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毒理学》课程期末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毒理学》课程期末复习
一、应掌握的概念
1.环境毒理学研究的试验材料:植物、微生物、非哺乳类动物和哺乳类动物
2.生物性迁移:污染物通过生物体的吸附、吸收、代谢、死亡等过程而发生的
迁移。
3.物理转化作用:通常指污染物通过蒸发、渗透、凝聚、吸附以及放射性核素
的蜕变等过程。污染物的物理转化与空间迁移和生物有效性等密切相关。
4.化学转化主要反应: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光化学反应等
5.污染物的主要吸收途径:污染物的吸收时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透过体膜进入
血液循环的过程。化合物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三种途径吸收。6.影响污染物生物转化的因素:分为生物机体(机体种类和品种的差异、个体
差异、年龄差异、性别、健康状况、动物的营养状况也可引起体内代谢水平和酶活性的变化、体温)和污染物本身两方面的因素。
7.联合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交互作用。(相加作用、
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独立作用)
8.毒理学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动物物种、品系、微生物控制情况和个体选
择。
9.复合污染的类型:a.重金属复合污染(拮抗作用、协同作用、加和作用)、
b.重金属与非金属无机物复合污染、
c.无机-有机复合污染(有机螯合剂与
重金属复合污染、农药-重金属复合污染、普通有机污染物与重金属复合污染)、d.有机复合污染、e.有机污染物与病原微生物构成的复杂污染。10.实验动物的个体差异与何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性别、年龄、生理状态、
健康状态等因素。
11.实验动物常用的经口染毒方法:经口染毒即经胃肠道染毒。常用的有喂饲、
灌胃、吞咽胶囊等方式。
12.呼吸道染毒:经呼吸道染毒可分为吸入染毒和气管内注入染毒。气态和易
挥发的液态化学物以及气溶胶可经呼吸道吸入染毒,气管内注入一般仅用于粉尘染毒,主要观察粉尘的肺毒性。吸入染毒根据染毒装置的不同,可分为静式吸入染毒和动式吸入染毒。
13.吸入染毒:气态和易挥发的液态混合物以及气溶胶可经呼吸道吸入染毒。
14.环境毒理学常用的染毒途径:经口、经呼吸道、经皮肤
15.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土壤污染物主要是通过植物根系吸收作用而
积累于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部分。进入植物体的污染物可沿着食物链移动,进而危害动物或人类的健康。)植物萃取、植物稳定、植物挥发
16.农药分类:农药系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农林、林业的病、虫、草害
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根据成分来源分为:矿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有机合成农药
根据防治对象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17.重金属对健康的危害:各种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的正常含量均小于人体体重
的0.01%,属于微量元素。当环境污染使局部地区的重金属元素浓度过高时,人体从环境中摄入的某些金属元素的量会超过人体所适应的变动范围,这就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引起疾病,发生金属中毒,甚至死亡。
对于那些非必需的,甚至是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如汞、铬、铅等,由于它们在环境中的含量很低,对生命起源和生物演化早期阶段未被选择利用,生物体对它们的适应能力更差。当它们污染环境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对健康将会造成严重影响。
18.化学物安全性评价内容:(化学物安全性评价,主要是在收集相关资料的
基础上,对供试化学物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包括蓄积毒性)、亚慢性毒性等进行评价)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致突变实验、亚慢性毒性试验、代谢试验、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21.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基本步骤:(P268-274)
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包括危害鉴定、剂量-反应关系评定、暴露评定和危险度特性描述四个基本步骤。
22.体外实验:利用游离器官、培养的细胞、细胞器以及利用微生物学进行毒性研究的方法
23.
24.生物浓缩:又称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污染物并逐渐积累,生物体内该污染物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作用过程。
25生物积累:是指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直接通过环境和食物蓄积污染物的过程。(生物积累使污染物的蓄积随该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而不断增多)
26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个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来自环境的污染物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
27.主动转运:这是一种逆浓度梯度转运过程,即化合物在低浓度一侧与膜特异性蛋白载体结合,透过生物膜,在高浓度一侧重新释放出原化合物。细胞膜为主动转运提供载体,既需要膜上的蛋白参与,载体对不同结构的化合物具有特异的选择作用。
28.毒性:指化学的、生物性的物质或物理因素,对生物机体损伤的能力,即引起有的生物学变化的能力。
29.靶标:污染物所作用的生物体的部位,可以是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器、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30.剂量—反应关系:指某一污染物的不同水平的剂量,可以使某一生物群体中产生一定标准效应的个体在群体所占的比列数发生变化。
31.LD50:半致死量,指污染物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50%个体死亡所需的剂量。
32.LC50:半死亡浓度,指污染物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50%个体死亡所需的浓度。
33.近交系动物:是指至少连续20代以上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之间交配培育而成的纯品系动物,具有高度的遗传一致性,其理论基因纯合度达98.6%-99.8%。
34.
35.光化学烟雾:是大气中烃类、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在强烈日光作用下,经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蓄积于大气中形成的一种浅蓝色烟雾。光化学烟雾主要是O3、过氧乙酸硝酸酯(PAN)、醛类、酮类、过氧化氢以及由硝酸盐、硫酸盐及某些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所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