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各民族的普洱茶茶俗文化

合集下载

茶文化的介绍

茶文化的介绍

茶⽂化的介绍 茶⽂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艺术。

茶⽂化是中国传统优秀⽂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分丰富。

下⾯是店铺精⼼为你整理的茶⽂化的介绍,⼀起来看看。

茶⽂化的介绍 茶是劳动⽣产物,是⼀种品位。

茶⽂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艺术。

茶⽂化是中国传统优秀⽂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分丰富。

茶⽂化,是茶与⽂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定时期的物质⽂明和精神⽂明。

茶⽂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候、茶具、环境。

茶⽂化要遵循⼀定的法则。

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炙、末、煮、饮。

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泉、洁器为⼀,天⽓好为⼀,风流儒雅、⽓味相投的佳客为⼀。

“三不点”为茶不新、泉不⽢、器不洁,是为⼀不;景⾊不好,为⼀不;品茶者缺乏教养举⽌粗鲁⼜为⼀不,共为三不。

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是不作艺术的品饮,以免败兴。

中国茶道的发展过程 1.煎茶:把茶末投⼊壶中和⽔⼀块煎煮。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2.点茶,⽃茶:较之于唐代煎茶,宋⼈更喜爱典雅精致的点茶艺术。

由于宋代饮茶之风炽热,所以还风⾏评⽐调茶技术和茶质优劣的“⽃茶”,亦称“茗战”。

中国⽃茶始于唐⽽盛于宋,随着贡茶的兴起应运⽽⽣。

3.泡茶:元代⼈已开始普遍使⽤茶叶或茶末煎煮饮茶,不加或少加调料。

这种简便、纯粹的“清饮”⽅式被越来越多的⼈接受,加上后来的沸⽔冲泡法,到了明代,就形成了“泡茶”这种饮茶⽅式,⼀直沿⽤⾄今。

悠久的茶⽂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同时也是茶⽂化的发源地。

在中国,茶⽂化已有四五⼲年的发展历史,且长盛不衰。

茶⽂化之所以如此受推崇,还因为它融合了佛、儒、道等诸派思想,独成⼀体,成为中国⽂化中最为独特的⼀种。

中国有悠久的茶叶历史,茶⽂化底蕴⼗分深厚,⽽且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各不相同,为我们提供了⼗分⼴泛的茶⽂化资源。

普洱茶 茶文化 茶马古道概览

普洱茶 茶文化 茶马古道概览

茶马古道概览自唐以后,在云南与西藏、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条以马帮驮运云南普洱茶的通道,堪与著名的“丝绸之路”相媲美这就是至今还有巨大的人文意义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源头思茅普洱,历史上长期为府、道、专署治地,是思普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

明、清以来,普洱茶以普洱府治所生产加工集散的茶,称普洱茶,名扬天下,香飘四海,长盛不衰。

在1729年,思茅、普洱茶叶很兴盛,清朝廷在思茅厅设总茶店。

历史上的普洱茶产于普洱辖区(今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思茅厅之古六大茶山,即江内的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

这六大古茶山至今犹存,有的还在生产普洱茶。

此外,江外勐海、澜沧,也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

日今,江外的南糯山和景迈尚存千年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万亩古茶园。

这些地方,以晒青毛茶为原料,经传统加工工艺生产、加工成散茶,蒸压成紧茶用笋叶和竹箩包装,经茶马古道运往内地、西藏和东南亚诸国。

一时,普洱茶名震京师,驰名海外,成为藏胞日常生活之必需。

清顺治18年,西藏派使臣到胜州(永胜)请求,在胜州与云南举行茶叶贸易,获准当年,做成生意5万担。

清政府实行配额专卖,征收茶捐。

1744年,普洱茶被朝廷列为贡品,由思茅同知(七品官名)承办贡茶事宜。

明清时期,茶马古道迅速发展起来,古道的源头以普洱、思茅两城为中心,向东、西、南、北辐射出5条茶马大道,往来不绝的马帮,为普洱茶传播输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它们源源不断把各茶山的茶叶驮运到思茅普洱加工制作后,又沿茶马大道西北运销西藏、尼泊尔、印度,南销东南亚诸国;内销由昆明中转全国各地。

贡茶则由官方驿道快运到北京。

茶马古道是连接地域、民族文化的纽带,是中土与西藏,外地商品流通、经济交流的通道,是民族文化融汇的通道,也是一条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标记伟大民族精神的大道,是一条长长的民族团结和中外友谊的金桥。

五条茶马古道主要路线是:北道——由普洱经昆明中转内地各省、北京,称为“官茶大道”。

普洱茶的由来

普洱茶的由来

现在,云南省内还保留着很多完整的茶马古道遗址,譬如著名的丽江古城七一街,临沧的鲁史镇、 宁洱县境内的孔雀坪等。
茶马古道使普洱茶行销国内各省区,并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法国、英国、朝鲜、日本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青铜茶香】云南是世界茶树原生地,全国、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根源都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根据最早的文字记载——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6、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分为用整张茶叶制成的索条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7、工艺茶:普洱工艺茶是采用普洱茶青精工压制而成,是可品可藏的优质茶工艺品。可将普洱生茶压制成平面、立体等各种形态的工艺品,有压成古币、铜钱状的圆茶,栩栩如生的生肖饼茶,制作精细的“龙砖”、“凤饼”,还有套装的以普洱茶制成的象棋,普洱工艺茶不仅具有饮用价值,还具备观赏和收藏的价值。
2、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
3、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4、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5、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明清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国内外辐射出五条“茶马古道”:
茶马大道由普洱经昆明中转内地各省、北京; 江莱茶道从普洱过江城,进经思茅糯扎渡过澜沧,而后到孟连出缅甸。 勐腊茶道从普洱过勐腊,然后销老挝北部各地或出南洋;景栋茶道自普洱、景洪、勐海、打洛出缅甸景栋。

普洱茶文化的历史底蕴

普洱茶文化的历史底蕴

普洱茶文化的历史底蕴云南的普洱茶叶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饮料。

普洱茶自古被认为有治理肠胃、解油腻的功能。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普洱茶文化的历史底蕴,一起来看看。

普洱茶文化的历史底蕴茶,不仅是饮料,而且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

什么是文化?时下虽已有上百个概念,但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它是人类这个宇宙特殊物种的“私有家当”;是“自然客体”的“人化”。

文化不是被动的存在,它是人的创造物,同时它反过来影响人、造就人。

有什么样的民族,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反之,有什么样的文化,就造就什么样的民族性格,乃至什么样的民族社会及其社会制度。

然而,时至今日,人类文化五彩缤纷,各具特色。

我们对它们当持什么态度呢?大科学家和当代前沿思想家(美)欧文·接兹洛说,“每一种文化有其发展的权利,尊重它的根和传统,但同时要培养使它的人民同其他文化及自然和谐的共处价值和眼光。

”当我们探讨普洱茶文化的时候,首先要问它的“根”(底蕴)是什么?其次,还要问它的主要价值在哪里? 我们认为普洱茶文化的底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它给人类留下“永活的财富”,即“可持续性的发展”价值。

万亩千年古茶园的种植者,澜沧芒景布朗族,传说他们种茶的历史时,是名叫“艾楞”的祖先给人类传留下茶种的。

他不仅是“阿佤”(芒景布朗族的自称)的英雄祖先,也是人类茶叶的发明者。

他特别给茶起个名字叫“腊”,意为绿叶,即要人们懂得吃它的嫩叶。

“茶祖”艾楞临死前还对儿孙们说:“到我死后,留下金银怕你们用完;留下牛马,怕会死亡;我留下宝石和茶叶,让子孙后代取不完用不尽。

”关于茶祖艾楞的故事,与芒景布朗族同一个支系的“绍帕绍兴”部落(佤邦)和佤崩支系也广为流传。

这句话是意译,据我们了解在“茶叶”二字面前有“永活”两个字,即后半句原话为“给你们留下宝石和永活的茶叶,让子孙后代取不完用不尽。

”为什么布朗族和布饶人把茶作为“永活财富”传给后代呢?具有种茶传统历史的曼堆布饶人,鲍氏达拉说:“我们家族世世代代种茶吃茶,过去还专门给下允傣族土司上贡茶叶,茶树年年发芽,岁岁摘吃;茶叶不仅做药做饮料,还可以卖钱、换盐巴(解放前曼堆人用茶换盐吃),所以,我们说茶是永活的财富。

云南少数民族茶俗

云南少数民族茶俗

云南少数民族茶俗云南少数民族茶俗云南是民族众多的省份之一。

在长年的茶事活动中,各自形成了各民族的品饮方式。

如:布朗族的青竹茶、酸茶;布依族的青茶、打油茶; 白族的三道茶、烤茶;基诺族的凉拌茶、煮茶; 景颇族的竹筒茶、腌茶; 拉祜族的烤茶、竹筒香茶、糟茶; 傈僳族的油盐茶、雷响茶、龙虎斗;蒙古族的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 阿昌族的青竹茶; 佤族的藩茶、煨茶、擂茶、铁板烧茶;瑶族的打油茶、滚郎茶; 彝族的烤茶、陈茶; 苗族的米虫茶、青茶、菜包茶、油茶;回族的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 纳西族的酥油茶、盐巴茶、龙虎斗、糖茶;怒族的酥油茶、盐巴茶; 独龙族的独龙茶、煨茶; 水族的罐罐茶、打油茶; 傣族的竹筒香茶、煨茶、烧茶;壮族的打油茶、槟榔代茶; 普米族的青茶、酥油茶; 满族的红茶、盖碗茶; 藏族的酥油茶、甜茶、奶茶; 哈尼族的煨酽茶、煎茶、土锅茶、竹筒茶等而就云南少数民族饮茶,对普洱茶的发展和影响最深,具有代表性的是: 傣族"竹筒香茶" 、哈尼族"土锅茶" 、基诺族"凉拌茶" 、布朗族"酸茶" 、拉祜族"烤茶"、佤族"苦茶" 、自族"三道茶" 、纳西族"龙虎斗"以及傈僳族的"油盐茶"、藏族的"酥油茶"和苗族的"打油茶"等。

1. 傣族竹筒香茶云南傣族人口有101.4 万人,主要分布在滇西南的西双版纳簿肤自治州和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傣族是云南的原住民,有自己的历法,纪年始于公元638年; 有历史文献和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佛寺遍及各村寨。

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其中以泼水节最为隆重。

泼水节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 ,人们互相间向对方泼水,以示祝福。

云南普洱茶文化区民族饮茶习俗考

云南普洱茶文化区民族饮茶习俗考

关键词 : 云南普洱 茶
茶文化 民族饮茶 习俗
K yw r s Y n a u rt t utr n t n i rn st u tm e od : u n P r a e c l e a i a t dik c s n e a u ol y a e o
云南省思茅市和西双版纳州是中国普洱茶乡, 这里民族众多 , 聚居着哈尼、 、 、 彝 傣 拉祜 、 、 佤 布朗、 基 诺、 瑶 、 回、 傈僳 、 苗、 、 白、 壮 汉等十四种世居 民族 , 所有这些 民族都爱饮茶 。以茶待客 , 用茶代酒 , 历来是
h u igpa e aiu ai aie sars l o ec l rl rd t n a dtel es l d e n e fr e i e nl h v r n etap t r. o s l .V r s t n t sa ut f h ut a t i o f t e i r c , om d df r t a edu kt a e n c o n ol i e t u a i n h i y fe e y h e tn
t n n r , h a u n t n ioi , eD i ai a n r , a o a m n r y h i t n n r , eP i ai a m n r y i a mioi teL h a o a m n r t a n t n mioi Wan t n ioi ,teLs n i a mioi t a n t n ioi , ol y t i l y t h ol y t i l t ua o l y t h ol t teTb t a o a m n r y heN x a o ai r k etac s m t ar n teeao a o . h iea n t n io t ,t a i t n t di st u t c r o lb rt n n i l i n i ly n h e o o y h i

云南普洱茶文化论文

云南普洱茶文化论文

云南普洱茶文化论文云南普洱茶文化在现代快速发展,那么云南普洱茶文化的论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云南普洱茶文化论文,一起来看看。

云南普洱茶文化论文1普洱茶与民族文化提要:近年来,在云南民族文化襁褓里经过千百年孕育而成的普洱茶,再次以强劲的势头风靡海内外。

在今日,作为以饮料为其基本功能的物质产品的普洱茶,正成为人们热烈关注的对象。

这些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关注主体之间、关注主体和关注对象之间的复杂关系,正在以现在进行时的方式建构着以普洱茶为核心符号的当代文化事象。

普洱茶成为云南文俗的表现。

作为一种物态符号的普洱茶,体现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三个主要特点:融合性、放外性、亲近性。

这正是普洱茶热的真正原因,也是这一文化现象在将来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内在。

关键字:茶茶文化生活民俗普洱茶一、普洱茶的历史源流1.普洱茶的渊源:一般提到的普洱茶,指的是云南思茅、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地所产的大叶种茶,经过加工进行后发酵的茶。

以年代又区分为古茶、老茶、新茶等。

古茶并非全部为古代遗留,而是泛指以百年野生乔木型古茶树为原料所制作,老茶则是以树龄三十年以上的乔木型茶树为主,新茶则大半采自人工种植的灌木型茶园。

云南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和茶树优良品种,据史志记载,云南从原茶(俗称野生茶)转移为家种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迄今仍生长在云南勐海南糯山800余年的栽培型古茶树,勐海巴达1700多年的野生古茶树和临沧邦崴1000余年的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古茶树,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茶树王”。

它们是茶树原产云南的活化石。

在世界茶叶最重要的原生地云南,历经千百年孕育形成的普洱茶,既浓缩了云南茶叶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从现今所存的典籍来看,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生活在云南大地的各民族就开始有意识地种植和食用茶叶,开创了人类种茶饮茶历史的先河。

在最早记载普洱茶的历史文献《蛮书》中,有这样的文字:“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

云南茶文化的介绍云南茶文化

云南茶文化的介绍云南茶文化

云南茶文化的介绍云南茶文化在中国这么一个拥有优秀茶文化历史的国度,云南的茶不仅享誉国内还远扬海外。

下面是WTT精心为你整理的云南茶文化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云南茶文化的介绍云南是茶的故乡,茶叶也是是云南省久负盛名的特产,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种植历史。

现在,云南省有92%的县种植茶叶,所产茶叶除供应国内市场需要外,还远销欧美及东南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云南有四十多个县的深山密林中发现了野生大茶树。

在哀牢山区镇源县九甲乡千家村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树龄2700年和2500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

据西双版纳的古傣文记载,早在1700年前,当地就有茶树栽培。

勐海县南糯山上至今生长着800年前的人工栽培茶树,被称为“茶树之王”。

云南由于气温、土质、阳光适宜,云南种植的大叶茶,具有质优高产、发芽早、育芽力强、生长期长、芽叶肥厚、叶质柔软等优点。

经科学分析,茶的水浸出物、多酚类、儿茶素的总含量高,故云南茶叶具有色泽鲜艳、味道浓厚、经久耐泡等优点,加之加工制作技艺精湛,形成了风格独特的传统名牌茶叶。

其主要品种有滇红、绿茶、普洱茶、紧压茶、花茶五大类,其中滇红、普洱茶及紧压茶中的沱茶、七子饼茶等深受国外游客喜爱。

云南茶叶中以普洱茶最为有名。

《红楼梦》中对女儿茶的描写仅是普洱茶的一种。

普洱茶汤色褐红,口味醇香回甜,香气郁郁而茶心温和。

但是云南民族众多,各个民族都特别喜爱饮茶。

在悠长的历史中,茶渗透渗出到了每个民族糊口的各个方面,饮茶习俗也多姿多彩。

茶业作为云南传统支柱产业,经历了无数次的兴盛与衰落,明、清曾盛极一时的“普洱茶”就产于云南,“六大茶山”声名远播。

云南土著民族对茶树的利用历史悠久,早在1100多年前的唐代南诏同时期,大理、景东一带的彝族先民就形成了“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饮茶习俗。

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云南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并将之作为一种传统,一代传一代。

如白族的“三道茶”、傣族的“竹简茶”、哈尼族的“土锅茶”、布朗族的“青竹茶”和“酸茶”、基诺族的“凉拌茶”、佤族的“烧茶”、拉祜族的“烤茶”、彝族的“土罐茶”、纳西族的“龙虎斗茶”、藏族的“酥油茶”等等。

云南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云南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云南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云南茶文化是指云南地区独特的茶叶生产、制作和饮用的传统习俗。

云南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茶叶产地之一。

云南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体现了当地人民对茶叶的热爱和追求。

云南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历史渊源:云南作为茶叶的原产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西汉时期,云南就开始种植茶树,并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茶叶生产地。

在历史的长河中,云南茶叶与茶马古道的交通贸易有着密切的关系,茶叶不仅是当地人民的日常饮品,也是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2. 独特品种:云南茶叶以大叶种和小叶种为主要品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普洱茶。

普洱茶是一种经过发酵和存储的茶叶,具有独特的味道、香气和功效。

其他云南茶叶还包括滇红茶、云南砖茶、感古茶等,每种茶叶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3. 制作工艺:云南茶文化注重传统的制作工艺,尤其是普洱茶的发酵和存储过程。

通过精细的制作工艺,茶叶可以获得独特的口感和品质。

同时,云南茶文化也注重茶具的选择和使用,如茶壶、茶杯、茶盘等,这些茶具都体现了云南人对茶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4. 茶文化仪式:在云南,饮茶不仅是一种口感的享受,更是一种仪式感的体验。

例如,普洱茶的冲泡过程有着讲究的步骤和仪式,如煮水、洗壶、养汤、冲泡等。

这种茶文化仪式的体验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放松和陶冶。

总的来说,云南茶文化是多元的、独特的茶叶文化。

它不仅是云南地区茶叶生产和饮用习俗的体现,也是当地人民对茶叶的热爱和追求的表达。

通过云南茶文化,可以理解当地人民对茶叶的情感和态度,以及茶叶在社会经济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

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

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不同的民族其喝茶的方法习俗也是不一样的,各民族饮茶习俗各有特色,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也各不相同。

在生活中,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饮茶习俗也各有千秋。

不过把饮茶看作是健身的饮料、纯洁的化身、友谊的桥梁、团结的纽带,在这一点上又是共同的。

下面,将一些兄弟民族中有代表性的饮茶习俗,介绍如下。

1,昆明九道茶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一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

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迎客茶,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方式。

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

一是赏茶:将珍品普洱茶置于小盘,请宾客观形、察色、闻香,并简述普洱茶的文化特点,激发宾客的饮茶情趣。

二是洁具:迎客茶以选用紫砂茶具为上,通常茶壶、茶杯、茶盘一色配套。

多用开水冲洗,这样既可提高茶具温度,以利茶汁浸出;又可清洁茶具。

三是置茶:一般视壶大小,按1克茶泡50-60毫升开水比例将普洱茶投入壶中待泡。

四是泡茶:用刚沸的开水迅速冲入壶内,至3-4分满。

五是浸茶:冲泡后,立即加盖,稍加摇动,再静置5分钟左右,使茶中可溶物溶解于水。

六是匀茶:启盖后,再向壶内冲入开水,待茶汤浓淡相宜为止。

七是斟茶:将壶中茶汤,分别斟入半圆形排列的茶杯中,从左到右,来回斟,使各杯茶汤浓淡一致,至八分满为止。

八是敬茶:由主人手捧茶盘,按长幼辈份,依次敬茶示礼。

九是品茶:一般是先闻茶香清心,继而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细细品味,以享饮茶之乐。

2、藏族酥油茶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在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的部分地区也在居住。

这里地势高亢,有“世界屋脊”之称,空气稀薄,气候高寒干早,他们以放牧或种早地作物为生,当地蔬菜瓜果很少,常年以奶肉、糌耙为主食。

关于普洱茶

关于普洱茶

关于普洱茶(一)普洱茶常识1、什么是普洱茶?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大类型。

2.什么叫普洱(生)茶?什么叫普洱(熟)茶?普洱茶按是否经过渥堆发酵的工艺,可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

普洱(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未经人工渥堆发酵,直接压制成饼。

砖.沱等形式的紧压茶或者直接以散茶形式进行存放一一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普洱茶。

普洱(熟)茶是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采取2 0世纪7 0年代研究成功的人工渥堆技术,通过控制茶叶堆子的发酵温度,发酵湿度和发酵时间,‘加速普洱茶的发酵过程和品质转变,再行以散茶或压制成砖,饼、沱等形式存放。

当年或年份较短的普洱(生)茶,汤色黄亮,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饼色泽逐渐显暗直至深褐色(俗称“猪肝色”),其汤色也逐渐趋近红浓,滋味趋近醇厚,陈香日显。

但这一自然陈化过程需历时十余年甚至更长时间,,相当于“慢熟“。

于是,在包括勐海茶厂在内的现代茶人的努力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研究成功了人工渥堆发酵,技术,在几十天时间内通过调控温度和湿度等因子,加快茶叶内含物质转化过程,相当于”快熟‘。

通过人工渥堆发酵而成的熟茶虽然没有经过多年自然陈尼的普洱(生)茶独有的香味和口感,但其汤色和对人体具独特保健功效的物质已基本形成。

所以,笼统地讲,我们不妨将熟茶渥堆过程看作是一个加速陈化过程。

当年的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在内质和口感上差异较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如1 0年或1 5年后,的内质和口感会朝一个方向趋近。

3.普洱茶名字的由来是什么?洱(Puer)为古地名,源于当地哈尼族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普洱即水湾寨的意思。

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属银生节度(今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银生茶为普洱茶的前身,元朝时称之为普茶,明万历年间定名为普洱茶,极盛于清朝.4..请简单介绍一下普洱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普洱茶文化的历史起源

普洱茶文化的历史起源

普洱茶文化的历史起源一般而言,冲泡普洱茶的水,水温要在90℃以上,茶的香气和滋味才会更明显。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普洱茶文化的历史起源,一起来看看。

普洱茶文化的历史起源普洱茶是云南历史名茶,也是中国名茶。

原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的思茅、版纳、临沦等地,集散于思茅、普沮一带,闻名于普洱。

云南普洱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周,到唐代己成为主要商品;明代“士庶所用皆普茶”;少数民族“不可一日无茶;清代入贡朝廷,声名崛起、闻名遐迩,成为华茶名品。

经历代沧桑锤炼,显放陈香,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普洱茶文化是高原大山的文化,多样民族的文化,地域特色的文化,历史积的文化。

作为普洱茶主产区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三国前就有茶树种植,经过两晋时期的逐步发展,唐、宋时期已成为较为成熟的商品茶基地,明洪武年间该地区更是被划作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域。

由于当时的加工技术非常简单,所制茶叶均为晒青散茶,不易运输,人们便将散茶蒸软后压制成饼状紧茶。

当时云南交通不便、茶叶外运全靠人背马驮,经过长途跋涉,原先压制紧实的晒青团茶、由于历经长时间运输和贮放,在湿热及微生物作用下,茶叶中化学物质发生了一系列氧化、缩聚反应,无意中形成了甘、滑、醇、厚的品质特点及独特的药理功效。

历代饮用,经久不完。

清朝中叶,古“六大茶山“盛名一时,产品远销四川、西藏、南洋各地,普滇茶从此闻名中外。

普洱茶文化的历史云南是世界茶树发源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根源大多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

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三国时期“武侯遗种”,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打开了普洱茶话史。

“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

云南少数民族茶俗

云南少数民族茶俗

云南少数民族茶俗云南少数民族茶俗云南是民族众多的省份之一。

在长年的茶事活动中,各自形成了各民族的品饮方式。

如:布朗族的青竹茶、酸茶;布依族的青茶、打油茶;白族的三道茶、烤茶;基诺族的凉拌茶、煮茶;景颇族的竹筒茶、腌茶;拉祜族的烤茶、竹筒香茶、糟茶;傈僳族的油盐茶、雷响茶、龙虎斗;蒙古族的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阿昌族的青竹茶;佤族的藩茶、煨茶、擂茶、铁板烧茶;瑶族的打油茶、滚郎茶;彝族的烤茶、陈茶;苗族的米虫茶、青茶、菜包茶、油茶;回族的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纳西族的酥油茶、盐巴茶、龙虎斗、糖茶;怒族的酥油茶、盐巴茶;独龙族的独龙茶、煨茶;水族的罐罐茶、打油茶;傣族的竹筒香茶、煨茶、烧茶;壮族的打油茶、槟榔代茶;普米族的青茶、酥油茶;满族的红茶、盖碗茶;藏族的酥油茶、甜茶、奶茶;哈尼族的煨酽茶、煎茶、土锅茶、竹筒茶等而就云南少数民族饮茶,对普洱茶的发展和影响最深,具有代表性的是:傣族"竹筒香茶"、哈尼族"土锅茶"、基诺族"凉拌茶"、布朗族"酸茶"、拉祜族"烤茶"、佤族"苦茶"、自族"三道茶"、纳西族"龙虎斗"以及傈僳族的"油盐茶"、藏族的"酥油茶"和苗族的"打油茶"等。

1.傣族竹筒香茶云南傣族人口有101.4万人,主要分布在滇西南的西双版纳簿肤自治州和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傣族是云南的原住民,有自己的历法,纪年始于公元638年;有历史文献和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佛寺遍及各村寨。

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其中以泼水节最为隆重。

泼水节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人们互相间向对方泼水,以示祝福。

普洱茶ppt

普洱茶ppt
将热水再次倒入茶壶中,等待约20秒,让茶叶充 分浸泡。
第三泡及以后
每多泡一次,等待时间可适当延长。一般冲泡次 数不宜超过10次。
06
普洱茶文化
普洱茶与民族文化
民族茶文化
普洱茶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地民族的宗教信仰、生活 习惯和节日庆典等密切相关。
民族茶俗
云南各民族拥有独特的茶俗文化,如傣族的“烤茶”、藏族的“酥油茶”、茶在文学和艺术方面也有着深厚的底蕴,如古代诗人描写普洱茶的诗歌、民 间创作的普洱茶画等。
茶艺表演
现代茶艺表演将音乐、舞蹈和茶道融为一体,使普洱茶的品饮过程更加具有观赏 性和艺术性。
普洱茶的国际影响力
出口历史
普洱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远销海外, 尤其是欧洲市场。
的茶叶。
特点
普洱生茶具有汤色浅淡、香气 高长、滋味鲜爽等特点,具有
很好的提神效果。
03
普洱茶的营养成分和功效
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 、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有很多益处。
茶多酚对多种癌症具有预防和抑制作用,如肺癌、结肠癌、 乳腺癌等,其作用机制与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 生长等有关。
茶杯
选用白瓷或玻璃杯,有助于观察茶汤的颜色和透明度。
投茶量
根据人数
一人独饮可投茶3-5克,二人对饮可投茶5-8克,三人分享可 投茶7-10克。
根据壶容量
根据茶壶或盖碗的容量,按照比例投入适量茶叶,一般为壶 容量的1/4-1/3。
冲泡时间
第一泡
将热水倒入茶壶中,等待约15秒,让茶叶充分浸 泡。
第二泡
矿物质
普洱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如钾、钠、钙、镁等, 这些元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云南民族特色的茶文化

云南民族特色的茶文化

云南民族特色的茶文化关于云南民族特色的茶文化中华茶文化是中华大地上各民族文化以及各区域、流派、形式茶文化的有机融合体。

云南以鲜明的茶文化特征在其中占据着特殊的在位。

云南有2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各自的茶事、茶俗、茶礼。

边陲各少数民族多住在山林、交通不便,反映在茶事上就显提十分的质朴、粗犷,甚至原始。

清冽的山泉,天然的环境,黑黑的土吊锅,笨拙的大土碗、竹筒甚至芭蕉叶,就可以品尝到各种各样奇特的茶。

它淳朴、清远,等待着开发、整理、导引、提高。

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也是仅次于闽渐的产茶大省,千百年来,各民族人民在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资源。

因为这些天然资源,才有了与这相关的茶业、茶事、茶礼、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若是长江,那云南民族茶文化就是源头。

云南特有的普洱茶文化。

在久远神秘的茶马古道上聚集着20多个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茶上交融,丰满着云南民族茶文化。

普洱带动了民族商贸,促进了民族交流,是西南众多民族汇进中华大家族的凝聚剂。

云南民族茶文化发展到今天的大好局面,应理解为是以云南丰富的天然茶资源,厚重的粒洱茶马古道文化资源,以及各民族茶事、茶俗、茶瀑为基础,以茶科技、茶经贸,茶文化工作者的成果为主体的,符合最广大云南各民族的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一项先进文化。

中国茶史中国是中国茶的故乡,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始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蓝海舰队为代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奥蓝特为代表),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捷盟为代表)。

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

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

云南民族的茶文化

云南民族的茶文化

云南民族的茶文化云南民族的茶文化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全省人口4000多万,在全国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云南是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有汉、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朗、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依、独龙、满等26个民族,其中:白、傣、哈尼、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怒、德昂、基诺、独龙等14个民族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都居住在云南,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3,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7强,边境的少数民族约占边境总人口的2/3,云南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他们在开发祖国西南边疆,共同促进云南的社会进步和繁荣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经济文化方面,都有可贵的贡献。

他们也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民族,至今居住在云南的少数民族,都保留有各自独具特色饮茶方式。

置身于这么一个环境中的云南茶文化中心,吸收了蕴藏丰富民族茶文化之精髓,并不断积极与外界交流,形成了展现云南民族茶文化的独自风韵。

白族三道茶:聚居在苍山之麓,洱海之滨的白族,对饮茶十分讲究,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饮茶方式,自饮茶多为雷响茶,婚礼中为两道茶,招待宾客一般用三道茶。

一般是第一道苦茶,第二道为糖茶,第三道为回味茶。

苗族的菜包茶:居住在滇东北乌蒙山上的苗族,有种独特的饮茶方式,当地人称"菜包茶"。

这种茶水,十分独特,饮后既能解除渴,还能解除疲劳。

德昂族、景颇族的腌茶:南德宏州的德昂族,至今仍保留着以茶当菜的原始方式。

腌茶一般在季,鲜叶采下后立即放入灰泥缸内,压满为止,然后用很重的盖子压紧。

数月后将茶取出,与其它香料相拌后食用。

也有用陶缸腌茶的,采回的鲜嫩茶叶洗净,加上辣椒,盐巴拌和后,放入陶缸内压紧盖严,存放几个月后,即成为"腌茶",取出当菜食用。

也有用作零食嚼用。

居住在德宏州的景颇族还保留着食用"竹筒腌茶"的习惯,这也是一种颇为古老的.食茶方式。

茶马古道行走着的普洱茶

茶马古道行走着的普洱茶


对部分 比较新的普洱茶或有轻异味 的茶 ,使 用 中型 壶现 冲现 饮 ,头
几泡除去新异昧 ,提高后几泡的纯 度。对于部分重发酵茶 ,采取快冲 倒干法便于避免茶汤发黑 。对于苦 涩味较重的茶叶 ,中壶快冲能减轻 苦涩味。对于一部分采用机械揉捻 制作晒青的普洱茶品 ,因茶昧浸 出 较快 ,冲泡时也以此法为宜 。
分 ,有着独特 的 民族性 和世界性 ——
没 有 不 饮 茶 的 国家 。 普 洱 茶 文 化 将 在 深 厚 历史 积 淀 的 基础 上 走 向世界 。■
2 、中壶 “ 夫茶 ”泡法 :就是现 功 冲现饮 ,每次倒干 ,不 留茶根 。茶 壶的容积 因饮茶者 的数量而定 。用
此方法也能冲泡好云 南普洱茶 。如
3 盖碗 杯冲泡 法 :此 法有利 于提
高冲泡温度 ,提高茶叶的香气 ,比 较适 宜于冲泡粗老 普洱茶。但对于

些细 嫩茶 ,要求冲泡者要手艺娴

熟 , 则会 出现 “ 否 水闷气”或烫熟 茶叶 的现 象 。盖 碗 冲泡 一 定程 度 上减 少了器皿对茶汤醇度的有利影
响,比较适合评茶 。
古 道终于成 就 了它彪炳 史册的 一页 :
茶 马 古 道 — — 至 今 仍 存 活 着 的 文 明 史。
较好的普洱茶采取 “ 宽壶留根闷泡
法 ” 。 “ 根 ” 就 是 经 “ 茶 ” 后 留 洗
从始 至终将 泡开的茶汤留在茶壶里

部 分 ,不 把茶汤倒干。一般采取 “ 留四出六”或 “ 留半出半”。每
Hale Waihona Puke 茶 马 古 道 在 时 间和 空 间 上 气 势 恢 弘。随着 茶叶为 载体 的商 贸 日趋 发

普洱的茶文化起源历史

普洱的茶文化起源历史

普洱的茶文化起源历史普洱茶名称的出现在明朝,明代谢肇制的《滇略》卷三中云:“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

说明,明朝期间云南紧压茶是鼎盛的。

然而,普洱茶历史上的开篇文章在唐代樊绰的《蛮书》中,其卷三云:“茶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唐朝时期,南昭国是云南的地方政权,蒙舍蛮是南昭国的主要力量,受唐王朝扶植,它们间的交往是密切的,蒙舍蛮的这种饮茶方式,在唐朝也是普及的,甚至成了大唐市民们的习俗,虽然陆羽觉得不屑一顾,但是其《茶经》里却作了重要记载。

云南利用茶叶的历史早于唐代,在三国的《七诲》里提到了“南中茶子”,南中相当于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两省。

而要说到云南茶叶的重要发展,或者说普洱茶的成型,我认为是盛唐汉文化与南诏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果,至于说更早的关于古滇国用茶的历史还有待考证。

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用茶是在巴蜀,特别是巴,三国《广雅》就载有荆巴间采茶作饼的史料。

古滇国、南诏与巴蜀的交往与争战,对云南茶叶的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

陆羽《茶经》里没有直接记载云南茶区,应该是与当时南诏国是地方自治政权有关,而且南诏初期,云南之地是少数民族部落割据的,后来南诏与唐朝的关系,也是时而和平共处,时而争战不断。

《蛮书》记载“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说明当时云南少数民族制茶用的是初级的晒青茶工艺,采摘不讲究,制造也就是最简单的日晒,在樊绰 ( 出史南诏的唐朝使者 ) 看来,这也是与唐朝饼茶的制茶工艺 ( 蒸青制茶 ) 相比而言的。

在云南民间走访,许多少数民族不知道什么是普洱茶,说晒青茶,他们却十分熟悉,并称之为“老黑茶”,是他们“原生与本土”的重要饮料,以及重要的经济来源。

可以说,一千多年以来,积淀、传承与发扬的晒青茶工艺是普洱茶的基础。

而晒青茶古老的品饮方式,目前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仍有流传,如佤族、拉祜族的烤茶、土锅茶,白族的“三道茶”,纳西族德“龙虎斗茶”等。

云南普洱市景点

云南普洱市景点

云南普洱市景点摘要:一、简介二、普洱市景点1.普洱茶文化2.普阳八景3.哈尼族、彝族民俗风情4.翁基布朗族老寨5.茶马古城6.太阳河森林公园7.勐梭龙潭和龙摩爷圣地8.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正文:一、简介普洱市位于我国云南省西南部,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

普洱茶文化是普洱吸引众多游客的重要因素。

普洱市地区名胜古迹众多,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二、普洱市景点1.普洱茶文化普洱茶文化源远流长,是普洱市的重要旅游资源。

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正宗的普洱茶,了解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历史。

2.普阳八景普阳八景包括“天壁晓霞”、“回龙夕照”、“仙洞春云”、“龙潭秋月”、“东岭兰萼”、“西岭温泉”、“城畔荷风”和“茶庵鸟道”,是普洱市著名的景点。

3.哈尼族、彝族民俗风情普洱市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哈尼族和彝族的民俗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游客可以欣赏到他们的传统民居、民俗文化和传统服饰等。

4.翁基布朗族老寨翁基布朗族老寨位于景迈山上,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布朗族村寨。

这里的古老布朗族传统村落、传统民居、民俗文化以及3000 年的古柏让人叹为观止。

5.茶马古城茶马古城位于普洱市内,集商业旅游为一体。

游客可以在这里走一段茶马古道,感受当年马帮的传奇,累了可以在景区内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6.太阳河森林公园太阳河森林公园是一个亚热带丛林,游客可以走进森林,与动物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7.勐梭龙潭和龙摩爷圣地勐梭龙潭和相邻的龙摩爷圣地是普洱市西盟县的著名景点。

这里的层层叠叠的牛头骨摆放在路旁,让人印象深刻。

8.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位于墨江县城西,昆曼大通附近。

这里是昆明通往普洱及西双版纳的必经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各民族的普洱茶茶俗文化一、哈尼族茶俗文化有学者经过调查后指出,哈尼族是世界上最先种植茶叶的民族之一。

哈尼族种茶饮茶有深厚的文化根源。

哈尼族祭茶:哈尼族在每年初春举行的全寨性的祭祀活动“甫玛突”节,有一个对茶树的祭拜仪式。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祭祀的方式告诉茶树神已经是春天了,赶快从冬眠中醒来吧,祈求茶树多发芽。

届时,主持祭祀的摩匹率众跪在一棵选定的古茶树下,不断诵经祈祷,神秘而又严肃。

仪式过后,方可上茶园采摘茶叶。

哈尼族祭茶哈尼族煮茶喝茶,煨酽茶,以土锅煨煮酽茶饮用,是哈尼族最古老的饮茶方式。

将土质陶罐洗净烘干,抓适量的茶叶放入陶罐中,把陶罐置于熊熊燃烧的火塘边烘烤一段时间,烤至茶叶散发出诱人的阵阵清香时,将清水舀入罐中,再把陶罐置于火塘边煨煮。

煨煮时间可长可短,既可煨煮片刻即饮用,也可煨煮1—2小时甚至更长,但以煮至罐中水剩一半时的色泽和口感最佳。

正宗的哈尼族煨酽茶茶水色泽深黄带紫,味苦涩,兼有一股浓烈的烟熏味。

“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清阮福《普洱茶记》),说的就是哈尼煨酽茶。

土锅茶是哈尼族的待客茶,一般均以精茶位原料。

用清水将土锅洗涮干净,舀入清水,将土锅架到火塘边的锅桩石或铁三角架上,烧开锅中的清泉水,在滚沸的开水中加入精制茶叶,煨煮三五分钟后即可倒入杯中饮用。

土锅茶水色泽金黄、幽香绵长、品味高雅。

哈尼族土锅茶青竹茶是哈尼族在山里劳动时常喝的饮茶方式。

砍来竹筒,一端留节。

竹筒里倒入适量清水,架在火塘架上烧煮,同时用火把茶叶慢慢烤至焦黄后投入竹筒中,再煮沸竹筒里的水,就烧成了青竹茶。

青竹茶的汤色清绿中带黄,有竹与茶的清香味,慢慢品茗,清爽津甜。

哈尼族青竹茶哈尼族茶歌哈尼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很多时候,烧起火塘,煮上煨酽茶,人们围坐在一起,就开始唱民族的创世古歌、迁徙史实等,其中茶歌也是他们经常唱的,唯一不同的只是茶歌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唱,别的如创世古歌、迁徙史诗等则不行。

哈尼族的茶歌一般有“种茶歌”、“采茶歌”、“饮茶歌”、“情茶歌”等。

哈尼族的茶歌唱得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哈尼族敬茶歌哈尼族采茶歌哈尼族茶疗哈尼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地用茶来作医疗保健,比如在眼睛感到疲倦时,他们会抓来一大把茶叶,取一个茶缸用沸水浸泡,把双眼移至缸口,让蒸腾上升的茶水热气不断熏眼睛,反复数次,眼睛的疲倦和痛感就会减轻,疗效明显。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出热痱子,将茶叶、生姜、葱等用热水浸泡后给孩子洗澡,亦可治疗热痒子等等。

二、彝族茶俗文化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自古至今分布最广的土著民族之一,也是最早发现、制作和饮用茶的民族之一。

彝族称茶为“拉”,茶叶为“拉觉”,茶水为“拉依”。

凉山彝文古籍《茶经》记载:“彝人社会初始,已在锅中烤制茶叶,‘女里’时代煮茶茶气飘香,‘社社’时代始用茶水敬献诸神……”这里所说的“女里”和“社社”,指的上古时代世间经过混沌时期之后,首先出现的两个时代,相当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这说明彝族发现、制作茶的历史已相当悠久。

此外,在一些彝文古籍、口头以及民俗事象里,彝族总是将茶放在酒和肉之先的位置,形成了“一茶二酒三食肉”的饮茶文化特色。

如彝族在举行婚礼时,要念《寻茶经》,新娘到夫家的第一天,饮食毕,首先要进屋煮茶敬翁伯、婆婆、姑子和丈夫;办丧事时,要念《茶的根源》;过年节举行各种祈福仪式时,首先要用茶水献祭祖先和诸神;在诅咒凶邪、招魂唤魂和超度祖灵等大型仪式的安插各式天星图中,都要安插“茶祭坛”和“酒祭坛”,并称祭献的贡品为“之所拉所”,意为茶气酒气。

彝族祭茶作为世居西南的古老民族之一,对于促使西南地区茶的产生和发展,不可能没有彝族的参与。

至今在西南彝区,烤茶及“一茶二酒三食肉”的习俗仍然到处可见。

彝族姑娘采茶彝族烤茶的方法颇为讲究,主要有几种:首先彝族的烤茶煎法与一般的冲茶有所不同。

它是先将绿茶放入烤热的铜制或陶制茶罐内焙烤,直至茶叶烤得酥脆、略黄时,趁热端离水源,灌入事先烤热的水少许,待罐内茶水泡沫稍息,再冲入热水至灌满,又于火上煨煮片刻便可起罐,让茶叶沉淀一会儿,方倒出茶水滤过,内加盐、炒米、核桃粉、芝麻等即可饮用。

彝族的烤茶色、香、味俱佳。

三、傣族茶俗文化傣族是西双版纳的主体民族。

他们擅于种茶,早在300多年前,傣族先民就已经在勐海大面积栽培利用茶树。

傣族也特别喜爱饮茶,并对茶赋予了许多美好的理解和神圣的寓意。

傣族人家的婚丧嫁娶,礼仪活动,都少不了茶的内容。

同时,竹与茶紧密联系,自然地成为傣族的一个独特的茶文化:盛茶用竹篮、晒茶用竹席、包茶用竹笋叶、饮茶用竹杯。

其中最著名的,当数竹筒茶。

傣族竹筒茶竹筒茶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饮茶方式,傣家人把晒青毛茶一点点放入刚砍回的香竹筒内,放在火塘的三脚架上烘烤,6--7分钟后,竹,筒内茶叶软化,用木樟棒把竹筒内的茶叶舂实压紧,再装进茶叶,这样边装边烤边舂,直至茶叶填满竹筒,待茶烤干后,削开竹筒取出圆柱型的茶叶柱,掰少许放入碗中,冲入沸水约五分钟即可饮用。

这种竹筒茶,既有竹子的青香,又有茶叶的芳香,滋味浓醇,回味持久。

竹筒茶可长年储藏,渐渐演变成独特的普洱茶。

傣族竹筒茶在民间,傣族喝的茶大多数是自己制作的大叶晒青茶。

招待客人时喜欢把茶泡在一个大器皿中,待茶泡开了在往客人的杯子里倒。

茶过三四泡,茶味变淡后,将茶叶捞出,拌上大青果(傣名:嘎哩罗)制的喃咪(傣语,意为蘸水)吃,茶叶余留的淡淡苦涩与大青果汁的回甜溶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

这便是傣族的“喃咪茶”的吃法。

喃咪茶茶水泡饭又是景洪市傣寨的一种风俗。

每当过节或亲友聚会,寨中的姑娘们习惯在客人中找自己喜欢的小伙子,找到意中人后,会亲手泡一碗茶泡饭送给他吃。

傣族普洱茶泡饭四、拉祜族茶俗文化拉祜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奋进不息的民族,“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

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祭茶烧茶:拉祜族习惯的一种饮茶法。

将新梢采下的一芽五六叶鲜茶直接在明火上烘烤及焦黄,再放入茶罐内煮饮。

拉祜族丁香茶和烧茶烤茶:是拉祜族一种古老的饮茶方法。

⑴装茶抖烤:先将小陶罐在火塘上用文火烤热,然后放上适量茶叶抖烤,使受热均匀,待茶叶叶色转黄,并发出焦糖香时为止。

⑵沏茶去抹:用沸水冲满盛茶的小陶罐,随即泼去上部浮沫,再注满沸水,煮沸3分钟后待饮。

⑶倾茶敬客:就是将在罐内烤好的茶水倾入茶碗,奉茶敬客。

⑷喝茶啜味:拉祜族兄弟认为,烤茶香气足,味道浓,能振精神,才是上等好茶。

因此,拉祜族喝烤茶,总喜欢热茶啜饮。

拉祜族烤茶糟茶:也是拉祜族一种非常古朴而又简便的饮茶方式。

将鲜嫩茶叶采下后,加水在锅中煮半熟后,取出置于竹筒内存放,饮用时,取出少许放在开水中再煮片刻,即倒入茶盅饮用。

茶水略有苦涩酸味,饭后解渴开胃的功能,风味特别。

拉祜族糟茶五、佤族茶俗文化佤族自称“阿佤”,其先民是古“百濮”的一支。

清代有“嘎剌”、“哈瓦”、“卡瓦”等不同之称。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佤族,意为“住在山上的人”。

佤族人祭茶佤族竹筒茶是一种古老的茶俗,用竹筒煮茶饮茶,别有情趣。

阿佤人的日常生活少不了竹,他们住竹楼、坐竹凳、用竹碗、使竹筷、睡竹箩。

有一道山歌这样唱:“竹叶青青竹筒长,砍节竹筒装砂糖,吃了砂糖竹筒在,妹不变心日子长。

”采茶的佤族少女如果说,在竹筒放砂糖是青年男女甜蜜恩爱的象征,那么在竹筒里煮茶水则又包含了更多的内涵。

竹筒茶还可以制成姜茶用以驱寒发散;制成糖茶,用于补气血;制成薄荷茶,用于解暑。

阿佤人又习惯就着竹筒茶吃用竹筒煮成的糯米饭,喝竹筒装的阿佤水酒。

青年男女对坐饮酒喝茶,别具一番情趣。

制茶的佤族老人烧茶在佤族中广泛流行,佤语叫作“枉腊”,是一种近于“烧”茶的方法。

首先,烧一壶开水,放在火塘边备用。

然后,把茶叶均匀地铺在一块薄铁板上,放在火上烤。

等到茶叶焦黄时,将茶叶倒入开水壶中煮。

煮好的茶倒入茶盅里,便可饮用。

这种茶苦中带甜,散发出一股焦香,味道别具一格佤族铁板烧茶六、布朗族茶俗文化西双版纳是布朗族最集中的居住地。

布朗族古时称濮人,是最早种植茶树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布朗山、西定、巴达山区一带。

这里连绵起伏的茶山郁郁葱葱、清香四溢,是闻名世界的普洱茶的故乡。

在巴达山的原始森林中,生长着一棵高达34米、树龄有1700多年的“茶树王”,这棵树被看作是中国作为世界茶叶故乡的活见证。

善于种茶的布朗族人,就居住在美丽清香的茶山上。

千百年来,布朗族一直保留着种茶饮茶的传统习俗,他们每迁徙到一个地方,一般都会在那里种下茶树,开始新的生活。

因此,有布朗族寨子或曾经有过布朗族寨子的地方,其附近几乎都有古茶树。

在布朗山、西定、巴达和打洛等地,最早种茶的均是布朗族。

布朗山的茶叶,汤色金黄透亮,苦涩味重,回甘好,生津强,呈蜜香,祛油腻,是普洱生茶名品。

布朗族女布朗族人擅于制作晒青毛茶和酸茶,有吃酸茶、喃咪茶和饮青竹茶、土罐茶的习俗。

多年的种茶实践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布朗族妇女个个都是制茶能手。

每年4月——5月,她们将采回的嫩毛尖放进锅里炒干,趁热装入带盖的竹筒,放在火塘边烘烤,待竹筒的表皮烤成焦状时,喷香可口的竹筒茶就制成了。

祭茶神生活在茶乡的布朗族人品茶极为讲究,他们的烤茶更是别具特色:将茶叶放入特别的茶罐中,放在火塘边烘烤,扑鼻的香气冒出时注入滚烫的开水,浓郁香醇的烤茶就制成了,这是布朗族人待客的上品。

敬茶酸茶的制作方法是:再装入较粗长的竹筒内,压实、封口后埋入房前屋后地下干燥处,以土盖实,埋一个多月后即可取出食用。

布朗族酸茶酸茶菜肴喃咪茶是蘸喃咪吃的茶,勐海县打洛等地的布朗族以茶当菜。

吃法:将新发的茶叶一芽二叶采下,放入开水中稍烫片刻,以减少苦涩味,再蘸喃咪吃。

有的甚至不用开水烫,直接将新鲜茶叶蘸喃咪佐餐。

布朗族喃咪茶青竹茶是布朗族在野外劳动时的饮茶方式。

在劳动间歇,布朗人在地头边燃起火堆,将刚砍下的香竹砍成长短不一的竹筒作煮茶和饮茶的器具。

竹筒长30厘米至50厘米,装入清凉的山泉水后放在火堆边烘烤,待水沸腾后放入随身携带的晒青毛茶稍煮片刻,煮好后即可倒入若干短竹筒内,分送众人饮用。

这种青竹茶将山泉水与青竹香、茶香融为一体,滋味浓醇、爽口。

青竹茶布朗人还采用土罐茶招待宾客。

这种土罐茶是将晒青毛茶放入一个小土罐中,在火塘边慢慢烘烤,并不停地抖动,使茶叶能均匀受热。

待罐内的茶叶散发出阵阵香味时,再注入开水,稍煮片刻即可倒出饮用。

布朗族糊米茶罐罐茶布朗族也将茶叶作为祭品、礼品,甚至姑娘们的陪嫁品。

赕佛、建新房、入寨式、祝寿、订婚和结婚等,茶叶、酸茶都是布朗人之间表达心意、传递感情的礼品之一。

(七)、白族茶俗文化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

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

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