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交通流密度与交通延误调查
特重交通等级标准

特重交通等级标准特重交通等级标准是一种衡量交通拥堵程度的指标,通过特重交通等级标准的评估,可以有效地对交通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并为交通规划、交通管理和出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特重交通等级标准一般包括交通运行速度、交通流密度、车辆出行时间和延误指数等指标,下面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交通运行速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代表了交通运输系统的通行效率。
交通运行速度通常以千米/小时为单位,可以通过监测交通流量和车辆行驶距离来计算。
通常情况下,特重交通等级标准将交通运行速度分为几个等级,如高速、畅通、拥堵、堵塞等。
这些等级反映了交通流量和车辆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准确地反映交通拥堵程度。
其次,交通流密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一定时间内通过某一路段的车辆数量。
交通流密度可以通过交通采集设备,例如交通摄像头和交通流传感器来获取。
一般来说,交通流密度越高,意味着通过该路段的车辆越多,交通拥堵程度也就越严重。
再次,车辆出行时间是评估交通拥堵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车辆出行时间是指车辆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花费的时间,它受到交通流密度、交通运行速度和道路通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车辆出行时间一般是通过实地调查或者交通流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的。
延误指数是一个与车辆出行时间相关的指标,它反映了交通拥堵对车辆行驶时间的影响程度。
延误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将实际车辆出行时间与理想车辆出行时间进行比较,延误指数越大,说明交通拥堵对车辆出行时间的影响越严重。
综上所述,特重交通等级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交通拥堵程度的量化指标体系。
它综合考虑了交通运行速度、交通流密度、车辆出行时间和延误指数等多个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准确地评估交通状况,并为交通规划、交通管理和出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特重交通等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改善交通拥堵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章 交通密度和延误调查

时间
8:15-8:30 8:30-8:45 8:45-9:00 9:15-9:30 9:30-9:45
到达车辆数 到达 累计
80 100 120 90 70 80 180 300 390 460 530
离开车辆数 到达 累计
80 90 90 90 90 90 80 170 260 350 440 530
q——从t0 到t1到时段内通过B端处的车辆数; ——从 到时段内通过B a——实验车超越其他车的辆数; ——实验车超越其他车的辆数; b——其他车超越实验车的辆数。 ——其他车超越实验车的辆数。 如下例所示:
出入量法密度测定记录计算表 日期:××× 时间:14:05—14: 日期:××× 时间:14:05—14:29 地点及方向:××× 地点及方向:××× 天气:× 天气:× 区间长:810m 区间长:810m 调查人员:××× 调7
08 08-09 0819 24 09-10 0969 65 21 26 4 -2 -2
′ ′ ′
103
105
130
130 101 105
125
09
130
10
(2)摄影法 (2)摄影法
利用空中定时摄影方法求得实测路段的车辆数, 利用空中定时摄影方法求得实测路段的车辆数,然后除 以路段长度即可得到摄影时刻的路段交通密度。若进行连 续摄影, 续摄影,即可连续测得各时刻交通密度。 具体作法为:在拟测路段上选长度50~100m区段并 具体作法为:在拟测路段上选长度50~100m区段并 在路面上作出标记, 在路面上作出标记,然后调整摄影机使其对准拍摄范围作 定时拍摄即可。当实测区段过长时会使摄影精度下降, 定时拍摄即可。当实测区段过长时会使摄影精度下降,此 时可使用多架摄影机分段连动摄取。在拍摄照片后, 时可使用多架摄影机分段连动摄取。在拍摄照片后,通过 对照片处理即可求得摄影时刻的交通密度值。 此法简单并且实测精度高。但设备及器材较昂贵, 此法简单并且实测精度高。但设备及器材较昂贵,像 片处理工作也较复杂。
第5章-交通密度

出入量法旳优缺陷
优点:措施简便,无需诸多设备,合用 于观察路段间无合流、分流情况下旳多 种交通情况,即能确保精度又实用有效。
缺陷:经过两端车辆数旳测量误差随时 间而累加。
三、摄影法
ⅰ地面上(高处)摄影观察法
摄影机应置于观察路段附近,覆盖整个 观察路段。测定路段长度依路段内旳情 况和周围地域条件而变化(50-100m); 摄影时间间隔依测定路段长度而异。
初始车辆数可经过试验车法、车牌号码法、摄影观察法等措施 取得
初始车辆数计算:
☆无超车与被超车: 试验车在A端处旳时刻为t0,到达B端处旳时
刻为t1,则自t0到t1旳时段经过B端旳车辆数q, 即为t0时刻AB路段旳初始车辆数。
☆若出现超车:
E(t0 ) q a b
E(t0 )——在t0时刻,AB路段内旳初始车辆数,辆;
q ——从t0到t1时段内经过B端处旳车辆数,辆;
a ——试验车超越其他车旳辆数,辆;
b ——其他车超越试验车旳辆数,辆。
计算环节
将A、B端旳交通量填入表内,并将A-B旳 差也填入 将试验车进、出端点旳时刻、在此期间旳 超车数a和被超车数b 计算初始车辆数E(t0)=q+a-b 计算每一观察单元旳实有车辆数E(t)= E (t0)+(A-B) 计算AB路段车流平均密度K= E(t)/L
航空摄影观察法优缺陷
• 使用航空摄影观察法测定路段交通密度最为 适宜,是得到准确数字旳唯一方法。
• 航测法不宜长时间观察。 • 航测时观察不到诸如隧道、跨线桥下旳车辆
车 流
车流密度调查是交通调查旳主要构成部分, 对研究交通情况具有十分主要旳作用:
密 度
1)是研究交通流理论和制定交通控制措施旳基
资 础数据;
第五章交通流密度

交通工程学
2)输入输出法 这种调查方法的前提是:假设车辆到达和离去 属于均匀分布;车辆排队现象存在于某一持续 时间的其中一段时间内:如果到达的车辆数大 于道路通行能力则开始排队。而当到达的车辆 数小于路段的通行能力时,则排队开始消散。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停驶车辆百分率的估计误差:
= =9.8%
由于停驶车辆百分率的误差为 9.8%,小于容许 误差10%,说明这次调查满足精度要求。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观测时间 8:00 8:01 8:02 8:03 在下列时间内停在引道内的车辆数 +0s 0 4 6 2 +15s 2 0 6 8 +30s 4 8 12 0 +45s 10 8 0 10 16 19 23 18 引道交通量 停驶车数 非停驶车数 20 18 24 15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小计 合计
停驶车辆百分率的估计误差=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例:对交叉口某一引道进行延误调查,观测时间 间隔为 15s,对引道上100辆车进行初步调查,得 知停驶车辆的百分率为48%,实际调查数据如表 所示。试计算: (1)确定最小样本容量,容许误差 d=0.10;(2) 计算延误指标。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一) 交通流密度调查的准备工作
交通密度调查时,首先要确定观测的总时间 及测定的区间长度。一般来说如果密度调查的 总时间长,则区间宜短;反之,如果总时间短, 则区间宜长,两者密切相关。当总时间在5分 钟以上时能得到较平顺的密度值。
交通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6 行车延误调查与分析

9
高德交通季报-通勤交通拥堵成本
10
基本概念
影响因素
驾驶员和行人的影响
驾驶技术水平、驾驶员心理和生理特点;行人过街
车辆的影响
不同车型和车龄的车辆,起动、制动和加速性能不同
道路条件的影响
快慢车分离、物理分隔、车道数、车道宽、;交通流中大型车和载货车比例
11
基本概念
20
路段行车延误调查
跟车法(续)
跟车法行程时间和延误调查现场记录
日期______ 路线______ 行程开始时间______ 行程结束时间______ 控制点 地点 时间 地点 天气______ 方向______ 地点______ 地点______ 里程______ 里程______ 停车或被迫缓行 延误(s) 行程编号______
延误率 车辆通过单位长度路段的实际运行时间与车辆在理想条件
下通过该路段所需时间(标准运行时间)之差值。可以反映出单位 长度路段上延误的大小。 国外观测:高速公路1.06min/km,主要干道1.49min/km, 集散道路1.86min/km
3
基本概念
常用术语(续)
车流延误率 车流中各辆车的延误率的总和,即车流在单位长度
路段上的总的损失时间。等于单向交通量乘以延误率。
排队延误 车辆排队时间与车辆按自由行驶车速驶过排队路段的时
间(自由行驶时间)之差。排队时间是指车辆从第一次停车到越过停
车线所用的时间。排队路段是指车辆的第一次停车断面与停车线之间 的道路。 当仅发生一次停车时:排队延误=停车延误+加减速延误 =排队时间-自由行驶时间
近累计离去车辆数,阻塞开始消散
10:30,累计到达车辆数=累计离去车辆数,阻塞结束 第300辆车在9:45到达,离开了260辆车,排队位置为300-260=40辆, 它通过瓶颈路段所需的时间为 15/90×40=20/3(min),在9:51:40离开 第300辆车通过瓶颈路段的延误时间,为实际行程时间与自由行驶时 37 间之差 20/3-15/90 = 6.5(min)
交通调查与分析密度调查

交通瓶颈和拥堵点。
时空交互特征
03
探究交通密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互作用,如早晚高峰时段的
交通拥堵现象。
交通密度与交通拥堵关系
1 2
交通密度对交通拥堵的影响
分析交通密度增加对交通拥堵的贡献程度,探讨 其影响机制。
交通拥堵对交通密度的反作用
研究交通拥堵对交通密度的反馈作用,如拥堵导 致的行驶速度降低、交通延误增加等。
3
交通密度与交通拥堵的互动关系
深入探究交通密度与交通拥堵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动态平衡关系,为制定有效的交通管理和缓解拥 堵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05
交通密度影响因素分析
道路条件对交通密度的影响
道路宽度
道路宽度直接影响车辆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密度。较宽的道 路可以容纳更多的车辆,降低交通拥堵的可能性。
路面状况
谢谢观看
路线密度调查法
调查路线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交通路线或路段。
调查时间
在选定的路线上进行连续观测,记录车辆通过情况。
数据收集
记录通过路线的车辆数、车型、车速等信息,以及交通拥堵、事故等特殊情况。
数据分析
计算交通流量、行驶时间、延误等交通流参数,评估交通状况。
区域密度调查法
调查时间
在选定区域内进行连续观测,记录车辆行 驶情况。
停车管理
停车管理对交通密度也有较大影响。合理的停车管理可以减少路内 停车占用道路空间,降低交通拥堵和密度增加。
交通执法
严格的交通执法可以规范驾驶行为,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对交通流的影 响,降低交通密度。
06
交通调查与分析结论及 建议
调查结论总结
交通流量特征
通过调查发现,交通流量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高峰时段和 主要干道的交通流量较大。
交通调查要求及安排

⑦ 可以到实验室领取手动调查仪器(也可以自己画正字)。
调 查 作 业 (交通量、车速调查)
1、调查时间
1)可以是(高峰时段1h观测:上午8:30~9:30;下午 5:00~6:00) 2) 也可以是 7:00~19:00(12小时)
2、调查地点
大学城道路网,包括大学城 3 个主要进出口(南沙港 快速路进出口、外环东路长洲进出口、大学城隧道进出 口)以及大学城道路,详见调查点分布图。
作 业 (交通调查课程实习)
3、调查内容
① 高峰小时交通量(假设调查的最大时段交通量为高峰小时 的时段交通量)
② 地点车速
③ 区间车速 ④ 交通流密度 ⑤ 交叉口停车延误
4、调查方法
① 交通量和地点车速采用人工观测法;
② 行驶车速采用车牌号码登记法;
③ 交通流密度采用出入量法标
① 车型构成比
② 方向不均匀系数 ③ 地点车速 ④ 区间车速 ⑤ 交通流密度 ⑥ 交叉口平均停车延误时间 ⑦ ……
6、要求
① 交通量调查时段可选取5分钟或15分钟,但累计不小于1小时; ② 车型按大客、中客、小客、大货、中货、小货、拖拉机、摩托 车、自行车、其他等进行分类;要求分方向、分车型、分时段 记录。 ③ 进行地点车速观测时,选取的观测路段长度应使车辆经过该路 段时不少于 1.5 秒,最好在 2 秒左右,但路段长度不得小于 25 米; ④ 地点车速和区间车速调查次数不得少于50次; ⑤ 交通流密度定点调查路段长度选取800米左右; ⑥ 调查完成后撰写并提交调查报告(报告封面统一提供),字数 无要求。每人提交一份,所有的数据最终统一整理,全班同学 共享。
交通工程密度调查延误05

四、交通密度调查
若出现超车现象,则应按下式计算初始车辆数: E(t0) Et0=q+a-b.
q——从t0 到t1到时段内通过B端处的车辆数;
a——实验车超越其他车的辆数; b——其他车超越实验车的辆数。
四、交通密度调查 (二)调查方法 2、摄影法
利用空中定时摄影方法求得实测路段的车辆数, 然后除以路段长度即可得到摄影时刻的路段交通 密度。若进行连续摄影,即可连续测得各时刻交通 密度。
第6章 延误
一、基本概念 1.延误:是指行驶在路段上的车辆由于受 到道路环境、交通管理与控制及其他车 辆的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而损失的时间。
2.延误的分类: (1)停车延误:是一辆车通过道路设施的某一 部分所用的全部停车时间。 (2)行程时间延误:是一辆车通过道路设施的 某一部分所用的实际时间与无延误时间的差值。 它包括停车延误和慢行延误。 (3)固定延误:由交通控制装置引起的延误, 与交通量大小及交通干扰无关,主要发生在交 叉口处。 (4)运行延误:由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相互 干扰而引起的延误。 (5)排队延误:车辆排队时间与车辆按自由行 驶车速驶过排队路段的时间(自由行驶时间) 之差。
2、时间占有率(Rt) 例题1:已知某断面40s内有9辆车通过, 其中有小汽车4辆,通过时间平均为 0.6s,大汽车5辆,通过时间平均为1.1s, 求 Rt。 解:Rt=(4x0.6+5x 1.1)/40=19.8%
(一)密度调查的时段与区间的长度 在道路某一区段范围内的交通密度每时每刻 都在变化,因此,所谓密度,总是指某一瞬时的密 度值或某一时段内的平均密度值。在交通研究 中关心的常是后者。从实测经验得知调查时段 越长密度变化越平缓。 另外,在正常交通量条件下,车辆在道路上分 布也不均匀,即路段不同,部位的交通密度一般也 不同,只有实测路段达到一定长度后,交通密度 的变化才趋于平稳。
5交通流密度与交通延误调查

二 交通流密度调查
原始车辆数E( t0)的计算 通常使用的方法是试验车法 ,在t0时刻试验车从A 断面驶入,同时B断面处有人记录从B断面驶出的车辆 数,当试验车到达B断面时,B断面的记录值为QB,那 么E(t0)=QB, 假定被试验车超过的车辆数为a,超过试验车的车 辆数为b,作修正得到 E( t0 )=QB+a-b E( t )=QA+a-b
二 交通流密度调查
试验车法观测方法
(1)在观测前准备好出入流量法观测车流密度记录整理 表(见课本表5-2),设定观测路段两个端点A点和B点, 以A端作为车流流入端,B端作为流出端。备好试验车, 在AB之间往返行驶以测定原始车辆数。 (2)从选定的基准时刻起,在A、B两点同时观测每分钟 通过的车辆数。 (3)试验车的观测记录。在试验车上做好标记易于识别。 试验车观测项目为:进入A端及到达B端的时刻和在此 路段上行驶时的超车次数a和被超车次数b。
三 交通延误概述
运行延误:由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干扰而引起 的延误。
运行延误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其它交通组成部分对车流的干扰(称为侧向干扰)而引起 的延误(纵向、横向干扰); 另一种运行延误是由交通流之间的干扰(称为内部干扰)而引起的 延误,产生这种运行延误的主要原因是交通拥挤、汇流、会车与 交织运行等因素的影响。
二 交通流密度调查
(8)现有车辆数加上调整值后即得第⑦栏修正值。 (9)瞬时密度⑧按下式计算: 瞬时密度=修正值(辆)/测定区间长(km) (10)每一总计时间的平均密度填人第⑦栏内,总计时间通 常取5min或10min。
二 交通流密度调查
车辆牌照法
1)测定方法 从基准时刻开始在测定区间的两端,用同 步的秒表或动态录象机,测定每一辆车的到达 时间,并相应地记下每辆车的牌照,如记整个 牌照号码有困难,可以只记最后三位数。此时, 若用动态录象机,须摄下每辆车的牌照。 2)原始车辆数的测定 基本原理同测试车法,每一辆车都可作为“测试 车。
交通流量调查方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交通流量调查方法篇一:交通量调查交通量调查彭晗20xx442044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数据,并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它主要包括交通流三参数(交通量、车速、交通密度)调查及od调查。
我在这里主要介绍交通量调查。
在选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或某一断面的交通体(双向)的数量,称为交通量,其中时间段等于或大于一小时。
交通体指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
车流加人流等于交通量。
交通量不是固定值,与观测的那段时间和地点有关系,并且依赖土地使用的性质、人口数、职工数、经济指标、服务水平和气候条件。
一调查目的及分类交通调查的目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⑴了解和分析交通的现状;(2)预测未来交通量;(3)便于交通管理和控制。
而交通量调查的目的是获得交通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以便进行道路规划、交叉口设计、评价道路安全程度和道路网的合理性、以及制定道路相交叉口管理和控制措施。
交通量数据用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表示,时间单位的长度根据调查目的和用途而定。
1.年交通量(辆/a)的用途(1)确定某一地区的年出行量。
(2)预伯从道路使用者处获得的年收益。
(3)计算事故率。
(4)指出交通量的趋势,尤其是对于收费道路设施。
2.日平均交通量(adt)或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辆/d)的用途(1)衡量当前对道路设施的需求。
(2)评价现况交通流量与道路系统是否适应。
(3)开发主要道路或城市干道系统。
(4)确定需要增加新设施或改善现有设施的地方。
(5)拟定主要的道路改造计划。
3.小时交通量(辆/h)的用途(1)确定高峰的持续时间和高峰交通量的大小。
(2)估算通行能力尚缺多少。
(3)为制定以下交通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4)对道路和交叉口进行几何设计或重新设计。
(5)由小时交通量可以得到交通密度(辆/km)。
4.短时流量的主要用途短时流量(有5min,6min,l0min或15min的短时流量),通常扩展为小时交通量。
第五章 交通流密度

0
2
4
10
16
20
4
08Βιβλιοθήκη 81918
6
6
12
0
23
24
2
8
0
10
18
15
0
10
0
2
10
20
18
2
4
12
28
21
6
0
14
0
18
12
2
4
12
4
16
14
10
14
10
0
28
22
2
6
0
8
14
30
6
0
12
10
16
18
56
52
76
64
206
214
聊城大学汽248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420
( 1)计算最小样本容量 取置信度 95%,查得 =3.84,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二、 交通延误调查
1、延误是反映交通流运行效率的指标。 2、延误调查的目的:
为了确定产生延误的地点、类型和大小,评价道 路上交通流的运行效率,在交通阻塞路段找出延误 的原因,为制定道路交通设施的改善方案、减少延 误提供依据。
3、延误调查的意义: 通过延误调查可以直接得到车辆行程时间和损失
1012101618小计56527664206214合计248420交通工程学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取置信度95查得3842计算交叉口延误指标总延误总停车数x观测时间间隔248x153720s每一停驶车辆的平均延误总延误停驶车辆总数3720206181s交叉口入口引道上每辆车的平均延误总延误引道总交通量372042089s停驶车辆百分率停驶车辆总数引道总交通量x100206420x10049交通工程学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98由于停驶车辆百分率的误差为98小于容许误差10说明这次调查满足精度要求
5-交通调查OD

• (3)登记车辆牌照法:在道路网上设置若干调查站,由各调查 站记下通过该站的全部车辆的末尾几位数字(一般只记后3—4 位数字),以及通过时间,然后汇总各个调查站的记录进行核 对,第一次记到牌照的地点便作为该车辆的起点,最后一次 记到牌照的地点便作为该车辆的讫点。此法不干扰交通,但 比较粗略,也只能得到起讫点分布的资料,可用于城市境内 其它机动车辆境内出行OD的部分资料调查,对不足的部分, 应作适当的补充调查。 • (4)车辆标签法:在停车处将标签拴在车辆的挡风玻璃两侧或 门拉手上,标签上要注明发标签地点和驶出时间,在其它停 车处解下标签并记下地点和驶人时间。此法可调查出起讫点 和行程时间,在交通量过大或人力有限时较为适用,可用于 城市境内其它机动车辆境内出行OD的部分资料调查,对其调 查资料的不足部分内容应作适当的补充调查。 • (5)明信片调查法:与居民出行OD调查的方法类似,可用于城 市境内其它机动车境内出行OD的全面调查。
OD调查资料分析
OD调查的种类
• 个人出行OD调查 • 机动车出行OD调查 • 货物流通出行OD调查
1、个人出行OD调查
• 包括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出行,调查的内容包括居 民的职业、年龄、性别、收入等基础情况,以及各次 出行的起点、讫点、时间、距离、出行目的、所采用 的交通工具等出行情况。 • 流动人口是城市总人口中特殊的组成部分,组成十分 复杂,按其在城市中停留的时间可分常、暂住、当日 进出等,按其来城市的目的又可分为出差、旅游、探 亲、看病、经商、转车等。常住、暂住流动人口一般 采用与居民出行OD调查类似的家访调查、电话询问 等方法,对当日进出的流动人口则可采用在城市的出 口,如车站、码头等直接询问的方法等。 • 见出行调查表
OD调查的步骤
成立专门机构统一负责。OD调查是一项涉及面十分广的 社会性调查,没有强有力的工作队伍和政府的号召与支 持是很难完成的。 资料准备,包括调查区域内的居民点、人口分布造册、 土地利用现状、各级行政组织(行政区、街道、居委会、 派出所)、道路、车辆资料。 编制调查技术方案:拟定调查区域、交通区划分、决定 抽样方法和抽样率、设计调查表格、并组织实施大纲。 试调查与技术培训准备:修改技术方案,包括表格内容 检验、抽样方法。对调查员分级培训,统一认识与标准、 提高调查精度。 编写培训讲义和市民宣传提纲。 全面实施调查:居民出行调查应尽可能将家访、流动人 口访问、境界线调查和分隔核查线调查同步进行。
交通延误调查报告

长期以来, 城市交通拥堵、交通秩序混乱一直是困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难题。
交通供需矛盾的长期性和城市空间、建设资金的有限性决定了不能通过无限制的增加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来解决这一间题, 这就需要通过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充分发掘现有交通设施的潜力, 保证城市交通的安全、畅通、快捷、低污染。
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网上的节点, 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咽喉, 据统计,有>! ≅的延误发生在交叉口。
因此, 对交叉口进行行车延误分析, 可以准确地掌握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为进一步评价城市道路以至整个路网的运行质量提供可靠的定量依据。
一、调查时间、地点2009年3月26日下午17:00—18:00中华南大街和学院北路交叉口二、组员及分工、延误调查方案及人员分配延误调查的人员分配:此次调查主要针对流量较大的东进口,分别对左转、直行、右转三个方向的车辆延误进行观测。
在路口向东100m 的路段上机动车进口车道上,由6 个人持3 块秒表对离开断面时间进行观测记录,与其对应,在三个出口方向据路口30m 处,每处由2 个人观测记录到达断面的时间。
为了在没有对讲机的情况下达到高匹配率,要求被观测车辆为数量较多的出租车及大众车型车辆,亦要求满足该要求的车辆尽量都被观测记录。
***为报时员,**为观察员,**为记录员三、调查目的确定产生延误的地点,类型和大小,评价道路上交通流的运行效率,在交通阻塞路段找出延误的原因,为制定道路交通设施的改善方案减少延误提供依据。
四、调查方法交叉口每一引道安排三名观测员。
其中一人为报时员,一人为观察员,另一人为记录员。
观测时间间隔为15秒,每分钟有0--15秒,15—30秒,30—45秒和45—60秒四个时间间隔。
五、调查数据交叉口延误记录表交叉口引道车道全部日期天气观测员开始时间在下列时间内停在引道内的车辆数引道交通量+0s +15s +30s +45s 停驶车数不停驶车数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10:18 10:19 10:20 10:21 10:22 10:23 10:24 10:25 10:26 10:2710:2910:30小记合计交叉口延误记录表交叉口引道车道全部日期天气观测员开始时间在下列时间内停在引道内的车辆数引道交通量+0s +15s +30s +45s 停驶车数不停驶车数15:00 15:01 15:02 15:03 15:04 15:05 15:06 15:07 15:08 15:09 15:10 15:11 15:12 15:13 15:14 15:15 15:16 15:17 15:18 15:19 15:20 15:21 15:22 15:23 15:24 15:25 15:26 15:2715:2915:3015:3115:3215:3315:3415:3515:3615:3715:3815:3915:4015:41小记合计五调查数据整理与分析总延误=438×15=6570(辆·s)每一停驶车辆的平均延误=6570/230=28.6(s)交叉口入口引道上每辆车的平均延误=6570/468=14.0(s)停驶车辆百分率=230/468=49%停驶车辆百分率的误差=【(1-p)χ2/pn】1/2=【(1-0.49)×3.842/0.49×468】1/2=9.2%分析通过对该交叉口延误的调查,我们总结机动车辆通过交叉口时, 其行车延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反应延误机动车在进入交叉口时, 驾驶员需要观察交叉口内的当前运行状态, 尤其要观察在交叉口冲突点处是否有其他车辆通行,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 安全驶离交叉口。
交通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行车延误调查与分析

交通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行车延误调查与分析大纲基本概念路段行车延误调查与分析交叉口延误调查与分析1常用术语延误由于道路与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设施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损失,以s/辆或min/辆计固定延误由交通控制装置引起的延误,与交通量大小及交通干扰无关,主要发生在交叉口处。
交通信号、停车标志、让路标志和铁路道口等都会引起固定延误 运行延误由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干扰而引起的延误。
运行延误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其他交通组成部分对车流的干扰(称为侧向干扰)而引起的延误;另一种是由交通流之间的干扰(成为内部干扰)而引起的延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交通拥挤、汇流、超车2 与交织运行等因素3常用术语(续)停车延误车辆由于某种原因而处于静止状态所产生的延误。
停车延误等于停车时间,其中包括车辆由停止到再次起动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行程时间延误实际行驶的总行程时间与完全排除干扰后以平均速度通过调查路段的自由行驶时间之差。
除包括停车延误外,还包括因加减速而产生的加速延误和减速延误。
延误率车辆通过单位长度路段的实际运行时间与车辆在理想条件下通过该路段所需时间(标准运行时间)之差值。
可以反映出单位长4度路段上延误的大小。
国外观测:高速公路1.06min/km ,主要干道1.49min/km ,集散道路1.86min/km常用术语(续)车流延误率车流中各辆车的延误率的总和,即车流在单位长度路段上的总的损失时间。
等于单向交通量乘以延误率。
排队延误车辆排队时间与车辆按自由行驶车速驶过排队路段的时间(自由行驶时间)之差。
排队时间是指车辆从第一次停车到越过停车线5 所用的时间。
排队路段是指车辆的第一次停车断面与停车线之间的道路。
当仅发生一次停车时:排队延误=停车延误+加减速延误=排队时间-自由行驶时间当发生n 次停车时:排队延误= n 第i 次停车延误 n 第i 次减速延误 n第i 次加速延误 i 1 i 1 i 1=排队时间-自由行驶时间 常用术语(续)进口道延误(引道延误)进口道实际耗时与进口道自由行驶时间之差。
《交通运输工程学》知识竞赛试题与答案

《交通运输工程学》知识竞赛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1、单项选择题确定汽车爬坡能力时采用的档位为()。
A.I档B.II 档C.III 档D.IIII 档正确答案:A2、单项选择题表征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不包括OoA.交通量B.行车速度C.车流密度D.交通拥堵正确答案:D3、单项选择题道路交通事故的要素包括人、车、路和()。
A.环境B.后果C.交警D.信号灯正确答案:B4、单项选择题道路的几何线形是指一条道路的平、纵和()。
A.横B.立体C.斜向投影D.曲面正确答案:A5、单项选择题我国二级公路服务水平分级的主要指标主要是()。
A.速度B.密度C.流量D.车辆延误率正确答案:D6、单项选择题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道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称为()。
A.平面交叉B.立体交叉C.空间交叉D.分离交叉正确答案:A7、单项选择题与交通工程学相关的学科主要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
A.工程设计B.医疗卫生C.农业科学D.海洋渔业正确答案:A8、单项选择题我国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的主要指标主要是()。
A.速度B.密度C.流量D.延误率正确答案:B9、单项选择题交通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相对规模、等级结构、布局形态和()。
A.投资费用B.社会因素C.服务等级D.行车密度正确答案:A10、单项选择题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主要有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管制条件和()。
A.车辆状况B.驾驶员C.乘客D.其他条件正确答案:D11、单项选择题表征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分别是交通量、行车速度和()。
A.车流密度B.路幅宽度C.车道数D.交通事故正确答案:A12、单项选择题交通量调查方法有人工观测法、试验车移动调查法、车辆感应器测定法和()。
A.出入量法B.偏移指数法C.摄影法D.牌号对照法正确答案:B13、单项选择题汽车加速时间是指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
A.超车加速时间B.停车制动时间C.加速度时间D.启动时间正确答案:A14、单项选择题排队系统的组成有输入过程、排队规则和()。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整理完全版

、填空题(1 )、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岀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
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 )、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6) 、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 、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8) 、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 、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E(x)(10) 、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11) 、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D xEx =1 一P ::: 1(12) 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
判断依据为13、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14、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15、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误。
16、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18、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
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
河北工业大学交通工程学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1、下列调查方法中属于交通密度调查方法的是(A)A出入量法 B试验车观测法 C仪器自动计测法 D车辆感应器测定法2、由于某些原因使车辆停止不动而引起的时间延误是(C)A固定延误 B运行延误 C停车延误 (D)排队延误3、为保证绝大多数车辆都能遵守,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行车安全,常以(C)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最高限制速度。
A.50%车速B.70%车速C.85%车速D.90%车速4、在OD调查中,出行端点指的是(D)A.出发点B.目的点C.产生点D.起论点5、OD调查中的期望线的(B)表示区间出行次数的多少。
A.长度B.宽度C.条数D.颜色6、驾驶员生理特性是指(A)。
A.视觉、听觉、触觉B.视觉、听觉、平衡觉C.视觉、触觉、平衡觉D.听觉、触觉、平衡觉7、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段的行程时间之比称为(B)A.地点车速 B行程车速 C行驶车速 D.畅行车速8、最佳密度是流量达到(A)时的密度。
A.最大B.最小C.畅通D.平均值9、(B)是排队系统服务水平的一种度量。
A.等待时间B.队长C.忙期D.服务方式10、交通量的空间分布主要指(D)、方向分布和车道分布。
A.路网分布B.区域分布C.车型分布D.城乡分布二、名词解释1、服务水平:为描述道路上交通流内的运行条件及其对驾驶员、乘客所提供的服务程度的一种质量标准。
2、高峰小时交通量:指一天内的交通高峰时间连续1h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3、设计通行能力:是指设计中公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预计的道路、交通及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或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设计服务水平下,1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为标准车)最大数目。
4、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小区形心间的线,因其反映人们期望的最短距离而得名,与实际的出行距离无关,它的宽度表示区间出行的数。
5、交通流密度:交通流密度(又称车流密度)是指在某时刻、某单位长的路段上一条车道或几条车道内的车辆数。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工程学试题及答案1、问答题计算题:列出速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式,并画图说明。
正确答案:2、问答题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管制按控制的范围可分为哪几种类型?正确答案:(1)点控制。
是指个别独立交叉口的信号灯控制,此法又可分为单点定时信号控制和感应式控制两种,感应式控制又可分为全感应式和半感应式。
(2)线控制。
是指对一条主干道相邻交叉口的信号实行协调自动控制,亦称绿波通行带或绿波控制。
(3)面控制。
是指对城市中某区域的所有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用计算机实行统一协调的自动控制。
3、单选确定汽车爬坡能力时采用的档位为()。
A.I档B.II档C.III档D.IIII档正确答案:A4、单选表征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不包括()。
A.交通量B.行车速度C.车流密度D.交通拥堵正确答案:D5、名词解释施工横断面图正确答案:是由标准断面图的顶面轮廓线与实地面线按纵断面设计的高程关系组合在一起得到的横断面图。
6、名词解释立体视觉正确答案:是人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远近、前后、高低、深浅和凸凹的感知能力。
7、单选道路交通事故的要素包括人、车、路和()。
A.环境B.后果C.交警D.信号灯正确答案:B8、名词解释时间占有率正确答案:即单位观测时间内,车辆通过某一断面的累计时间所占单位观测时间的百分比。
9、问答题现有一主次干道相交的十字交叉口,欲对其进行感应控制,请问感应设备应布设在何处?说明原因。
正确答案:(1)应布设在次干道上。
(2)根据我国交通法律规定,次干道的车辆应为主干道车辆然行,进行感应控制时,需要知道次干道上车辆是否到达一定的数量,进而为其提供绿灯放行做准备。
10、名词解释间断流正确答案:有外部固定因素影响的周期性中断交通流,如有信号交叉口和无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
11、问答题交通规划的四阶段模型?正确答案:1交通出行生成预测:回归分析,类别分析;2交通出行分布预测:增长系数法和综合法;3交通方式划分预测:定性,定量;4交通分配预测:全有全无分配法、容量限制法、多路概率分配法。
交通流密度与交通延误调查

第八章交通流理论一、授课时间:8课时二、授课内容:1、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征2、排队论及其应用3、跟驰理论4、流体力学模拟理论三、授课要求:掌握泊松分布理论、二项分布理论在交通流分析中的应用;熟悉M/M/1,M/M/n系统理论及其应用;了解跟驰理论及流体力学模拟理论。
四、授课步骤:第一节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一、泊松分布1、基本公式P(x)=m x e-m x!式中:P(x)——在计数周期t内到达x车辆的概率;t——每个计数周期的持续时间,S;入——单位时间平均到达率,veh/s;m——在t时间间隔内平均到达的车辆数,m=入te——自然对数的底,取值为2.71828。
图8-5泊松分布P (≤ x ) = ∑P (< x ) = ∑P (x ≤ i ≤ y ) = ∑E (x ) = ∑ xp (x ) = m∞ D (x ) = ∑ [x - E (x )] P (x ) = mx 式中: C n =2、递推公式P (x ) =mxp (x - 1)(x ≥ 1), p (0) = e -m3、累计分布x i =0 x -1i =0 m i e -m i m i e -m i ! , P (> x ) = 1 - p (≤ x ) , P (≥ x ) = 1 - P (< x ) y i =xm i e -m i !4、均值与方差∞x =02x =0D (x )E (x )= 15.适用条件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是随机的,判据为:二、二项分布1. 基本公式交通流为拥挤车流,观测周期 t 内到达 x 辆车的概率服从二项分布,公式为:P (x ) = C n p x (1 - p )n -x(x = 0,1,2,..., n )x n ! x !(n - x )!——从 n 辆中取出 x 辆车的组合;n ——观测周期 t 内可能到达的最大车辆数,可根据最大流率求出 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交通流密度的概念
4. 车道占有率 空间占有率 ①定义:某一瞬间,单位长度的车道上,汽车投影面积 的总和占车道总面积的百分率,实际中一般常用汽车 所占的总长度与车道长度的百分比来表示。 ②计算公式: RS=∑li/L 式中, RS—空间占有率;n—观测路段内的车辆数 li—第i辆车的长度;L—观测路段的总长度
第五章 交通流密度与交通延误调查
一 交通流密度的概念
1、定义 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时一条车道或几条车 道所存在的车辆数,密度常用K来表示,单位为辆/km 2.密度的计算公式 K=N/L L为路段长度; N为L长路段上某一瞬间的车辆数。 最佳车流密度——能够使道路上的交通量达到最大时的 密度 阻塞密度——车流几乎无法移动,即发生交通阻塞时的 车流密度
二 交通流密度调查
原始车辆数E( t0)的计算 通常使用的方法是试验车法 ,在t0时刻试验车从A 断面驶入,同时B断面处有人记录从B断面驶出的车辆 数,当试验车到达B断面时,B断面的记录值为QB,那 么E(t0)=QB, 假定被试验车超过的车辆数为a,超过试验车的车 辆数为b,作修正得到 E( t0 )=QB+a-b E( t )=QA+a-b
二 交通流密度调查
(8)现有车辆数加上调整值后即得第⑦栏修正值。 (9)瞬时密度⑧按下式计算: 瞬时密度=修正值(辆)/测定区间长(km) (10)每一总计时间的平均密度填人第⑦栏内,总计时间通 常取5min或10min。
二 交通流密度调查
车辆牌照法
1)测定方法 从基准时刻开始在测定区间的两端,用同 步的秒表或动态录象机,测定每一辆车的到达 时间,并相应地记下每辆车的牌照,如记整个 牌照号码有困难,可以只记最后三位数。此时, 若用动态录象机,须摄下每辆车的牌照。 2)原始车辆数的测定 基本原理同测试车法,每一辆车都可作为“测试 车。
三 交通延误概述
图5—2是车辆在交叉口入口引道上的时间一空间关系 图。该图可以说明引道延误、排队延误和停车延误三 者之间的关系。图中纵坐标是车辆通过引道延误段所 用的时间,横坐标是车辆在交叉口引道上行驶的距离。 由图中可以看出车辆的各种延误受阻情况。受到延误 的车辆的引道实际耗时为E点的纵坐标值(s)。 引道自 由行驶时间为F点的纵坐标值。引道延误为E、F两点 纵坐标值之差。排队时间为E、C两点纵坐标值之差。 停车延误为D、C两点纵坐标值之差。排队延误为排队 时间减去F、B两点纵坐标值之差。由于后者相对于前 者一般都很小,所以在实际应用时,通常对诽队时间 与排队延误不加区分。
二 交通流密度调查
1.航空摄影观测法
利用飞机从空中向下摄影,然后在摄影后得到的胶 卷或照片上读取观测区间内存在的车辆数,并由此计算 出平均密度。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投入的资金量很大,但 精度高,但是应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不适宜长时间观测。
2.地面高处摄影观测法
由于每一个摄像机的镜头都有一定的工作区间, 因此使用这种方法进行观测时有一个分段的情况要作处 理,即在L长度的路段上布置N个摄像机,这N个摄像机 同时工作,每个摄像机负责Li长度的路段。
二 交通流密度调查
试验车法数据整理分析步骤
(1)将调查日期、时间、地点、天气及测查区间长度填 入密度计算汇总表(密度统计表); (2) 表中 ①② 栏应分别记入A处及B处的各测定时间范 围内的交通量。试验车通过AB处的时刻,通常不是测 定区间范围的起终点,故此时记录AB两处单位时间内 的交通量时,要将表格中相应的格子一分为二,分别记 下单位时间内试验车通过的和通过后的交通量.
一 交通流密度的概念
3. 车头时距和车头间距
车头时距——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的
车头到达道路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用ht表示。单位 为s/辆。能够保证行车安全的最短车头时距称为极限 车头时距。 车头间距——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车 头间的距离。用hs表示,单位为m/辆。能够保证行车 安全的最短车头间距称为极限车头间距。 车头时距与交通量的关系 ht=3600/Q 车头间距与交通流密度的关系hs=1000/K
三 交通延误概述
1. 交通延误的定义 延误 —— 由于道路与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 交通管理与控制设施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 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损失,以秒/辆或分钟 /辆计。
固定延误:由交通控制装置引起的延误,与交通量 大小及交通干扰无关,主要发生在交叉口处。交通 信号、停车标志、让路标志和铁路道口等都会引起 固定延误。
二 交通流密度调查
4.密度资料的应用 研究交通流理论的重要基础数据 划分服务水平的依据
I区 K=0—10辆/km; II区 K=10一20辆/km; III区K=20一30辆/km; IV区K=30一40辆/km; V区 K>40辆/km。
二 交通流密度调查
分析瓶颈交通 当高速公路的流量接近通行能力时,须限制驶入匝道 的车辆驶入率。而密度是流量/通行能力比率的最佳 评价指标。
一 交通流密度的概念
时间占有率 ①定义:在单位测定的时间内,车辆通过某一个断面的 累计时间占测定时间的百分率。 ②计算公式 Rt=∑ti/T 式中 : Rt—时间占有率; n—测定时间T内通过观测断面的车辆数 ti—每辆车的车头、车尾通过测定断面的时间差 T—单位测定时间
Hale Waihona Puke 一 交通流密度的概念【例】在某条30km长的路段的起点断面上,在 5min内测得有60辆汽车,车流是均匀连续的, V=30km/h,求Q、hs、ht、K为多少?
二 交通流密度调查
3. 出入量法(试验车法+车辆牌照法 ) 出入量法的定义 所谓出入量法是一种为了测定道路上两断面间无出 入交通的路段内现有的车辆数,以便计算该路段交通密 度的一种方法。 观测时段和区间长度的确定 观测的时段应该是连续观测的,一般为5min以上, 路段的长度应尽量大于800m,在1000m左右。
二 交通流密度调查
(3)表4-3第①栏为时刻,第②栏为B处流量值QB,第③栏 为试验车超车速a,第④栏为试验车被超车数b 如t=30min时,33号车刚好到达A处,此时该车可 视作试验车,到达B处为t=33min07s,则QB为1号车 至33号车共33辆。 (4)第⑤栏为某时刻在测定区间内的车辆数E (5)第⑥栏为瞬时密度:车辆书(辆)/测定区间长(km)。 (6)第⑦栏为平均密度,一般以5min的密度平均。
由于车流是均匀连续的,Q=60×60/5=720辆/h ht=3600/Q=3600/720=5s/辆 hs=ht×v=5×30/3.6=41.67m/辆 K=1000/hs=1000/41.67=24辆/km 校核:Q=V×K=30×24=720辆/h
一 交通流密度的概念
【练习】在市郊一段500m长的公路上,于起点断 面5min内测得通过车辆为30辆,车速为 30km/h,车流为均匀连续的。求平均车头时距 ht、平均车头间距hs、交通密度K以及第一辆 车通过该路段所需要的时间t?
E( 8`20``)=QA+a-b=9+67+19+10-2=103
二 交通流密度调查
(6)第⑤栏为任一时刻AB区间的车辆数。由上一行求得的 车辆数再加上经过单位时间后的车辆变化量,即得相应 时刻AB区间的车辆数。 (7)按理下一次试验车通过时刻的原始车辆数为105辆,但 根据上列数据推算结果为104辆,这是由观测误差引起 的,可将此误差适当地分配在两次试验车经过观测区间 的时间内现有车辆数上。见第⑥栏的调整值。
停车延误:车辆由于某种原因而处于静止状态所产生 的延误。
三 交通延误概述
排队延误:车辆排队时间与车辆按自由行驶车速驶过排 队路段的时间(自由行驶时间)之差。排队时间是指车辆 从第一次停车到越过停车线所用的时间。排队路段是指 车辆的第一次停车断面与停车线之间的道路。 引道延误:引道实际耗时与引道自由行驶时间之差。引 道延误段是指在入口引道上从车辆因前方信号或已有排 队车辆而开始减速行驶之断面至停车线的距离。 据对大量交叉口的调查和分析,停车延误通常约占 引道延误的76%,排队延误约占引道延误的97%。因此 常以排队延误近似的代替引道延误。
二 交通流密度调查
试验车法观测方法
(1)在观测前准备好出入流量法观测车流密度记录整理 表(见课本表5-2),设定观测路段两个端点A点和B点, 以A端作为车流流入端,B端作为流出端。备好试验车, 在AB之间往返行驶以测定原始车辆数。 (2)从选定的基准时刻起,在A、B两点同时观测每分钟 通过的车辆数。 (3)试验车的观测记录。在试验车上做好标记易于识别。 试验车观测项目为:进入A端及到达B端的时刻和在此 路段上行驶时的超车次数a和被超车次数b。
二 交通流密度调查
出入量法的原理
进 A B
出
在道路上选择A、B两个断面间的路段作为调查路段,车流从 A驶向B。调查从T0时刻开始,到T时刻结束,该时间段内从A断面 驶入QA辆车,从B断面驶出QB辆车。假定在T0时刻AB区段内的车 辆数为E(t0)辆,那么 T时刻AB区段内的车辆数就为: E(t0)+ QA -QB, 则T0和T时刻的密度就为: t0时刻: 车辆数为E( t0 ) 密度为:E( t0 )/L t时刻: 车辆数为:E( t0 )+ QA –QB, 密度为:【 E( t0 )+ QA –QB 】/L 我们也常记T时刻的车辆数为E(t),即: E(t)= E(t0)+ QA -QB
三 交通延误概述
运行延误:由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干扰而引起 的延误。
运行延误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其它交通组成部分对车流的干扰(称为侧向干扰)而引起 的延误(纵向、横向干扰); 另一种运行延误是由交通流之间的干扰(称为内部干扰)而引起的 延误,产生这种运行延误的主要原因是交通拥挤、汇流、会车与 交织运行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