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班(中枢神经)温习(精品)
神经康复概论精品ppt
![神经康复概论精品ppt](https://img.taocdn.com/s3/m/080bbddd5727a5e9846a612c.png)
生命
残损 (病损)
个体水平 --个体能力障碍
生活
残疾(活动受限)
社会水平 --社会参与障碍
人生
残障 (参与受限)
运动疗法 被动
PT 理疗
主动
OT
2.法
ST
3.则
假肢矫形
环境改造 针、推
改善 代偿 替代
运动:ROM、肌力 、肌张力 、反射、平衡 、协调 、步态、模式
感觉:浅/深 、复合 、疼痛
自理
认知:意识 、定向力 、计算力 、记忆力 、分析、推理、归纳
娱乐 生产
解决问题
言语:失语、构音 、吞咽 心肺:耐力 、呼吸 、咳 、痰
生活质量 心理
环境
二便 痉挛
…褥疮
…
神经
4.病
肌肉骨骼 心肺
儿童
老年
理论基础
• 可塑性 1.系统内功能重组 (1)突触的可塑性
短期:功能改变 (突触效率、效力)
长期:结构改变 (连接数量、组织改变)
理论基础
• 可塑性 1.系统内功能重组 (1)突触的可塑性 (2)神经轴突侧支发芽 • 轴突的残端向靶组织或神经元延伸 • 损伤区邻近的正常神经元轴突侧支发芽向靶组
毫不相干的皮层等部位,有脑细胞功能活动。这些地方的细胞
功能活动有不同程度增反映中枢神经在不同地方、不同层面具
有具有不同程度的可塑性。
14
功能激活前后FMRI
图2 左脑大面积梗死,早期脑的可塑性主要在梗死灶镜 像侧,经过康复治疗,功能表达范围不断扩大,病灶侧也
有一些细胞功能活动。
15
理论基础
• 中枢神经可塑性的影响因素 1.内在因素 (1)神经生物学因素:神经生长因子(NG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 子(FGF)、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等。 (2)神经免疫学因素 :组织相容性抗原 (MHC)、肿瘤坏死因子(TNF)、多种白细胞介 素(IL)等。
中枢神经系统专业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专业知识培训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41da1058f5f61fb6366687.png)
3、包膜形成期:2~3周,化脓灶被肉芽结缔组织和增生的 胶质细胞包围,形成脓肿壁。
中枢神经系统专业知识培训
54
第三节 感染性疾病
脑脓肿
【影像学征象】 1. 脑炎期:CT略低密度,T1WI低信号,T2WI高
信号,周围水肿,有占位表现,无强化 2. 化脓期和包膜形成期:平扫CT中心低密度,
6. USG 7. 影像核医学
中枢神经系统专业知识培训
3
脑CT
1. 平扫:急诊头外伤、急诊脑血管病 2. 增强:显示平扫CT可见及未见病灶,评价肿瘤血供
并定性
3. 脑血管CTA:显示颅内动脉、静脉系统 4. CT脑灌注:评价局部脑组织的血流灌注
中枢神经系统专业知识培训
4
颅脑MRI
1. 平扫:绝大多数颅内病变 2. 增强:鉴别病变与水肿、病变与正常组织、显示微
中枢神经系统专业知识培训
39
蛛网膜囊肿
中枢神经系统专业知识培训
40
蛛网膜囊肿
中枢神经系统专业知识培训
41
蛛网膜囊肿
中枢神经系统专业知识培训
42
第一节 颅脑先天性畸形
结节性硬化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皮肤综合征,以发生在人体 的任何器官的错构瘤或结节为特征。
【临床表现】儿童多见,面部皮脂腺瘤、智力低下、癫痫 【病理基础】 1. 皮层结节:额叶、枕叶 2. 脑白质内异位细胞簇 3. 室管膜下结节:尾状核表面,阻塞性脑积水,易钙化 4.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或脑室内,易
中枢神经系统专业知 识培训
第一章 中枢神经系统总论
1. 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2. 正常影像表现及其变异 3. 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修复与神经康复(张通)PPT资料43页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修复与神经康复(张通)PPT资料43页](https://img.taocdn.com/s3/m/e3c5b99d551810a6f4248646.png)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B. 标准评价工具的应用
建议 1、强烈建议在发病/入院时,或至少在发病后头24小时内应用(NIHSS)
评价卒中的恢复情况。 2、建议应用标准有效的筛选工具,请适当的训练有素的临床人员对所
有患者得抑郁和运动、感觉、认知、交流、和吞咽的缺陷进行筛选 。 3、建议如果发现患者存在抑郁和运动、感觉、认知、交流、和吞咽的 缺陷,应当由来自协调康复小组的适当临床人员进行正式的评价。 4、建议临床人员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来评价患者卒中相关的障碍和功 能情况,并鼓励患者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 5、建议用标准评价的结果来评价可能的疗效,决定适宜的护理水平, 并制订治疗方案。 6、建议评价结果和预期结果都与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看护者分享。
caregivers are essential members of the rehabilitation team. ● Patient and family education improves informed decision-
making, social adjustment, and maintenance of rehabilitation gains. ●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m should utilize community resources for community reintegration. ● Ongoing medical management of risk factors and comorbidities is essential to ensure survival.
康复医学讲义:中枢性疼痛康复
![康复医学讲义:中枢性疼痛康复](https://img.taocdn.com/s3/m/bc95a48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b.png)
中枢性疼痛康复一、概述中枢性疼痛(central pain)是大部分中枢神经损伤患者在损伤平面以下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或感觉异常。
发生率为14%~45%之间。
如1/3~1/2的脊髓损伤患者有疼痛,其中有10~20%达到严重程度并影响日常生活,5%最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
脊髓损伤后、截肢、脑外伤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疼痛的性质、程度和分类目前仍然没有公认的定义,其发生的机理目前尚未明了。
本节重点简述中枢性疼痛的康复。
二、疼痛分类目前最常用的是按神经生理特征分类:1、周围神经痛(包括马尾),数天或数周发生,表现为刺痛或烧灼痛,持续时间数秒或数十秒,安静时加重,活动时好转。
2、脊髓中枢痛,数周至数月发生,表现为刺痛或麻木,持续性,活动加重,休息好转。
3、内脏痛,数周至数月发生,表现为烧灼感,持续性。
4、肌肉张力或机械性痛,数周至数月发生,表现为钝性酸痛,持续时间可变,活动加重,休息好转。
5、心理源性疼痛,发作特征、疼痛性质和持续时间以及发作诱因和缓介因素可变。
其中周围神经痛和脊髓中枢痛统称为钝性触物综合症。
三、典型特征1、疼痛性质烧灼痛、刺痛、咬噬痛、锐痛、麻痛、钻痛、压榨痛、割痛、拉痛。
一般为持续性2、发作特征 2/3发生于脊髓损伤后一年之内,常为非器质性病变。
偶可在受伤数年后发生,提示器质性病变(脊柱、内脏等),包括脊髓空洞症。
3、时间过程疼痛随着病程症状逐渐减轻,可能与痛阈提高有关。
4、疼痛部位弥散,难以精确定位,不对称,可发生于腿、会阴、背、腹、手臂、足。
痛觉过敏边缘区反应。
截瘫患者多见于下肢,四肢瘫患者多见于手臂。
约10%的疼痛位于内脏。
5、发病因素可发生于任何脊髓损伤水平。
最常见于马尾损伤、中央索综合征、不完全性损伤、枪击伤、年龄增加、高智力、高焦虑、恶性心理社会环境。
6、诱发因素各种有害刺激,包括吸烟、膀胱或肠道合并症、压疮、痉挛、长时间坐或不活动、疲劳、冷湿气候、季节改变。
四、康复治疗1、预防性措施疼痛可以由于感染、压疮、痉挛、膀胱和肠道问题、极度温度变化、吸烟、情绪波动等因素诱发,因此避免这些因素,或进行积极的处理或治疗可以有效地防治疼痛。
中枢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培训课件
![中枢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135442b52acfc788ebc912.png)
2020/2/28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丰富的环境在中枢神经 康复中的相关理论
❖ 丰富的环境可以促进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神经 的再支配,对神经生产因子mRNA的表达也 起到一定作用。
2020/2/28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从生理学角度分为:系统内重组和系统间重组。系 统内重组主要指神经轴突发芽,轴突上离子通道的 改变和突触效率的改变。系统间重组是指由在功能 上不完全相同的另一系统来承担损伤系统的功能。 (1)古、旧脑的代偿;(2)对侧半球的代偿; (3)在功能上几乎完全不相干的系统代偿。
2020/2/28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神经生长因子和免疫因子
❖ 神经生长因子主要在突触水平、轴突水平和 细胞水平,乃至神经系统附属结构水平上调 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免疫因子作用而产 生的免疫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修复具有双向 调节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对话。
2020/2/28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神经损伤后,失去神经支配的组织或细胞对相应递 质敏感性增加的现象。机制:(1)增加了局部化 学受体的数量,使受体出现在以前没有这种结构的 区域上;(2)使递质破坏或灭活的机制消失;(3) 膜通透性改变;(4)神经生长相关蛋白参与。主
要作用表现:①使失神经后的组织保持一定的兴奋 性;②使局部对将来的神经再支配易于发生反应; ③引起组织的自发性活动,减少失神经组织的变形
潜伏通路的启用
❖ 潜伏通路是指在动物或人发育过程中已经形 成并存在的,但在机体正常情况下对某一功 能不起主要作用或没有发挥作用,处于备用 状态,而一旦主要通道无效时才承担主要功 能的神经通路。
(优选)中枢神经损伤儿童康复干预的新认识
![(优选)中枢神经损伤儿童康复干预的新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b82f965ccc1755270622082c.png)
2.3 调整治疗思路后对治疗师的要求
1. 儿童教育——深入儿童心理 2. 动态教育——每个儿童的家庭环境不同,他们
的人格、思维以及每天的休息状况等等都不尽相 同 3.“亦师亦友”关系——长期的训练过程中,经常 发出许多指令性动作,过于单纯的和患儿建立起 “朋友”的关系后,在患儿面前就没有了“权 威”,此时进行一些困难的操作时,患儿会以 “调皮”等形式表现出来,对我们治疗师又是不 利的一面。
词头re-、重新的意思 ;
词干habilis、使得到能 力或适应 ;
和词尾ation构成,行为 或状态的结果 ;
合而成为: rehabilitation “康复”。
那么对一个正在发 育过程中的儿童,在未 能完全学到某种能力时, 就根本谈不上重新得到 能力了,因为他们是第 一次开始接触和学习能 力,这样他们所需的是
2.4.1 与引导式教育的关系
引导式教育的优点
目前在国内开展的难点
1.培养儿童相互竞争,相 国内很多康复机构只是安
互帮助的团队精神的发展。 排几十分钟的课程进行每
对于日后患儿融入社会成
日一次的授课。
长非常有利
绝大部分家庭经济能力有
2.适用各种原因引起的运
限 ,治疗时间有限。
动、语言、精神等障碍疾 病
(优选)中枢神经损伤儿童康复 干预的新认识
成人康复与儿童康复
成人康复
正常成人
儿童康复
新生儿损伤
损伤——失能
学习新能力
重新学习
恢复
恢复
1.传统治疗观念
治疗
游戏
儿童 康复
教育
1.1现在患者对治疗的态度
父母,80后增加
外公,外婆
患儿
爷爷,奶奶
中枢神经
![中枢神经](https://img.taocdn.com/s3/m/7e786fa6d1f34693daef3ea7.png)
中枢神经损伤早期康复的重要性
1、康复治疗主要是利用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即脑损伤
后会出现“灰带区”,通过运动训练可出现相应的功能,
改善激肌力、肌张力,建立神经系统新的组合关系从而
改善其肢体功能。
2、大脑的同侧支配理论,两半球之间既存关系以及神经再
生理论为康复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3、康复治疗是临床中枢神经损伤治疗的一种延续,效果受
患者发病部位、病变体积大小、年龄、身体状况及并发
症等多方面影响,因此,康复治疗的效果也不是无限度
的。
病例
患者,张某某,男,40岁,于2011年6月12号在高梯工作不慎摔下,至C3不完全性损伤,双上肢及
双下肢功能障碍,四肢麻木,双上肢肌力1级,双下肢
肌力1+级,日常生活完全依赖家人。
患者于2011年7月19号来我们康复中心接受治疗,给予巨针、针灸、推拿、中西药、康复训练(PT、OT)、
理疗治疗,在全体医务人员精心治疗、家属的悉心照顾
和病人积极的配合治疗下,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上
肢肌力达到4级,下肢肌力达到4+级,患者可独立行
走,上下楼梯,日常生活可以完全自理,还可以做简单的家务。
实践证明: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可较好的挖掘损伤部位的修复潜力,促使神经末梢突出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