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技术动作中肌肉的“紧张”与“放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技术动作中肌肉的“紧张”与“放松”
摘要:本文从运动生理学、解剖学等角度对运动技术中肌肉的“紧张”与“放松”进行了定性分析。旨在说明肌肉的紧张与放松是神经细胞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结果,只有对二者正确理解,才能合理有效的选择和运用教学手段,设计最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快而准确掌握动作技能。
关键词:运动技术紧张放松协调
1.对肌肉紧张的理解
运动生理学认为:“力量是肌肉收缩或紧张表现出的一种能力”
[1]。可见肌肉紧张与肌肉收缩是同一含义两种不同的说法。人体运动是以肌肉收缩为动力的,而肌肉收缩又是大脑皮层运动区发放冲动引起肌肉兴奋的结果。所以完成技术动作时所谓的肌肉紧张也可理解为大脑神经中枢支配下的肌肉收缩。
正常情况下,骨骼肌要保持一定程度的肌张力,并非完全松弛,这是由于骨骼肌有不同数量单位的肌纤维轮换交替兴奋、收缩的结果。肌紧张对于保持正常身体姿势和维持身体支撑时的稳定性非常重要。而人们完成一系列复杂技术动作时,不仅需要保持一般的肌紧张而且还要取得一定的肌肉力量,为此大脑皮层相应中枢必须产生强而集中的兴奋过程,发放出相应频率的兴奋冲动,促进肌肉产生有力的收缩才能完成。由此可见,肌肉紧张是神经细胞兴奋过程的结果,也是完成技术动作所必须的。
2.对肌肉放松的理解
由于人体的一切随意运动都是大脑中枢神经支配下的肌肉活动。因此,完成技术动作时所指的肌肉放松也是受大脑中枢神经支配的。肌肉放松能力主要是指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能力,它与支配骨骼肌的神经细胞的抑制程度有关,所引起的抑制程度深,肌肉放松能力就强。肌肉放松能力是可以通过科学训练得到提高的。生理学研究表明,一般人肌肉收缩潜伏时间比放松潜伏时间短,即肌肉完成紧张收缩之后不容易做到及时有效地放松。随训练水平的提高肌肉收缩和放松潜伏时间在总的趋势上逐渐接近,而高水平的运动员肌肉放松潜伏时间却比收缩潜伏时间还短[2],可见他们肌肉放松能力是相当强的。
3.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的关系
3.1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相互对抗而又统一
兴奋和抑制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两个对立的神经过程,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存在着相互诱导的关系,即一个中枢的兴奋过程可引起其它中枢的抑制过程加强;相反一个中枢的抑制过程也可以导致其它中枢兴奋过程加强,反映到肌肉活动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伸(屈)肌的收缩(放松)可引致屈(伸)肌的放松(紧张)
某一肢体屈肌收缩时同肢的伸肌则放松,这是由于同一刺激所
引起的传入冲动一方面使屈肌中枢发生兴奋,另一方面使伸肌中枢发生抑制。如人行走时左右脚交替着地运动,相应神经中枢就存在这种相互诱导关系。
3.1.2主动肌紧张收缩时,对抗则放松相互配合
支配主动肌的运动神经元受到传入冲动的兴奋,而支配对抗肌的神经元则受到这种冲动的抑制,若主动肌收缩则对抗肌放松,当对抗肌转化为主动肌收缩时则主动肌转化为被动肌放松,肌肉就是这样如此交替配合来完成一定技术动作的。如跑的后蹬技术,要求蹬地腿的伸肌和摆动腿的屈肌紧张收缩而对抗肌蹬地腿的屈肌和摆动腿的伸肌应充分放松,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完成后蹬动作。
3.1.3预先收缩(放松)的肌群停止收缩(放松)后,要及时过度到放松(紧张)
所有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在前一个动作中作为主动肌进行紧张收缩的肌群在后一个动作中却成了对抗肌要做放松运动,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前呼后应的条件反射。任何一个技术动作的协调完成都是肌肉在神经中枢支配下的紧张与放松的合理交替的结果。
3.1.4要使肌肉收缩有力就必须放松拉长的肌肉
由肌肉收缩的长度——张力关系可知,肌肉在最适宜的初长度下收缩可产生最大的收缩速度和肌肉张力[1]。肌肉产生张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收缩前的初长度和被拉长的速度。肌肉初长度长(不
同形态结构的肌肉有其特定的幅度)并且伸长的速度以及拉长后向心回收的速度快,产生的张力就大,肌肉表现的力量也就大。就单一的某一肌肉来说,收缩前的被动性伸张性拉长,不仅会使肌肉收缩的作用距离加长,更重要的是拉长的肌肉在收缩过程中能表现出更大的瞬时肌力值。肌肉在收缩时缩短,在放松时伸长,这是同一物体表现出的两种形式。人体在运动中要使肌肉伸长的速度快,收缩有力就必须放松被拉长的肌肉。肌肉越是放松越易被拉长,如果肌肉处于不合理紧张状态,势必影响肌肉伸长的长度和收缩速度。如人体在跑中的抬腿动作,小腿肌肉要充分放松才能随高抬前摆的大腿积极下压迅速向前伸小腿做“扒地”动作,这样的放松动作不仅能增大步长而且着地缓冲自然,缩短脚着地时间,有利于提高步频。相反如果小腿的腓肠肌很紧张,而且脚尖绷得很直,这不但会增大“前蹬”的阻力,影响步频,而且步长也受到影响。肌肉放松能增大肌肉收缩力量,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肌肉放松能力差的人,在运动时只有60%的肌纤维参加活动,而放松能力强的人有90%多的肌纤维参加活动;经过放松训练的运动员肌肉随意收缩能力比原来增长8倍[1]。所以学会运动中的放松技术也是提高运动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
3.2肌肉用力是时间、空间规格决定紧张与放松的高度协调
运动训练学研究指出,运动技术的形成是人体按照动作的时间、空间、节奏等动作要素的要求进行练习的结果[2]。而高水平运动
员之所以有良好的协调性是与经过训练大脑皮质部位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一定时间、空间内能严格有节奏的转换分不开的。由于人体任何一种技术动作的实现都有赖于肌肉活动,而肌肉活动是大脑活动的一切外部表现。所以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严格有节奏转换必然引起人体相应部位(头、躯干、四肢等)的肌肉按一定时间、空间有节奏进行收缩和放松运动。由此可见肌肉收缩与放松是否协调取决于身体各部位的肌肉用力的时间、空间规格(运动的快慢、幅度大小、顺序的前后以及用力时间间隔的长短等)是否合理。如果教师深刻理解了技术的动作结构和动作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选用的教学手段反映了技术动作的实质,能让学生把握好动作的时间、空间、节奏等要素特征,清楚体会到严格完成各技术环节时人体各部位处于什么姿态、在什么时间哪些部位肌肉该用力,哪些肌群该放松,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在大脑皮质中形成一套按时间间隔顺序出现的、定型化的、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即运动动力定型,那么肌肉紧张与放松就能精确进行,学生完成动作就易协调,技术动作掌握也就快而准确。如练习跑时摆动腿的落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肌肉用力的时间、空间感觉。不应过多强调小腿如何运动,因为单纯注意小腿动作会使落地点远离身体重心垂线,容易出现伸膝导致甩小腿等错误动作。而应着重强调在充分完成向前送髋动作前提下,使摆动腿一侧伸髋肌群用力收缩将髋伸展开,促使摆动腿的大腿积极下放,这时摆动腿的膝关节应放松,小腿在大腿积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