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论文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8cf57b02768e9951e7388c.png)
一步分析导致安全感 的主, 客体 因素 , 寻求提高人民安 全感 的途径和策
略
我们认为可以从 以下几个 方面搞好社会治安提 高公 民的社会安全感
(一 ) 小 区方 面 加强小区社会治安管理 , 小 区全封闭式管理 , 设立 门 卫制度 , 加强
二 调查背景及 目的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 , 社会治安虽有显著改善公众 安全感 , 实现社会 安定和谐 , 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 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 我 们将通过本 次调查 了解不 同地 区人 民对社会安全的主观感受 , 再根据感 受的倾向性 和特征 , 进一步分析导致安全感欠缺的主 客观 因素, 寻求 提高人民社 会安全感 的途径和策略 三 调查结果及基本数据显示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 40 份 , 每个地 区 10 份 , 共收 回40 份 , 其 0 0 0 中有效问卷 38 份 , 有效率 % % 4 内容设计了 1 个选择题 , 其 中 1 个 6 5 单选 , l 个多选 , 地区治安状况 和几年 前相 比社会安 全感 如何 变化 , 影响被调查者安全感 的原因 治安问题 , 搞好安全措施应该从 哪些方面 人手等 被调查 者 男女 比例 基 本符合 1 : 1, 年龄在 2 一 之 间的 占 4 . 6 5 3 5 3% , 16 一 占4 % , 36 一 占 1 % , 50 以上 的占2 . 6 % , 认为所在 5 2 0 50 2 7 地区治安状况一般的最多 占6 % , 不好 的占 2 . 7% , 而很好 和很差的 4 一样各 占6 . 6 % , 而在最能影 响被调查者 安全感 的原 因中媒体报道 高 7 居首位 占到 了4 . 7 % , 自己受 到伤害和 家人和亲朋好 友受到伤 害大致 6 相当 , 分别为 1 % 和 1 . 7% , 在社会安全感变化方面没多大变 化的 占 6 8 到 45 . 3% , 降低的占到 3 . 7 % , 提高 的占到 2 % , 影响被调查者 的 0 4 治安问题中与人身安全有关 的社会 事件 占到 了 4 % , 而食品安全 ( 如
2023年社会安全感现状和问题调查报告
![2023年社会安全感现状和问题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97d78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3.png)
2023年社会安全感现状和问题调查报告报告标题:2023年社会安全感现状和问题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2023年社会安全感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了当前社会安全感的水平,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社会安全感的建议。
通过本报告的研究,希望能够提供给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的参考。
一、调查方法与样本选择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的被访者。
共有1000名民众参与了本次调查。
二、社会安全感现状1. 参与者对自身个人安全感的评价:42%的被访者表示安全感较强,25%的被访者表示安全感较弱,33%的被访者表示中等安全感。
2. 存在较高安全感的因素:经济稳定(34%)、家庭关系和社交网络(28%)、法律法规保障(18%)等。
3. 存在较低安全感的因素:社会犯罪率上升(42%)、公共卫生问题(21%)、就业不稳定(15%)等。
三、社会安全感问题1. 犯罪和治安问题:民众对于犯罪和治安问题的担忧程度较高。
2. 公共卫生问题:疫情暴发以来,公共卫生问题成为了社会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3. 社会不公问题:贫富差距、教育不公等问题也对社会安全感产生了负面影响。
4. 就业问题:就业不稳定和工作压力对社会安全感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
四、改善社会安全感的建议1. 加强犯罪预防和打击:通过加大法律法规的力度和治安管理工作的力度,减少犯罪事件的发生。
2. 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提升公共卫生系统的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保障公众健康。
3. 促进社会公平: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扶助力度,减少社会不公现象。
4. 推动就业创业:加大对就业市场的政策支持,为民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结论:社会安全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23年仍面临一些问题。
通过本报告提出的建议,有助于改善社会安全感的现状,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社会安全感的关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大学生社会安全感及其影响因素2300字
![大学生社会安全感及其影响因素2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da854aaf242336c1fb95e5c.png)
大学生社会安全感及其影响因素2300字摘要:最近几年有关于大学生社会安全的问题频繁发生,导致大学生这一庞大群体对于社会安全感出现波动,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状况以及致使其波动的因素,同时对提升社会安全感的相关策略。
毕业关键词:社会安全感;需求层次理论;影响因素;对应策略1 大学生安全感现状分析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来自于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是与日俱增,大学生感受到来自于社会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在没有经历社会磨砺的前提下,大学生的心理敏感度是很高的。
同时由于当前社会经济体制导致的社会两级分化以及社会浮躁心理的蔓延,导致如今社会心理的扭曲,出现了一系列社会报复行为,尤其是一些针对大学生的伤害事件的发生。
这致使大学生的社会安全的不信任,社会安全感的严重恶化。
并且由于社会监管不力导致的社会生产的安全问题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社会安全感。
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生产力的核心,他们对社会安全感的反应将直接影响未来社会普遍安全感。
低下的社会安全感影响大学生投身于社会建设的决心于信心,这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个巨大的阻碍。
2 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影响因素(一)自身心理因素由于城乡差距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安全感差距,以及人际关系,个人人格,个人性格都是影响社会安全感的个人心理因素。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1)由于父母婚姻状况导致的单亲情况对于大学生个人的心理状况有着巨大影响,同时会导致其安全感的缺失。
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对于个人的安全感也是一种重要因素。
(2)家庭教育方式和模式,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模式的选择也是各有不同,在较为传统和硬式教育下成长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
(3)家庭的组成状况对于安全感在某种程度下也能影响安全感,没有姊妹,兄弟的独生子女往往会相较于非独生子女安全感要低下。
(三)学校因素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较高,但毕竟缺乏社会经验,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校的安全防范教育却仍然不够全面、系统,尚未充分发挥教育职能。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75e5d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9.png)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全球抗疫成为了焦点话题。
在此背景下,对于社会安全感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什么是社会安全感?简单来说,它是指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交网络、政治氛围等因素所引发的对其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预期感受。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社会安全感的现状和原因,同时探讨如何提升我们的社会安全感。
一、社会安全感现状分析目前,许多国家的社会安全感普遍偏低。
以中国为例,2019年中国社会安全感指数为69.83分。
据搜狐新闻报道,此前世界对中国的安全评估仅为39分,相比之下中国民众对自己的安全感有明显提升。
然而,如今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却进一步降低了中国民众的安全感。
疫情带来的生命和财产的双重威胁,让不少人对未来充满担忧。
二、社会安全感原因分析1.犯罪率上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犯罪率逐步上升。
高发区是一些困惑着城市居民的问题,如商场偷窃、街头抢劫、网络黑产等。
2.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无论在什么地方(例如洪水、地震、飓风)都会对人们造成威胁,增加民众的不安。
3. 政治稳定性:国家的政治稳定性对人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果一国政治环境不稳定,人们会面临种种不确定性,这将使人们对自己所在的社会感到不安。
4. 经济压力:经济“裤腰带”收紧,工作的艰难和不确定性可能会对人们产生担忧和不安。
5. 微观环境:家庭、工作、学校等人们所处的微观环境也会对个人的安全产生影响。
例如,夫妻关系不好、工作环境不友好等都会影响个人的安全感。
三、如何提升社会安全感?1.心理干预: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如地震后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并增强信心。
2. 应急处理意识: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需要保持冷静应对,同时加强应急处理意识,包括掌握一些急救知识。
3.警察和相关部门的工作:政府需要加强公安力量,在监管和打击违法犯罪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防止犯罪袭击。
4. 公共服务意识:改善城市治理,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公共服务意识,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宽广、平稳、舒适的生活环境。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272949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d.png)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现在的社会,大家的安全感似乎越来越成问题了。
别看现在街上人来人往,热闹得像过年似的,实际上很多人心里是空落落的,觉得自己好像随时可能被生活中的某些变故给打个措手不及。
你看啊,前几天新闻上报道说某个地方发生了暴力事件,几天后又有个小区发生了火灾,搞得大家都不敢轻易走夜路,甚至连在家待着都得小心翼翼。
你说这可怎么办?是不是有点像那个俗话说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一年到头,大家的生活质量虽然在提高,但安全感呢,似乎是越来越薄弱了。
我有个朋友,每次晚上回家,都会打电话给家里确认门锁好了没,说好像一不小心就能出点事。
你看,这种“过度警觉”的心态真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色。
你想,咱们平时看到什么新闻热点,不就是这类有些震撼的事件一发生,大家就开始讨论“哪里哪里又不安全了”?有时候感觉社会安全感的丧失,就像是冬天的冷风,悄悄地渗透进来,先是从心底开始冻得发凉,然后就开始让人不敢放松警惕。
你说,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把“安心”这两个字好好放在心上,不用每天提心吊胆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说到现在的社会,最大的变数就是变化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以前大家觉得自己和周围的环境相对稳定,不管是工作、家庭,还是社交,大家基本上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应该和谁交往,可现在不同了。
咱们说个简单的,今天这儿发生了个地震,明天那儿又出了个金融危机,接着就是一大堆科技公司被收购,行业变化飞快,许多传统的职业面临淘汰,甚至连自己身边的一些老朋友,今天好好的,明天就变得陌生了。
人心一变,社会安全感自然也不再那么稳固。
犯罪率也是其中一个大头儿。
虽然现在治安比以前好多了,但总有那么一些让人毛骨悚然的新闻刷屏。
就比如说那种连环盗窃案,或者是突如其来的校园暴力,真是让人看得心惊胆战。
很多时候,你也不能指望周围的人都能随时保护你。
毕竟,咱们平民百姓不是那些大明星和富豪,身边的保镖随时待命。
你说,出门不带几分心眼,不是傻子又是什么呢?总不能因为怕事儿就宅在家里,结果这安全感就被困死在了自己的小窝里。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分析——以周克华事件、虐童事件为例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分析——以周克华事件、虐童事件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80a7dca5fbfc77da269b1f7.png)
丹 麦人 认为 , 自己的幸福 更多来 自于一种 安全感。
中的一些 问题 :
报 告 中列举 的一 个典型例 子是 ,丹麦 的父母常将 自己的
(1)你对现在 的社会 安全程度 是否满 意?
孩 子独 自留在婴 儿车里 , 自己却走进 咖啡 馆喝咖啡 ,他们不 用 担心 自己 的子 女会受到任 何 的人 身侵害 ,他们对这 个社会
次 图。其 中安全 感 的需 要居于层 次 图的底 层 ,是 实现人类 更 问卷调查 。二是函询调 查, 以委托调 查机构送达 函询 问卷 的
高层次 需求 的基 础 。在 人们追求 更高层 次的需求 时 ,潜意 识 方 式,对公 安机 关 的工作进 行评价 。三是特定人 员调查 ,以
里要求 基本 的安全感 。他认 为安全 的需要是人类 最重要 的需 发 放调查 问卷 的形式 ,请 部分人大代 表、政协委 员、各级 公
追求 。
此 项活动 的终极 目标是 听 民声 、访 民意 ,察 民情 、解 民
安全感 作为 一种心理现 象是心 理学 的一项重 要课题 ,安 忧 。调查方 式一是专业机 构调查 ,委 托国家统 计局 天津调 查
全感 的缺失 是诱发各种 心理疾病 和精神疾 病 的根 本原 因。早 总队、天津 市统计局社情 民意调查 中心、天津市 社会科学 院 在 1943年 ,心理 学家马斯洛 提 出人 类五种 基本需 求的塔形 层 舆情研究所,以电话访问、入户走访、偶遇访谈等形式进行
有信心 ?
手法而 闻名于世 的他 ,在这天被 当场击毙 。枪击 、蛰 伏、折
(5)你在公共场合吃饭 、娱乐 、沐浴 ,会 担心染上传染 返、现身 闹市 ,这 一套动作 多么熟悉 。过 去八年里 ,周克华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论文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4fc6c5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e.png)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论文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摘要:社会安全感是公众对社会安全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公众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或保护程度的综合心态反应,也表示公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认知,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水平等,社会安全感是衡量一个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指标,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同时,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
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
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
他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我在暑假分别在芜湖市的五个街道做了此次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我市人民的社会安全感比较高,但仍有需改进的地方,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影响人们安全感的因素也在发生着变化。
关键词:社会安全感社会转型期社会治安调查背景: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
安全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
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
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
他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我国对安全感的界定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有三点一致:"第一,认为安全感是一种主观感受,而非客观实体;第二,其感受的客体是社会治安秩序与公共安全的现状;第三,其感受的主体应是称作为'公众'的一定范围的居民群众,而不是某一居民个体。
虽然这里所说的“社会安全感”是人们的主观感受,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和变异性,但由于它是对一定时期内社会现实的反映,因此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同时,和个体安全感的易变性不同,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安全感具有相对稳定性。
当前城市居民安全感现状及其原因调查
![当前城市居民安全感现状及其原因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cf4cbe43e518964bcf847cb8.png)
当前城市居民安全感现状及其原因调查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我选择了在正阳街道办事处绿化社区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调查社区内居民对于当前治安状况、食品安全状况、医疗安全状况和交通安全状况等安全状况的看法以及存在的隐患对于城市居民安全感的影响。
我们通过取样入户调查了解到了一些真实的情况和想法。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状况报告如下:活动内容不少学者认为一个完整的安全概念必须包括两个层面:即身体与心理免于威胁。
尽管会考虑到不可预测的自然因素,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面临的不安全威胁主要来自社会性因素。
我和几个社区的工作人员对部分住户进行了调查和沟通。
我们依次询问了大家关于治安状况、食品安全状况、医疗安全状况和交通安全状况等安全状况的看法。
通过调查对象对于自身安全现状的评价,我们发现当前城市居民的安全感指数并不高,而原因也有很多种。
主要体会在这次的关于安全感的调查中,我发现几乎一半的受访者缺乏安全感,在他们最担忧的安全问题中,占据前四位的依次是食品安全、社会安全、医疗安全和交通安全。
居民担心食品中的各种各样的添加剂和有害成分;偶尔发生的抢劫也让人们提心吊胆,广播电视网络上的犯罪事件和暴力事件更是让居民对于社会安全缺乏信任;身边医疗事故的频繁发生,交通事故的频繁出现都是城市居民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而城市居民存在的诸多安全感缺失是值得全社会一起思考的问题,衣食住行各项方面都有着担忧这对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都是一个考验。
社会和政府各职能部门都应该采取相应的有效措置缓解城市居民对于安全感现状的焦虑情绪,给城市的居民一个和谐安全幸福的生活环境。
让城市居民真正意义上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这就要求在监管和监督方面要有所成效还有就是各个部门也应该严格贯彻安全要求,共同来保障这个社会的安全。
以此来改善城市居民对于当前社会的安全感及自身安全感的忧虑。
问题和思考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可是城市居民的安全感却并没有与日俱增,相反却是和经济的发展水平背道而驰。
基于锦州市社会安全感现状存在的问题
![基于锦州市社会安全感现状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275c77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e.png)
基于锦州市社会安全感现状存在的问题【摘要】锦州市社会安全感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犯罪率较高、治安管理不到位、缺乏社会监督机制、心理健康问题严重以及缺乏应急救援体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犯罪预防工作、加强治安力量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以及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提升锦州市居民的社会安全感,保障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锦州市、社会安全感、犯罪率、治安管理、社会监督机制、心理健康、应急救援、犯罪预防、治安力量、社会监督、心理健康服务、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建立、完善。
1. 引言1.1 锦州市社会安全感现状存在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锦州市社会安全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当前锦州市社会安全感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犯罪率较高,包括盗窃、抢劫等违法行为频发,给市民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
治安管理不到位,部分地区存在治安盲区,执法力量不足,加大了犯罪活动的空间。
缺乏社会监督机制,导致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制止。
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社会压力和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需要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
缺乏应急救援体系,灾害事故发生时缺乏有效的救援措施,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风险。
锦州市社会安全感现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需加强犯罪预防工作、治安力量建设、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加强以及应急救援体系建立,以提升市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2. 正文2.1 犯罪率较高锦州市社会安全感现状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犯罪率较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
各类犯罪如盗窃、抢劫、诈骗等层出不穷,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安感。
犯罪率较高不仅仅是一个数字问题,更是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的严重问题。
它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使人们不敢在夜晚外出,不敢在公共场所多逗留。
这种不安全感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发展。
大学生社会安全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_刘静
![大学生社会安全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_刘静](https://img.taocdn.com/s3/m/f34ef70d227916888486d7a9.png)
实 践 与 探 索216INTELLIGENCE大学生社会安全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刘 静 沈尚美摘 要:近年来影响人们社会安全感的因素和社会事件越来越多,导致了人们社会安全感的缺失,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同样也存在社会安全感的担忧。
本文分别分析了社会安全感的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提高社会安全感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安全感 需要层次理论 研究现状 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
社会安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安全是指整个社会系统能够保持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状态。
狭义的社会安全是指除经济子系统与政治子系统之外的社会领域的安全。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的级别越低就越强烈,只有在低级需要被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
安全感处于需要层次的较低级别,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只有在安全感满足之后才会出现高级的需要。
安全感是人们的基础需要,是决定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研究现状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安定因素也越来越多,一项数据调查显示中国人的社会安全感指数呈下降趋势,当今大学生虽然还没有真正步入社会,但是信息普及程度的增加,以及大学生们对社会动态的关注,使得大学生也会存在对社会安全的担忧,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安全感。
社会安全感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国内外对社会安全感的研究也是比较多的。
Misru 等人探讨了个体的出生顺序和教育程度与安全感的关系,结果显示第一个出生、受教育低的比后来出生、受教育高的人安全感低。
Rihani 等人研究了家庭教养方式与安全感的关系,结果显示女孩比男孩的安全感强。
梁玉栋分析了公民缺乏社会安全感的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警惕公民的社会安全感缺失。
赫剑梅借鉴风险社会理论,从宿舍安全、人际关系、心理健康、饮食安全等方面对大学生的社会安全感进行调查。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c3f0e9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1.png)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近年来,社会安全感已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在不同的社会层面和个人生活中,人们对安全感的需求日益增长。
本文将通过调查数据和案例分析,探讨社会安全感的现状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大众对社会安全感的认知及反馈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社会安全感持有一定的担忧。
他们认为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隐患无处不在。
犯罪率的增长、道德沦丧、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安全感造成了冲击。
案例1:在某大城市的市区公共场所进行的一项小样本调查中,近80%的受访者表示曾遭遇过一些形式的侵犯或者威胁。
这些包括不文明行为、骚扰,以及诸如抢劫和诈骗等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
案例2:在某乡村地区开展的另一项调查中,居民对环境安全问题表示担忧。
土壤和水源的污染、食品安全问题,以及违法建设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安全感。
以上案例显示,社会安全感的不足已经成为广泛存在的问题,跨越城乡与行业。
二、对社会安全感问题的原因分析1.经济压力:经济压力是导致社会安全感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当前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下,许多人面临财务问题和就业不稳定。
缺乏稳定的经济收入和失业风险增加,导致人们对个人和家庭的安全感产生担忧。
2.犯罪和治安问题:犯罪率的增长和治安问题是许多人担心的焦点。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地区,犯罪行为大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缺乏安全感使人们不敢外出,不敢依赖他人。
3.资源分配不公:资源分配的不公也给许多人带来了不安全感。
不公正的分配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增加了人们之间的隔阂和不信任感。
此外,严重的贫富差距也进一步削弱了人们的安全感。
三、提升社会安全感的可能途径1.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资,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减轻人们的经济压力。
通过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和适当的工资待遇,增加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收入,提升他们的安全感。
2.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公共安全管理。
增加警力和社会监控设施,提高社会治安水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当代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332126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9.png)
当代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当代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当代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现状,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文章首先概述了社会安全感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大学生而言,社会安全感的培养与塑造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现状,包括他们的安全感水平、影响安全感的因素、以及安全感缺失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分析导致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缺失的深层次原因,如社会环境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个人心理因素等。
文章还将重点探讨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安全感。
一方面,从社会层面出发,提出改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治安、优化社会服务等对策;另一方面,从学校层面出发,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安全教育体系、提升教师素质等建议。
文章也将强调家庭在培养大学生社会安全感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家庭教育策略。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安全感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构建更加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理论框架社会安全感,指的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于自身安全以及周围环境稳定性的主观感受和评价。
这种感受和评价不仅涵盖物质层面的安全,如生命财产安全,还包含精神层面的安全,如心理安全、情感安全以及未来发展的安全预期等。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社会安全感是其身心健康、学业进步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我们需要借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该理论认为,安全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位于生理需求之上,是保障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安全感是其满足基本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前提。
社会认同理论也为我们理解大学生的社会安全感提供了视角。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其社会安全感与其对社会的认同程度密切相关。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bd6619ff00bed5b9f31d6c.png)
(八)社会法制方面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培训班,引导广大政法干警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宣传造势,营造氛围,提高群众对平安浮梁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 。要紧紧依靠 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十一)社会基层人员
社会基层人员是最有可能威胁社会治安和公民安全感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好他们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社会治安。切实保障基层人员的生活问题,解决好基层人员子女的上学问题,是提高社会治安和人们社会安全感的根本途径,是最切实有效的方法。
结束:
社会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地,近几年来也看到了国家在社会治安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国家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稳定社会。七月五号新疆事件发生之后,国家第一时间做出指示,并严厉惩罚了违法犯罪人员。胡锦涛书记亲自去新疆视察,稳定那里的社会治安。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100 份,每个地区25份,共收回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96%。内容设计了16个选择题,其中15个单选,1个多选,其中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地区治安状况、和几年前相比社会安全感如何变化,影响被调查者安全感的原因、治安问题,被调查者是否夜间敢单独出行,长期出门是否担心家中被盗,被调查者在那个地方最容易受到伤害,当你外出旅游时安全感是否会降低,网络方面被调查者是否愿意在网上购物,是否愿意公开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及当自己或看到有其他的人受到不法侵害时采取的措施,社会上违法的人主要有哪些,搞好安全措施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等。
引言
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安全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他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的调查分析
![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的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a85cc7bb4cf7ec4afed09a.png)
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的调查分析姓名系部生态工程系专业生物技术及运用年级10级学号指导教师2011年07 月27日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的调查分析摘要:社会安全感,顾名思义就是某一范围内的民众对所在客观环境的社会治安秩序与公共安全现状的主观感受。
本文主要就其现状和形成原因作简要分析。
此外本文主要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社会治安、流动人口和自然灾害)对社会安全感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治安、流动人口、自然灾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内容:当前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而如何保持这种势头,仅仅依靠科学技术是不够的,社会安全感就是考虑因素之一。
社会安全感,顾名思义就是某一范围内的民众对所在客观环境的社会治安秩序与公共安全现状的主观感受。
本文主要就其现状和形成原因作简要分析。
2009年曾有一个根据全根据全球和平指数排名的名次表,新西兰新西兰是最安全的国家,伊拉克排名垫底,阿富汗、索马里和以色列都排名非常靠后。
美国由于同时涉足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加上国内囚犯众多和枪支泛滥,排名为第83位,而北欧国家排名都很靠前,紧随新西兰的是丹麦、挪威和冰岛。
从中不难发现,战争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而安全感又不仅仅来自于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生活水平。
所以在中国,并不是越富裕的地区,人民越有安全感;也不表明,警察越多的地区人民越有安全感。
比如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犯罪的人极少,虽然中国人民生活水平较低;而近30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反而犯罪的人也增加了。
图片①:中国1978年到2005年犯罪率图表:中国目前的发展使得人民迫切要求改善生活的要么得到一定满足。
但随之而来的人际交往、商业合作、人口流动一系列变化都围绕着“经济发展”的这一中心而进行,“追逐利益”已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人生信条,或者培养出一大批笃信此条的人。
使得社会出现了很多问题,而最直接的反应就在安全感上面:“中国曾经是预防、控制犯罪卓有成效的国家,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犯罪像洪峰一样逐年上涨,我们正在进入建国以来第五次犯罪高峰,犯罪种类增多,规模升级,危害加剧。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问题调查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问题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232cd87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00.png)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问题调查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公众对于社会安全感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社会安全感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分析。
本报告将结合相关数据和调查结果,对社会安全感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二、社会安全感现状1.总体安全感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大部分公众对社会安全感持有相对较高的评价,整体安全感达到了75%。
其中,男性的安全感稍高于女性,而2030岁的年轻人对于社会安全感的评价最高,达到了80%。
这一数据表明,大多数公众认为当前社会相对稳定,安全感较高。
2.不同领域的安全感(1)物质安全感:在食品安全方面,公众的担忧较为严重,达到了60%。
此外,对于住房安全,50%的公众表示满意,但仍有40%的公众对于住房安全感到担忧。
(2)身体安全感:60%的公众对医疗机构的安全性表示担心,主要原因是医疗事故频发和医疗资源不均等问题。
同时,公众对于犯罪安全感相对较低,有45%的人担心个人财产被盗,40%的人担心被抢劫。
(3)信息安全感: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70%的公众表示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60%的公众对网络欺诈和钓鱼网站表示担忧。
此外,大部分公众对于社交媒体的安全感相对较低,有50%的公众表示担心个人信息被滥用。
(4)环境安全感:公众对于自然灾害的安全感相对较低,有60%的公众担忧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同时,在环境污染问题上,大部分公众对于空气质量和水质安全表示担忧,达到了70%。
三、社会安全感存在的问题1.食品安全问题突出: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尽管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时有发生,给公众的安全感带来了严重威胁。
2.医疗资源不均等:公众对医疗机构安全性的担忧主要源于医疗资源的不均等分配。
在一些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导致公众在就医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风险。
3.网络安全问题严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问题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问题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8782b2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a.png)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问题调查报告社会安全感是指人们对社会秩序稳定、人身财产安全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感知和评价。
社会安全感的存在和提升,对于个人的幸福感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社会安全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是对其现状和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社会安全感现状1. 整体安全感偏低:调查显示,部分地区和特定人群的社会安全感普遍较低,尤其是一些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一些弱势群体,如农村居民、低收入人群等。
2. 犯罪率较高:虽然各地的犯罪率整体有所下降,但一些刑事犯罪如盗窃、抢劫、诈骗等仍屡见不鲜,给人们的安全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 人身安全隐患存在:不安全感主要体现在人身安全方面,如道路交通事故、人身伤害等防范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仍然亟待加强。
4. 自然灾害频发: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频发,如地震、洪灾、台风等,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二、社会安全感存在的问题1. 差距问题: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安全感差距较大,一些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面临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2. 预防和救助不足:社会安全感的提升需要依靠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救助体系。
当前,社会对于安全预防的关注度有待提高,对于安全事故的救助机制还不够完善。
3. 公共安全设施不足:一些地区存在公共安全设施不足的问题,如监控、报警设施不完善,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4. 社会信任度下降:社会安全感与社会信任度密切相关。
当前,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导致了人们对他人的不信任和恐慌心理,进而影响了社会安全感的形成和提升。
三、解决社会安全感问题的建议1. 加大经济投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经济支持,提升其生活水平和安全保障。
2.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安全事故的救助和救援,提高公众对应急处理的认知和能力。
3. 加强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加大对公共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社会安全感。
4. 增强社会信任度:加大社会信任度的宣传和培育力度,提高人们对他人的信任和对社会的认同感。
社会安全感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社会安全感的现状和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be1b234b73f242336c5fcb.png)
社会安全感的现状和原因分析【摘要】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
安全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虽然在此之前已经有相关权威部门对此做了调查,但是我们认为不同的人调查的侧重点不同,调查之后反应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成都市对此做了问卷调查。
【关键词】社会安全感;社会治安;社会转型期;社会变迁引言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
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到,一处好的环境意象能够使拥有者在感情上产生十分重要的安全感。
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意象,每座城市都具有鲜明的意象特色。
成都在一个比较封闭的平原地区,生活很是舒适。
他们的生活态度比较轻松,使成都人有一种安全感。
在问到“影响我市社会治安的原因”时,63%的人选择了“流动人口太多”,居第一位;“贫富差距过大”和“对犯罪打击力度不够”也是影响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所占比重分别为 17.1%和9.9%。
在众多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因素中,“遭遇盗窃抢劫”所占比重为 36.2%,居首位;诚信问题会极大的降低人们的安全感。
“网络安全”成为对大众心理构成影响的因素,尤其是网络诈骗。
公民的社会安全感还来自于政府对于公民各项福利待遇的重视程度。
政府对于整个社会的福利重视程度也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民的社会安全感。
周围建筑与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心里的安全感,因为人是生活在建筑物中,天天都感受的到。
在最近几年,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被揭发和暴露、台风、海啸、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金融危机风暴、诱骗、盗窃、抢劫等社会不良事件屡见不鲜,使对“社会安全感的现状和原因分析”的调查研究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参考价值。
对此,我们以“社会安全感的现状和原因分析”为调查内容在四川省成都市展开了问卷调查。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5c1220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8.png)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引言社会安全感是指个人或群体对社会环境的感知,以及对自身和财产安全的信心和保障感。
社会安全感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将通过调查和分析,探讨社会安全感的现状以及造成此现状的原因。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共有500名受访者参与了调查。
问卷中包含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安全感的问题,包括个人对社会安全感的评价、对犯罪率的感知、对警察力量的满意度等。
调查结果社会安全感评价在对个人社会安全感进行评价的问题中,调查结果显示,有4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社会的安全感较高,有35%的受访者表示安全感一般,有20%的受访者对社会的安全感较低。
犯罪率感知在调查中,我们询问了受访者对犯罪率的感知。
结果显示,有60%的受访者认为犯罪率在过去五年内有所上升,有20%的受访者认为犯罪率保持稳定,有10%的受访者认为犯罪率有所下降,还有10%的受访者对此表示不确定。
对警察力量的满意度我们还调查了受访者对警察力量的满意度。
结果显示,有30%的受访者对警察力量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有50%的受访者表示满意,有10%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还有10%的受访者对此表示不确定。
原因分析经济不稳定经济因素是社会安全感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长期的经济不稳定会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造成贫困人口的增加,从而增加了犯罪的可能性。
经济不稳定还可能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使人们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进而影响他们的社会安全感。
媒体报道媒体对犯罪事件的报道也对人们的社会安全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媒体通常更倾向于报道犯罪事件,这会给人们造成一种犯罪普遍性的错觉。
人们通过媒体了解到的犯罪事件数量越多,他们对社会的安全感就越低。
社会不公平社会不公平也是社会安全感较低的一个原因。
当人们感到社会对待不公平时,他们会对社会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安全感。
例如,贫困人口可能会感到社会对他们的支持不足,缺乏应有的安全保障。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的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8eda8d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1.png)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的调查报告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的调查报告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的调查报告调查调研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原因现状安全感社会201X年7月1日至27日,中国石油大学信控院5位学生在青岛市黄岛区进行了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缘由的调查。
事故频出,人们开始关注社会安全感。
最近几个月以来,在全国各地纷纭出现暴力事件,老百姓通过新闻媒体等方式愈来愈关心社会的安全的题目,每次看到此类新闻报导时,心情一下沉重,忽然发现不管在社会的甚么场合,都可能会有危险。
社会安全感的定义。
我国对安全感的界定有三点是一致的:第一,以为安全感是一种一种主观感受,而非客观实体;第二,其感受的客体是社会治安秩序与公共安全的现状;第三,其感受的主体应是称一定范围的居民群众,而不是某一居民个体。
本次调查由采用发放500份问卷答题,200份网上答题和对一些社会群体的采访组成,内容包括职业,年龄和对当地的政府部分对治安工作是不是满意,哪些地方轻易发生危险等15道选择题;被采访者包括小区居民,在校大学生,职员,个体户,初中生,政府工作职员,执勤人民警察,服务员等等,年龄从14岁到60岁不等。
从最后调查整体结果来看,50岁以上的人,对此刻的现状满意,18岁到50岁之间的人对当前的现状表示担心;18岁以下的人对此类事件关心较少;而社会安全感的缘由大多是通过电视,网络对事件的报导,还有小部份人经历过失窃或安全事故。
采访实记:执勤人民警察:最近这段时间暴力事件比较多,群众在公共场合需多留意自己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特别是火车站,汽车站,公交车和人群聚集较多的地方。
在校大学生:常常在网上看到公交车上纵火或火车站砍人事件的报导,很难受,希看人民警察要及时处理,社会也要留意。
个体户:我比较忙,看电视的时间少,但是之前的钱包被偷过,出门在外还是要谨慎啊。
小区居民:小区里前两天有家人被偷了,报案了,现在都没结果,估计找不到了。
初中生:我不知道这些事,只是在电视看见过。
当代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报告
![当代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d51c2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6.png)
当代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报告随着社会发展和变迁,人们对安全感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而当代社会的安全感现状却不容乐观。
这篇文档将对当代社会安全感现状及其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报告。
一、当代社会安全感现状1. 个人安全感现代人对安全感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规模化的社会事件,如恐怖袭击、车祸、疫情等,都对人们的安全感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许多人认为,从各个方面来看,个人安全感都在逐步下降。
2. 社会安全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安全问题也成了公共关注的焦点。
秩序混乱、思维混乱、社会矛盾频发、不安全感日益严重等问题,都影响了社会的安全感和信心。
3. 政府安全感尽管各种安全问题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但政府对于社会的安全保障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和创新。
加强防治工作,提高治理水平,保护国家安全,加强社会治理,加强社会管理等多项措施都改善了政府在公民心中的安全感。
二、当代社会安全感现状原因分析1. 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安全感的不足主要是源自社会矛盾、经济不平等等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提升。
但经济发展过快,过度的社会竞争和压力也常常导致许多不安全的问题,如社会失调、物价上涨、贫富差距扩大等。
2. 大城市人口过于密集大城市的人口密度极高,各种人迹罕至的居所,不安全因素也不容忽视。
另外,城市不良因素如犯罪、抢劫、生活品质低劣等也增加了人们的不安全感。
3. 社会问题日益增多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
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多,比如教育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都削弱了人们的安全感。
4. 科技进步对人们的影响如今,科技带来的便利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社交网络的普及、网络欺凌、盗窃等问题都使人们感到不安全,同时也增加了家庭和个人的压力。
三、当代社会安全感现状的改善方向1. 政府高度重视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安全问题的综合防范,致力于社会安全问题的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摘要:社会安全感是公众对社会安全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公众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或保护程度的综合心态反应,也表示公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认知,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水平等,社会安全感是衡量一个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指标,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同时,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
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
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
他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我在暑假分别在芜湖市的五个街道做了此次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我市人民的社会安全感比较高,但仍有需改进的地方,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影响人们安全感的因素也在发生着变化。
关键词:社会安全感社会转型期社会治安
调查背景:
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
安全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
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
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
他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我国对安全感的界定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有三点一致:"第一,认为安全感是一种主观感受,而非客观实体;第二,其感受的客体是社会治安秩序与公共安全的现状;第三,其感受的主体应是称作为'
公众'的一定范围的居民群众,而不是某一居民个体。
虽然这里所说的“社会安全感”是人们的主观感受,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和变异性,但由于它是对一定时期内社会现实的反映,因此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同时,和个体安全感的易变性不同,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安全感具有相对稳定性。
这些都构成了测量的前提。
1、调查背景及内容结果分析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社会安全感也在不断地变化,不论社会发展的多么繁荣,它其中仍存有不安全的因素,仍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因此我们自编问卷于 2015年7月20日至2015年7月27日在芜湖市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调查,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了解芜湖市市民及再读学生对在社会的自身安全的主观感受,再根据其倾向性和特征,进一步分析导致不同安全感的主、客体因素,寻求提高人民社会安全感的途径和策略。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50份,内容设计了20个选择题,其中19个单选,1个多选,其中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地区治安状况、和几年前相比社会安全感如何变化,影响被调查者安全感的原因、治安问题,被调查者是否夜间敢单独出行,长期出门是否担心家中被盗,被调查者在哪个地方最容易受到伤害,市场调查时是否愿意公开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及当自己或看到有其他的人受到不法侵害时采取的措施,搞好安全措施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政府部门的工作成效及应该怎样做等。
被调查者男女比例基本符合3:2,年龄在20以下的的占10%,20-35占60%,35-50占20%,50以上的占10%,认为所在地区治安状况一般的最多占64%,不好的占22.7%,而很好和很差的一样各占6.67%,而在最能影响被调查者安全感的原因中媒体报道高居首位占到了56.7%,自己受到伤害占47%,在社会安全感变化方面没多大变化的占到57%,降低的占到29%,提高的占到14%。
影响被调查者的治安问题中与人身安全有关的社会事件占到了50%,而突发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29%。
最容易受到不法侵害的地区中公共汽车、火车站占50%,繁华市中心,闹市35.7%,学校附近占14.2%。
而个人或他人遇到不安全行为时反应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其中个人遇危险向人求助及大声制止所占比例最高,而他人受害时虽然有人选择逃避,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见义勇为的人也不少。
在市场买卖,市场调查或其他需要透漏个人信息方面(网上购物或网上银行支付),大部分人害怕自己的个人信息成为别人敲诈勒索等对自己不利的影响。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虽然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但是35岁以下的占到了85.3%,他们认为这几年的社会治安并没有多大变化,相反,36岁以上的人尤其时50岁以上的人却大部分认为社会治安比几年前有
了大的提高,这也符合安全感是人的一种感受,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经历的不一样,因此感觉也不一样。
35岁以下的人认为安全感没多大变化的人最多,50岁以上的人大部分都认为提高了。
而在最影响被调查者的因素中35岁以下的人和50岁以上的人观点也不同,35岁以下的人认为主要是社会媒体的报道,而50岁以上的人却认为主要是自己受到
伤害和家人及亲朋好友受到伤害。
而在当你一个人逛街时,25岁以下的大部分不敢,35岁以上的大部分都敢走,这和年龄有关,年龄较小的一般都比较胆小,较长时间外出是否会担心家中被盗,35岁以下的人和50岁以上的人观点一致,都认为会担心。
而当看到有人受到伤害时大家的选择都是积极的,要么报警,要么帮助别人寻找帮助。
这说明我们大家都还有社会责任感,而在网络方面35岁以下的人观点和50岁以上的人观点基本上是相反的,35岁以下的人乐意上网购物,认为网上的东西便宜,不太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而50岁以上的人却认为网络购物不安全,存在很多风险。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与几年前相比,人们的社会安全感没有什么很大变化。
社会治安方面仍有很大的改善,火车站的治安问题,汽车站的扒手问题、银行抢劫、流动人口问题、宠物伤人、小区治安问题等,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条是要加强政府司法部门的执政力度,因为竟有71.4%的人对司法部门不满,他们认为很多司法部门对受害人的遭遇充耳不闻,向他们提了也没用,同时很多人对政府部门也不满,认为在法治安全教育宣传,打击违法犯罪力度,整顿交通秩序方面还需大大提高。
2、建议和意见: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搞好社会治安提高公民的社会安全感(一)司法从机关和公务人员方面
司法机关和公安人员的形象和地位是影响公众安全感水平的重要因素。
为此要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扩大司法公开,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以树立政法部门的良好形象。
(二)舆论方面:
政府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通过对社会安全感的调查,我们已经知道宣传媒介对于人们安全感的巨大影响。
因此,在日常的宣传报道,特别是对社会治安、刑事案件的报道中,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宣传媒介的正面作用,注意防止进行个案炒作,消除负面影响,不应该造成公民恐惧心理,维持社会的稳定。
(三)受害者方面
政府由于重视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等,而忽视被害人权利保障,这些往往使被害人在受害后处于无助状态,导致其安全感急剧下降。
因此,从提高公众安全感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建立犯罪被害补偿制度。
(四)公民方面
公众要强化防范意识,时刻警惕不法侵害的发生,尤其是在繁华市中心火车站汽车站等地方,时刻小心小偷、抢劫。
人们平时可以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途径了解公民防范措施,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
并且可以和家人及朋友交流,并在生活中有意的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以防不法侵害。
(五)社会法制宣传方面
政府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培训班,引导广大政法干警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
政府机关及公检法人员应该经常以各种方式,如发放传单、开展法律讲座、发放光盘磁带等向广大公民讲解法律安全知识,了解各种威胁公民安全的违法活动,并使公民掌握安全防范措施,以便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能降低自己的受伤害程度。
3、结束语
社会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什么时候人们的社会安全感都有待提高,社会治安仍有改善的余地,近几年来也看到了国家在社会治安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国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稳定社会。
社会治安、社会安全感等和人们的经济收入有紧密的联系,只有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方面得到改善,社会安全感才有更大的提高。
因此搞好经济建设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牢牢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松,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人们的社会安全感才会进一步提高。
我们此次的社会安全感调查鉴于人力和物力的有限性仅以芜湖市为调查对象,希望从一个小的方面反映出社会这一个大层面。
同时,
这也有利于芜湖市在以后的建设中,对这方面加以改。
调查的结果难免反应所有的问题,提出的建议也不一定合理,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1)王俊秀,面对风险:公众安全感研究,2008。
(2)熊一新,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