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童性的幼儿园课程设计
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方案
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方案目录一、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2)1. 幼儿园教育总体目标定位 (3)2. 园本课程建设的发展愿景 (4)二、课程建设的原则与策略 (5)1. 科学性原则 (6)2. 趣味性原则 (7)3. 适宜性原则 (8)4. 创新性原则 (8)5. 整合策略 (10)三、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11)1. 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12)2. 课程结构的设计思路 (13)3. 各领域课程内容的安排 (14)四、课程实施与教学方法 (16)1. 课程实施的基本步骤 (17)2.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8)3. 教学环境的创设与优化 (19)五、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 (20)1. 课程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21)2. 课程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22)3. 评价结果的运用与改进方向 (24)六、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 (25)1. 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26)2. 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及措施 (27)一、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方案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科学、系统且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课程体系,以促进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
我们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习惯、健康身心、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儿童。
通过本课程建设,我们期望能够:聚焦儿童本位,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园内外的自然环境、社会资源和社区力量,丰富课程内容和实施途径。
优化课程结构,形成科学、合理、有序的课程体系,确保教育内容的联系性和实施的有效性。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园本教研和培训活动,增强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增强家园合作,与家长建立积极的沟通机制,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
力求与国际接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提升课程的国际化水平。
1. 幼儿园教育总体目标定位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具有健康体魄、良好习惯、广泛兴趣和初步自主能力的儿童。
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方案5篇
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方案5篇方案也可以是下级或具体责任人为落实和实施某项具体工作而形成的文件,然后报上级或主管领导批准实施。
以下是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方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方案篇1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是指幼儿园在领会国家和地方课程精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园基础与资源条件,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由此形成的平衡、和谐、适宜的书面课程计划。
课程实施方案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课程的自主化、多元化是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上海市学前教育“二期课改”充分体现了“原则规范、方向引领”的指导思想,赋予幼儿园更大的课程发展权,鼓励幼儿园在遵循课程设计基本理念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本园实际及办园风格,设计切实可行的课程计划,创造性地实施课程。
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幼儿园将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真正落实到课程实施方案中,并在实际操作中贯彻执行。
有的幼儿园在课程安排上暴露出一些问题。
比如,幼儿的自主游戏、体育运动等得不到保证;又如,课程结构松散,内容庞杂、膨胀抑或偏缺,整体性不强。
这些问题实际上反映出幼儿园整体课程设计与规划中的不足。
因此,进一步明确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意义,增强教师对课程的研发能力,提升课程实施的质量,是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待加强的一项工作。
下面,我来谈谈对制定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构想。
一、既要契合主流,又要富于个性幼儿园课程方案是对幼儿园课程的预设性规划。
理想的课程实施方案既应契合课程改革的主流价值观,又应充分展现幼儿园自身的特点。
1.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现在,有的幼儿园给予教师充分的课程实施的自主权,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规范机制和适宜的评价标准,一些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课程方案的实施中十分随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也有一些教师由于缺乏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与经验,对形态各异的课程资源缺乏独立的分析、评判能力。
这使得他们的课程实施方案缺乏科学性、适宜性与可行性。
教案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理论
课题名称:第一节我国幼儿园教育制度的发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2.明确影响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文件颁布的时间、内容、意义。
3.增强学生振兴幼教事业的使命感。
重点/难点:影响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文件
教学准备:各种文件版本
课题名称: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发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的主要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3.了解中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趋势,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及其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的主要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教学过程:
课题名称:第三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指导纲要》的框架结构,熟悉其基本内容2.明确《指导纲要》的基本指导思想及其具体体现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学重点:《指导纲要》的基本内容和指导思想。
以综合的教育造就完整的儿童———“幼儿园综合课程”的探索与建构
研究与探索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创办于1955年,是江苏省首批示范性实验幼儿园,也曾是全国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十大试点园之一。
1983年以来,我园通过探索综合课程来解决分科课程的问题,在40年中针对各个时期遇到的课程问题,贯彻实验精神,持之以恒地对综合课程进行探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幼儿园综合课程实践模式和观念体系。
一、实验,永不止步综合课程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反思和自我批判精神,不断修正和完善,形成新思想、新策略、新行为和新面貌的过程。
1.从“分科”到“综合”(1983—1995年)20世纪80年代初,我园发现沿用的苏联分科教学模式存在学科林立、相互割裂的问题,由于缺乏对各科之间关系的整体性思考,学习内容不利于幼儿的理解和接受,难以让幼儿获得整体的、相联系的经验。
同时,由于没有清晰的幼儿发展目标体系,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重内容轻目标”的现象。
针对学科相互割裂问题,我园与南京师范大学前教育研究所合作,申报了省级课题“幼儿园综合教育结构的探讨”。
该课题借鉴系统论及陈鹤琴“整个教学法”思想,采用行动研究法,分别以1983年、1984年的小班为实验班和验证班,以师幼相互作用的效果为依据来判断可行性,尝试从整体性入手,建立起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过程“三个方面”的综合以及主题活动、一日生活和个别活动“三个层次”的综合课程框架。
确立以“主题”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建构每一个阶段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园教育更有效地发挥整体功能。
1989年,我园一方面将综合课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从试点班向全园推广,另一方面着重探讨如何将《规程》提出的保教目标落实到所有幼儿身上,改变“重内容轻目标”的现象,建立起多层次的幼儿发展目标(总目标、年龄阶段目以综合的教育造就完整的儿童———“幼儿园综合课程”的探索与建构江苏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章丽1983年,南京市实验幼儿园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综合课程的研究。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大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目的与任务(一)课程性质与目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要求,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指导幼儿园开展各大领域(语言、健康、体育、社会、科学)活动的专业必修课,对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园实地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研究,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儿童观,进一步明确各领域教育的特殊意义,熟悉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的教学内容,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主要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答现实问题的能力。
实践部分将通过组织学生校内实验实训:模拟练、评课、说课、创编设计。
二、课程的学时与学分本课程的课内学时数为68学时,研究时间为一学期。
其中,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实践教学时数(主要是模拟幼儿园日常教学)为32学时。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放置及学时分派:教学单元教学内容课内理论教实践教总学时学时数学时数第一章幼儿园教1.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6学时4学时2学时育活动的基本理2.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论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第二章幼儿园教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概10学时6学时4学时育活动设计的基述;2.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本要素的设计;3.幼儿园教育活动打算的设计;4.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法的设计;5.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第三章幼儿园教1.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10学时6学时4学时育活动的内容与计;2.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设计;3.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4.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5.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设计- 1 -第四章组织幼儿1.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6学时园教育活动的技本技能;2.教育技能的综合能运用;3.师适应幼儿园工作的策略42复考试三、考核请求研究本课程,要求掌握学前儿童各大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熟悉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教学内容,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幼儿园课程论》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幼儿园课程论》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幼儿园课程论》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11)盗传必究一、名词解释题1.课程的全纳化:课程的全纳化即课程服务于所有的儿童,包括一般儿童和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这也是西方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一个发展趋势。
其目标是创造出一个所有儿童和成人都能够学习并自己价值的全纳社会,使所有儿童确信自己会获得成功。
2.幼儿园课程评价:幼儿园课程评价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成分,分析和判断幼儿园课程的价值的过程,即评估由于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的数量和程度。
3.多元文化课程: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技能和能力。
5.一元化课程:一元化课程是一种“主流中心的课程”,是一种以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的文化、历史、立场和经验为中心而设置的课程。
6.“光谱方案”:“光谱方案”建立于1984年,是哈佛大学“零点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学前和初小教育的评价和课程的改革所作的研究。
其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光谱方案的研究者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其能力的长处,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和教育机会能促进智能发展。
光谱方案在8个知识领域里为教师提供了不同类型活动的样板,使教师能够看到儿童的长处,并能够在儿童长处的基础上有所作为。
7.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
8.分科课程:分科课程又称科目课程,指的是根据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教学科目。
分科课程注重使教材依科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加以编排,注重儿童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9.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幼儿园中班课程设计案例 幼儿园课程设计
幼儿园中班课程设计案例一、概述在幼儿园教育中,课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幼儿们的学习效果和成长发展。
特别是在中班阶段,幼儿正处于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关键期,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中班课程设计为主题,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设计一套全面、多元的课程方案。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己穿脱衣物、擦洗面部、洗手等。
2. 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精神,懂得尊重和帮助他人。
3. 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如搭积木、折纸、画画等。
4.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让幼儿学会简单的对话和表达想法。
5.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通过音乐、舞蹈、手工等活动进行培养。
三、课程安排1. 早晨自由活动时间:8:00-8:30内容: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包括晨间游戏、自由玩耍等,鼓励幼儿自主活动,增强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2. 早操时间:8:30-8:45内容:进行简单而有趣的晨间操操,包括拉伸操、游戏操、舞蹈等,活跃幼儿筋骨,为当天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
3. 早餐时间时间:8:45-9:00内容:让幼儿自主用餐,老师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餐桌习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
4. 课堂学习时间:9:00-11:00内容:根据每周主题,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如科学实验、绘画、手工制作、自然观察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5. 室外活动时间:11:00-11:30内容:进行户外活动,如游戏、健身操、观察自然、集体活动等,让幼儿释放体能,培养团队合作和自主意识。
6. 午餐和午休时间:11:30-14:30内容:午餐后进行午休,让幼儿充分休息,为下午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
7. 课堂活动时间:14:30-16:00内容:进行多元化的课堂活动,如音乐课、童话剧表演、英语角等,丰富幼儿的课外生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课程活动设计教案
幼儿课程活动设计教案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幼儿课程活动设计教案是指教师为幼儿开展课堂活动所制定的教学计划。
合理的教案设计可以有针对性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本文将以幼儿课程活动设计教案为主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制定优质的教案,以及教案设计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
第一部分:教案设计的意义幼儿课程活动设计教案的制定对于幼儿园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案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确保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其次,教案设计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最后,教案设计也是幼儿园评估和督导的重要依据,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
第二部分:教案设计的原则在制定幼儿课程活动设计教案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教案设计应注重针对性和差异化。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
其次,教案设计应注意灵活性和适应性。
由于幼儿的情绪和能力变化较大,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最后,教案设计应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
幼儿课程活动设计应兼顾幼儿的智力、情感、审美、体力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幼儿全面成长。
第三部分:教案设计的步骤制定幼儿课程活动设计教案涉及一系列步骤。
首先,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清楚地知道本节课想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和学习目标,以便根据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
其次,教师应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应明确哪些知识点是幼儿较难消化吸收的,并想办法设计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
然后,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具。
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特点,教师应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以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应评估和调整教学效果。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课堂反馈,及时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教学计划。
第四部分:教案设计的要求幼儿课程活动设计教案应具备一定的要求。
首先,教案设计应合理安排时间。
教案的设计应考虑到幼儿的学习和活动时间,避免课堂过于拥挤或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发生。
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
未来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将更加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更加突出实践性 和创新性。
方向探讨
未来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将更加注重游戏化教学,更加注重家园合作,更加注重幼儿的社会适应能 力培养。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实现数字化与幼儿园课程的深度融 合。
评价教学效果
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和 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
法。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区域活动规划
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发展 需求,规划不同区域的活动内容和目 标。
材料投放
根据区域活动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 选择合适的活动材料,并合理投放。
指导与观察
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指 导和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兴 趣点。
THANKS
感谢观看
• 实施方案: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小组讨论等方式实施课程,让幼儿在实 践中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案例三:某幼儿园的教材选择与使用效果分析
01
教材选择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 深入,某幼儿园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 势,提高教学质量,开始进行教材选 择的探索与实践。
02
教材选择标准:该幼儿园在选择教材 时,注重教材的实用性、科学性和趣 味性。同时,根据本园幼儿的实际情 况和教师队伍的水平,选择适合的教 材。
案例一:某幼儿园的课程设计及实施方案
课程设计背景
某幼儿园位于一个多元化的社区,为了满足社区 内不同文化背景、年龄段幼儿的需求,该幼儿园 决定设计一个包容性、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
该幼儿园的课程包括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 课程。基础课程涵盖五大领域,拓展课程则针对 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的幼儿提供更多的选择,特色 课程则突出该幼儿园的多元化特点。
幼儿园小课题《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幼儿科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幼儿园小课题课题名称:《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幼儿科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一、研究背景1.体验式学习理论符合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趋势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呈现出的一般趋势:“幼儿被看成知识自我建构的主题;主动性学习、积极乐观的态度在幼儿亲历的学习环境中得以实现”等等。
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的指导要点第一条就是“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
2010年以来,《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学前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以幼儿教育发展的终身性为目的,坚持让幼儿在主动学习自我建构中获得知识,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等划分了五大领域的具体学习目标。
以上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以幼儿为主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
因此,体验式学习符合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
2.体验式学习理论符合幼儿认知方式与幼儿科学活动设计的需要。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在指出幼儿幼儿认知特点以外,《指南》中强调幼儿的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而体验式学习理论认为体验是一个持续向上、不断更新改进的过程,教学不是强制的灌输,学习也不是被动接受。
体验学习是一种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
因此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设计与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又符合幼儿科学活动设计的需要。
3.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与组织存在一定的问题。
《指南》中强调幼儿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幼儿园课程活动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课程活动设计与实施一、前言幼儿园教育是为孩子提供综合性以及个性化的成长、教育机会。
好的课程活动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同时为孩子打下更加坚实的发展基础。
本文将就幼儿园课程活动设计与实施方面给予详细阐述。
二、幼儿园课程活动设计的概述幼儿园课程活动设计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因为幼儿园课程活动设计能够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成长机会。
通过更好的课程设计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有更好的机会探索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幼儿园课程活动设计不只是单纯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它还包括了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安排、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等方面。
因此在设计幼儿园课程活动时,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全面关注幼儿成长情况,针对性地设计、组织、实施多样性、全面性、融合性、有趣味性的活动,加强和发展幼儿课程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活动设计的原则1. 个性化原则:幼儿园课程活动设计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兴趣、不同性别、不同文化背景和个性特征的需求,注重整体和个别的发展平衡,注重幼儿家庭、社会背景的差异性,从而尽可能发挥每个幼儿的特长和潜力,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化成长。
2. 综合性原则:幼儿园课程活动设计要充分发挥不同科目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尤其是以综合课程为重心的教学活动,要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培养幼儿全面掌握各种知识的能力,如语言、数、科学、音乐、美术等。
3. 个别差异化原则:幼儿园课程活动设计要充分考虑幼儿个体差异,提供有益于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活动,使每位幼儿均能参与且能在活动中获得满意的体验,并培养其个别差异化要求,实现个体发展的最大化。
4. 教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原则:幼儿园课程活动设计应该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注重增加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增加安全、文艺、游戏的元素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增进幼儿对学习愉悦和满意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基于生活教育视角的乡村幼儿园“野趣”课程设计与实施
基于生活教育视角的乡村幼儿园“野趣”课程设计与实施陈雪花陶行知先生说过:“把我们学校的范围扩展,海阔天空便是一所学校。
”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把学校教育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培养幼儿独立自主、均衡发展等。
从幼儿的长远发展来看,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个伴随幼儿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笔者所在幼儿园是乡村幼儿园,“野趣”课程的选择立足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符合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因此“野趣”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都将践行“生活教育”思想,积极落实省课程游戏化精神,并在其引领下让幼儿园的课程“活”起来。
野趣是让幼儿入“野”,让幼儿园活动生“趣”。
入“野”有两重含义,一是融入自然、回归生活,做一个自然人,社会人。
二是倡导个性发展,更自由、自主、创新、敢于挑战。
生“趣”是指活动更符合幼儿的天性,更生动、更有趣。
“野趣”课程就是符合入“野”和生“趣”的课程。
“野趣”课程设计和实施是指挖掘园内、周边社区、大自然中的多元化的野趣资源,以富“童趣”的园内自主性游戏包括户外自主性游戏、区域自主性游戏等和园外的亲子游、亲子游戏、民间游戏、远足等;富“农趣”的烧野火饭、挑野菜、蔬菜水果采摘、种植饲养等;富“雅趣”的户外赏花、写生、参观等;富“奇趣”的探究四季转换、气温变化、沙土木石特性等活动形式为抓手思考、设计与实施独具“野趣”特色的课程。
本文拟从“野趣”课程建设的目标、价值、内容、评价等要素出发,谈一谈基于生活教育视角的乡村幼儿园“野趣”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具体情况:1 “野趣”课程建设的目标(1)基于“生活教育”视角,积极落实《指南》精神,通过幼儿园“野趣”课程开发和运用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全面涵盖幼儿发展领域的幼儿园教育课程体系,在完善课程体系中努力提升本园的办园特色和保教质量。
(2)重视鼓励幼儿大胆探究、尝试挑战,让幼儿在丰富的园内环境、社区环境、自然环境和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活动氛围中启心启智,使幼儿在五大领域关键经验、自主性培养、社会交往、心理素质以及适应环境等多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同时遵循十九大“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未来”国家战略,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激发幼儿热爱家乡和自然的情感。
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则
幼儿园的课程,可因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育活动。
然而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教育活动,都必须尊需一定的原则。
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则是设计课程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反映了教育活动客观规律。
针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而言,主要应坚持以下原则:一、面向幼儿原则面向幼儿原则是指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发展的一般水平和个别差异出发,把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反映在课程之中,使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主动地各有特色地得到发展。
遵循这个原则应注意以下两点:1、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是幼儿,应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来设计课程。
2、课程设计从内容到方法既应面向全体,同时应该考虑照顾个别差异,使每个幼儿在不同的起点上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全面发展性原则全面发展性原则是指设计课程时应着眼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遵循这个原则应注意以下三点:1、课程设计要适应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任意提高,也不可盲目滞后,所提出的教育要求和内容应以幼儿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度为基础。
2、既重视儿童生理的发展又重视幼儿的心理发展,不可偏废。
3、重视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不可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其它三育在课程中的地位.三、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性原则是指涉及幼儿园课程时,应将幼儿教育看作是一个影响着幼儿发展的整体,将各种教育活动、教育形式与方法、手段有机结合形成整体对幼儿进行影响。
同时,还应将课程设计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不同内容之间、各种方法之间都具有密切的联系,不可分割。
遵循这个原则应注意以下三点:1、注意各科教育之间的交叉影响、综合影响、整体影响,注意利用他们的合力对幼儿施加良好的影响。
2、注意各种教育活动形式的有机结合。
在课程设计时,要将上课、游戏、休息、日常生活的安排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3、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幼儿教育服务,为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
四、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是指课程的设计和组织应体现活动使幼儿教育的基本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遵循这个原则应注意以下三点:1、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来设计课程,把活动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
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使用说明
《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使用说明一个有生命力的幼儿教育课程必须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体现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体现国家进步、人类发展的诉求。
本课程设计的起点正在于此,即将幼儿园课程融入社会发展需要之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
完整儿童活动课程正是基于上述思考与归纳的产物。
完整儿童,即全面发展的儿童,正是我国历来教育价值观的体现,也体现社会对于未来主人的要求。
所谓最传统的,有时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全面发展的完整儿童应该是教育的“恒久”目的。
一、《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的指导思想完整儿童活动课程的指导思想源于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理论,全人教育理论被认为是“带领人类进入21世纪的最重要教育思潮”(ler,1993),其核心理念是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范畴则应具有整体性与全面性,具体表现为不但要让儿童学习知识,还要接受道德与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并且启发他们学以致用,帮助具备相关知识以因应现实社会的种种考验,更重要的是拥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标。
具体而言,在3~6岁阶段,幼儿学习的内容应涵盖性格、情感、习惯和能力的养成。
在核心方法论上,全人教育则提倡联结—互动—转化,倡导方法的多元化。
(一)课程的目标——培养完整儿童这与国家的教育目的相一致,并且顺应了儿童发展本身的需要;反映了幼儿园课程发展的趋势。
(二)课程的内容——以《指南》为基础杜威曾指出:所谓教育就是连续地改造和建构经验,经验是教育的目的,同时是教育的方法。
“全人教育宣言”中也明确规定了经验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教育必须让个体经由经验,自然而然地成长。
经验是机动的,而且是不断成长的”。
经验体现整体性的累积,具有相对性与个体差异。
经验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皮亚杰就认为学习过程就是知识和结构不断地同化经验,然后改变已有的经验来顺应新经验的纳入。
经验过程还是培养思维、锻炼思维的过程,经验的实验性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近年来,对于幼儿学习目标的阐述越来越多滴以儿童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完整儿童活动课程也遵循这一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循童性的幼儿园课程设计[摘要]幼儿园课程属于幼儿,是幼儿生活经历的一部分,幼儿园课程设计理念应遵循儿童期的天性。
在儿童生活的时间上.幼儿园应关注儿童的“现时”生活;在儿童生活的空间上,要扩展儿童自由活动的环境。
其实质是确认儿童的主体身份。
尊重儿童“自我”,使幼儿园课程彰显儿童生活的意义。
给儿童真实的感受。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设计;童性幼儿园课程属于幼儿,是幼儿生活经历的一部.分。
那么,幼儿园课程该如何设计?杜威曾提到,“为了儿童”的课程应是儿童“生动的和个人亲身的体验”。
儿童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东西,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手和脚来探索世界,借以获得理解性的知识。
所以,幼儿园课程设计应遵循童性,以彰显儿童生活意义和生命的生存过程,使儿童生活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有着对自己、对自然和对社会的理解与追求。
一、遵循童性的课程设计要关注儿童的“现时”时间遵循童性的幼儿园课程设计首先要认清童年期的儿童在心理、教育、身体等诸方面表现出的独特需要,如果“忽视童年自身的价值,剥夺儿童享受童年的乐趣,就是剥夺儿童的生命权,就是对自然人性的扭曲,对自然规律的践踏”。
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创办者马拉古兹(L Malaguzzi)说:“大自然下令,人类的幼仔期在所有动物中应当持续最久的时间。
这种幼态持续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好奇心、玩性和灵活性等童性特征的保持,是人类行为延续的幼稚特征。
事实上,大部分儿童是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在他们自己的最佳时间内学会那些童年期的常规任务的。
他们获得惊人的知识、语言和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储备,这通常并不需要成人专家或学院式教育的帮助。
”因此,课程设计应符合童年期“现时”的存在方式。
时间作为儿童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方式,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维度构成了儿童生活景象。
时间可分为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钟表时间属于客观时间。
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作息时间分配是儿童客观时间的表现,是儿童生活规律及习惯的表现。
主观时间是儿童对时间的感知状态,是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时间体验。
幼儿园课程设计遵循童陛的“现时”状态,就是要使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客观时间的分配与主观时间的体验达到和谐统一。
幼儿园课程设计在时间上遵循童性的微观之维是利用日常活动中的转换时间与休息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多些游戏时间。
从儿童角度看,儿童的时间体验是不同的。
儿童玩玩具高兴时会忘记吃饭喝水,经常需要成人的提醒;在户外玩滑梯时经常需要教师催促才肯回活动室……但从时间角度看,天性自由自在的儿童原本就很少受到时间的约束,对感兴趣的活动往往不能产生像成人那样的时间观念。
幼儿园课程设计时应该关注儿童的“现时”生活,把握儿童生活的时间节奏,决定什么时间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什么事。
儿童自身对时间的体验可以从“吃饭”这个话题说起。
儿童:“吃饭是不许说话的时间。
”观察者:“为什么?”儿童:“老师不让呗!”观察者:“能说话是什么时候?”儿童:“早晨玩玩具的时候。
”观察者:“吃饭是吃东西的时间,老师是想让你们好好吃饭,对吗?”儿童:“……就是不许说话的时间!”在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对于吃饭不许说话的事情感到不满,这种用餐时间的体验并不是愉快的。
然而,从社会学和营养学角度看,吃是令人身心愉悦和令人满足的,如果压抑儿童在这段时间默不作声,确实是规则使得儿童生活的生动性和广泛性消失了。
儿童的时间体验中,游戏时间是最快乐的体验。
游戏是儿童真实地体验生活幸福的活动,是儿童“现时”的生存方式,幼儿园课程设计在时间上应多给儿童游戏时间,这样才能体现出幼儿园课程的本真特性。
从美国托幼中心一日生活环节的时间分配可以看到:在全天670分钟的观察时间里,美国幼儿园特别注重儿童的游戏和户外活动时间。
晨间与区域发现游戏时间(28%)和户外活动时间(23%)共占了儿童在园时间的一半以上,在这些时间里儿童完全自选所喜爱的运动和游戏,可以说儿童在幼儿园中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达到了和谐统一。
这能够使儿童的各方面能力获得主动发展的机会,使其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二、遵循童性的课程设计要扩展儿童的自由空间遵循童性的课程设计要考虑儿童生活的空间,这是儿童生存的必需。
空间一般是指长、宽、高的三维空间,有物理空间,比如幼儿园的活动室面积、从家到幼儿园之间的距离等;有可感空间,比如儿童在幼儿园中感知活动室、卧室的大小以及儿童在其中是否感到自由,是否以自身的感觉体验着所处的空间。
可感空间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幼儿园课程设计就是为幼儿提供一种非常特殊的空间体验。
儿童的空间体验可以通过生活空间的不同特点和侧面来加以理解。
儿童感到自由是对幼儿园生活空间感知的最主要特征,因为自由是儿童生命存在的需要。
所以幼儿园课程设计必须尊重儿童的生活空间,关注如何为儿童提供有利于全面发展的环境。
比如,幼儿园课程中以“季节”为主线设计各种活动,活动可以围绕四季轮换及与四季变化相关的自然界的各种物质、气候气象、动植物、人的生活状态等设计幼儿园课程。
活动名称有“秋天的叶子、秋天的风、冬天的白雪”等。
“季节”这个主题就可以为儿童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使他们感知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在季节的渐次变更过程中陶冶自我。
在这一主题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儿童在广袤的大自然中感知万物,在冰天雪地上自由地堆雪人、打雪仗等嬉戏追逐的情景。
这样的课程才是雅斯贝尔斯所提出的“本真的教育”,因为儿童是在东奔西跑中、在手舞足蹈中亲历生命、体验生活的本真、享受童年的乐趣的。
儿童对于大自然的那种空间感受,从本质上说具有审美感,儿童“具备了一种既了解又可以化身进入的力量而充满欢乐。
同时。
它也是对自己创造性力量的感觉(科波,1995)”。
儿童的生活是儿童自身与其环境相互功能性的反应和影响,这种相互性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对他身体及大脑的形成既富有营养又富有成效。
因而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应是丰富的,而不是单一的在活动室内牢牢地坐住小椅子,他们在盥洗室、卧室、活动室、户外游戏区、沙土区等场景的变更,会使其可感空间更自由。
幼儿园应该为儿童创设有意义的环境,给个体成长广阔的空间。
下面是笔者2007年11月在幼儿园观察的一则案例,说明儿童在自由空间中的感受、体验和生活。
案例:奇妙的鞋子幼儿每天都遵循着一日常规进行活动,每天中午午睡时把鞋子脱在活动室,由值日生负责放到鞋架上。
一天,一个小朋友在做值日生时发现了一个问题,他说:“老师,你看多奇怪,我们都是四岁,可为什么穿的鞋有大的、有小的呢?”没等老师来回答,小朋友们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开来,老师在旁边倾听孩子的对话,并适时地加入孩子的交谈。
这时老师意识到,幼儿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并且凭借头脑中的已有经验,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教育价值的主题,于是,这位老师和另一位老师共同决定把“奇妙的鞋子”定为生成课程的主题。
为了使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老师当天在家长园地上要求家长帮助幼儿了解鞋子的有关问题,以便老师开展一次充分的大讨论。
这个主题是儿童在生活中生发出来的,是儿童根据自身的兴趣生成的。
这其中,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讨论空间,充分关注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对于动态生成的每一个问题,老师没有逐一详细解答,因为这将影响儿童独立思考的时间。
然而,老师却开始考虑:哪些问题可以再引导儿童深人思考?哪些问题涉及面较广,可以让儿童继续研究……这些问题的圆满解决都需要老师具有教育机智,即在活动中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机应变,敏锐果断地处理问题,以给予儿童引导和教育。
三、遵循童性的课程设计要确认儿童的主体身份儿童活动过程在终极意义上是一种自我塑造与自我建构的过程,所以幼儿园课程应能够确认儿童的主体身份,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使儿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从活动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
确认主体身份实质就是创设一种情境,就是培养儿童独立自主、充满尊严地承担为生存发展而冒险的责任,呈现存在的意义,促使儿童寻求可能生活之路的教育。
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方式是否在共同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否共同创建一种和谐交往的情境,决定着儿童身份的确认。
教师和儿童对课程的理解和阐释都是对知识及意义不断丰富的过程,和谐交往情境的创建也是课程形成的过程。
师幼间的对话是诚恳的,每个儿童对课程的理解和创新都得到尊重和保护,具有普遍意义的课程知识被儿童的独特性所取代。
在儿童一日生活中,各种就餐、游戏等环节是幼儿真实生活的反映,是儿童全身心投入的生活过程,这些现场情境就是教师要顺应与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
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目的也在于是否真正利用各种时机,积极地引发幼儿参与兴趣,创设出符合幼儿需要的空间。
有人说,儿童本质上就喜欢调皮捣蛋。
其实这些儿童可能是因为某些需要没有满足,老师必须以需要的眼光观察分析儿童的天性。
儿童的需要是儿童现实生活状况和教育在其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映,关注他的需要,并积极加以解决,儿童就会朝好的方向变化。
这一过程就要借助师幼的参与和智慧,在实践中采用最适合本地区文化特点的方式变革原有时空。
比如,一位实验老师的教学反思日记写到:在为“娃娃”制作保暖内衣时,我拿来各种布料和各种纸(有彩色油光纸、花纸、白纸、牛皮纸)以及旧挂历纸,放在桌子上,小朋友在选择布料作出各种各样的衣服后,我发觉还有很多纸没有利用起来。
于是我决定在饭后与小朋友一起做纸船。
我让小朋友自己选择喜欢的纸,有的幼儿吃得快,有的幼儿吃得慢,先吃完饭的幼儿把彩色的油光纸和挂历纸拿走了,最后去拿纸的幼儿只好拿剩下的牛皮纸。
小船折好之后,幼儿提出去放纸船。
我带幼儿到外面的水盆边,纸船放进水里,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幼儿发现最先烂掉的是用好看的油光纸做的船,最结实的是谁也不要的牛皮纸。
这是为什么呢?我便抓住这个机会,向幼儿提出了疑问,一些小朋友根据已有的经验展开了讨论……于是,一个并非老师预先设计的课程就这样自然生成了。
“学前课程从根本上说是由一组能满足幼儿需要(幼儿自己意识到的或没有意识到的需要)的经验性材料组成的,”“教师的知识并不是机械的、抽象的,她的受教经历、角色模型、价值观、情感表象等形成一个聚合整体,使其产生必然会发生在某一‘现场情境’的教育实践”。
课程专家多尔(E.Dou)认为:“儿童的‘发展’既不是‘自然发展’,也不是‘纯粹塑造’的,而是在具体情境脉络的条件下,一种心理内与心理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社会建构。
”幼儿园课程设计必须向儿童呈现真实情境,因为真实不仅拥有认知意义,也最接近儿童的主体身份,最能调动儿童全部的感受力和过去已获得的认知经验来探讨问题,尤其是在真实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才具有针对性与挑战性,儿童对问题的解决也才能显现出它的现实意义和课程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