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规划(2009-2020)
长三角科技金融发展路径策略分析
一、长三角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背景1.科技金融的政策背景2016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政策举措,将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次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要求全方位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有机结合,科技与金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要求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学术界对科技金融的定义普遍沿用赵昌文(2009)在《科技金融》中的表述: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是由向科学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融资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
2020年中央在“十四五规划”中再次强调: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而科技金融与另一个概念“金融科技”,虽只是词序前后顺序不同,但不可混为一谈。
“金融科技”是由科技创新驱动金融发展为金融业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条件,落脚点是“科技”,参与主体是科技企业。
而科技金融的落脚点为“金融”,其目的则在于促进科技创新,参与主体即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主体是金融机构。
在实际发展中,科技金融是金融科技所依存的外部系统环境,是其服务的对象和载体。
2.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政策背景2010年6月,正式提出长三角区域规划,规划期为2009年-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为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2018年11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区域一体化带动长三角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效应评估——基于DID模型的实证研究
区域一体化带动长三角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效应评估——基于DID模型的实证研究邓文博; 宋宇; 陈晓雪【期刊名称】《《华东经济管理》》【年(卷),期】2019(033)007【总页数】7页(P14-20)【关键词】长三角; 一体化; 欠发达地区; 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法【作者】邓文博; 宋宇; 陈晓雪【作者单位】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澳门999078;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广东河源517000;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江苏常州2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一、引言区域一体化加强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地区之间合作,加快要素与商品的流动与合理配置,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并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引擎。
到2007年,我国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这三大经济圈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总量的45%,利用外资约占90%,进出口总额约占85%[1]。
而长三角经济圈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以占全国2%左右的国土面积和10%左右的人口,创造了全国GDP总量的20%以上[2]。
在三大经济圈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在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经济圈,依然存在不少欠发达地区。
为此,施建军和梁琦(2007)就提出长三角是一个“富人俱乐部”,为了促进长三角区域全方位的合作和共同发展,必须首先打破这种富人俱乐部的思维,向外扩展长三角的空间地域范围[3]。
200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将长三角的范围确定为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并首次把苏北和浙南地区列入长三角经济圈的范畴①。
201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发改地区[2010]1243号)②再次明确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和江苏、浙江两省,并确定该规划期为2009-2015年,展望2020年。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完整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 年 6 月目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为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
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
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 市,国土面积21.17 万平方公里,2014 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 万亿元,总人口1.5 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 2.2%、18.5%、11.0%。
规划期为2016—2020 年,远期展望到2030 年。
图 1 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图第一章规划背景长三角城市群正处于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立足现有基础,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紧紧抓住重大机遇,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实现更大跨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
第一节重大意义以改革创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
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是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
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全面提高开放水平,集聚创新要素,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的投资、贸易制度,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有利于提升国际国内要素配置能力和效率,带动国家竞争力的全面增强。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PPT
8
• 发展目标
•
规划细化了长三角发展目标,提出到2015年,
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人均地区生
产总值达到82000元(核心区100000元),服务业
比重达到48%(核心区50%),城镇化水平达到
67%(核心区70%左右);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
实现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00元
向长江中上游辐射的主轴线的门户城市。
•
在完善和提升各类城市功能方面,规划明确提出“提升上
海核心地位”,进一步强化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充分发挥服务全国、联系亚太、面向世界的作用,建成具有国 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都市。
•
规划提出,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南京、
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
2020/4/11
Corporate Culture
13
批准实施
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 发展的战略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 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 世界级城市群;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核心区130000元),服务业比重达到53%(核心区
55%),城镇化水平达到72%(核心区75%左右)。
• 一核九带 • 2020/4/11区域规划C的or最po大rat亮e C点ult也ure是最核心之处,是明确了9
长三角的区域布局。
•
规划提出,按照优化开发区域的总体要求,统筹
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对策——借鉴纽约、东京都市圈发展经验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对策—借鉴纽约、东京都市圈发展经验罗芝婷 范毅男(江西财经大学)【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在区域经济平衡方面,长三角各省市仍有欠缺,这将影响到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文章通过类比国际金融圈和长三角地区的不平衡现象,借鉴两大国际金融圈的经验,从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公共交通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三个方面,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关键词】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图分类号】F124;F127一、引言长三角规划范围包括三省(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和一个直辖市(上海市),覆盖35.8万平方公里,不同省市因资源禀赋不同,在产业结构、公共交通、劳动者素质、外商投资等方面的成就也各不相同,导致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持续彰显。
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纲要》是指导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阶段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长三角呈现新的区域发展形势寄予厚望。
本文通过借鉴两大老牌国际都市圈(纽约都市圈和东京都市圈)在经济协同发展中的经验,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助力。
纽约都市圈和东京都市圈位列世界六大经济圈,各自在政治、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有相对完善的发展。
在协同发展中,两大都市圈也遭遇过阻碍,各自对于如何突破困境都有深层次的理解。
本文总结了两者在区域内协调发展的方法论,希望能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二、两大国外都市圈案例分析(一)纽约都市圈1. 演变历程纽约都市圈包括美国的芝加哥、纽约、费城、华盛 顿、波士顿和底特律六大城市群,其发展可以总结为四个阶段,仅对三四阶段进行探讨。
2021年公需课《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及城市发展评析》考试题目及答案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及城市发展评析》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明确示范区(理事会)是示范区建设重要事项的决策平台,负责研究确定示范区建设的发展规划、改革事项和支持政策,协调推进重大项目2、如今,(昆山)又提出“下一站上海”,面向未来15年,建设城区东面的娄江新城,其重要依托便是西北工业大学和西交利物浦校区,为航空产业、高端装备、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支撑,与上海在产业链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动。
3、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截至2020年11月,试点碳市场共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余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配额成交量约为4.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成交额近100亿元。
4、在合肥,“科大系”企业多达几十家,涉及(人工智能)、高温超导、纳米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5、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徽州民宿等多种业态蓬勃发展,七成以上村庄、十多万农民参与旅游服务,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泉水鱼)”成为我国首个纯渔业农业重要文化遗产。
6、2019年7月,(嘉兴)市委正式通过《关于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打造以一体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典范的决定》。
《决定》明确实施首位战略的总体思路:12410。
7、统筹推进省际之间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积极参与国家标识解析与(标准体系)构建。
8、目前,(宁波)成功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浙江自贸区宁波联动创新区,杭州湾新区获批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9、2020年中国GDP万亿城市(23)个?10、2004年,(合肥)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2010年进入国家科技部的创新型试点市和国家发改委的创新型城市试点。
11、针对产业布局不合理问题,长江保护法规定,长江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快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010-2015)(官方版) (2)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二○一〇年五月目录前言 (4)一、发展基础与背景 (4)(一)优势条件 (4)(二)机遇和挑战 (5)二、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5)(一)指导思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战略定位 (5)(三)发展目标 (6)三、区域布局与协调发展 (6)(一)优化总体布局 (6)(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6)四、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 (7)(一)完善和提升各类城市功能 (7)(二)优化城镇人口布局 (7)(三)推进城乡一体化 (7)五、产业发展与布局 (7)(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7)(二)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 (8)(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8)(四)巩固提升传统产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 (9)(一)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 (9)(一)完善交通通道建设 (9)(二)加快综合枢纽建设 (9)(三)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9)(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 (9)八、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9)(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0)(二)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10)九、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 (10)(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10)(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0)(三)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10)(四)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10)十、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11)(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1)(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 (11)(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11)(四)开展重大改革试验 (11)(五)加强法制环境建设 (11)十一、对外开放与合作 (12)(一)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2)(二)加强国内外区域合作 (12)十二、规划组织实施 (12)前言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
浙江省交通厅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浙交[2009]38号
浙江省交通厅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交通厅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浙交〔2009〕38号)浙江、江苏省各市交通局(委),上海市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城市交通信息中心、城市交通执法总队: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8〕30号),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道路运输业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浙江、江苏两省一市交通主管部门联合编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浙江省交通厅二○○九年二月二十七日长江三角洲地区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一、概论(一)发展背景1.长三角在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经济带和沿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基础雄厚,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外向型经济最活跃、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在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
改革开放特别是推进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国内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长三角的发展对于服务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2.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国务院2008年9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将长三角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完整精编】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 年 6 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3)第一节重大意义 (3)第二节发展基础 (4)第三节突出矛盾 (5)第四节重大机遇 (7)第二章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8)第一节指导思想 (8)第二节基本原则 (8)第三节战略定位 (9)第四节发展目标 (10)第三章构建适应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空间格局 (12)第一节强化主体功能分区的基底作用 (12)第二节推动人口区域平衡发展 (13)第三节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14)第四节打造一体化城乡体系 (17)第四章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 (17)第一节共建内聚外合的开放型创新网络 (18)第二节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18)第三节营造创新驱动发展良好生态 (19)第五章健全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 (20)第一节构筑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综合交通网络 (20)第二节构建泛在普惠的信息网络 (23)第三节提高能源保障水平 (25)第四节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 (27)第六章推动生态共建环境共治 (28)第一节共守生态安全格局 (28)第二节推动环境联防联治 (30)第三节全面推进绿色城市建设 (33)第七章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34)第一节提升对外开放层次 (34)第二节建设高标准开放平台 (35)第三节加速集聚国际化人才 (36)第四节培育本土跨国公司 (36)第八章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37)第一节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 (37)第二节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机制 (38)第三节健全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40)第九章规划实施 (40)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41)第二节推动重点工作 (41)第三节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4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
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城市化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长三角区域城市群是中国重要的城市群之一,由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组成,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群之一。
本文将就该地区的城市群发展战略进行研究。
一、长三角区域城市群的概况长三角区域城市群是指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沪浙皖的城市群。
区域总面积17.1万平方千米,包括了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安徽省的一部分。
区域人口约1.13亿,居民收入比发达城市地区高,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
该地区的城市群拥有多个国内知名的城市,如南京、上海、苏州、杭州、宁波、无锡、常州等。
同时,该地区也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完善的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
无论是产业基础还是科技水平,该地区都领先于其他地区。
因此,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二、长三角区域城市群的发展战略1. 优化空间结构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地带,但是城市群之间的空间布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城市密集程度不均衡、城市间的距离过远、缺乏集聚效应等。
因此,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战略应当优化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群的整体协调性和竞争力。
2. 加强区域协作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比如,长三角各城市群之间可以加强合作,共建优质产业生态、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城市更新、深化改革等方面。
在加强区域协作的同时,可以提高整个地区的品牌效应和国际知名度,进而提高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3. 重点发展技术创新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技术创新,在科技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成果。
可以加大对重点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支持,推动科学技术向产业化和商业化转化。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可以通过与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吸引更多的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010-2015官方版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二○一〇年五月目录前言 4一、发展基础与背景 4(一)优势条件 4(二)机遇和挑战 5二、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5(一)指导思想 6(二)战略定位 6(三)发展目标 7三、区域布局与协调发展 8(一)优化总体布局 8(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0四、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 10(一)完善和提升各类城市功能 10(二)优化城镇人口布局 14(三)推进城乡一体化 14五、产业发展与布局 15(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15(二)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 16(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19(四)巩固提升传统产业 20六、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 21 (一)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21(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2(三)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23 七、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 24(一)完善交通通道建设 24(二)加快综合枢纽建设 26(三)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28(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 29八、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31(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31(二)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2九、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 35(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5(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36(三)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37(四)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8十、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39(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9(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 40 (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41(四)开展重大改革试验 42(五)加强法制环境建设 43十一、对外开放与合作 43(一)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43(二)加强国内外区域合作 45十二、规划组织实施 46前言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引擎。
当前,长三角地区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发,必须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长三角区域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正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正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的增长极,长三角内部城市群的空间格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在不断演进,正朝着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迈进。
通过强化南京、苏锡常、徐州三个城市圈的功能,更好地带动全省城镇的快速发展”。
(三)杭-甬城市群。
从有利于发挥优势、增强中心功能出发,杭-甬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正在逐步被优化。
杭-甬城市群的特点是,以体制改革作为推动力,消除城乡分割的种种体制障碍、政策障碍,建立有利于城镇集聚和城镇建设的新机制。
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经济中心和国际风景旅游城市,要在较高起点上考虑产业发展,着力培育较强的产业、技术创新功能,较强的商品和生产要素集散功能,较强的信息、旅游等综合服务功能。
而长三角最南端的宁波,其最大优势是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海岸线资源,非常有利于港口海运业和临港型工业发展,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加快确立区域功能分工优势。
依据《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其中,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定位是首次提出。
2010年5月24日,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上发布消息,正式印发长三角区域规划。
该规划的规划期为2009-2015年,展望到2020年,根据规划,长三角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一核九带”空间格局。
健康南桥,科学发展——《上海市南桥新城总体规划修编(2009-2020年)》介绍
月正式上报上海市政府。
图 1上 海南桥 新城城市设计 国际方案征集 ( 核心区)
29
规划简介
二 、城市性质和规划 目标
上海未来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是可持续发展 ,以实现
地 区经济 、社会、人 口和环境 的和谐发展 ,实现人与 自然 的和谐相处为 目标 。强调城市发展 中经济 、社会 、人 口和
年 南桥 新城 的建 设 用地 规 模 为 6 .0平 方 公里 ,人均 建 设 2 4 用 地面 积 为 8 -1 方 米 。 32 平
南 桥 新 城 城 市 空 间结 构 的 构 建 应 充 分 利 用保 留 的 生
态林地 ,对周边地区实行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策略 ,成为新
城未来的生态绿核 ,辐射整个新城 ( 1 。围绕 生态 图 0) 绿核将新城划分为四大片区,依托水系景观形成环状生态
规 划简 介
健康南桥 ,科学发展
上海市南桥新城 总体规划修编 (0 92 2 2 0 —0 0年 ) 介绍
一
.
规划修编的背景与过程
《 南桥 新城城 市总体 规划 { 0 42 2 2 0 -D O)》于 2 o 04
划法》对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要求推进 ,同时注重城市 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以及总体规划环评的相互衔接 , 做到“ 三规一评 ” 无缝对接。 同时在 总体规 划修编的同时 ,积极启动南桥新城整体城市 设计国际方案征集工作 ( 1),在总体规划阶段引入城 图
—
展”的战略核心,实现
生产 、生活 、生态 三者
的融合 ,着力建设低碳 之城,营造生态之城,
创造智慧之城 ,构筑宜
居之城 。将 “ 低碳 ・ 生 态・ 智慧 ・ 宜居”的城
解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发达,服务业发展较快。
彭泽县江河新区城市设计
? 经济总量大
以全国 2.1%的陆地面积、 11% 的人口,创造了 21.7%的国内生产总值、 24.5%的财政收 入和 47.2% 的进出口总额。
? 内部产业同构
汽车、石化、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工程等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简介
5、综合评价
PART1 长三角印象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09-
2020) 简介 》
彭泽县江河新区城市设计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简介
目录
PART1 长三角印象 PART2 规划编制背景彭泽县江河新区城市设计 PART3 规划框架内容 PART4 结语
目录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简介
1、规模
? 两省一市——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 ? 区域面积21.07 万平方公里
PART1 长三角印象
2、区位
彭泽县江河新区城市设计
? 亚太经济区、太平洋西岸的中间地带 ?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面向国际、连接南北、辐射中西部的密集立体交通网 络和现代化港口群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简介
3、发展格局
? 一核两翼
一核——上海 两翼——南京、杭州
? 区域性中心城市
苏州、无锡、宁波
专项研究 政策措施
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 产业发展与布局
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 区域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
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 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对外开放与合作
规划组织实施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简介
2、主要内容介绍
2.1 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2.2 区域布局与协调发展 2.3 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 2.4 产业发展与布局 2.5 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 2.6 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长三角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长三角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作者:谢钰思武戈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24期[提要]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长三角6个主要城市的工业分行业的碳排放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人口规模、工业经济规模、能源效率、工业部门内部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对工业二氧化碳的排放分别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面板数据;长三角城市;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基金项目: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碳排放约束下长三角经济转型轨迹及其区域联动效果研究”(编号:12YJAZH160)资助中图分类号:F407.2 文献标识码:A原标题:基于面板数据对长三角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收录日期:2013年9月24日一、引言中国最大的经济圈——长三角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和东海之滨,集“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于一体,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8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浙江6市(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共16个城市。
由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区位,一直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2012年长三角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35万亿元,增长6.9%。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跨省级行政区的区域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纲领。
《规划》提出,在各个城市的详细定位中,上海仍然是“核心”,南京和杭州则是上海的“两翼”,同时将进一步提升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
所以,本文选取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这6个城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的代表进行研究,分析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整个长三角城市甚至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工业碳减排提供借鉴和参考。
CO2主要来自于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所以研究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对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制定未来的能源战略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致力于研究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因素,主要有人口规模、经济发展、工业部门内部结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等。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度研究
政策8国策要论聚焦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下简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协调共进,着眼“一盘棋”整体谋划,着力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细化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优化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法制保障机制,形成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共同打造绿色发展底色,探索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抓好区域一体化发展共建美丽绿色长三角9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 48 No.20 2020*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重点项目“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与规划跟踪评估研究”(GYZX200204);生态环境部预算项目“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研究”长三角区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群,是我国第一大经济区和世界第五大经济体[1]。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2019年,长三角区域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以下简称“三省一市”)GDP 逐年上升,区域GDP 年均增速为8.97%,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见图1)。
近几年来,长三角地区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优先示范区。
然而,长三角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之路。
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合格考模拟试题(三)
上海市2023年高二地理合格考综合练习卷(三)(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生注意:1.全卷共8页六大题,每个大题有若干小题,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答卷前务必在答题纸上清楚地填写姓名、考生号;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用黑色水笔填写。
一、“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上海天文馆包括三大主题展区:家园、宇宙、征程,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参观。
读图回答问题。
(17分)1.图2的天体系统中,表示太阳系的是______(甲/乙/丙)。
比邻星距离太阳4.22光年,是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和太阳都属于______(甲/乙/丙)天体系统。
(2分)2.我国古代把肉眼观察到的七个最亮天体,即日、月、金、木、水、火、土称为“七曜”。
图1中代表金星的字母是______,代表木星的字母是______,它们与地球公转运动有相似的特点:从地球北极上空看都按______(顺/逆)时针方向,具有同向性;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具有______性;轨道倾角都不大,具有______性。
(5分)3.金星是日、月之外,地球上肉眼看到的最亮“星星”,比天狼星(除太阳外最亮的恒星)要亮14倍。
金星耀眼夺目的原因是()(2分)①体积在八大行星中最大②表面温度很高能够自己发出光③与我们的地球距离很近④浓密的大气对太阳光反射强烈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太阳辐射是______(短波/长波)辐射,50%的能量集中在______(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区。
2022年科学家监测发现太阳出现了6次中、大型的耀斑活动,这是发生在太阳______(光球层/色球层)的现象,显示太阳进入了活跃期,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和电磁波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______现象。
(4分)5.恐龙灭绝事件发生的地质年代,主要的植物类型是()(2分)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6.科学家普遍认为,恐龙灭绝与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大气层的成分变化有关,请解释具体原因。
国内区域规划总括
国内近几年来已上报国务院的区域规划1.珠江三角洲地区(2008年12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北部湾经济区(2008年1月16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2020)》在国务院获得通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主要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两个市物流中心“4+2”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 4.25万平方公里,2008年末总人口1300万人(不含玉林、崇左)。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3.海峡西岸经济区(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地域范围: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
发展战略:要求福建省发挥其独特的对台优势,加强两岸产业合作和文化交流,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要求将该地区建成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适应两岸直接“三通”的需要,提高发展保障能力等。
)4.横琴地区( 2009年 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为地处珠江口西岸,珠海市南部,与澳门一河之隔的横琴岛开发,描绘了一张总体发展蓝图。
横琴岛是珠海最大的海岛,面积106.46平方公里,处于“一国两制”的交会点和“内外辐射”的结合部,地理位置极为优越。
权威人士认为,绝佳的区位优势决定横琴必将成为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的重点区域之一,承担起支持港澳繁荣稳定、为澳门拓展发展空间和支持其经济适度多元。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基础
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面临的新挑战(一)国家区域政策导向转变的挑战加入WTO后,我国区域政策的“空间干预”倾向日益淡化,代之以“空间中性”为主、“空间干预”为辅的政策导向。
“空间干预”是指针对特定地方的干预政策,在国外通常以扶持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为主要目的,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普遍应用于培育空间增长极和激励沿海地区的工业化快速发展方面。
“空间中性”的观点则强调,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的一体化互动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一体化的基石应该是不考虑空间因素的制度。
“空间中性”政策也被视为基于人员的政策,该政策代表了一种最有效地增强效率、保证享有平等发展机会以及改善个人生活水平的最优方法。
尽管关于两类政策的优劣始终存在着争议,但是充分和客观考量地区发展的现实需要,全面审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给区域经济关系带来的影响,是政策取舍的关键所在。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演进中,“空间中性”的政策转向有迹可循,在局部的、外缘空间的“点”和开放的、全局空间中都有所体现。
在“点”的层面,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安徽在2010年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被纳入泛长三角的广域范围,符合长三角区域整体商务成本上升的产业外迁需求,同时安徽省的劳动力要素的比较优势也能够就近得到充分利用。
相较于“空间干预”政策,“空间中性”的区域政策更加尊重市场选择的结果。
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泛长三角区域经历了由空间发展不平衡到趋平衡的态势。
如何顺应这种趋平衡态势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是实施“空间中性”区域政策的初衷。
当然,即便是在“空间中性”的政策导向下,也不排除更小的地理尺度仍然可能追求效率优先,采取“空间干预”的发展策略,在特定的地区集聚有限的资源、承担特定的任务。
例如,在被纳入泛长三角区域范围的第二年(即201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就印发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发园区发展规划纲要》。
某种程度上讲,“空间干预”的区域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恰恰为逐步落实“空间中性”的区域政策,提供了相对优选的策略和方案。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通知发改地区〔2010〕1243号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批复》(国函〔2010〕38号),现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一体化发展基础较好,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具有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要认真领会国务院的批复精神,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把扩大内需与经济增长、社会建设、民生改善和提高开放水平结合起来,推动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二、请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认真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
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按照《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做好区域内相关规划的修编调整,抓紧推进相关工作。
要充分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建立健全泛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机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紧密合作,促进生产要素跨地区自由流动,实现人口和产业有序转移。
三、请国务院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在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
四、我委将按照国务院的批复精神,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加强《规划》与国家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会同两省一市人民政府做好《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实施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2009—2020)目录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2009—2020) (1)一、发展基础与背景 (2)(一)优势条件。
(2)(二)机遇和挑战。
(3)二、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4)(一)指导思想。
(4)(二)战略定位。
(4)(三)发展目标。
(5)三、区域布局与协调发展 (6)(一)优化总体布局。
(6)(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8)四、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 (9)(一)完善和提升各类城市功能。
(9)(二)优化城镇人口布局。
(12)(三)推进城乡一体化。
(13)五、产业发展与布局 (13)(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14)(二)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
(15)(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17)(四)巩固提升传统产业。
(18)六、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 (19)(一)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20)(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0)(三)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21)七、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 (22)(一)完善交通通道建设。
(22)(二)加快综合枢纽建设。
(24)(三)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27)(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
(28)(五)健全信息基础设施。
(28)八、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29)(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9)(二)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1)九、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 (33)(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3)(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34)(三)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36)(四)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6)十、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37)(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7)(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
(38)(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39)(四)开展重大改革试验。
(40)(五)加强法制环境建设。
(41)十一、对外开放与合作 (41)(一)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41)(二)加强国内外区域合作。
(43)十二、规划组织实施 (44)一、发展基础与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具有在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一)优势条件。
区位条件优越。
位于亚太经济区、太平洋西岸的中间地带,处于西太平洋航线要冲,具有成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的优越条件。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拥有面向国际、连接南北、辐射中西部的密集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港口群,经济腹地广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自然禀赋优良。
属于我国东部亚热带湿润地区,四季分明,水系发达,淡水资源丰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港口岸线及沿海滩涂资源丰富,具有适宜发展的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雄厚。
农业基础良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发达,服务业发展较快,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体制比较完善。
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试验地。
已率先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城镇体系完整。
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目标明确,在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地位突出。
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特大城市在区域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区域内城镇密集,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市具有很强的发展活力。
目前,核心区城镇化水平超过60%,具备了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
科教文化发达。
区域内集中了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上海、南京、杭州等科教名城和南京、苏州、镇江、扬州、南通、徐州、淮安、杭州、宁波、绍兴、金华、衢州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力资源优势显著,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率先建成创新型区域的坚实基础。
一体化发展基础较好。
地域相邻,文化相融,人员交流和经济往来密切,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机制,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条件。
(二)机遇和挑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三角地区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方兴未艾,亚太区域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我国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快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三角地区发展,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势头强劲。
这些都为长三角地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同时,区域内尚未解决的结构性矛盾使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发展困难加大,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区域内各城市发展定位和分工不够合理,区域整体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交通、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还没有形成有效的配套与衔接,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的制度环境和市场体系有待完善;产业层次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水平和服务功能有待提升;外贸依存度偏高,贸易结构还需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国际竞争力尚需提高;土地、能源匮乏,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明显;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公共服务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行政管理、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还不到位,改革攻坚的任务仍然繁重。
这些都给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二、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二)战略定位。
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
围绕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打造在亚太乃至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服务体系、国际商务服务体系、国际物流网络体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我国参与全球合作与对外交流中发挥主体作用。
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
围绕培育区域性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努力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建设一批主体功能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制造业的层次和水平,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国际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努力提升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全面加快现代化、一体化进程,形成以特大城市与大城市为主体,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的网络化城镇体系,成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三)发展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把扩大内需与经济增长、社会建设、民生改善和提高开放水平结合起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趋于合理,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000元(核心区100000元),服务业比重达到48%(核心区50%),城镇化水平达到67%(核心区70%左右),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核心区3%)。
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在重要领域科技创新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区域内部发展更加协调,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空间格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00元(核心区130000元),服务业比重达到53%(核心区55%),城镇化水平达到72%(核心区75%左右)。
三、区域布局与协调发展按照优化开发区域的总体要求,统筹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杭甬线、沿江、沿湾、沿海、沿宁湖杭线、沿湖、沿东陇海线、沿运河、沿温丽金衢线为发展带的“一核九带”空间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一)优化总体布局。
以上海为发展核心。
优化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的功能,充分发挥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沪宁和沪杭甬沿线发展带。
包括沪宁、沪杭甬交通沿线的市县。
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创新能力,严格控制环境污染重、资源消耗大的产业发展,保护开敞生态空间,改善环境质量,建成高技术产业带和现代服务业密集带,形成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城镇集聚带,服务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发展。
沿江发展带。
包括长江沿岸市县。
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优势及沿江交通通道的作用,合理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引导装备制造、化工、冶金、物流等产业适度集聚,加快城镇发展,注重水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建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生态良好的基础产业发展带和城镇集聚带,成为长江产业带的核心组成部分,辐射皖江城市带,并向长江中上游延伸。
沿湾发展带。
包括环杭州湾的市县。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港口条件,积极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建设若干现代化新城区,注重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建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协调的先进制造业密集带和城镇集聚带,带动长三角南部地区的全面发展。
沿海发展带。
包括沿海市县。
依托临海港口,培育和发展临港产业,建设港口物流、重化工和能源基地,带动城镇发展,合理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形成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新兴临港产业和海洋经济发展带,辐射带动苏北、浙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宁湖杭沿线发展带。
包括宁湖杭交通沿线的市县。
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容量和生态保护要求,重点发展高技术、轻纺家电、旅游休闲、现代物流、生态农业等产业,积极培育城镇集聚区,形成生态产业集聚、城镇发展有序的新型发展带,拓展长三角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带动的范围。
沿湖发展带。
包括环太湖地区。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以保护太湖及其沿岸生态环境为前提,严格控制土地开发规模和强度,优化产业布局,适度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展、研发等服务业和特色生态农业,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休闲带、区域会展中心和研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