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研究进展_殷修扬

合集下载

树枝状高分子合成新技术

树枝状高分子合成新技术

一、引言树枝状高分子作为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优异性能的新型高分子材料,近年来在材料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树枝状高分子的结构特点是其高度支化、对称,具有致密的网状结构,这使得它们在抗撞、耐磨、防腐、防弹、防爆、阻燃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树枝状高分子合成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二、树枝状高分子合成新技术的研究进展1. 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树枝状高分子的合成主要基于聚合反应动力学,近年来,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研究人员提出了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等分子结构参数及其与聚合反应条件之间的数学关系,为树枝状高分子的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2. 超支化聚合物的分子设计超支化聚合物是树枝状高分子的一种,具有高度支化的结构。

研究人员利用不同聚合反应基团的活性差别,建立了用商品化的双组分单体原位合成AB2型中间体的方法,大量制备超支化聚合物。

此外,基于氧杂环单体的自缩合开环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带超支化核“合聚氧化乙烯臂”的两亲性多臂共聚物。

3. 分子自组装分子自组装是树枝状高分子合成的重要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提出了分子堆砌模型和宏观分子自组装机理,在实验室实现了宏观尺度的分子自组装和结构不规整大分子的宏观自组装。

4. 高分子材料改性为了提高树枝状高分子的性能,研究人员对高分子材料进行了改性。

通过引入不同官能团,可以赋予树枝状高分子优异的导电性、磁性、生物活性等特性。

三、树枝状高分子合成新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1. 工业防腐领域树枝状高分子具有优异的防腐性能,在工业防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如深圳猿金刚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树枝状聚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防腐领域、特种车辆领域、轨道交通领域、新能源电池领域、军工领域等。

2. 特种车辆领域树枝状高分子在特种车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装甲车、防爆车等。

由于其优异的抗撞、耐磨、防腐性能,可以提高特种车辆的安全性能。

3. 轨道交通领域树枝状高分子在轨道交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高速列车、地铁等。

树枝状聚合物和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

树枝状聚合物和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

第二节:聚合物的结构与支化聚合物
长 期 以 来 人 们 对 聚 合 物 的 分 类
线型聚合物
支链型聚合物(星型、梳型)
聚能化通 合不聚常 物如合认 线物为 型性支
体型聚合物
超支化聚合物之所以长期不被人们重视的另一 原因是表征手段的缺乏。 近年来,随着高分子科学的进展,高分子结构 与性能间的关系研究不断深入,使得人们对支化聚 合物有了新的认识。支化对高分子的性能具有重大 的影响,支化聚合物中支链的性质、长度分布及支 化度等物理参数与它的化学、物理、力学、流变学 性能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这种影响的积极或消极 意义完全根据研究目的和应用目的来应用。
但这一定义并没有考虑到线型聚合物的 支化度等于0。比如说,线型二聚体的支化度 为1,而线型三聚体的支化度等于0.5,显然 与支化度的概念不符。因此Yan和Mueller对 公式进行了修正。
支化度=(端基单元+支化单元-1)/ (端基单元+支化单元+线型单元-1) 在分子、分母上同时-1是由于线型聚合物含有一个起始基团和一个 末端集团
Br
A B B
A B A B B B A B B B B A BA A B B B B
A B B A B
A B B A B A B B B A
A B B B B A B B A
B B A B B B A BA
B A B B B A
B B
进一步的增长过 程有多个可能性, 三聚体只能通过一 个二聚体与一个单 体反应得到,结果 将形成两个异构体, 至此尚无支化结构 出现。 四聚体的形成 可通过两个二聚体 的结合,或一个三 聚体(两种结构) 与一个单体反应来 实现,四聚体有三 种异构体,其中只 有一种是支化的。

《树枝状大分子》课件

《树枝状大分子》课件
《树枝状大分子》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树枝状大分子的简介 • 树枝状大分子的性质和应用 • 树枝状大分子的发展前景 • 树枝状大分子的研究进展
01
树枝状大分子的简介
树枝状大分子的定义
树枝状大分子是一种具有树形结构的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结构由中 心核、树枝层和外延基团组成。
树枝状大分子的名称来源于其树形结 构,类似于树枝的分支形态。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方法
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通常采用“发散法”和“收敛法”两种 策略。发散法是从中心核向外延伸,逐步增加树枝层的数目 和外延基团;收敛法则是从简单的起始物出发,逐步增加分 子的大小和复杂性。
在合成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反应试 剂和反应条件,以确保合成出目标结构的树枝状大分子,同 时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02
树枝状大分子的性质和应用
树枝状大分子的物理性质
高度对称的结构
树枝状大分子具有高度对称的结构,这使得它们 具有一些独特的物理性质。
良好的溶解性
由于其结构特点,树枝状大分子通常具有良好的 溶解性,能够溶于多种溶剂。
高分子量
树枝状大分子的分子量通常很大,这使得它们具 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树枝状大分子的化学性质
树枝状大分子的结构特点
树枝状大分子的树形结构使得分子具有高度的几何对称性和规整性,这使得分子 在溶液中具有很好的自组装能力,容易形成有序的高级结构。
树枝状大分子可以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基团,这些基团可以在树枝层和外延基团 中以多种方式进行组合和排列,这使得树枝状大分子具有极高的分子多样性和可 设计性。
详细描述
树枝状大分子的性质受到其结构、组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者们通过改变树 枝状大分子的组成、修饰其表面、调节其环境条件等手段,实现对树枝状大分子性质的 调控。这些研究为树枝状大分子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作为药物载体、催化剂、

树形、超支化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树形、超支化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树形、超支化聚合物的研究进展树形、超支化聚合物的研究进展董璐斌(天水师范学院化学系,甘肃天水,741000)摘要: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对原材料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推动了新型高分子化合物和新材料的发展。

树形、超支化聚合物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使之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故本文对树形、超支化聚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树枝状聚合物;超支化聚合物;应用;进展树形聚合物和超支化聚合物为高度支化的聚合物,性质的独特性,引起了众多领域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在此主要介绍树形聚合物在超分子化学、生物医学、光化学与电化学、催化剂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超支化聚合物在热固性树脂增韧剂、染色助剂、缓释剂、超支化液晶、涂料及聚合物薄膜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一、树形聚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1、超分子化学由于树形聚合物的结构、尺寸、表面和内部的官能团种类及数目等分子参数都可以精确控制,使得其非常适合作为超分子体系的构筑单元和研究超分子体系的模型,因此,从树形聚合物的出现开始就在超分子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兴趣。

Cardulls等合成了一种两亲的C60树枝状聚合物,并在空气-水界面上形成了单分子层的L2B膜。

C60树枝状聚合物共轭体系是由富勒烯二酸合成的。

这种膜有可能应用于光学技术或生物传感器领域。

Crooks等用在金箔表面重复沉淀的方法,通过第四代的聚酰胺2胺树形聚合物(PAMAM)与马来酸酐-甲基乙烯基醚共聚物自组装成渗透选择性膜,该膜对外部刺激、pH值变化具有响应性。

此膜作超分子“门”的功能是pH的函数:在低pH值时阴离子容易穿透而阳离子被排除在外;在高pH值时,结果相反。

2、生物和医学树形聚合物的大小、内部空腔和表面管道决定了它可以作为蛋白质、酶和病毒理想的合成载体,再加上它们很容易进行官能化作用,树形聚合物在很多与生物和医学相关的领域都得到了应用。

这些领域包括药物载体、基因载体、DNA生物传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试剂、核磁共振造影剂、免疫制剂等。

树枝状聚合物合成方法的新进展

树枝状聚合物合成方法的新进展

1 加 成 反 应
作 为 一 种 基 础 的有 机 反 应 , 成 反 应 在 树 状 聚 合 物 的合 成 中得 到 了 广 泛 的 应 用 。 含 有 硅 氢 键 加 的 化合 物 与 不 饱 和 化 合 物 的加 成 反 应 , 硅 氢 加 成 反 应 或 硅 氢 化 反 应 , 将 杂 原 子 硅 引 入 树 状 聚 合 既 能
维普资讯

3 ・ 2





树 枝 状 聚 合 物 合 成 方 法 的 新 进 展
朱 鸣岗, 张其震 , 侯昭升
( 东 大 学 化 学 与 化 工 学 院 , 南 2 00 ) 山 济 5 10
摘 要 : 结 了树 状 聚 合 物 的 几 大 类 合 成 方 法 , 其 反 应 机 理 , 重 介 绍 厂这 力 面 的 一 最 新 的 总 及 着
料 等 方 面 , 有 许 多 新 的应 用 。树 状 聚合 物 正 处 在 广 泛 应 用 的 前 夕 , 到 合 理 、 效 的 合 成 方 “ 都 找 高 法 逐 渐 成 为 研 究 热 点 。树 状 聚 合 物 已经 经 历 了 几 十 年 的 历 史 , 期 的 发 展 情 况 已有 人论 述 。 本 早 文 对 近 几 年 来 树 枝 状 聚合 物 合 成 的新 方 法 , 其 是 新 机 理 进 行 了大 致 总 结 尤
G=4为 第 四 代 树 状 聚 合 物



/。 j L
o + S H H2 H 2 Ho J i 2 C Bc I C C N o LS H i ] — — , — — ■
o~
为 树 状 结 构
图 2 硅 氢 加 成 之 二

树枝状大分子在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树枝状大分子在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离,拉近了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 • 在传统均相催化反应广泛应用
目前主要应用到催化中的dentrimers
(a) PAMAM; (b) PPI;
(c) polybenzyl ether; (d) polyaliphatic ester
(e) polycarbosilane (f) polyester amide.
目前可以应用范围
• 催化剂:如用作载体及利用其纳米为环境 • 制备纳米材料:如用作稳定剂 • 表面活性剂:如利用某些种类的两亲性 • 膜材料 • 生物医药领域:如用于药物的释放 • 光电材料
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 溶解性可以通过端基调节,内部或表面可以连接活 性组分
• 具有纳米级的微环境,能产生特殊效应 • 能够通过超滤或渗析等技术从均相反应混合物中分
反应在甲醇中进行 内部亲油:富集反应物 表面亲水
Yield:50%
concentrator effect catalytic pump
Jean M. J. Frechet et al, J. Am. Chem. Soc. 2001, 123, 6959-6960 <10
Peripherally Modified Dendrimers in Catalysis
Strategy of Synthesis
收敛法
Lance J. Twyman et al, Chem. Soc. Rev, 2002, 31, 69–82
J. Cole-Hamilton et al, J. Chem. Soc., Dalton Trans., 2002, 4323-4334
Metal Nanoparticles in the Dendrimer Interior

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

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

摘要: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

本文首先介绍了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然后详细阐述了其合成方法,最后总结了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领域。

一、引言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独特的三维树枝状结构,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优异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催化性能、生物相容性等。

近年来,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在材料科学、药物传递、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合成方法及应用领域进行综述。

二、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1. 三维树枝状结构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其三维树枝状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孔隙率和优异的力学性能。

2. 主链结构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的主链通常由单糖、氨基酸、聚合物链等单元组成。

主链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

3. 分支结构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的分支结构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分支结构可以是单分支、双分支或多分支,分支长度和分支密度可以根据需要调节。

4. 端基结构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的端基结构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端基可以是单官能团、双官能团或多官能团,端基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活性、生物相容性等。

三、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1. 发散合成法发散合成法是制备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将单体的聚合反应在多官能团引发剂的存在下进行,形成树枝状结构。

根据引发剂的不同,发散合成法可分为阳离子引发、阴离子引发、自由基引发等。

2. 收敛合成法收敛合成法是另一种制备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

该方法是将具有多官能团的单体或预聚物逐步进行缩合反应,形成树枝状结构。

收敛合成法可分为核壳结构合成、环状结构合成等。

3. 介观自组装法介观自组装法是一种基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制备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等相互作用,形成树枝状结构。

树枝状高分子研究应用进展

树枝状高分子研究应用进展

x
n
PAMAM-(1,3,4- OXAn)6(4 D=PAMAM,n=4.10,x=64) 图 4 聚酰胺-胺与 1,3,4-恶二唑基结合示意图 Fig.4 Schematic of PAMAM binding the 1,3,4-oxadiazole
4 在液晶领域中的应用
树枝状高分子由于具有特定的形态及单分散 性的特点,并且在树枝状高分子的外围修饰适当的 小分子是一种获取介晶树枝状高分子的简单方 法 [ 11,12 ],从而在液晶领域中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陈 建芳等[13]采用扩散法合成了 1~2 代树枝状聚酰胺 胺,采用麦克尔加成方法对树枝状 PAMAM 进行表 面修饰,将 6-(4- 甲氧基 - 4- 氧基偶氮苯)- 甲基 丙烯酸己酯偶氮液晶基元引入树枝状 PAMAM 的末 端,在常温常压下合成了树枝状偶氮液晶高分子, 研究发现采用此法可成功合成树枝状高分子液晶, 并且经纯化后其纯度可达 90%以上,产率可达 45% 以上,液晶性研究显示树枝状偶氮液晶高分子呈现 出典型的向列型液晶织构。张其震等[14]研究了含 36 个己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的二代光致变色液晶树 枝状高分子的性质,研究发现第一代和第二代树枝 高分子的光致变色反应速率常数 Kp 为 10-1s-1, 而含 偶氮基元光致变色液晶聚硅氧烷的 Kp 为 10-8s-1,因
性、结合性、药代动力学等性能。另外,树枝状高分 子的表面反应性基团也可以通过共价键与药物分 子结合。Yohei 等[6]研究发现末端被苯丙酸酰胺残基 修饰的 PAMAM 树枝状高分子的水溶性对温度具有 依赖性,这种高分子在低温下是水溶性的,但是高 于某一特定的临界温度却是难溶性的,这一温度被 称为低临界溶解温度,随着树枝状高分子代数的增 加,其的低临界溶解温度也在不断下降,但都是在 20~30℃范围内变动,正好低于人的生理温度,因此 这种高分子在人体内是水溶性的,可以应用于作为 药物的载体。

树枝状聚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树枝状聚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刘海峰(1980—),男,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是功能高分子的设计与合成以及新型阴离子引发剂的合成。

3通讯联系人,E 2mail :lab2004@1631com树枝状聚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刘海峰,王玉荣3,任 艳(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大连 116012) 摘要:树枝状聚合物为纳米级单分散性大分子,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使之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本文着重介绍了树枝状聚合物在超分子化学、生物医药、光化学、电化学和催化剂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树枝状聚合物;超分子;光开关;纳米级催化剂自从树枝状聚合物首次被报道以来,由于其结构的高度对称性、表面极高的官能团密度和分子大小、形状等参数在其合成过程中的可控性,以及其结构给人的美感和性质的独特性,引起了众多领域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有关研究报道呈指数形式递增。

1992年美国化学文摘在116卷的主题索引中也新设了“Dendritic P olymer ”一词。

树枝状聚合物的研究正在全世界蓬勃兴起。

随着树枝状聚合物研究的进展,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从合成和表征各式各样的树枝状聚合物逐渐转移到其特殊功能和特殊应用的研究上。

像自然界中的树状物质如珊瑚、神经网络、细胞天线等具有许多的特殊性质一样,树枝状聚合物也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能,如良好的流体力学性能,独特的粘度行为,不易结晶,独特的密度分布及折射率等。

故从一开始,研究人员就预见它在众多领域上面的应用(见图1)。

本文主要介绍树枝状聚合物在超分子化学、生物医学、光化学与电化学、催化剂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图1 树枝状聚合物的性质与潜在的应用性能示意图Figure 1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properties of dendrimers and their potential as functional macrom olecules1 树枝状聚合物在超分子化学中的应用由于树枝状聚合物的结构、尺寸、表面和内部的官能团种类及数目等分子参数都可以精确控制,使得其非常适合作为超分子体系的构筑单元和研究超分子体系的模型,因此,从树枝状聚合物的出现开始就在超分子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兴趣。

新型超支化和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的开题报告

新型超支化和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的开题报告

新型超支化和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超支化聚合物(hyperbranched polymers,HBP)是一种高级聚合物,拥有高度分枝的结构,与线性聚合物和低分子化合物相比,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和更多的反应活性中心。

因此,在诸如应用于涂料、粘合剂、医学、光电子和纳米技术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树枝状聚合物(dendritic polymers)是一种与超支化聚合物类似的高级聚合物,具有分支结构的外壳层和核心层。

由于其极佳的分子结构稳定性,它们被广泛用于催化、药物传递和纳米材料等领域。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超支化聚合物和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性质。

通过合成不同结构的超支化聚合物和树枝状聚合物,并研究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应用性能,拓宽聚合物化学的应用领域。

3. 研究内容(1)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本研究将探讨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如AB2和AB3反应、自由基聚合和亚甲基丙烯酸酯的交联聚合等方法。

(2)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方法:本研究将探讨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如基于迭代反应的方法、交联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HPTMS)的迭代反应等方法。

(3)聚合物的性质分析:本研究将利用分子模拟和实验方法,研究超支化聚合物和树枝状聚合物的形貌结构、表面化学性质、物理化学性质和机械性能等。

(4)超支化聚合物和树枝状聚合物的应用:本研究将研究超支化聚合物和树枝状聚合物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应用性能,如涂料、粘合剂、医学、纳米技术等领域。

4. 预期成果(1)开发新型超支化聚合物和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为聚合物化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2)研究超支化聚合物和树枝状聚合物的性质,增进对它们的认识和理解。

(3)探索超支化聚合物和树枝状聚合物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应用性能,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新材料。

5. 研究意义超支化聚合物和树枝状聚合物具有独特的分支结构和良好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因此在涂料、粘合剂、医学、纳米技术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树枝状大分子的应用研究进展

树枝状大分子的应用研究进展

树枝状大分子的应用研究进展李山山【摘要】树枝状分子由于其分子结构的高度对称性、分子大小可控性强、大量的端基官能团、分子内存在大量空腔等特点近年来引起了科研工作者广泛的兴趣.目前,树枝状聚合物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催化剂、金属纳米材料、表面活性剂、膜材料等多个领域.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来树枝状分子重点在医疗、吸附剂、分离膜等实际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Due to the high symmetry of molecular structure, controllable molecular size, large number of terminal functional groups and large number of cavities in the molecule, dendrimers have attracted a great deal of interest of researchers in recent years. At present, dendrime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such as medical treatment, catalysts,metal nanomaterials,surfactants and membrane material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dendrimers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applications,adsorbents and separation membranes was summarize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is area was also prospected.【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8(046)005【总页数】3页(P6-8)【关键词】树枝状大分子;膜应用;重金属吸附【作者】李山山【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16树状分子由于其分子结构的高度对称性、分子大小可控性强、大量的端基官能团、分子内存在大量空腔等特点被大幅度开发的一种新型高分子。

第四代树枝状高分子

第四代树枝状高分子

摘要:树枝状高分子作为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优异的性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树枝状高分子已经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

本文将介绍第四代树枝状高分子的结构、性能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引言树枝状高分子是一种具有高度对称性、多级分支和复杂结构的高分子材料。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树枝状高分子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树枝状高分子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

本文将重点介绍第四代树枝状高分子的结构、性能及其应用。

二、第四代树枝状高分子的结构1. 分支结构第四代树枝状高分子的分支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对称性:第四代树枝状高分子的分支结构具有高度对称性,使得分子内部应力分布均匀,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2)多级分支:第四代树枝状高分子的分支结构具有多级分支,使得分子内部具有丰富的官能团,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复合性能。

(3)结构可控:通过改变树枝状高分子的分子结构,可以实现对材料性能的精确调控。

2. 主链结构第四代树枝状高分子的主链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聚硅氧烷主链:聚硅氧烷主链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性能,适用于高温、高压环境。

(2)聚醚主链:聚醚主链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用于生物医用领域。

(3)聚酯主链:聚酯主链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适用于工程领域。

三、第四代树枝状高分子的性能1. 力学性能第四代树枝状高分子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拉伸强度:第四代树枝状高分子的拉伸强度较高,可达数百兆帕。

(2)弯曲强度:第四代树枝状高分子的弯曲强度较高,可达数百兆帕。

(3)冲击强度:第四代树枝状高分子的冲击强度较高,可达数百焦耳/米。

2. 热性能第四代树枝状高分子的热性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耐热性:第四代树枝状高分子的耐热性较高,可在较高温度下使用。

(2)热稳定性:第四代树枝状高分子的热稳定性较好,不易分解。

3. 化学性能第四代树枝状高分子的化学性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耐腐蚀性:第四代树枝状高分子的耐腐蚀性较好,可抵抗多种化学介质。

新型树枝状大分子载体在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新型树枝状大分子载体在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糊精 ( D C )包合物 、脂质体等等,取得 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存在本身系统的稳定性不足等缺点。
P MA 树枝状大分子是聚 电解质,在水 中末端基 的一级胺和内腔 中的三级胺均可质子化 ,质子化 A M 的程度取决于溶液的 p H值 。聚 电解质的质子化强烈地影响其构象。C e hn等人【 究发现在 55 p < 00 6 】 研 . H 1. <
中图分类号 : Q4 0 文献标识码 :A T 6. 4
1前

树枝状大分子 ( nr e d di r e m )是 18 年由美国密歇根化学研究所的T m l 博士U otFod 大学 95 o aa i 】 u ra 和S h l i
的Nw o e e km 教授 几乎同时独立 开发 的一类新型的高分子材料, 从其诞生开始发展到现在 , 虽然只有短短
代数 的改变对于药物溶解度的影响,研 究发现对于萘普生的增 溶效果最明显。 不仅氨基 末端 的 P AMA 树枝状大分子 ( G .,Fg l M 如 30 i a所示)具有运载药物分子的能力 ,酯基末
端的P MAM树枝状大分子 ( G2 ,i A 如 . Fgl 5 b所示)也同样具有包裹 能力 。 王俊 研 对不同的半代 P MA A M 研 究后发现, 其对疏水性药物布洛芬均表现 出增溶效果 。 vrkn a Deaao d 研 究了低代 P MA ( OG .) A M G . 30
药物释放的同时不会造成 血栓 的形成。所有树枝状大分子这些优点都为其作为药物载体提供了得天 独厚 的条件 ,它可 以实现真正意义上 的纳米给药 。 树枝状大分子分为: 有机骨架树枝状大分子、 含硅磷树枝状大分子以及含金属树枝状大分子等三 。 其中 P AMAM 是在药物研究领域研究最多也是研究最为成熟的树枝状大分子,目前 已合成 到 1 代 , 0 其具 有很好 的生物相容性,无免疫原性 ,末端 带功能化基团,可 以用来结合靶向或客 体分子[ ,,也可以通过 35 ,1 4 对其修 饰得到更有效的树枝状 大分子。此外还有聚醚类、聚酯类 、聚丙烯 亚胺类等 。本文将主要介绍 P AMA 在药物传递领域 中的应用,并对其他种类的树枝状大分子进行简要介 绍,旨在 总结前人在此方 M 面的研 究成果,为后来的研究 者提供参考 。

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王鹤童
【期刊名称】《盐科学与化工》
【年(卷),期】2018(047)005
【摘要】树枝状高分子具有高度支化的结构和独特的单分散性, 使这类化合物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 在生物医药、材料改性、工业催化、石油工业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研究了以三乙烯三胺、多乙烯多胺为起始剂, 采用发散法合成了端基为酯基、胺基的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对合成的树枝状大分子性能作了初步的探索, 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核心、不同支化代端基为酯基的PAMAM表现出了破乳性能, 且破乳行为与分子的核心、端基和支化代有密切关系.
【总页数】5页(P16-20)
【作者】王鹤童
【作者单位】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4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1
【相关文献】
1.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J], 王鹤童
2.端氨基树枝状聚合物对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J], 强涛涛赵静任龙芳王学川刘景涛郑书杰;;
3.含硝基偶氮苯侧基的丙烯酸酯类液晶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Ⅰ.含硝基偶氮苯侧基的丙烯酸酯类液晶聚合物的合成 [J], 李敏;周恩乐;杨春才;汤心颐
4.树枝状-星型聚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J], 刘虎;胡晓熙;易昌凤;徐祖顺
5.端氨基树枝状聚合物对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J], 强涛涛;赵静;任龙芳;王学川;刘景涛;郑书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树枝状大分子若干问题的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树枝状大分子若干问题的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树枝状大分子若干问题的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
标题:树枝状大分子的理论研究
一、研究背景
树枝状大分子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涂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等领域。

然而,树枝状大分子的理论研究还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其分子结构、热力学性质和自组装行为等方面。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模拟,探究树枝状大分子的分子结构特征、热力学性质和自组装行为,为树枝状大分子的应用和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将运用分子模拟和统计力学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树枝状大分子的分子结构与性质:通过构建不同结构的树枝状大分子模型,分析其分子结构和性质(如拓扑结构、分支位点数、分子质心、分子体积等)。

2.热力学性质的研究:从能量、熵和自由能等角度出发,系统分析树枝状大分子的热力学性质,比如热容、热膨胀系数、热变形等。

3. 自组装行为的研究:研究树枝状大分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自组装行为,从其中寻找规律和因素,以期为材料设计和应用提供依据。

四、研究意义
通过对树枝状大分子的理论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树枝状大分子的分子结构、热力学性质和自组装行为等方面,对其应用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五、研究进度安排
第一年:建立树枝状大分子模型,分析其分子结构和性质;
第二年:研究树枝状大分子的热力学性质;
第三年:研究树枝状大分子的自组装行为,寻找规律和因素。

六、研究预期结果
通过分子模拟和统计力学方法,本研究将进一步深入了解树枝状大分子的分子结构、热力学性质和自组装行为,为树枝状大分子的应用和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树枝状-星型聚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树枝状-星型聚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树枝状-星型聚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刘虎;胡晓熙;易昌凤;徐祖顺
【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
【年(卷),期】2008(25)1
【摘要】介绍了树枝状-星型聚合物的合成方法,重点综述了以树枝状大分子引发剂合成树枝状-星型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对树枝状-星型聚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进行了讨论.
【总页数】4页(P9-11,30)
【作者】刘虎;胡晓熙;易昌凤;徐祖顺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3.9;O631.5
【相关文献】
1.顺序合成功能性树枝状聚合物的方法 [J], 郭凌霄; 谢丰鸣; 孟强; 王爱正
2.星型聚合物合成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 [J], 刘德新;汪小平;韩树柏;赵修太
3.凝胶星型聚合物的合成——Ⅰ.微胶核合成的研究 [J], 殷锐;刘浩;沈家(马总)
4.聚酰胺-胺为核的树枝状-星型聚合物聚己内酯的合成与表征 [J], 蒋晓璐;周密;钱欣;陈枫
5.两亲性星型聚合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J], 张俊乐;付鹏;赵清香;刘民英;阮先辉;王玉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型树枝状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新型树枝状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新型树枝状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付西军
【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1(039)006
【摘要】树枝状化合物具有精致、对称的结构,是一类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控制、设计合成的新型化合物.树枝状化合物独特的结构伴随着独特的性能,这些独特的性能使得它在实际生产的各个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树枝状化合物发展至今其合成方法不断进步、完善,不断朝向多样化、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其合成的基本思想方法可以归结为收敛法和发散法.树枝状化合物今后将在许多方面与现有聚合物或小分子材料竞争,并可能取而代之,因而对于新型树枝状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总页数】4页(P87-90)
【作者】付西军
【作者单位】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岳阳4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1
【相关文献】
1.4-AHBA为核的聚芳醚树枝状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能 [J], 吴玉防;贾颖萍;崔颖娜;阳强;尹静梅
2.树枝状大分子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J], 王俊;李杰;杨锦宗
3.聚酰胺-胺类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J], 杨惠;张巍;杨世伟;孙晋红;周继柱;王金本
4.新型树枝状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J], 付西军
5.新型树枝状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作为硅源制备中孔SiO_2的初步研究 [J], 孙衍林;周传健;赵士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的功能研究

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的功能研究

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的功能研究
Dage.,R;袁越
【期刊名称】《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1997(024)001
【摘要】本文介绍了树肢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合成研究之初采逐步合成方法,由于过于繁琐,现在已经改进单元结构聚合法,其分子量达34ku树枝状高分子撮大分子量超过10000ku直径达10nm,主要有两种结构类型,高分支聚合物和树枝状聚合物,树枝状高分子与普通高分子不同,具有低粘度,高溶解性,易混合等多方面特殊性质,更奇妙的是可以在合成设计时装配人们所希望具有的特殊性能基团,达以各种上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Dage.,R;袁越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18.08
【相关文献】
1.碳硅烷树枝状化合物的功能化研究 [J], 周传健;关瑞芳;冯圣玉
2.功能树枝状大分子的研究进展 [J], 程慧芳;程晓红
3.新型功能化树枝状聚合物稳定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的研究 [J], 于小新;张冰如
4.功能化树枝状聚合物处理综合电镀废水的研究 [J], 伍春柔;张冰如
5.功能树枝状大分子在主客体化学中的研究进展 [J], 唐新德;张其震;王大庆;周其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 化学 2016年 第46卷 第5期: 429 ~ 437SCIENTIA SINICA Chimica 引用格式:殷修扬, 唐润理, 李倩倩, 李振.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 化学, 2016, 46: 429–437Yin XY, Tang RL, Li QQ, Li Z. Recent advances in dendronized hyperbranched polymers. Sci Sin Chim , 2016, 46: 429–437, doi: 10.1360/N032016-00003© 2016《中国科学》杂志社《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CHINA PRESS评 述先进功能材料专刊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研究进展殷修扬, 唐润理, 李倩倩, 李振*湖北省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武汉 430072 *通讯作者, E-mail: lizhen@收稿日期: 2016-01-07; 接受日期: 2016-02-02; 网络版发表日期: 2016-04-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 21325416)资助项目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类新颖的高分子“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 其结合了树枝状大分子和超支化高分子的优点, 具有新型的空间结构和构筑方法, 并且具有较高的支化度和易合成的特点. 此外, 这种高分子在很多领域都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尤其在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优势. 关键词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 非线性光学材料1 引言具有特殊结构大分子的研究是现代高分子科学中的重要内容. 其中, 具有枝状结构的大分子, 以树枝状大分子(dendrimer)和超支化高分子(hyperbran- ched polymers)为代表(图1), 更是备受关注[1~7]. 树枝状大分子(dendrimer)是一种具有三维结构、高度有序的化合物. 这类大分子通常有一个小分子的引发核心(initiator cores), 通过重复的反应实现分子的可控增长. 不仅如此, 它们在结构上具有高度的几何对称性、精确的分子结构、大量的官能团、分子内存在空腔等特点. 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予这类化合物一些不同寻常的性质, 如高支化度(树枝状分子的支化度为1, 而与此相同化学组成的超支化聚合物的支化度一般小于1, 而且支化度越高, 其分子结构越接近树枝状分子, 相应溶解性越好, 熔融黏度越低)、单分散性等[3,4]. 一般而言, 具有完美结构树枝状高分子的合成比较繁琐、复杂.早在1952年, Flory [5]首次提出, 由AB 2型多功能基单体的聚合制备高度支化高分子的概念, 由此可得到非规整、宽分子量分布的高分子, 并对此类高分子的性能做了一些预测. 当时对于这种非结晶、无分子链间缠绕的高分子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978年,Vögtle 等[6]首次通过重复的反应合成了树枝状大分子,但产率比较低, 只得到了第二代的树枝状大分子. 1990年, Tomalia 等[3]对树枝状大分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成功合成了一系列的树枝状大分子, 主要以 图1 树枝状大分子、超支化高分子和线型高分子(网络版彩图)殷修扬等: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研究进展430聚(胺-酸胺)型树枝状大分子为主. 例如, 以氨为核心, 与丙烯酸甲酯加成, 乙二胺作为活化剂, 成功合成至第九代的树枝状大分子, 分子量达35万、直径为10.5nm 的树枝状大分子[7]. 选用不同种类的胺作核心可得到形式各异的树枝状大分子. 值得一提的是, Fréchet 等[8]设计了一种双“收敛法”来合成树枝状大分子, 即先用收敛的方法合成表面带有多反应功能基团的核, 再用收敛法制备树枝状大分子的外围结构. 这种方式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制备树枝状大分子. 为了进一步改进合成方法, Fréchet 等[9]接着提出“两步法”: 采用两种不同的功能单体进行反应, 反应步数可以减少到原来的一半. 尽管如此, 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还是十分复杂.与此同时, DuPont 公司的Kim 等[10]和Gao 等[11]使用AB 2型单体合成聚苯高分子, 并在DuPont 公司内部称为“超支化高分子”. 之后科学家们被这种有着低黏度、大分子量、无链间缠绕的超支化高分子所吸引, 引爆了对超支化高分子的研究热潮.一般说来, 树枝状大分子拥有完美的三维球状结构、支化度高、单分散性等, 但是合成中需要多步反应和纯化, 因此制备困难、纯化繁琐, 且成本高. 相对而言, 超支化高分子虽然不具有完美结构, 支化度相对较低, 但是合成简单、方便、易于纯化, 可以通过“一锅煮”的方法实现大量制备. 那么, 是否可以结合上述二者的优点, 避免其存在的不足呢?早在1998年, Frey 等[12]便以提高超支化高分子的支化度为出发点, 提出了“超支化”和“树枝状”相结合的“类-树枝状”概念雏形, 构建了外围功能化的超支化高分子作为母体高分子HP1 (图2), 在此基础上加入高反应活性的单体, 用“一锅煮”的方法合成了内核为超支化高分子外围为类树枝状分子的复合高分子. 基于这个理念, 后续逐渐报道了以确定结构的树枝状大分子为后功能化的分子模块, 对超支化高分子母体进行修饰的工作[13~15]. 例如, Lederer 等[16]首先合成了超支化的高分子HP2 (图3), 随后在此高分子的活性位点上引入不同代数的树枝状大分子,图2 超支化高分子HP1为核的复合高分子的构筑模型(网络版彩图)图3 超支化高分子HP2和后功能化树枝状大分子G1~G4中国科学: 化学 2016年 第46卷 第5期431从而构造复合高分子. 基于此的研究至今仍有报 道[17].以超支化高分子为内核通过后功能化的方法修饰树枝状大分子的这一思路, 将树枝状大分子和超支化高分子揉合在一起, 这种方式是“外沿”的方法.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后功能化步骤中空间位阻较小而反应完成度较高的体系. 然而当树枝状单体的体积增大, 反应的活性位点周围的空间位阻也同时增加, 后功能化的步骤则会难上加难, 而在很多功能化的高分子体系中, 产生效应的单元往往是很大的结构体系, 如二阶非线性光学高分子中, 一个生色团往往是一个同时含有推拉电子结构的芳香体系, 而树枝状的大分子则是由多个这样的生色团构建而成的, 与之相比, 反应位点非常少. 为了能够结合树枝状大分子和超支化高分子的优点, 同时将体积较大的树枝状大分子嵌入到超支化体系中, 本课题组在2013年提出“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dendronized hyperbranched polymer, DHP)的设想(图4), 其设计理念是: 使用低代数的树枝状大分子代替通常的小分子单体, 采用通常制备超支化高分子的合成途径, 构筑相应的超支化高分子. 这种新型高分子可以同时拥有树枝状大分子和超支化高分子的优点: 一方面, 降低了合成、纯化上的难度; 另一方面, 通过低代数的树枝状大分子的运用提高了最终高分子的支化度. 不同于上述“外沿”型的复合高分子, 此类树枝状超支化的高分子是采用“内含”的形式, 将树枝状大分子包裹其中. 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新型的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具有较多的优点, 包括高的支化度、增加的功能特性和高的热稳定性. 本文将对从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构性关系的角度, 较为全面地介绍这一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研究进展.2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研究综合考虑树枝状大分子和超支化高分子的优缺点, 本课题组[18]于2013年首次提出了“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概念, 并将其应用到有机二阶非线性光学高分子的设计中. 我们将由硝基偶氮苯生色团组成的低代数树枝状大分子作为单体与三苯胺为内核共聚, 合成了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1 (图5). 由于完美的三维隔离效应, 1a 展现出了很好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其d 33 (二次谐波发生系数, 表征材料的宏观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达到了133 pm/V. 与相应的树枝状聚合物和树枝状大分子相比, 1a 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和稳定性均得到了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 这种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结合了树枝状大分子和超支化高分子的优点, 兼具比较完美的空间拓扑结构和易合成的特点. 不仅如此, 所获得的该种高分子具有优异的成膜性和可加工性, 表现出了良好的综合性能.2014年, Rannard 等[19]也合成了一种具有相似结构的高分子2 (图6), 他们称这种高分子为超支化聚枝状分子(hyperbranched polydendrons). 不同于以往的乙烯基聚合物, 这种高分子的每一条主链的两端都有两个不受限制的末端, 其中一个尾端连接具有完美枝状分子(含有溴的一代或者二代树枝状分子, 即G 1-Br 和G 2-Br). 主链则是由单功能基单体HPMA 和低浓度的双功能基枝化单体EGDMA (图6)通过自由基引发聚合而成. 由于这种材料的独特结构, 合成中可以通过“一锅煮”的方法获得具有非常可观分子量的高分子(含有一代和二代枝状分子的高分子的数均分子量分别为47250、90500 g/mol). 虽然这种高分子分子量分布较大, 但是在溶剂中的行为还是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通过与传统线型树枝状高分子图4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合成思路(网络版彩图)殷修扬等: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研究进展432图5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1a 和1b 的合成示意图图6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2的合成示意图(网络版彩图)(linear-dendritic hybrids)对比, 这种新型材料可以在有机溶剂改变的情况下, 发生可逆转自组装, 形成单分散的纳米粒子, 通过控制沉淀条件, 可以得到尺寸为60~140 nm 、稳定的纳米粒子. 而且, 由于末端功能基团的存在, 这种分子还可以进一步连接更多的功能基团, 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性.鉴于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优异性能, 本课题组[20]对这种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开展了系统研究. 先将低代数的超支化大分子与三叠氮甲基苯发生点击化学反应, 构筑为A 3型单体. 进而通过“A 3+B 2”型的Suzuki 偶联反应制备出了超支化大分子3 (图7). 因为它们高度枝化的结构, 高分子3同样具有类似于高分子1的良好溶解性和可加工性. 这种高分子同时拥有超支化高分子和树枝状大分子的优点, 即优良的稳定性和高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应当注意到的是, 高分子3a 的d 33值达到了166 pm/V, 比第一代的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1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更高. 不仅如此, 高分子3a 的去极化温度达到117℃, 即它在117℃以内可以很好地维持生色团分子的极化取向. 这是有报道以来, 使用硝基偶氮苯生色团所合中国科学: 化学 2016年 第46卷 第5期433图7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3a 和3b 的合成示意图成的非线性光学高分子中取得的非常好的结果.根据本课题组以往的工作, 由于树枝状大分子中的三维空间结构, 生色团容易处于空间分离的状态. 这种三维结构能够使具有枝状结构的高分子产生空间隔离效应, 减小具有大偶极矩生色团基团之间强烈的分子间静电相互作用, 从而提高极化效率, 增强其宏观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和稳定性, 本课题组[21]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主链型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 首次将超支化大分子单独作为单体, 该单体含有两个碘原子作为功能化反应基团(B 2), 进而与三苯胺作为内核发生“A 3+B 2”型的Suzuki 偶联反应制备出了超支化大分子4 (图8). 高分子4a 、4b 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d 33值分别达到了122和109 pm/V. 由于这种主链型结构, 高分子4a 、4b 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去极化温度分别达到了117和100℃. 除此之外, 高分子4还具有很好的溶解性和易加工性.在本课题组合成的树枝状超支化大分子中, 通常是使用一个生色团组成的低代数树枝状大分子和另外一个非生色团小分子作为共聚单体, 采用“一锅煮”的方法进行合成. 由于单体的空间位阻作用, 反应条件十分温和且容易操控. 在长时间的聚合过程中, 没有产生不溶的凝胶. 为了进一步探究这种具有潜在广泛应用的新型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 本课题组[22]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调节高分子合成中的聚合方式和单体分子结构, 同时采用两个生色团组成的低代数树枝状大分子作为单体通过Cu(I)催化的点击化学反应, 合成了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5a 、5b 和5c (图9和10). 其中一个单体为Y 型树枝状大分子, 具有两个反应功能基团(A 2); 另一个为球状树枝状大分子, 具有3个功能反应基团(B 3). 与之前的此类高分子相比, A 2+B 3型的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具有更高的生色团密度(A 2和B 3型单体都含有3个生色团, 每个高分子结构单元的生色团数目达到了12个). 高分子5a 、5b 和5c 的d 33值分别达到了134、112和80 pm/V, 并且3个高分子的去极化温度都达到了10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间隔生色团”的引入能够进一步提高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的热稳定性, 因此高分子5b 、5c 去极化温度达到了125℃.殷修扬等: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研究进展434图8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4a 和4b 的合成示意图图9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5a 、5b 和5c 的结构示意图(网络版彩图)中国科学: 化学 2016年 第46卷 第5期435图10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5a 、5b 和5c 的合成示意图通过改变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空间拓扑结构, 可进一步增加高分子中的生色团密度. 2015年本课题组[23]将一种“X”型树枝状大分子(含有5个硝基偶氮苯生色团)作为大分子单体, 分别合成了两种线型高分子P1、P2和一种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6 (图11). 这些高分子都继承了“X”型单体高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同时表现出了更加优异的取向稳定性, 即偶极生色团分子非中心对称排列的保持能力. 高分子P1、P2、6的d 33分别达到了151、162和141 pm/V. 事实上, 由于空间上的有序结构, 高分子P1、P2分别加热到135、129℃仍然能保持80%以上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体现出了非常好的热稳定性, 优于目前报道的大多数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同年, Shifrina 等[24]将第一代树枝状大分子作为一种多功能化的单体, 利用“A 6+B 2”型的Diels-Alder 环缩合反应合成了树枝状超支化的高分子7 (图12). 第一代树枝状大分子具有6个乙炔功能化基团(A 6), 并作为分子增长的超支化核心, 而苯基取代的双环戊二烯酮(B2)作为共聚单体. 经过严格控制反应条图11 线型高分子P1、P2和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6的合成示意图(网络版彩图)图12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7的合成示意图(网络版彩图)殷修扬等: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研究进展436件, 合成了分子量比较大的高分子7, 聚合过程中没有产生凝胶化现象. 其分子量在10800~80100 g/mol 之间, 高分子分子量分布为1.69~4.07.3 结论与展望“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作为一类新型高分子, 已经在不同领域得到初步的尝试. 由于其具有高溶解度、低黏度、大量端基官能团和分子内部孔隙结构等独特的性质, 因而在生物医药载体、流变添加剂、涂料、智能材料、功能材料、超分子化学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尤其在二阶非线性光学高分子研究领域较为多见, 表现出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热稳定性.作为树枝状大分子和超支化高分子的杂合体, 这种新型高分子不仅可以集合树枝状大分子和超支化高分子的优势, 还展现出了一些特殊的性质, 值得进一步系统探究. 但毕竟研究的时间尚短, 自2013年首次提出“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概念[18]至今不足3年, 有必要制备更多的“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 详细研究其合成策略、设计理念、功能特性和构性关系, 着重于这类新型高分子的拓扑结构研究及其相关的高分子物理特性探讨, 丰富对“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认知, 从而有可能发挥其特殊结构带来的优势和相应价值.参考文献1 Sawamoto M. Prog Polym Sci , 1991, 16: 111–1722 Wu WB, Tang RL, Li QQ, L Z. Chem Soc Rev , 2015, 44: 3997–40223 Tomalia DA, Naylor AM, Goddard WA. Angew Chem Int Ed , 1990, 29: 138–1754 Tomalia DA, Durst HD. Genealogically directed synthesis: starburst/cascade dendrimers and hyperbranched structures. In: Canceill J,Chambron JC, Collet A, et al .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I-Directed Synthesis and Molecular Recognition .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1993. 193–3135 Flory PJ. J Am Chem Soc , 1952, 74: 2718–27236 Buhleier E, Wehner W, Vögtle F. Synthesis , 1978, 1978: 155–1587 陈永明, 陈传福, 习复. 化学通报, 1995: 1–108 Wooley KL, Hawker CJ, Fréchet JMJ. J Am Chem Soc , 1991, 113: 4252–4261 9 Spindler R, Fréchet JMJ. J Chem Soc Perk , 1993: 913–918 10 Kim YH. J Polym Sci Part A-Polym Chem , 1998, 36: 1685–1698 11 Gao C, Yan D. Prog Polym Sci , 2004, 29: 183–275 12 Lach C, Frey H. Macromolecules , 1998, 31: 2381–238313 Haag R, Stumbé JF, Sunder A, Frey AH, Hebel A. Macromolecules , 2000, 33: 8158–8166 14 Haag R, Sunder A, Stumbé JF. J Am Chem Soc , 2000, 122: 2954–2955 15 Yamanaka K, Jikei M, Kakimoto MA. Macromolecules , 2001, 34: 3910–3915 16 Lederer A, Hartmann T, Komber H. Macromol Rapid Comm , 2012, 33: 1440–144417 Lederer A, Burchard W, Hartmann T, Haataja JS, Hou benov N, Janke A, Friedel P, Schweins R, Lindner P. Angew Chem Int Ed , 2015, 54:12578–1258318 Wu WB, Huang LJ, Fu YA, Ye C, Qin JG, Li Z. Chin Sci Bull , 2013, 58: 2753–2761 19 Hatton FL, Chambon P, McDonald TO, Owen A, Rannard SP. Chem Sci , 2014, 5: 1844–1853 20 Wu WB, Xu Z, Li Z. J Mater Chem C , 2014, 2: 8122–813021 Wu WB, Wang ZP, Xiao R, Xu Z, Li Z. Poly Chem , 2015, 6: 4396–440322 Tang RL, Chen H, Zhou SM, Xiang WD, Tang X, Liu BW, Dong YQ, Zeng HY, Li Z. Poly Chem , 2015, 6: 5580–5589 23 Tang RL, Chen H, Zhou SM, Liu BW, Gao D, Zeng HY, Li Z. Poly Chem , 2015, 6: 6680–668824 Kuchkina NV, Zinatullina MS, Serkova ES, Vlasov PS, Peregudov AS, Shifrina ZB. RSC Adv , 2015, 5: 99510–99516中国科学: 化学 2016年第46卷第5期Recent advances in dendronized hyperbranched polymersXiuyang Yin, Runli Tang, Qianqian Li, Zhen Li*Hubei Key Laboratory on Organic and Polymeric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Science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lizhen@)Abstract: “Dendronized hyperbranched polymer” (DHP) is a new class of polymers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dendrimer and hyperbranched polymer, which has a high degree of branching and could be conveniently synthesized. In addition, this kind of polymer could be potentially applied to many different areas. In this article, the progress in DHPs is reviewed, mainly including the novel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ode of DHPs, and their good performance as the secon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NLO) materials.Keywords: dendronized hyperbranched polymer, NLOdoi: 10.1360/N032016-000034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