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战后德国的社会状况看纳粹夺权
从一战后德国的社会状况看纳粹夺权

从一战后德国的社会状况看纳粹夺权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人类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残酷的战争,它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以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这场灾难的发起者——德国纳粹成功的在本国夺取政权使本已错综复杂的的矛盾迅速激化、最终爆发,将全球性的战争从有可能变为现实,这是大多数人不愿看到的结局。
然而纳粹在德国的掌权并不是偶发的,它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社会背景。
以下是笔者就此问题作的一些尝试性分析,以求对二战爆发的根源有进一步的认识。
㈠一战后德国的经济情况及政治危机一战前后,世界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协约国的胜利及同盟国的战败,国际政治力量此消彼长,欧洲大陆原有的均势格局被打破。
德国在战争中的失败使其社会的方方面面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加剧了原先就已存在的社会危机。
这些首先从经济上显现了出来。
从二十年代初到三十年代中期,德国的经济虽然有过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来看是处于动荡不安中的。
二十年代初,作为战败国,《凡尔赛和约》中苛刻的赔款协议无疑使在战争中经济已严重受损的德国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债务包袱。
在鲁尔危机中,由政府发起的“消极抵制”直接导致了大量工矿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德国的经济再一次雪上加霜。
道威斯计划实施以前,德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惊人的地步经济实质已完全陷入了崩溃的状态。
此后,在美英贷款的帮助下。
德国经济开始复苏,在1929年4月达到顶点。
而同时国际上对尚在讨论中的杨格计划的担忧使外国资本开始撤出德国,使建立在外国贷款上的德国经济在1929年夏就进入了萧条。
另一方面,此时以垄断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已取代了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而各国政府的思维仍停留在19世纪,造成干预不力,是在发展生产率的同时忽视了购买率低下这一客观事实,加上银行系统的不完备,最终在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卷入其中,1930年以美英贷款为主的外国资本大量撤出使德国从萧条很快陷入危机,从此经济再度一蹶不振。
德国一战前后的政治和社会形势分析

德国一战前后的政治和社会形势分析一战前德国的政治形势德国一战前的政治形势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
德国成立于1871年,当时由普鲁士王国领导,以及南部四个州加入组成,主张中央集权。
但是,在政治上,德国的体系十分混乱。
如同流行的言语所说,德国的政治就是“铁和血的”,国家的统治层面充满着权威主义的影响。
德国立宪议会的成立也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改变,只是给民主派提供了一个平台罢了。
尽管德国在1871年成立之后,社会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德国传统的社会等级制度并没有改变。
德国社会一直分为贵族和平民阶层,贵族阶层拥有特权和权力,成为政治决策的主要阶层。
这种阶层制度对德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让德国在一战前的日益衰退。
一战后德国的政治和社会形势随着一战的结束,德国的政治和社会形势也发生了变化。
精神崩溃的德国陷入了政治混乱和经济萧条,战败国的地位也让德国国际地位骤降,财政状况更是严重不足。
同时,德国的贵族阶层因为其加入战争中的角色逐渐失去了权力,传统的阶层制度也开始崩溃。
但是,德国的政治混乱和社会不和谐也给纳粹主义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在政治方面,德国国内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政治流派,左派、右派和中间派的政治声音层出不穷。
虽然自由民主党和社会民主党成为了主要的政党,但是右翼阵营在威胁和恐吓声中也得以生存。
此外,在一战后的德国还出现了政治犯罪,如1919年1月血腥周日,1919年3月的柏林斯巴达克起义等,这些事件伴随着恐怖活动、暴力和刺杀等犯罪事件为基础,导致了社会的深刻恐惧和不满,这些事件也对德国的政治和社会形势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经济方面,德国在一战结束后萧条加重。
战争中德国的工业化曾经给国家带来了短暂的繁荣,但是在战争中失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经济资源。
战争后,德国的经济几乎完全瘫痪,物价飞涨严重,通货膨胀开始出现。
由于供应短缺,德国民众的生活状况极为恶劣,社会的不满情绪也随之升级。
总的来说,一战后的德国政治和社会形势充满了黑暗和不稳定,这也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纳粹德国的兴起与希特勒的统治

纳粹德国的兴起与希特勒的统治在 20 世纪的历史长河中,纳粹德国的兴起以及希特勒的统治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给世界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破坏。
要理解这一黑暗时期,我们需要追溯到德国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面临着沉重的打击。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让德国承担了巨额的战争赔款,领土被削减,军事力量受到严格限制。
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通货膨胀肆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民众普遍感到失望、愤怒和绝望,渴望着改变和复兴。
希特勒及其纳粹党正是利用了这种社会情绪,通过煽动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情绪,宣扬所谓的“雅利安人种优越论”,承诺恢复德国的荣耀和力量,从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
希特勒的演讲极具煽动性,他善于抓住民众的心理,用充满激情和仇恨的言辞蛊惑人心。
他指责犹太人是德国困境的罪魁祸首,将社会矛盾转移到少数族群身上,以此来凝聚德国人的共识。
在政治手段上,希特勒逐步铲除了党内和国内的反对势力,通过恐怖和暴力手段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他建立了秘密警察机构——盖世太保,对反对派、知识分子和犹太人进行残酷迫害。
言论自由被剥夺,媒体受到严格控制,德国成为了一个极权主义的国家。
在经济方面,希特勒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恢复德国的经济。
他大力发展军事工业,通过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创造就业机会,使德国经济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复苏。
然而,这种经济复苏是以扩军备战为基础的,为日后的战争埋下了祸根。
希特勒的种族主义政策是极其残忍和不人道的。
犹太人成为了纳粹迫害的主要对象,他们被剥夺了财产、工作和自由,被驱赶到集中营,遭受着惨无人道的屠杀。
数百万无辜的生命在这场浩劫中消逝,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的篇章之一。
纳粹德国还积极扩张领土,企图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
他们先是吞并了奥地利,接着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最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数家庭破碎,城市化为废墟。
希特勒的统治给德国和世界带来了惨痛的教训。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割据和军乱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割据和军乱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然而,在和平初现的背后,各国内部却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和混乱。
由于前期的战争造成了许多国家的经济破产和政治动荡,这导致了一系列的割据和军乱。
本文将以不同国家为例,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割据和军乱对各国社会和政治产生的影响。
一、德国的割据和军乱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战败并签署了凡尔赛条约,该条约使德国承担巨大的战争赔款和领土割让。
这导致了德国内部的动乱和社会不安。
1. 经济崩溃和赔款问题凡尔赛条约中规定,德国要支付巨额战争赔款给战胜国。
这使得德国的经济陷入了破产的边缘,导致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飙升。
这种经济崩溃进一步削弱了德国政府的稳定性,为未来的割据和军乱埋下了伏笔。
2. 军队割据和极端主义崛起在经济崩溃的背景下,德国军队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的叛乱和割据事件。
这些事件往往与极端主义团体有关,例如纳粹党。
纳粹党的崛起使得德国进一步陷入了政治混乱和军乱之中,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俄罗斯的割据和军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
然而,十月革命后的俄罗斯陷入了内战和割据的局面。
1. 白军和红军的冲突在革命的混乱中,形成了两支势不两立的军队:白军和红军。
白军代表了反革命势力,试图恢复沙皇统治;红军则代表了布尔什维克政权。
这两支军队之间的冲突导致了俄罗斯内战的爆发,割据局面进一步加剧。
2. 割据地区的经济恶化和社会动荡内战期间,俄罗斯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经济恶化和社会动荡。
割据地区缺乏有效的中央政权管控,导致了物资匮乏和社会秩序的崩溃。
这种割据和军乱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给俄罗斯的国家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奥斯曼帝国后的割据和军乱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崩溃,并在其领土上形成了割据和军乱的局势。
1. 领土划分和国家解体根据战胜国的协议,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被划分为不同的势力范围。
这导致了原奥斯曼帝国领土上各种宗族和民族之间的冲突和割据。
纳粹德国崛起

纳粹德国崛起纳粹德国(National 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的崛起是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之一。
纳粹党在1920年代末期至1945年期间掌握了德国的政治权力,推动了德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巨大转变。
本文将探讨纳粹德国崛起的原因以及其对德国和世界的影响。
一、1918年的战后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得德国陷入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混乱之中。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实施了严厉的赔款和领土削减,导致德国贫困和人民的不满情绪高涨。
同时,政府在大萧条时期未能有效管理经济,导致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进一步削弱了政府的合法性。
二、希特勒的兴起阿道夫·希特勒于1919年加入纳粹党,很快成为该党的领袖。
他利用党内激进主义者的支持,利用演讲和宣传来扩大党的影响力。
在经济困境和政府的无能之下,希特勒的纳粹党利用了人民的不满情绪,承诺通过强硬的政策来恢复德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声誉。
希特勒在1923年试图夺取政权的慕尼黑军事政变中失败,并被判入狱。
然而,这一事件使得希特勒成为国内外的焦点,为他在纳粹党内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三、大萧条的崩溃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崩溃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德国的困境。
失业率飙升,工人们的抗议行动愈演愈烈,政府试图通过调节财政政策和限制国内支出来克服经济困境,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同时,德国党派们争夺政权导致政府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这使得纳粹党有机可乘。
四、选举胜利和掌权在大萧条的背景下,纳粹党在1930和1932年的选举中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希特勒的演讲才华和广泛宣传帮助他赢得了中下阶层的支持。
1933年,希特勒成功当选为德国总理,并设法建立了专制的纳粹政权。
希特勒很快中央集权,镇压政治对手,并推行排犹主义政策,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权力。
五、纳粹德国的社会转变纳粹德国的政策引导了德国社会的巨大转变。
纳粹党通过恐怖和宣传手段来控制媒体,并将失业率下降视为其成功的象征。
纳粹德国的崛起与纳粹意识形态

纳粹德国的崛起与纳粹意识形态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欧洲,纳粹德国的崛起和纳粹意识形态的传播成为了世界历史上最为黑暗和令人震惊的事件之一。
纳粹德国的崛起并非偶然,它是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的交织结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纳粹德国的崛起和纳粹意识形态的核心要素。
首先,纳粹德国的崛起与德国战后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混乱之中。
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巨额赔款使得德国社会陷入困境,人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高涨。
这为纳粹党的崛起提供了土壤。
希特勒和纳粹党利用了人们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承诺恢复德国的经济繁荣和国家荣誉,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其次,纳粹意识形态的核心是种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
纳粹党将德国人民视为“优秀种族”,认为他们应该统治世界。
他们对其他种族,特别是犹太人的仇恨和歧视达到了极致。
纳粹党通过宣传和教育系统灌输了这种种族主义思想,使得大部分德国人民接受了这种观点。
这种极端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成为纳粹德国的基石,也是他们对外扩张的动力。
纳粹德国的崛起还与希特勒的个人魅力和领导能力密切相关。
希特勒是一个演说家和政治家,他的演讲才华和激情激发了人们的热情和支持。
他利用媒体和大规模集会来传播纳粹意识形态,使得纳粹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希特勒还通过集权和镇压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将德国变成了一个极权主义国家。
纳粹德国的崛起还与德国社会的集体失落感和对过去的怀念有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和战后的混乱使得德国社会丧失了信心和自尊心。
纳粹党利用这种集体失落感和对过去的怀念,承诺恢复德国的过去辉煌和强大。
他们通过宣传和教育系统将德国历史和文化神圣化,使得德国人民对纳粹德国的崛起产生了认同感。
然而,纳粹德国的崛起并非所有德国人民的选择。
纳粹党在上台后采取了镇压和迫害政策,限制了人们的言论自由和个人权利。
德国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反对纳粹的力量,包括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
纳粹德国的兴起与希特勒独裁统治

纳粹德国的兴起与希特勒独裁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陷入了一片混乱和动荡之中。
战争的失利以及《凡尔赛条约》的严苛条件,给德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在这个背景下,希特勒迅速崛起,并最终成为纳粹党的领袖。
本文将探讨纳粹德国的兴起与希特勒的独裁统治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经济困境是纳粹德国兴起的一个关键因素。
经过一战后的战争赔款和领土削减,德国的经济几乎完全崩溃。
通货膨胀激增,失业率居高不下。
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来解决他们的经济问题。
希特勒以其口才和魅力让德国人相信,只有他才能拯救德国经济并重建国家的荣耀。
其次,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抬头也是纳粹党兴起的原因之一。
纳粹党提出的种族纯洁和德意志民族优越的思想在当时的德国社会中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德国人普遍对凡尔赛条约和外国的压迫感到愤怒和不满,他们渴望恢复德国的辉煌,并将这一理念传承给下一代。
希特勒的独裁统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策略和迅速行动逐步实现的。
他利用了德国民众对政治领导者的迷恋,并成功地建立了一个超越政府机构的个人权威。
他通过发动焚书运动、控制媒体和镇压政治对手来确保他的统治。
此外,希特勒实行的恐怖统治和大规模监控让德国人感到束缚,失去了自由和言论的权利。
纳粹党的提倡种族歧视和迫害的政策也是希特勒独裁统治的一个显著特点。
纳粹德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剥夺犹太人的基本权益并进行迫害。
种族灭绝政策的实施让世界范围内对纳粹德国的批评和谴责不绝于耳。
然而,这种种族主义政策在当时的德国社会中得到了普遍的支持和默许。
纳粹德国的兴起以及希特勒的独裁统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而严重的影响。
纳粹德国的对外扩张政策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而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少数民族和政治异己的迫害更是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悲剧。
总之,纳粹德国的兴起与希特勒的独裁统治是多个因素的综合结果。
经济困境、民族主义的抬头以及希特勒个人的魅力和手段都为纳粹党提供了舞台上的机会。
希特勒崛起与纳粹兴起

希特勒崛起与纳粹兴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经历了一段动荡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希特勒崛起并领导了纳粹党,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浩劫。
本文将深入探讨希特勒崛起的原因以及纳粹党的兴起。
第一部分:德国的社会背景为了更好地理解希特勒与纳粹兴起的原因,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当时德国的社会背景。
19世纪末,德国社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陷入了经济危机和政治混乱中。
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以及战胜国对德国的苛刻对待,给德国社会带来了广泛的不满情绪。
第二部分:希特勒的崛起1. 希特勒的崛起始于纳粹党内部。
1920年,希特勒加入德国工人党(后改名为纳粹党),很快成为党的领导人。
他的口才和领导能力使他成为党内的瞩目人物。
2. 希特勒所追求的民族主义和德国复兴的观念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在战争创伤和国家屈辱感的背景下,希特勒的民族主义言论深深触动了德国人民的心弦,他们渴望重新崛起并追求德国的荣耀。
3. 希特勒善于利用宣传和媒体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他通过纳粹党的报纸、宣传活动和集会等方式,成功地将纳粹党打造成一个强大而有号召力的政治力量。
第三部分:纳粹党的兴起1. 纳粹党的组织和结构非常严密。
纳粹党采取了极度集权的体制,希特勒拥有最高权力,并在党内建立了强大的控制机构和秘密警察系统,以确保其统治的稳定性。
2. 纳粹党的扩张依靠了一系列的政治策略和手段。
纳粹党深入各个社会群体和领域,通过宣传、组织活动、利益诱导等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成员和支持者。
3. 纳粹党利用了德国的经济危机和社会不满来获取选民支持。
党内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改革方案,旨在改善德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并从中获得选民的支持。
第四部分:希特勒与纳粹党的崩溃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纳粹党及其统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德国在战争中的失败和纳粹政权的战争罪恶使得国内外对纳粹党的支持急剧下降。
2. 盟军的进攻以及国内抵抗力量的崛起最终导致了希特勒与纳粹党的覆灭。
德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

德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与国之一,经历了战争与战后重建的艰难时期。
在这一世界性的冲突中,德国承受了巨大的伤亡和经济崩溃,而随之而来的是政治动荡和社会转型。
本文将探讨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历史背景、战争经历、以及面临的困境和改革努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德国是一个崛起的大国,军事实力雄厚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然而,与其他主要参战国一样,德国卷入了这场在欧洲演变成全球性冲突的战争。
德国的战争目标是扩张领土和争夺经济利益,但德军战争机器在面对来自英国、法国和俄国等强大对手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短缺和士兵伤亡的问题。
在战争初期,德国军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随着战事的延续,战争局势逐渐对德国不利。
战争年限的延长导致国内资源枯竭,物资供应短缺,加上盟军的进攻,德军逐渐失去了优势。
最终,在1918年底,德国签署了停战协定,结束了战争。
然而,和平的到来并没有给德国带来真正的喘息机会。
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需要承担主要的战争责任,并支付巨额赔款。
这种对德国的谴责和惩罚导致了社会的极度不满和政治的分裂。
德国人民普遍认为这是不公正的对待,而极端思想的势力也乘虚而入,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这段时期被称为“战后混乱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政治动荡和社会紧张局势。
经济衰退和失业率的上升导致了社会的动荡,政府的威信受到严重损害。
在这个背景下,德国崛起了极右翼的纳粹党,该党的领袖阿道夫·希特勒迅速崭露头角,通过煽动民粹主义和对外敌对政策来获取支持。
纳粹党的崛起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对于德国来说是又一次毁灭性的灾难。
德国再次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和经济崩溃,战后的德国几乎完全被盟军占领。
然而,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情况,这一次德国对于自己国家前途的设计有更大的话语权。
此时的德国决定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在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在政治上,德国采取了联邦制,并实行了严格的宪法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
德国的纳粹统治

德国的纳粹统治在20世纪初的德国,纳粹党崛起并建立了极权主义的纳粹统治。
这段黑暗历史对于德国和整个世界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德国的纳粹统治,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其所带来的后果。
一、背景和兴起纳粹党由阿道夫·希特勒于1920年创建,最初只是一个小规模政治团体。
然而,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之中,这为纳粹党的崛起提供了可乘之机。
人们对政府的不满和对经济困难的恐惧,使得纳粹党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口号深入人心。
二、法西斯化进程希特勒和纳粹党在1933年的选举中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随后掌握了政权。
他们立刻采取措施限制个人自由、控制媒体和压制反对派。
这一过程被称为法西斯化,意味着政府通过集权、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民族优越性来控制国家。
三、种族主义和迫害纳粹统治的核心思想是种族主义,他们认为德意志人是一个“优秀种族”,其他种族则被认为是低劣的。
为了实现所谓的“纯种德国”,纳粹政府实施了广泛的迫害行动。
犹太人、同性恋者、残疾人和政治异见人士成为了他们迫害的对象。
数以百万计的人被驱逐、监禁、虐待甚至屠杀。
四、纳粹的战争与灭亡纳粹统治下的德国迅速扩张其领土,并在1939年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然而,战争尽管起初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最终却以德国的失败告终。
纳粹的种族灭绝政策和战争犯罪使得他们备受国际社会的指责,盖世太保、集中营和大规模杀戮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恐怖记忆。
五、纳粹统治的反思与教训二战结束后,德国陷入了巨大的战后困境和对自己历史的审视。
德国人民积极反思纳粹统治的原因和悲剧,他们通过建立民主制度、推动法治和人权保护,以及对纳粹罪行的审判与教育来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六、对世界的影响纳粹统治不仅对德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世界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二战的爆发导致数千万人死亡,无辜的生命遭受着巨大的伤害。
纳粹的种族主义和仇恨思想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极大的破坏。
七、结语德国的纳粹统治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它给德国和全世界都带来了深刻的伤痛。
德国魏玛共和国战后重建与纳粹崛起的背景

德国魏玛共和国战后重建与纳粹崛起的背景德国魏玛共和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的一个新政权。
然而,这个新生共和国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包括战后重建和日益增长的极右翼势力。
本文将探讨德国魏玛共和国战后重建的背景以及这种背景对纳粹崛起的影响。
一战结束后,德国魏玛共和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
战争造成的破坏和战争赔款让德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通货膨胀严重,失业率攀升,社会失序和内乱不断。
此外,魏玛共和国还必须应对来自民族主义和极右翼组织的压力。
1920年代初,德国进入了所谓的“黄金时代”。
外国投资、新技术和市场的刺激使得经济逐渐恢复。
然而,经济复苏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使得德国再次陷入深重的经济困境。
失业率飙升,贫困和社会不满情绪加剧。
除了经济问题,政治局势也一直不稳定。
魏玛共和国的政府选举制度使许多小型政党兴起。
然而,由于政党分裂和不稳定的联合政府,政府无法有效地应对问题。
这进一步削弱了政府和共和国的稳定性。
在这种动荡的政治环境中,极右翼力量逐渐强大起来。
纳粹党,由阿道夫·希特勒领导,吸引了大量的支持者。
纳粹党的崛起与德国受到的苦难和不满情绪密切相关。
纳粹党利用了德国人民的困境和对共和国的不满,通过宣传和承诺国家的“伟大复兴”来吸引支持。
除了经济和政治问题外,还有一系列因素促成了纳粹党的崛起。
失去了一战的战争,被迫接受《凡尔赛条约》的德国人民普遍感到屈辱和不满。
加之战后的政治和社会不稳定,这种屈辱感被深深地加剧。
另一方面,道德沦丧和人们追求强烈领导的需求也为纳粹党提供了机会。
德国社会对共和国政府和政治精英的失望,使得人们寻求一种更强硬和强大的领导形式。
纳粹党利用了这种需求,通过希特勒的演讲和承诺,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和支持。
纳粹党在整个魏玛共和国的发展背景下崛起,但是没有这种发展背景,纳粹党不可能如此成功地吸引大量支持者。
总结起来,德国魏玛共和国在战后重建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德国纳粹时期的暴政和二战

德国纳粹时期的暴政和二战德国纳粹时期的暴政和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段黑暗而残酷的时期。
在20世纪的上半叶,德国国内形势动荡不安,纳粹党勾结希特勒的极权统治迅速崛起。
本文将简要介绍德国纳粹时期的背景和政权建立过程,以及二战的爆发和影响。
德国纳粹时期的背景德国纳粹时期的背景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条约》。
该条约严重削弱了德国的领土和军事实力,并迫使德国承担巨额战争赔款。
这为德国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经济崩溃、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飞涨,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个背景下,纳粹党迅速崛起。
希特勒在1923年发动的慕尼黑一揽子政变失败后,被判入狱。
然而,在狱中的他撰写了《我的奋斗》,提出了纳粹党的主要思想和目标,进一步确立了纳粹党在德国社会的地位。
政权建立过程纳粹党在希特勒的领导下,通过巧妙的政治策略和宣传手段,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者。
1933年,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纳粹党正式掌握政权。
德国开始经历了一系列极权统治和对犹太人的迫害。
希特勒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限制言论自由、镇压反对派、集中权力、控制媒体,逐渐建立起纳粹党的独裁统治。
他们通过恐怖统治、大规模宣传、控制教育系统等手段将德国社会全部改造为纳粹主义的模式。
暴政的暴行德国纳粹时期的暴政带来了严重的迫害和人权侵犯。
希特勒与其追随者们将犹太人定为敌人并发起了对他们的大规模迫害和屠杀。
犹太人被剥夺了基本权利,遭受到的种族歧视和迫害是人类历史上的耻辱。
除了迫害犹太人之外,纳粹政权还对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镇压和屠杀。
被迫迁徙、集中营、种族灭绝等残酷手段使德国成为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二战的爆发纳粹统治让德国的崛起变得不可避免,而当时的国际形势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坚定地追求德意志统一,并逐渐扩张其势力范围。
德国的侵略行动最终引爆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1939年,希特勒下令入侵波兰,这被认为是二战爆发的标志。
随后,英法等国宣布对德国宣战,世界陷入了一场持续了6年、影响深远的全球战争。
德国纳粹的崛起

德国纳粹的崛起德国纳粹党的崛起是20世纪最令世界震惊和痛心的历史事件之一。
在二战后,人们对于纳粹党的起源、原因和影响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政治环境以及成因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德国纳粹的崛起。
1. 历史背景德国纳粹党兴起的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
战争的失败让德国民众对政府和外界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和恐慌,这为纳粹党的崛起创造了温床。
此外,德国人民对《凡尔赛条约》感到极度不满,他们认为这个条约是对他们的极大侮辱,剥夺了他们的尊严和国家利益。
2. 政治环境纳粹党的崛起还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紧密相关。
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政治局势非常分裂,各个政党之间的摩擦和对立严重削弱了政府的稳定性。
纳粹党抓住了这个机会,利用了人们对于安定和领导者的渴望,通过大规模宣传和策划的政治暴力事件吸引了大批追随者,逐渐壮大起来。
3. 成因和影响德国纳粹党的崛起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纳粹党成功地建立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和民众对复兴的渴望。
他们通过煽动国家自尊心和民族主义情绪,将人们的愤怒和不满转化为对特定群体的仇恨和暴力行为。
其次,纳粹党有效地利用了社会经济问题,包括失业率的上升和通货膨胀等,来吸引那些受到经济危机困扰的德国民众。
最后,纳粹党还成功地利用了大众传媒,特别是广播和电影,来广泛传播他们的观点和理念。
德国纳粹党的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引发了二战这场全球性的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类灾难。
其次,纳粹党推行的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思想对人类的尊严和平等构成了巨大威胁。
纳粹的种族灭绝政策导致了数百万犹太人和其他少数群体的惨遭屠杀,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总结:德国纳粹党的崛起是由复杂的历史背景、政治环境和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不仅对德国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我们应该从历史的教训中吸取智慧,警惕和防止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危险再次出现,维护人类的尊严和和平。
希特勒崛起纳粹德国的崛起与扩张

希特勒崛起纳粹德国的崛起与扩张希特勒崛起——纳粹德国的崛起与扩张简介: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的崛起和扩张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改变。
本文将探讨希特勒崛起的原因、纳粹德国的扩张政策以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一、希特勒崛起的原因纳粹党成立于1919年,希特勒于1921年成为该党领袖。
希特勒崛起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1. 经济危机与政治动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陷入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
战后赔款和经济崩溃导致了人民的失业和生活贫困,政府无力解决问题,民众对现状感到不满。
2. 失败的《凡尔赛条约》特别是《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严厉惩罚使得德国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严重伤害。
作为国家主权的侵害,德国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成为纳粹党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普鲁士军国主义的传统德国早期的军国主义传统导致了政府在社会经济危机面前的无能为力。
崩溃的政治体系为纳粹党提供了崛起的机会。
二、纳粹德国的扩张政策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德国采取了积极的扩张政策,试图通过征服和吞并其他国家来实现其"德意志千年帝国"的梦想。
1. 波兰入侵1939年,纳粹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入侵,这一事件标志着二战的爆发。
纳粹德国使用了先进的战争技术,迅速占领了波兰。
2. 战争的持续扩张随后的几年里,纳粹德国继续进行扩张,并侵略了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丹麦、挪威、法国等国家。
3. 犹太人大屠杀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迫害和屠杀。
六百多万犹太人被杀害,这成为二战的罪恶之一。
三、纳粹德国的影响纳粹德国的崛起和扩张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扩张政策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造成了无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战争罪行的揭露和审判纳粹德国的战争罪行得到了揭露和审判,纳粹战犯在纽伦堡审判中被追究责任,这是国际刑事法的重要历史事件。
3. 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改革纳粹德国的崛起促使各国审视自身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并进行改革,以防止类似的极端主义和独裁统治再次发生。
一战后的德国战败与巨大损失

一战后的德国战败与巨大损失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败国之一,经历了巨大的损失和挑战。
在战后,德国不仅失去了战争,还失去了领土、资源和声誉。
本文将探讨一战后的德国战败所带来的巨大损失以及对德国社会、经济和外交关系的影响。
一、领土丧失和国际地位下降作为战胜国的对付措施,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被迫放弃了大片领土,包括亚尔萨斯-洛林地区、北部的大部分煤矿产区以及波兰赠给德国的领土。
此外,德国的殖民地也在战后被剥夺。
这些领土和殖民地的丧失,削弱了德国的资源和经济实力,对于一个过去一度崛起的国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德国也因此失去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地位,彻底沦为了一个弱势国家。
二、经济困境和通货膨胀危机一战后,德国的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德国政府面临着巨额的战争赔款和战争债务,国家财政触礁。
同时,德国的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也遭受了严重破坏,战争带来的人员伤亡和失业问题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为了应对国家财政压力,政府采取了大规模印制货币的措施,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人们的储蓄贬值,生活费用飞涨,社会动荡不安。
这一系列经济问题对德国的社会和民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困扰。
三、政治动荡和崛起极端主义德国的战败加上内外部的压力,引发了政治动荡。
人们对政府的失望和不满情绪在社会上广泛蔓延,政府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此时,极端主义势力开始抬头,纳粹党迅速崛起。
纳粹党利用民众对于国家的痛苦和困境的不满,声称他们能够恢复德国的荣耀和实力。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步入了极权主义的黑暗时期,整个社会陷入了恐怖和独裁统治。
四、国际关系紧张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国际关系变得紧张。
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留下了巨大的屈辱,德国努力为自己寻求正当地位和国际认可,但并不成功。
德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恢复自己的地位,但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国际关系的紧张最终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再次卷入战争,带来了更加惨重的损失和破坏。
德国纳粹的崛起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纳粹的崛起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一场极其惨痛的浩劫,而德国纳粹的崛起则是这场灾难的重要导火索。
要深入理解这段黑暗的历史,我们需要追溯到 20 世纪初的德国。
一战后的德国,陷入了一片混乱和困境。
《凡尔赛和约》的苛刻条款让德国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和领土损失,经济崩溃,民不聊生。
通货膨胀肆虐,人们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
这种极度的困境和不满情绪,为纳粹主义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阿道夫·希特勒,这个纳粹党的领袖,以其极具煽动性的演讲和极端的理念,迅速吸引了大批追随者。
他宣扬种族优越论,将德国的困境归咎于犹太人等少数群体,煽动民众的仇恨和排外情绪。
他承诺要恢复德国的荣耀和强大,让人民重新过上富裕和有尊严的生活。
这种充满诱惑的口号,在当时绝望的德国人心中点燃了希望之火。
纳粹党通过巧妙的宣传手段,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他们利用广播、电影、集会等各种形式,向民众灌输纳粹思想。
同时,他们还组建了冲锋队等暴力组织,打压政治对手,破坏社会秩序。
在 1933 年,希特勒通过合法手段上台,成为德国的总理。
希特勒上台后,迅速着手建立独裁统治。
他取缔了其他政党,控制了舆论,将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在自己手中。
同时,他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实行扩军备战。
德国的经济在短期内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这是以牺牲民主和自由为代价的。
随着德国军事力量的不断增强,希特勒的野心也逐渐膨胀。
他开始侵略周边国家,试图通过战争来获取更多的领土和资源。
1939 年 9 月1 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随后,德国又相继占领了欧洲的许多国家,给欧洲乃至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德国纳粹的战争罪行令人发指。
他们在占领区实行残酷的统治,大规模屠杀犹太人、斯拉夫人等所谓的“劣等民族”。
集中营里的毒气室、焚尸炉,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
无数无辜的生命在纳粹的魔掌下消逝,家庭破碎,文明被践踏。
纳粹德国的历史

纳粹德国的历史纳粹德国是二战时期德国的政权,由阿道夫·希特勒领导。
它在1933年至1945年间统治德国,对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纳粹德国的历史背景、政策和后果。
一、历史背景纳粹德国的兴起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和《凡尔赛条约》有关。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条约中对德国进行了严苛的惩罚和剥夺。
这导致了德国社会的不满和失望,使国家陷入了经济困境和政治动荡。
二、纳粹党的崛起纳粹党是由阿道夫·希特勒创建的极右翼政党。
希特勒利用德国社会的不满情绪,对失业、恶劣的经济状况和对外国侵略的不满进行了煽动。
他的演讲和口才吸引了大量追随者,并最终在1933年成为德国总理。
三、纳粹德国的政策纳粹德国在希特勒的领导下推行了一系列极权主义和种族主义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种族歧视政策:纳粹党认为德意志人是上乘民族,追求“纯种德意志血统”。
他们对待犹太人、吉卜赛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持有极端敌意,并推行了针对他们的迫害政策,最终导致了大屠杀的发生。
2. 经济复兴:纳粹德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经济状况,包括刺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军备。
这些措施一度提振了经济,但也建立了一个高度军国主义的社会。
3. 国家控制:纳粹德国实行极权主义,对民众进行广泛的监视和控制。
媒体、教育和文化都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以宣传纳粹意识形态并控制信息流通。
四、纳粹德国的后果纳粹德国统治的短短十二年间,给德国和全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纳粹政权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和无数的伤害。
同时,纳粹德国还实施了大规模的屠杀,有六百万犹太人被杀害,这被称为大屠杀。
1945年,纳粹德国最终战败。
希特勒自杀,纳粹党被解散。
纳粹德国的崩溃为全球带来了持久的阴影,并对战后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了国际社会对人权和战争罪的审判。
结论纳粹德国是一个充满恐怖和令人绝望的历史时期。
它的兴起和崩溃不仅是德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全球历史的一部分。
德国纳粹政权崛起引发世界恐慌

德国纳粹政权崛起引发世界恐慌德国纳粹政权崛起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政治事件之一,因其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恐慌而影响深远。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德国纳粹政权崛起的历史背景、原因、进程和后果,并分析其对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历史背景德国在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
耗费人力和物质财富的战争导致德国的财政状况恶化,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
此外,巨大的战争代价导致了人民对政治体制的失望和不满,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的恐慌和动荡。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政治局面的变化成为了必然。
二、原因德国纳粹政权的崛起离不开一系列复杂而又相互叠加的原因:1、经济危机。
大战结束后,德国陷入了高通货膨胀时期,这导致了人民的失业率飙升,物价暴涨,使得很多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人们感到政府对问题无能为力,不断增加的失业率和普遍贫困使得人民对现行体制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和不满。
2、政府对待外国问题的手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将失去新疆地区,意味着德国失去了占据一定地盘的契机,作为一项打击了德国“荣誉”的决定,《凡尔赛条约》早在签订之初就遭到了德国政府的强烈反对。
同时,在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中,德国遭受了沉重打击,工作岗位大量裁减,人民的生活全面恶化。
德国的政治体制也归咎于缺乏有效的经济管理手段,这个时候,纳粹成为了德国内部的声音。
他们提出了一个能够解决德国经济困境和国际敌对势力的策略,同时这个策略也被广大民众所支持。
3、对德国民族主义的挑战。
以后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一直在寻求获取更广阔领土。
这种国家扩张的意图意味着德国政府对其民族主义信仰的强调。
因此,很多德国民众将德国纳粹极权主义视为政治改变的渠道,一个可以为德国更好的未来发声的机会。
4、文化背景和民族氛围。
纳粹政权的崛起与德国文化主义和民族氛围密不可分。
在这个时期,德国社会的大部分有教育受过良好的人都支持德国文化主义。
这些人坚信德国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且认为纳粹能够实现这种理想。
世界大战期间的纳粹残暴行径

世界大战期间的纳粹残暴行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陷入了经济萧条和政治危机。
这种危机在1920年代加剧,纳粹党兴起。
1933年,希特勒成为总理,纳粹掌权。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纳粹的残忍行径已经成为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类灾难之一。
纳粹政权行使全面控制,投入极大资源进行膜拜,并利用宣传机器来操纵民意。
他们将法律权威置于其意志的大旗下,向非德国人和非执照的机构加增排斥感,甚至放弃了尊重最基本人权的概念。
其中最臭名昭著的行为是恐怖、虐待和大量屠杀数百万无辜的人们。
二战初期,纳粹政权开始在欧洲各地扩张领土,德军征服了波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挪威和法国。
他们的军事成功激发了纳粹分子的民族主义情绪,并使得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施暴行径。
在征服国中,纳粹政权清洗了当地的抵抗力量,并对反对者进行镇压和大规模处决。
此外,在德国本土,纳粹政权迫害和屠杀了大约50万名被认为是“危险”的人,包括犹太人和其他少数族裔、同性恋者、人类学者、人权活动家和政治异见人士等。
最著名的屠杀是大屠杀,这是一个针对犹太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计划性灭绝。
大屠杀发生在纳粹统治下的各个国家,导致大约600万犹太人被杀害和数百万其他少数族裔被杀害。
该行径被大量记录下来,因此成为纳粹残暴行径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除了大规模的屠杀和清洗之外,纳粹政权还使用了其他令人呆然的手段来施暴。
他们在集中营中进行了臭名昭著的实验,这包括冷冻、注射、化学药品、器官切除和其它虐杀。
他们强制劳动数百万人,其中许多人在劳动过度、运送间和饥饿中死亡。
他们在各地进行了绑架和强迫迁移,破坏当地的社会和文化基础。
纳粹政权的残暴行径不仅是欧洲历史上最可怕的部分,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违反人权和人道主义的行径之一。
他们的恐怖行径使得欧洲和全球数百万人口面临着苦难和死亡,这也深刻地影响了德国和欧洲的社会和政治发展。
尽管过去的几十年已经过去了,但在人们的记忆中,纳粹残暴行径和大屠杀永远不会被遗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纳粹德国与欧洲政治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纳粹德国与欧洲政治格局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历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战争。
而其中,纳粹德国则成为了这一时期最为恶劣的政权之一。
本文将探讨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
一、纳粹德国的台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遭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的困境。
政治不稳定、失业率攀升,这些种种问题成为了曾经骄傲的德国人民的意识形态上的刺激。
这种情况下,纳粹党的崛起逐渐吸引了德国民众的眼球。
通过利用民族主义和复仇情绪,纳粹党成功地抓住了社会的弱点,捕捉了人们对于稳定和繁荣的渴望。
二、欧洲的政治失衡正当德国陷入混乱之时,许多欧洲国家也在爆发政治与经济的问题。
英国和法国这两个曾经拥有强大帝国的国家,经历了持续的经济困境和内外政治问题。
这种情况导致了这两个国家陷入了困境,无力去应对来自德国的威胁。
而苏联则刚刚完成了自己的革命,并试图通过扩张和新的政治理念来扰乱欧洲。
总体上来说,欧洲在纳粹的挑衅下变得分崩离析,政治格局的失衡给后来的局势埋下了伏笔。
三、纳粹德国的扩张野心希特勒的德国不仅想要重新夺回失去的领土,更想实现他的梦想——建立一个由“阿里安人”统治的纳粹大帝国。
这意味着纳粹德国不仅仅只是想要德国回归原来的地位,而是要通过战争和征服来重塑整个欧洲的政治格局。
希特勒将纳粹意识形态推向了每个角落,他通过强大的国家力量和精确的政治手段,使德国迅速扩张。
纳粹将欧洲各国变成了他们自己的殖民地,铺设了征服整个欧洲的基础。
四、纳粹德国的挑战纳粹德国的表现引发了整个欧洲的警觉。
英国与法国首先感受到了德国带来的威胁,他们努力组成联盟,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纳粹的侵略行为。
然而,希特勒并不准备让步。
法国在战争初期就被迅速击败,英国则孤立无援,只能艰难地抵挡德军的进攻。
而苏联也一直在密切关注着纳粹的行动,试图通过保持中立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然而,当苏联被纳粹摧毁的威胁感围困时,他们最终加入了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一战后德国的社会状况看纳粹夺权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人类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残酷的战争,它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以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这场灾难的发起者——德国纳粹成功的在本国夺取政权使本已错综复杂的的矛盾迅速激化、最终爆发,将全球性的战争从有可能变为现实,这是大多数人不愿看到的结局。
然而纳粹在德国的掌权并不是偶发的,它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社会背景。
以下是笔者就此问题作的一些尝试性分析,以求对二战爆发的根源有进一步的认识。
㈠一战后德国的经济情况及政治危机一战前后,世界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协约国的胜利及同盟国的战败,国际政治力量此消彼长,欧洲大陆原有的均势格局被打破。
德国在战争中的失败使其社会的方方面面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加剧了原先就已存在的社会危机。
这些首先从经济上显现了出来。
从二十年代初到三十年代中期,德国的经济虽然有过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来看是处于动荡不安中的。
二十年代初,作为战败国,《凡尔赛和约》中苛刻的赔款协议无疑使在战争中经济已严重受损的德国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债务包袱。
在鲁尔危机中,由政府发起的“消极抵制”直接导致了大量工矿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德国的经济再一次雪上加霜。
道威斯计划实施以前,德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惊人的地步经济实质已完全陷入了崩溃的状态。
此后,在美英贷款的帮助下。
德国经济开始复苏,在1929年4月达到顶点。
而同时国际上对尚在讨论中的杨格计划的担忧使外国资本开始撤出德国,使建立在外国贷款上的德国经济在1929年夏就进入了萧条。
另一方面,此时以垄断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已取代了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而各国政府的思维仍停留在19世纪,造成干预不力,是在发展生产率的同时忽视了购买率低下这一客观事实,加上银行系统的不完备,最终在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卷入其中,1930年以美英贷款为主的外国资本大量撤出使德国从萧条很快陷入危机,从此经济再度一蹶不振。
以德国经济最低点的1932年与危机前的1928年相比,生产资料生产降为50%,消费品生产为78%,国民收入指数降为62%,出口额从123亿马克降为57亿马克,几十万家中小企业破产,失业率由7%升为30.8%,失业人数多达600多万。
国库黄金储备比1929年减少了4/5。
1932~1933年农业收入只有1928年全年的40%,农民大量破产,农业工人大量失业。
[1]在危机的打击下,德国社会剧烈动荡,工人运动迅速发展,工人罢工从1930年的366次增至1932年9~12月的1100次。
农民运动的主要目标则是反对高额赋税和强行查封、拍卖。
而这场大萧条正是促使希特勒政治命运变化的直接、首要的原因。
[2] 纳粹运动能奇迹般的发展壮大,与此不无关联。
经济危机出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危机中德国政治的最大变化是左翼和极右翼发展特别迅速,尤其是以纳粹党为代表的极右翼实力大为膨胀。
在德国进入萧条和危机后,希特勒等纳粹党领袖就以“社会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反犹主义的宣传来欺骗小资产阶级、青年和失业者,以保护小资产阶级和农民以及解决失业的纲领去争取他们,使大量对社会民主党不满的群众加入了纳粹运动。
面对经济危机,魏玛政府仍然坚持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及粗暴发展“生产合理化”,导致德意志社会由“多元化”向“碎片化”发展,并导致社会福利保险制度危机和广大群众安全保障的全部丧失。
社会民众的财产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政府的威信也因此大打折扣。
[3]作为德国十一月革命后在应付外来压力条件下实现全国各种政治力量妥协而建立的魏玛政府,面对极右翼势力对共和国的挑衅,其创建者和主持者——社会民主党中、右翼也表现得异常保守和懦弱。
由于德国并未经历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思想还无法深入民心,帝国时期的专制基础并未受触动,军国主义的政治地位仍得以保存,这些因素仅仅是由于革命的不断发生,尤其是战胜国的压力才处于抑制状态,而经济危机的时机与纳粹运动的相互需要使他们得以复生,最终成为法西斯专政的重要支柱。
另外,当时政府中最不民主的因素是反民主军队的存在。
德国军队本质上是反民主的,充满着普鲁士精神,他们非常乐于看见右派上台。
一战失败后,军方几乎阴谋般的将战败的责任推卸给政府,使其背上了看似不败而降的黑锅,而这同他们外交上的失败——接受凡尔赛条约一起,使其成了很大一部分的国人鄙薄甚至仇视的对象。
从本质上看,这些共和国缔造者骨子里“软弱且和德国其他阶级一样,惯于向确实不疑的旧权威卑躬屈膝”。
[4]由于害怕社会革命,他们在宪法48条规定“当德国公共秩序受到威胁时,总统有权使用武力”,这就是为统治阶级随时剥夺宪法所规定公民权制造了宪法依据。
由于议会是政党垄断,其很快就成为各政党的聚会而不是议员代表的会议。
因此当纳粹党人增加时议会就会丧失民主作用。
而在共和国当中,被原封不动保留下来的久统治阶层,包括容克地主、大垄断资本家、旧文职官员、大学教授和旧军官团等,他们几乎无一例外的仇视共和体制,并满怀复仇心理。
[5]与专制联系密切的统治阶级为摆脱危机,镇压革命,也日益倾向抛弃资产阶级议会民主。
在他们看来,希特勒比社会民治党的危害要小得多,因此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法西斯主义。
可见,社会民主党既无意志也无能力来捍卫共和体制。
㈡一战后德国的社会思潮德国战败后,军国主义、普鲁士专制主义、德意志民主沙文主义及反犹主义的思想不仅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而且在社会危机中得以广泛蔓延,并成为德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关于有助于纳粹兴起的德意志主要思想传统,首先应当注意的是30年宗教战争的惨祸造成的种种历史状态,(特别是大部分德国人异常保守和懦弱的政治文化心理)它们使18世纪启蒙运动在德意志远未取得象中西欧其他地区的那种成功。
德意志思想拒绝了“普遍平等伦理”。
[6]这一思想大动态的主要表现就使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泛滥于德意志的浪漫主义潮流。
它将文化生活看作是决定民族的本质因素,看作一种统一力量的表达,使其发挥特有的“浮士德动力”。
其实质早于逆反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特别是它对理智的推崇,反传统的科学和功利倾向以及它的进步主义信念。
浪漫主义思想迷恋死亡、崇尚神秘、颂扬暴力。
[7]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新泛起的形态中,更可以看到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反民主的强烈倾向。
它在政治上的登场曾推动了德国现代化的继续前进,克服了德意志地方分裂。
同时它又是现代化危机的产物,用向社会个体介绍身份上的同一性来回答现代进程及压力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浪漫主义是一种由于行为标准、理性化、经济主义、个人主义、毁灭历史的未来主义进步主义,抽象的普遍性等带来的现代化压力的产物。
[8]在外部因素的压力下,其固有的种族主义成分,汇集到现代法西斯运动的潮流中。
而在二十世纪的“社会大裂变中”,客观世界以比主观想象的行为模式快得多的速度变化着。
伴随着德意志快速工业化的成果一起来临的还有社会两极分化的加剧,现代阶级的形成和阶级斗争。
德国资产阶级在没有来得及从政治上战胜容克贵族的情况下。
又面临着工人运动的挑战。
在对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厌恶和对工人运动的恐惧中,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社会控制问题提出来了。
“强有力的国家当局,是能够使个人赢利追求的结果和谐的协调起来”。
[9]这种所谓的“国家社会主义”,确切的讲,促进的只是一种有组织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文化共同体”的思想发展起来。
助长了一种“阶级和谐论”,强调普鲁士美德和纪律化的容克贵族——大资产阶级统治集团,不仅早已在政治制度现代化与传统专制体制决裂的前景中猜测到了对他们等级特权地位的威胁,而且也是在这种“共同体”的意识形态中,看到能为他们现存统治权力的凝固化服务功能。
利用这种无阶级论不仅能为这个受到阶级斗争振动的统治集团提供一个舒适的枕头,而且在这种意识形态的掩护下,他们也能减轻令人头痛的阶级斗争问题的打扰。
当然,这个统治集团同时也在那些充满担忧的老中间等级身上找到了支持。
早在19世纪初拿破仑入侵时,德意志民族主义运动本身才真正诱发起来,一方面它包含了占上风的文化浪漫主义、非理性主义的思想潮流,另一方面,正是这种非理性主义的潮流,造就了现代德意志的民族意识。
而从大的历史背景看,随着历史的演进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民族国家不仅滥用民族主义的能量,更使之走向极端。
这种意识在一战后的德国之所以能不断获得市场,之归于魏玛时代的艰难岁月。
首先,这个民族在战争中的失败,对于不明军事局势而听信最高军事当局战胜宣传的广大群众,是普遍感到意外的。
战争以及“1789年法兰西思想”为基础的魏玛民主制的建立,使这个自拿破仑战争以来从未吃过败仗及数百年以来一直与王朝发生着密切联系的民族,在社会心理上一次性失去了中心基准点。
民族意识的价值观不能适应这种文化。
“战败是背后有人捅刀子”的理论能迅速从右派圈子中蔓延并在社会中广为传播,战败的责任被推倒犹太人和犹太化的社会民主党身上。
[10]正如前面所述,帝国经济发展使其不易察觉的福利制度的运行结构中的固有基本矛盾,在大危机年代清楚的暴露了出来,政府却依然显得无力。
因此“当民主主义被排挤到政治边缘上去的时候,当坚持传统的世界观的保守主义再也无力控制现代化社会的尖锐矛盾的时候,当坚持新现代性方向的马克思主义只能为部分失业工人所接受时,唯一还有可能跨越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区别和矛盾的政治信仰就只剩下民族主义了,因为民族主义的信仰者可以是来自不同社会集团,不同政治派别的任何人。
”[11]因此,当这场社会心理上的损失和经济灾难与西方民主国家也即战胜国所强加在头上的“凡尔赛民族耻辱”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不满的情绪就成为共和国时代自始至终唯一得到不断发展的东西,而在大危机中获得了加倍的膨胀。
而民族情绪越是膨胀,对“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就变得越是强烈。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希特勒的“民族革命”才获得它日益发展的感召力。
这种寻求内部一致性的需求本身有着一种在外部寻找对立物的倾向。
马丁·路德时期,其翻译的《圣经》加速了德国人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同时也在大部分是文盲的德国人中培育了日耳曼主义,当时就带上了反犹的色彩。
由于路德本人是一位激进的反犹主义者,其通过布道把这种情绪传播给了德国民众,这样,德国民众逐渐将勤奋、盲从、狭隘、严于律己和狂妄自大等优缺点融于一身,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民族,易受反犹煽动是他们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一战后期,随着战争胜利前景的动摇,民族主义者所鼓吹的“内部更加一体化”,导致了这种发展趋势。
而德意志人越是“德意志化”,犹太人就越是“异体化”。
因为唯有将不利的战争局势归罪于“混入内部的敌对种族——犹太人的破坏,才能安慰受挫的民族自尊心,才能再度鼓舞起民族的战争、士气,也才能证明德意志民族本身是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