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现存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现存问题及对策第一篇:国有企业改革现存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改革现存问题及对策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走过来31载春秋,并且一直是中国经济制度改革中的重点。
在这期间,作为转折点之一的,2001年党的十六大三中全会提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在理论改革上有两个突出的亮点,一是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形式的论断,另一个是提出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进一步加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国有企业改革中现存问题近年来虽然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改制后的国有企业经济有了现代公司的框架,但有很大一部分还不具有真正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我国的国企改制还存在某些问题。
(一)国有资本出资人主体不明确,形成“内部人控制”局面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改组为股份制企业以后,一般是按照两种方式治理:一种是行政干预的公司治理结构,这种企业结构是由政府委任董事长、总经理直接经营,法人的治理结构处于“政府控制”的治理方式;另一种是国家在实际上并没有对企业行使股东的权利,即使是政府作为主要股东,也未能到位行使股东的权利,企业内部的国有股代表是由董事长、总经理担任,企业处于“无所有者控制”的治理方式。
由于国有资本的所有者难以到位,造成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责任、权限和利益不明确,结果作为出资人代表的政府与企业的委托人,实际上都是代人做事,又无责任约束。
这种身份的相似性,使他们很容易走到一起使得在公司法人治理机构中,股东和董事之间的委托制衡关系形同虚设。
模糊的产权状况造成无人对企业资本保值增值负责,出问题不知惩罚谁,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
(二)经营者行政任命,难以建立现代企业的选拔、激励、约束机制目前,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用人制度都是“上级委任”制,经理层人员的选拔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都存在空缺。
浅议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浅议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一、引言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浅议。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与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就。
首先,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逐渐趋于市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国有企业的负债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企业经营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此外,国有企业改革还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国有企业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由于独立法人制度没有完全建立,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仍然存在资产流失和财产转移的情况。
其次,国有企业管理层的创新能力较低,忽视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国有企业的员工待遇和激励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
三、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1. 国有资产监管不到位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监管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国有资产的流转,如果监管不力,将会给国有资产造成极大损失。
因此,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2. 产权划分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划分产权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产权划分涉及到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如果划分不公平、不合理,将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合理划分产权,保证各方的利益得到公平计算和保障,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3. 人事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的人事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
人事制度改革涉及到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招聘与选拔机制、年薪制度等方方面面。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的人事制度,激励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市场竞争力提升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近年来,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的产权和管理方式上。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落后、低效的国有企业逐渐退出市场,其它一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则在改革中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些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成果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场经济的推动。
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国有企业改革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并解决其面临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的主要话题。
二、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1、制度环境不健全虽然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持续多年,但是由于中国政治制度的特殊性质,国有企业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市场化改革。
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直接管制和干预难以避免,很多政策和措施的出台过于鲁莽,甚至存在搭乘政治风向和党派斗争等附加因素。
2、产权问题还未解决产权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大问题,也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问题。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产权问题始终存在,这导致了国有企业发展和管理的许多问题。
3、监管体制不健全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需要受到必要的监管。
但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监管体制存在不足,国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往往受到不同层级的政府管理层面干扰,监管部门职能划分不够明确,监管之间存在协调不力,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
4、内部改革不到位国有企业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在内部制度和管理方面进行改革,使企业具有更加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
5、人才缺失国有企业的人才阵容需要进一步完善,而且急需引进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
缺乏高水平人才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1、构建健全的优惠政策政府应当通过制定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完善产权租赁制度、优化银行信贷支持等措施,来构建一个健全的优惠政策体系,营造国有企业适宜发展的环境。
2、加快国企市场化进程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竞争,发挥真正的社会效益,国有企业应当尽快向市场化方向进发,合理分配市场资源和市场份额,逐步探索多种市场化运作模式,使企业的内外部机制和运作机制更加市场化。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篇一: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应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重要的是国有资本分布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改变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涉足领域过多,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
一、国企改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有企业改制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分立、合并,如公司兼并、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等;二是,改变所有制的形式,如原国有企业转为公司制企业(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国有企业转为私营企业,国有企业与外商合资等;三是,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的,如原国有企业转为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转为股份有限公司;四是,转变经营机制,如国有企业的承包或租赁、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经营等。
本文中所指的改制既是指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下同)转让存量国有资产或吸收非国有投资者增量投资的行为,以及辅业与主业进行分离、改制。
也是指国有企业破产、关闭、解散,以及国有企业之间有偿并购或无偿划转产权的行为。
1、国企改制是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主要是指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不在量多,而在其经济控制力。
对国有资本进行有进有退的调整,抓大放小,使国有资本向国家必须控制的行业和领域集中。
为此,国有经济应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重要的是国有资本分布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改变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涉足领域过多,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
对广大中小企业,要以地方为主采取改组、联合、兼并、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更加灵活的方式进一步放开搞活。
使国有资本要在那些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控制力。
因此,国企改制是国有经济在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2、国企改制是深化企业改革的现实要求我国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办社会”,富余人员过多,劳动率低下。
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来寻找对策解决。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有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们的改革成果。
1.管理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后,一些企业的管理水平并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了一些管理混乱的情况,如:某些领导者滥用职权,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企业职工对企业领导信任度低,企业内部出现纷争等。
这种管理问题的存在,导致一些国有企业仍然难以与市场化企业竞争。
2.经营问题国有企业在国家的一些扶持政策下发展壮大,赢得了市场份额,却也因此而成为一些管理者的摆设,缺乏动力去创新改革,难以跟上市场的需求。
经营困难让企业无法做出好的投资决策,无法顺利转型,进而出现亏损的情况,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难点。
3.财务和资产问题国有企业的资产与财务问题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难点之一,很多企业的财务状况不甚理想,资产负债率也比较高,很难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
另外,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效率也有待提高,这也成为了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因素之一。
二、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对策去解决:1.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可以让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理清企业的职权与责任,建立更加公平和公正的激励机制。
(2)推进重大决策的公开决策,使企业决策透明度提高,避免管理者任意行事。
(3)开展职业培训,营造良好组织文化,通过培训和定期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提高企业效益提高企业效益首先要了解市场需求,然后改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提高企业效益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下手:(1)推行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政府仅扮演相应的调节者。
浅议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浅议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摘要: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国有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压力。
本文从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两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了其存在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现状;问题;解决方案正文: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1、经营模式过于单一。
传统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常常是以规模化生产为主,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创新性。
2、资金流失严重。
国有企业在过去依靠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维持运转,但这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导致大量资金流失。
3、用人制度存在问题。
国有企业的用人制度常常体现为等级制、保障制等,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4、权利过于集中。
国有企业在企业经营决策上权利集中于少数领导人手中,容易导致决策失误等问题。
二、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1、权利和责任不匹配。
国有企业在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存在矛盾,企业管理者的职责和责任未得到充分落实。
2、效率低下。
国有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协调机制欠缺,不利于企业整体效率的提升。
3、思想观念滞后。
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创新理念等方面存在滞后的情况,需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
4、市场竞争力不足。
国有企业在市场化程度不高的行业中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
需要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提高竞争力。
三、解决方案1、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
鼓励国有企业创新,逐步实现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推行“董事会制”和“员工持股制”。
通过实行董事会制,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利于企业内部的有效监管和管理。
与此同时,员工持股制度可以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强调企业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需要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
公司国企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
公司国企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
国企改革旨在推动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但在实
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改革进程缓慢:国企改革需要各个层面的配合和支持,但由于涉及到利益调
整和体制机制变革等复杂因素,改革进程往往较为缓慢。
一些国企面临的问题在改革中得不到及时解决,进一步加剧了改革难度。
2. 市场导向不明显:国企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推动国内市场导向型经济的发展,但一些国有企业在实际经营中仍然以政府指令为主导,并缺乏市场竞争的动力和灵活性。
这限制了国企在市场中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3. 体制机制僵化:国企改革需要破除过去一些僵化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实
行灵活的市场化机制。
然而,一些国企在改革中未能及时转变管理方式和思维方式,导致决策过程繁琐、效率低下。
4. 监管不到位: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需要监管部门的规范和督促,但一些监
管部门存在监管不到位、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
这给国企改革过程带来不确定性,阻碍了改革的顺利推进。
5. 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国企改革需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能够自主实
施管理、自负盈亏。
然而,一些国有企业在改革中未能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公司国企改革面临诸多问题。
为了推进改革进程,需要深入解决上
述问题,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健全的市场导向机制和监管机制,提高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实现国企改革的长远目标。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引言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在改革开放以来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推动企业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腐败问题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腐败现象。
由于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命脉中具有重要地位,腐败问题频繁出现。
腐败不仅会造成国有企业的经济损失,还会破坏公平竞争机制,影响国有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应对策略:1.加强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
2.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推行规范化、透明化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公正性。
3.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国有企业的权责、监管和惩罚机制,提高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
问题二:缺乏竞争力国有企业改革中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竞争力。
由于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争压力,导致企业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高,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
应对策略:1.打破垄断: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减少国有企业的垄断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参与,增加市场竞争。
2.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技术引进和人员培训,提高国有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激励机制改革: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企业的活力,增强竞争力。
问题三:产权不清晰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产权不清晰。
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归属复杂,产权不清晰导致企业管理混乱、决策低效。
应对策略:1.产权归属明晰: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落实产权法律保护,确保企业的产权稳定和权益受到保护。
2.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企业的决策权和监督权,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
我国国企改革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我国国企改革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企改革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然而,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采取措施来优化和完善国企改革的方案,成为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1.效率问题国企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国企的效率,但是很多国企由于缺乏竞争和压力,导致企业内部的效率低下。
在人员安排、工作流程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重复劳动、人力投入过多等情况时有出现。
此外,由于某些原因,使得一些国企有成为“吃空饷”的现象出现。
2.经营理念国企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浸染着计划经济思想,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使得许多国企产品或服务质量不高、缺乏创新性。
此外,一些国企内部经营管理方式比较传统,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整体动力不够,也会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中竞争的能力。
3.体制问题虽然国企改革动作不断,但是在一些关键领域还存在着一些体制上的缺陷。
譬如国企的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够灵活,无法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等。
再比如,公有制的存在也使得国企在市场中不够灵活多样化等。
4.融资难题为了更好的发展,借助外力助力提升公司业务,国企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然而,国内金融市场的营商环境目前还不够健全,不同类型的国企融资渠道不同,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比较常见。
二、改进措施1.加强市场化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国企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市场化问题。
尝试通过减少行政干预政策、加快国企的市场准入、完善竞争政策等一系列市场化措施,推动国企在市场中的活力。
2.引入多元化的投资国企需要降低融资的难度和成本,以多元化资金投入为出发点,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推动国企与金融系企业、投资公司合作,共同寻求资本的来源和应用,提高其资金运作和运作效率。
3.加强提高效能的管理国企在改革中需要提升各个方面的效率,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需要重新审视人力、物力、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探寻基于市场竞争机制下的提升效率的做法,提高效益提升,向市场更为竞争力。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改革的过程中,一系列问题呈现出来。
具体问题包括:1. 规模过大中国国有企业的规模过大,往往是由于为防范过多的失业风险,政府保持大规模的国有企业并提供就业。
然而,这种大规模的国有企业体系缺乏竞争力,生产效率低下。
2. 核心业务不强许多国有企业存在着核心业务不强的问题,即他们没有专注于自己的最擅长的领域,转而向不熟悉的领域大规模扩张,导致资金和管理资源的浪费。
3. 产权不清由于改革的历史和程序不完善,中国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普遍不够清晰。
一些国有企业的股份结构、管理权、业务范围、机构设置等问题并未得到明确定义和细致处理,使企业难以发挥作用。
4. 缺乏市场化运作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约束,国有企业往往缺乏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运营方式。
例如,政府在人事、财务、物资和资本管理等方面部分或完全干预国有企业,这使它们无法用利润为目标,追求效率。
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1. 拆分规模庞大国企国有企业的规模如果过大,对其改革存在极大的难度。
所以,必须拆分一些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
这需要把大型企业结构上、组织上和管理上拆解为小企业,并且明确核心业务,减少管理层级和人员结构过剩。
这些也将促进企业市场化和竞争化发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 改善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一个企业存在的基石是良好的财务状况。
所以,改善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也非常重要。
国有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和注重预算用途,正确处理现金流和投资决策等问题。
此外,透明化财务管理和规范化预算管理所需遵循的政策法规应更为严格。
3. 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另一重要环节。
政府在进行资产重组时,应该强化对资产评估和交易的监管。
重组过后的企业构架也需清晰明朗。
破产并重新组建国有企业的方式效果显著,如案例中所示,破产重组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效的管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高的投资回报。
4. 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营市场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主要因素。
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当前国家经济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但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做出深入的探讨。
一、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1、人员流动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人员流动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需要进行人员优化和结构调整,因此一些员工难免会失去工作,这就给企业和员工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2、产权划转国有企业的产权划转是改革过程中的重头戏。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相关政策以及制度保障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产权划转不能够完全地落地实施,从而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效果。
3、重组难度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企业的重组难度比较大。
因为在重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如企业的业务情况、市场需求、生产生态等,这些都对企业的重组和合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探讨1、深化产权改革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深化产权改革是关键的一步。
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可以使国有企业更加灵活地在市场上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国有企业,从而带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建立新的激励机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建立新的激励机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国有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国有企业中来,从而实现国有企业的强大发展。
3、真正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实施转型升级战略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可以使国有企业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还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内部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自我要求和自我管理能力。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然而,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企业效益不高、体制机制不合理、管理方式陈旧等,这些问题制约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1.内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管理层面上的职权分配、工作流程与分工模式、员工激励制度方案等方面均存在改善空间。
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因而常常无法有效保证企业运营的高效、稳定以及良好的快速发展。
2.企业效益不高国有企业缺乏市场驱动,因而生产力不高。
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等方面比私营企业还要差,致使企业效益不尽如人意。
业务经验和运营管理方面受到了狭隘、顽固的管理思路的影响,致使企业在优化管理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欠缺。
3.管理方式陈旧很多国有企业管理方式相对滞后,没有跟上市场化、国际化的步伐。
缺乏新思想、新理念,致使企业管理方式陈旧,难以适应当今市场竞争的需要。
企业内部无法实现高效、协调的制度化行为。
4.员工素质亟待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专业素养亟待提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很多员工素质和职业能力与现代市场化时代所需的通用化素质、附加值较低。
缺乏跟上时代脚步的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使得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均无法提升。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1.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长效的产业发展管理机制,确保企业运营的高效、稳定以及快速发展。
促进组织管理方式的提升,提高经营效率,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2.提高企业效益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资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必须以市场、制度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和改进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拓展力,并积极推进企业落地生产实践和深化经营发展研究,以改善管理和提高企业效益。
3.创新管理方式创新企业管理技术、管理机制和管理体制,破除“一切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增强企业“市场中心、人才为本、效率至上”的理念,加强产业链的整合,促进同类业务“共指标”、共荣发展,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落实”。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国有企业改制涉及政府、企业、管理层、职工、金融机构等多个相关主体,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国有企业改制是个新鲜事物,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从国有资产的流失来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产评估组织设置不合理和评估程序不规范,即使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或聘任的注册会计师等评估人员,也很容易同原企业管理者共同利益而相互勾结损耗国家利益。
二是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资产评估结果出来之后,对原企业职工和社会公示的广度不够,缺乏透明性。
三是底数不实,经营者通过各种手段转移隐匿大量资产,如虚增企业负债,隐匿企业对外债权等。
四是无形资产和土地价值没有得到合理评价。
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和土地被严重低估的情况相当普遍,由此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流失金额可能并不低于有形资产。
2、从职工的权益受到侵犯来看。
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改制程序操作不到位,缺少必要环节。
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特殊工种认定和工伤残评级等重大事项公开不及时或未经职代会审议通过。
二是改制政策得不到很好执行,在就业和报酬等方面采取高压政策,个别企业甚至不执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随意处理职工,加班加点不按有关规定给加班费;个别企业以经济效益不好为由,拖延缴纳职工“三险”、住房公积金等与职工长远利益密切相关的费用,甚至拖延支付经济补偿金等费用。
三是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不健全,造成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涣散,缺乏应有的战斗力;工会组织长期处于瘫痪状态,职工的政治权力被削弱。
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对策:1、做精做细思想工作,努力创造和谐改制环境。
一方面,为了赢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在进入改制程序前,企业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在改制进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要相信职工,发动群众,层层动员,广泛宣传。
要在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支部书记以及技术骨干等不同层次中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宣传改革的意义和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宣传、改制政策法规的宣传和企业光明前途等方面的宣传。
公司国企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事例
公司国企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事例公司国企改革是指对国有企业进行重组、改革和转型,以提高其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虽然国企改革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在公司国企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事例。
1.管理层权力过大导致资源浪费在一些国企中,由于管理层权力过大,决策过程不透明,导致资源的浪费。
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曾经因为长期存在的管理层权力过大、决策不透明问题而被指责为无效率、低效益的企业。
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下降。
2.人事任命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在一些国企中,人事任命的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导致官僚主义和关系互保现象的存在。
例如,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曾经因为人事任命的不透明和不公正而受到批评。
这导致了人才流失和组织绩效的下降。
3.经营目标模糊导致低效益在一些国企中,经营目标模糊,导致企业的效益低下。
例如,中国铁路总公司在过去曾经因为经营目标的模糊和资源的浪费而受到批评。
这导致了企业的效益下降和竞争力的减弱。
4.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虽然中国国企改革一直在推进,但市场化改革的进展仍然缓慢。
例如,中国电信公司(中国电信)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进展较慢,导致其竞争力的下降和效益的减少。
这主要是由于行业壁垒和利益相关方的反对。
5.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在一些国企中,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导致企业内部难以协调和合作。
例如,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石化)曾经因为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受到批评。
这导致了资源浪费和效益的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国企的治理和监管,建立透明、公正和有效的决策机制。
其次,应该推进人事任命的透明化和公正化,建立竞争导向的人事制度。
第三,应该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加强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
第四,应该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打破行业壁垒和利益相关方的阻力。
最后,应该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消除利益冲突。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思考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思考问题概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然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改革的进展和效果。
问题一:产权划分不明确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划分不明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国有资产的划分、界定、变更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国有企业与政府在产权归属方面存在争议,给改革带来了阻碍。
问题二:国有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强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难题。
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相对僵化,决策机制不灵活,以及部分国有企业存在多重矛盾,导致效益低下,盈利能力不强。
这给国有企业改革带来了挑战。
问题三: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化运作上仍然存在许多困难。
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较大,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不高。
路径思考一:完善产权制度为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的划分、界定和变更等工作,完善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确保各类产权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评估和监督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路径思考二:优化企业管理机制为提高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应通过优化企业管理机制,建立灵活高效的决策机制。
引入市场化的运作机制,鼓励企业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效益。
同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推进企业的内部治理和财务管理,提高企业治理水平。
路径思考三:推动市场化发展为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应从政府干预中解放国有企业,逐步取消对企业的过度干预和管理,鼓励其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决策,促进企业市场化运作。
同时,加大对市场环境的监管力度,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和公正。
结语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运用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力量,通过完善产权制度、优化企业管理机制,推动市场化发展,逐步解决问题,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也是中央政府重点工作之一。
虽然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和矛盾,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核心利益集中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防止权力、资产和资源集中。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企业掌握着政治和经济资源,导致核心利益集中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这不仅违背了改革初衷,而且还容易引发腐败现象,从而影响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2. 国有企业管理问题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极其复杂,由于政府官员在企业中存在着过多的权力干预和干预的复杂性,导致国有企业的管理不足,生产效率低下,企业运营成本高昂,这样会限制国内经济的发展,也会危及到国家的生存和安全。
3.国企不透明化问题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着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企业资产将很难被评估和监管,让外界不得不质疑这些企业是否在纳税。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国有企业要及时向外界公开相关信息,避免不必要的猜测和猜测引发的负面影响。
二、解决对策1.改善管理企业管理体系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国企的管理问题是关键之一。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我们可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打造更高效、更规范的经营机制和体制。
2. 落实“三重一大”制度为了有效监管国有企业的资产和资源,我国提出了“三重一大”制度,也就是资产清单、厂房清单、土地清单和人员清单。
这种做法可以对国有企业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防止权力、资产、资源集中问题的发生。
3.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企业要透明公开管理,不仅能有效监督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情况,而且也能增加部门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
例如,企业应该公开资产情况、年度财务报表等信息,引导外界关注企业发展与运作情况,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和经济效益。
国企改革总结存在的不足
国企改革总结存在的不足
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事件之一,其目的是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方式,使其更加市场化、灵活和有竞争力。
然而,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资产流失:国企改革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和监管
不到位,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一些国有企业被低价出售或私有化,使得国有资产的价值被低估或流失,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职工权益受损:国企改革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被迫关闭或
裁员,使得一些职工的权益受到了损害。
一些职工失去了工作,或者在转制过程中没有得到合理的安置和补偿。
3.治理结构不完善:国企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建立现代化的企业
治理结构,但实际上一些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仍然不完善。
一些国有企业存在内部人控制、信息不透明、监管不力等问题,这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风险和隐患。
4.市场化进程缓慢:国企改革的目的是使国有企业更加市场化,
但实际上一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进程仍然缓慢。
一些国有企业仍然存在行政干预、垄断经营等问题,这使得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创新力受到了限制。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例如加强国
有资产的监管、完善职工的安置和补偿机制、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治理结构、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进程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国企改革更加顺利地进行,并取得更加积极的效果。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思考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思考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长期以来的重要议题之一,改革旨在优化国家经济结构和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当前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走出自己的改革路径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1. 经营效益不尽如人意。
受限于历史原因和国情,国有企业经营的问题历史长期。
近年来,虽然通过减少产能和转换产业结构等手段进行了优化调整,但是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如资源错配、成本过高、管理不精等,影响了其经营效益。
2. 市场化改革不彻底。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是改革的核心,市场化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权不清晰、不透明、真正决策权没有到位等。
3. 人事制度不透明。
在国有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往往存在人事制度不透明、评价体系不公平等问题,这不仅限制了企业人才流动和激励机制,也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路径思考1. 深化市场化改革。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市场化改革是重点方向之一,应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让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真正变成由市场来决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
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加强人才选拔和培养,改善薪酬和福利待遇,建立人力资源评价机制,形成市场化的人才流动机制,提高员工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
3. 优化管理体制。
在修改制度方面,应在市场化改革基础上推进产权与国家管制的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着公平、透明、竞争的原则下,打破垄断,促进企业发展。
4. 推进信息化建设。
促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国企发展相结合,拓展国企业务范围,提高企业效率,使得企业具有应对市场化竞争的优势。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改革必然面对众多挑战,但只有通过深入实施改革,挖掘企业内在潜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与市场的结合和信息化建设,才能实现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
国企三年改革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国企三年改革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国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进展不平衡。
一些地区和企业改革落后,改革步伐缓慢,部分关键领域改革还没有实现突破。
二、国企改革难度大。
国企改革涉及到利益关系、人员安置等多方面问题,难度较大,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三、国企改革缺乏市场化机制。
国企改革需要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制度和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改革进展的统筹推进。
各地和企业应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改革进程,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二、注重人员安置和利益补偿。
国企改革需要注重人员安置和利益补偿,保障相关人员的就业和利益,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
国企改革需要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包括市场化的薪酬制度、股权激励机制等,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
总之,国企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面思考、细致规划,我们应该从以上问题和解决方案中深入探讨,推动国企改革迈上新的台阶。
- 1 -。
关于国企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关于国企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国企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一、前言国企改革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运营效率,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进国企改革,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并整理出了以下的报告。
二、国企改革存在的问题1. 人员流动问题在国企改革中,人员流动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国企改革会涉及到人员的调整和优化,导致员工不稳定性增加,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2. 决策权分散问题由于国企改革中决策权的分散,导致了决策过程的复杂性,降低了决策的效率和时效性。
3. 资金运作问题国企改革中,资金的运作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资金的流入和流出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审批,导致资金运作缓慢,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4. 市场竞争力问题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国企的市场竞争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国企历史上的垄断地位和行政干预,导致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不足。
5. 绩效评价问题国企改革中,绩效评价一直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由于国企的特殊性质,绩效评价难以量化,导致了评价结果的不准确性和公正性。
三、对策建议1. 加强人员管理针对国企改革中的人员流动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稳定性和归属感。
同时,要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留用力度。
2. 强化决策权集中为了解决决策权分散的问题,我们建议在国企改革中强化决策权的集中。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效率和时效性。
3. 改善资金运作为了解决资金运作问题,我们建议简化资金流转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加快资金的流入和流出。
同时,要加强资金运作监督,防止资金的滥用和浪费。
4. 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了提高国企的市场竞争力,我们建议加强市场竞争意识,推动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和模式。
同时,要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市场需求。
5. 改进绩效评价为了改进国企的绩效评价,我们建议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的重要意义-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意义内容提要:1、把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作,既需要探索和解决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也需要配套改革措施和法律法规建设及时跟上,因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总目标和长远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还要研究提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科学的、规范的标准,明确分阶段的具体目标,有计划地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进行下去。
3、打好当前“三年两个大多数”的攻坚战,有利于澄清模糊认识,坚定信心;有利于为实现长远目标打好基础;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引言中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把握好长远目标和阶段攻坚的关系”。
这一指示,对于我们努力完成当前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阶段攻坚任务,并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长远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要清醒地看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把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还需要进行许多探索。
比如,如何才能在保持公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实现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何才能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健全的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如何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既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又使其得到有效使用,实现保值增值,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进行理论探索,又需要积累实践经验。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难度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所有者(投资者)主体的多元化,就没有真正规范化的公司。
我国的《公司法》虽然规定了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但是同时也规定了只有个别特定行业和生产特殊产品的企业才可以成立国有独资公司。
从改革的实践来看,许多国有企业虽然改组成了国有独资公司,但这些公司却很难实现政企分开,很难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这说明,在国有制条件下要实现所有者主体的多元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有认识方面的问题,也存在不少实际问题。
2、企业债务负担沉重。
很多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不少企业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上,有些甚至已经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清算。
这种状况给国有企业改革造成了极大困难,解决这一问题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
3、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很普遍。
多数国有企业都办有学校、医院、托儿所、幼儿园等非经营性的公益性事业,有些企业的辅助生产部门也很庞大,将它们从企业分离出去,以减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4、富余人员多。
据测算,在我国国有企业里,存在30%左右的富余人员,在一些老企业这一比例更高,而要为这些富余人员寻找出路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法律保证,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不健全,立法工作还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需要,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必须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方面的法律、国有企业产权交易(重组)方面的法律、建立国有控股公司的法律、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反垄断方面的法律、拍卖法等,它们都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密切相关。
必须把建立现代公业制度与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结合起来进行,并加强公正执法的力度,规范企业行为,保证市场的正常秩序,保证公平竞争,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必要的法制环境。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总目标国有企业改革的长远目标是使国有企业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解放和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生产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为此,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组,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这是经过二十多年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
这个总目标的确定,对我们统一认识,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基本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标志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从扩权让利向转换经营机制的转变,从管理体制的变革向制度创新的转变,从单一国有制向国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转变,从单项推进向整体配套推进的转变。
总目标是长远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还要研究提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科学的、规范的标准,明确具体目标。
只有既有明确的总目标,又有清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才能分阶段组织实施。
国有企业改革的总目标至少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1、把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改组成股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要逐步实现股权多元化。
中型企业可以改组成股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大型企业可以改组成股权分散化的股份有限公司。
2、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处理好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关系、“新三会”和“老三会”的关系。
3、通过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的改革,建立起有效的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与相关改革配套进行。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它不仅涉及微观经济体制的改革,而且涉及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因此,它不可能单项推进,必须与其他相关改革配套进行。
近几年来,我国在财政体制、税收体制、金融体制、外汇体制、劳动人事制度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初步改变了这些领域改革长期滞后的状况,国家对企业进行间接调控的宏观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但是,这些改革还是粗线条的,必须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我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步细化和完善。
还有一些改革,如社会保障制度、银行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刚刚起步,成了深化企业改革的制约因素,这些方面改革的最终完成,也需要一段较长时期的努力。
4、全面推行合同制,建立起“双向选择”、职工能进能出的劳动制度和奖勤罚懒、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
同时,配合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险费征缴率。
5、企业内部建立起科学的、严格的管理制度。
不仅要强化各项专业管理,抓好以战略管理为重点的综合性管理,还要根据公司制的要求调整好企业内部的管理组织结构。
大型的集团公司必须处理好母子公司的关系、集团内部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发挥子公司和各基层经营单位的积极性。
外向型企业和外向型集团公司还必须建立起适应国际化经营的管理制度,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条件,为向跨国公司发展创造条件。
6、建立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明晰产权,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营运。
7、深化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加快中介机构的发展,加强法制建设,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实现总目标及其各项具体目标必须分阶段进行,认真打好每一个阶段的攻坚战。
我们利用三年时间,已经完成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在又正在进行三年改革和脱困的新战役。
这一战役完成后,我们还会提出今后五年、十年的奋斗目标。
只要我们不偏离方向,有计划地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总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这是近三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阶段性攻坚目标。
实现脱困的目标可以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工作较顺利地开展;实现改革的目标则可以为企业摆脱困境提供制度保证,减少反复。
实现这两个阶段性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
当前,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进入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出来,一些国有企业出现了困难。
有些人据此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产生了怀疑。
有人认为,国有经济就是“亏损经济”、“补贴经济”,主张要彻底实行私有化;也有人认为国有企业过去运行得很好,是改革使得国有企业日子越来越难过,因此,主张恢复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做法;还有人认为三年时间太短,对实现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阶段性目标信心不足。
这些看法和主张容易搞乱人们的思想,干扰改革的方向。
前两种看法和主张显然是错误的,第三种看法也是缺乏根据的。
目前,国有企业出现的困难并不是改革本身造成的,更不是改革的方向有问题,而是改革不到位和改革滞后造成的。
国有企业目前的困难除了其经营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外,还与承担过多的改革成本有密切关系,与整个经济体制、经济环境变化有关。
不分青红皂白,把国有企业的困难归结为国有企业本身就是“亏损经济”、“补贴经济”,主张消灭国有经济,彻底实行私有化,这种主张是与我们的改革目标和方向背道而驰的,是十分有害的。
不顾经济体制、经济环境的变化,坚持过去的那一套也是行不通的。
因此,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两个阶段性目标,有利于排除来自“左”和右的干扰,有利于鼓舞士气,坚定实现长远目标的信心。
2、有利于为实现长远目标打好基础。
我国国有企业数量多,覆盖面广,无论是改革和发展都不可能齐步前进,必须突出重点。
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有经济的骨干力量,抓“两个大多数”就是突出重点。
大多数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就会带动其他企业的改革;大多数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了困境,就会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效益。
同时,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大多数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组,就使这些企业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为这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奠定了制度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努力,就能够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3、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亚洲和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都遇到了一些困难。
我国政府采取了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措施,减轻了这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保持了7%以上的增长速度。
但是,我国经济仍面临内需乏力、出口增速减缓、民间投资热情不高、引进外资的速度和数量下降、企业开工不足、大批生产能力闲置、工人下岗失业增多等诸多困难。
此外,我们还面临国内外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面临加入WTO 的挑战。
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这两个阶段性目标,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压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力,提高我国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对我国国民经济走出低谷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