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马原
考研暑期强化经典教材-马原第五章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内容概要】第五章和第六章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第五章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本章共三节。
第一节阐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揭示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说明资本主义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的,因此,关于商品经济运动规律的理论是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前提。
第二节阐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石。
第三节阐述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分析说明资本主义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与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理论。
难点在于,第一,如何正确认识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二,怎样科学把握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产生、实现和分配等理论问题。
具体说,难点主要在于正确理解: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劳动力商品的特点、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等知识点。
【命题预测】近几年本章内容只考选择题,今后也可以出分析题。
特别要注意掌握近三年没有考查过的知识点,主要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所有权和所有制、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等理论问题。
【考点精解】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产生的两个途经14 世纪末15 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已有资本主义的萌芽。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有两个途经。
(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雇佣关系。
封建社会末期,小生产者之间因激烈的竞争而发生两极分化,一极是竞争中获胜的作坊主成为最早的工业资本家,另一极是竞争中破产的作坊主同帮工、学徒一起沦为雇佣工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五章

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
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
特点:资本占有主体多元化 以股息形式获得剩余价值 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 3、国际资本所有制:国家拥有所有权和控制权 4、法人资本所有制:所有权和控制权合一 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
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劳动形式上隶属于资本 机器大工业生产体系时期:劳动实质上隶属于资本 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
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 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国际分工
2、贸易全球化
3、金融全球化
4、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2、跨国公司的发展 3、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
马原第5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图示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到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1)生产集中是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的生产日益集中资本集中是指把许多已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成一个较大的资本。
(2)方式:吞并、联合2、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形成垄断(1)垄断是指在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2)常见垄断组织的形式①卡特尔: 原义是协定或同盟,是指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在划分销售市场、规定商品产量、确定商品价格等方面达成协议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联合。
②辛迪加:原义是“组合”、“联合,”是生产同类商品的几个大企业,为了高价销售商品和低价购买原材料,通过签订共同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材料的协定而建立起来的垄断组织。
③托拉斯: 是由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或者与该商品有密切联系的许多大企业联合组成的大垄断企业。
④康采恩: 是以一、两个实力强大的企业为核心,把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生产、流通、运输、保险、银行等)的许多企业联合起来,组成的一个垄断集团。
3)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二)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1、金融资本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2、金融寡头及其对国家的控制(1)金融寡头: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2 )金融寡头的统治①通过“参与制”实现对经济领域中的统治。
参与制是指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实行层层控制企业的一种制度。
②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对国家机器的控制。
联合的途径:一是亲自出马或者把自己的代理人送进政府和议会,通过掌握政权,利用政治力量为其垄断统治服务。
二是收买政府高官和国会议员让他们在其政治活动中为金融寡头的利益服务。
三是聘请曾经在政府任职的高官到自己的公司担任高级职务,利用其影响力为自己服务。
马原课件第五章

垄断组织形式的不同,主要是由垄 断程度和组织方式的不同决定的。不论 何种形式的垄断组织,其本质都是一样 的。它们凭借在生产和市场上的垄断地 位,对国内外广大无产者和劳动人民进 行残酷剥削和掠夺,以获取高额垄断利 润。
垄断不但没有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 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即商品经济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产生了一 系列的社会经济后果:
对于资本输出国(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讲: 获得了巨额利润。 对于资本输入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来讲: 有利有弊。
西方国家的富裕和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 建立在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痛苦之上的。
西方资本主义的生态文明以牺牲发展中 国家的利益为代价。
消耗量占世界第六位,是热带木材最大的购买国。据
统计,日本全年一次性筷子消耗量约为25亿双,人均
200双左右,但日本国内一次性筷子的产量仅占3%左
右,其余97%依靠进口,仅从中国进口的就占96%, 而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8%。
向发展中国家倾倒工业垃圾
弃物占全球产量的95%。 在西方发达国家看来,将大量的工业垃圾或废 弃物倾倒到发展中国家。是解决工业垃圾问题最经 济、最有效的办法。
康采恩:是由不同经济部门的许多大企业联合
组成的垄断组织。参加康采恩的既有单个的企业, 又有其他的垄断组织如辛迪加、托拉斯;既有工业 企业,又有商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以及银行和 保险公司等。其中最大的银行或企业则是这个庞 大复杂组织的核心。康采恩最明显地表现出帝国 主义时期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相结合的 特点。
一、资本主义的产生
1、萌芽:14世纪末15世纪初(封建社会末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有两个途径:
(一)小商品经济分化出工业资本家与雇佣工人 (二)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工业资本家
马原第五章总结

第 五 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1.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自由竞争自由竞争::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各商品生产者为了争夺有利生产和销售条件,所进行资本自由转移进行资本自由转移,,不受限制的竞争。
不受限制的竞争。
(1)生产集中)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
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
(2)资本集中)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
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
资本家之间为了追逐剩余价值,资本家之间为了追逐剩余价值,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竞争,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竞争,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竞争,大鱼吃小鱼,大鱼吃小鱼,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产逐小鱼吃虾米,生产逐渐走向集中。
渐走向集中。
2.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引起垄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引起垄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引起垄断 (1)垄断的含义)垄断的含义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对一个或对一个或 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2.垄断产生的原因垄断产生的原因垄断产生的原因 (1)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 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2)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马原试题第五章

一、判断(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根源于资本集中的不断发展。
答:对(2)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自由竞争。
答:错(3)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垄断利润。
答:对(4)垄断的形成消灭了竞争。
答:错(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缓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答:对(6)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基础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
答:对(7)跨国公司就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大企业,通过谈判结合而成的国际经济组织。
答:错(8)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再发展到国家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身调节。
答:对(9)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种必然性根源于资本集中的不断发展。
答:对(10)金融资本是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发展成的资本。
答:对二、单选1、通货膨胀是()A.商品供不应求,使物价上涨B.商品供过于求,需要发行货币C.纸币发行过多,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D.纸币发行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C.2、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即()A.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资本积累阶段B.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C.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C.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种必然性根源于()A.资本集中的不断发展 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A.4、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A.是自由竞争 B.垄断利润C.垄断统治 D.资本主义私有制B.5、私人垄断的产生是由于()A.实行殖民政策的结果B.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的必然结果C.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直接结果D.资本家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结果B.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在于()A.围家垄断资本在数量上的优势 B.私合营企业C.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D.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C.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与发展B.危机频繁爆发,要求国家干预经济C.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政策的国际协凋D.国内劳资矛盾尖锐化的结果B.8、垄断利润是()A.垄断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起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垄断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D.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涧B.9、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动力是()A.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生产社会化的发展C.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B.10、垄断利润是()A.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B.是平均利润的一种形式C.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是低于平均利润的A.1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B.国与国的经济联系加强C.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D.世界生产体系正在形成C.12、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C.垄断 D.滞胀C.13、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源是()A.资本主义私有制 B.垄断统治C.自由竞争 D.垄断组织A.14、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是()A.能够缩小各国之间的差距 B.既提供机遇又带来挑战C.使发展中国家受益更多 D.有百利而无一害B.15、垄断形成后,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A.商品输出 B.资源输出C.资本输出 D.劳务输出C.16、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C.17、资本主义垄断阶段()A.垄断完全排除了竞争B.垄断和竞争并存C.只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没有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D.只有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没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B.18、国际经济一体化()A.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B.是各国独立发展经济的要求C.是各国放弃本国经济利益促成的 D.意味着各国之间不再有经济矛盾A.19、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A.竞争手段实现的 B.宏观调控实现的C.垄断价格实现的 D.工业企业实现的C.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统治者是()A.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和工业资本家C.商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家 D.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D.三、多选1、垄断价格()A.是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能保证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市场价格B.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C.由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构成D.改变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A.B.D.2、垄断价格分为()A.垄断高价 B.垄断平价C.垄断低价 D.市场价格制约D.垄断价格要受到生产成本的制约A.C.3、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马原第五章

四,劳动的二重性。
(一),,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所决定的,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商 品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 的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四,商品经济的特征有: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存在交换关系、主要采取扩大再生产的形式以及开放。
五,资本主义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资本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是由以所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 发展演化而来的。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过程,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不可 分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财富通常采取商品的表现形式,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包含着资本主 义一切矛盾的萌芽。因此,剖析商品,剖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就成为揭示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历史和逻辑的出发点。
五,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其一,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其二,商品交 换以价值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二),,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三),,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即:供大于求时价格低于价 值;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求平衡时价格等于价值。 所以,从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 (四),,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其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其 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5),消极后果。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其三 , 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一,价值形式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 (二),,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过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 式;货币形式。 二,货币, (一),,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二),,货币的产生,是商品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推动的结果。 (三),,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主要有以下 5 项: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四),,货币的产生,使整个商品世界被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 价值;一极是货币,它只代表商品的价值。这样就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 币的矛盾。所以,货币的出现,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商品交换;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买卖脱节。所以,马克思把商品 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是指劳动的私人属性,即由于生产资料 归私人所有,所以劳动的过程由私人控制,劳动的成果归私人占有。社会劳动是指劳动的社会属性,即由于存在 社会分工,因而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是社会总劳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具体表现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首先是私人劳动,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转化为 社会劳动,被社会所承认。由于每个商品生产者不可能确切、完全地知道社会的需要,因而他所生产出来的产品 不能或不能全部销售出去,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 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只有通过商品交换。 四,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理由在于:其一,私人劳动和社会 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 盾的基础。其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制度, 下,这种矛盾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否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判断是否坚持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的一个标准。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表现在:其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 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其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现在人类进入了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 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情况,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眼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 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有所发展。 其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其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 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其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 造中作用的认识。其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考研政治:马原第五章重点知识解答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第 1 页 共 1 页 考研政治:马原第五章重点知识解答1.什么是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口决定论、英雄史观、唯物史观和人民群众史观?解答:(1)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简称“决定论”,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
(2)人口决定论:认为人口是决定社会状况和社会变更的根本因素的理论。
如18世纪英国的马尔萨斯曾提出,生活资料的增长永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并将此看作是造成人类社会失业、饥饿、贫困的根本原因。
(3)英雄史观:英雄史观又称天才史观,是一种绝对夸大个别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宣扬个别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它或者认为少数帝王将相、英雄伟人具有“天赋才能”,历史的发展由他们的思想和意志所决定,历史由他们所创造;或者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如天命、上帝所安排和支配,而伟大人物则是这种天命、上帝意志的体现者和执行者,代表它们来决定历史和主宰人民群众的命运。
英雄史观否认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诬蔑人民群众不过是消极的、被动的“惰性物质”,只能盲目跟着“英雄”走。
(4)唯物史观:是我们所讲的历史唯物主义。
它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5)人民群众史观:是与英雄史观相对的,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史观属于唯物史观。
2.“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由于它是消极的,一定要摧毁。
”这种观点为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解答:传统是指以前时代留下的文化。
文化有先进和落后的区分。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旗帜,是推动人类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马原课件第五、六、七章内容

5.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P265~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的 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6.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P267
“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的,“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 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 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 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者的 关系:“两个必然”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 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两个决不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2.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3.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历程 4.垄断不能消除竞争 5.垄断竞争的特点 6.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概念)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定义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及其实质 11.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及其局限性 1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13.为什么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3.自由与必然:89-90 所谓必然:是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它是 客观 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趋势。 所谓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并不是主观随意地为所欲为。
4.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必然王国: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受着盲目必然性支 配,特别是受着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这样一种社 会状态。这种盲目必然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自然力 的束缚,二是社会关系的束缚,三是旧思想意识的束缚。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己本身的主人这样一种社会状态。 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马原第五章PPT课件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新变化
原本资本家个人占有生产资料随着社会化 生产发展变为股份公司联合占有使用,出现所有 权与经营权分离;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占据主导 地位,体现总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
股份公司法人资本所有权凭借集中化的控
股权参与公司治理,监督管理阶层的经营行为,
其性质是垄断资本的集体所有制,体现新型资
把一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扩展到 世界范围 把一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两极分化扩 展到世界范围
33
经济全球化福利的分配很不平等
• 经济全球化更青睐于发达国家:
在国际经济 交往中所获 得的利益必 然多于发展
中国家
处于国际 分工的制
高点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经济的达到相互依存的高
度,在带来活力和机遇的同时,也向世界各国的经 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4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 资本主义
2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自由竞争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各商品生产 者为了争夺有利生产和销售条件,所进行资本自 由转移,不受限制的竞争
4
(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垄断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垄断并 没有消除竞争,而是与之并存。
垄断时期存在竞争的原因: 垄断没有消除商品经济; 垄断统治不能囊括所有的部门企业; 垄断组织实力变化会引起新的竞争。 5
垄断阶段竞争的形式:
垄断组织内部; 垄断组织之间; 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等。
垄断阶段竞争的特点:
自由竞
(完整版)马原第五章总结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自由竞争: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各商品生产者为了争夺有利生产和销售条件,所进行资本自由转移,不受限制的竞争。
(1)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
(2)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
资本家之间为了追逐剩余价值,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竞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产逐渐走向集中。
2.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引起垄断(1)垄断的含义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2.垄断产生的原因(1)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2)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3)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3垄断组织形式(1)形式:短期价格协定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国家垄断资本(2)本质:垄断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且不断发展变化,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即通过联合达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1.垄断与竞争的关系(1)垄断是在竞争中形成的(2)垄断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3)绝对垄断是不存在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2.垄断阶段的竞争形式(1)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2)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3)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4)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3.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征(1)竞争目的—获得高额垄断利润(2)竞争手段—凭借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3)竞争范围—国内和国际市场并举(4)竞争程度—更为激烈和持久(5)竞争后果—破坏作用严重列宁:“正是竞争和垄断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原则’的结合才是帝国主义的本质。
大一马原理知识点第五章

大一马原理知识点第五章马原理是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学习和掌握马原理这门课程的过程中,第五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
本文将介绍大一马原理知识点第五章的内容,并对其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解析和分析。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形态,其中最根本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关系则是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剧烈变革。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认为最主要的矛盾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资产阶级通过掌握生产资料,剥削无产阶级,获取利润。
而无产阶级则为资本家提供劳动力,但却无法分享劳动创造的价值。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剩余价值是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根本形式,也是矛盾的核心。
资本主义社会还存在着其他一些重要矛盾,如城乡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矛盾等。
这些矛盾的存在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基础和动力。
除了矛盾的存在外,第五章还介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特征。
首先,资本主义社会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生产和交换的目的是获取利润。
其次,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生产资料归私有,劳动力成为商品。
再次,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即商品的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剥削是利润的根源。
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不平等、竞争和经济危机等特征。
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机制和未来发展趋势。
同时,对于我们思考如何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然而,马原理第五章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点,而应该是我们思考社会问题的起点。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第五章的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洞察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知识点嘿,朋友!咱今儿来聊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的那些事儿。
你知道吗?这第五章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箱,里面藏着好多宝贵的知识珍珠。
先来说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这就好比一家大公司,老板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工人呢,就像是为了生计拼命干活的小蜜蜂。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赚钱,不停赚钱,这可真是毫不含糊!你想想,要是你开个公司,是不是也想多赚点?可资本主义的这种追求,有时候是不是有点太疯狂啦?再谈谈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这就好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大戏。
劳动力成为商品,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就像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可得到的报酬却不一定能完全体现他们的付出。
这公平吗?这就引出了剩余价值的概念。
剩余价值就像是老板偷偷藏起来的私房钱,是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被剥削的那部分。
是不是感觉有点“坑”?还有资本主义的积累过程。
资本积累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可这雪球滚大的过程中,是不是会把一些人给挤到边上去啦?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这难道不可怕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那可是个大难题。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就像两条腿走路,一长一短,能走得稳吗?肯定不行!这矛盾不断激化,经济危机就时不时地来捣乱。
最后说说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政治制度看上去挺民主,可实际上呢?是不是有很多猫腻?意识形态也像是一层迷雾,有时候让人看不清真相。
总之,这第五章的知识点,就像是一幅复杂又精彩的画卷,需要我们细细品味,认真琢磨。
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看清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
朋友,你觉得呢?咱可不能被表面现象给迷惑了,得有一双慧眼,看透这一切!。
马原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原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21新版1 .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1)垄断如何产生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的产生有以下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垄断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
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
垄断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在各个国家、各个时期也不同。
最简单的、初级的垄断组织形式是短期价格协定,即几个企业在短期内订立一种或几种产品的售价协定,所有参加方必须遵守协定所规定的商品销售价格。
这种垄断组织的稳定性是比较弱的,一旦市场情况发生变化,便会自行解体.尽管垄断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且不断变化发展,但是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通过联合实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2)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
这是因为: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般规律。
垄断产生以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又促进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所以不可能消除竞争.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垄断组织在取得一定的垄断地位后,由于存在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外在压力,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全部包下来。
大一马原笔记第五章知识点

大一马原笔记第五章知识点第五章是政治思想理论学科中的重要章节,主要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这一章节的主要知识点。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包括三个基本原理: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否定之否定和事物的主要矛盾。
首先,物质的运动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属性,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中发展的。
其次,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即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消极否定和积极否定两个阶段,获得更高的发展水平。
最后,事物的主要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主导力量,通过矛盾的斗争,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进步。
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历史的社会性、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形态的演变。
首先,历史是社会的产物,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所引起的。
其次,历史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即社会发展的进程不是偶然的,而是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的。
最后,社会形态的演变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通过对不同社会形态的研究,可以揭示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趋势。
三、辩证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唯物主义是思维和方法的概括,唯物史观则是实践和历史的具体化。
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社会现象的基本解释和思维方式,强调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变化性;唯物史观则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具体研究,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四、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方向。
其次,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人类社会进步的理想,为人们争取共同利益和社会公平提供了思想指导。
最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武器,可以帮助人们洞察社会现实的本质,批判现存的不公和不合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自考马原第五章课件ppt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 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
指社会主义制度在内容和实质两个方面所具有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社 会制度的根本特征。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社会主义本质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实现形式是开放的,具有多种可能性。
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过程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以及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 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章节的 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01
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02
自考马原第五章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第五章导言 • 第五章第一节:社会主义本质和
根本任务 • 第五章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目录
CONTENTS
• 第五章第三节:社会主义的发展 动力
• 第五章第四节:社会主义建设的 外部条件
01
第五章导言
章节概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
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马原》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意义 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即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生产相对过剩(是生产太多,而人买不起,不是大多不买的绝对过剩)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无法通过资本主义内部改革解决) 具有周期性苏 高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根本内容 为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两个基本方面 对内 政治统治职能 国家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 对外 对外交往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 度等(无军事制度) 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它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有:私有制原则,“主权 在民”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和人权原则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局限性: 民主是金钱操作下的民主,资产积极经营统治下的民主 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
2.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以交换为目的 自然经济 以自给自足为特征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社会分工的出现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补充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劳动产品最终归消费者所有 在共产主义社会,也有分工,但无交换,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均归人民所有
第二节 剩余价值理论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者是自由人 劳动者无其他商品可以出卖
2. 劳动力商品 价值构成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单项选择题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根源在于()A.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竞争的结果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3. 垄断的形成是(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B.生产输出的结果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4.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 )世纪末期世纪中期世纪末20世纪初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 垄断利润是( )A.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6.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7.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A.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了B.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C.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D.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8.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 )A.垄断统治B.资本输出C.国际垄断同盟D.占领殖民地9. 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 )A.避免两败俱伤B.联合起来共同发展C.相互之间竞争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10.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商业资本家11.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垄断地位的资本是()A.产业资本B.金融资本C.银行资本D.商业资本12.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A.参与制B.个人联合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13. 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A.合作参与制B.个人联合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14.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自由价格D.市场价格1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16.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1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A.可以完全克服B.不可能克服C.有可能克服D.可以克服其大部分1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B.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19.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管理是( )A.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B.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D.使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21. 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A.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B.发达国家带动其商品输出的手段C.发达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一种互助互利关系D.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它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22.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A.资本输出B.商品输出C.对外经济援助D.技术输出23.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市场的手段是( )A.资本输出B.商品输出C.占领殖民地D.建立跨国公司24.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依据是( )A.军备力量的强弱B.资本和经济实力的大小C.国土的大小D.人口的多少25.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A.商业资本国际化B.借贷资本国际化C.产业资本国际化D.金融资本国际化26.第二资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垄断组织( )A.跨国公司B.国际卡特尔C.国际辛迪加D.国际托拉斯27.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 )A.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D.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28.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 )A.从世界各地获取大量的利润B.降低其生产成本C.扩大了贸易逆差D.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29.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 )A.寄生的资本主义B.腐朽的资本主义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D.过渡的资本主义一、单项选择题答案28. C 29. D二、多项选择题:1. 垄断是( )A.在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C.资本主义大企业或企业联合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市场D.帝国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E.造成帝国主义寄生性或腐朽性的根本原因2. 垄断组织比较发达的一般形式有( )A.短期价格协定B.卡特尔C.辛迪加D.托拉斯E.康采恩3. 垄断价格是( )A.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的价格B.垄断组织凭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一种市场价格C.由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构成的D.保证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E.不受市场需求量变化制约的价格4.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垄断价格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B.按垄断低价买卖的行为,仍然是等价交换C.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D.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E.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5. 资产阶级推动改良主义的措施主要有( )A.收买本国工人阶级中少数上层分子和工人领袖从内部分裂破坏工人运动B.通过推行福利政策,举办多种福利事业来缓和阶级矛盾C.推行“劳资合作”、“工人参加管理”等措施,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D.宣扬“资本民主化”、“人民资本主义”思想E.发放小额股票,鼓励工人购买以此宣扬人人都是企业“主人”6. 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经历了( )A.资本家个人所有制B.股份资本所有制C.法人资本所有制D.国家资本所有制E.全民所有制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产物B.私人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C.国家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最完备的物质基础E.社会主义的入口8. 政府出面组织的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有( )A.就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达成的国际经济协定B.就一个部门的生产和销售达成的国际经济协定C.在国民经济领域内建立的国际垄断同盟D.跨国公司E.混合联合企业9.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调整的表现形式是( )A.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B.从私人垄断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股份公司的出现D.国民经济计划化的实行E.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1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体现在( )A.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B.它暂时缓和了经济和社会矛盾C.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它代表着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E.它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11.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A.避免了经济危机B.在一定程度上削平经济高涨时的尖峰,垫起经济萧条时的低谷C.减弱了经济周期的震荡D.仅仅是治标的办法E.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各种内的、深刻的矛盾12.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形式是通过以下途径产生的()A.国家购买私人垄断企业的一部分股份B.国外垄断资本投资C.国有企业吸收一部分私人垄断资本的投资D.两个以上的垄断组织联合E.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联合投资兴建企业13.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目标有()A.经济总量基本平衡B.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C.充分就业D.国际收支基本平衡E.经济稳定增长14.二战之后,随着科技进步和新产业革命的发展,国际分工出现的新特点()A.部门间的国际分工发展为更多的部门内部的国际分工B.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发展为更多的以科技成果为基础的分工C.以“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劳动密集”产业划分的分工格局日益突出D.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类型发生了变化E.垂直型的国际分工发展为水平型的国际分工15. 垄断条件下资本输出的必然性在于( )A.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特征B.资本输出使经济落后国家经济畸形化C.垄断统治在国内出现大量过剩资本D.经济落后国家是帝国主义国家的附庸E.许多经济落后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6. 资本输出是( )A.帝国主义垂死性的根本原因B.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C.帝国主义的一大经济特征D.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和经济联系的基础E.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或资本家对外的投资或贷款17. 从资本输出的主体来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A.借贷资本输出B.生产资本输出C.商品资本输出D.私人资本输出E.国家资本输出18. 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A.借贷资本输出B.生产资本输出C.商品资本输出D.私人资本输出E.国家资本输出19.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由于()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具有复杂性和曲折性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容纳生产力继续发展C.资本主义已经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统治经验D.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E.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需要一个历史过程20.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 )A.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B.引起社会经济严重倒退C.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不断地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向前发展E.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消极作用21. 对于输入国来说,资本输出( )A.促进了输入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B.带动输入国建设了一些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C.对输入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没有任何益处D.给输入国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E.有可能造成输入国经济片面畸形发展22. 对于输出国来说,资本输出( )A.为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并带来巨额利润和利息B.是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C.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主要手段D.强化了金融资本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E.使输出国成为食利国并导致输出国国内经济发展缓慢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资本迅速国际化的原因在于()A.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要求发展民族经济B.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C.国际分工深化,需要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最佳生产地D.各国关税壁垒严重,国际市场竞争尖锐E.运输通信现代化缩短了世界的空间距离24. 跨国公司()A.是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大型垄断企业B.从事跨国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C.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D.是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E.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A.是产业资本国际化的必然要求B.是垄断大资本对外扩张和掠夺的工具C.成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D.是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需要E.是资本输出的需要26. 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协调的形式有()A.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B.区域经济联盟的协调C.政府首脑会晤的协调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调E.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调27.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矛盾主要有()A.贸易冲突B.投资冲突C.金融冲突D.资源冲突E.环境冲突28. 区域经济集团的组织形式主要有()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C.共同市场D.经济同盟E.完全一体化29. 战后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产生较大影响的国际经济经组织主要有( )A.海牙国际法院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银行D.世界贸易组织E.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0.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包括( )A.商品全球化B.货币全球化C.生产全球化D.贸易全球化E.资本全球化3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A.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B.贸易全球化C.金融全球化D.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E.劳动力已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自由流动参考答案:1. ABCDE2. BCDE3. ABCD4. ACDE5. ABCDE6. ABCD7. ABDE8. ABC9. ABCDE 10. 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