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2024年度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2024年度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持和释放等控制功能。
A
B
C
D
信令流程
包括呼叫建立流程、呼叫释放流程、位置 更新流程和切换流程等,涉及多个网元和 接口之间的协同工作。
Um接口
连接MS和BSS之间的空中接口,采用无线 通信技术,实现无线信号的收发和处理。
2024/3/24
19
05
CATALOGUE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2024/3/24
20
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2024/3/24
1
CATALOGUE
目 录
2024/3/24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协议 •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 移动通信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2
2024/3/24
01
CATALOGUE
课程概述与目标
3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
掌握OFDM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在移动通信中的 应用,如4G/5G中的OFDM技术。
2024/3/24
15
04
CATALOGUE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协议
2024/3/24
16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基站子系统(BSS)
包括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 信台(BTS),负责无线信号的收发 和处理。
移动交换子系统(MSS)
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和访问 位置寄存器(VLR),负责呼叫建立 、保持和释放等控制功能。
2024/3/24
操作维护子系统(OSS)
提供网络管理和维护功能,包括配置 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 理等。
移动台(MS)
包括移动终端(MT)和用户识别模 块(UIM),是用户使用的设备,负 责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教案2

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教案2

《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案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层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典型系统,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了本课程之后,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层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的专业思维、应用能力。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充分体现立足行业,强调技能,突出实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现有的GSM系统和CDMA系统,及2.5代的GPRS系统和CDMA 1X系统;了解3G和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场强计算、系统设计和网络规划能力。

2、具体目标根据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的主要目标特色在于在具体的任务指导和完成过程中,突出以下知识、技能、态度的培养:知识目标:掌握移动通信概念、特点分类;掌握噪声分类,噪声和干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干扰的减少。

掌握多址技术,区域覆盖,信道分配,信令,越区切换。

掌握无线寻呼系统的工作原理,无绳电话系统的工作原理。

掌握频分多址(FDMA)模拟蜂窝网系统工作原理、工作过程。

掌握GSM网络接口、GSM系统的无线接口。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情感目标: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内容标准。

《4G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4G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4G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number{01}目录•课程概述与目标•4G移动通信技术基础•4G系统设计与实现•4G网络优化与运维管理•4G安全与隐私保护策略•实践环节与案例分析•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01课程概述与目标课程背景及意义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4G技术已成为当前主流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4G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于推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掌握4G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4G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系统架构、协议栈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应的实践技能,为学生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4G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4G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关键技术等,了解4G网络的基本架构和协议栈。

具备4G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学生应能够具备4G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包括系统规划、基站设计、信号处理、协议开发等方面的能力。

了解4G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学生应能够了解4G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包括5G技术的演进方向、物联网与4G技术的融合等方面的内容。

适用对象及先修课程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先修课程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读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相关课程,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

024G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技术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 技术发展历程引入了多媒体业务和高速数据业务,采用了CDMA 技术,提高了系统容量和传输速率。

在3G 基础上进一步演进,采用了OFDM 、MIMO 等关键技术,实现了高速、高效、安全的无线移动通信。

采用模拟信号传输,存在频谱利用率低、业务种类有限等问题。

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和业务种类,实现了语音和低速数据业务的传输。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

《物联网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物联网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通信技术、机电一体化及相近专业。

二、总学时36学时,不需要实验等较难内容的可适当减少。

三、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要求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和自动化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基础课,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实践操作,可获得有关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物联网技术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联网应用中常用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工作需要选用合适的系统解决方案,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一定环境下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高研发、系统集成等方面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物联网概念和体系结构介绍物联网概念和发展,描述物联网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

重点介绍物联网的起源、发展现状和趋势,并从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对物联网体系结构进行介绍,使读者对物联网技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重点:物联网概念和体系结构。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相结合。

(二)物联网感知技术感知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关键技术,对应于物联网体系结构的感知层。

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信息的自动采集与感知。

数据采集与感知主要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实现对物的全面感知。

感知技术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传感器、RFID、嵌入式、实时定位、多媒体信息采集和二维码等技术,本模块主要针对感知技术的基本知识进行入门教学,使读者对物联网感知技术有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1.传感器技术2.RFID技术3.嵌入式系统重点:传感器、RFID、嵌入式系统。

深度:主要讲述传感器的应用、RFID的先进性和嵌入式系统的关键作用。

教学方法、手段:课堂教学、实验训练、多媒体教学,强化实际操作。

(三)物联网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中枢,对应于物联网体系结构的网络层,其主要功能是信息的传输,它是物联网工作的基础。

通信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

通信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2014.08.5》课程标准《通信技术基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 1 课程定位.1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通信网络与设备、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

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较广泛的现代通信理论和基本技术。

课程的任务是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以通信系统的模型为主线,讲述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通信系统性能的分析方法,使学生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特别是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基本的分.析、设计方法,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系统讲述通信领域的“通信系统传输与交换原理”、“通信介质”、“光通信系统”、“通信交换系统”、“移动通信”等各类专业知识,以及“通信接入网”的专业内容,涉及的范围广,内容新;旨在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通信技术与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对通信网络的初步分析与系统建设能力。

2、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一般模型能描述模拟信源数字化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的关键技术)(2掌握PCM3)信号的再生中继传输,了解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掌握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知道四相调相系统和其他调制方式(4)了解同步及数字复接原理 5)()、技能目标2 (1)能熟练使用通信原理实验箱; 2具备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建立模型、定性分析、并用相关软件仿真的能力;)(能对给定的通信电路进行调试;(3))、素质目标3 (1)学会一定的沟通、交际、组织、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3()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3、课程内容表1 “通信技术基础”项目简表4、考核评价《》理实一体课程从注重知识性考试转变为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进通信技术基础行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考核的考核评价方式。

移动通信教案范文

移动通信教案范文

移动通信教案范文教案:移动通信教学目标:1.了解移动通信的定义、原理和发展;2.掌握常见的移动通信技术;3.了解移动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常见的移动通信技术。

教学难点:1.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教学PPT。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话题(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移动通信的概念和定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了解学生对移动通信的理解程度。

Step 2:讲解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发展(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PPT,向学生讲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包括移动通信的概念、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等。

Step 3:介绍常见的移动通信技术(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目前常见的移动通信技术,包括2G、3G、4G和5G等技术,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PPT展示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Step 4:探讨移动通信的应用(25分钟)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移动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每个小组需选择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通过PPT展示并进行讲解,包括应用的具体内容、实现原理和使用效果等。

教师可根据需要提供一些参考案例,如移动支付、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

Step 5: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应用场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移动通信领域的学习和创新。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移动通信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篇小论文进行展示;2.学生可以组织一个移动通信创新项目的小组,进行实践和创新。

教学评价:1.学生的讨论表现和讲解内容的质量;2.学生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理解程度;3.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关注移动通信领域的最新动态,了解技术的最新进展;2.学生可以参加相关的比赛和竞赛,提高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一.引言
本章介绍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背景和目的,概述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二.课程概述
本章介绍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目标和重点,对课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和概念进行概述。

三.无线传输基础知识
本章介绍无线传输的基本原理、信道特性、调制技术和多址技术等。

四.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本章介绍移动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组成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及互联关系。

五.移动通信系统技术
本章详细介绍2G、3G、4G和5G等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特点、无线接入技术、核心网技术和业务特性等。

六.移动通信标准与规范
本章介绍移动通信领域的标准与规范,包括国际标准组织、国
际电信联盟和国内相关机构制定的标准与规范。

七.移动通信协议
本章介绍移动通信中常用的协议,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等。

八.移动通信安全
本章介绍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保障机制,包括用户认证、数据
加密和安全传输等。

九.移动通信应用
本章介绍移动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包括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车联网等。

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案例分析、实验指导书和相关资料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
1. 通信法:指管控通信行业的法律法规,包括电信管理法、无
线电管理条例等。

2. 信息安全法:指保护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包括
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等。

3. 个人信息保护法:指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的法律法规,包括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保护法等。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移动通信技术是一门涉及无线通信原理、网络架构、信号处理、移动终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关键手段,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移动通信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系统组成。

掌握无线信道特性、调制解调技术、编码与复用技术等基本原理。

熟悉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协议和关键技术,如 GSM、CDMA、LTE 等。

理解移动终端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射频电路、基带处理等。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常见问题。

具备一定的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力。

能够进行简单的移动通信实验和测试,获取并分析相关数据。

具备跟踪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应用场景2、无线信道特性电磁波传播特性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多径效应和多普勒频移3、调制解调技术模拟调制技术(AM、FM、PM)数字调制技术(ASK、FSK、PSK、QAM 等)调制技术的性能比较和选择4、编码与复用技术信道编码(卷积码、Turbo 码等)交织技术复用技术(TDM、FDM、CDM 等)5、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协议GSM 网络架构和协议CDMA 网络架构和协议3G(WCDMA、CDMA2000、TDSCDMA)网络架构和协议 4G(LTE、LTEA)网络架构和协议5G 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展望6、移动终端技术移动终端的硬件组成(射频模块、基带模块、电源管理等)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Android、iOS 等)移动终端的应用开发基础7、移动通信系统的规划与优化频率规划与分配覆盖优化和容量优化干扰分析与抑制8、移动通信新技术软件定义无线电(SDR)大规模 MIMO 技术毫米波通信技术边缘计算与雾计算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四、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CDMA2000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CDMA2000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CDMA2000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性质《CDMA2000移动通信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移动通信方向的限选课,本课程是移动通信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移动通信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无线通信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需要掌握通信原理、数据通信技术和CDMA基本原理等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移动通信行业中网络规划和优化的具体工作内容,掌握CDMA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基本流程与实际操作,获得如今正在商用的网络规划及网络优化的能力,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能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并且为以后从事网规网优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目的和任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网规网优人才所必需的网络规划、信号传播理论、空口信令流程的等基本理论知识,以及DT/CQT测试,测试软件的使用、话统工具的使用等基本的技能;掌握掉话、切换失败、未接通和拥塞等常见的网络问题的定位和处理,能灵活运用相关的工具和方法,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网络问题的故障定位和处理,实现网络优化的能力,使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用好技能、用活知识的基本目标。

通过实操训练培养学生勤奋好学,钻研技术,工作主动性强、具备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责任性强、问题处理能力。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养成意识。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四、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1)CDMA2000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指标、(2)对比WCDMA和CDMA2000,TD-SCDMA发展的方向及技术特点教学难点:(1)CDMA2000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指标(2)ZXG10B328BBU基站硬件讲解(3)ZXG10B322NodeB设备信号流走势及单板硬件工作原理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五、相关课程的衔接《CDMA2000移动通信技术》为第三学期开设,其前置课程为《2G移动通信技术及优化》,《WCDMA移动通信技术及优化》,后续专业课程为《4G移动通信技术及优化》、《通信工程实战》等课程。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附件1《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通信技术学时:64 学分:4课程负责人:参编人员: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通信技术专业必修课,核心课程。

本课程总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特点、传输方式、网络结构、通信技术应用及工作原理。

同时使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常用的移动通信测试仪器,能用仪器测量各种技术参数并能够分析其含义与作用。

(二)课程作用通过学习移动通信技术,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基站安装、调试、维护能力和移动通信网的简单架构能力及网络优化能力。

(三)前导、后续课程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导课程有:综合布线、程控交换技术、光纤通信等。

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为后续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课程理念:通过典型的工作岗位,归纳整合了通信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进一步确定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

设计思路:以岗位分析入手,选取学习领域,根据学习领域确定学习情境,最终确定4大项目任务。

三、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操作常用的移动通信测量仪器.(2)能用仪器测量各种技术指标并理解其含义。

(3)能够用仪器分析3G网络主流技术的原理与特性。

(4)能够用仪器分析移动通信信道的传输性能。

(5)能够用仪器分析GSM网络中关键技术的原理与特性。

(二)知识目标(1)掌握移动通信的发展、演进与特点。

(2)掌握移动通信信道的传输特点。

(3)了解抗噪声和抗干扰技术的工作原理。

(4)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工作原理及应用。

(5)掌握移动通信组网技术原理及应用。

(6)掌握GSM系统的网络规划、关键技术及应用。

(7)了解3G系统的主流技术与网络结构。

(8)掌握3G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三)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踏实肯干团队协作的工作精神,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技术文档书写能力,安全生产意识。

四、课程内容(三)第一次课设计梗概1.告知学生本课程的总体安排、教材的应用,上课的方式和明确教学目标,实现各项目任务时所达到的效果。

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课程标准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推动移动通信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制定一套完善的移动通信课程标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析移动通信课程的关键要素,并提出一个适用于当前移动通信行业的课程标准。

一、课程介绍移动通信课程致力于向学生传授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移动通信的原理、网络架构、调制解调技术、信号传输、频率规划、移动通信标准、无线接入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性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移动通信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作方式。

3. 熟悉移动通信标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4. 学习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频率规划的方法。

5. 掌握调制解调技术和信号传输原理。

6. 理解无线接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7. 培养解决移动通信系统难题的能力。

8. 培养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人才。

三、课程内容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移动通信的技术要素和概念2.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 移动通信网络的层次结构- 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口和协议3. 移动通信标准- 国际移动通信标准的分类和发展- 移动通信标准的选择和应用- 移动通信标准的研发和更新4. 无线接入技术- 蜂窝网络的原理和应用- 无线接入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无线接入技术的性能优化和问题解决5. 调制解调技术与信号传输- 调制解调技术的原理和分类- 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和参数- 调制解调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6. 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性- 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威胁和风险- 移动通信系统的加密与解密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策略和措施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移动通信的基础框架。

移动全网规划与建设课程标准编制提纲(2022版)

移动全网规划与建设课程标准编制提纲(2022版)

专业教育课程课程标准编制提纲(2022版)一、课程概要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学习《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技术》等课程后,进一步学习移动全网关键技术,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科技强国、文化自信、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本课程支撑学生掌握移动全网的基本理论,掌握对移动全网进行网络规划、网络配置、网络调试的方法,具有初步配置移动全网能力,能够利用仿真软件自带的调试工具进行业务调试优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网络规划调优与建设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胜任移动全网规划维护人员等岗位工作提供核心支撑。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思政)目标1.培养学生科技强国的信念2.增强学生对行业发展的自豪感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规范的职业素质;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表达沟通能力;5.培养学生软件调测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1.理解移动全网建设的特点,了解移动基础原理及发展状况。

2.掌握移动概述及原理,包括移动组网模式,移动网络结构及网元功能,移动全网系统接口和协议。

3.了解移动新空口协议栈结构,掌握移动关键技术。

4.掌握移动无线接入网、核心网业务调试,数据配置,故障排除等。

5.掌握移动全网系统的调试工具,业务验证,包括漫游,切换,重选等。

6.掌握移动全网网络规划与开通配置。

7.掌握移动全网系统的覆盖规划,容量规划,网络配置,网络切片等。

8.掌握移动全网系统的业务开通验证及优化配置。

9.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现状及移动网络的发展趋势。

(三)能力目标1、能进行移动全网的拓扑规划2、能进行移动全网的容量与站址规划3、能进行移动全网的设备配置4、能进行移动全网的数据配置5、具有移动全网数据配置的调优能力6、具有较强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主要阐述课程设计依据、原则、内容选择标准等课程设计理念与实施思路,不少于200字)本课程的内容依据《移动全网规划与建设》课程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全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体现通信行业发展趋势,借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通信专业的比赛内容,依托专业仿真软件还原真实工作场景,以移动全网网络规划与建设的全流程构建教学内容。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群课程标准汇编(2024)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群课程标准汇编(2024)
移动终端操作系统
解析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功能、特点及常见类型。
移动终端应用软件
探讨移动终端应用软件的开发、运行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024/1/25
10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移动通信业务概述
介绍移动通信业务的概念、分类及发展趋势。
数据业务与应用
探讨数据业务的类型、实现方式及其在各个领域 的应用,如移动支付、移动商务等。
促进教学资源共享
课程标准有助于实现教学资源在 专业群内的共享,提高教学资源 的利用效率。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满足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
2024/1/25
5
课程目标及要求
2024/1/25
知识目标
掌握移动通信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熟悉移动 通信网络规划、优化和维护流程;了解相关设备和系统的 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实践活动等,培养其 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2024/1/25
13
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的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其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和团 队协作能力。
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移动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高素质技术人 才的需求,包括网络规划、优化、维护、设备研 发等方面。
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
3
为适应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移动通信技术 专业群应运而生,涵盖了与移动通信相关的多个 专业领域。
2024/1/25
4

《5G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5G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5G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5G网络工程方向)课程代码:DZ3227 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专业开设学期:第三学期计划学时:108一、课程性质《5G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是通信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课程的设置结合了当前通信行业主流厂家的设备,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把5G基站建设的整个工作流程分解为对应的任务,使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和掌握5G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

本课程主要涉及知识点:理论方面包含无线通信的发展过程及4G/5G相关基础知识; 4G/5G系统的主要指标和需求;4G/5G的总体架构;4G/5G的关键技术;5G gNodeB和4G eNodeB系统相关产品的介绍; gNodeB和eNodeB相关产品的工作原理以及系统结构;实训方面采用5G虚拟仿真软件,实训内容包含设备拓扑图规划、4G/5G BBU设备安装、AAU设备安装、BBU和AAU电源线连接、BBU和AAU保护地线连接、GPS安装、网线和光纤等传输线缆连接、基站数据配置、无线小区配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让学生了解移动通信行业,熟悉4G/5G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4G/5G网络建设的整体概念和配置,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为学生以后从事移动通信行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依据教育部电子信息大类高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5G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结合5G网络工程师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

1.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识记、领会、分析应用三个能力层次上,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应能识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涵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与非;在识记的基础上,能较全面地掌握5G/4G移动通信技术中的OFDM基本原理、MIMO基本原理、协议及移动性管理等内容,能表述相关知识点,分析相关问题的区别与联系;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应用5G/4G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理解学会5G/4G基站的相关设备,分析有关的技术过程和方法,分析有关的系统模型与结构,并能应用有关原理与技术完成5G基站的开通与维护。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代码:1203067 建议课时数:48 学分:3适用专业:软件技术专业、软件技术(海本直通车)专业、软件技术(嵌入式培训)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通信网络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定位于LTE通用网络技术,覆盖了4G全网的通信原理、网络拓扑、网络规划、工程部署、数据配置、业务调试等移动通信技术,强调学生、学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已经将在社会上面临的考验。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置依据是通信网络与设备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相应职业能力要求,并根据通信网络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根据市场调研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我院通信网络与设备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有通信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通信网络设备生产、管理、销售与技术支持等,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能使学生更好地胜任这些岗位并顺应整个行业的发展要求。

因此本课程在通信网络与设备专业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经过与企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讨论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以LTE通用网络技术作为逻辑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据此确定了以下6个典型工作任务:4G全网的通信原理;网络拓扑;网络规划;工程部署;数据配置;业务调试。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

这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转变,要有力地推动这一转变,需要以项目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属于职业技术必修课程。

这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强的课程,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的后续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各种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包括移动通信的发展史、系统的构成、移动通信中的基本技术、GSM移动通信系统、CDMA技术基础及IS-95移动通信系统、3G移动通信系统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该专业学生掌握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现有的GSM系统和CDMA系统;掌握3G技术和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分析、系统设计和网络规划能力。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现代通信原理》等。

为后续继续学习,实践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采用分组教学。

或者几种组织方式灵活组合,尽量减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疲劳。

有条件的话尽量采用多媒体课室授课。

加强实验,实验要分组进行,分组人数不宜过大,实验前多做准备工作。

有时间可以多进行一些习题讲解。

2. 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教学、进行解题指导等,尤其是有条件的话,借用多媒体的声像呈示,提供给学生一些有助于理解概念的描述图像,或者是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把理论用于实际的培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科学技术的能力。

注意对前置课程的复习与总结,以便前后衔接,巩固与提高。

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可在绪论课后适当复习一些前置课程的基本知识。

4.评价方法要以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5.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论46学时,实践10学时。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现有的GSM系统和CDMA系统;掌握现有3G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和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系统设计、调试能
力和网络规划能力。

(二)具体目标
1.职业目标
(1)能熟练掌握移动通信技术基本理论;
(2)能熟练掌握GSM移动通信系统;
(3)能熟练掌握CDMA技术基础;
(4)能熟练掌握IS-95通信系统;
(5)能熟练掌握3G移动通信系统。

2.方法能力
(1)规范、安全操作能力——能够在实训中养成规范,安全的良好习惯;
(2)团结协作能力——具有协助精神,全大局出发;
(3)自我展示能力——善于讲述、说明、提问、回答问题等;
(4)自我学习能力——会使用各类资料帮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5)继续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

3.社会能力
(1)熟悉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具备生产、安装、测试与维护移动通信产品的能力;
(2)具有移动网络测试与分析优化的能力;
(3)具有移动通信工程勘测、设计、施工与测试能力。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中的基本技术、GSM移动通信系统、CDMA技术基础及IS-95移动通信系统、3G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技术实训。

分成6个项目进行组织教学,共56学时,包括实训课时10学时。

项目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分类
项目二移动通信中的基本技术
项目三 GSM移动通信系统
项目四 CDMA技术基础及IS-95移动通信系统
项目五 3G移动通信系统
项目六实训
五、实施建议
1.教材选用建议
(1)推荐使用教材:
《移动通信技术》崔雁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年4月第二版
(2)参考教材:
《现代通信技术》朱月秀等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移动通信》郭梯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2.教学方法建议
(1)以项目导向组织教学
任课老师或教学团队在开课前集体确定教学案例;
根据教学需要,将案例分解为多个任务或情境;
确定每个任务需要传授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

(2)以任务驱动实施教学
教学实施在实训室进行,实施过程如下:
根据教学任务,提出效果知识点,学生思考消化;
提出任务目标,思考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讲解完成任务所需的步骤,教师现场示范;
学生动手完成实训任务,并进行总结,撰写实训报告;
教师根据学生的集体表现分项评分。

(3)建立立体化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建立立体化教学资源,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全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出必要的学习反馈意见。

3.师资条件要求
主讲教师应能综合运用各种教法设计课程,掌握新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辅助教师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接受过一定的专业教育培训,有较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

4.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5.考核评价建议
课程考核分为两个部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1)形成性考核(30%)
形成性考核在每个任务的教学进程中组织进行,考评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

平时成绩(20%)
包括:考勤(5%)、学习态度(5%)、课堂提问(5%)、讨论作业(5%)。

实训成绩(10%)
包括:实训操作和实训报告,按3:2打分。

(2)终结性考核(70%)期末笔试
6.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开发配套实训指导书和操作步骤视频。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课件、习题、案例库。

(3)建立互动交流网络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