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中地理复习10--时区时间计算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知识点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

初中地理知识点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

初中地理知识点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区时和地方时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描述不同地理位置处于不同时区而产生的时间差异。

在地球上,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不同地方的太阳高度角和太阳出入时刻是不同的,导致不同地方的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面将详细介绍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一、区时的计算方法:区时是一种计算工具,用来统一同一经线上的不同地方的时间。

每15°经度代表一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向东每经过15°经度,时间加一小时;向西经过15°经度,时间减一小时。

世界上一共有24个时区,即东经180°至西经180°之间的24个经度范围。

例如,北京位于东经116.4°,所以北京的时区为东八区,时间比格林威治时间快8小时。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地方时是指其中一具体地点所使用的时刻,它反映了当地的太阳时间。

地方时主要通过观测太阳高度角或太阳出入时刻来确定。

观测太阳高度角可以通过仰角仪进行,观测太阳出入时刻可以通过日晷等仪器进行。

二、计算示例:以北京时间为例,即东八区,计算其他地方的区时和地方时。

1.伦敦:伦敦位于西经0°,所以伦敦的时区为零时区,即格林威治时间。

由于北京比伦敦早8小时,所以北京时间12:00,伦敦时间为4:00。

2.东京:3.纽约:纽约位于西经74°,所以纽约的时区为西五区,比北京慢13小时。

北京时间12:00,纽约时间为23:00(前一天)。

4.莫斯科:莫斯科位于东经37.6°,所以莫斯科的时区为东三区,比北京快5小时。

北京时间12:00,莫斯科时间为17:00。

在计算地方时时,需要考虑夏令时的调整。

夏令时是为了节约用电,将时钟调快一小时。

夏令时通常在每年夏季开始的一些周末将时间调快一小时,在冬季结束的一些周末将时间调回原来的状态。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夏令时安排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计算地方时。

总之,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用来描述不同地理位置的时间差异。

初一地理时区换算复习

初一地理时区换算复习

时间计算1.时区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以0°经线为中心(0°经线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东西各跨7.5经度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东经度代表东时区,西经度代表西时区。

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相差24个时区(东时区比西时区早24个小时)2.时区的计算(1)已知某地的经度数,求该地所在时区:时区数=经度数/15°①余数大于7.5,时区数=商+1②余数小于7.5,时区数=商(2)已知时区数,求中央经线:中央经线=时区数×15°东时区中央经线是东经;西时区中央经线是西经。

中时区中央经线是本初子午线(0°经线),东西十二区中央经线是180°经线。

3.地方时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时,并依次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

由于地球的自传使得不同地点的地方时不同。

4.世界时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世界时,即格林尼治时间,不同地方的世界时相同。

5.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本区时间的统一时间,即本区区时(步骤一)时差的计算①计算口诀:异加同减②计算方法: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差几个小时,同时区用减法,不同时区用加法(步骤二)区时的计算①计算口诀:东加西减②计算方法:所求时间在已知时间的东边用加法(即加时区差),在已知时间的西边用减法(即减时区差)。

注:上图为计算区时时差的数轴图,以中时区为中心,从已知地时区的钟点开始数起,向东每一个时区加1时,加到24小时的时候,就要将日期加一天,向西每一个时区减1时,减到0时,就要将日期减一天总结:东早西晚、异加同减(算时差)、东加西减(算区时)6.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你规定大致以180°经线(为避免将同一陆地划分为两天,并不完全与180°经线一致)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1.第二届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于当地时间2016年2月12日17:00在挪威利勒哈默尔(10°E)举行,位于北京的同学观看开幕式直播的时间为A. 2月13日2:00 B. 2月13日1:00C. 2月13日0:00 D. 2月12日23:002.北京时间2016年2月7日20时,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直播。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时区计算技巧全掌握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时区计算技巧全掌握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时区计算技巧全掌握讲解一:首先给你总结简单点:1、东加西减不分东西经,从劣弧(较小圆心角的那部弧为劣弧)看东西方位,左西右东,知西求东用加法,求西用减法。

2、差一个时区就是差一个小时。

这是区时。

地方时来说,差15度差一个小时。

3、跨日界线,从东经进入西经减一天,西经进入东经加一天。

时区计算中的技巧在初中《世界地理》的最后一章中,编者站在全球的角度,高度概括了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我们认识到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们应该树立一种开放的意识和全球的观念,保护全球的生态环境。

在这同时,书中讲到了时区和日界线的问题。

对于时区的划分办法及其意义,大部分同学比较容易理解,但对时区的计算方法,以及日界线的跨越总是比较模糊,有些同学搞不清东、西时区的时间迟早,经常把迟的时间算成早的,或把早的时间算成迟的;而在跨越日界线时,又把日界线东、西方的时间搞混,多数同学认为日界线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的时间早些。

通过本人在教学上的一些切身体会,并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归纳总结,觉得如果把时区的计算转化为数学上的计算,似乎比较清楚,也容易理解,而跨越日界线的问题上则采用歌诀的方式来记忆,既生动又准确,下面就针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一、时区换算:1、采用数学方法计算。

由于时区分东时区和西时区,而在标准时中又规定东时区的时间总比西时区的时间要早,并且数字越大的东时区时间越早,如当东八区是早上八点钟时,东九区则是早上九点钟了;数字越大的西时区时间则越迟,如当西八区是早上八点钟时,西九区则还是早上七点钟,这样我们可以给每一个时区加上一个符号,把东时区看作为正的,如东八区为+8区,西时区看作负的,如西八区看作为—8区,这样24个时区就可以直接比较大小了,数值大的时区时间就早,数值小的时区时间就迟,由大数值减去小数值得到的差数也即它们两个时区相差时间数。

时间换算一般是告诉你其中一个时区的时间,要你求另一个时区的时间,这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告诉你大区的时间,要你求小区的时间,由于小区的时间比大区的时间要慢,我们就用已知的时间减去差数,所用的时间也即小区的时间;另一种情况是告诉你小区的时间要你求大区的时间,这时的情况刚好相反,我们把已知的时间加上差数也就得到了大区的时间,为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以上的方法简化为下列一段话:东为正,西为负;时区大,时间早;时区小,时间迟。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时区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时区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时区时区是中学地理学习中较难的内容,同学们在理解上,在进行换算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我通过这几年的教学,进行了简单的小结,通过口诀、公式等方法,帮助同学们进行理解、记忆和换算。

1.用口诀帮助同学们记忆。

即,时刻东进(+)西退(-),日期东退(-)西进(+)。

也就是说,时刻向东每过一个时区要加上一个小时,向西每过一个时区减去一个小时。

时期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向西过日界线要加一天。

2.在计算某时区的中央经线时,用公式:时区数15=该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

东西经与时区的东西相同。

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为:815=120故120E就是东八区的中央经线。

西八区的中央经线为:815=120故120W就是西八区的中央经线。

3.在计算某一经度属于哪个时区时,用公式:该度数15=商余数。

当余数7.5时,则为商时区。

当余数7.5时,则为商+1时区,同时,东西与该度数的东西经同。

如:7.4E则为7.415=07.4因为余数7.47.5故为0时区128E则为12815=88因为余数87.5故为东九区。

4.在进行时间换算时用公式(1)如果处于同时区(即两个时区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的),则用:已知时区的时刻+(-)时区差=所求时区的时刻,求靠东时区的用+,靠西时区的用-。

如,知东八区的时刻为12点,则东十区的时刻为12+(10-8)=14点(2)如处于不同时区(即两个时区分属于东、西两时区的),则用:已知时区的时刻+(-)时区和=所求时区的时刻,求靠东的时区时用+,靠西的时区时用-。

如,知西五区的时刻为3点,则东六区为3+(5+6)=14点以上两种情况若所得值大于24,则所求时区的时刻为与24的差,日期加一天。

若小于0,则所求时区的时刻为与24的和,日期减一天。

初中地理复习10--时区 时间计算

初中地理复习10--时区 时间计算

专题十时间计算知识结构1、时区(1)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以0°经线为中心(这条经线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东西各跨7.5经度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东经度代表东时区,西经度代表西时区。

(2)时区的计算时区数=经度数/15°①尾数≤0.4或者>0.5时四舍五入,整数为时区,根据经度判读东西时区。

②尾数等于0.5,说明是两个时区的分界线。

③尾数为0,说明为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

例:计算110°E、120°E、127.5°E、130°E所在时区2、地方时: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时,并依次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

不同地区的地方时不同。

3、世界时: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世界时,即格林尼治时间,不同地方的世界时相同。

4、区时(1)含义: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本区时间的统一时间,即本区区时(2)(步骤一)时差的计算①计算口诀:异加同减②计算方法: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差几个小时,同时区用减法,不同时区用加法例:计算东八区与东六区,东六区与西六区相差几个小时?(3)(步骤二)区时的计算①计算口诀:东加西减②计算方法:所求时间在已知时间的东边用加法(即加时区差),在已知时间的西边用减法(即减时区差)。

例:已知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2010年1月1日12时,求东十区区时,西二区区时的日期时间?注:上图为计算区时时差的数轴图,以中时区为中心,从已知地时区的钟点开始数起,向东每一个时区加1时,加到24小时的时候,就要将日期加一天,向西每一个时区减1时,减到0时,就要将日期减一天例1:已知北京时间为2010年1月1日23时,求东十区区时日期时间?例2:已知北京时间为2010年1月1日5时,求中时区区时日期时间?总结:东早西晚、异加同减(算时差)、东加西减(算区时)5、国际日期变更线(1)含义:国际上你规定大致以180°经线(为避免将同一陆地划分为两天,并不完全与180°经线一致)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2)计算口诀:东东西,减一天,西西东,加一天(由东十二区向东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到西十二区减一天,由西十二区向西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到东十二区加一天)典型例题例1:我国代表团于北京时间2012年7月4日11时从香港乘飞机去日本访问,在当天东京时间14时飞抵到东京,该代表团在飞机上度过了A 3小时B 5小时C 2小时 D 6小时例2:一架飞机飞过日界线后,发现接连过了两个国庆节,这架飞机是A 自东向西飞行B 自北向南飞行C 自西12区飞向东12区D 自东12区飞向西12区即时训练1、(2008 宜昌)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东八区)8月8日20时举行,在莫斯科(东三区)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是A 7时B 9时C 15时D 23时2、瑞士某比赛于当地时间(东一区)2007年6月7日18点进行决赛,在北京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为A 6月7日11点B 6月8日1点C 6月7日9点D 6月8日3点3、欧洲杯足球赛的决赛将于2008年7月15日14点在伦敦体育馆举行,北京的球迷小王应在什么时间收看现场直播A 14点B 16点C 6点 D 22点4、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出生于太平洋的船上,有趣的是姐姐生日反而比妹妹生日小了一天。

地理时区时间计算

地理时区时间计算
四、日出、日落时间及昼夜长短的计算
1.赤道上终年6点日出,18点日落;同一天,同一纬线上的各点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2.计算某地的昼夜长短,首先应明确过该点的纬线圈在昼、夜半球上各跨了多少经度,然后按每隔15°为1小时可计 算出昼夜长短,昼长与夜长之和一定为24个小时;
3.昼长=(12-日出时刻)×2=(日落时刻-12)×2
2007年12月27日下午4时50分,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乘坐专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始对我国展开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据此回答问题。
2.从东京到北京需3个小时的飞行时间,所以,飞机从东京起飞时,当地时间是()
A.27日下午2:50 B.27日12:50 C.27日下午3:50 D.27日下午1:50
二、时区、区时及其计算1.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向东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在零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即十二区。
2.区时及其计算B时区的区时=A时区的区时±两地时区差×1小时(计算某地所在的时区:用该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其所在经度来确定;时区差的计算:若两地同属于东时区或同属于西时区,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差,若两地分属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和,可概括为“同减异加”;“+”“-”号的取舍:若B时区位于A时区的东侧,用“+”,反之用“-”)
2.人为日界线的特征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旧的一天的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些曲折,不完全按照180°经线延伸,这是为了附近国家和地区居民生活的方便,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地理时间计算方法一、地方时的计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二、区时的计算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

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1. 时区的计算: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

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经度数÷15°=M(商)……n(余数)(n<7.5°时,时区数=M;n>7.5°时,时区数=M 1)。

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M(时区数)±7.5°(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

2. 区时差的计算:如果知道甲地的区时,求乙地的区时,首先要计算两地的区时差。

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同侧,计算区时差用减法,如东八区与东二区差6个区时,西九区与西二区差7个区时。

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两侧,计算区时差用加法,如西六区与东六区差12个区时。

3. 区时的计算:区时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

已知甲地的时间,求乙地的时间,那么乙地的时间=甲地的时间±甲、乙两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差(乙地在甲地的东侧用“ ”,乙地在甲地的西侧用“-”)。

4. 计算结果的处理:由于全天采用24小时制,所以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要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计算结果若为负值,要加24小时,日期减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

七年级地理时区和区时

七年级地理时区和区时

02
时区的划分
地球自转与时间的关系
地球自转
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周期为 24小时,造成昼夜交替现象。
时间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恒定的,导致不 同地理位置在同一时间内所对应的地 球自转角度不同,从而产生时间差异 。
时区的划分依据
经度
地球上任意两个地方,如果经度 相差1度,则时间相差约4分钟。
计算时区
根据经度确定所在的时区,东经度 数大于180度或小于0度的地区需 进行特殊处理。
计算区时
根据所在时区的位置,确定该时区 的中央经线,然后根据当地时间与 中央经线时间的关系计算出区时。
区时计算的实际应用
国际会议和赛事的时间安排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时区不同,国际会议和赛事的时间安排需 要考虑不同时区的区时差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问题,以便及时送达。
社交媒体
03
社交媒体上的动态发布也需要考虑到时差问题,以确保信息能
够覆盖更广泛的受众。
对经济的影响
股市交易
全球股市交易通常按照时 区进行,以确保交易的及 时性和准确性。
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需要考虑到不同 国家和地区的时差,以便 更好地协调全球业务。
国际会议和谈判
国际会议和谈判需要考虑 到时差问题,以确保与会 者和谈判者能够准时参加。
05
时区和区时的历史发展
时区和区时的起源
人类对时间的认知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时间的存在,并尝试通过日晷、水钟等 方式来测量时间。
早期的时区划分
在航海和贸易的推动下,人们开始意识到不同地方的时间存在差异,于是开始 尝试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时区。
时区和区时的演变

地方时和时区的计算汇总

地方时和时区的计算汇总

地方时和时区的计算汇总1.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是指其中一特定地点的标准时间。

根据地球自转的规律,每个地点的太阳时都会不同。

计算地方时的方法如下:-首先,确定该地点所在的经度。

经度可以通过查阅地图或者使用卫星定位系统等方式获得。

-然后,根据地球自转的平均速度,将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为15°经度宽度。

-接下来,将该地点的经度除以15,得到其所在的时区数。

例如,位于东经120°的地点所在的时区为120/15=8-最后,根据该时区的标准时差,将协调世界时(UTC)相应调整,得到该地点的地方时。

2.时区的计算:时区是为了避免全球各地时间混乱而设立的。

计算时区的方法如下:-首先,确定所要计算时区的地点。

-然后,查阅时区图或时区数据库,找到该地点所属的时区。

时区通常以整数或整数加小数表示,例如+8、-5.5等。

-时区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夏令时(DST)的影响。

夏令时是一种根据季节变化而调整的时间制度,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自然光线。

通常情况下,夏令时会将标准时间提前一小时。

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实行夏令时,而且实行夏令时的时间和调整幅度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计算时区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夏令时的影响。

3.地方时和时区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地方时和时区可以帮助人们协调不同地区的活动时间,避免误时和混乱。

例如,如果要计划与国外友人通话,就需要根据双方所在的地方时和时区来确定通话时间,以免因时差而导致无法沟通。

-在全球商务活动和跨时区协作中,地方时和时区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各个国家和地区通常都有自己的工作时间,因此对于全球化的企业和组织来说,合理应用地方时和时区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国际会议的时间安排、全球供应链的协调、航班的起降等都需要根据地方时和时区进行精确的计算和调整。

综上所述,地方时和时区是为了方便人们统一时间参考而设立的,其计算方法可以通过确定地点所在经度来获得地方时,或通过查阅时区图和数据库来获得时区。

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东加西减

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东加西减

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东加西减时区是为了统一世界各地的时间而设立的,它是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

由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确定的,所以每个地方的太阳经过的时间也是确定的。

但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当太阳直射的地方是白天,而其他地方则是黑夜。

为了方便统一时间,人们就将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度。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时区的划分及计算方法。

1. 时区的划分。

时区是按照经度来划分的,每隔15度经度划分一个时区。

地球上共有360个经度,因此共有24个时区。

以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为基准,向东和向西各划分12个时区。

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2. 时区的计算方法。

(1)东加西减。

在东经的时区,时间比本初子午线的时间要晚,所以要加上相应的小时数;在西经的时区,时间比本初子午线的时间要早,所以要减去相应的小时数。

(2)计算步骤。

①首先确定要计算的地点所在的时区,然后查找该时区的标准时间。

②如果该地点在东经时区,就要加上相应的小时数;如果在西经时区,就要减去相应的小时数。

3. 世界各地时区的划分。

世界上共有24个时区,其中包括12个东经时区和12个西经时区。

东经时区包括东十一区至东零区,西经时区包括西零区至西十一区。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根据自己所在的经度确定了自己所属的时区。

4. 时区的重要性。

时区的划分和计算对于国际航空、国际贸易、国际旅游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准确计算时区,才能确保各个地方的时间统一,从而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5. 时区的变化。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时区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每隔一段时间,国际标准时间都会进行调整,以保持各个地方的时间统一。

因此,人们在计算时区的时候要随时关注国际标准时间的变化。

6. 时区的应用。

时区的划分和计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当我们要出国旅行或者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就需要根据目的地的时区来调整自己的时间。

又比如,在进行跨时区的电话沟通时,也需要根据对方所在的时区来确定通话的时间。

时区的计算公式

时区的计算公式

时区的计算公式时区是用来划分地球上不同区域的时间差异的。

由于地球自转的关系,不同地区的时刻并不完全一致。

为了统一时间标准,人们创造了时区的概念,并制定了一套计算公式来确定不同地区的时间。

时区的计算公式基于格林尼治标准时间(GMT),也被称为世界标准时间(UTC)。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是以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时间为基准,其他时区的时间都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为参照。

时区的计算公式如下:时区= (本地时间-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15其中,本地时间指的是某个地区的当前时间,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是参考时间,15是由于地球自转每小时旋转15度而得出的。

举个例子来说明时区的计算公式。

假设现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是上午10点,而某个地区的本地时间是下午2点。

那么根据计算公式,时区= (14 - 10)/ 15,即时区为0.27。

由于时区一般是以整数表示的,所以这个地区的时区可以近似为0。

通过时区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根据本地时间来确定所处的时区。

比如,如果某个地区的本地时间是下午3点,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是上午8点,那么时区 = (15 - 8)/ 15,即时区为0.47,近似为0。

不同的时区对应着不同的地理位置。

时区的划分主要考虑了地球的自转和国际航空、国际贸易等因素。

地球自转每天完成一次,共360度,因此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度。

从东向西,时区依次为东12区到西12区。

中国是跨越东八区和东九区的国家。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标准时间,与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相差8小时。

而新疆位于中国的西部,属于东九区,与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相差9小时。

时区的存在使得全球各地能够统一时间,并方便人们进行跨时区的交流和协作。

不同时区的时间差异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国际旅行需要调整时差,跨时区的会议需要协调各方的时间等。

时区的计算公式为时区 = (本地时间 -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15,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确定不同地区的时区。

时区的划分是为了统一时间标准,方便全球各地的人们进行协作和交流。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地理时间计算方法一、地方时的计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二、区时的计算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

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1. 时区的计算: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

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经度数÷15°=M(商)……n(余数)(n<7.5°时,时区数=M;n>7.5°时,时区数=M 1)。

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M(时区数)±7.5°(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

2. 区时差的计算:如果知道甲地的区时,求乙地的区时,首先要计算两地的区时差。

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同侧,计算区时差用减法,如东八区与东二区差6个区时,西九区与西二区差7个区时。

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两侧,计算区时差用加法,如西六区与东六区差12个区时。

3. 区时的计算:区时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

已知甲地的时间,求乙地的时间,那么乙地的时间=甲地的时间±甲、乙两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差(乙地在甲地的东侧用“ ”,乙地在甲地的西侧用“-”)。

4. 计算结果的处理:由于全天采用24小时制,所以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要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计算结果若为负值,要加24小时,日期减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

初中地理专题复习 时区计算

初中地理专题复习 时区计算

地理专题复习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一、地方时1、概念:各地因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2、特点:(1)同一经线上的地方时;(2)同一上的地方时呈“东早西晚”。

3、地球自转的角速度:1小时转过个经度;分钟转过1个经度。

(1h—, min—1°)二、时区与区时1、全球以个经度为间隔,共划分为个时区。

即每个时区的时间间隔为。

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差1天,且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要一天。

2、每个时区以其的地方时作为区时。

零时区以作为中央经线。

3、时区与区时的计算问题:(1)时区的计算步骤:①画出数轴②求时区差(时区差× 1小时)③东加西减(2)区时的计算步骤:①区时 = 中央经线的地方时②中央经线 = 时区数×15°(E/W)③时区 = 已知经度数÷15°(四舍五入)练习: 82°E位于。

41°W位于。

4、重要时区北京时间——东八区——120°E地方时(全中国都使用北京时间);伦敦时间——零时区——;纽约时间————75°W地方时。

练习:(1)求出以下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东七区;西十一区;东三区;西八区。

(2)求出以下城市位于哪个时区:东京(140°E)位于;悉尼(151°E)位于;(3)求区时时差东三区与东十区相差个小时;西五区与西九区相差个小时;东六区与西五区相差个小时;西七区与零时区相差个小时;(4)A地(49°W)位于时区,它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是;B地(102°E)位于时区,它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是;若A地所在时区现在的时刻是凌晨4:00,则B地所属时区时间是,位于西十区的C地时间是。

5、日期界线日期界线包括自然界线和人为界线。

⑴自然界线:即,它是不断变化的;⑵人为界线:即国际上规定的、大体上沿经线的国际日期变更线。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地球上经度相同,纬度不同的两地()A、日出日落时刻相同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昼夜长短的相同D、地方时相同2、当伦敦为正午时,区时为20:00的城市是()A、悉尼(150°E)B、上海(120°E)C、洛杉矶(120°W)D、阿克拉(0°经线附近)3、当120ºE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伦敦(0时区)是()A、12时B、8时C、0时D、4时4、关于地方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的时刻B、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C、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D、相对位置偏东地点的地方时要晚一些5、圣诞节(12月25)日当地时间上午9:00,小强远在纽约留学的姑姑乘飞机回沈阳探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时间计算
知识结构
1、时区
(1)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以0°经线为中心(这条经线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东西各跨7.5经度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2
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东经度代表东时区,西经度代表西时区。

(2)时区的计算
时区数=经度数/15°
①尾数≤0.4或者>0.5时四舍五入,整数为时区,根据经度判读东西时区。

②尾数等于0.5,说明是两个时区的分界线。

③尾数为0,说明为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

例:计算110°E、120°E、127.5°E、130°E所在时区
2、地方时: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时,并依次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

不同地区的地方时不同。

3、世界时: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这就
是世界时,即格林尼治时间,不同地方的世界时相同。

4、区时
(1)含义: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本区时间的统一时间,即本区区时
(2)(步骤一)时差的计算
①计算口诀:异加同减
②计算方法: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差几个小时,同
时区用减法,不同时区用加法
例:计算东八区与东六区,东六区与西六区相差几个小时?
(3)(步骤二)区时的计算
①计算口诀:东加西减
②计算方法:所求时间在已知时间的东边用加法(即加时区差),在已知时间的西边
用减法(即减时区差)。

例:已知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2010年1月1日12时,求东十区区时,西二区区时的日期时间?
注:上图为计算区时时差的数轴图,以中时区为中心,从已知地时区的钟点开始数起,向东每一个时区加1时,加到24小时的时候,就要将日期加一天,向西每一个时区减1时,减到0时,就要将日期减一天
例1:已知北京时间为2010年1月1日23时,求东十区区时日期时间?
例2:已知北京时间为2010年1月1日5时,求中时区区时日期时间?
总结:东早西晚、异加同减(算时差)、东加西减(算区时)
5、国际日期变更线
(1)含义:国际上你规定大致以180°经线(为避免将同一陆地划分为两天,并不完全与180°经线一致)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
(2)计算口诀:东东西,减一天,西西东,加一天(由东十二区向东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到西十二区减一天,由西十二区向西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到东十二区加一天)
典型例题
例1:我国代表团于北京时间2012年7月4日11时从香港乘飞机去日本访问,在当天东京时间14时飞抵到东京,该代表团在飞机上度过了
A 3小时
B 5小时
C 2小
时 D 6小时
例2:一架飞机飞过日界线后,发现接连过了两个国庆节,这架飞机是
A 自东向西飞行
B 自北向南飞行
C 自西12区飞向东12区
D 自东12区飞向西12区
即时训练
1、(2008 宜昌)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东八区)8月8日20时举行,
在莫斯科(东三区)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是
A 7时
B 9时
C 15时
D 23时
2、瑞士某比赛于当地时间(东一区)2007年6月7日18点进行决赛,在北京收看现场直播
的时间为
A 6月7日11点
B 6月8日1点
C 6月7日9点
D 6
月8日3点
3、欧洲杯足球赛的决赛将于2008年7月15日14点在伦敦体育馆举行,北京的球迷小王应在
什么时间收看现场直播
A 14点
B 16点
C 6
点 D 22点
4、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出生于太平洋的船上,有趣的是姐姐生日反而比妹妹生日小了一天。

该船可能
A自西向东越过180°经线 B 自东向西越过180°经线C自西向东越过20°W经线D自东向西越过160°E经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