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病名词解释
中医骨病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医骨病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医骨病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骨骼系统的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骨病是指骨骼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骨折、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
中医骨病治疗以调理气血、调畅经络、调节脏腑为主要方法,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下面就中医骨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中医骨病的病因及病机1. 外因:外伤、劳损、变形、寒湿、湿热、风热、痹症等因素。
2. 内因:肝肾阴亏、气血不足、脏腑虚弱、郁怒伤脾、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因素。
3. 病机:中医认为,骨病的病机主要是气血郁滞、气血不足、风寒湿热侵袭、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血失和、经络阻塞,进而影响骨骼系统的正常功能。
二、中医骨病的诊断要点1. 望听问切:通过望、听、问、切等四诊方法,了解病情变化,望色、听声、问诊、切脉等,加以综合分析;2. 疼痛特点:针对不同骨病的疼痛特点,进行详细的症状分析,包括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及伴随症状等;3. 脉象和舌诊:观察患者的脉象和舌苔,判断患者的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等;4. 辅助检查:如X线、CT、MRI等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帮助明确病情。
三、中医骨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中医骨病主要采用中药治疗,常用药物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祛风化湿、补益气血、滋养肝肾等功效的药物;2. 针灸治疗:通过针灸手法和穴位的刺激,调节气血、舒筋活络,改善骨病的症状;3. 推拿按摩:采用推拿按摩手法,调节气血、舒筋活络,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4. 理疗疗法:包括针刺、灸法、拔罐、艾灸、推拿等手法,在一定的规律和原则下进行治疗,以调养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四、中医骨病的预防措施1. 饮食起居:注意合理膳食,加强营养,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2. 运动锻炼: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气功、散步等,增强体质,改善骨骼系统的功能;3. 情绪调节:避免过度疲劳,保持情绪舒畅,避免长期的情绪紧张、忧虑、恐惧等。
中医上骨病分类

中医上骨病分类中医学认为,骨病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骨骼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
根据中医理论,骨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气血不足型骨病气血不足型骨病是指由于气血不足导致骨骼组织供氧供养不足,从而引发的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骨质疏松、骨折难愈、关节疼痛等。
中医认为,气血不足型骨病的治疗应以益气养血为主,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当归、人参等。
二、湿热蕴结型骨病湿热蕴结型骨病是指体内湿热邪气蕴结于骨骼,导致骨骼疼痛、关节肿痛等症状的疾病。
中医认为,湿热蕴结型骨病的治疗应以清热利湿为主,常用的药物有黄连、黄柏、车前子等。
三、风寒湿邪侵袭型骨病风寒湿邪侵袭型骨病是指体内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导致骨骼疼痛、关节僵硬等症状的疾病。
中医认为,风寒湿邪侵袭型骨病的治疗应以祛风散寒、祛湿通络为主,常用的药物有羌活、川芎、藁本等。
四、痰湿阻滞型骨病痰湿阻滞型骨病是指体内痰湿阻滞导致骨骼肿胀、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疾病。
中医认为,痰湿阻滞型骨病的治疗应以化痰祛湿为主,常用的药物有半夏、陈皮、苏子等。
五、肝肾亏虚型骨病肝肾亏虚型骨病是指肝肾功能不全导致骨骼组织供养不足,出现骨质疏松、骨折易发等症状的疾病。
中医认为,肝肾亏虚型骨病的治疗应以滋补肝肾为主,常用的药物有何首乌、淮山药、枸杞子等。
六、经络瘀滞型骨病经络瘀滞型骨病是指体内经络受阻,气血循环不畅,导致骨骼疼痛、关节僵硬等症状的疾病。
中医认为,经络瘀滞型骨病的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常用的药物有桃仁、红花、三七等。
中医上对骨病的分类主要包括气血不足型、湿热蕴结型、风寒湿邪侵袭型、痰湿阻滞型、肝肾亏虚型和经络瘀滞型。
每一种类型的骨病都有其独特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准确诊断骨病的类型,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中医上对骨病的分类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疗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中医骨病知识点总结

中医骨病知识点总结中医学认为,骨病是因为人体的气血失调和经络阻滞导致的。
骨病是指各种骨关节疾病,如骨折、骨质疏松、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到日常工作和生活。
因此,中医治疗骨病的知识至关重要。
骨病的发生原因有很多,包括年龄、遗传、疾病、营养不良等因素。
在中医学中,骨病被归类为“痹证”范畴,主要是因为气血不畅导致的。
骨病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包括初起阶段、加重阶段、稳定阶段和恢复阶段。
在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法也不同。
中医治疗骨病主要是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加强体质,调整情志,促进人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认为,骨病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辨证施治。
同时,中医治疗骨病也需要与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综合配合,以达到最好的疗效。
在中医治疗骨病中,有一些常用的方法,比如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疗法、中药疗法等。
针灸疗法是通过调理人体的经络,疏通气血,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推拿按摩疗法是通过按摩、推拿身体来放松筋骨,改善气血流通。
中药疗法是通过中草药的药效来调理患者的体内气血,补益体质。
在针灸疗法中,有一些常用的穴位,比如足三里、阳陵泉、大敦、天髎、太冲等。
这些穴位对于治疗骨病有很好的效果。
在推拿按摩疗法中,有一些常用的手法,比如揉、捏、按、搓等。
这些手法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骨病症状。
在中药疗法中,有一些常用的中草药,比如当归、川芎、甘草、川木通、狗脊等。
这些药物有助于调理患者的气血,促进自愈能力。
除了以上疗法外,中医治疗骨病还强调患者的饮食调理和情志调理。
患者在饮食上应该多食用有益于骨骼健康的食物,比如豆制品、海鱼、乳制品、新鲜蔬菜等。
同时,患者也应该避免一些不利于骨骼健康的食物,比如高糖、高脂肪的食品。
在情志调理上,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保持身心舒畅。
总之,中医治疗骨病是一门独特的学问,它强调了人体气血的调理,提倡了个性化治疗,注重了中药与物理疗法的综合配合。
中医骨病名词解释

1.小儿麻痹:又称脊髓前角质灰质炎,是特异性亲神经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2.骨痈疽:由化脓性细菌、寄生虫、病毒侵入骨、关节,引起的化脓性感染性病变。
3.痛风:是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肾脏、皮下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相应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4.石骨症:是一种罕见的原因不明的先天性发育障碍性疾病的总称,又名大理石病。
5.骨痨:是因结核杆菌侵入骨或关节而引起的化脓性破坏性疾病。
6.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又称附骨痈,是指骨与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包括骨髓、骨和骨膜。
7.痿证:凡人体由于正气亏损、邪毒侵袭或遭受外伤,而发生的以肢体筋脉弛缓、肌肉瘦削、手足痿软无力及麻木为特征的病症。
8.又称退行性关节炎或肥大性关节炎或老年性关节炎。
是指由于关节退化,引起关节软骨被破坏的慢性关节炎。
9.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而引起局限性骨痛、畸形及骨折的临床综合征。
10.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慢性非感染性炎症为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11.骨关节痹证:凡是由于外邪稽留经络,而发生肌肉酸痛、肿大、麻木、重着、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12.强直性关节炎:是以侵犯脊柱各关节为主,多关节性炎症。
13.骨巨细胞瘤:是以基质细胞和多核细胞为主要结构的侵犯性骨肿瘤。
14.创伤性关节炎:是指关节因创伤造成不平整或承重失衡,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出现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功能减退等症状者。
15.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股骨头的活骨组织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由于其病理机制多为骨质的血供障碍所致,所以又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6.成骨不全综合征:又称脆骨症,是以骨脆弱、骨畸形、蓝色巩膜、牙齿发育不全、·身材矮小等为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形遗传性结缔组织病。
17.导引:即练功疗法,是通过肢体主动运动的方法,促使肢体功能得到锻炼,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加速康复的一种有效疗法。
中医骨科学的名词解释

中医骨科学的名词解释中医骨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领域,主要研究骨骼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相关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在中医骨科学中,有许多常见的名词需要加以解释,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学科。
1.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结构之一,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等组成。
它不仅提供了人体的支撑和保护作用,还参与了人体的运动、代谢等生理过程。
2. 解剖学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结构的学科,包括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等的形态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3. 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有机体机能和生命过程的学科,包括人体的生理功能、生理调节和生理过程等。
4.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形态学特征和发生机制的学科,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等。
5. 治疗方法在中医骨科学中,有许多不同的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等。
这些方法常常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阳气、阴气等来达到治疗和康复的作用。
6. 针灸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利用细针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7. 推拿推拿是一种由中医理论指导的按摩疗法,通过对人体经络、穴位的按摩刺激,以促进气血循环、调整免疫功能等,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8. 拔罐拔罐是一种通过在皮肤上产生负压,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促进新陈代谢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减轻疼痛,消除淤血,促进组织修复。
9. 中医骨科的特点中医骨科在治疗上注重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等,进行辨证施治。
此外,中医骨科还注重患者的整体调理,包括饮食调节、精神调适、锻炼等。
10. 综合治疗在中医骨科学中,常常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即结合针灸、推拿、拔罐等多种治疗手段,以提高疗效和康复率。
中医骨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为人们解决了许多骨骼系统相关疾病的问题,如骨折、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
在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中医骨科科学仍然保持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叙述骨病的中医病机

叙述骨病的中医病机骨病是指各种影响骨骼功能的疾病,包括骨折、骨质疏松、关节炎等。
中医认为,骨病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相关,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邪气侵袭等原因导致的。
下面将从中医病机的角度详细叙述骨病。
一、中医对于骨病的认识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十二经脉和五十六条络脉,这些经络与脏腑器官相连通。
如果正气不足或邪气侵袭,就会导致经络阻塞或失调,从而影响到身体各个部位的功能。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影响到了骨骼系统,就会出现各种骨病。
二、中医对于不同类型骨病的分析1. 青年性关节炎青年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类风湿性疾病。
中医认为,青年性关节炎多由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所致。
这些因素会导致人体经络阻塞,气血不畅,从而引发疼痛和关节肿胀等症状。
2.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骨病,中医认为,骨质疏松多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所致。
这些因素会导致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从而影响到骨骼系统的功能。
3. 骨折骨折是指骨头断裂或者折断,中医认为,骨折多由外伤、劳损、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
这些因素会导致人体经络阻塞,气血不畅,从而影响到骨髓的营养供应和修复能力。
三、中医对于治疗骨病的方法1. 调理气血中医治疗骨病的第一步是调理气血。
通过针灸、推拿、艾灸等手段来调理经络,促进气血循环。
2. 补充营养中医认为,骨病多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所致,因此需要通过食疗、药物等手段来补充营养。
3. 活血化瘀中医治疗骨折、关节炎等骨病时,常常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
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和关节炎的恢复。
4. 调理阴阳中医认为,骨质疏松多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所致,因此需要通过调理阴阳来治疗。
可以采用中药、针灸等手段来调理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
四、中医对于预防骨病的建议1. 适当运动适当运动可以增强人体内部的正气,促进气血循环,从而降低患上骨质疏松、关节炎等骨病的风险。
2. 合理膳食合理膳食可以帮助人体摄取足够的营养,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等骨病的发生。
中医骨伤

中医骨伤科学知识点总结名词解释1、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2、骨擦音:无嵌插的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称骨擦音。
3、骨病: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疾病,称为骨病。
4、清创术:就是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和细菌,使污染伤口转变成为干净伤口,缝合后使之能一期愈合。
5、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者,称为骨折。
6、脱位:凡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7、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又称增生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骨关节病、软骨软化性关节病等:它的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
8、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9、筋伤: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筋的损伤,统称为筋伤。
10、筋断裂:系指外力作用于肢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的断裂,伤后导致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和明显的局部疼痛、肿胀、瘀斑、畸形等临床表现。
11、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以肩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筋伤,简称“肩周炎”。
12、肱骨外上髁炎:亦称肱桡关节滑囊炎、肱骨外髁骨膜炎,因网球运动员较常见,故又称网球肘。
13、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而引起的以手指麻痛乏力为主的症候群。
14、弹性固定: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对该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仍可轻微活动,但有弹性阻力,被动活动停止后,脱位的骨端又恢复原来的特殊位置。
这种情况称为弹性固定。
15、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指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
16、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仍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
中医骨伤科学名解

中医骨伤科学: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损伤和疾患的一门科学。
损伤:是由于人体受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而使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遭到破坏的疾患。
内伤:指脏腑损伤及损伤所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各种损伤内证,古称“内损”。
痹症:指气血为病邪阻闭而引起的疾患。
骨疽:指附着于骨的深部脓疡,毒气深沉。
疼痛弧试验:嘱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外展患肢,但外展到60~120°范围时,冈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证。
肘后三角:肘关节屈曲90°时,肱骨外上髁、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三点连线构成的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运动:指人体各部位的运动和人体在空间的移动,以及对抗地心引力和其它力以维持姿势所进行的运动。
运动单位:前角细胞及神经轴突和其所支配肌束。
肌张力:在静止状态时,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称为肌张力。
肌力:病人肌肉主动运动的力量、幅度和速度。
反射的概念:人体在大脑的控制和调节下,对内外各种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反射弧:参与发射活动的全部解剖结构。
病理反射:指椎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弹手指征(霍夫曼征):快速弹压被夹住的患者中指指甲,引起诸手指的掌屈反应为阳性。
划跖试验(巴彬斯基征):轻划跖外侧,引起拇趾背屈,余趾呈扇形分开的反应为阳性。
压擦胫试验(欧本海姆征):以拇指用力沿胫骨前嵴内侧面从上面而下压擦,余趾呈扇形分开的反应为阳性。
捏腓肠肌试验(高登征):用力捏压腓肠肌,余趾呈扇形分开的反应为阳性。
踝阵挛:检查者一手托住腘窝,一手握足,用力使其踝关节突然背屈,然后放松,可以产生踝关节连续的交替的伸屈运动,则视为阳性髌阵挛:患者仰卧,检查者以一手的拇食二指抵住髌骨上极,用力向下急促抵住髌骨,然后放松,引起髌骨连续交替的上下移动为阳性。
手法:是医者用指、掌、腕、臂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劲力,结合身功或辅以器械,随症运用各种手法技巧,作用于病人的患部及各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由表入里,以达到治病疗伤、整骨正位、强壮身体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用语讲解骨病

中医用语讲解骨病骨病是指人体骨骼系统发生的各种疾病,包括骨折、骨质疏松、关节炎等。
在中医中,骨病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治疗骨病需要从整体调理身体,促进气血流通,增强骨骼的营养与修复能力。
一、骨病的病因中医认为,骨病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气血亏虚、湿邪侵袭等因素有关。
气血运行不畅会导致骨骼部位的气血供应不足,从而引发骨病;气血亏虚则会导致骨骼组织的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等问题;湿邪侵袭则会导致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
二、骨病的临床表现骨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例如,骨折时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骨质疏松患者常常出现骨折风险增加、身高缩短等症状;关节炎患者则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三、中医治疗骨病的方法中医治疗骨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
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以促进骨骼的营养吸收和修复;中药则是通过调理体内的气血湿热等因素,以达到治疗骨病的效果;推拿则是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改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肿胀。
四、常用中药治疗骨病在中医中,常用的中药治疗骨病包括破骨疗法、活血化瘀法等。
破骨疗法主要使用补肾、温阳、固骨的中药,如肉桂、川芎、熟地黄等,以促进骨骼的修复和生长;活血化瘀法则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桃仁、红花、当归等,以改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肿胀。
五、中医养生对骨病的预防和保健中医强调养生的重要性,通过调理饮食、锻炼身体等方法,可以预防和保健骨病。
在饮食方面,应适当增加钙质的摄入,如牛奶、豆制品等,以有利于骨骼的健康;在锻炼身体方面,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等,以增强骨骼的营养和修复能力。
六、骨病的中医案例中医治疗骨病的案例很多,例如,有一位中年女性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出现多次骨折的问题。
经过中医针灸和中药调理后,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骨折的次数也大大减少。
这个案例表明,中医治疗骨病是可行的,可以为患者带来明显的效果。
中医骨病学老师给重点

中医骨病学老师给重点2013年广西中医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中医骨病学复习题(老师给的)一、名词解释中医骨病学:是在中国传统医学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知识,以研究防治人体骨骼、关节、筋肉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髋臼指数:髋臼指数是关节稳定性的重要标志,随访其发育变化规律对于指导髋臼修复后康复锻炼、改进髋臼修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及其相应的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所致邻近组织(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受累,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即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骨质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性钙盐沉着减少,但其矿物质含量和骨基质的比例正常峰值骨量:人体出生后一直到30岁左右骨量不断增加,一直到达到顶峰,称为峰值骨量痹症:是指外邪稽留经络,发生肌肉关节疼痛、肿大、重着的一种疾病。
痛风:是一种尿酸代谢异常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尿酸增高,反复发作的关节炎,是关节、肾脏或其他组织中尿酸盐沉积而引起这些器官的损害和痛风石的形成。
痿证:人体遭受外伤,邪毒侵袭或正气亏损,发生以肢体筋脉弛缓、肌肉、手足痿软无力及麻木为特征的病症,统称为痿证。
单瘫:某个肢体或身体某个部位发生瘫痪症状,称为单瘫。
偏瘫:是指同侧上下肢体瘫痪,多因脑血管意外引起,主要病理改变是因出血或血流受阻,使受累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或软化、水肿。
其临床特点是肢体呈痉挛性瘫痪,偏身感觉障碍,还可能伴有失语、口眼歪斜等症状。
截瘫:因脊髓损伤或病变引起受累平面以下的双侧肢体瘫痪,称为截瘫。
筋挛:由于先天发育障碍、损伤、缺血、炎症、瘫痪等原因,使身体某群筋肉持久性收缩,或皮肤、关节囊、韧带失去正常弹性而挛缩,引起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统称为筋挛。
二、填空题1、中医骨病的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2、骨的组织结构是一种复杂的结缔组织,由骨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骨细胞被包围在细胞间质中,细胞间质含有机和无机两种成分。
中医骨伤科学-第十章-骨病

手术治疗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病变局限于髓
腔内,行局部骨质钻孔减压手术。 已形成骨膜下脓肿或穿破骨膜致软组织 脓肿者应及时作切开排脓引流手术。 有死骨形成时,需凿开骨皮质摘除死骨。 对经久不愈的窦道可搔刮管壁促其愈合。
第二节
化脓性关节炎
关节的化脓性感染称化脓性关节炎,
以儿童多见,好发于髋关节和膝关 节。
治疗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脓未成者,以消法
为主,治则为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可 选用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五味消 毒饮加减,外用药可选用金黄散、双柏 散,水调外敷,每天换一次。
脓已成而未溃者,治则以托里透脓,可
用托里消毒饮。 脓已溃或转入慢性期者,治则以气血双 补为主,可选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
治疗
早期未成脓者以消法为主。
正虚邪乘:治则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
渗利化湿,方用五味消毒饮加豆卷、佩 兰、苡仁等。 余毒流注:治则清热解毒、凉血祛瘀, 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 瘀血化热:治则活血散瘀、清热解毒, 方用活血散瘀汤加紫花地丁、银花、蒲 公英、桅子。
脓已成者,宜托里透脓,方用透脓散加
全身治疗同骨关节结核。
局部治疗:在抗痨基础上作病灶清除术,
术后继续抗痨6~12个月,术后3个月摄 X线片复查,病变稳定,无股骨头缺血 表现时,才能弃拐行走。
膝关节结核
发病率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第二位,在
四肢关节结核中占首位。 儿童和青壮年多见,单侧多见。 本病起病缓慢,全身症状轻。早期可见 关节肿胀、压痛,股四头肌萎缩,局部 皮温高,疼痛,浮髌试验阴性。晚期疼 痛剧烈,患膝出现屈曲畸形和跛行,可 有脓肿、窦道和关节强直。
X线检查:颈椎和腰椎前凸消失,胸椎
中医骨病的名词解释

中医骨病的名词解释中医骨病,又称为骨伤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主要研究与诊治人体骨骼系统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骨病常被归类为伤科或是外科,它始终与中医的病证辨析和治疗方法相结合。
中医骨病注重病因辩证,采用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中药等,瞄准疾病根源,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
一、骨病的定义与分类骨病是一种影响人体骨骼系统功能的疾病,其病因多样,分为外伤、内伤与先天缺损三种主要类型。
外伤性骨病是因剧烈的外力作用而导致骨骼损伤,如骨折和脱位等;内伤性骨病主要是由于内因所引起的疾病,如关节炎、骨质疏松等;先天缺损性骨病则是由于胚胎时期发育异常所导致的疾病,如骨骼畸形。
二、骨病的常见症状1. 疼痛:骨病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有的持续性疼痛,有的发作性疼痛,疼痛的部位可以是局部或者全身,严重的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活动受限:骨病会导致关节僵硬、肌肉无力等问题,使患者的活动受到限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3. 畸形:有些骨病患者会出现畸形表现,如关节变形、骨骼外凸等,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
4. 感觉异常:骨病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感觉异常,如刺痛、麻木等,影响神经功能。
三、中医对骨病的辨证思路中医对骨病的辨证侧重于病因病机的辨析和辨证施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察证:通过象寒热、虚实、痛楚等临床症状,探寻病变的本质。
例如,显寒症状、脉沉缓、关节僵硬等表现,可以确定寒邪困阻和湿寒病机的存在。
2. 辨证:根据中医经典理论,结合上述察证结果,进行病机辨析,判断病证所属的中医病名。
如骨折、骨质疏松、风湿性关节炎等。
3. 问诊:通过与患者沟通,详细了解病史、病情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信息,为进一步辨证施治提供参考依据。
四、中医骨病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骨病主要采用草药煎煮、外敷、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强调维护人体阴阳平衡,调理气血运行。
以下是中医常用的几种治疗方法:1. 中药疗法: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用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益气固骨等功效的中草药进行中药煮汤或制成外敷药膏。
中医上骨病分类

中医上骨病分类
在中医学中,骨病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肢体骨折:包括上肢和下肢的骨折,一般是由外伤所致,可以根据具体骨折部位进行分类。
2. 骨关节炎:又称为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炎症和功能障碍。
3.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骼变薄为特征的疾病,常见于老年人,使骨骼易于骨折。
4. 脊柱病变:包括脊椎骨折、脊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脊柱炎等疾病。
5. 骨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骨肿瘤,如骨肉瘤、骨髓瘤等。
6. 骨脱位:骨关节脱位是指关节的骨头从正常位置分离出来,一般由外伤引起。
7. 慢性骨骼疾病:如骨结核、骨干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等。
8. 其他骨相关疾病:如骨折不合并、软骨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对于骨病的分类和治疗方法与西医有所不同,主要强调通过调整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等方法来恢
复人体的内在平衡,从而达到治疗骨病的目的。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骨病时,建议综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综合治疗。
中医骨伤科名词解释大全

中医骨伤科名词解释大全
中医骨伤科是中国传统医学之一,以其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广泛应用于治疗骨折、骨裂、骨骼疼痛、肌肉损伤、关节疾病等方面。
以下是中医骨伤科的一些常见名词解释。
1. 骨折:指骨骼受到外力冲击或断裂所形成之骨折,包括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是指骨骼被外部伤口所暴露,而闭合性骨折是指骨骼被内部伤口所暴露。
2. 骨伤:指中医治疗骨伤的方法和药物。
骨伤包括针灸、按摩、中药疗法、手术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
3. 骨裂: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出现裂缝,称为骨裂。
骨裂可分为开放性骨裂和闭合性骨裂。
开放性骨裂是指骨折处开放性伤口,而闭合性骨裂是指骨折处仅出现裂缝,没有开放性伤口。
4. 钛板:指用钛金属制成的骨折固定器材,适用于开放性骨折和骨折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5. 软组织损伤:指肌肉、韧带、肌腱等组织受到外力损伤所引起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损伤、韧带损伤、肌腱损伤等。
6. 关节松弛:指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肌肉松弛,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和疼痛。
关节松弛可以通过针灸、按摩和中药疗法等方法进行改善。
7. 推拿按摩:指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对肌肉、骨骼和关节进行刺激和放松,以缓解疼痛和改善身体状况的方法。
8. 骨筋膜室综合症:指由于筋膜室周围的肌肉、韧带或关节疾病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中医骨伤科是一门历史悠久、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医学领域,其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按摩、中药疗法、手术疗法等,可以有效缓解骨折、骨裂、骨骼疼痛、肌肉损伤、关节疾病等症状。
中医上骨病分类

中医上骨病分类# 中医上骨病分类中医学中,骨病是指与骨相关的各种疾病,包括骨骼的结构异常、功能障碍以及其它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中医将骨病分类为若干类别,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这些疾病。
本文将介绍中医上骨病的分类以及每一类别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 一、结构性骨病结构性骨病是指骨骼结构异常引起的病症,包括骨折、骨裂、骨骼畸形等。
这些病症通常是外部因素(如外力撞击、摔打等)引起的。
在中医理论中,结构性骨病主要归属于“痈疽”范畴,认为是邪气侵袭了骨部,阻碍了气血的正常运行。
治疗结构性骨病主要通过整复骨折、改善血液循环等方式来促进病情康复。
## 二、关节病关节病是指关节部位发生的病变,包括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
中医将关节病归类为“痹证”,认为这类疾病是由体内湿邪侵袭、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治疗关节病主要通过祛除湿邪、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等方法,以改善病情。
## 三、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指骨骼组织的疏松、骨密度下降的病症,容易导致骨折等问题。
中医将骨质疏松归类为“脱红”或“软骨病”,认为是肾虚导致骨髓功能障碍所致。
治疗骨质疏松主要通过补益肾脏、壮髓生骨、调养气血等方法来改善病情。
## 四、骨癌与骨肿瘤骨癌与骨肿瘤是指在骨骼组织中发生的恶性肿瘤,例如骨髓瘤、骨肉瘤等。
中医将骨癌与骨肿瘤归类为“瘰疬”或“癌证”,认为体内有毒瘀血、气滞等因素导致。
治疗骨癌与骨肿瘤主要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养阴清热等方法,以抑制病情发展。
## 五、其他骨病除了以上几类常见的骨病,中医还将一些其他特殊类型的骨病列为另一类别。
这包括先天性骨病、骨质增生、颈椎病等。
治疗方法因病因病情而异,中医医师会针对具体的骨病类型进行治疗。
总的来说,中医将骨病分类为结构性骨病、关节病、骨质疏松、骨癌与骨肿瘤以及其他骨病等几个大类。
每一类别在中医理论中都有相应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对于患有骨病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找到对应的分类,并寻求中医医师的治疗建议和帮助,以实现康复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标。
中医上骨病分类

中医上骨病分类在中医中,骨病是指由于骨骼与相邻组织发生异常变化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常见的有骨折、骨质疏松、骨软骨炎、骨关节炎等。
中医将骨病分为多个类别,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一、骨伤类疾病1. 骨折:中医根据骨折的程度、部位和致伤原因等因素,将骨折分为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等。
此外,中医还根据病情划分轻微、中度和重度骨折。
二、骨质疏松类疾病1. 骨质疏松症:中医将骨质疏松分为虚劳、肾泄、脾胃虚弱等不同类型,运用滋补肾肺、养血补气等中药调理肾气、脾胃和气血,以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三、骨软骨炎类疾病1. 骨关节炎:中医将骨关节炎分为阳亏型、痰湿型、肝肾阴虚型等,中医常采用活血化瘀、祛风湿、温通经络等方法治疗。
2. 脊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将其分为腰椎间盘突出、颈椎间盘突出等不同类型,常采用激活血液循环、消除瘀血、缓解肌肉痉挛等方法治疗。
四、骨痿软弱类疾病1. 骨质酥软症:中医认为此类疾病与气血不足、肾虚有关,常采用补肾壮骨、滋补精血的中药治疗。
2. 畸形和功能障碍:中医在治疗方面注重调整脾气、平衡阴阳,通过中药的滋补、散瘀、疏通气血等方法来改善病情。
中医对于骨病的分类不仅仅是根据疾病的病变特点,还会结合病因、病机、病程等综合考虑。
此外,中医治疗骨病时注重达到平衡阴阳、调整气血、促进体内气血的流动和营养,以加速康复。
在具体治疗中,中医常采用中药煎煮、外敷熨热、针刺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调理。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内容仅为参考,中医诊疗应该由专业医生进行个体化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相关症状或疾病,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中医骨科

【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者,称为骨折。
【畸形】骨折时常因暴力作用、肌肉或韧带牵拉、搬运不当而使断端移位,出现肢体形状改变而产生畸形【骨擦音】骨折两断端相互碰触或摩擦所产生的音响或摩擦感。
一般局部检查时用手触摸骨折处而感觉到【异常活动】骨干部无嵌插的完全骨折,可出现如同关节一样能屈曲旋转的不正常活动,又称假关节活动【肱骨干骨折】指肱骨外科颈以下1cm至内外髁上2cm处的一段长管状骨。
【肘后三角】鹰嘴突、肱骨内上髁和外上髁组成,伸肘时三点成一水平线,屈肘时三点成一等边三角形,为肘关节三个显而易见的标志【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构成的内倾角,叫颈干角,正常值在110°-140°之间。
【前倾角】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两髁中点连线所成的角度叫前倾角,正常在12°-15°之间。
【脱位】凡构成关节的骨关节面脱离了正常位置,发生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弹性固定】脱位后,骨端位置改变,关节周围未撕裂肌肉痉挛、收缩,可是脱位后的关节保持在特殊位置上,若对脱位关节作被动运动,虽然有一定活动度,但存在弹性阻力,当去除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称弹性固定。
【筋伤】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筋的损伤,统称筋伤。
【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内的软骨损伤,软骨脱落,钙化而形成游离体,常随关节的伸屈活动而发生位置的改变,亦称关节鼠,多发生于膝关节。
【颈椎病】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键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筋伤。
【腰椎间盘突出症】因腰椎间盘发生退变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以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
【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椎管、神经根管及椎间孔变形或狭窄,引起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者。
中医骨病浅谈

中医骨病浅谈中医骨病浅谈骨病系指骨,关节,滑膜,筋膜,间盘,骨所连接的肌肉、肌健所发生的病变。
临床常见: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骨质疏松,骨髓炎,骨结核,骨坏死,骨不连接,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肿瘤等。
从西医角度上讲,其病因病理上十分复杂,治疗上有些病虽手术去除,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在其它治疗上也并未达到理想效果。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 《素问"痿论》“肾主身之骨髓”。
骨离不开髓的充养,而骨髓是肾中精气所化生,骨的生长、发育以及修复,均有赖于肾精。
实际上,这也是肾中精气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肾精充足,骨髓充盈,则骨胳健壮;反之,肾中精气不足,则骨髓空虚。
肾为先天之本,阴阳之根;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之强健,有赖肾中精气的温煦蒸腾;肾之脏精,依靠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的充养。
脾与肾在生理上相互资助,相互促进;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如肾气不足,温煦蒸腾作用虚弱,火不生土,脾的运化功能便减退,不能正常地化生气血;反之,若脾气虚弱,难以化生水谷精微,气血生化无权,则肾不能正常地“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脏之”,以致肾中精气匮乏。
治疗中补肾可以实脾,健脾可以强肾。
筋附着于骨骼、关节,具有束骨而利机关的作用。
筋力强劲,束骨有力,则各骨节衔接稳定而活动自如。
筋为肝所主,肝藏血,为罢极之本;肝为筋之合,筋的营养来源于肝,肝虚血少,筋失其养,则柔弱无力而不能束骨。
骨乃肾所主,肾脏精损不足,或房劳过度伤及肝肾,终致精虚无以滋养,血虚不能濡润,筋骨经脉因而失去营养。
这样便会发为筋骨痿之证,见筋脉弛缓无力或拘挛不展等症状。
或引起骨痿之病,见骨胳痿软虚弱,,腰脊不能伸举等症。
筋痿、骨痿同属“五痿”之病。
多因元气败伤,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
筋骨之痿,当责之于肝肾。
肝肾为精血之源,肝肾亏虚则精血无源。
因此痿之所成,总由精血败伤、亏虚不足为主。
由于脾运不足,或因后天各种因素而致肝肾亏损,精血荣养筋骨不足,又感风、寒、湿邪入侵,阻滞经络,临床所见荣养不足或气血瘀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小儿麻痹:又称脊髓前角质灰质炎,是特异性亲神经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2.骨痈疽:由化脓性细菌、寄生虫、病毒侵入骨、关节,引起的化脓性感染性病变。
3.痛风:是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肾脏、皮下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相应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4.石骨症:是一种罕见的原因不明的先天性发育障碍性疾病的总称,又名大理石病。
5.骨痨:是因结核杆菌侵入骨或关节而引起的化脓性破坏性疾病。
6.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又称附骨痈,是指骨与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包括骨髓、骨和骨膜。
7.痿证:凡人体由于正气亏损、邪毒侵袭或遭受外伤,而发生的以肢体筋脉弛缓、肌肉瘦削、手足痿软无力及麻木为特征的病症。
8.又称退行性关节炎或肥大性关节炎或老年性关节炎。
是指由于关节退化,引起关节软骨被破坏的慢性关节炎。
9.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而引起局限性骨痛、畸形及骨折的临床综合征。
10.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慢性非感染性炎症为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11.骨关节痹证:凡是由于外邪稽留经络,而发生肌肉酸痛、肿大、麻木、重着、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12.强直性关节炎:是以侵犯脊柱各关节为主,多关节性炎症。
13.骨巨细胞瘤:是以基质细胞和多核细胞为主要结构的侵犯性骨肿瘤。
14.创伤性关节炎:是指关节因创伤造成不平整或承重失衡,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出现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功能减退等症状者。
15.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股骨头的活骨组织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由于其病理机制多为骨质的血供障碍所致,所以又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6.成骨不全综合征:又称脆骨症,是以骨脆弱、骨畸形、蓝色巩膜、牙齿发育不全、·身材矮小等为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形遗传性结缔组织病。
17.导引:即练功疗法,是通过肢体主动运动的方法,促使肢体功能得到锻炼,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加速康复的一种有效疗法。
18.骨软骨病:是指骨骼发育时期,各骨化中心由于各种原因干扰而出现的软骨内化骨的紊乱。
19.巨人症:是指在骨骺闭合以前,由于垂体功能亢进,分泌过量的生长激素,使身材过高的异常现象。
20、骨肿瘤:凡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骨各组织成分的肿瘤,不论是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均称为骨肿瘤。
21痉挛:是身体某群筋肉持久收缩,或皮肤·关节囊·韧带失去正常弹性而挛缩,引起关节运动功能障碍。
22骨肉瘤:是原发于骨组织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好发于15~25岁,男性多见,以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最多见。
23.Schmorl结节:即在椎体的上或下缘,由于软骨板的破裂,致髓核陷入椎体中,在X线片上可见到椎体边缘有一内陷的切迹。
24.创伤性滑膜炎:是指由于关节软骨损伤、关节内骨折、关节脱位、韧带断裂、关节游离体等引起滑膜的损伤性炎症。
25.休息痛:有的病人在静止或晨起时感到关节疼痛,稍微活动后减轻,称之为休息痛。
26.骨骺骨软骨病:是指发生在骨端的骨骺、干骺端的骨骺、骨凸部的骨骺的骨软骨病。
27.代谢性骨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骨矿物质或骨基础代谢紊乱,及由此引发的骨组织生物化学和形态学及伴随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28.血友病性关节炎:是由于关节内反复出血而导致的关节退行性改变。
29.风湿性关节炎是因风寒湿邪侵犯而发生于关节的一种慢性而又反复急性发作的炎性疾病。
30.软骨肉瘤:是一种起源于软骨组织的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是由肉瘤性成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构成。
31.佝偻病:是婴儿或儿童时期,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质缺钙、变软、骨骺发育障碍或发生畸形的疾病。
32.肌张力:是指肢体处于静止状态时,肌肉所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度。
33大脑性瘫痪:是指大脑受到伤病的影响,失去控制脊髓神经的功能,表现为受累部位的肌肉张力增强、反射亢进和运动失调,出现痉挛性瘫痪。
34.先天性斜颈:是由胸锁乳头肌的先天性单侧挛缩,导致头和颈的不对称畸形,头倾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
35膝内翻:是指膝关节之下的肢体向内侧倾斜,使膝部显示外凸者。
36硬瘫: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肌张力亢进,肌肉无明显萎缩。
37.软瘫: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肌张力减弱,肌肉萎缩。
38巴彬斯基征:轻划足外侧,引起拇指背屈,其余四趾呈扇形分开的反应为阳性,提示椎体囊损害。
39.颈肋:为先天性畸形,是指等7颈椎一侧或两侧生有肋骨者。
40.上行性扩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期病变局限于骶骨客关节和下腰部,逐渐蔓延至胸椎、颈椎。
41.挤压综合征:缺血性肌挛缩患者若病变发生在几个肌间隔区,则大量肌组织坏死,释放出大量肌红蛋白和钾离子,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全身不良反应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