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权益有哪些
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依据有哪些在现代社会,劳动者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主要法律依据。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础性法律。
这部法律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在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方面,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同时,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年休假、婚丧假、探亲假、产假等期间依法享受休假权利。
工资方面,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国家规定,以货币形式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并且,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对于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法给予了特殊保护。
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
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条款。
权益科普小知识有哪些
权益科普小知识有哪些
权益科普小知识是指一些关于个人或群体权益的基本知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权益科普小知识:
1.人权:人权是指人类基本的自由和尊严,包括言论自由、宗教自由、自由集会、隐私权等。
2.劳工权益:劳工权益是指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薪资、工作时间、工作安全、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等。
3.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过程中的基本权利,包括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安全权和投诉权等。
4.妇女权益:妇女权益是指妇女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就业、抗议性暴力和保障性就业等。
5.残疾人权益:残疾人权益是指残疾人在平等的条件下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接受教育、工作、社会参与和医疗保障等。
以上是一些关于权益科普小知识的介绍,对于保护和维护个人权益和社会公正非常重要。
劳动者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作为劳动者,他们享有以下一些基本权利:
1.工资报酬权:劳动者有权获得按时足额支付的工资报酬,
包括基本工资、加班工资和福利待遇等。
2.工作时间和休假权:劳动者有权享受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
假,包括每天休息时间、每周休息日和带薪年假等。
3.安全与卫生保护权:劳动者有权享受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
境,包括适当的劳动保护设施和工作条件,预防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
4.健康保险和社会保障权:劳动者有权参加医疗保险和社会
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
5.培训和晋升权:劳动者有权获得职业培训和提升机会,以
提高技能和工作能力,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此外,劳动者还有组织工会和参与集体谈判的权利、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权利、知情权和参与决策的权利等。
作为权利的对应,劳动者也有一些责任和义务需要履行:
1.守时和勤奋履行工作职责。
2.遵守企业或组织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3.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和公司利益。
4.遵守合同约定和工作任务分配。
5.关怀和尊重同事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应该在劳动合同或其他雇佣协议中明确规
定,并符合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
同时,雇主也有责任保障和尊重劳动者的权益,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
劳动法知识竞赛题库劳动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劳动法知识竞赛题库劳动法知识竞赛试题
及答案
试题一
1. 劳动法是指什么?
答案:劳动法是指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保护劳动者权益
并调整劳动关系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2. 劳动合同是指什么?
答案:劳动合同是雇主与劳动者之间就劳动条件、权益等方面
达成的书面协议。
3. 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有哪些?
答案:劳动合同可以解除的条件包括双方协议解除、劳动期满、一方提前通知解除、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合同约定解除等情况。
试题二
1. 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包括哪些?
答案: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假、社
会保险和福利、劳动安全与健康、年度休假等。
2. 雇主有哪些义务?
答案:雇主的义务包括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签订劳动合同、支付社会保险和福利等。
3. 劳动争议如何解决?
答案: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试题三
1. 迟到和早退是否会影响劳动者的工资?
答案:迟到和早退可能会影响劳动者的工资,具体情况需要根
据劳动合同或公司规定来确定。
2. 劳动合同期满后是否可以继续工作?
答案:劳动合同期满后,可以继续工作,双方可以协商续签合
同或签订新的合同。
3. 劳动者是否可以拒绝加班?
答案:劳动者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拒绝加班,但特殊情况下可能
需要根据劳动合同或法律规定进行调整。
以上是劳动法知识竞赛的部分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记住,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具体问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
律法规进行判断和解决。
有关权益方面的知识宣讲
有关权益方面的知识宣讲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自身权益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保护自己的权益,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
本文将从劳动权益、消费者权益和知识产权三个方面,为大家宣讲有关权益的知识。
一、劳动权益劳动权益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享有的各项权益,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条件、劳动安全等。
在劳动过程中,雇主需要履行一定的义务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雇主应该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及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
劳动者的工资应当与其劳动所得成正比,不能低于法定最低工资标准。
雇主还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为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劳动者有权要求雇主按时支付工资和提供合理的福利。
雇主应该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劳动者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法定工作时间,且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规定的上限。
劳动者有权要求雇主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并享受相应的休息休假权益。
雇主还应提供良好的劳动条件和安全保障措施。
劳动者有权要求雇主提供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防止劳动事故的发生。
雇主应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并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二、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权益是指在商品和服务交易中,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
保护消费者权益,既是国家的法律责任,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消费者有权购买合格的商品和受到良好的售后服务。
企业应当保证生产和销售的商品符合质量标准,不得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同时,企业也应当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及时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和投诉。
消费者有权知情和自主选择。
企业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商品信息和价格信息,不得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
消费者有权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条件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不得被强迫购买。
消费者还有权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
企业在收集和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权。
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创造和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商业标识等方面所享有的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当享有哪些权利和履行哪精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当享有哪些权利和履行哪些义务?答: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享有下列权利: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和选择职业权利;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劳动者有在劳动中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劳动者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劳动者有提出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除上述权利外,劳动者还享有其他劳动权利,这些劳动权利是:依法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在劳动过程中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劳动中遇有紧急情况时采取避险的权利;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
劳动者应当履行如下义务:应当按规定完成劳动任务;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执行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规程;提高职业技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什么时间施行?共几章几条?其适用范围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共8章9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的试用期和试用期工资是如何规定的?答: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次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承担什么法律后果?答: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合同乙方权益有哪些
劳动合同乙方权益有哪些一、引言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在我国,劳动合同分为甲方和乙方,甲方为用工单位,乙方为劳动者。
在劳动合同中,乙方的权益得到了法律的保护,以确保其在劳动关系中的合法利益。
本文将详细介绍劳动合同乙方的权益。
二、乙方的基本权益1.劳动报酬权益乙方有权按照约定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获得劳动报酬。
此外,乙方还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带薪休假、加班工资、奖金等福利待遇。
2.休息和休假权益乙方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休息日和节假日。
在休息日工作的情况下,乙方应获得相当于工资支付200%的工资报酬;在节假日工作的情况下,乙方应获得相当于工资支付300%的工资报酬。
3.劳动条件权益乙方有权获得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包括工作环境、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保障。
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对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4.职业培训权益乙方有权参加甲方组织的职业培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甲方有义务为乙方提供培训机会,并承担培训费用。
5.社会保险权益乙方有权按照国家的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福利待遇。
甲方有义务为乙方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6.劳动争议权益乙方在劳动争议中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并有权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乙方还有权获得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的其他权益。
三、特殊权益保护1.女职工权益保护对于女职工,我国法律提供了特殊的保护。
女职工享有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特殊劳动保护。
甲方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从事高强度工种,不得解除女职工的劳动合同。
2.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从事用人单位规定的劳动。
已满16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称作未成年工。
法律虽然允许用人单位招用未成年工,但同时对其予以严格保护,对招用行为实施严格限制。
劳动者权利有哪些
劳动者权利有哪些劳动者权利有哪些?下⾯,店铺⼩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劳动者权利有哪些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可以依法享受下列权利:1. 劳动者可以享受平等就业的权利只要有劳动能⼒的公民,就有享受平等就业的权利,⽤⼈单位对于符合招聘条件的应聘者,不能采⽤不公平的⽅式来区别对待。
2. 劳动者可以⾃由选择就业的权利劳动者想要出售⾃⼰的体⼒或者是脑动⼒来获取报酬,可以⾃由地选择就业的权利,可以选址进⼊某⼀个⾏业或者是⼯作单位,任何⼈不能加以阻⽌。
这样劳动者可以根据⾃⼰的能⼒,专长,喜好等来选择⾃⼰想要从事的⼯作。
3. 劳动者可以有获取报酬的权利劳动者和⽤⼈单位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并且劳动合同是属于依法定制的,任何单位不得私⾃定制不利于劳动者的条款,并强制要挟劳动者进⾏签名。
⽽在签署劳动合同之后,劳动者按照规定进⾏了⼯作,那么⽤⼈单位就需要定时的向劳动者⽀付报酬,这是⽤⼈单位的义务。
如果劳动者在⼯作之后拿不到劳动劳动报酬的,可以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期⾃⾝的合法权益。
单位向劳动者⽀付的⼯资,是不能低于当地的最低⼯资标准。
4. 劳动者可以享受劳动安全卫⽣的保护权利劳动者在⼯作的时候,⽤⼈单位必须保证其劳动者的⼈⾝安全。
不能让劳动者处于危及⽣命的⼯作劳动。
如果是特殊的⼯作,需要员⼯在卫⽣条件不是很好的环境下暂时⼯作⼀段时间的,需要取得劳动者的同意,如果劳动者不同意,那么⽤⼈单位不得强迫劳动者进⼊卫⽣条件较差的场地⼯作。
⽽在平常的⼯作环境中,⽤⼈单位提供的⼯作场地必须⼲净整洁的,不得出现有危害劳动者⾝体物质的化学产品。
5. 劳动者有享受休息的权利。
根据我国《宪法》⾥⾯的相关法律,劳动者是有休息的权利的,⽤⼈单位不得强制让劳动者不休息,或者是极少休息。
⽤⼈单位必须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定制劳动者⼯作的时间和休假的制度。
根据宪法的指⽰劳动者每⽇⼯作的时间不能超过8⼩时或者是⼀周的⼯作时间不能超过40⼩时。
劳动者享有的休假权益有哪些限制和规定
劳动者享有的休假权益有哪些限制和规定一、劳动者的休假权益劳动者享有休假权益是保障其身心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机制之一。
正确认识、了解和遵守相关休假规定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劳动者休假权益的限制和规定进行深入探讨。
1. 法定年休假根据国家法律,中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完成一年工作满10个月后,享有带薪年休假。
具体的带薪年休假天数由企事业单位按照员工实际工作情况和勤奋程度来确定,但不得少于法定最低带薪年休假天数。
2. 年度总休假天数限制虽然劳动法规定了带薪年休假的最低天数,但并没有给出每位劳动者每年可享受的最大总额度。
企事业单位普遍实行7至15天年度带薪年休假制度,超过此范围可能需要特殊考虑或与雇主商议。
3. 强制用假为促使劳动者休息和调整身心健康,法律规定了劳动者带薪年休假的使用要求。
企事业单位有权对劳动者进行强制安排带薪年休假,以确保劳动者按时享受休假待遇。
二、劳动者休假权益的限制尽管劳动者享有休假权益,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其所受到的限制。
以下是与此相关的几个重要限制:1. 工作需要在一些行业或特殊岗位中,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需要员工全年不间断地提供服务。
比如医疗机构、紧急救援部门等,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安排长期连续的带薪年休假。
2. 公司政策企事业单位可以依据公司自身的政策对带薪年休假进行调整和管理。
例如,某些公司可能会采取积分制度来管理员工的带薪年休假,提高奋斗和效率要求以换取更多或更灵活的休假时间。
3. 劳动合同约定雇主与雇员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对带薪年休假进行双方的协商和约定。
这种情况下,劳动合同中规定的带薪年休假可以超过或低于法律规定的最低天数,但是不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三、休假制度的保障和建议为了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休假权益,需要在制度层面进行相应的保障和完善。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完善休假制度建议企事业单位在公司内部建立完善的带薪年休假制度,并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的带薪年休假天数、使用要求等内容。
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的相关内容有哪些
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的相关内容有哪些一、劳动关系的确定和维护1.劳动合同制度: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益关系,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等内容。
2.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设立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和审判机构,为劳动者提供快速、公正的争议解决渠道。
3.工会组织: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进行集体协商。
二、劳动条件的保障1.工时制度:规定工作时间、休假制度、加班与调休、休假补偿等内容。
2.工资保障:规定工资的支付标准、计算方法、支付周期和支付方式,以确保劳动者获得合理的报酬。
3.安全保障:实施劳动者职业健康与安全保护措施,预防和减少劳动事故的发生。
三、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1.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按一定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确保劳动者在退休、生病、失业等情况下得到基本的保障和救助。
2.住房公积金制度: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按一定比例缴纳住房公积金,为劳动者提供购房和租房的资金支持。
3.福利待遇:包括年终奖金、节日福利、带薪假期、职工食堂等,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积极性。
四、劳动者权益的监督和保障1.劳动监察制度:建立劳动监察机构,负责对用人单位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劳动保护行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追究法律责任。
五、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宣传和培训1.法律宣传和教育活动: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劳动者对自身权益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2.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通过培训活动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增强劳动者的职业竞争力。
总之,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就业中的权益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
这些制度和政策旨在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
遇到劳动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一个公民既有劳动的权利,同时又有劳动的义务。
劳动法进一步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一、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1)劳动者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劳动权,也称劳动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职业的权利。
劳动是人们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是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源泉,它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参加社会劳动和切实保证按劳动取酬的权利。
公民的劳动就业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如果公民的劳动不能实现,其他一切权利也就失去了基础和意义。
(2)劳动者有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选择职业的权利,是指劳动者根据自己意愿选择适合自己才能、爱好的职业。
劳动者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有利于劳动者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建国以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对劳动就业实行统一分配,提倡劳动者“干一行爱一行”。
劳动者服从国家的分配,在祖国最需要的岗位忘我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国家统包统分的计划经济模式也存在弊端,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它不能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劳动,同时劳动者不能自主地选择职业和企业,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浪费。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改革,迫切要求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
劳动者成为市场的主体,劳动者与企业通过双向选择实现就业。
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作为就业主体,具有支配自身劳动力的权利,可根据自身素质、意愿和市场价格信号,选择用人单位。
选择职业的权利是劳动者劳动权利体现,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3)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是公民的一项重要劳动权利。
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护有哪些内容
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护有哪些内容《劳动合同法》:第7、10、11、14、82条,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必须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一个月内未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工作一个月可以要求两个月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关系是最受关注的一点,劳动者通常处于弱势地位,所以我国专门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那么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护有哪些内容呢?我们通过下文来了解一下。
一、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7、10、11、14、82条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必须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一个月内未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工作一个月可以要求两个月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二、劳动者可以要求订立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14条劳动法仅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一种情形劳动者可以要求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且主动权掌握在用人单位手里,用人单位在老职工工作近十年,劳动合同到期后,即将其解雇,以规避订立无固定期劳动合同,致使劳动者无法享受到该待遇。
劳动法规定了订立无固定期劳动合同的四种情形:(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试用期劳动者权益有哪些?
Sunflowers will open without seeing the sun. If you don't see hope in life, you must persist.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试用期劳动者权益有哪些?一、获得工资报酬权首先,劳动者在试用期享有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二、享受社会保险权,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三、拒绝解约权。
试用期,就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前,用人单位考察劳动者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用人单位会考察劳动者的各项技能指标,然后决定试用期结束后是否与劳动者签署劳动合同。
那么,试用期劳动者权益有哪些?下面就让为大家整理一下相关的知识。
一、试用期内劳动者的权益试用期劳动者的报酬权。
在试用期间,劳动者与企业其他正式职工一样都有通过劳动来取得相应报酬的权利,除法律约定的试用期工资比例除外,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少发、低发甚至不发给劳动者的工资。
不仅如此,在同一单位对于同样的劳动量、工作成果应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按照同一标准发放工资,实行同工同酬。
试用期内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1、劳动条件: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2、劳动保险: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与其他正式职工一样,用人单位在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因工负伤,应按照工伤认定的标准处理,用人单位不能以其在试用期内为由拒绝承担法定的社会保险责任。
用人单位对在试用期中的劳动者不得滥用解雇权。
除《劳动合同法》规定中出现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二、试用期的概念、特征1、试用期的概念在《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劳动用工管理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中对试用期做出了如下定义:“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详解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详解在当今社会,劳动者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了解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每一位劳动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那么,劳动者究竟享有哪些合法权益呢?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首先,劳动者拥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这意味着在求职过程中,不应因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年龄等因素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用人单位不能设置不合理的限制条件,阻碍劳动者的就业机会。
同时,劳动者有权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是劳动者最为关注的权益之一。
劳动报酬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时足额支付给劳动者,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
工资的计算方式、支付周期等应当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
此外,加班工资、绩效奖金、津贴补贴等也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支付给劳动者。
劳动者还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这包括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病假、产假、婚丧假等。
用人单位应当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过度加班、剥夺劳动者休息时间的行为是违法的。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也是劳动者不可忽视的权益。
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在危险作业环境中,应当提前告知劳动者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能帮助劳动者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和职业发展。
用人单位应当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
社会保险和福利则为劳动者的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同时提供其他福利待遇,如住房公积金、节日福利等。
劳动者有权参与用人单位的民主管理,对涉及自身利益的事项发表意见和建议。
例如,在制定企业规章制度、工资分配方案等方面,劳动者应当有参与和表达诉求的渠道。
在劳动过程中,如果劳动者认为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有权依法申请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
劳动法新规:劳动者合法权益有新保障(劳动者法律法规)
劳动法新规:劳动者合法权益有新保障1、近日,我国劳动法迎来了一项重要的新规定,旨在进一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这项新规定受到了广泛关注,被认为是劳动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
2、根据新规定,劳动者将享有更多的权利和保障,其中包括工资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合同签订等方面。
这将有助于平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在工资支付方面,新规定要求企业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拖欠或者私扣工资。
这将有效减少劳动者因为工资问题而产生的纠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同时,在工作时间方面,新规定规定了加班工资标准和加班限制,避免了过度加班对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的伤害。
用人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5、另外,新规定还加强了对劳动合同的管理,规定劳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保障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的合法权益。
这将有效防止劳动者因合同纠纷而受到损失。
6、此外,新规定还规定了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包括带薪年假、婚假、产假、陪产假等各项假期。
用人单位必须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利,避免因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的身心健康问题。
7、总体来看,这项新规定的出台将有力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形成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同时,也将促进企业规范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双赢局面。
8、然而,新规定的实施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新规定的有效实施;企业应增强法治意识,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劳动者也应增强自身权利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9、可以预见,随着这项新规定的逐步实施,我国的劳动制度将迎来新的变革和发展。
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劳动生产效率也将得到提升。
10、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法律法规出台,进一步完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劳动者将在更加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工作,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繁荣。
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益有哪些规定
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益有哪些规定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享有休息休假权益,这是保障其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面。
我国《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益做出了一系列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详细介绍劳动法对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的具体规定。
一、每周休息日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每周有权享受连续的休息日,每日的休息时间不少于24小时。
这意味着劳动者可以在每周某一天不工作,有时间进行休息、娱乐或者与家人朋友共度闲暇。
二、年休假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连续工作满一年后,享有带薪的年休假。
年休假的具体天数由劳动者的工作年限确定,一般为5至15天。
这个假期可以让劳动者有机会去旅行、放松身心,促进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三、带薪病假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患病需要请假时,有权享受带薪的病假。
具体病假的天数由企业规章制度或者劳动合同确定,如无特殊规定,可以按照劳动者患病期间工资的100%支付。
这样就保证了劳动者在生病时能够得到应有的经济补偿,不必担心工资收入的减少。
四、婚假和丧假在结婚或者丧失亲人时,劳动者享有相应的婚假和丧假。
具体的婚假和丧假天数由企业规章制度或者劳动合同规定,有关法律没有具体的规定。
这样一来,劳动者在重要的家庭变故时可以有时间去处理相关事务,缓解压力,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生活节奏。
五、产假和陪产假女性劳动者在怀孕分娩期间享有产假,劳动法规定产假的具体天数为98天。
同时,为了保护家庭的权益,劳动法还规定了陪产假,准爸爸可以根据规定享受相应的陪产假。
这样一来,劳动者在家庭的重要时刻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家庭的欢乐,同时也保证了母婴的健康。
总结: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益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
每周休息日、带薪病假、年休假、婚丧假以及产假和陪产假等都是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的具体体现。
这些规定的存在,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为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劳动保护法全文
劳动保护法全文劳动保护法全文劳动保护法也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专门针对劳动者权益保护而制定的一部法律。
其内容全面的对劳动者的权益进行了保障。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劳动保护法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一、就业年龄我国最低就业年龄为16周岁。
严禁使用童工,对违反规定招用了童工的单位或个人,由劳动部门责令其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所用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负担,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罚款。
二、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1) 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按月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工资,不得无故拖欠或克扣工资。
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婚丧假期间及社会活动期间也应当有权利取得工资。
(3)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每日工作不应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不应超过44小时。
如果用人单位由于生产需要而延长工作时间,应与劳动者协商,每天最长不超过3小时。
(4)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7)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8)有权拒绝用人单位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三、劳动者应履行的义务(1) 努力完成劳动任务。
(2)遵守劳动纪律,维护用人单位的财产安全。
(3)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四、未成年工和女职工的特殊保护未成年工指已满16周岁而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1)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和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及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及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2)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和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对怀孕7个月以上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不得少于90天。
对哺乳未满周岁婴儿的女职工,不得安排从事重体力劳动强度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就业年龄我国最低就业年龄为16周岁。
严禁使用童工,对违反规定招用了童工的单位或个人,由劳动部门责令其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所用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负担,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罚款。
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1)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按月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工资,不得无故拖欠或克扣工资。
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婚丧假期间及社会活动期间也应当有权利取得工资。
(3)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每日工作不应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不应超过44小时。
如果用人单位由于生产需要而延长工作时间,应与劳动者协商,每天最长不超过3小时。
(4)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7)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8)有权拒绝用人单位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劳动者应履行的义务(1)努力完成劳动任务。
(2)遵守劳动纪律,维护用人单位的财产安全。
(3)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未成年工和女职工的特殊保护(未成年工指已满16周岁而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1)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和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及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及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2)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和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对怀孕7个月以上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不得少于90天。
对哺乳未满周岁婴儿的女职工,不得安排从事重体力劳动强度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3)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和重体力劳动强度劳动,以及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用人单位须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确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的参考因素(1) 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入贯彻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在正式分享之前,首先澄清一个误区:社会上有很多人认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是维护弱势群体(劳动者)利益的一个部门,甚至法院及我们系统内部的一些人也存在这一个误区。
事实上,我们部门的职责和其他行政执法部门一样,都是依法行政或者依法进行调解仲裁,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也是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规章。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隶属于民法范畴,也就是说,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
一、劳动关系简述1、什么是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法所确立的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关系是存在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劳动关系的一方主体必须是用人单位,另一方主体是有劳动能力的自然人。
关于用人单位的概念,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由于出台时间不同,规定的范围也有所不同,总体上呈现逐步扩大的态势,根据后法优于先法的原则,我们对用人单位的概念采取最新实施的劳动保障法律的规定。
就目前来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法律链接:《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2、怎么判断劳动关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3、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就劳务的提供与报酬的给付所达成的协议,遵循意思自治、合同自由和等价有偿的原则,雇主与雇员之间形成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劳务关系不受劳动法调整,应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的规定。
区分:1、主体不同,劳动关系一方是符合劳动年龄并具有与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相适应能力的自然人,另一方是符合劳动法所规定条件的用人单位;而劳务关系不限于自然人与用人单位之间,还可以是单位之间,自然人之间,并且可能是两个主体以上。
2、关系不同,劳动关系中形成的是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指挥与被指挥的隶属关系;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依据双方约定所形成的一种财产关系,不存在人身的隶属性。
3、关系的稳定性不同,劳动关系比较稳定,反映的是一种持续的生产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之间的结合关系;而劳务关系中多为一次性或临时性的工作,一般以完成特定工作为目的。
4、待遇不同。
劳动关系中劳动者除了定期得到劳动报酬外还享有劳动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各项待遇,如社会保险待遇等,而劳务关系一般只涉及劳动报酬问题,劳动报酬都是一次性或分期支付,而无社会保险等其他待遇。
二、劳动者可以享受哪些权益?《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一)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三)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四)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五)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六)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七)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八)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对用人单位制定内部规章制度的要求:一是规章制度制定程序合法。
用人单位新成立时依法起草规章制度后,应该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通过并进行公示;招用劳动者后应该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或以其他方式使劳动者知道规章制度的内容。
二是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存在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的内容。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订立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应享受的最重要的一个权利。
重要到什么程度呢?重要到国家专门制定了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来规范和约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合同法》刚刚发布的时候,很多人包括一些律师、媒体都将其称之为“新劳动法”,事实上,《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内容只是《劳动法》的一部分,《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是特别法和一般法的关系,并非《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劳动法》就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逐条学习,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1)订立劳动合同的时间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2)劳动合同的类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3)建立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4)有关试用期的约定一是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单独签订试用期条款或合同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时,应当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在《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范围内约定,不得超出《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期限。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三是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5)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条件这部分内容在后面讲详细讲述(6)服务期、竞业限制及违约金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第二十三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什么是童工?童工是指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年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属于未成年工。
使用童工有什么后果?《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六条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在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场所使用童工的,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的罚款幅度,或者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从重处罚。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需交通和食宿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
用人单位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前款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将童工送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从责令限期改正之日起,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1万元罚款的标准处罚,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或者由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用人单位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由有关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女职工和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关于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规定专业性较强,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主要介绍一下女职工“三期”期间的保护规定:1、女职工“三期”期间,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2、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3、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4、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工作时间规定1、工时制度分为三种:标准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不定时工时制度。
我们对标准工时制应该是最熟悉的,即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社会上认为的标准工时制就是“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是片面的,只要同时满足上面的2个条件即可);加班一般不超过1小时,最多不超过3小时,每周最多不超过36小时。
*休息休假规定1、周休息:用人单位应该保障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2、法定节假日: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1天,劳动节1天,端午1天,中秋1天,国庆3天。
3、婚假:各省规定不一致,山东省执行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