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合集下载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落实课标
一、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
1、原因:①西汉初年,社会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社会经济需要恢复和发展;②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③黄老之学适应了当时的统治者的需要。

2、内容:是道家学说中黄帝和老子的学派,以早期道家理论为基础,又兼采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的思想;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主要内容;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3、作用:使汉初政治宽松,社会迅速恢复发展。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
①汉朝面临王国问题和匈奴威胁,道家无为思想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统治者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开拓大一统事业;儒家学说经过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宣扬“有为”而治、积极进取,适应了社会需要。

2、董仲舒的思想:
①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法家思想;②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③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神化皇权,但人君要仿效天道实行仁政;三纲五常学说;针对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现实,提出限田、薄赋、省役等主张
3、巩固措施:
①汉武帝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政;②中央设太学、地方建立完备的教育系统,学习儒家经典,传播儒家思想。

4、历史影响:
①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更有利于政治和精神上控制百姓;②其宣扬的“天人感应”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目的;③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从此在政治上占据正统地位,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消极影响是禁锢了思想,扼杀了才智。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4)三纲五常中的封建糟粕是不可取的,但其中有利 于弘扬传统美德的精华,如“信”等是应该肯定的。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 巩固君权,加强中央集权,维 护汉朝的统治秩序十分有利, 因此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 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 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 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黄老之学
“黄”:黄帝的学说
“老”:老子的学说
内容:治身(养生)、治国。 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学说。 核心:“无为而无不为” “待时而动、积极无为”。
萧规曹随 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 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 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 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 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史称“萧规曹随”。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内容中哪些是积极可取的?哪些是今 天应该摈弃的?
(1)“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 国家统一应该充分肯定,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具有 文化专制色彩是不可取的。
(2)“天人感应”是唯心主义思想,是不可取的;对 限制君主的行为有一定作用。
(3)发挥仁政思想,减轻人民负担,推动经济发展, 是积极可取的。
—— 顾颉刚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产生了什么影响? (1)巩固国家的统一,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2)限制君主的行为,使君主实行“仁政”。 (3)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4)确立了儒学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西汉初年 休养生息 黄老思想
经济残破
无为而治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 联系: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 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的官方学说。
区别:
• 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 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
• 汉儒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 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 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对新儒学的评价
1.巩固国家的统一,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2.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
2、汉武帝接受新儒学的根本原因在于: A、其“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吸收了各家思想,适应了不同阶级的 要求 D、汉武帝对先秦之儒的不满
3、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 新的含义,主要是: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4、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 儒学的: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大一统思想
政”。 3.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4.确立了儒学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总结
原 西汉初年,
无为不适应集权 原 新儒学的大一统
因 经济残败
因 统治者的有为愿望
百业待兴。


老 之 学
内 容
治身、治国

内 容
无为而无不为 儒
天人感应 实行仁政

作 经济恢复 用 国力增强
作 用
巩固国家统一 限制君主权利 儒学独尊地位
“老”:老子的学说
内容:治身(养生)、治国。
核心:“无为而无不为” :“待时而动、因时制宜、 积极无为”
作用: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思考:
•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西汉初 期统治者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 生息政策。这体现了什么政治规律?

高中历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doc

高中历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doc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深圳市教苑中学刘瑞清※目标与结构《课程标准》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知识网络结构:※精析与探究:1.概述黄老之学的思想内容,简析黄老之学成为汉初指导思想的原因和作用。

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治身,一个是治国。

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原因:客观上,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主观上,西汉初期统治者接受秦亡的教训。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黄老之学适应了统治者的这一需要。

作用:黄老无为而治思想的实施,使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时期,西汉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黄老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2.分析汉代董仲舒新儒学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概述新儒学思想的内容和影响。

社会原因:汉武帝在位时期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但也面临着封建割据势力和匈奴入侵的威胁,社会需要一种思想理论来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为重建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秩序服务。

思想内容: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理论;针对激烈的阶级矛盾,提出人君要仿效天道,施行仁政。

儒学被汉武帝采纳,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巩固与拓展一、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成语“萧规曹随”反映了汉初的施政特点。

“萧规”制定的指导思想是A.儒家的思想 B.发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 D.黄老之学思想2. 对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是A.要求统治者以“清静无为”的方式稳定统治B.要求统治者不要统治人民C.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享受荣华D.要求统治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首位3.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基础是A.“仁”的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C.“民贵君轻”思想 D.“克己复礼”思想4.儒家学说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是在A.战国 B.西汉 C.东汉 D.宋朝5.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体系的渊源不包括A.阴阳家的思想 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6.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目的是A.确立儒家的思想统治地位B.限制君主权力的膨胀C.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D.打击其他学派的力量7.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其根本着眼点是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促进儒家文化的发展C.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D.加强思想的控制二、非选择题:8. 经过战国、秦朝、汉朝三个阶段,儒家思想从碌碌无为到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汉代大一统思想

汉代大一统思想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实行仁政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感:汉代儒学之新
2、新思想内容
武帝二策问:先生所言甚合孤心。今朕即位以来,很想光大汉家 之基业,但收效甚微,这是什么原因呢? 董生二策答:无为有为皆有其理,而今我汉家天下,承秦之弊,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开国七十余载,虽有文景之功,但承袭黄老无为之学,弊端日渐 三纲五常 凸显,正是改弦更张,奋发有为之时。臣斗胆,恳请陛下更化改 制。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 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 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天不变, 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
汉武帝
顾问
个人特长 应变能力强,能根据时代需要改造思想。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感:汉代儒学之新
1、新思想来源
新儒学是董仲舒糅合了法家、黄老之学而形成新的思想体系。 ——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
董仲舒在强调法制的基础上,把儒法两家揉合为一体,既 主张“以教化为大务”,又主张“正法度之宜”,其实质就是 儒法结合,即“外儒内法”。
政治: 中朝、 推恩、 刺史、 察举
经济: 盐铁官营
治理黄河
军事: 大败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到汉武帝时,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位年轻的皇 帝,深知“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奋发求治的 时局。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 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汉代的思 想大一统

探 悟
感:汉代儒学之新 探:独尊儒术之源 悟:思想文明之路
董仲舒小档案

第3课 汉代思想大一统

第3课 汉代思想大一统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标要求: 汉代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 正统思想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汉高祖刘邦 汉武帝刘彻
百家争鸣→一家独尊 百家争鸣→儒学独尊
• 独尊的为什么是“儒学”?汉高 祖到汉武帝时期汉代统治思想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 这样的变化?
春秋 秦 战国 百家 法家
汉 前140
儒学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 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 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 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 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 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 度官用,以赋于民 ——《汉书〃食货志》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天 头 地 足 日月 眼睛 雷霆 声音 江河 血脉 金石 骨节 草木 毛发 阴晴风雨 喜怒哀乐
教育+选官
汉 代 学 校 系 统 政治管 理人才 做 官
官 中央官学太学 …… 学 地方 郡国学 …… 官学 察举制 私学
• 察举制科目:孝廉、明经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我 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作用?
派别 儒家(六 道家 阴阳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 杂家 艺) 支派 篇数 103 3123 37 993 家 21 369 10 217 7 36 6 86 家 12 107 20 403
西汉初黄老之学兴起 原因
主观:吸取秦亡 教训
客观:经济残破, 百废待兴
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 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儒学发展为新 的理论体系
汉武帝为了开拓发展 大一统的事业,采纳 了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董仲舒生平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 104年)广川(今河北景 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 治家。曾任博士、江都相 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 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 人三策”代表作《春秋繁 露》

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必修三

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必修三
A.要求统治者以“清静无为”的方式稳定统治 B.要求统治者不要统治人民 C.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享受荣华 D.要求统治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首位
3、汉武帝时的思想大一统是由哪种思 想实现的( )
A.孔子的儒学 B.孟子的儒学 C.黄老之学 D.董仲舒的新儒学 4、董仲舒的新儒学有限制君主权力过 度膨胀作用的是( )
要。 B、儒学思想已经过时。
A
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黄老之学的“无为思想”
谢谢观看
内 天人感应 容 实行仁政




作 经济恢复 用 国力增强

作 用
巩固国家统一 限制君主权利 儒学独尊地位
1、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 ①人只能顺从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②倡导“待时而动” ③倡导“因时制宜” ④强 调“无为而无不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 对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正确 的是
工作经历 担任博士
新儒学
求职岗位
汉武帝 顾问
个人特长 应变能力强,能根据时代需要改造思想。
2、董仲舒的新儒学
#思想来源:
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 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新 “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 学 ——思想统一,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思想文化专制)
体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一)背景 1.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2.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3.黄老之学适应当时休养生息的政策 (二)内容 1.来源:“黄”-黄帝学说。治身(养生)
“老”-老子学说。治国 2.哲学观:无为而无不为,因时制宜 3.作用:西汉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高二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高二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汇报对黄老之学理论派别、
内容以及作用的识记,深刻理解它在西汉初年盛
行的原因;通过对新儒学理论的提出、内容的了
解,认识到其对汉代社会、后世思想的深远影响
;通过对“无为”到“有为”两种思想社会历史
5、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实现了师生的真正互动 6、但由于本课理论性强,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掌握,设计 并没有完全抛开传统的知识讲授法。
背景的分析与内容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与
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解读有关史料,分析汉初社会环境决定下的 政治、思想需求,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通过 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分析对比,提高学生鉴别、 比较问题的水平;通过对新儒学的历史与现实的双 重评价,进一步强化学生正确看待、评价事物的意 识。
本课分两目。第一目“西汉初的黄老之学”,介绍黄 老之学盛行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第二目“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介绍董仲舒开创的新儒学的背景、内容、作用 以及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对国学思想的大致脉络有初步的了解,加上必修 一《政治文明历程》相关内容的学习,必修二对中国经济 的认识,为讲授本课的思想内容奠定了基础。但是也应该 看到学生思想文化的掌握比较感性,本课理论性强,抽象 思维多,可以通过增加历史资料、图片,进行情景营造,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实现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汉代新儒学体系的确立。 具体操作:创设情景,挖掘课本已有史料,采用学案引导 与比较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梳理出汉代儒学的社会经 济背景、内容,然后教师适当点拨、升华,最后通过合作 探究的方式使学生比较先秦儒学与汉代儒学,讨论新儒学 的作用、影响以及现实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的 把握。 难点:西汉统治思想的演化及其原因。 具体操作:通过引导学生提取、分析史料,解读思想背后 起决定作用的社会经济状况,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汉代统治思想变迁的历程:黄老子学的兴起——黄老学派与儒家学派的争论——儒家思想独尊地位的确立知识的过渡:秦朝——大统一的时代政治上大统一:统一六国,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上大统一: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驿道。

文化上大统一;统一文字思想上大统一:“______________”秦朝强大,却很短命,代秦而起的是西汉王朝,西汉统治者又如何吸取秦亡史训,稳固天下民心呢?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兴起的原因①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黄老之学”(“无为”)②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对秦亡的教训极为重视。

他命士人陆贾总结包括秦朝在内的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供他借鉴。

陆贾认为,秦始皇并不是不想把国家治理好,而是制定的措施太残暴,用刑太残酷,所以秦国就灭亡了。

刘邦对此非常赞同。

刘邦认为,秦王朝的灭亡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秦始皇采取的政治太苛刻、太急切。

2、名称由来:黄: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清静)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黄老之学3、黄老之学的内容——治身(养生)、治国。

理论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各家学说。

核心:“无为而无不为”:“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材料一: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克两大定律。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材料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里说的“无为”是指顺其自然,不妄为。

“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是它所不能为的。

第 三 课汉代思想大一统

第 三 课汉代思想大一统

3、评价 ①大一统思想—— 有利于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②“天人感应”(基础)“君权神授”(核心) —— 肯定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加强皇权;
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稳定统治秩序 ③三纲五常—— 董仲舒最早提出 外儒内法 ④以德为主,以刑辅之;“仁政”——
二、新儒学(重点、难点)
• 1、形成:2、内容:3、评价 • 4、地位
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
公元前二世纪中叶, 中国衰弱的情势改善 后,就转而反击,夺 取了匈奴汗国最大的 可供耕种的土地河西 走廊,控制西域,跟 更多的外国接触。于 是西汉王朝和中国成 为同义语,中国人被 称为汉人、汉民族, 中国字被称为汉字, 中国语被称为汉语。
环首铁刀是汉朝步兵的标准配置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过程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点) 三、董仲舒的新儒学(重点、难点)
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 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自天子不能具 醇驷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兴起原因 • ①汉初 经济残破 ,百废待兴; 休养生息 • ②统治者采取 政策; 秦亡 • ③汉朝统治者吸取 的教训。 汉高祖 汉武帝 即位大约70年 2、持续时间 从_______ 到_________ 3、内容 治身 治国 尊重_________ 自然规律 ,发挥_______________) 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____、____( 4、评价 恢复元气(文景之治) ①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极无为” ②是一种____________ 的哲学观(比较老子的无为而治) 5、为什么到汉武帝时开始不受重用?

岳麓版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岳麓版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汉代思想大一统的形成 • 汉代思想大一统的影响 • 汉代思想大一统的现代意义 • 结论
01 引言
CHAPTER
汉代的历史背景
汉朝的建立
01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其建立标志着封
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社会经济基础
02
汉代社会经济基础相对稳定,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均有所发展,
汉代思想大一统的出现,不仅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和普及,还促进 了其他学派的衰落和融合,使得儒学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和代表。
汉代思想大一统的历史地位还体现在它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上。 它不仅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影响了 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特点。
对未来的启示和展望
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1
汉武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了"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在汉代 的主导地位。
2
这一政策禁止除儒家以外的其他学派的发展和传 播,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进而实现 了思想的大一统。
3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 对汉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汉代的文 化和价值观。
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01
促进农业技术发展
汉代思想大一统有利于农业的发 展,推动了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创 新。
02
推动医学和天文学 的进步
汉代思想大一统促进了医学和天 文学的研究和发展,推动了相关 领域的科技进步。
03
激发科技探索精神
汉代思想大一统鼓励人们探索自 然规律和技术创新,激发了科技 探索精神的Biblioteka 展。02 汉代思想大一统的形成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精品课件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精品课件

【文景之治】 汉高祖总结秦亡的教训, 实行黄老无为政治,采取 “与民休息”的政策。到了 文帝、景帝时期,倡导以农 为本,进一步推行“轻徭薄 赋”、“约法省禁”的政策, 使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史 称“文景之治”。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4、影响
(1)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被以后的朝代借鉴) (2)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期间,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3)出现了“文景之治” (4)“无为”为汉武帝时期的“有为”打下基础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糅合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道家、 阴阳五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行思想 改造儒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家思想,
从而 “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 形成了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具有时 代特点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的新儒 学体系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如何从“无为”到“有为”?
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 样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汉武帝开 了论证会。当时各派纷纷发言,气氛热烈。
如果你是当时的法家或道家或 儒家的代表人物,根据当时的形势 请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及理由。
【史海钩沉、慧眼看历史】
黄老之学与儒学之争 景帝时,黄老学派与儒家学派 发生一场大争论。儒生辕固生 指斥老子为异端。崇信黄老的 窦太后勃然大怒,命令辕固生 去和野猪搏斗。幸赖景帝保全, 辕固生才免于丧命。 武帝即位 之初,丞相卫绾奏请罢免信奉 韩非之学的人,也因窦太后反 对,未能实现。直到窦太后死 后,汉武帝“绌黄老邢名百家 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 双方斗争终以儒家获胜而结束。
学说之一: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说之二:天人感应学 说→君权神授,仁政

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教学设计

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教学设计

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教学设计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目标1.熟悉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过程及影响,理解XXX新儒学的基本观点对儒学上升为主流地位的影响,理解汉初思想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西汉统治思想的更替,认识XXX新儒学对汉代社会发展、社会安定、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老之学的内容及兴衰过程。

XXX的新儒学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理解统治思想的变化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理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教学方法】1通过课前预和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奠定知识和理论基础。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研究,合作探究。

理解思想学说应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导入新课】如果XXX约请你为国度当局顾问,你会给他提供百家思想中哪家的思想为治国方针他才会接授?这种思想实施的结果若何?学生答后进一步提问,到汉朝统治者又会以什么思想为治国方针呢?【讲授新课】一、黄老之学1、课件展示材料:汉兴,接XXX,诸侯并起。

民失功课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汉书·食货志》2、情形创设:请问:面临汉初这样的社会现实,假设你是XXX,你会采纳甚么样的治国方略?学生答后提示:黄老之学。

3、提问:请根据预情况回答什么是黄老之学呢?学生答后展示黄老之学的内容:①是道家学说中XXX和老子的学派,以早期道家理论为基础,又兼采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的思想;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主要内容;②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③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4、然后让学生分析实行黄老之学的原因。

原因:①西汉初年,社会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社会经济需要恢复和发展;②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XXX适应了当时的统治者的需要。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 背景是什么?提出者是谁?
汉武帝时期 一君一臣:汉武 帝和董仲舒
汉武帝
董仲舒
1、背景: ①政治上:汉初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了中央,汉武帝需 要有所作为,强化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具备了强 化中央集权的物质基础。 ③思想上:黄老之说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 的需要;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整合出一套为中 央集权服务的理论体系。 2、汉来武源帝:为以了《开公拓羊发春展秋大》一为统基的础事,业融,合采阴纳阳了家董、仲黄舒 老“之罢学黜、百法家家,思独想尊而儒成术。”的建议。
4、汉初采用黄老之学的原因:
①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统治者不得不采用休 养生息政策。 ②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之教训的结果。 ③黄老之学与当时休养生息的现实需要相适应;
5、影响(效果): 使西汉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经济恢复、
社会稳定。
汉高祖
汉惠帝
汉景帝
汉文帝
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 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 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统)
消极:维护等级尊卑关系。
汉初 经济残破 休养生息 黄老思想无为而治 适应并促进
武帝时
国力渐强
不甘无为 淘汰黄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利集权、儒独尊
新儒学主张 评价(运用辩证法)
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思想大一统)
积极: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割据势力 消极:排斥其它学术流派,禁锢思想
天人感应,君权 神授 (政治大一统)
积极:有利于限制君权膨胀和防止暴 政。 消极:唯心主义,神化皇权,神化儒 学,迷信泛滥。
三纲五常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优质课件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优质课件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 (《诗》《书》《礼》《乐》《易》《春秋》)之科、孔 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 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 思考:董仲舒与李斯上书的指导思想和社会效应有何差 异?
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2、(2010·天津)《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
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
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3、(2009·海南)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
3、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认为“君权神
授”、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儒学思想家的观点前后矛盾
B.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
C.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剖度
D.三种主张都发展了儒家思想
4、18世纪欧洲的启蒙学者认为:中国朝廷的目标
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 通谊也。”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 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 材料三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 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惕之,尚不知 变,而伤败乃至。”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材料四 “天意”的表现,“阳贵而阴贱,天之 制也”,“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阴阳之 道”。 ①董仲舒新儒学包含了哪些内容? ②他的思想继承了先秦儒学的哪些主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主要思想:内容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 它把虚静确定为养生的根本方法;在治国方面 主张”无为而治”
特点:理论上博采众长,政治上“积极无 为”。”(具体做法: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减
轻刑法)
材料: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
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
(1)“黄老之学”从本原上是属于哪家学派?
(2)黄老之学有哪些主要思想(内容)?有什 么特点?
(3)它盛行于何时?它为什么成为政治上的指 导思想,在社会居于支配地位?黄老政治的实 施产生了怎样的社会效果?
一、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
1、含义:黄老之学是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 “黄”是指黄帝学说,“老”是指老子思想, 二者糅合为一为“黄老之学”。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
道内,容人:异1论),“百大家一殊统方思…想…”臣,愚“以罢为黜诸百不家在,六独艺尊之儒科术,”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中国古代三纲五常》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核心:“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思想统一,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思想文化专制) 基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最”主,要仁的政发挥和创新
——神化君权,加强君权的需要(仁政)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礼)
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所以,其他有助于实现这目的的 思想,他都会采用。 实质有:人借认助为天:上就的其神实权质来而强言化,地“上罢的黜皇百权家,,以独思 尊想想儒上文术化的”专大与一制秦。统朝来的巩“固焚政书治坑上儒的”大是一相统同,的是。一种思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4、汉初采用黄老之学的原因:
①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统治者不得不采用休 养生息政策。(客观)
②黄老之学与当时休养生息的现实需要相适应; (客观)
③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之教训的结果。(主观)
5、影响(效果): 保持了西汉经济稳定发展的局面,使西汉
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汉高祖
汉惠帝
汉景帝
汉文帝
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 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 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取代黄老之学成为统治思想是在什么时 期? 是通过哪些人实现的?
汉武帝时期 一君一臣: 汉武帝和董仲舒
汉武帝
1、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
可取 2、仁政思想 3、五常中推崇的“仁、义、礼、智、信” 发扬了中华的传统美德
摒弃
1、“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带有神学迷 信色彩,纯属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
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 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3、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 级制度,应批判
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并分别分析这些内容为什 么迎合能汉武帝的需要?
聚焦看----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异同 【合作探究】 汉代新儒学和先秦儒学有何异同?
儒学、阴阳、黄老、法家
仁、礼、为政以德
;仁政、民贵君轻;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礼法并施……
三纲五常
不受重视
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受到 统治者重视,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
同: 都主张统治者实施“仁政”
总之,改造后的儒学 神学化,官方化,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 现实统治,适应了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客观看---- 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
【合作探究】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董仲舒的新儒 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可取的?哪些又是要摒弃的?
思想的统一促进了政治的统一,同时促进了人们统一观念的形 成,这种观念在长时期统一的状态下,又会强化人们对于统一的认 同和文化的认同,从而培养出同质化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而随 着这种心理和情感的沉淀,必将成为一种稳定的民族情感的纽带, 成为维护统一的力量。——王保国《文化纽带与国家统一》
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柏杨先生曾说:“董仲舒先生的这项‘对 策’,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一个巨大转变,在 不声不响中发生,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 西下。代之而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学思想的时代”。
客观看----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
董仲舒的新儒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可取的?哪些 又是要摒弃的?
归纳先秦时期儒学的发展历程
春秋:应运而生
孔子:“仁”“礼”为政以德
战国:大宗
孟子:仁政、“养浩然之气” 荀子: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秦朝:焚书坑儒Leabharlann 儒学遭沉重打击第三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标要求: 了解黄老之学,知道汉
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
黄帝像
老子
阅读课文第一目思考下列问题: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 “2)与“天天同人者感,应大”。治“”君,权天神降授祥”瑞,;仁“政与。天异者,大乱”,天降灾
祸。“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春秋繁露》
材料三:“三纲五常”渊源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 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 “贵3)阳“而三贱纲阴五”常的”阳伦尊理阴道卑德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发挥,提 出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以维持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从宋代朱 熹开始,三纲五常常用。
董仲舒
(1)主观上,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黄老 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的需要。(匈
奴南下侵汉;诸侯“自为法令,拟于天子”-----七国 之乱)
(2)客观上,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儒 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
统的思想,发展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理论体系 。 (3)汉的强大使其统治者不满足于“无为”,推崇 “ 有为”而治。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
①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一件大事。 ②政治:儒学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利于巩固 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③思想: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重要内容和朝 廷选官的考查标准,确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主 流地位。
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的统治 思想中又杂揉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
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结论:当思想文化适应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时,便容易被 统治者所接受,也就能有力推动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的发展。
汉初 经济残破 休养生息 黄老思想无为而治
适应并促进
武帝时
国力渐强
不甘无为 淘汰黄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利集权、制地方
巩固大一统促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