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合集下载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发展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发展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发展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其中发展观始终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指导下,深刻总结中国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吸收国外社会发展观的有益成果,它的产生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我们通过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历史条件,能够更加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探索社会发展问题的正确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发展观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内在本质,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当时的俄国实践,并成功地领导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变成现实;毛泽东发展观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邓小平发展观解决的主要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开创性地回答了为什么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应当如何认识和怎样领导发展的问题。

这些发展观都贯穿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和方法,都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发展观,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观。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毛邓三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答: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答:1)它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实现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

2)它代表着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伟大智慧的结晶,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它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

3.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答: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论三个代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论三个代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论“三个代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任务,根据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党的自身建设实际,在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精辟论断和科学结论。

坚持“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根本宗旨、根本任务的集中体现,是在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要求。

《论“三个代表”》一书,深刻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提出到逐步深化的发展过程。

全书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三个代表” :以人为本科学回答了发展的目的问题,即发展说到底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特征和必然要求。

1、人是首要的管理对象管理的实质,概括地说,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诸种手段来整合、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和各种资源。

管理的对象,可以划分为人、财、物、信息等,在管理对象的诸要素中,人是首要的,因为一切活动都是靠人来完成的,对物的支配是靠对人的支配来实现的。

正因为如此,企业管理尤其是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树立人本观念。

管理的人本观念,是指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确立,并运用于管理实践的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旨在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思想观念体系。

其内涵包括:(1)管理的起点必须是人,必须将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及人的才能的全面发挥,作为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

(2)人是首要的管理客体。

各项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首先作用于被管理的人,再通过被管理的人发挥能动作用,协调与运用好其它要素。

(3)人本观念中的“人”,不单指现实管理活动中具有自己的意志、利益和行为的个人,而且也指具有共同目的和协作关系的个人所结成的群体或组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克服懒惰心态,振奋精神,善于抢抓 发展机遇。
胡锦涛同志指出,当前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 着一些新的、突出的作风问题,如不思进取、得 过且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报 浮夸,铺张浪费、贪图享受,以权谋私、骄奢淫 逸等。在这种精神状态下,许多该抓住的机遇抓 不住,许多该办成的事情办不成。应该懂得,对 勤于思考、精神振奋、肯于学习的人来说,机遇 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发展顺利是机遇,出现困 难也是机遇。一个人如果处于懒惰状态,是看不 到机遇也抓不住机遇的。
(2)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是我 省解放思想的最大突破。
我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突出以 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发展的全面协调 可持续,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省经济社会 呈现出增长加快、效益提高、结构优化、活力 增强、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良好态势。
2.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 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 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相互联 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 快又好发展。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 要求 。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 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 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 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 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 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 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 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 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正确理解以人为本

正确理解以人为本

正确理解以人为本正确理解以人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怎样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当前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要深入思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最近,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指出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理解和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上来,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经济体制改革与完善的根本目的,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最佳配置。

如果说,以往经济体制的改革更强调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则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

与实现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飞跃相比,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飞跃更注重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指明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方向。

坚持以人为本,是破解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钥匙。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人们所面临的一切难题的前提和基础。

在新世纪新阶段,仅仅解决要不要发展的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解决如何发展以及为什么发展的问题。

因此,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尤为重要。

传统的发展观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在发展观念和发展思路上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即把发展等同于经济特别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严重失调;发展以大量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为特征和代价,直接损害了发展的可持续性,导致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急剧恶化。

这些局限性直接导致了制约发展、违背发展本意的全球性发展难题。

论三个代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论三个代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论三个代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以人为本,就是指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结合体,从人的自然属性来看,以人为本最根本的就是要珍惜、爱护、保护人的生命,保障人的安全,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要,促进人的健康。

从社会属性看,以人为本就是要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尊重人的民主权利,维护人的尊严,关心人的感情需要,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首次深刻阐述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全党必须做到“五个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及其现实满足程度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关键在于以人为本。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确认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力量中基本的核心的地位。

发展先进生产力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是培养掌握最新科技文化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在内的各种生产资料必须在人的作用下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一切进步与发展,归根到底都是在人的作用下实现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

先进社会生产力是由人民创造的,先进社会生产力是靠人民掌握的,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是靠人民推动的。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以人为本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

劳动者作为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突出强调了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极端重要性。

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抓紧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一、求真务实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我们党历来强调和提倡求真务实。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再次突出地提出这个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求真是务实的基础,务实是求真的目的。

求真务实是知与行、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是认识真理、实践真理与发展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体现和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坚持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必须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我们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前进。

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里的“从实际出发”、“联系实际”、“实事”和“实践”,重点讲的都是一个“实”字,表明我们共产党人“务”的是实事、实际、实践;这里的“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重点讲的是一个“真”字,表明我们共产党人“求”的是真理。

因此,“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固有特征和核心内容。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既抓住了当前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推进党和国家工作的关键环节,又将这种全局性的工作要求和思想指导置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基础之上。

求真务实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品格。

一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历史。

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

这种特殊的国情,一方面决定了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面临着比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更大的挑战,决定了中国的工业化只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决定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切实转入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大力培养具有现代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使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人力资源大国,完全有可能使数量巨大的人口包袱转变成潜力巨大的人口财富。

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统筹兼顾,注重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大幅度降低资源消耗,改善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全社会科技文化素质,使科技进步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坚持以人为本,应当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

具体来说,有这样几层含义:其一,充分肯定人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既要强调人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又要强调人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其二,学习过程中必须坚持尊重人、解放人和塑造人。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特征和必然要求。

1、人是首要的管理对象管理的实质,概括地说,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诸种手段来整合、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和各种资源。

管理的对象,可以划分为人、财、物、信息等,在管理对象的诸要素中,人是首要的,因为一切活动都是靠人来完成的,对物的支配是靠对人的支配来实现的。

正因为如此,企业管理尤其是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树立人本观念。

管理的人本观念,是指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确立,并运用于管理实践的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旨在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思想观念体系。

其内涵包括:(1)管理的起点必须是人,必须将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及人的才能的全面发挥,作为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

毛概3000字课题论文(2)

毛概3000字课题论文(2)

毛概3000字课题论文(2)毛概3000字课题论文篇二《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特征》[摘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本质的先进性,理论的创新性,内容的完整性,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性,实践性等基本特征。

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些基本特征,对提高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三个代表”基本特征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眼光观察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任务,根据我们党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和党的自身建设实际,在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它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从新的历史高度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新觉醒,标志着我们党的建设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时代的精华,理论的创新,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全面、准确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特征,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这一思想的精髓,提高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国内外一系列重大变化和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们党面临的环境、条件、形势、任务的变化,党的自身建设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怎样在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抵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对党的肌体的侵蚀,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怎样在对外开放,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适应形势的新要求,迎接时代的新挑战,经受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提高抵御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能力;怎样在利益关系调整带来复杂矛盾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防止和克服政令不通、各行其是的现象,等等。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试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摘要]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提出的巨大战略的两个方面,是合规律性与合目标性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保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强调发展的为民性、全面性、和谐性和可持续性。

这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始终遵守的基础规律。

保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道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以人为本,增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

人们创造历史的运动是合规律与合目标的统一。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规律;目标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巨大战略。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巨大战略的两个方面,是合规律性与合目标性的统一。

发展观是对发展的总的见解和根本观点。

作为发展的最高理念,发展观答复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这样一些基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目标、基础内涵、总体思路、模式选择和根本动力,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是我们党领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经济社会发展是有内在规律的。

一切社会运动的正确性,都取决于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

社会变更的深化,使社会生产和生活在内容上日趋丰富生动、复杂多样,这就请求我们正确处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深入摸索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克制和打消不和谐因素,不断增长社会的和谐因素,从而卓有成效地推动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保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国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国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国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部国民。

以人为本 关注安全 关爱生命

以人为本 关注安全 关爱生命

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变化,对自身的安全健康保障,对生命价值、生活质量的追求日益强烈。

代表安全、健康、环保等现代文明理念的“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绿色消费”等已不仅仅是一种概念,已逐渐成为一种人们普遍追求的生活时尚与方式。

由此而形成的更务实、更富有亲和力的“关注安全、珍惜生命、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已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理念。

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工作方针,把“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人性化贯穿整个安全生产工作的始终,是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战略选择。

一、“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1、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这就决定了党和国家为什么历来重视安全生产,一直强调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高于一切。

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就是党和国家性质的具体体现。

其次,实现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的愿望,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抓好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内涵的具体体现。

这就要求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至高利益出发,立足于向劳动者负责,向全社会负责,启发、引导、强化全社会成员的安全意识,“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给广大群众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

第三,安全生产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最基本需要。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重要性:三 统筹城乡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重要性: 。(重要性 农问题是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 农问题是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农业的基础地 措施:关键是现代农业;工业反哺农业、 位;措施:关键是现代农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 支持农村;农业和内存经济结构调整; 支持农村;农业和内存经济结构调整;内存劳动力 合理流动;城镇化水平;稳定基本政策; 合理流动;城镇化水平;稳定基本政策;减轻农民 负担)。 负担)。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 发展能力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西 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 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 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 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 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 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 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 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 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在科学分析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变化的基础上,着眼于新形势下我们党如何走在时代前列,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领导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提出来的。

它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21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解决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和创造力的行动指南。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1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 “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在当代中国,在新的世纪,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旗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旗帜。

4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十六大”作出的历史性决定,也是“十六大”的历史性贡献。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价值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价值观分日常意识层面的价值观和理论形态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概念、范畴的形式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

凡理论体系必有一个中心主题即理论内核。

本文试图从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视角阐明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本质。

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揭示的价值本质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价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

“立场”和“价值观”属于同一范畴,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就是一种价值选择。

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无产阶级服务。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价值取向是追求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始终贯穿着一个核心,即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

自价值理论在我国兴起以来,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展开了积极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论体系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

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对价值本质的理解还存在分歧。

分析价值理论发展史可以看出,狭义的价值哲学出现于19世纪后期,新康德主义建立了一种以价值概念为中心的哲学,在此之前“价值”一词主要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马克思虽然没有专门研究过哲学的“价值”概念,但在其成熟的著作《资本论》中有一套完整的价值理论体系。

《资本论》涉及的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理论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价值思想。

列宁曾说过,《资本论》是大写的逻辑。

也就是说《资本论》不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也是一部哲学著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发展中的革命变革。

提出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本质所在。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核心。

在《资本论》这部巨著里,马克思从实践思维方式出发论述的价值范畴为我们把握哲学价值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论指导。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解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解读韦有多【摘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本着科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从事实认识的维度对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进行科学总结,也是本着人文关怀的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态度,从价值认识的维度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价值导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一种历史事实判断,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从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维度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哲学解读,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期刊名称】《学术论坛》【年(卷),期】2005(000)005【总页数】4页(P16-19)【关键词】"三个代表";事实认识;价值认识;解读【作者】韦有多【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学院政法学院,广西,南宁,5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社会科学2005 年第 5 期学术论坛(总第 172 期)ACADEMIC FORUMNO.5,2005( Cumulatively NO.172)“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解读苇有多(广西民族学院政法学院,广西南宁 530006 ) [ 摘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本着科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从事实认识的维度对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进行科学总结,也是本着人文关怀的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态度,从价值认识的维度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价值导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一种历史事实判断,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

从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维度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哲学解读,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全面贯彻重要思想。

[ 关键词] “三个代表” ;事实认识;价值认识;解读 [中图分类号】 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05)05-0016-04”重要思想既是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的科学总结,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既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进行的新概括,也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出的新要求;既是一种历史事实判断,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

论“三个代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论“三个代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论“三个代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个代表”思想与“以人为本”都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实践中所得出的理论思想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当代的本土化体现。

“三个代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三个代表”思想认识上的深化,工作上的实践。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以人为本”的基础。

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不仅要求社会物质财富极度丰富,人民群众生活富裕。

也要求社会生产不断发展、进步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

物质是人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只有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是以人为本的最基础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最基础的体现,而这一切都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个代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明确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发展生产力为重要使命。

改革开放、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三峡工程、新建高铁、农田水利等都是近年来党和国家为发展生产作出的决策与努力。

党的“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指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等。

二、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以人为本”的精神支撑。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是人生存的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条件。

就像一台电脑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一样,缺少一样都是残缺不全的。

先进的、高尚的文化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也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个代表”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三个代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我们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以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党治国思想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

马克思曾经指出: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这就明确回答了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强调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时刻不忘以人为本。

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导向,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特征和必然要求。

一、人是首要的管理对象管理的实质,概括地说,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诸种手段来整合、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和各种资源。

管理的对象,可以划分为人、财、物、信息等,在管理对象的诸要素中,人是首要的,因为一切活动都是靠人来完成的,对物的支配是靠对人的支配来实现的。

正因为如此,企业管理尤其是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树立人本观念。

管理的人本观念,是指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确立,并运用于管理实践的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旨在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思想观念体系。

其内涵包括:(1)管理的起点必须是人,必须将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及人的才能的全面发挥,作为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

(2)人是首要的管理客体。

各项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首先作用于被管理的人,再通过被管理的人发挥能动作用,协调与运用好其它要素。

(3)人本观念中的“人”,不单指现实管理活动中具有自己的意志、利益和行为的个人,而且也指具有共同目的和协作关系的个人所结成的群体或组织。

不论作为管理主体,还是作为管理客体的人,都反映和代表着一定的社会关系。

二、人本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作为管理的首要对象的工作者的主体性在不断地增强。

管理的成效越来越依赖于工作者能动性的发挥,依赖于工作者的自我规划和自我控制。

这是因为:第一,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生产过程中的广泛运用,在现代社会里,脑力劳动者的数量相对增加,而体力劳动者的数量则相对减少。

体力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及其结果是感性直观的,可以计量的,能够运用工作定额、工资奖金等形式来控制,而脑力劳动者的工作是无法用这些外在形式来监督控制的。

第二,
在各个生产领域里,各种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了,技术更加复杂了,分工也愈来愈细了,主管人员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对下属的工作予以详细的指导和严密的控制。

第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刺激的作用已大大降低了,人们已不再把工作单纯地作为谋生的手段,越来越多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职工,希望在工作中取得成就,施展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因此,必须使被管理者在成就感、价值感的驱动下,主动去完成工作,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三、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中推进社会主义人本管理社会主义人本管理,不仅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也势必为现代企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里,需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推进人本管理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人本管理的两个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人本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人本管理的核心。

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做到一切为了人,一切从人出发。

二是人民群众管理是社会主义人本管理的根本依托。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人民群众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

由人民进行管理,以人民管理为根本,这是社会主义人本管理的本质要求。

第二,始终突出社会主义人本管理的两条主线。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群众管理,既是社会主义人本管理的两个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人本管理的两条主线。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从这个根本目的出发,要求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主体追求的终极目标,并把这个终极目标引入经济文化领域,把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同具体的管理工作有机结合。

坚持人民群众管理,体现了一切依靠群众。

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进一步增强人民行使民主权力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主人翁的地位。

我国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已经证明,民主管理的工作重点必须放在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参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结合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建立人本管理机制。

人本管理的机制主要包括相互联系的如下一些机制:动力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选择机制;环境影响机制。

建立上述相互联系的机制,是为了有效地进行人本管理,使每个职工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为本"的辩证统一
将这个中心与“以人为本”的方针结合起来,并在二者的辩证统一中寻求到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变革路径。

第一,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生产力始终是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之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国家战略。

所以,目前我们仍无法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设想用其它战略去取代它。

第二,不能把“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间割裂开来去理解。

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未背离“以人为本”,相反,恰恰最能反映“以人为本”的思想。

因为,在个人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之前,我们有什么资格谈论“以人为本”?其实,“以人为本”和“以社会发展为中心”几乎是同一个意思,就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发展。

这两个说法都无法成为一个社会最高层次的战略。

过多地强调“以人为本”、把社会发展作为中心的话,往往会出现新的乌托邦倾向。

事实上,没有经济增长,就无法根本解决目前我国尚存的比较严峻的失业问题。

第三,我们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的社会矛盾确实发生了深刻变化。

比如,过去说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已经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同公共产品短缺、公共服务不到位之间的矛盾”。

在这个新的矛盾中,比如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需求增长意味着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是建立在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基础上的。

因此,在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以人为本”来满足个人多层次需求的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这些个人发展需要必须是建立在经济持续发展基础上的。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