是满堂讲、满堂灌,以自我为主的“我讲你听,我写你抄”的教学模式。

2. 教学方法落后。

方法是把钥匙,不同的锁需要不同的钥匙去开启。

但观照我们的课堂教学,却很少有“钥匙现象”:缺少个性化,没有针对性,管你好中差,我是一个调子,一个路子,一样内容,一样要求。

手段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兴趣,不能促进学生主体意识,更谈不上教学民主。

3. 使用教材僵化。

在教材的使用上,要么缺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抓不住重点和关键点;要么没吃透教材,歪曲教材的意图,结果教得面目全非。

4. 听课评课敷衍。

学校开展了一些教研活动,如公开课,但有的听后无反思,有的评课要么观念陈旧,要么评不到点子上。

长此以往,听课这项重要的教研活动也就名存实亡。

二、对策1.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是课改实验的关键,各校要充分认识到师资培训工作是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力纠“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陋弊,坚持“全员培训,全程培训,合格上岗”的原则。

教师培训首先要转变观念,学习、吸收最新的东西,树立服务意识,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引导者,是学生虔诚的欣赏者、赞美者,是学生睿智的启示者、鼓励者。

不仅教师需要培训学习,校长更要自觉参加培训学习,一个锐意改革的校长可能带动一批教师改革,一个被新理念武装的校长可能带领一个学校整体走进新课程。

2. 加强考评,提高效益。

新课程的评价,是要靠学校、教师自己去探索、试验,把自我评估、学生评估、家长评估和学校评估结合起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尊重学生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要以每个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起点,分析和评价学生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让尽量多的个体发挥出自己的志趣、潜能,并在尽量多的方向上寻找发展的机会。

新课改实施困惑及破解思路浅谈

新课改实施困惑及破解思路浅谈

新课改实施困惑及破解思路浅谈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行,教育行业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然而,在实践中,也不乏一些教师或学生对新课改存在着一定的困惑。

本文将探讨一些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惑,并提出破解的思路。

困惑1:教学内容难度较大新课改实施后,部分教学内容难度有所提高,使得一些教师和学生难以掌握。

这也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热情下降。

破解思路:首先,教师需要深入掌握新的教材内容,对于课堂上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式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其次,教师可以逐步拆分难题,分步进行解析和讲解,以便让学生理解。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实验操作等方式,增加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收能力。

困惑2:课程设置过多在新课改的实施下,部分学校会出现太多的选修课程,使得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面临较大的压力,甚至导致无法完成全部的学业任务。

破解思路:教育者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排课,确保每个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完成学习内容并走向实践,可以采取缩短课程时长、集中时间和开放选项等方式来化解这一问题。

出现困难,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互惠互利的方式进行解决,避免学生对学业产生厌倦或者因超负荷而消极应对。

困惑3:学科交叉复杂度高新课程的实施网络,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增强,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需要转换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巧而感到困惑。

破解思路:在面临这个问题时,教育者应该将跨学科教育纳入教育课程中,并用多元化的策略去解决这一难点。

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科学研究思维、举办跨学科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更快地适应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科结构。

困惑4:学习策略需要变化在新课改教育下,学生可能会发现传统的学习策略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例如,重复阅读教材、死记硬背等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和生活需求。

破解思路:新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与日俱增的综合素质,必须采取海量的学习策略,例如,翻译内容,使用数字化交互工具,场景模拟等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内容。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一、问题描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课程改革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然而,课程改革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量和解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1. 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由于不同地区和学校的课程标准不一致,学生之间的知识体系存在差异,不利于学生之间的比较和交流。

2. 教材选择不合理:一些教材内容陈旧、过时,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同时,教材的编写和选择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利益关系,导致教材质量下降。

3.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学生参预和互动的机会。

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考试评价过重:当前的教育体制中,考试评价占领了重要地位。

这种以考试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容易导致教育过程中的功利化,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统一课程标准: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确保各地区和学校的课程设置相对统一。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比较和交流,提高教育质量。

2. 更新教材内容: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使其与时俱进。

同时,建立一个公正的教材审查机制,确保教材的质量和内容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3. 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入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实践操作、项目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多元化评价方式:改革考试评价制度,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项目作业、课堂参预等。

这样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5. 增加教师培训和支持:提供教师培训和支持,匡助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同时,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6. 加强家校合作: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使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7. 引入新技术:利用新技术,例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的获取。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一、问题描述当前,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量和解决。

1.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一些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学生无法获得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机会。

2.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各地教师水平和教学资源的差异,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的教学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无法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以推动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1.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育设施和教学设备的配备水平,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2.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3. 优化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4.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信息技术、网络教育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等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5. 加强评估和监督: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课程改革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三、结论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通过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程设置、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加强评估和监督等措施,我们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课程改革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惟独不断完善课程改革,才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材,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既有对已有经验的惊喜,也有对新出现问题的迷惘和困惑。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课程改革中最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1、观念重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中,许多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在观念上不适应。

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导致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

于是,许多教师就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

同时,一部分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下,仍然看不到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看不到学生身上多向度发展的潜质,看不到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

另外,一些教师虽然形式上接受了课程改革新理念,但在实质上还远未以新的学生观指导教学,导致言与行不吻合的被动局面。

还有一部分教师,他们有对新课改的热情,但思想偏激,容易陷入新的误区,如把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理解为自我发展的现实,把学生多向度的发展理解为单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推向极端,误将学生身上的毛病当着学生的个性化加以纵容等。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不匹配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匹配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方面,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探究,但是实际上,许多教师仍然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但是实际上,许多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降低。

三、对策与思考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因此,需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让教师真正理解和接受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研究。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教学也逐渐发生了很多变化和提升。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新课改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不够精准,教学方式单一等。

下面,笔者将从这些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不够精准对于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学内容应该更加紧密贴合实际,以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现实生活发展的趋势。

但是,现实中常常出现教学内容没有与教学目标紧密贴合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 分析学生需求: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的需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将来的就业和发展。

2. 强化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加注重课程的纵向整合,将目标放在课程的贯穿性上,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中能够理解课程的现实意义,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3. 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师可以精心选择与学生所学知识相匹配的案例,以使学生能够从案例中深刻理解课程内容的应用。

二、教学方式单一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现实中许多教师面临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应用多种教育资源: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育资源,例如新媒体等,以多样性的方式展现内容。

2.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3.团体合作:在教学中,利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展开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形态思维,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知识点不够具体学生学习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知识点不够具体。

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课堂上,一些知识点无法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这很容易让学生误解课程内容。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打造精彩讲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道理。

2.利用多种方式展示:教师不要只是通过听讲的形式来教学,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例如用视频、图表、实验等来加以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第一初级中学****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为未来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十八大报告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在如此注重素质教育的情况下,基础教育改革正顺应教育改革的浪潮,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到目前为止,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各项制度措施方法也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不段调试和完善。

但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既有着对已有经验的惊喜,也有着对新出现问题的迷惘与困惑,这是一个矛盾的过程。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程改革中最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1、观念重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在观念上不适应。

在很多教师的头脑中,简单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已经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

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于是就隐入到了行动的“盲区”当中。

于是就“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

在学生观上,一部分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下,仍然看不到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看不到学生身上多向度发展的潜质,看不到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也有部份教师虽然形式上接受了课程改革新理念,但在实质上还远未以新的学生观指导教学,结果导致言与行不吻合的被动局面,还有一部分教师,他们有对新课改的热情但思想偏激,容易陷入新的误区,认为新课改是对旧课程的全盘否定,如把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理解为自我发展的现实,把学生多向度的发展理解为单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推向极端,误将学生身上的毛病当着学生的个性化加以纵容等。

2、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学生在学习方式,。

学习态度,。

情感与兴趣上有了很大改观。

我们学校做了个有关这方面的调查表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

,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或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从整体上看合乎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的要求,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相差很大,有的甚至没有效果。

在最近几次研讨课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引导下的课堂教学气氛表面上十分热烈,但当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到底学了什么,教师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完成了哪些目标?学习效果究竟如何?却很难评估。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忽视或者抛弃传统的接收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转变学生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但必须注意的,新课程并不是单纯地否定或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这就是说,我们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

再次,课堂过于吵闹,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巧。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往往一宣布讨论或探究开始,学生便开始大声讨论。

在课堂上,根本听不不到学生在说什么,说的内容与学习有关还是无关,讨论一段时间后,教师再问几个问题,就算结束。

有的往往一节课都在讨论,学生都在说,课堂上乱哄哄的,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

教师不明确自己在学习方式转换中的角色,或者对自己的角色困惑,特别是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教师布置完任务,学生开始讨论,有些教师往往在讲台上一站,似乎学生的讨论或合作学习与自己无关,结果使学生的学习缺乏有力的指导,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3、新课程目标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仍然只关注知识目标,注重结果,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特别是在重点中学,考试成绩依然是评价教师的金标准尤其是职称评定,对考试成绩的要求很高,教师迫不得已在教学中还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用题海战术,加课时加重作业等比较保险的方式提高学习成绩。

与此相反而还有些学校为了适应新课程的理念,过份地强调过程和方法,认为结果已经不重要了,从而在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体验,却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抛弃了结果。

笔者曾观摩了一次初三的数学模型研讨课。

上课的教师为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简单引入课题后,完全放手由学生独立思考。

最后由各组代表发言的方式,整堂课完全放手,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得很充分,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于没有体现。

整堂课给我的感觉,教师是一个旁观者,没有对课堂进行必要的指导,也根本没有对知识系统必要的讲解或者引领学生思考。

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4、教材容量过大课时减少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要求中小学必须不断增加新的教学内容。

但是,学制课时是有限的,还要缩短学制,减少课时。

在有限的学制,课时里,既要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个永恒的矛盾。

以初中数学为例。

在新教改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们普遍感到“三多二少”: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广;课时少、参考资料少。

教学难度大。

5、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问题信息技术对新课程改革的冲击与影响是革命性的,它对课程改革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目前在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方面。

(1)迷信信息技术,依赖心理过强,一是以信息技术的运作代替人的主体性的发挥,甚至出现电脑打开,学生闹开,教师跑开的不良现象;二是以信息技术无限制的增加知识传授的密度,教学方式由过去的人灌变成了机灌,教学效率很难有效提高;三是以信息技术手段排斥其他教学手段,无限推崇软件教学而忽视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

(2)硬件设备建设快,教师信息素养提高慢,软件建设速度迟缓,力度不够。

(3)在技术使用和管理上,观念没有与时俱进,错误地认为信息技术的使用和管理只是电教老师的职责,学科教师的任务则在于完成学科教学。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对策1、新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素养。

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课改,树立新课改的理念,注重对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把握新课改的精髓,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平时的教学。

对于新课程实施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经常用新课程三维目标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课改的精神,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并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使新课程理念得到落实。

同时要明白新课程虽新在创新,但必须以继承为基础,创新才会有生命,在继承中创新,在扬弃中突破。

课改主要不是否定什么,改变什么,而是要增加什么,是渐进性、积累性的过程。

不能迈大步,更不能一刀切。

课改是“国际理念,本土行为”,更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发挥各自教育智慧,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积累、提升。

2、灵活整合新教材,紧扣课标进行合理取舍如果说对教材进行灵活整合是属于宏观把握的话。

那么,要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微观上对专题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的取舍。

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扣新课标,进行大胆取舍。

教师备课时应该认真研究课标,领会课标的意图,把握每个专题核心内容及每节课的学习要点。

由于课标没有对教学目标的上限作出具体规定,这就给教学提供了较大的回旋空间,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切忌过分拔高课程难度和拓展课程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内容应该丰富,符合学科的真实,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应该少而精,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

3、要重视教法研究,积极探索“高效互动”的教学策略新课程教学理念之一是教学过程多样化,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内容特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教师都要清醒的认识两点:一是教学的本质是“学”而不是“教”;二是在教学设计“求新”的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效果的“务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高效互动”的教学策略,即通过有效的互动达到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有目的的认识活动中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能力体系,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4、要用继承和发展的态度对待课改传统意义上的接受式学习与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各有所长。

在过程感受和体验上,探究式学习优于接受式学习;在对探究能力的培养上,探究式学习优于接受式学习;在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上,接受式学习优于探究式学习;在课堂获得知识的效率上,接受式学习优于探究式学习。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好的接受式学习对知识的获得和理解是有效的和经济的,但从长远来说,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科学知识所需要的多种智能,接受式学习显得力不从心,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加强探究式学习的原因。

但这并不是要否定接受式学习,因为探究式学习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较多的空间,间接获得知识仍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当认识到各种学习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

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应该针对具体的情况灵活选择学习方式,将探究的方式和其他的方式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新课程教学的评价机制要跟进新课程实施关键当然是教师,因为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执行者。

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评价机制也很重要,如何让教师无后顾之优地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新课程实施,要下大力气制定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管理与评价机制。

其次,对教师素质进行评价、如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文化素养、参与共事能力、教学研究成果、自制教具、模型、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等。

如果需要用期中、期末考试作为评价依据之一,则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必须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毕竟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才最具说服力。

总而言之,基础教育过程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在人类和社会发展中将起着越来越重的作用,优先发展教育,高度重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21世纪教育应更加注重质量和人才素质的培养,注重人才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教师教育能力。

我们今天所做的努力与奋斗必将化作明天中国教师教育事业的繁荣与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