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场所医疗卫生执法细则

合集下载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3.28•【文号】卫办监督发[2011]41号•【施行日期】2011.03.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爱国卫生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1〕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将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现就做好《实施细则》贯彻实施工作通知如下:一、认真做好《实施细则》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实施细则》是在总结以往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情况、认真听取和采纳地方及公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体现了预防为主、科学管理、明确责任的监管原则,强化了公共场所自身卫生管理和禁止吸烟内容,完善了卫生监管要求,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为全面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提供法律保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学习、宣传《实施细则》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具体工作安排。

要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人员的培训,确保卫生监督人员准确理解、全面掌握《实施细则》的内容,提高监督执法水平。

要督促、指导公共场所经营者加强《实施细则》学习,强化经营者法律责任意识。

要通过广泛宣传,普及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为《实施细则》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依法履行卫生监管职责,提高监管效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履行《实施细则》规定的各项职责,切实做好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管需要,建立健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队伍和卫生监测体系,充分发挥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等机构与专家作用,细化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防止和减轻因管理不当而带来的危害,规范医疗机构管理活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以下简称《卫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政执法法》(以下简称《执法法》)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医
疗机构管理条例》)的实施,但医疗机构除外。

第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实施细则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医疗机构
开展日常管理活动,并监督医疗机构的履行职责和实施管理活动的情况,确保合规性。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规定每年对对医疗机构进行至少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设备质量、服务水平、收费标准、安全级别等。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按照本规定制定检查标准,定期检查医疗机构的设备、药物耗材、技术管理、检查临床诊疗和开展质量监督等。

第七条对发现医疗机构不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要求的,应当及时通报有关部门,按照《执法法》规定开展不同质量管理处罚:
(一)正常质量管理处罚:责令其改正的,对不及时改正的,可给予新执法费的100-1000元的罚款;
第八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情况,要及时、准确地
记录,并做出惩处,以增强医疗机构的管理责任感。

第九条本实施细则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关于印发余姚市《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宣传贯彻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卫生监督科室、分所:根据《浙江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宣传贯彻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波市<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宣传贯彻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余姚市<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宣传贯彻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余姚市《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宣传贯彻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对新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认识和理解,切实履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管职能,推动我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管规范化管理,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上级单位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管理、明确责任的监管原则,采取日常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宣传教育与监管工作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强化公共场所经营者第一责任人意识,提高人民群众公共场所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健全卫生监督监测体系,加大处罚力度,全面提升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水平和效能,力争使我市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管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内容和安排(一)加强培训,提升执法能力(6月)各分所应组织监督员学习《实施细则》,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确保卫生监督人员准确理解、全面掌握《实施细则》的内容,提高监督执法水平。

同时,督促、指导公共场所经营者加强对《实施细则》的学习,强化经营者的法律责任意识。

(二)开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6-7月)各分所应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可通过举行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展示宣传展板、张贴标语、开展法律咨询等方式进行宣贯。

同时要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介,加大对《实施细则》的宣传力度。

通过广泛宣传,普及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为《实施细则》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范文(3篇)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范文(3篇)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根据《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餐饮场所、商场超市、公园广场、交通运输工具、娱乐场所、医疗卫生机构等对公众开放的场所。

第三条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应当依据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的原则,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第四条公共场所卫生管理部门是指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其他相关行政部门,负责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五条公共场所应当具备良好的卫生环境,保持干净、整洁、无异味、无噪音、无病媒生物等。

第六条公共场所应当制定并执行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消毒清洁,确保卫生管理的有效性。

第七条公共场所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健康知识和卫生管理能力,进行培训并持证上岗。

第八条公共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和设备,如洗手间、垃圾桶、卫生纸、肥皂、储物柜等。

第三章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具体措施第九条餐饮场所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要求,制定并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第十条商场超市应当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整理,确保货物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第十一条公园广场应当定期进行绿化养护和环境清扫,防止垃圾和病媒生物滋生。

第十二条交通运输工具应当定期开展车厢清洁和消毒,保证乘客的健康和安全。

第十三条娱乐场所应当确保场所的通风、消防和安全等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公众的安全。

第十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第四章监督与处罚第十五条公共场所卫生管理部门有权对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卫生检查和监督。

第十六条发现公共场所存在卫生问题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部门应当依法进行通报、责令整改,并可以处以相应的罚款。

第十七条公共场所管理人员不按照本细则的要求进行卫生管理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相关证件。

医疗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医疗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医疗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医疗行业作为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领域,其卫生监督管理至关重要。

有效的监督管理办法不仅能够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还能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卫生监督管理的目标与原则医疗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医疗机构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包括保障医疗操作的规范性、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医疗环境的卫生性以及医疗人员的资质和职业道德符合标准。

在实施卫生监督管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监督管理活动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确保所有的监管措施和要求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2、公正性原则:对待所有医疗机构应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保证监管的公平公正。

3、科学性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进行监督评估,依据科学证据做出决策。

4、预防性原则:注重预防问题的发生,通过提前制定标准和规范,引导医疗机构自觉遵守,减少违规行为的出现。

二、卫生监督管理的主体与职责卫生监督管理的主体主要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以及相关的专业协会等。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宏观的卫生监督政策和法规,统筹协调监督管理工作。

卫生监督机构则具体承担日常的监督检查任务,包括对医疗机构的许可审查、定期巡查、投诉处理等。

相关专业协会在卫生监督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可以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开展专业培训和教育,促进医疗机构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

三、医疗机构的许可与登记医疗机构的设立必须经过严格的许可程序。

在申请许可时,医疗机构应提供详细的设置规划、人员资质、设备清单、管理制度等材料。

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要对这些材料进行认真审查,确保医疗机构具备开展医疗服务的基本条件。

获得许可后,医疗机构还需进行登记,包括机构名称、地址、诊疗科目、床位数量等信息。

登记信息的变更应及时向管理部门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

四、医疗人员的资质管理医疗人员的资质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格审查医师、护士、药师等各类医疗人员的执业资格,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医疗行业医疗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医疗行业医疗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医疗行业医疗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在当今社会,医疗行业的发展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业秩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医疗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疗卫生监督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医疗卫生监督管理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和质量。

这意味着要保障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不受伤害,所接受的治疗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并且医疗服务的提供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

其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即医疗卫生监督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公正性原则,对待所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公开性原则,监督管理的过程和结果应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预防性原则,通过提前制定规则和标准,加强培训和教育,预防违规行为的发生;科学性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监督管理,如基于数据和证据进行决策。

二、医疗卫生监督管理的主体和职责医疗卫生监督管理的主体通常包括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医疗卫生监督管理的政策和规划,协调各方面工作,并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卫生监督机构具体承担医疗卫生监督的日常工作,如对医疗机构的执业许可、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安全等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其他相关部门,如市场监管部门、医保部门等,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医疗卫生领域的相关事项进行监督管理。

三、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医疗机构的设置和执业许可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在设置方面,要考虑区域卫生规划、人口分布、医疗需求等因素,确保医疗机构的布局合理。

执业许可则要对医疗机构的人员资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等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其具备提供医疗服务的条件。

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监督是重点之一。

这包括对医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督促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开展自我评估和整改。

医疗安全管理同样不容忽视。

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执法细则

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执法细则

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执法细则(征求意见稿)第一节基本要求第一条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的有关规范性文件,针对被监管人员进行的一项涉医执法工作。

其目的是为保障刑事诉讼及行政执法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公安机关有效履行执法办案职责、维护被监管人员的合法权益服务。

第二条公安监管场所均应在所内设置医疗岗位,并根据监管人数设置卫生所或门诊部,承担在监管场所内对被监管人员进行入所前身体检查、健康管理、卫生防疫,对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进行基本医疗救治,对患急、危重症的被监管人员进行抢救及转诊,提出医学建议等确保监所安全所必需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第三条公安监管场所在所内设置的医疗岗位由医疗岗位民警和指定的社会医疗机构驻监管场所的医务人员构成。

从事管理、协调工作的医疗岗位民警应当具备医疗背景,从事具体医疗卫生工作的医疗岗位民警和指定的社会医疗机构驻所医务人员须具备法定执业资格。

公安监管场所设置的卫生所或门诊部须办理执业登记,取得合法行医资质。

第四条公安监管场所设置的医疗岗位具体承担本监所入所体检及日常医疗卫生工作。

医务人员应当每日巡查所内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置,并向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报告。

卫生所或门诊部应当确立一名医疗岗位民警担任负责人。

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是本所医疗卫生工作的责任人,负责本所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管理、协调、监督,并对医学建议进行审核把关。

监管场所指定的社会医疗机构驻所医务人员及其负责人应予配合。

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直接对监所领导负责,汇报工作并提出工作建议。

监所主要领导全面负责本所医疗卫生管理工作,要全面掌握本所患有伤病的重点人员情况,定期听取有关工作汇报,研究制定处置措施。

监管场所应明确一名主管领导具体负责监所医疗卫生管理工作。

对所内患有伤病的重点人员的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

公安监管场所卫生所或门诊部须按国家规定配置医务人员。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80号)》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80号)》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80号)》卫生部公布新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近日印发《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80号),并将于xx年5月1日起实施。

xx年3月11日发布的同名文件将废止。

新版细则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制定,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卫生监督等相关工作做出明确规定,旨在解决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主体、公共场所经营者责任及行政处罚力度等问题。

本次修订将执法主体由“卫生防疫站”统一修改为“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承担具体监督执法任务;强化了公共场所经营者的责任,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保证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根据监管工作的实践,对建立完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和公共场所的卫生设施设备、室内空气、饮用水、采光照明、噪声、装饰装修等提出更加规范的要求,引导公共场所经营者不断提高卫生管理意识和水平。

细则还新增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要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等,完善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要求。

细则强调公共场所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有关卫生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相关的卫生标准、规范,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宣传,预防传染病和保障公众健康,为顾客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

卫生部主管全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80号)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于xx年2月1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xx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二○一一年三月十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有关卫生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相关的卫生标准、规范,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宣传,预防传染病和保障公众健康,为顾客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

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执法细则

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执法细则

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执法细则
一、管理机构
1、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执法应由当地公安机关中的公安医疗卫生工作执法科履行。

2、公安医疗卫生工作执法科的职责:
(1)制定公安医疗卫生工作执法工作制度;
(2)对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执法;
(3)对公安监管场所采取现行有效的治疗、预防和卫生保健措施;
(4)对公安监管场所进行医疗卫生管理和检查;
(5)负责接受被拘留人员就医执行医疗措施和检查;
(6)对涉嫌刑事犯罪的相关人员提供诊断和治疗服务;
(8)协助当地公安机关和卫生行政部门贯彻实施公安医疗卫生法律法规。

二、岗位职责
1、负责制定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执法日常法令程序及执行规定;
2、负责接受被拘留人员的就医执行医疗措施和检查;
3、负责对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执法;
4、负责对涉嫌犯罪的相关人员提供诊断和治疗服务;
6、负责对涉及疾病报告、疫情调查及管理措施的医疗卫生机构按法定程序开展检查;。

医疗机构管理实施条例细则

医疗机构管理实施条例细则

医疗机构管理实施条例细则《医疗机构管理实施条例细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卫生法》予以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的规定性文件。

为了保障和改善全民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依法促进和牢固建立公共秩序,使每个人能够受到及时、高效、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保护患者的权益,根据国家的规章制度,制定本细则。

一、认证规定1、医疗机构需要进行认证资格审查,包括在文书申请和实地考察中,同时符合生产经营资格和技术要求;2、医疗机构需要根据国家认证标准,通过专业审核,取得合格证明,经有关部门核准后,方可经营。

二、办学条件1、医疗机构的场所必须适合医疗活动,有充足的设备和药品;2、医疗机构应当配备合法的医务护理人员,同时有完善的设备设施和运营管理机制;3、医疗机构开展的服务,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的医疗卫生法规、行政法规及国家标准;三、管理机构1、医疗机构应当设立财务审计机构,负责审核医疗机构的财务收支;2、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患服务管理制度,以确保患者权益得到有效保护;3、医疗机构应当对实习、实训、科技研究、社区宣教、医患服务等工作进行监督;四、经营管理1、医疗机构的经营管理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2、实行规范的用药管理和耗材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和项目价格调节机制;3、对医疗事故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调查责任和处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4、建立医疗机构质量评估机制,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五、监督管理1、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不符合规定的行为;2、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日常管理,加强对不良行为的惩处;3、定期审查和评价医疗机构的经营管理能力,及时了解医疗机构的运行状况;4、应当建立由政府部门、行政机构和医疗机构联合组成的医疗质量评审机构,监督和检查医疗机构的质量状况;六、职责分工1、医疗机构负责实施规章制度,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并及时报告任何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2、医疗机构必须依法维护患者权益,是他们获得全面、高效、及时的医疗服务的唯一保障;3、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员工的专业能力,维护医疗服务质量;4、政府部门负责审核、审计和监督,维护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21)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21)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xx)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公民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医疗机构。

第三条医疗机构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公民的健康服务为宗旨。

第四条国家扶持医疗机构的发展,鼓励多种形式兴办医疗机构。

第五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对军队的医疗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规划布局和设置审批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医疗资源、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医疗机构,并纳入当地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把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纳入当地的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发展总体规划。

第八条设置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九条单位或者个人设置医疗机构,必须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并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方可向有关部门办理其他手续。

第十条申请设置医疗机构,应当提交下列文件;(一)设置申请书(二)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三)选址报告和建筑设计平面图。

第十一条单位或者个人设置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规定提出设置申请:(一)不设床位或者床位不满100张的医疗机构,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

(二)床位在100张以上的医疗机构和专科医院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申请。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设置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答复;批准设置的,发给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80号)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80号)

卫生部公布新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近日印发《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80号),并将于2011年5月1日起实施。

1991年3月11日发布的同名文件将废止。

新版细则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制定,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卫生监督等相关工作做出明确规定,旨在解决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主体、公共场所经营者责任及行政处罚力度等问题。

本次修订将执法主体由“卫生防疫站”统一修改为“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承担具体监督执法任务;强化了公共场所经营者的责任,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保证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根据监管工作的实践,对建立完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和公共场所的卫生设施设备、室内空气、饮用水、采光照明、噪声、装饰装修等提出更加规范的要求,引导公共场所经营者不断提高卫生管理意识和水平。

细则还新增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要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等, 完善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要求。

细则强调公共场所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有关卫生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相关的卫生标准、规范,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宣传,预防传染病和保障公众健康,为顾客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

卫生部主管全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80号)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于2011年2月1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二○一一年三月十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有关卫生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相关的卫生标准、规范,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宣传,预防传染病和保障公众健康,为顾客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

第三条卫生部主管全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
火车(含地铁)、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 。
长沙市卫生监督所
卫生项目
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根据《条例》规定的五个方面(空气、微 小气候;水质;采光与照明;噪音;顾客 用具和卫生设施)的项目特点,分别提出 具体的卫生要求,同时对落实卫生要求的 相关措施进行量化。
新增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相关规定。
长沙市卫生监督所
〔2007〕221号) n 第4个规范:卫生部 体育总局文件(卫监督发
〔2007〕205号)
长沙市卫生监督所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n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国发 [1987]24号发布,自1987年4月1日起施行。
长沙市卫生监督所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第二条 n 公共场所的种类(7类28种): n (一)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 店、咖啡馆、酒吧、茶座; n (二)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 n (三)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 (室)、舞厅、音乐厅;
长沙市卫生监督所
《湖南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发放 管理办法》(草案)
n 第四条 下列公共场所需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n (一)宾馆、旅店、招待所、咖啡馆、酒吧、茶座; n (二)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大于150平方米且安装有空调设
施的饭馆; n (三)沐浴场所,包括浴场(含会馆、会所、俱乐部所设
的浴场)、桑拿中心(含宾馆、饭店、酒店、娱乐城对外 开放的桑拿部和水吧SPA)、浴室(含浴池、洗浴中心)、 温泉浴、汗蒸馆、足浴等;
长沙市卫生监督所
适用对象:法定的公共场所
《条例》规定法定的公共场所有7类28种 新《细则》第二十二条第三款:公共场所 卫生监督的具体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公布。
原则:不能超出《条例》规定的范围。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是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法规。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该条例,制定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明确各项管理措施和规定的具体要求。

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责任1. 政府部门责任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

2. 公共场所责任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业卫生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整改,确保场所的卫生状况符合相关标准。

3. 个人责任公众应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卫生规定,保持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措施1. 卫生设施公共场所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卫生设施,如洗手间、洗手池、垃圾桶等,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2. 垃圾处理公共场所应设立垃圾分类投放点,并配备足够数量的垃圾桶,定期清理垃圾,确保垃圾不堆积和滋生细菌。

3. 病媒生物防控公共场所应加强对病媒生物的防控工作,如蚊虫、鼠类等,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确保公众健康和安全。

4. 食品安全公共场所提供的食品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经营者应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检查,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5. 环境卫生公共场所应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确保公众的健康和舒适。

6. 卫生宣传公共场所应设置卫生宣传牌、标语等,向公众宣传卫生知识和卫生习惯,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

四、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执法与监督1. 执法机构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门的卫生管理执法机构,负责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进行监督和执法。

2. 监督机制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监督机制,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投诉,并及时处理和反馈相关问题。

3. 处罚措施对于违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定的行为,政府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如罚款、责令整改等。

五、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效果评估政府部门应定期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水平,保障公民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管辖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本实施细则,对本辖区范围内的公共场所卫生进行管理。

第三条本实施细则所称公共场所,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和经营活动的室内或半室内场所。

第四条本实施细则所称卫生,是指公共场所防治疾病、保护人身安全、保障食品供应安全和提高环境质量的工作。

第五条本实施细则所称卫生管理,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进行检查、指导、监督、管理和处置的活动。

第二章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基本要求第六条公共场所应当符合以下卫生管理基本要求:(一)保持清洁,目视无异物、无污渍、无尘土和异味;(二)保证通风,空气新鲜、无异味和烟味;(三)保证安全,无裂缝、结构牢固、设施设备安全营运;(四)保障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并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要求;(五)防治病害,落实卫生防疫措施,消除病媒和有害生物;(六)保障卫生设施,倡导分贵贱、分重点和常规,实现公共卫生资源合理分配和优化利用。

第七条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应当遵守以下基本原则:(一)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坚持依法执政;(二)公开透明,依法公开管理信息,接受群众监督;(三)分类管理,因地制宜,根据公共场所的特点和功能,分类管理;(四)综合治理,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推行源头防控、全面卫生管理;(五)服务群众,旨在为公民提供卫生管理服务,以保障公民健康为宗旨。

第三章卫生监督第八条卫生行政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公共场所的特点和风险评估,组织有关力量实施监督检查,督促公共场所落实切实可行的卫生安全措施,全部达到卫生安全标准。

监督检查应当定期开展,并在不定期进行特别检查和复查。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解读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解读

二、明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主要内容
(一)卫生管理部门、人员设置情况及卫生管理制度; (二)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
噪声的检测情况; (三)顾客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更换及检测情况; (四)卫生设施的使用、维护、检查情况;
二、明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主要内容
(五)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情况; (六)安排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培训考核情况; (七)公共卫生用品进货索证管理情况; (八)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方案; (九)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记录的其他情况。
7.预防性卫生监督:公共场所的选址、设计、装修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的要求。
公共场所室内装饰装修期间不得营业。进行局部装饰装修的,经营者 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营业的非装饰装修区域室内空气质量合格。
8.禁烟: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 室外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 公共场所不得设置自动售烟机。 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
(一)未按照规定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 职卫生管理人员,或者未建立卫生管理档案的;
第四章 法律责任
(二)未按照规定组织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或者安排未经相关卫生法 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考核的从业人员上岗的;
(三)未按照规定设置与其经营规模、项目相适应的清洗、消毒、保洁、盥洗等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或 者擅自停止使用、拆除上述设施设备,或者挪作他用的;
劝阻。(无处罚条款)
9.场所自测: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 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一 次;检测结果不符合卫生标准、规范要求的应当及时整改。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11号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11号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正文:----------------------------------------------------------------------------------------------------------------------------------------------------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1年3月11日卫生部令11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务院一九八七年四约占一日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各部、委、局卫生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卫生防疫机构的领导,健全机构,充实公共场所卫生技术装备和人员。

第三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所属的卫生防疫机构对管辖范围内的公共场所实施卫生监督。

国境口岸及入出境交通工具的卫生监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所属的卫生防疫机构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机场、车站、码头等候室等公共场所和国内民航客机、铁路客车、客轮以及主要为本系统职工服务的公共场所实施卫生监督,并接受所在地地、市以上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指导,其主要对本系统外营业的公共场所以及尚无卫生防疫机构进行监督的单位由地方卫生防疫机构实施卫生监督。

部队、学校以及其他系统所属的对社会开放的公共场所由所在地卫生防疫机构实施卫生监督。

第二章卫生管理第四条卫生防疫机构负责监督和指导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对其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工作,其中个体经营者的培训考核工作由所在地区卫生防疫机构负责。

培训的具体要求:(一)卫生防疫机构按全国“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教学大纲”编写教材;(二)公共场所卫生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必须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培训学时,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有关卫生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基本卫生操作技能等;(三)卫生防疫机构对受训人员的培训进行监督审核,对合格者在“健康合格证”上加盖考核合格章。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是我国针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文件,旨在规范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下面将对这两个文稿进行详细解读。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于199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文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是总则,主要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等进行了规定。

其中,核心原则是要求公共场所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管理制度。

第二章主要对公共场所的卫生设施和设备进行了规定。

公共场所应当配备洗手间、厕所等基本设施,并要求合理布局、设备齐全、操作方便。

同时,还对灭火设施、个人卫生用品、卫生通风等方面进行了要求。

第三章规定了公共场所经营者或管理员的卫生管理责任。

公共场所经营者或管理员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卫生教育培训,保证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工作。

第四章主要是对公共场所提供的食品卫生进行了规范。

公共场所提供食品应当符合卫生标准,遵循食品安全的原则,禁止使用过期食品、劣质食品等。

第五章规定了公共场所接待顾客时应当遵守的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应当保持清洁卫生、消毒防疫,及时清理垃圾,确保顾客的身体健康。

第六章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执法进行了规定。

相关卫生监管部门有权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检查,发现卫生问题应当要求整改,对违反卫生法规的公共场所可以依法处罚。

第七章规定了公共场所的卫生技术支持。

卫生技术支持包括卫生检查与评估、消毒与灭虫等,旨在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水平。

第八章对违反卫生管理条例的处罚措施进行了明确。

违反卫生管理条例的单位或个人可以受到罚款、责令改正、关闭整顿等处罚。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如对公共场所的卫生检查内容与频次进行了规定,对常见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要求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包括食品卫生、保洁操作、灭虫消毒等方面。

此外,《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还对监督检查、责任追究、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推动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执法细则(征求意见稿)第一节基本要求第一条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的有关规范性文件,针对被监管人员进行的一项涉医执法工作。

其目的是为保障刑事诉讼及行政执法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公安机关有效履行执法办案职责、维护被监管人员的合法权益服务。

第二条公安监管场所均应在所内设置医疗岗位,并根据监管人数设置卫生所或门诊部,承担在监管场所内对被监管人员进行入所前身体检查、健康管理、卫生防疫,对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进行基本医疗救治,对患急、危重症的被监管人员进行抢救及转诊,提出医学建议等确保监所安全所必需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第三条公安监管场所在所内设置的医疗岗位由医疗岗位民警和指定的社会医疗机构驻监管场所的医务人员构成。

从事管理、协调工作的医疗岗位民警应当具备医疗背景,从事具体医疗卫生工作的医疗岗位民警和指定的社会医疗机构驻所医务人员须具七备法定执业资格。

公安监管场所设置的卫生所或门诊部须办理执业登记,取得合法行医资质。

第四条公安监管场所设置的医疗岗位具体承担本监所入所体检及日常医疗卫生工作。

医务人员应当每日巡查所内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置,并向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报告。

卫生所或门诊部应当确立一名医疗岗位民警担任负责人。

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是本所医疗卫生工作的责任人,负责本所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管理、协调、监督,并对医学建议进行审核把关。

监管场所指定的社会医疗机构驻所医务人员及其负责人应予配合。

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直接对监所领导负责,汇报工作并提出工作建议。

监所主要领导全面负责本所医疗卫生管理工作,要全面掌握本所患有伤病的重点人员情况,定期听取有关工作汇报,研究制定处置措施。

监管场所应明确一名主管领导具体负责监所医疗卫生管理工作。

对所内患有伤病的重点人员的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

公安监管场所卫生所或门诊部须按国家规定配置医务人员。

第五条卫生所或门诊部必须配备必要的医疗、办公、通讯、信息、技防等设备,设备配备数量应当依据实际关押容量确定。

医疗设备应当包括常规诊断仪器、常规治疗设备、紧急抢救处置器材、消毒设备、冷藏设备及其它医疗附属设备等。

第六条公安监管场所应建立健全药品、器械采购、检查、保管制度。

医疗器械、药品必须确保符合国家标准、采购渠道合法、保证质量,做到妥善保管、定期检查,所用药品必须确保在有效期限内;急救药品、物品应当配备齐全,随时处于备用状态;精神类药品保管、使用规范。

对过期失效的药品应及时报告所领导,予以集中销毁。

第七条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保障行为应当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卫生诊疗工作规范、卫生防疫工作制度及监区医疗工作制度。

第二节入所体检第八条公安监管场所应对所有新入所人员进行入所身体检查。

入所体检工作应由卫生所或门诊部实施。

第九条入所体检工作应按照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查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和诊断证明、出具体检结论、完善入所健康体检文书的填写等流程进行。

体格检查主要通过物理检查手段对被监管人员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体表、胸、腹等重要脏器状况及脊柱四肢活动状况进行检查,检查应杜绝缺项漏项。

对育龄妇女应当进行妊娠检查或者查验办案单位出示的其妊娠检查结果的证明材料。

第十条入所体检过程中,发现被监管人员身体有伤的,应问明情况,在入所健康体检文书上作好记录,由办案单位和被监管人员签字确认。

对自述其伤情形成与执法行为有关的,应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并按有关规定处置。

第十一条入所体检过程中,发现被监管人员伤情较重、可能怀孕或可能患有严重疾病、急性传染病、精神病,或遇有被监管人员自述具有上述情形,但因监管场所条件限制无法诊断或认定的,应送医院检查、诊断并出具诊断证明后再进入入所体检程序。

第十二条看守所入所体检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提出不宜收押或者入院救治的医学建议:(一)患有精神病(经鉴定应负刑事责任的除外)或急性传染病的;(二)患有其它严重疾病,在羁押中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但是罪大恶极不羁押对社会有危险性的除外;(三)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

第十三条除第十二条所列之情形的,拘留所在入所体检过程中发现被处罚人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亦应提出不宜收拘或者入院救治的医学建议:(-)患有严重疾病或伤情严重有生命危险的。

(二)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

第十四条收容教育所接收被收容教育人员,经检查发现患有性病以外具有第十三条所列情形的,亦应提出不宜接收或者入院救治的医学建议。

收容教育所在常规健康体检时,应进行性病检查,并填写《收容教育人员健康及性病检查表》。

第十五条对于身体条件、健康状况具有不宜监管情形,但因涉及重大案件而确需监管入所的被监管人员,可以在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先行办理监管手续,再按以下要求处置: 急需送医院抢救治疗的,卫生所或门诊部应及时提出相关建议,由办案单位就近送往具备救治条件的社会医疗机构抢救,并负责监管,待病情控制后需继续住院的,应转入指定医院继续治疗。

不属急需抢救而需住院治疗的,可直接送往指定医院治疗。

伤病情形特殊的,可经由指定医院门急诊部门确定送往社会专科医院住院治疗。

经医疗机构初步诊治病情相对稳定可以回所的,由卫生所或门诊部继续治疗监护。

所内监护、治疗工作应在监管民警的配合下进行。

第十六条卫生所或门诊部进行入所体检工作时,须按要求认真填写入所健康体检文书。

卫生所或门诊部医务人员应在表内对应处签署意见并签名或盖章;办案单位和被监管人员亦应签字确认。

入所健康体检文书及有关医疗资料I(诊断证明书、检验结果、门、急诊病历等)应妥善保存,存档备查。

第十七条入所健康体检文书按如下要求填写:体格检查结果应逐项填写,不得空项,不得臆造,确保体检结果客观真实。

体格检查发现的异常体征应在表格中明确列出。

使用蓝黑色钢笔或碳素签字笔填写,字迹清楚,凡涂改处需由被监管人员捺印指纹确认。

书写使用中文简化字和医学术语。

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疾病名称可以使用外文。

不得以“(-)”、“(+)”符号代替文字。

各类人员签字须签全名,字迹要清晰。

第十八条被监管人员出所进行辨认,起赃、指认、鉴定、取证或者庭审等活动回所时,监管场所应进行体表检查。

发现身体有伤的,应要求提讯、提审人员做出书面说明并附诊断证明书;对伤情严重的,应由办案单位送医院治疗,同时向监所领导报告。

第十九条办理换押工作时,被监管人员在原监管场所患有疾病的,移送单位要如实介绍病情,移交健康档案,接收单位应当继续予以治疗。

第三节所内医疗第二十条凡在公安监管场所内针对被监管人员开展的医疗活动均为所内医疗工作。

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巡诊等手段及时发现、判明所内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对本所内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根据诊疗常规程序进行初步诊疗;对患有严重疾病及突发危及生命情况的,须采取必要抢救措施,并及时提出出所就医建议;对符合住院治疗情形的,应提出转往医院住院治疗的建议;对因健康状况不宜继续监管,且符合变更强制、处罚、执行措施的,应提出医学建议。

第二十一条入所后发现被监管人员有本章第二节第十二、十三、十四条规定的相关情形的,应由卫生所或门诊部提出明确医学建议,报上级领导审批后通知有关单位处置。

对可能患有精神病的人员,应由办案单位负责其鉴定工作。

对已收入所的患有传染病的被监管人员,监管场所应采取隔离措施,严防传染病蔓延流行。

第二十二条卫生所或门诊部在监管场所内应认真开展巡诊工作,在做好对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日常诊疗工作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新患病被监管人员并给予治疗。

公安监管场所应当保证每天24 小时有医生在所值班,所内医务工作应合理划分负责区域,落实责任到人。

巡诊工作每日至少一次,病情变化随时巡视。

有患病被监管人员要求治疗的,卫生所或门诊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到达现场处置。

巡诊过程中对患有伤病及新发病被监管人员的病情变化要详细询问,认真检查,尽快明确诊断并予以必要治疗。

对病情严重的被监管人员,应及时报告,强化医疗措施。

需出所就医的,卫生所或门诊部应及时提出建议。

巡诊过程中应做好巡诊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时间、患病人员姓名、病情、治疗情况等。

第二十三条对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应给予积极治疗,规范用药。

给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应用药物,服药前卫生所应对药品应用人等进行核对。

服药时,必须由医务人员和监管民警在场监督,做到按次给药、投药到手、监督服下。

进行换药、鼻饲等治疗时,必须将有伤害性的物品远离被监管人员。

治疗结束后,要认真清点所携带物品,不得遗失;对针头等医疗用品操作前后必须核对数目并登记。

严禁将医疗器械、药品遗落监区、监室。

监管民警应在治疗结束后对接受治疗的被监管人员进行人身检查,防止其将违禁品带入监室。

第二十四条公安监管场所应当建立患有伤病被监管人员的分级管控制度。

对新入所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要实行一周时间的重点观察或治疗。

对连续用药或治疗超过三天,仍需要持续进行的患有伤病人员,以及病情严重人员,要按疾病严重程度分级管控并建立病历。

对病情出现严重变化的,应当将有关情况及时告知监管民警及患者本人。

病人病情缓解后,应及时撤销管控。

管控级别较高的患病被监管人员,应当重点巡视观察,在病历及值班记录中认真记录病情变化,值班时重点交接。

要实行定人管理、定时巡诊、定期检查。

诊疗措施应规范、到位。

发现严重情况,应当向所领导及时汇报,并及时予以合理处置。

需出所就医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提出医学建议。

第二十五条卫生所或门诊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患有伤的被监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确定为“重点病人”管控:(一)高血压病有危及生命可能的;(二)心脏病:有心脏病及心律失常病史,有医院诊断证明有临床症状,心电图不正常,有危及生命可能的;(三)糖尿病:1.血糖控制不满意;2.有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四)体温持续38.5C以上需严密观察处理的;(五)绝食三天以上的;(六)有专科诊断证明,病情控制不佳的精神病;(七)发作控制不满意的癫痫;(八)吞食异物不能自行排出或边缘锐利可能损伤脏器、造成穿孔等情况的;(九)不除外颅内损伤的头外伤、需观察处理的骨折等严重外伤的;(十)严重软组织感染的(如关节感染、丹毒、需持续换药或继发全身症状等);(十一)传染病:病情严重,需密切观察的;(十二)有较严重戒断症状、进食差的新收押吸毒人员;(十三)由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特殊被监管人员出现身体严重不适的;(十四)涉外被监管人员出现身体严重不适的;(十五)不配合治疗、行为异常或情绪波动较大的;(十六)其它需要重点监测或需到医院就诊的严重疾病。

第二十六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监管人员,应确定为“重点观察对象”予以重点关注,必要时应建立病历并列为“重点病人”管控:(-)由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特殊被监管人员;(二)监所确立为重点人的人员;(三)有自伤、自残倾向,行为异常及情绪不稳定者:(四)身体状况不良的吸毒人员;(五)绝食人员;(六)吞食异物人员;(七)新入所患病人员;(八)戴械具的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