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具毁灭性的海洋灾害
———海啸知识与判断和预防
A12海技庄悦 120105126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发生9级以上的地震,引发了巨大海啸。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30万人死亡,50万人无家可归,损失超过100亿美元。
如今10多年过去了,海啸在灾民心中留下的创痛仍然难以抚平,硬件设施重建不难,心灵创伤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愈合。
时间的流逝或许能够抚平受难者亲属的悲痛,然而,人们不应忘记海啸带来的巨大杀伤力,更不应该对另一场海啸的到来掉以轻心。
一、海啸的形成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二、海啸的分类
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
在海啸来袭之前,海潮总会先突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地方。大多数情况下,出现这一现象都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导致海面下降。海啸冲击波于一般海浪相比,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波峰才能抵达。地震局所称,地震海啸是指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的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两种,前者是海啸到海岸时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后者则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三、成灾特点
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两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20~30米的巨浪则会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并不是所有的海啸都能导致海啸灾害的发生。
海啸一般生成于200m~1km以上的深海区,当地震震级大于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km以内就可能出现海啸。若地震震级大于7.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40km以内则易于形
成灾难性海啸。全球大的板块边缘发生的大地震极易引起海啸,如印度洋海啸是由于澳大利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相互挤压,引发大地震,造成海床隆起,占据了海洋的位置,海水不得不涌向别处,形成巨浪以海啸的形式向外涌动;而日本大海啸则是构造地震导致海床变形时,变形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导致海啸的产生。
全球地震海啸的发生区域分布基本上与地震带一致,统计发现,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一般6-7年发生一次,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形成海啸灾害除与地震震级大小有关外,主要与海底地形的分布有关。海啸能在陆地海岸造成灾害,该海岸必须开阔且具有逐渐变浅的地形条件。
环太平洋周边是遭受海啸侵扰最为严重的地区,因其地处几大全球板块交汇部位,濒临大海,板块活动造成的大地震往往会引发大海啸,造成极其严重的海啸灾害。
四、海啸预警和判断
海啸灾难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什么都无法阻止海啸的发生,然而我们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如果能准确地预测,就可以及早做出防范措施。
海啸预警不但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实际上也是可行的,且已有成功的范例。
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在于地震波传播速度比海啸的传播速度快。地震纵波即P波的传播速度约为6~7千米/秒,比海啸的传播速度快20~30倍,所以在远处,地震波要比海啸早到数十分钟乃至数小时,具体数值取决于震中距和地震波与海啸的传播速度。这就给海啸预警提供了较为充裕的时间准备。地震发生后,地震台网在十几分钟内即可报出地震震级,如果地震台网又与海啸中心联网,就可迅速计算出震源处的海啸强度,及时启动预警系统,即能赢得提前撤离的宝贵时间。
除预警外,自己也要学会判断。
1、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2、当海啸传到近岸时,由于波能的释放,波高急剧增长,伴随着海水的轰鸣,即轰隆隆的声音;一些生物可能有异常反应,如海鸟群飞;潮水可能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之内突然退却,留开大片裸露的海滩,此时必须明白,海水的异常波动马上就要过来了。
3、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壮观。此时千万不要前去捡鱼或看热闹,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内陆高处转移。
五、自救互救
1、如果在海啸时不幸落水,要尽量抓住木板等漂浮物,同时注意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
2、在水中不要举手,也不要乱挣扎,尽量减少动作,能浮在水面随波漂流即可。这样既可以避免下沉,又能够减少体能的无谓消耗。
3、如果海水温度偏低,不要脱衣服。
4、尽量不要游泳,以防体内热量过快散失。
. 5、不要喝海水。海水不仅不能解渴,反而会让人出现幻觉,导致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6、尽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拢,既便于相互帮助和鼓励,又因为目标扩大更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
7、人在海水中长时间浸泡,热量散失会造成体温下降。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最好能放在温水里恢复体温,没有条件时也应尽量裹上被、毯、大衣等保温。注意不要采取局部加温或按摩的办法,更不能给落水者饮酒,饮酒只能使热量更快散失。给落水者适当喝一些糖水有好处,可以补充体内的水分和能量。
8、如果落水者受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重伤员则要及时送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