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娄睿墓壁画谈金戈铁马_王一菁
惊世华彩 博物馆展览语境下的娄睿墓壁画解读
83惊世华彩博物馆展览语境下的娄睿墓壁画解读墓主及其时代博物馆策展界常说这么两句话:“让文物活起来”,“透物见人”。
如果透过文物能让文物背后的人、事以及各种背景都有一个有效的呈现,文物就不再是简单的文物,而是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讲述者。
要解读娄睿墓壁画,必须首先了解墓主人娄睿。
娄睿,字佛仁,鲜卑人,本姓匹娄,简称娄,与北齐统治者高氏集团关系密切,在《北史》《北齐书》均有传。
北朝娄氏,声名显赫,为高氏集团逐鹿群雄、掌控东魏、建立北齐立下赫赫战功。
娄睿出生于这一世家大族,他自幼丧父,由叔父娄昭抚养成人,是高欢正妻武明皇太后娄昭君的侄子。
娄睿早年追随高欢征战南北,屡立战功,北魏中兴元年(531年),授光州刺史;北齐建立以后,20平方公里。
晋阳古城从建成到废弃连续1500城址没有大的移动,是一处城市格局保存完文化遗存埋藏丰富的古代城市遗址。
娄睿墓志拓片任瀛州刺史;孝昭帝皇建元年(560年),封南青州东安郡王、使持节丰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后又历任司空、司徒、太尉、大将军、大司马、太傅、太师、节州刺史、并州刺史等职位,权倾朝野。
《北齐书·娄睿传》称其“外戚贵幸,纵情财色,聚敛无厌”,是一个名声不好的皇亲贵胄。
武平元年(570年)二月五日,娄睿卒,葬于晋阳(今太原)。
晋阳作为北齐的陪都,既是娄家世居之地,也是其祖茔所在地。
娄睿墓发现于今天太原晋源区王郭村西南,南距晋阳古城遗址7.5公里。
该墓坐北朝南,由封土、墓道、甬道、天井和墓室组成。
墓室为平面弧方形的砖砌单室,顶部叠涩成四角攒尖,墓底铺砖。
有砖砌棺床,葬具已毁。
出土有墓志,墓志中的文字可与史书互相印证。
娄睿墓壁画作为北朝墓葬壁画代表作,文化内涵与北朝大时代密切相关。
西晋末年,王权丧乱,中原扰攘,北方陷于战乱,历史进入十六国时期。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纷纷建立政权,你方唱罢我登场。
金戈铁马,鲜血淋漓的同时,也伴随着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北朝的第一个政权北魏,正是崛起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当中。
娄睿墓壁画名词解释
娄睿墓壁画名词解释
娄睿墓壁画是中国北朝时期的一幅重要壁画作品,发现于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附近的一座墓葬中。
以下是与娄睿墓壁画相关的一些名词解释:
1. 娄睿:娄睿是这座墓葬的墓主,他是北魏晚期的一位重要官员,曾担任过洛阳令、青州刺史等职务。
根据墓志铭记载,他死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 (523 年),享年 52 岁。
2. 墓址:娄睿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附近,是一座砖室墓。
这座墓葬在 20 世纪初被发现,是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较为完整的北魏晚期墓葬之一。
3. 墓葬形式:娄睿墓是一座砖室墓,由墓室和墓道两部分组成。
墓室呈长方形,长约 6.6 米,宽约
4.3 米,高约 2.5 米。
墓道长约 16 米,宽约 1.6 米。
4. 壁画内容:娄睿墓壁画主要分布在墓室的四面墙壁和墓道的顶部,总面积约 400 平方米。
壁画内容丰富,包括人物、动物、花草、建筑等多种题材。
其中最著名的是墓室北壁的《狩猎图》和墓室南壁的《朝见图》。
5. 艺术风格:娄睿墓壁画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线条流畅,色彩鲜艳。
在绘画风格上,它继承了汉代壁画的一些特点,同时也开创了唐代壁画的先河。
6. 历史价值:娄睿墓壁画是中国北朝时期壁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北齐东安王娄睿墓
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娄睿,鲜卑人,本姓匹娄,简改姓娄。
其三个姑姑分别嫁段荣、窦泰、高欢为妻,建立了北齐最高统治阶层中娄、段、窦、高婚姻集团。
娄氏一族成为北齐最显赫的家族。
娄睿以太傅、太师兼录并省尚书令,成为坐而论道、总领帝机的宰辅重臣,于东魏、北齐之世,乃颇有影响的人物。
娄睿墓位于太原市古晋阳城南王郭村。
砖室为方形弧边,前臵甬道、天井及长形斜坡墓道。
此种形制上承北魏,下启隋唐,是北朝晚期大型墓葬的代表。
娄睿墓发掘经1979年至1981年历时21个月,共计出土器物870余件、壁画71幅200余平方米,是我国北朝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
娄睿墓俑类文物共计600余件,品种十分丰富,有镇墓俑、文武俑、女官俑、女侍俑、役头俑、骑马文、武俑、骑马乐俑、驮物骑俑等十余种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的陶俑,陶牲有马、牛、羊、猪、鸡骆驼等,应证了北史中娄氏“家童千数,牛马以谷梁”的记载。
墓中出土的瓷器和彩釉陶瓷七十余件,其中尊、壶、盘、盂、碗、盆、灯、盏、扣盒等品种成套组合出现,反映出北齐时期贵族的生活中已经大量使用上了瓷器和彩釉器。
这些陶瓷极具北方陶瓷的艺术风格,可称我国北方陶瓷的典型代表,其特点表现为白胎坚硬厚重,青釉泛黄有玻璃质感。
瓷器装饰上肥厚的仰莲、忍冬,粗大的联珠、兽头、粗棱,极富立体感,具有石刻浮雕之艺术效果,同时也从中看出北齐地区与西域文化有着广泛的交流。
墓中出土了一件较为罕见的低温彩釉灯,高约50厘米,体高而秀美,文饰庄严富丽。
上部为钵式灯碗,碗底凸出尖状榫插入柱柄上口。
柱柄上端凸出圆棱一周,柱身刻划出仰、覆莲瓣纹,下端贴饰四组忍冬,忍冬间有二镂孔,灯座饰有肥厚的覆莲纹。
此灯集模印、刻花、浮雕装饰技法于一体,充分显示出北齐陶瓷匠人之高超技艺。
娄睿墓出土的淡绿釉黄绿彩小盂,在淡绿豆色釉上施以黄绿二彩。
釉面晶莹透亮,色彩斑斓艳丽,是单彩釉陶瓷向多彩釉陶瓷发展的上品佳作。
由此可以看出,举世闻名的唐三彩正是继承了北齐低温釉彩陶的技艺而发展形成的。
浅谈娄睿墓壁画的艺术特色
浅谈娄睿墓壁画的艺术特色作者:霍光瑛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4期摘要:娄睿墓于1980年在山西太原市南郊王郭村发掘,为北齐权臣贵戚东安郡王娄睿之墓。
其中墓中壁画宏伟壮观,画艺精湛,以及保存完好,堪称南北朝壁画的杰作。
本文以娄睿墓壁画的内容、形式、风格以及意义进行分析,从中探究娄睿墓壁画中所折射出北方墓室壁画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娄睿墓;壁画;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K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098-0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墓室绘画呈现南方与北方分立发展,这种分立从魏晋时代西北地区的风格演变已初见端倪。
嘉峪关魏晋时期墓室绘画继承了汉代传统,其后从北魏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的分段式描绘到娄睿墓总体构图的成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转变。
前者还滞留在汉画传统上,而后者已经上升到卷轴画独立时代的审美境界了。
一、山西娄睿墓总体概述山西娄睿墓为北齐权臣贵戚东安郡王娄睿之墓。
墓室壁画面积200多平方米,是北朝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品,在绘画的形式有了与之前的显著变化。
娄睿墓壁画分成两大部分:墓道天井墓室四壁的下栏,主要表现了娄睿生前的威仪和豪华生活。
有出行和归行图、门卫仪仗图、墓主夫妇富贵图;甬道天井的上栏、墓门,墓室的中栏和上栏,画的是祥瑞图,表现了娄睿死后升天的情景。
甬道拱顶墓门前后布有龙虎、金翅鸟、摩尼宝珠等,在墓室门屏上布有青龙白虎,墓室中栏环绕为四方神,上栏是为十二星辰加七只神犬,穹窿上绘天象图。
与画壁相配合,还有棺床上的屏风画(已毁)彩绘,柱础浮雕莲花,红漆棺椁等。
其中墓道里的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清晰,虚实相生,疏密适度。
墓道两侧的出行图和回归图,形象地再现了娄睿生前奢侈的生活,每幅画即单独构图,又前后呼应,宛如一幅打开的巨型连环画画册。
画面上出行的队伍浩浩荡荡,这样的画面有“鞍马游骑”、“军乐仪仗”、“门卫仪仗”、“禄爵显赫”等。
墓室壁画延续了汉代以来墓室壁画、帛画所流行的人间富贵、天界幻境的封建意识形态。
堙没的华彩——太原北齐娄睿墓室壁画之浅议
堙没的华彩——太原北齐娄睿墓室壁画之浅议【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山西太原市南郊区王郭村清理挖掘的娄睿墓的大体简介,来揭示娄睿墓室壁画的精彩绚丽,不仅具有罕见的考古价值,而且证实北齐时期绘画风格演变发展的历史事实。
【关键词】墓室壁画构图技法立意1979年在太原市南郊区王郭村清理挖掘的娄睿墓,是我国北齐考古的重要收获。
其墓室壁画呈露艺术瑰宝。
400余平方米的精美作品,其宏丽场景,丰富内容与精妙绝伦的运笔濡墨技法和彩色晕染技术等,均堪称上乘,皆使人惊叹,令人称羡。
而其所展示的北齐上流社会贵族的豪奢骄纵的生活更令人叹服。
一、娄睿的显赫身世与雄豪的家族势力蒌睿墓在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西南一公里,位于汾河以西,悬瓮山及太汾公路之东畔的娄氏家族墓地。
娄睿墓规摸宏伟,墓冢高大,又经夯打,虽漫历千余载,至今还占地400余平方米。
底部东西长17.5米,南北深21.5米,墓顶呈拱形,高约六米。
由其墓冢位置及规模来显示墓主人的显赫身世与雄豪的家族势力。
娄睿,鲜卑人,本姓匹娄,简改称娄,墓志说他是“太安狄那汗殊里”人。
太安郡届朔州,原是北魏北方六镇之一的怀朔镇,治所在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
从《北齐书•武成纪》,《娄睿传》及出土墓志来看,他的一姑母嫁与豪族窦泰,另一姑母娄昭君是高欢的嫡妻,北齐建立政权后,被尊为皇太后,北齐几代皇帝系其儿孙。
娄睿即为北齐武明皇太后的内侄。
娄睿祖先本是“家僮数千,牛马斗量”的大畜牧主,高欢借助与娄家的婚姻关系得以发迹,通过与娄家的婚姻纽带,又逐渐形成了以高欢为中心的娄、窦、段(也与娄家结亲)豪强集团,他们在以后成为北齐政权的核心。
因此,娄氏一家在北齐时,是最显赫的外戚。
(张明远《晋阳美术遗珍》,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娄睿自随高欢“信都起义”,先为帐内都督,曾平定叛乱,收复炽关,为北齐建立军功,先后封东安王、司空、司徒、太尉,天统二年(566)封为大司马统领全军,三年(567)为太傅、太师,兼录并省尚书事、并省尚书令,成为“坐而论道”,“总领帝机”的宰辅重臣。
胡文英“觉”的盛宴献给永恒——论东安王娄睿墓壁画的艺术传达
胡⽂英“觉”的盛宴献给永恒——论东安王娄睿墓壁画的艺术传达⽣命短暂死亡永恒墓葬壁画在完成的那⼀刻,已经标志着将进⼊⽆限期封闭的沉寂空间。
也许现代的⼈们很难理解,古代这种“黄泉下美术”创作者的所思所想。
尤其是⽔准极⾼的艺术精品,⼭西博物院珍藏的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壁画便是其中之⼀。
东安王娄睿墓壁画局部20世纪80年代,娄睿墓壁画的⾯世曾轰动历史界与艺术界。
考古学家宿⽩先⽣在其《太原北齐娄睿墓参观记》中⾔到:“以墓道所绘出⾏、归来两长幅⾔,其题材主要是鞍马⼈物,布局紧凑,既分组清楚,⼜相互呼应;造型准确,既姿态各异,⼜情趣⼀致。
”著名绘画⼤师吴作⼈称赞道:“北齐东安王娄睿墓的发掘,使千百年来徒凭籍志,臆见梗概的北齐绘画,陡见天⽇;使中国绘画史,犹长河万⾥,源流更汇⽀派,空缺得以证实。
” 南朝齐梁时期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提出了著名的绘画艺术“六法论”,成为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之⼀。
“昔谢赫云:画有六法:⼀⽈⽓韵⽣动,⼆⽈⾻法⽤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摹写。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六法论提出了⼀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并影响深远,⽽娄睿墓壁画正是“谢赫六法”绘画创作理论的⽣动体现。
娄睿墓壁画内容丰富,绘制精美,技法⾼超,填补了遗存绝少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南北朝书画艺术的历史空⽩。
⼈物鞍马精彩绝伦东安王娄睿墓壁画,现存⼤⼩画⾯共计71幅,⾯积约220平⽅⽶,堪称巨制。
壁画以长卷⽅式绘就,可概括分为“出⾏图与回归图”“仪卫图”“宫廷⽣活图”“祥瑞图和升仙图”“天空星象图”三层五组画⾯。
描绘的是家世显赫的墓主⼈的戎马⽣涯与贵族⽣活及死后与升天愿望等内容。
每组画⾯既独⽴⼜相互关联,不仅画⾯整体内容有⾼低潮之起伏,每组画⾯⼜各⾃不乏突出的表现重点。
其绘画技法之⾼超,使该壁画“与传世卷轴画之精美殊⽆⼆致。
”(杨仁凯·《中国书画》)有众多学者结合美国波⼠顿博物馆藏的宋临杨⼦华《北齐校书图》进⾏⽐较研究,认为娄睿墓壁画可能出⾃北齐“画圣”杨⼦华之⼿。
娄叡墓壁画名词解释
娄叡墓壁画名词解释
娄睿墓壁画,是中国北齐墓室壁画,娄睿墓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晋祠王郭村西南1公里处。
1979年4月初,开始发掘清理娄睿墓,1981年1月底结束。
该墓为甲字形砖砌单室墓,坐北朝南,由封土、墓道、甬道天井和墓室五部分组成,墓葬中出土文物有848件(组)。
墓主鲜卑人,北齐世祖高欢妻娄太后兄壮之子,武平元年(570)入葬。
娄睿墓壁画,大部分保存完好。
内容与布局继承汉魏以来的传统,组成古代神话和佛、道、儒合流的天、人一体的绘画体系。
依据构图、布局与内容,大致分为七十一幅画面,残存壁画面积约为220平方米,并可归纳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表现娄睿生前的戎马生涯和显赫的官宦生活,主要位于墓道东西两壁、天井、甬道和墓室四壁的下部;另一部分反映墓主人死后升天、回归西方极乐世界虚幻境界的情景,主要位于甬道与天井上部、墓门、墓室内第二层和第三层,还有位于墓室顶部的天空星象图。
娄睿墓壁画中,数十匹马与骆驼在运行中蹄步自如,生动逼真,展现了画工深入生活的纯熟写实作风。
太原北齐娄叡墓参观记
作者: 宿白
出版物刊名: 文物
页码: 24-28页
主题词: 北齐;壁画;内容丰富;墓志;太原市;陶俑;墓葬;史料价值;帷帐;陶器
摘要: <正> 1981年5月,承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款待,参观了正在清理的位于太原市南郊王郭村的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娄叡墓。
此墓规模巨大,壁画内容丰富、绘艺精妙,还出土大批制作精致的陶俑、黄釉陶器和字迹清晰的'齐故假黄钺右丞相东安娄王墓志'一合,是一座保存完好、遗迹史料价值颇高的北朝大型墓葬。
现应山西同志和《文物》月刊编辑部之约,谨就仓促间的参观记录,对上述各项略陈管见。
1400年前的壁画墓在山西博物院“合体”
1400年前的壁画墓在山西博物院“合体”作者:高歌来源:《科学导报》2022年第80期近年来,山西博物院院藏的水泉梁壁画墓和金代郝匠砖雕墓被搬入博物馆展厅,以完整的形制向公众展出,让普通的观众能够走入古墓身临其境地感受壁画和雕刻艺术。
在展厅里复原古墓的,是山西博物院的文物修复师们。
他们用创新的修复理念还原了古人的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把曾经不可移动的文物带到大众面前。
在山西博物院的壁画修复室,修复师李彦伟正带领着组员们,为一块壁画做复原性修复。
这块壁画揭取自北齐九原岗墓葬的外拱券洞,所谓“复原性修复”就是要尽量还原壁画出土时的样貌。
为此,修复组根据券洞的形状,制作了木质的半弧形支撑体作为“模型”,现在来到了关键的一步,按照壁画的尺寸裁剪支撑面板。
修复室非常安静,只有卷尺收进拉出的声音。
李彦伟对照着壁画出土时拍摄的照片,在支撑体的各个角度反复测量,以确保面板的尺寸符合壁画回贴的要求。
“每一件文物都有它的独特性,做的时候我们始终在不停地思考,光是怎么把它粘上去,就要做挺长时间的,甚至一道工序就要一两个月。
”李彦伟对《科学导报》的记者解释道。
精细严谨的修复是为了还原墓葬最真实的结构和样貌。
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北朝壁画艺术。
1979年,位于山西太原的北齐娄睿墓壁画一经出土,震惊学术界,中国美术史从此改写。
画家吴作人评价称:“使千百年来徒凭籍志、臆见梗概的北齐绘画,陡见天日,使中国绘画史,犹长河万里,源流更汇支流,空缺得以证实。
”魏晋至隋数百年,画史记载的大批名家真迹亡失。
1979年到2013年,山西陆续出土的四座北朝墓室壁画让人们真实地看到了这一时期绘画发展的高度。
此外,画中对狩猎、行军、生活等场景以及神话世界的描绘,更是成为了研究北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文物修复师李永智曾参与过三座北朝墓葬壁画的修复。
1984年,他被抽调去参与娄睿墓壁画的修复。
由于当时发掘技术的局限,220平方米的壁画被送到修复室时,已经碎成了无数小块。
娄睿墓与李寿墓壁画对比分析
娄睿墓《出行图》与李寿墓《出行图》娄睿和李寿都是当代将军,朝廷重臣,死后也都享受殊勋。
墓的建造,墓内壁画的绘制均为上乘,尤为突出者,皆有庞大的军阵出行图。
这是墓主生前军戎生涯的真实写照。
这两座墓的出行图十分相似,从章法到人物造型;从鞍马神态到画中道具;从色彩到线条,都酷似出于一人之手。
这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所出现的壁画中是罕见的。
这两幅规模庞大的出行图,内容和画法极为相似。
比较其图中的细节,可以发现不少类同之处。
鞍马的造型膘壮矫健,鞍鞯齐备,款式相同,散披的鬃毛,飘动的马尾,如出一辙。
马的前胸后臀,饱满丰盈,完全相仿。
细部画得也很认真而且很清晰。
马的鼻孔、牙齿、舌头都很逼真,骒马、儿马的分辨也显而易见。
人物的面部造型均为长圆脸孔,五官相像。
骑士的服装,均为圆领紧袖长袍,蹬黑靴。
唯不同者,娄睿墓出行图的骑士头戴弁帽,手执弓背。
而李寿墓中的骑士戴幞头,手执四旒锦旗。
这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对戎装的款式和器械、标识的使用而应变的。
马的神气和勾勒技法,两者也尽相似。
中锋用笔,圆润刚劲、自然飘逸,起笔落笔、铿锵有力,所表现出的质感和造型并臻完美。
着色皆以黑、红、白、黄、赭施之。
诸色参差使用,互相衬托,统一而和谐。
两座墓的出行图的另一共同点也很显著,前排的鞍马跃然壁上,而后排只出现骑士,没有鞍马出现,仅以前排的马代之。
这种表现方法是以少胜多,而且并无欠缺之感,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感。
这两幅出行图,如果合并组合,也很难分辨它是娄睿墓出行图还是李寿墓出行图。
这种共同之点,并非偶合,它至少有三种因素可以推测。
一、出于一人之手;二、作者弟子的忠实继承;三、由于北齐绘画对后人的深刻影响,而使初唐画家刻意模习其技法和章法。
否则,很难达到如此统一。
阎立本曾赞誉:“自象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其唯子华乎。
”北齐绘画,尤其杨子华的技法,对隋唐影响之大。
娄睿和李寿都是皇家重臣,墓中壁画的作者也绝非等闲之辈,它必然是宫廷画师所为。
娄睿墓壁画:壁上丹青 华彩重现
娄睿墓壁画:壁上丹青华彩重现
秋慈
【期刊名称】《科学之友》
【年(卷),期】2022()10
【摘要】1979年,北齐娄睿墓壁画在山西太原一经问世,中国古代美术史由此翻开新篇,正如我国绘画大师吴作人所说:“北齐东安王娄睿墓的发掘,使千百年来徒凭籍志、臆见梗概的北齐绘画陡见天日;使中国绘画史犹长河万里,源流更汇支派,空缺得以证实……至于壁画之工拙,揆其简练肯定,运笔收纵,承两晋而启隋唐。
”
【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秋慈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从娄睿墓壁画谈金戈铁马
2.浅析太原北齐娄睿墓壁画的艺术风格
3.简析北齐娄睿墓壁画中的鞍马人物
4.惊世华彩博物馆展览语境下的娄睿墓壁画解读
5.高校公共艺术课资源转换设计探究——以太原北齐娄睿墓壁画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齐娄睿墓壁画
北齐娄睿墓壁画
【:1】
【:2】
【:3】
【:4】
【:5】
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的知识吧!
墓址在山西寿阳县贾家庄西。
1973年发掘。
门楣正面绘朱雀彩云。
在光平的石面上,涂浅黄色地,淡墨起稿,单线勾勒轮廓,涂红、黄、绿、白、黑五彩。
门楣背面绘忍冬,
画在泥皮上,用单线墨勾,平涂白色。
右扇板门上绘白虎祥云,先平涂浅黄粉地,淡墨起稿,单线勾勒或重笔点画虎身与斑纹,用铁线描绘腿趾,平涂红、黄、白、黑四色。
左扇
板门上画青龙,以浅灰色作地,墨线单勾龙躯,涂染浅绿色彩。
甬道东西两壁画人物,墨
勾轮廓,涂染赭红、黑、白、杏黄四色。
壁画技巧纯熟,是研究北齐绘画的珍贵资料。
据
墓志记载,库狄回洛于北齐“大宁二年562二月死于邺”,同年葬于朔州城南。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山西北朝壁画文化浅探
□张文恒山西北朝壁画文化浅探摘要:山西是北方草原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融合的重要平台,保留有大量北朝时期墓葬壁画。
这些壁画隐含着“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展现了浓厚的社会习俗和生活景象,具有北齐宫廷画家杨子华“简易标美”的独特而鲜明的风格,佐证了南北朝时期现实题材人物画的最高水平,奠定了中古时期中国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
关键词:北朝墓葬壁画事亡如存简易标美中国古代壁画艺术为我们保留了宗教、礼仪、风俗、建筑、服饰、音乐、绘画等历史文化信息,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精神世界与生活画卷。
山西是北方草原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交错衔接的大通道。
山西地区出土的古代壁画墓以量多质精而著称,其中又以北朝最为引人注目。
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战火动荡的年代,山西北朝壁画墓描绘了民族文化碰撞的壮观场面,再现了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轨迹,无论从政治、社会、思想、文化、艺术和民俗等诸多角度而言,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
一、事亡如存的生死意念死亡是人作为生物人和社会人的终结。
先民们崇信人死之后,在阴间仍然可以过着类似阳间的生活,期冀通过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死亡祭祀活动来达到让死者复生、灵魂转世的良好愿望。
故而,先民们就将陵墓称之为“阴宅”,包括建筑营造、壁画雕刻、随葬物品等,均要仿照生前世间物样,进行既细致入微又奇幻丰富的创造,给死亡赋予很多意义。
由此来看,在与世隔绝的厚土下,墓室绝不是画师炫技的场所,壁画也不是简单的艺术创作,而是死者借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逻辑思维,述说对弧壁、就拿仪仗这和具有程式化特点的基本元素,极力表达的是墓主人的显赫身份、展示的是墓主人的强势威仪。
试图将生前的生活和死后的享乐融为一体,在另一个世界的家园中依旧歌舞升平、福禄尽享,既反映了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深度迷茫,也折射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重新唤醒。
山西北朝墓葬壁画,其主人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但是绘画主题大多为仪仗图、出行图、狩猎图等,这显然不是生活爱好的相同或类似,也不仅是对各自生前累累战功和赫赫权威的再现和颂扬,而是他们对死后的一种不谋而合的安排和向往。
惊世华彩 博物馆展览语境下的娄睿墓壁画解读
I84Exhibition 遗产展示•吹三臍扶虚風爲螢十匹舘誰詛衙馬判換南剌封國頂裂請筍裔啬克武 悲翕星持:•炎黄州退舎黔荷書轉領太青史乳子壹淳縉書昌H •餡汾 4F 曰 砾v» Rii 衣1A 缶-Jr 宙 F?Xvhlil 0:□» 才二甘 fS i :A -^T •> 白門翼.英藕髙屑Z 皇假秩以大公東府和之州黄棟之之太增将除安俄開侯武之李秋州右武昇今PJ 不剌丞并千事道使師史相元當讥州通尊大白開太丰令師剌前以j 〒韩特白韋二之博史二本臺豊進王太月良Z 昔千官侮之後之見如師耳牧太曰令史好其黄住論人上鳥亂推氮星主及貝旳代博物馆策展界常说这么两句话:“让文物活 起来”,"透物见人”。
如果透过文物能让文物背 后的人、事以及各种背景都有一个有效的呈现, 文物就不再是简单的文物,而是历史的见证者、 参与者、讲述者。
要解读娄睿墓壁画,必须首 先了解墓主人娄睿。
娄睿,字佛仁,鲜卑人, 本姓匹娄,简称娄,与北齐统治者高氏集团关 系密切,在《北史》《北齐书》均有传。
北朝娄氏,声名显赫,为高氏集团逐鹿群雄、掌控东魏、建立北齐立下赫赫战功。
娄睿出生 于这…世家大族,他自幼丧父,由叔父娄昭抚 养成人,是高欢正妻武明皇太后娄昭君的侄子。
娄睿早年追随高欢征战南北,屡立战功,北魏 中兴元年(531年),授光州刺史;北齐建立以后, 任瀛州刺史;孝昭帝皇建元年(560年),封南青州东安郡王、使持节丰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后又历任司空、司徒、太尉、大将军、大 司马、太傅、太师、节州刺史、并州刺史等职位, 权倾朝野。
《北齐书•娄睿传》称其“外戚贵幸, 纵情财色,聚敛无厌”,是一个名声不好的皇亲 贵胄。
武平元年(570年)二月五日,娄睿卒,葬 于晋阳(今太原)。
晋阳作为北齐的陪都,既是娄睿墓壁画胡商驼队图摹本娄家世居之地,也是其祖莹所在地。
娄睿墓发现于今天太原晋源区王郭村西南,南距晋阳古城遗址7.5公里。
400平千年大墓被盗,却留下两件国宝级文物,专家:只怪他们不识货
400平千年大墓被盗,却留下两件国宝级文物,专家:只怪他们不识货名声是一种很难说的东西,有人生前非常出名,有的人死了之后才被人记住,有些人活着的时候没有名声,去世的时候依然没名声,但是却因为死后自己的墓葬被盗,出土了特级文物而出名。
今天说的这位就是。
如果你觉得自己饱读诗书、熟悉历史,你试着回忆一下娄睿这个人。
没印象是吧?没印象就对了!他是北齐人,在世的时候权力无边,是当时的东安王。
不过,北齐这种冷门朝代,电视剧不碰,高考不考,知道的人寥寥无几。
不仅如此,即使是和他同时代生活的老百姓都不知道他是谁。
不过,此人在一个特殊行业里却很有名,什么行业?嘿,盗墓业。
娄睿墓墓志盗墓行业的人,最喜欢研究史上各大贪官污吏、贪婪专横之人的黑历史,因为同样是挖土,挖贪官的墓总是要比忠臣墓获利更多。
这个娄睿就是千百年来写进了盗墓贼“重点观察对象簿”中的一个。
现在简单讲讲为什么盗墓贼会盯上边缘的北齐。
想当年,草原鲜卑族建立了魏国,首都平城,现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就是强盛时期开凿的。
所以,你对这个国家的第一印象应该是——不缺钱。
北魏末期分裂为西魏、东魏。
西魏将军宇文泰儿子和东魏将军高欢儿子建立北周、北齐。
北齐上层几乎是鲜卑贵族,娄睿家族也是鲜卑族权贵,姑妈娄昭君的六个儿子四个都是皇帝,简直四大天皇。
所以,娄瑞——也不缺钱。
根据娄睿墓中壁画:墓道东壁第三层壁画迎宾图模拟的动画。
如果站在这幅画面前,尽量走的慢一些,那样就可以听到他们谈话和马的嘶叫了。
在一个不知道什么时间的夜晚,就有一伙胆大的贼将娄睿的墓挖开了,他们将里面的棺椁劈烂,丢弃尸骨,只将金银珠玉带走,可谓目标明确,下手精准。
在另一个不知到什么时间的夜晚,又有一伙胆大的贼再次闯入娄瑞的墓,带走了另一些随葬品……又一个不知道什么时间的夜晚,来了第三伙、第四伙、第五伙……盗墓贼,他们如同搬运工,一点点将墓中随葬品运走。
考古挖掘前的娄睿墓时间,就这么过去了约一千四百年……1980年,山西省市文物部门开启“晋国早期都城研究”项目,对“晋王墓”进行挖掘,但没多久后便发现,“晋王墓”只是一座空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0年,山西省太原市南郊的王郭村发现了一座北齐武平元年(570)的古墓,为北齐权臣贵戚东安郡王娄睿之墓。
《文物》1983年第10期刊载了发掘报告及专家述评。
此墓出土了大量北齐文物,其中至为珍贵的北齐墓室壁画轰动一时。
娄睿墓壁画之宏伟壮观,画艺精湛,以及保存的完好程度,都为以前北齐考古发掘所未有。
如1957年发掘的武平七年(577)河北磁县高润墓也有壁画,墓主人高润虽为北齐高祖高欢的皇子,官职爵位均高出娄睿一筹,但其壁画的内容、规模、特别是画艺的精美程度,都逊于娄睿墓。
且娄睿墓壁画大部分保存,完好者约200平方米。
壁画内容反映了墓主人出行、归来以及宴享、升天等生前死后显赫奢侈生活的活动场景。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带有浓郁北方少数民族风情、剽悍骏伟的鞍马人物。
壁画中的金戈铁马展示了骑兵这一古老的军种在中国战争史上的意义和兴衰发展,是从娄睿墓壁画娄睿墓壁画中的珍品之作。
墓道西壁《出行图》,分上、中、下三层。
画中主从、侍卫,多身跨或牵随高大剽悍的战马,手持或身挂长短刀剑之属,显得十分英武雄壮。
从这些动态各异的鞍马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纵马飞驰的骑兵脚下,已经有了在骑兵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装备——“马镫”。
此壁画的出土,有力地证明了我国最迟在5~6世纪的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用金属制成的“马镫”,这是骑兵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时期。
“马镫”的发明标志着“骑兵”这支金戈铁马做为冷兵器时代最具冲击王一菁 田立勤娄睿墓壁画(局部)力的古老军种,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战斗力量,出现在中国战争历史舞台上。
此壁画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军事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将驯养马匹作为战争的重要工具,从夏商时期就已开始。
此时用马匹拖拉战车,进行战斗,而且逐渐成为战争的主力。
此后战车的形制和配备标准也越来越完备严格。
如多为一车四马,乘甲士三人,各司其职,且配备若干徒兵,形成相对独立的基本战斗单位。
春秋战国为战车交战更加激烈的时期,如“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等,战车的规模和数量成为衡量一个诸侯国大小和军事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从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 兮击鸣鼓”的诗句,不难看出战国时期战车交战的激烈程度。
与此同时,北方少数民族骑兵的装备和战术也迅速发展起来,他们在与内地诸侯国的交战中,越来越显示出骑兵灵活机动的极大优势,直接影响到内地诸侯国从战车到骑兵的转变,而且较早出现在晋阳一带。
公元前4世纪中叶,战国初期的赵襄子在晋阳防御智伯,已经使用过骑兵。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此后各国纷纷效法,骑兵这支新兴的战斗力量逐渐出现在战场上。
由于早期骑兵装备简陋,没有规范的马蹬,骑士下肢无着力点,大大限制了骑士自由砍劈等马上格斗术的充分发挥。
再加上以刀为代表的铁兵器还未普遍使用,因此很长一段时期内骑兵还不能完全替代已经走向没落的战车,而是成为主力步兵的辅助。
这种以步兵为中心,战车为辅助,以骑兵为机动的战场格局,是战国末期直至汉初最为普遍的战斗形式。
西安临潼秦兵马俑地下军阵就是这一时期战阵的典型代表。
汉代是骑兵向战场主力过渡的时期,也是大规模运用骑兵的时代。
虽然骑兵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但是在西汉,特别是汉武帝时期,为了对付严重威胁汉王朝边境稳定的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汉武帝大治骑兵。
汉武帝曾下令让官民蓄马,为建立骑兵部队准备物质基础。
同时汉代铁兵器已经开始广泛装备和使用。
我国最早的适合马上格斗的厚背长刀——汉环首刀就出现在这个时期。
在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就出土了“环首刀”,刀直体长身,薄刃厚脊,短柄,柄首加有扁状圆环。
马刀的创制使得骑兵极大地提高了战斗力。
骑兵被大规模运用并独立成军,已开始成为战场主力,显现出巨大的战斗威力。
汉王朝和匈奴曾多次爆发大规模的骑兵交战,公元前119年,进行了最后的决战,交战双方投入骑兵近20万,这是骑兵史上一次空前的大会战。
汉军取得了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
此时尽管骑兵已从战场的配角变成了主角,但是限制骑兵威力发挥的瓶颈性难题——骑兵下身没有着力点,乘骑不稳,双手受束缚,可能直到汉代晚期也未能解决。
把骑兵的双手解放出来,增强战斗力,已成为骑兵发展的迫切要求。
因面马蹬的出现、马鞍的改进,对中国骑兵的发展意义重大。
娄睿墓壁画的鞍马,不仅画艺精湛,动感特强,而且证明了我国最迟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拥有骑兵发展的关键技术——金属马蹬。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也说明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对骑兵发展的重要意义。
它表明南北朝时期是骑兵建设的一个分水岭,“金戈铁马”标志着从成长期大步迈入成熟期,正如顾准先生所言“马蹬的出现,立即使白刃战成为可能。
”这是对我国骑兵进入成熟期很好的诠释。
魏晋以后,铁刀已成为骑兵的主要格斗武器,同时还先后出现了护马甲、骑士铠甲等装备。
骑兵部队也开始有了轻骑兵娄睿墓壁画(局部)和重装骑兵之分。
娄睿墓壁画中的骑士仪卫,主从到位,呼应得宜,多与鞍马互为依随。
其中北方少数民族冠戴服饰及囊袋、兵器等,又对唐代以来,特别是北方辽、金、元时期最富战斗力的骑兵有明显的影响。
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代骑兵建设,在吸收北朝骑兵成果的基础上,也进入兴盛时期。
《新唐书・兵志》说:“秦汉以来,唐马最胜”。
唐朝统治者对唐军骑兵的作用给予很高评价。
“昭陵六骏”、唐三彩骏马就是唐代战马的杰出典范,骑兵对于唐朝的建立和巩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唐与突厥、吐蕃、契丹等以骑射为生的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唐骑兵一直扮演中坚力量的角色,把远袭包抄、大跨度迂回等战术运用得淋漓尽致。
“大雪满弓刀”正是当时骑兵战斗生活的生动写照。
娄睿墓壁画的鞍马,或闲静凝视,或奔跳嘶鸣,与唐代骑兵有着共同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特点。
北宋时,由于失去了西北产马的大片地区,北宋的军队不得不采取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助的无奈选择。
可是宋王朝的心腹之患——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都是马背上的民族,频繁派出骑兵南下攻宋,在交战中多次击败宋军,占据很明显的战略优势,北宋王朝只能采取防卫的态势,这也是导致北宋王朝覆灭的重要原因。
元朝是骑兵大行其道、最为辉煌的年代。
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把强大的蒙古骑兵发挥到了极致。
护卫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部队叫“怯薛”,蒙古骑手都拥有数匹马,远途作战,轮流换骑。
值得注意的是,娄睿壁画西壁《出行图》中层第三组,为五马前行,四人骑上。
其中靠后的二红马并列,而回首靠前者,鞍饰俱全,马镫突出,却空马前行,很像专为特定武士备用的战马。
很可能元朝骑兵的备用战马制度,早在北齐骑兵中已有此先例。
备用战马制度,极大地提高了蒙古骑兵的远程作战能力。
随着战争的发展,蒙古人不断地从征战中改进和完善其骑兵的装备和战法,改变了自汉环首刀以来马刀平直的形制,采用大弧度弯刀,弯刀离心力大,易于挥动,劈砍比直形刀更适合马上格斗。
加上重装骑兵铠甲,构成了中世纪最恐怖的军事力量—— 蒙古重装骑兵。
此后蒙元骑兵横扫欧亚,曾令西方人闻之色变,蒙古军队把骑兵技术发挥到了顶峰状态。
14世纪以后,随着以火药为代表的热兵器开始在战争中广泛运用,使独霸战场几个世纪的骑兵,其主力地位开始动摇。
此后尽管中国骑兵在很长时间内仍保持着很强的战斗力,如发源于白山黑水之间,骁勇善战的八旗子弟以骑射夺取天下,建立了大清王朝。
但这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成长于汉,成熟于北朝、隋唐,鼎盛于蒙元时期的古老军种开始逐步退出战场的主导地位。
《历代名画记》所载北齐著名画家,多用传奇的笔法描述。
如“天下号为画圣”的杨子华,画马则“夜听啼啮长鸣,如索水草”。
画龙能“舒卷则云气萦集”等等,强调画家形神兼备的高超技艺,而这些画家又多赐以官职,为宫廷所御用。
可见暂短的北齐王朝,对绘画艺术极为重视。
因而才有杨子华、曹仲达等画娄睿墓壁画(局部)鞍马人物的高手脱颖而出,驰誉古今。
娄睿墓壁画中的鞍马生气勃勃,各尽其态。
其立者转首瞪目待命,行者探颈挺胸欲奔,惊者前肢跃起嘶鸣。
马随人意而缓急,人因马势而开合,颇有“一扫凡尘万马空”之势,形成疏密有致、绚丽宏伟的鞍马人物画卷。
由于画艺之精,论者多疑出至宫廷画家,或为杨子华手笔。
晋阳为北齐王朝多年重点经营的别都,高欢、高洋等历代君主在此长期居住,策划军国大政,营造宫殿、晋祠园林等,已见史乘。
因而此地人文荟萃,画家之众,应不在邺都之下。
只是沧桑变迁,时在太原东山发掘的武安王徐显秀墓壁画(见太原市考古研究所2003年所编《晋阳遗珍》),其墓室西壁仅见一大红马,昂首稳静而立,等候主人骑乘。
墓门内壁顶部所绘方相士,似人似龙,腾空扑来,妖魔必为之一震。
其用笔粗细缓急,点染轻重虚实,均以肌肤爪牙等气质变化而赋于神韵。
娄、徐二墓鞍马人物各显风采。
以吴道子、韩 等为代表的唐朝人物、鞍马画,都能在以上二墓壁画中找到明显的传承发展脉络。
随着太原地区北齐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将有更为绚丽多彩的北齐鞍马人物画重见天日,弥补这一时期卷轴画迹消失的遗憾,也可进一步探讨古代金戈铁马的发展线索。
本文得到王鸿宾老师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摄影:田立勤 (作者工作单位:太原市晋祠博物馆) 栏目主持/赵曙光逾1400余载,只能依据壁画风韵加以猜测。
史家谓隋唐制度、文化多上承北魏、北齐。
从画史所载及此壁画来看,隋唐绘画更多地继承了北齐丹青之妙。
似将唐画如韩 《照夜白图》、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晋武帝像》,与此壁画鞍马及左右二门吏的造型、线描及其五官胡须的钩勒晕染相比较,其承袭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作画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限制,一般制作墓葬壁画要比制作庙堂壁画或卷轴画粗糙。
从娄睿墓壁画的制作看,其中许多手足、器物等细节描写尚嫌粗略,这是由于墓葬壁画当时条件的限制。
如这一画家作同样题材的庙堂壁画或卷轴画,肯定比现在看到的壁画更加精彩、更加生动。
娄睿墓壁画代表着北齐绘画的优秀传统,印证和大大补充了北齐绘画史的实物精品空白,影响画坛深远,至今仍值得借鉴。
20世纪70年代,以古晋阳为中心的今晋中一带,已有北齐显宦墓葬的发掘。
其中寿阳厍狄 洛墓内已见绘制少数侍卫人物。
80年代以来,在太原市周围又有娄睿等爵封王位的北齐宰辅重臣大墓相继发掘。
墓中都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大面积壁画。
如近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