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灵魂。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特别是后进生,更要“偏爱”他们,因为他们更需要爱的阳光雨露,更需要班主任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健康成长。
记得刚站在三尺讲台上时,应对无数双渴望求知的眼睛,心里充满了激动和兴奋。
一位坐在第一排的,皱着眉头的小姑娘映入了我的眼帘。
明明已是一位三年级的学生了,个子却像一个一,年级的。
在日后的教学和相处中我发现,这个学生上课老是低着头,闷闷不乐的样子。
小学生情绪也非常影响学习,果不其然,当第一次看到她的成绩的成绩的时候,我的眉毛也不由得皱了起来。
没过多久,我找了个课间,把这个学生拉到办公室询问她为什么上课老不在学习的状态。
当问到她的家人的时候,得知这个女孩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家里就一个奶奶要照顾三个姐妹,她是老二,姐姐住校上高中,还有个在上幼儿园的妹妹。
她也才刚上三年级,平时在家还要帮忙照顾妹妹,做做家务。
哎,我一听,原来是位留守儿童,小小年纪还要帮助年迈的奶奶照顾妹妹。
我看着她瘦弱的身体,想着该怎么教育她,才能让她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和安慰她看起来很疲惫的身体和心灵。
想到以前在市里学校时,所带的学生,再看看眼前的小人儿,责备的话,我竟一句也说不出口了。
只能告诉她,爸爸妈妈很爱你们,在外面辛苦打工挣钱,就是为了你们三个孩子读书,你更应该带着爸爸妈妈的爱,努力学习。
奶奶一个人照顾你们,奶奶的很辛苦,在家要懂事多帮助奶奶。
因课间时间有限,第一次找她的谈话就到此为止了。
在那以后,经常有空就喊她到办公室,解开她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
也经常给她补知识,偶尔也会给她带点好吃的。
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我们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如果教师随意怀疑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愤怒和反抗,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对立,那么教育就无法奏效,尊重学生,才能满足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顾明远是中国著名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观点,意味着教育和学习都离不开爱和兴趣的培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动力。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他们最重要的精神食粮和动力源泉。
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深深的爱和关怀,才能激发出孩子内心的潜能,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爱是孩子成长的温室,只有在这个温暖、关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茁壮成长,并通过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
有了兴趣,孩子才会对学习感兴趣,才会主动去参与和探索。
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学习的动力也更加持久。
而没有兴趣的学习,只是机械的记忆和模仿,难以形成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爱和兴趣是教育和学习的基石,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爱是教育的落脚点,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前提条件。
而兴趣则是学习的起点,是学习的动力和引导。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知识面灌输,所以爱和兴趣在教育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包括物质上的供养和生活的照顾,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和引导。
父母应该真正地理解和尊重孩子,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和支持。
只有在父母的爱中,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结构,有一个稳定的情感基础,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学校教育也应该注重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孩子的特长和潜能,给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教育者也应该积极开展师生关系的建设,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基础,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爱和兴趣是教育和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关键。
只有在爱的关怀下,孩子才能茁壮成长;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才会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名师教育观”学习心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3篇
“名师教育观”学习心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 “名师教育观”学习心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精选3篇(一)通过学习“名师教育观”,我对教育中的爱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无法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教育。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首先,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关心时,他们会更加愿意投入到学习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不仅要传递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
其次,爱可以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信关系。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关心时,他们会更加信任教师,并且会更倾向于与教师进行真诚的交流。
这样的互信关系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提供针对性的教学。
另外,爱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性,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潜力。
总之,教育中的爱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教师真正关爱并尊重学生,才能够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引导他们探索和学习。
同时,爱也是教师教育心态的基石,只有将爱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够真正实现优质教育的目标。
“名师教育观”学习心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精选3篇(二)通过学习“名师教育观”,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中的爱是多么重要。
没有爱,就无法真正地实现教育的目标。
首先,爱是教育的基石。
教师必须对学生有爱,才能真正地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在关爱的环境中,学生们才会感受到安全和舒适,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需求和困惑,用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只有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教育,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
其次,爱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动力。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特点和才能。
教育者要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找出他们的优势和潜能,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培养。
爱是激励学生继续努力的动力,也是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力量。
浅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浅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和教育是紧密相连的。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因为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动力。
爱是一种情感,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
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建立起一种互相关爱的情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才能够让他们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只有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够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愿意主动去学习。
而对于学生来说,只有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和关怀,才会对教育过程更加积极主动,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的指导。
所以,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爱是一种责任感和关怀。
作为教育者,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责任感,对学生对教育的未来负责。
他们应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个别化教育,满足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爱还需要教师有耐心和包容心,理解学生的不足和错误,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培养出有道德修养和才能的学生,让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动力,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互相关爱的情感和责任感。
爱是一种教育方式,通过爱来进行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激发他们的潜力。
我们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爱的意识和能力,让爱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核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做好教育工作,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教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我们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那么这种观念只是局限于教育的表面,并未触及其本质。
顾明远在其著名的《智育与爱育》中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这一观点正是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深入揭示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即让每个人得到全面发展和成长。
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真正的爱,没有关心、支持和鼓励,教育便只是空洞的知识和技能的灌输。
爱从本质上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教育家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让其成为拥有健全人格、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的人。
教育者要善于用爱心影响并教导学生,获得学生的认可,才能够引导其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兴趣则是教育中的动力,是推动学习和教育进程的重要因素。
缺乏兴趣,无法持续地去学习某一门课程,更不能享受学习的乐趣,更何谈发展个性和成长。
因此,教育者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培养好奇心、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对知识和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只有在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学习,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获得成功体验和成就感。
总之,教育要充分体现人们的主体性和终极价值,教育者和学生要在爱的引导和兴趣的推动下,开展更有意义和有质量的学习和教育活动。
希望未来的教育能够更全面、更人性化、更具灵活性,让每个人都得到自己所需的教育资源与机会,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和个性。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顾明远是教育家顾湘山的堂弟,他对教育和学习的观点深受顾湘山的影响。
他在他的著作《教育与人格》中提出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观点。
顾明远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而人格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更关键的是人的心灵和情感的发展。
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爱的教育只能是空洞的知识灌输,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教育者应该用爱去感染学生,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和重视的。
只有在这种爱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愿意学习,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此外,顾明远还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的重要性。
学习应该是主体意识的活动,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
学校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去学习、思考和创造。
他认为,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只有兴趣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不断地追求知识。
在顾明远的教育理念中,学习应该是一种愿望和乐趣,而不是压力和负担。
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并通过学习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
他认为,只有通过寻求真理、培养兴趣,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顾明远的教育观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格完整的个体,教育需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的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兴趣,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发展潜能。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有教育家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
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
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
我实习所在的学校是顺德区北滘镇林头小学。
在我们班里,有一个很好动的学生,叫郑立,人长得瘦小,好动爱讲话,还特别爱玩。
上课的时候总管不住自己的手。
不是弄同桌,就是自己玩,有时一个笔头就能玩大半节课。
他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很多知识总是能一点即通,如果认真的话,比其他学生学得还要快。
但是,他特别很懒,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没老师在后面追着,他就不会去完成。
我利用课余找他谈话,而他总是这里答应改,转头又管不住自己。
他的家长都因为工作忽略了孩子,他爸爸是个快递员,妈妈也在工作,整天早出晚归忙东忙西的,基本上就不管他。
我也找家长多次沟通,共同教育,也无济于事。
每次开家长会,全班就他的父母不来。
有一次,班上要检查背诵。
我在背诵的前一天就去找他谈话,让他一定要好好背诵。
当时,正好是他值日,我看他打扫得很干净,就大大夸奖了他。
恰好,我的口袋里有一颗巧克力,就顺道奖励了他。
他开心得笑不拢嘴,悄悄告诉我说他最喜欢吃巧克力了。
第二天要检查背诵了,老师觉得他一定又是没背,所以一开始就没打算让他背,于是,把他留到了最后一个。
轮到他背诵时,老师被他吓了一跳。
因为他很流利的背出来了,甚至比其他同学背得都要好。
由此看来,只要给“问题”学生多一点的关注,让他们的“闪光点”发光,使他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还有就是不要吝惜我们老师的赞扬之词,有问题及时处理,有了进步更要及时表扬。
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更渴望得到表扬,这会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增强信心。
转化一名后进生可以带动整个班集体的进行,所以其意义非常重大。
浅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浅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行为,是传播文化、知识和价值观的过程。
而爱则是人类最基本、最深刻的情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关爱和支持的根本。
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基石。
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滋养因素之一。
无论是身体上的关心、抚摸,还是精神上的鼓励、理解,都需要父母或教育者对孩子充满爱心。
有了爱作为基础,孩子会感受到来自亲人和教育者的关怀和扶持,从而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塑造其积极、健康的人格。
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爱可以给予孩子情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让他们愿意尝试新事物和接纳挫折。
只有在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感受到被接纳和尊重。
这种情感支持和保护,可以让孩子培养出积极向上的态度,愿意面对学习和成长中的困难,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爱是教育的动力。
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教育者对他们的期望和关注,能够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愿意去学习、去探索。
爱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充满好奇心和热情去主动探索世界。
教育者的爱能够激励孩子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保持奋斗的精神。
爱是教育的纽带。
教育者的爱可以帮助建立起教育者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通过亲近和相互信任的关系,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兴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效的教育。
爱可以促进家庭和教育者之间的合作,形成一种紧密的团队合作关系,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得到良好的支持和引领。
值得注意的是,爱并不意味着放任和溺爱。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给予爱的还需要巧妙地给予适度的约束和指导。
爱的方式应该因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特点而异,适应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动力,它可以给予孩子情感的支持和安全感,激发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用爱去引导和教育,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只有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教育,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顾明远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提出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名言。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教育和学习的本质。
顾明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是因为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品质。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独特性,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只有真正关心和呵护学生,才能建立起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促进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参与和投入。
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爱才能让教育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顾明远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这是因为学习需要动力,而兴趣是最好的动力。
当学生对某个课程或主题感兴趣时,他们会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和理解。
相反,如果学生对某个课程或主题缺乏兴趣,即使再好的教学方法,再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会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爱和兴趣是教育和学习的双重关键因素。
只有通过爱来启迪和培育学生的灵魂,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只有通过兴趣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才能让学习成为一种自发、自愿和自主的行为。
教育应该成为一种有爱心的引导和激发,而学习应该成为一种充满兴趣和乐趣的探索和成长。
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爱和兴趣等同于宠溺和浮躁。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有严谨的学习环境和严格的学习要求。
教育者需要在培养学生爱和兴趣的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
只有这样,爱和兴趣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和学习的动力,推动学生不断进步和成长。
顾明远的这句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非常有道理。
它警示我们,在教育和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和兴趣,让他们在温暖和愉悦的环境中成长,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追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爱和兴趣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浅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浅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之一,它是一种无私、无条件的关爱和关心。
爱不仅存在于亲子关系中,也存在于教育中。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教育。
爱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温暖,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家长和教师的爱可以给予孩子正能量和积极影响,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在爱的包围下,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爱是教育的基础,它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相互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关心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更加愿意接受教育,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生对教师的爱和敬意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加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爱是塑造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的行为习惯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准则。
家长和教师的爱可以给予孩子正确的道德引导和行为示范,帮助他们明确自己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
爱也可以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纪律和规则,从而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爱和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孩子们更加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爱是促进教育的发展的动力。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之一,而爱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爱能够让教育更人性化、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律。
通过爱,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意味着,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动力,它能够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塑造良好行为习惯,促进教育的发展。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爱都应该贯穿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在爱的温暖中,教育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其目标,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顾明远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
他提出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学习的动力。
顾明远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是一种爱的行为和过程。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对学生怀有真诚的关爱和悉心的呵护。
只有教育者真正关心和爱护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爱是教育的基石,也是教育者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顾明远认为“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实践。
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那么他们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和苦差事,效果必然不佳。
教育者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顾明远对教育和学习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品格和人格。
只有在充满爱和关怀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才能感受到最真挚的爱和关怀,从而愿意去接受教育。
他还强调了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够真正地去深入学习和探索,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有些教育者只注重灌输知识,忽略了对学生情感和兴趣的培养。
这种教育方式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厌恶感、枯燥感甚至是反感。
教育者应该意识到,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把爱和兴趣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中。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他们应该发现学生的潜力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和发展。
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教育中来,共同塑造一个爱与关怀、充满兴趣与激情的教育环境。
顾明远的观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十分精辟地概括了教育和学习的本质。
谈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谈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和教育是人类相互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爱与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
下面我们来谈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观点。
爱是一种基本的人类情感,它可以跨越宗教、文化、国界等因素。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爱是教育的前置条件。
在教育中,爱是师生之间重要的情感联系,它不仅可以弥补因知识和身份差别所带来的隔阂,也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密程度,从而更好地促进教育的效果。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动力和目的。
在教育中,父母、老师、教育者等,必须首先用心去爱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关心他们的成长、发展,这样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使他们在良好的情感环境中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父母的爱和关怀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需条件。
父母的爱可以温暖孩子的心灵,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在教育中,父母的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关怀,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安全感。
只有父母用心去爱孩子,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注和培养,才能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健康、幸福地度过每一天。
老师的爱和关怀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是学生的导师,也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他们在平日里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关怀。
老师要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感到被尊重、被关注、被承认,这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充满动力和信心,更愿意学习新的知识,更乐于接受教育。
爱和教育不能割裂开来。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爱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让教育更加有温度与人性化。
爱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要素,教育工作者和父母都应该用心去爱晚辈,让他们在爱的环境中获得全面、优质的教育。
最终,爱和教育的紧密联系将推动我们走向更加美好、幸福的未来。
爱是教育的基础
爱是教育的基础汪书泉搞好教育要有爱心。
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的教育不会是成功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爱学校,爱教师,爱学生,师生之爱,生生之爱,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良好开展的基础。
1.搞好教育工作要有恒心。
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所从事的教师的职业之中,一生一事为党的教育事业努力。
2.搞好教育工作要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要求我们的教师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方法要有更深的造诣,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随着摄像机、传真机、计算机、投影仪等高科技教学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我们传统的单向、传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冲击,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出使学生的知识来源和知识范围日益扩大。
我们教师要注重知识素质的提高,不断“充电”,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做到师生互动,推动新课改的不断发展。
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认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3.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
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
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
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造新一代。
总之,教师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
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
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
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老师都熟知的道理。
“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
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
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
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
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学生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
”但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教学的任务绝不仅限于此。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
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示意、一个手势,都是对学生心灵的关注,我们给学生的一次赞许、一个鼓励,这些看似“无痕的”关注,在学生的心田里却能感受到被关注的幸福。
让我们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让我们在心田里种植“关注”的种子,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
我是一名英语老师,还记得那是1999年的夏天,我担任了福田中学两个初二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当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
候,一切都让我感到新鲜、好奇。
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多像一枚枚蓓蕾仰着小脸,渴望着阳光雨露。
我们班每班有60个人左右,都来自农村,在上初中以前没有接触过英语,更别说语言环境了,这样的学生,注定我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还记得2000年5月20日晚9点半我被一阵急促而刺耳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那头传来了黄漾姑姑的询问:“赵老师,黄漾现在还没有回家,你知道她平时都和班级里的哪些同学在一起玩吗?”我急忙给班里的其他同学打电话,但没有一个同学知道黄漾放学后的去向。
我失眠了,黄漾究竟到哪里去了呢?第二天的黄漾奶奶焦急地来到了校长室,对校长说:“黄漾一宿没有回家,怎么办啊?全家二十多人找了整整一夜,却音信全无。
一个孩子自己在外面天气那么冷,能到哪里去呢?”后来她的姥爷在一家网吧门口找到了她,她说和同学闹了一点矛盾,不愿意跟家里人说,心理觉得委屈所以不愿意回家,就在外面住了一宿。
黄漾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她的身上又有怎样的经历呢?她是来自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自从她上中学,我从来没有见过她的父母,每次都自己一人上下学,她个子不高,学校离家远,有十六、七里路,黄漾的身世比较特殊和可怜,父母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母亲远嫁他乡,父亲也从来不照顾孩子。
这个孩子的性格比较孤僻,不愿意和同学接触,从来都是独来独往,学习习惯不好,上课爱搞小动作,跟同学的关系比较紧张……看到孩子的种种表现,我心想这个孩子太缺少爱、缺少家庭的温暖,孩子丢了,二十几人齐上阵平时为什么没有人关心和照顾她呢?孩子的妈妈远嫁他乡,父亲对孩子
又漠不关心,我知道教育和引导孩子的使命就落在了我的肩上,于是,我开始默默地关心和关注这个孩子:孩子中午没有吃饭,我就拿钱给孩子买盒饭;孩子头发凌乱,我就拿梳子帮她梳理整洁;孩子的生活有困难,我就帮她申请了贫困生补贴,每学期有几百元的助学补贴;找了一个同她最好的女同学跟她一起学习;黄漾平时很爱劳动,所以我让她当班级的劳动委员,她得到了老师的信任就更有责任感了,打扫时就连走廊的挂图也被她擦得干干净净;从此她变得积极了,她更加关心和爱护这个班集体了,学习也比原来更加努力了,和同学的关系也变得融洽了……是啊!“教育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这句话使我更明白自己的责任,教育最大的技巧在于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天赋和才干,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取得自信。
有不少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收他到我班来,我认为学生可以选择老师,但老师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利,我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因为有我这样的班主任而能够快乐充实地学习;对于后进生,我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功。
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
”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
我赞成前人的观点和主张。
在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把自己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
在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那么我本人在工作中首先就早来晚走,经常深入班级。
有的学生自习时坐不住凳子,我就在这个时间到教室里备课、讲题,这样做既保持了自习纪律,又为那些坐不住凳子的学生作了“示范”。
应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把情感教育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许多学生都会产生胆怯,没有自信,怕挨批评等一系列的心理负担,作为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在教育过程中多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真诚、关爱。
教师用一种支持的、理解的、温暖的目光,一句适度夸张的赞许或鼓励的话语,一个感人的小故事,或一次充满温暖,欣慰具有安全感的交谈,都可以使学生获取心理上的支持。
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前途的;要在给予支持和关心时注意科学性,不能无原则地夸奖。
对于一些有较强依赖性的学生,要把握好支持原则,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发展其独立自主性。
三、把理想教育与刻苦学习结合起来。
作为教师,既要用理想激发学生们去刻苦学习,又要帮助他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我经常利用早自习时间或者课余时间给学生们介绍学习方法,与他们共同探
讨如何面对人生,面对现实;给他们讲南朝孙康映雪苦读的故事,讲宋朝陈正之勤能补拙的故事,讲顾炎武勤勉好学、终志不懈的故事,等等,使学生始终牢记理想,自强不息。
四、把传统美德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美德,很多名人、伟人他们在立德修身、治国安邦方面有着感人的故事。
如果把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讲给学生们听,足以在思想上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他们走向人间正道。
但是这些人物事迹却代替不了学生们的实际行动,因为我们的学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而且我们的社会即将跨进21世纪,我们的学生即将成为21世纪的青年。
新的社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在等待着他们,各种不同形式的人生观、价值观摆在他们面前,如果不把传统美德教育与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们就很难培养出健康而高尚的品德。
当然,在学习上他们的进取心也将受到不良的影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所教的学生无论在学习和品德上都是优秀的,我对学生的关心和对学校的倾心付出,校领导给了我金钱买不到的荣誉。
由于我专业素质突出,我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2009年,我又先后被评为县级英语学科骨干教师;……这些荣誉的背后,有我艰辛的付出,有多少个日夜批改作业的忙碌与疲倦。
家长们都说:孩子交给赵老师,不仅能学到扎实的本领,还学到了怎样做人!在这里,我冒昧的改用一下冰心先生的一段话:“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
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
”也许,我不能成为冰心笔下那个随时播种便能开花的人,但我可以做一颗流星,在孩子们孤单寂寞或是踌躇满志时,偶尔还会想起:在他们的夜空中,曾有这样一抹光亮陪他们走过一程。
以德育为首,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德育是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既需要我们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去打动我们的学生,去影响我们的学生,又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采取积极措施去帮助教育我们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