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21世纪医学挑战生命极限精练
2021届青岛第六十五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青岛第六十五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从乡村群众患病找“赤脚医生”,到现在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从缺医少药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医疗卫生机构3670个,医疗床位8.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0.5万人。
医疗设备极其简陋,医疗技术水平低下,人民群众得不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
现在,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9.7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达952.9万人。
70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目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77岁。
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显示,1995 年我国位列第110名,2015年提高到第60名,2016年提高到第48名,是全球上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健康中国步履稳健》,《人民日报》2019年6月4日)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细化措施,将妇幼健康作为重要内容。
一是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
实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加强贫困地区出生缺陷防治,启动实施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和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截至2018年底累计救助出生缺陷患儿1.3万名,拨付救助金超过1.5亿元。
二是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
通过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和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患有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进行集中救治,并逐步扩大救治病种。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巨噬细胞精练
巨噬细胞谈到死亡,一般人想到的都是凄凉或者悲伤的场面,但对于美国纽约冷泉港实验室(全世界最著名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之一)的迈克尔·加德纳教授来说,死亡却是一个异常繁忙的场面。
这是他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的体验——他专门研究动物的机体是如何处置体内死亡的细胞的。
动物体内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细胞死亡。
机体对这些死亡细胞的正确处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如果机体不能及时将体内的死亡细胞处置掉,后者便会在体内引发一系列对机体有害的病理反应。
比如,人的胚胎发育的初期,双手和双脚的指(趾)头之间会有一种类似于鸭子脚上的蹼一样的结构,但随着胚胎的发育,构成这种结构的细胞会逐渐死亡,并被机体清除掉。
到胎儿出生时,这种蹼样结构会完全消失。
但如果胎儿的这种机制发生了异常,那么孕妇生下来的就是个畸形儿。
在大多数情况下,机体都是依靠体内一种名为“巨噬细胞”的细胞来吞噬和处理体内的死亡细胞的。
现在,让加德纳等科学家感兴趣的是,巨噬细胞是如何知道一个细胞是否已经发生了死亡,进而对其发挥吞噬作用的呢?因为如果不能精确地做到这一点,那么巨噬细胞很有可能对健康的细胞也发动攻击,继而造成机体损伤。
经过近10年的研究,科学家已经初步探明,是巨噬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在发挥着识别死亡细胞的功能。
此外,死亡细胞表面也表达某种分子,这种分子被认为是死亡细胞向巨噬细胞发出的信号,告诉巨噬细胞可以来吞噬自己了,所以有人称其为“诱吞分子”。
科学家发现,在某些死亡细胞的表面存在一种名为“磷脂酰丝氨酸”(PG)的诱吞分子,而在巨噬细胞的表面则有一种可以和PG分子相结合的蛋白质分子。
通过这两种分子,巨噬细胞就可以正确地识别死亡细胞,并对其发挥吞噬作用。
那么健康细胞之所以不被巨噬细胞所吞噬,是不是因为它们的细胞膜表面没有PG分子呢?科学家的研究显示,PG同样存在于健康细胞,只不过在健康细胞,这种分子只存在于细胞膜的内表面,平时巨噬细胞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分子。
高考备考必备:现代文阅读练习 .doc
高考备考必备:现代文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科技文,回答1-4题。
遗传性疾病是因体内某种基因缺乏、基因缺欠或突变所引起的。
如果能对其中病态基因进行补偿、替代或修复,就能在治疗遗传性疾病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
因此,现代医学诞生了一个新科目。
目前可行的是将患者细胞所需要的基因与适当的载体重组,转移于受体细胞(靶细胞)内,转移基因即有表达功能的外源性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并产生前所未有的基因产物,从而达到治疗遗传性疾病的目的。
它也为基因替代与修复奠定了基础。
将生殖细胞(受精卵)作为靶细胞的基因治疗有根治效果,可在当代及患者愈后生殖的后代中免除遗传性疾病,但目前不能应用于人类,因为它能抑制某些基因遗传,一旦失控,哪怕只有一例,也为传统的人伦观念所不允许。
将无遗传观念的体细胞作为靶细胞则是可行的,但疗效报告中不会贸然出现“根治”的字样。
更重要的是选择目的基因,它是补偿缺欠基因的外源性正常基因,通常取自正常供体细胞基因组DNA或人工合成DNA的片段。
供转移的目的基因必须结构完整,转移后能随细胞分裂而复制和分裂。
这两个选择是治疗遗传疾病的第一步。
1、文中“一个新科目”是指A、基因替代。
B、基因治疗。
C、遗传治疗。
D、遗传替代。
2、准确概括目前治疗遗传性疾病的新作法及其目的一项是A、用正常基因修复病体基因,以改善变异基因的功能B、用正常基因替代变异基因,以改善遗传基因的功能C、将有表达功能的外源性基因转移到靶细胞内,以补偿缺损基因的功能。
D、将外源性基因的表达功能转移到靶细胞内,以替代缺损基因的功能。
3、“疗效报告中不会贸然出现‘根治’的字样”的重要原因是A、治疗后,很难抑制患者病态基因的遗传。
B、治疗后,很难抑制患者后代的病态基因。
C、这种治疗不能对后代的病态基因进行改造。
D、这种治疗只能对患者的病态基因产生影响。
4、文中“这两个选择”是指A、选择转移基因与供体细胞基因组。
B、选择载体重组与正常基因。
C、选择体细胞和外源基因D、选择靶细胞和目的基因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5-8题。
2021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医者
2021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医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医者周国华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
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
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
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
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
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
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
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
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
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
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
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
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
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
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
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
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
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
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2021年宁波东恩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宁波东恩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抗生素类药物曾是人类对抗诸多疾病的一个“秘密武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系列抗生素的发现,人类寿命得以大大延长。
但还不到一百年,由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抗生素逐渐走下了“神坛”,甚至成为未来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
抗生素的效力正在普遍下降,其原因是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正在迅速扩散,具有耐药能力的细菌未被某种抗生素杀死,之后便不再受制约,甚至将其耐药性传给其他种类细菌。
欧盟一位官员表示,由于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一些常见的病原体正在变成所谓的“超级细菌”。
一旦抗生素失效,我们的生活中就将充满危险——轻微的擦伤都有可能带来死亡,轻微的耳部感染可能就会引起耳聋。
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一个难题。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一份报告称,到2050年,由于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每年会导致1000万人丧生,相当于每3秒钟就有1人失去生命,危害将超过癌症。
同时最令人担心的是,这种危害性正逐年攀升。
比如治疗大肠杆菌,一般使用普通抗生素即可见效,但近几年多个国家报告部分患者即使使用最强效的抗生素也无济于事。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约70万人死于各种耐药菌感染,23万新生儿因此夭折。
但目前针对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进行的新药研发很难跟上耐药性产生的速度。
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9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新抗生素的研发严重不足,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抗生素耐药性威胁。
报告警告说,全球抗生素正濒临枯竭。
这项报告认为,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已严重危害现代医学的进展,目前急需加大对抗生素耐药感染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否则世界将被迫回到因常见感染而导致小手术致人死亡的年代。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制药公司和研究人员必须立即关注能治疗某些可在几天内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感染的新抗生素。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巨噬细胞精练
巨噬细胞谈到死亡,一般人想到的都是凄凉或者悲伤的场面,但对于美国纽约冷泉港实验室(全世界最著名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之一)的迈克尔·加德纳教授来说,死亡却是一个异常繁忙的场面。
这是他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的体验——他专门研究动物的机体是如何处置体内死亡的细胞的。
动物体内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细胞死亡。
机体对这些死亡细胞的正确处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如果机体不能及时将体内的死亡细胞处置掉,后者便会在体内引发一系列对机体有害的病理反应。
比如,人的胚胎发育的初期,双手和双脚的指(趾)头之间会有一种类似于鸭子脚上的蹼一样的结构,但随着胚胎的发育,构成这种结构的细胞会逐渐死亡,并被机体清除掉。
到胎儿出生时,这种蹼样结构会完全消失。
但如果胎儿的这种机制发生了异常,那么孕妇生下来的就是个畸形儿。
在大多数情况下,机体都是依靠体内一种名为“巨噬细胞”的细胞来吞噬和处理体内的死亡细胞的。
现在,让加德纳等科学家感兴趣的是,巨噬细胞是如何知道一个细胞是否已经发生了死亡,进而对其发挥吞噬作用的呢?因为如果不能精确地做到这一点,那么巨噬细胞很有可能对健康的细胞也发动攻击,继而造成机体损伤。
经过近10年的研究,科学家已经初步探明,是巨噬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在发挥着识别死亡细胞的功能。
此外,死亡细胞表面也表达某种分子,这种分子被认为是死亡细胞向巨噬细胞发出的信号,告诉巨噬细胞可以来吞噬自己了,所以有人称其为“诱吞分子”。
科学家发现,在某些死亡细胞的表面存在一种名为“磷脂酰丝氨酸”(PG)的诱吞分子,而在巨噬细胞的表面则有一种可以和PG分子相结合的蛋白质分子。
通过这两种分子,巨噬细胞就可以正确地识别死亡细胞,并对其发挥吞噬作用。
那么健康细胞之所以不被巨噬细胞所吞噬,是不是因为它们的细胞膜表面没有PG分子呢?科学家的研究显示,PG同样存在于健康细胞,只不过在健康细胞,这种分子只存在于细胞膜的内表面,平时巨噬细胞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分子。
广东高考语文实用文阅读试题
广东高考语文实用文阅读试题实用类的语文阅读试题是许多高考生都会选择的试题之一,下面为大家的广东高考语文实用文阅读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生死之间雷抒雁①一位墨西哥的作家曾说:“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完毕生命。
”是的,即使一个人的手不慎失去了,残肢还会提醒他手曾经的存在。
死亡,如雪的融化,雾的消散,云的飘移,永远没有了,没有了。
②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每天,一进房门,你就那张让你、惦记,你如此熟悉的面孔。
如果没有找到,你会情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去找,看她是在休息还是在操劳——是在洗那些永远洗不完的衣物,是在为孩子们做晚饭,还是在专注地看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
房子里空荡荡的,她不在。
看着墙上那张照片,你知道她已永远离开了。
那张一直带给你欢乐的母亲的照片,你突然发现其中竟有一缕忧伤。
难道,照片也有灵性,将她对你无微不至的关心凝聚在目光中?③我不愿再走进母亲的房间,不愿触动她老人家遗留下的衣物,就让它原样留存着,任灰尘去封存。
唉,每一件遗物都是一把刀子,动一动就会刺伤那脆弱的神经。
④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不再流泪。
谁不知道死是人生的归宿!生,让我们给生命打了一个结,死,便是一种解脱。
妻子这样抚慰我,儿子也这样抚慰我。
他们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忙忙碌碌,快快乐乐,去干他们自己的事,好似母亲的离世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母亲的死,给他们留下的只是短暂的痛苦,并没有留下伤口,而在我的心里,却留下了很深的伤口,有很多的血流出,我常常按着胸口,希望那伤口尽快愈合。
可是很快我发现,愈合的只是皮肉,伤痕的深处无法愈合,时常会有疼痛蔓延开来。
⑤我永远不会忘记xx年9月6日下午5时,在中国作协的会议室讨论的过程中,我以一种近乎失态的焦灼,希望会议早点完毕,然后迫不及待地奔向母亲的住处。
快到家时,我打给家里,想马上听到母亲的声音。
铃声空响,我希望她是到楼下散步去了。
⑥推开门,像往常一样,我喊了一声“妈妈”,无人应声。
2021届新高考现代文阅读 Ⅰ专题训练(一)含答案
【最新试题】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专题训练(一)(共5题)(学生版)(两节连堂课完成)1.【2021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一次联考】(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
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
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
《尚书•尧典》曾这样记载观象授时,上古的人们便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
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
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
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
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
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
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特别加时练(15) 高三总复习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特别加时练(15) 高三总复习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特别加时练(15)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带来了医学目的、医学模式的变革。
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世卫组织的这一论断,恰恰与中医药学的基本理念一致。
”“中医药作为国际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表示,中医药学本质上是健康医学的先驱:中医药学强调养生保健治未病的预防疾病思想,是一套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
这种医学特色和优势契合了当前的医学发展需求,这也是中医药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与基础。
目前,中医针灸和藏医药浴法分别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以“简便健康”著称的中医药,成为受人追捧的养生保健方式,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10月29日《中医药越来越“国际范儿”》)材料二:伊朗有位“洋中医”阿米尔??胡曼??卡扎米,现任世界针灸联合会副主席,曾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学位,主攻针灸临床。
现在,他不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还在北京、德黑兰等城市出诊,用手中的银针医治了众多病患。
同时精通中西医的他对这两种医疗方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一些病,比如感染,最好用西药进行治疗;有一些病,比如糖尿病、心脏病等,主要用西药治疗,但将中西医结合则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而对于一些慢性病、神经性疾病、疑难杂症等西医已经没有明显疗效的疾病,中医却往往有很好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对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被中医药良好的疗效征服。
新高考语文终极冲刺卷(一)(原卷版)
终极冲刺卷(一)(原卷版)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2020·江西省红色七校高三5月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
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
“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题精练: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题精练:现代文阅读原题再现(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觉醒生命意识,懂得生命坚守的意义。
要敬畏自然,天地人和。
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和”,强调中和,致中和,天地人和。
要敬畏自然,善待自然万物。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最初的成果又消失了”。
要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生命的诞生是极其神圣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必须珍惜与爱护。
要尊重和热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无论经历什么挫折苦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勇于面对,坚强地生活下去。
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说,“我心目中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要尊重他者,守望相助。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发出预警,所有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
所以不要问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相连、休戚相关,中国人民为抗击疫情、遏制疫情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生命教育要给学生提升生命境界的智慧。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泪水擦亮我们的眼睛、净化我们的灵魂。
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坚守,更在于开拓。
生命教育要赋予学生这种开拓生命、提升生命境界的智慧、勇气和能力。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难卓越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
”人的生命,也正是在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自我挑战中得到开拓和提升,从而变得深沉而辽阔、厚实而隽永。
生命教育要鼓励学生拓展生命的维度。
生命有“四个维度”:一是生命是有温度的。
生命,是具体、多元、鲜活的,会有高低起伏、顺境逆境,要懂得用时间去疗伤,要学会用哲学、用人文艺术和时代精神去慰藉、去滋养。
二是生命是有宽度的。
只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爱人以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人格、有担当、有本领,才能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高考现代文阅读阅读三篇(附参考答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阅读三篇(附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受”。
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是一家相当于民间智库的独立机构,它基于调查研究而得出基因编辑“造人”在“伦理上可接受”的结论是否能为社会广泛认同,可能并不确定。
但是,这至少反映了一种社会趋势,一些人认为,可以为基因剪刀“造人”开绿灯。
国际社会对基因编辑婴儿从一开始就是坚定的红灯警示,现在却有人准备开绿灯,这个转折过程的时间之短令人吃惊。
2015年,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因团队进行胚胎基因编辑遭到国际生物医学界的反对。
当时有人预测,世界上首次诞生基因编辑活产婴儿可能还要50~100年。
但是,从那时到现在才三年,就已经有人呼吁为基因编辑婴儿开绿灯了,这是否意味着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为时不远了呢?基因编辑“造人”技术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实用性。
目前已知有超过4000种遗传性单基因疾病,影响全球超过1%的新生儿。
从理论上讲,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预防这些疾病,让每个家庭都获得健康婴儿。
这显然比胎儿出生前的基因检测更先进。
不过,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提出基因编辑婴儿“伦理上可接受”的同时,给予了严格的限定条件。
其一。
基因编辑婴儿必须确保并符合未来出生婴儿的福祉;其二,符合社会的正义和团结,不会增加歧视和分裂。
这两个条件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复杂和困难。
仅仅从技术上看,基因编辑要符合婴儿的福祉就是一个难题。
黄军等人对胚胎修改β地中海贫血的致病基因时,试验了86个废弃胚胎细胞,最终只有28个基因被成功编辑修改,成功率约为33%。
显然,这个成功率并不足以获得安全性和成功率的保障,也让人们对此技术抱有疑虑。
现在,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有“基因魔剪”之称的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并不精准,脱靶率较高。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体的,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中医首先反映的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
有人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科学的、模糊的、不可实证的,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实证观念和思维。
实证思维主张分析还原,还原到后来就各个成为一个孤立的个体。
整体关联的思维也讲还原,而整体关联所还原的个体是相互关联的个体。
从根本上说,中医研究的是人这个有精神的高级生命体。
因此,中医才有这样的观念,整体生命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完整地反映整体的面貌,而不只是反映那个部分。
比如,肝脏不只反映肝脏,心不只反映心,而是与其他脏器的生理功能密切关联。
中医诊治要周全地考虑不同性别、体质、地域、时间等因素,对药材的采用也特别强调地域性的差异,这是基于中国哲学中“自然合理”的理念。
“自然合理”有尊重自然和注重个性两重内涵。
中国哲学里的“自然”是本然的意思,任何违背事物本来面貌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要适合、符合这个事物本来发展的途径、趋势。
而现代人所尊奉的“科学合理”的理念,是要去掌控自然,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
其实,很多现代科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科学并不是按照人的意志去改变自然界的本来关系,而是使自然界和人类能够更加和谐地相处。
此外,“自然合理”特别强调符合事物的本性,即个性,这就跟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强调普遍化、普适性有很大的差异。
中医还体现了中国哲学所强调的直觉思维。
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中,“望”和“闻”是医生的直觉,中医通过“望”观察病者的气色、舌苔和形态,通过“闻”体气、口气、二便之气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的判断。
医者“问”,患者通过口述的方式,将自己的直观感受告诉医生。
最后是“切”,医生通过脉象来印证医者对患者情况的直觉判断是否准确。
【KS5U解析】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届高三9月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B.尊重作家的创作欲望和创造性劳动,不属于文艺创作的规律,因此不能成为文艺创作需要“接地气”的理论依据。
C.鲁迅先生说的“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意在证明文艺创作要解决做人的问题,而首要的是解决“我是谁”的问题。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C项,题干要求编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宣传小册中的内容是供大众阅读的,就要讲究内容的通俗化,不宜编入太专业的知识。该选项说的“良渚文化玉器与山西陶寺遗址玉琮的比较研究”涉及的内容太专业,适合研究玉器,精通玉器的人阅读,不适合大众阅读。
故选C
【5题详解】
C. 第三小组:玉器在良渚文化中并不是普通民众的生活用品,而是贵族借以对王权、军权、神权、财权进行掌控的礼仪系统。
D. 第四小组: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认为文明社会的标准之一要有“复杂的礼仪中心”,而良渚文化是符合这个标准的。
6. 班上的小明同学发现材料一和材料三都有“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的相关表述,但没有进一步对比表述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请你进行进一步比较分析。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回答时代重大关切,反映人民疾苦和心声,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号上,而要有切实的行动。只有踏踏实实,沉入历史和现实的深处,才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大型合唱声乐《黄河大合唱》是怎样诞生的?词作者、青年诗人光未然在抗敌演剧队转战的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写下了大型朗诵诗《黄河吟》。作曲家冼星海置身于民族解放斗争的前沿,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和人民大众的痛苦。当他听到光未然深情地朗诵《黄河吟》和充满激情的讲述后非常兴奋,产生强烈共鸣。于是,乐思如潮,终于完成了一首时代的民族音乐史诗。柳青、周立波等作家为了创作,为了“接地气”,宁愿把全家搬到落后的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医学类高考语文试卷真题
医学类高考语文试卷真题近年来,医学类专业的高考热度持续攀升,许多考生为了实现自己的医学梦想,努力备战高考。
医学类高考语文试卷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考生的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下面是某年某地医学类高考语文试卷的真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共24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肥胖是全球性问题,而肥胖是可以通过合理的食物搭配和适量运动来改善的。
不少人认为,减肥是困难的,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看到成功。
1、请从文中找出该段文字的主题句。
(8分)2、根据此段文字的内容,简要总结出作者的主要观点。
(8分)3、请简要说明一下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肥胖是全球性问题。
(8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共24分)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世界各国正在全力应对。
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疫情的传播,希望广大市民都能够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避免感染。
4、请从文中找出该段文字的中心句。
(8分)5、根据此段文字的内容,简要总结出作者的主要观点。
(8分)6、请简要说明一下为什么我国政府要采取措施来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
(8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共32分)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目的是预防疾病的发生。
预防医学包括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两大方面,它促进了人类健康的提升。
7、请从文中找出该段文字的关键词。
(8分)8、根据此段文字的内容,简要解释一下预防医学的主要目的。
(8分)9、请简要说明一下预防医学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16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共20分)医学伦理是一门关乎医生、患者、医疗机构等关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医学实践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涉及到生命、尊严、责任等方面。
10、请从文中找出该段文字的核心概念。
(8分)11、根据此段文字的内容,简要解释一下医学伦理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
(8分)12、请简要说明一下医学伦理对医学实践的重要性。
(8分)以上便是医学类高考语文试卷的真题内容,希望各位考生根据实际情况认真作答,取得优异的成绩。
广东省揭阳市云岭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揭阳市云岭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17题。
刘伟:我的双脚最初的梦想刘伟出生于1987年,上小学的时候,正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肇始,成为职业球员是他的理想。
一切想象在10岁的一天终止,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不就是截肢吗?好了再接上不就行了。
”脱离生命危险之后,刘伟被告知,他永远失去了双臂。
“当时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傻了。
”在医院做康复的那段时间,他遇到了一位同样失去双手的病人。
“他能自己吃饭、刷牙、写字,而且事业上也非常成功,他教了我很多。
”这个人叫刘京生,北京市残联副主席。
面对有着同样遭遇的人,刘伟的感受是:“如果你一出生就有两个脑袋,别人都觉得很奇怪,怎么有两个脑袋呢?无所适从。
但当你遇到一个同样有两个脑袋的人,而且你发现他过得很好,那你肯定会想,他过得好,我也可以。
”失去双手半年后,他就学会了用脚刷牙、吃饭、写字。
生活被放到了没有双手的断点上。
他在12岁时开始学游泳,进入了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
仅仅两年之后,他就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
刘伟对母亲许下承诺: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回来。
残酷青春在为奥运会努力做准备时,高强度的体能消耗导致了免疫力的下降,患上了过敏性紫癜。
医生告诉过他母亲,高压电对于刘伟身体细胞有过严重的伤害,不排除以后患上红斑狼疮或白血病的可能,他必须放弃训练,否则将危及生命。
“只能放弃,不能为了比赛,命都不要了吧。
”在放弃了足球、游泳之后,他把希望置放在他的另一项爱好上——音乐。
家人反对他走音乐这条路,但没有成功。
“人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所以我最终选择了音乐。
”找到一家私立音乐学院,校长给他们的回应是:刘伟进我们学校学音乐只能是影响校容。
刘伟对校长的回应是:谢谢你这么歧视我,我会让你看看我是怎么做的。
用脚弹琴是艰难的,这需要勇气和想象力,许多人用手弹都需要很多年才有起色,何况是脚。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文研究的主体,在数字人文中实现了从具体的学者个人向计算机的转变。
B.远读不是要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是要发掘文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征。
C.数字人文的价值,在于将历史上未被注意和阅读的文本都进行数据化并做研究。
6. 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有哪些相同的经验,请概括说明。
【答案】4. B 5. D
6.(1)都立足自身实际,结合土地特点制定相应的增产措施;(2)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解决水电路等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3)都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远读是数字人文的基石。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例如,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等人对数百万册数字化图书进行多种词汇和词频统计,以分析英语世界的语言演变,这属于前者;莫莱蒂用地图、树结构来分别展示文学作品的地理特征和侦探故事的类型结构,这属于后者。无论是宏观统计描述还是内在结构揭示,都是超越文本具体内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结果都是需要解读的。正如米歇尔所说,在巨量文本集合上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人文材料的宏观研究提供了证据;但是要解读这些证据,就像分析古代生物化石一样,是有挑战性的。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是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本领域的认知和理解。一句话,人的阅读不可替代。
2021年高考终极猜题卷(全国卷版)语文试卷+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终极猜题卷全国卷版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
礼是有秩序的爱。
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在漫长的进程中,以“地缘”关系为依据,以“亲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宗族——家族共同体,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
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
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范仲淹、司马光等大儒们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即通过哪种方式重建社会。
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
以程、朱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确定了家礼构想,目的是复兴宗子法,使朝廷有“世臣”。
程子所立祭祀之法的本意是,祭祀的主体是士大夫的宗子,不是庶人。
一个家族祭祖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祖先,即收族。
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
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宗族大家族乃至族内小家庭之间的“亲亲”要求,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在这种“亲亲”的基础上,通过祭祀共同的祖先,达到凝聚人心,团结族人,互爱互助的效果。
这样,敬宗收族,使得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成为维持社会稳定、一统天下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因而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生辰祭、忌日祭等,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
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宗族管理权力的合法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21世纪医学挑战生命极限
大量研究表明,端粒与细胞的老化关系密切·
端粒,是指由染色体末端的“TTAGGG”碱基组成的循环序列。
除了部分例外,端粒在每次细胞分裂后变短,缩短到一定程度后,细胞便停止分裂。
最新研究表明,当体内生成具有极短端粒的细胞团之后,端粒部分的间隙就会出现错位,并与其他染色体发生融合。
人类的癌症,据称大约85%极有可能与端粒异常有关。
由氧化引起的损伤,是造成端粒异常的另一原因。
在遭受氧化损伤的细胞中,活性氧值上升,并引起DNA损伤。
长期从事该项研究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分子遗传学研究所的大卫·吉利博士认为人体内的DNA修复机构,可能与老化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一旦能够找到预防氧化损伤、弥补 DNA修复机构缺陷的手段,将有助于人们开发更为有效治疗疾病的方法。
有些人尽管机体健康,却由于早老性痴呆症而陷于重度痴呆状态。
因此,如何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维持大脑功能,将是今后的医疗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
斯坦福大学医学系的罗伯特·扎霍尔斯基博士介绍说,在生物中,惟有人类会陷于慢性身心紧张之中。
处于身心紧张状态时,人的副肾皮质会分泌出一种被称为“糖皮质激素”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内,使人的大脑逐渐老化。
根据扎霍尔斯基博士的研究,糖皮质激素会阻止神经元吸收作为能量来源的糖,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
特别是海马部位的神经元,更容易受到伤害。
海马是大脑皮质的一种,是控制记忆的重要部位。
长期处于身心紧张状态,或是受到来自外界的心理创伤,会导致体内糖皮质激素浓度的上升,造成海马萎缩。
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引起忧郁症等精神疾病。
目前,扎霍尔斯基博士正计划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基因治疗之中。
具体做法是,在海马植入可以生成分解糖皮质激素的蛋白质的基因。
或者植入 SOD(超氧化歧化酶)基因。
他设法在实验中使小白鼠出现心脏疾病发作和癫痫发作,然后在小鼠的大脑海马注入SOD基因。
通常情况下,由于发作造成的应激反应,海马的神经元会在48小时后死亡。
但是,如果在发作后48小时之内进行上述基因治疗,就可以防止大脑出现后遗症。
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医疗技术必将出现飞速提高。
在21世纪,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顽症可望被逐一攻克,长生不老或许将成为现实。
专家呼吁.对于人们在现代社会所承受的过度身心紧张,也必须及早采取相应对策。
7.下列对端粒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端粒是指由染色体末端的“TTAGGG”碱基组成的循环序列。
B.每次细胞分裂后,端粒就变短,最终使细胞的分裂停止下来。
C.极短的端粒成为细胞团之后,端粒部分的间隙就会出现错位,并与其他染色体发生融合。
D.端粒的异常,将有85%导致患癌症。
8.对“如何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维持大脑功能,将是今后的医疗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个医学挑战生命极限的问题。
B.一个人的机体健康,也意味者他的大脑功能也一定是健康的。
C.细胞中,活性氧值上升,会引起DNA损伤.而 DNA修复机构的缺陷,可能与老化密切相关。
D.今后医疗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是努力找到预防氧化损伤,弥补DNA修复机构缺陷的手段.
9.下列与糖皮质激素毫无关联的一项是( )
A.“糖皮质激素”这种物质,是由处于身心紧张状态时,人的副肾皮质分泌的。
B.人的大脑的逐渐老化,与“糖皮质激素”在长时间内的作用有关。
C.海马是大脑皮质的一种,是控制记忆的重要部位,它的萎缩是由体内糖皮质激素浓度的上升造成的。
D.端粒在每次细胞分裂后变短,其变短的情况与糖皮质激素浓度有关。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的癌症,据称85%左右与端粒的异常有关。
B.长期从事端粒异常原因研究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分子遗传学研究所的大卫·扎霍尔斯基博士认为:人体内的DNA修复机构,与老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C.糖是神经元作为能量的来源,缺少了它,最终会导致神经元的死亡。
D.扎霍尔斯基博士经过努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基因治疗之中。
其具体的做法是,在海马植入可以生成分解糖皮质激素的蛋白质的基因,或者植入SOD(超氧化歧化酶)基因。
【参考答案】7.A(B项是关于端粒分裂后的特点的.C项讲的是端粒异常的情况.D项讲的是端粒异常与人类患癌之间的某种关系.)
8.B(即使机体是健康的,大脑功能也不一定是健康的,随着人的年龄的增大,大脑的功能就会减退。
)
9.D(此项与糖皮质激素毫无关系,属于无中生有。
)
10.C(A项应是“人类的癌症,据称85%左右极有可能与端粒异常有关”。
B项有两处错误:一是“扎霍尔斯基”应是“吉利”;二是“可能与老化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这个“可能”不能少。
D项所讲只是一种计划,还未应用于基因治疗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