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愁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闲愁词”赏析
编写人:单娟李林林
欧阳修、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
一、概念:
所谓“闲愁”,是一种超越现实利益之上,无关生理痛苦或物质生活需要,无关功名事业的成败得失,无澜而来,不期而至,无明确缘由,清淡飘渺却又很难消除的情绪或情感。
它所表达的实际是一种含蓄、朦胧的怅惘和忧伤。
张仲谋在《唐宋诗词研究》中提到,闲愁的内涵包含两点:其一是忧生之嗟,他认为,闲愁的根本起因在于人生的缺憾,即由人生短促的悲剧现实引发的情绪反应。
闲愁的内涵之二为企羡和失落。
人的天性中含有一种企羡的动机和能力,它是人类进化的原动力,同时也是人生痛苦的一大根源。
有限的人生,偏会生出无限的企羡出来,闲愁之意便油然而生了。
从本质上来说,“闲愁”更多指向具有普通和永恒意义的宇宙人生,是积极进取的心灵在困惑和挫折中的潜意识的反应和流露。
“闲愁词”,顾名思义,就是用词体来描述、表达闲愁。
就词体特征而言,闲愁与词体的结合,使闲愁词具有了独特而深邃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色。
二、文本学习——《踏莎行》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朗读全诗,回答下列问题:
(1)选写残梅、细柳有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离愁渐远渐无穷”?
(3)把离愁比作“春水”的好处是什么?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朗读全诗,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句中运用叠词的好处是什么?
(2)最后一句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3)第三句中的“春”字如何理解?
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境,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3.朗读全诗,回答下列问题:
(1)“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弄”字的妙处。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赏析闲愁词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此词表现的是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初盟,别离,重逢。
“彩袖殷勤”二句,一着笔于对方,一落墨于自身,既展现了二人初识时的特定情境,也披露了二人一见倾心、愿托终身之际的曲折心态。
“彩袖”,说明对方并非与自已门第相配的大家闺秀,而不过是侑酒于华宴的歌女。
但此时伊人殷勤捧杯劝饮,却不仅仅是履行侑酒之责,而欲藉此暗通情愫。
而心有屡犀的作者又何尝不谙其意?为了报答她于已独钟的深情,他开怀畅饮,不惜一醉。
这就写出了感情的双向交流。
“舞低杨柳”二句描写歌舞场面,渲染欢乐气氛,是对初识、亦即初盟时的情境的进一步勾画。
不径言伊人舞姿曼妙,歌声婉转,而借时间的推移,从侧面表现出其尽态极妍,是作者的独出机杼之处。
“舞低”句既点出了艳舞的持续之久,又将月升日沉的自然现象化为其动态效应。
“歌颈句由暗示伊人轻摇纫扇,尽兴演唱,直至精被力竭,才暂歌喉——扇底风尽,不正意味着歌喉暂歇?这种竟夜歌舞、通宵欢宴的情景,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代文人阶层的生活情趣。
但作者之所以对它历久难忘,却不仅仅是出于对昔日歌舞生涯的眷念,更因为那是他与伊人相识相恋的契机。
这两句造语精丽,发想新奇,于织浓绮华中别见韶秀之美,因而深为后代词论家所推赏。
下片一笔跃至别后的相思,而将初盟以迄别离的种种情事尽皆略去,颇见剪裁之工。
“从别后”二句点明初逢的场面是其别后怀念的主要内容。
“几回魂梦”句直诉魂牵梦莹的相思情怀。
“与君同”暗示不独自已如此,对方亦复频入梦境,想思无已,但梦中重逢的欢娱极其短暂,梦后独处的凄怆却格外深长。
如是者三,必然既想入梦,又怕入梦,乃至将梦作真、将真作梦。
这就逗出“今宵剩把”二句:作者以“剩把”、“犹恐”前后勾连,通过持灯反覆照看而犹难以释然这一对眷恋至深的情侣久别重逢的那种惊喜交集、喜极转忧的特殊心态。
唯其眷恋至深才唯恐此番又是将梦作真。
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评曰:“下半阕曲折深婉,
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
”这当不是溢美之辞。
当然,末二句也许受到杜甫诗“夜阑更秉独,相对如梦寐”(《羌村三首》之一),及司空曙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云阳馆与韩绅宿别》)的启发。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裹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是一首寄托个人身世之感的抒情词。
宋哲宗绍圣初年,秦观因受“元佑党人”的牵连,先贬为杭州通判,继之,又因“影附苏轼,增损《实录》”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迁徙郴州。
政治上连续的挫折与打击,生活上一再的变动和颠簸,这就使一个曾经怀有远大理想的词人感到理想破灭,前途渺茫,心情因之也极度低沉。
这首词形象地刻画了作者被贬郴州时的孤独处境和屡遭贬滴而产生的不满之情。
就作者的遭遇和词中所反映的情绪看,似不能简单地把这首词归结为一般的羁旅相思之作。
上片写孤独的处境。
开篇三句便勾勒出一个夜雾凄迷、月色昏黄的画面。
雾气的浓重是从遮蔽楼台这一点上烘托出来的。
“雾失楼台”的“失”字用得生动,因为整个空间布满了浓雾,所以在作者眼中,楼台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月迷津渡”与首句两两相对,十分工整;同时,它又是首句的补充。
雾,遮住了楼台,当然也遮住了行船的渡口。
“迷”,指月亮迷失了方向。
每天,当明月东升之后,它总是照射在楼台之顶,辉映于渡口之上,然而,此刻,由于大雾茫茫,不仅吞失了楼台,连往日那熟悉的“津渡”也不知去向。
一个“迷”字的出现,仿佛连月亮也有了人的情感。
当然,作者瞩目之所在,并非眼前的“楼台”与“津渡”,而在于那长期索系于作者心头的“桃源”。
所以第三句便明确点出:“桃源望断无寻处”。
这第三句写的既是现实中的桃源县,又是写作者的理想。
然而,即使作者望穿双眼,“桃源”仍无处可寻。
以上三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屡遭贬滴之后的极度灰心失望的情绪。
有了这样的一种情绪,作者的凄苦心情已经可想而知了。
然而,更有甚者。
作者此时独处“孤馆”,并且遭受着“春寒”的袭击,耳之所听者,“鹃声”,目之所见者,“斜阳”。
本来“雾失楼台”,“桃源望断”就已使作者生愁,凄苦难耐,又怎忍受得了“孤馆”、“春寒”、“鹃声”、“斜阳”的交叉袭击呢!作者于此,禁不住惊呼:“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了。
“可堪”二字是感情的直接抒发。
“闭”字准确生动、含有多层意思。
一是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说明作者于此几乎断绝与人的来往,故“门虽设而长关”;二是逃避袭人的“春寒”,闭户不出;三是妄图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哀啼;四是妄图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的夕阳。
“鹃声”、“斜阳”在古诗词中都是引起乡愁的客观事物。
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由于杜鹃的啼声,似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所以张炎《高阳台》中有“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这样的词句。
正因为如此,作者才产生了把耳闻目见一概拒之于门外的情感。
这是由“不堪”忍受而产生的怨恨。
下片写被贬谪的不满心情。
“驿奇梅花”三句承“闭”字加以展开。
“闭”在“孤馆”之中的情况又如何呢?一般说来,有了“梅花”和“尺素”这样的礼物和音信,似可略慰远谪他乡的客子之心了,然而事与愿违,这一切反而加重了孤寂怨恨之情。
“砌成此根无重数”便是发自作者内心的最强音。
“砌”字新颖、生动而有力。
有此一“砌”字,于是那一封封书信、一束束梅花,便仿佛变成一块块砖头,层层垒起,甚至发展到“无重数”这一极限。
作者心情的沉重是可想而知了。
那么,这“恨”字的内容是什么呢?作者没有直说。
这正是秦观词婉转含蓄之所在。
不过,从这首词的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从上、下片用意深微的收结来看,仍可体味出作者的甘苦用心。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便是即景生情,寓情于景的警句。
表面看,这两句似在写远望思乡之情,不过表现出一种羁旅相思之情而已。
实际上,“郴江”离开了“郴山”,并非简单地比喻人的分别,联系秦观政治上的不
幸遭遇,这两句是有深刻的含义的。
这就是,按作者的志愿,本该在朝廷里为国家做一番有益的事业,犹如“郴江”紧紧围绕“郴山”旋转一般。
然而,如今却不知为什么被贬到这荒远地区,就象眼前的“郴江”一样,离开了它日夜索绕的“郴山”,竟然匆促地向潇湘涌流而去。
本篇即景生情,寓情于景,语言情新洗炼,风格婉转含蓄,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地,因此为后人所称道。
但除此之外,结构的匀称与构思的精到也似乎值得一提。
这首词上下片的字、句、平仄、韵律完全相等,下片实际上是上片的重唱。
由于上下两片完全对称,除平仄与韵脚以外,我们不妨把这首词当作一幅对联看。
由此,我们还可以发现这首词在构思上的艺术匠心。
上片即上联)在构思上是收束式的,作者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小单位,处于浓雾的重重包围之中,在“孤馆”里独处、孤寂无依。
下片(下联)是开放式的,作者通过虚(如“此恨”、“潇湘”等)实(“梅花”、“尺素”、“郴江”、“郴山”等)两方面有关细节的描绘,展开了作者想象的翅翼,把“闭”在“孤馆”中的自我与大世界联结了起来,抒写出超越时空拘限的内在情感。
上片与下片形成强烈对比。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这一点应是这首词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之一。
横塘路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此词抒写了因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
作者退隐横塘,壮志难伸,
故借美人迟暮,盛年不偶,写自己的不为世用。
“碧云冉冉横皋暮”,托洛神以寄对君主
的思慕。
上片写相恋和怀念,开头两句写昏暮景色,暗示出抒情主人公等待盼望那位“凌
波”仙子直到黄昏,仍不见踪影。
写“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实现,
形象生动。
下片的“碧云”句喻指时光流逝之迅速,末尾连用三个比喻来表现“闲愁”
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
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
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本片尤以结句著称,用烟草风絮梅雨等三种景物,将不可触摸的虚的感情,转化为
可见、可体味的实的景,而且运用了复合之比,超迈前人。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云:“诗
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
抵闲愁一倍多’是也。
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
贺方
回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
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全词因果相承,情景互换,融情入景,设喻新奇。
贺方回因此词而得名“贺梅子”。
黄庭坚更是极口称赞说:“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寄贺方回》)。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此词上阕记景。
起头描写的静景,焚沉香以消溽暑,这二句的环境安静非常。
三四句出现鸟叫,并点出昨夜下雨,并有动景——鸟雀的动作,表示晴天到来,气氛轻松愉快。
五六句清秀的工笔细描,极具形态又仿若音乐在耳。
以荷花形态动作的轻快结束上阙。
下阙抒情相对上阙缠绵倍至。
又用词白话,大不同他精工细腻的风格。
一二句点出现在住的地点非家乡。
三四句思乡之情溢于纸外。
五句低问家乡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以反衬自己对
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
后两句就进入梦中。
层次分明,分工细致,线条流畅。
从实地荷忆旧友,又梦入旧地荷,变幻莫测。
从上面的分析,在我们的面前可以出现这样一个情景:五月盛夏的汴京的一个早晨,昨夜刚下过雨,闷热非常,很潮湿,主人刚醒;嗅到昨夜消溽用的沉香残味,听到周围的鸟叫,更显静寂,并起身看鸟儿那可爱的动作。
屋外荷花雨后正盛,在曰出之后,荷叶上的雨珠渐蒸干。
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花在风中摇摆……之后作者陷入回忆,思念故乡,梦回故乡……
这阕词同周邦彦以往词一样,炼字多有胜处;上阙后三句更为佳句,堪为荷中描写的终结者。
王国维曾评:“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人间词话》第三十六则;青玉案当为误记) 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多的是清雅的韵致;在小巧雅致上,也胜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仔细分析它:清新的绿荷叶面昨夜雨后水珠仍在。
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并且其后。
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
其后一“举”字令绵绵的上阙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视点上,作者是很考究的。
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在摄影一样。
除了上面三句,上阙起头“燎沉香,消溽暑”,即知主人早晨刚醒。
“溽暑”二字仄声,闭口音,读起来有无限的困倦意思,这也是作者醒后第一感觉——困乏和沉香的嗅觉。
进而“鸟雀呼晴”,听到声音了,“呼”一字更显人性化了。
在作者心中所有的一切是那么可爱,并且是静中的闹,恰似“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写法,以陪衬周围的静。
四句“侵晓窥檐语”则从视觉上感觉;听到鸟叫,就想起来看看,之后就看到荷花,又引起了回忆,脉络清晰明了,却很细致,小处合乎情理。
下阙则是分述两地——“吴门”和汴京,通过荷花一景引起两地之别的感受;分述家乡的“渔郎”和汴京的“我”,之后又回到梦中的荷花,归于荷花结尾。
描境抒情的手段端是明白,却暗合情理。
前片描景,精工细致,有景无人,处处写实;待下片过来,又画活全局,意境全开;又从对家乡回忆和追问透出淡而浓的乡愁。
且这首词下片语如白话,未用典故,未化用诗句,大不同他以前的词。
字里行间从容恬淡又夹着苦涩,确实非常人所能为。
文本学习答案:
1.(1)①选写残梅细柳有交代时令、描写路上所见景色的作用。
②“残梅”暗用《荆州记》的典故:“陆觊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因赠以诗: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
”而眼前梅已残,无法寄赠家人;“细柳”也暗用折柳送别的典故,想到家人送别情景。
表明行人思念家人的意思。
(2)常理离愁越远越淡,然而这里离愁越远越多,原因是离家,离思念自己的女子越远。
生动形象地表现行人的悲伤之情。
(3)“春水”比喻愁情,承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以形象表现抽象,也是以乐写哀。
“离愁渐远渐无穷”和“迢迢不断”为比喻作了两层铺垫,很是自然。
2.(1)三个“深”字重叠,前两个重叠直接强调深的程度,第三个“深”又推进一层,与“几许”构成疑问语气,与下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呼应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2)“春”字语意双关,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
(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中“泪眼”表明词里女主人公自己心情已经非常激动,把自己的感情附着到“乱红”之上,这应该是借景抒情。
3.(1)将月下之花人格化,化静为动,更富表现力;与下文的“风不定”相照应。
(2)抒发了惜时伤春之情。
作者由自然春光的逝去,联想到年华易逝,青春不再;更因傍晚独自照镜,倍加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