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土地目前大致有三种分类

合集下载

土地和土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土地是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

土地和土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土地是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

土地和土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土地是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与基础地质、水文与植物,还包含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以及动物就人类目前和未来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

我国地理学家普遍赞成土地是一个综合的自然地理概念。

认为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土地的定义概括:一般地,我们可以把土地的定义粗略的划分成广义的和狭义的概念。

狭义的土地,仅指陆地部分。

较有代表性的是土地规划和自然地理学家的观点。

土地规划学者认为:“土地是指地球陆地表层,它是自然历史的产物,是由土壤、植被、地表水及表层的岩石和地下水等诸多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自然地理学者认为:“土地是地理环境(主要是陆地环境)中互相联系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所组成,包括人类活动影响在内的自然地域综合体。

”广义的土地,不仅包括陆地部分,而且还包括光、热、空气、海洋……。

较有代表性的是经济学家的观点。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土地是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与的物质和力量。

”美国经济学者伊利认为:“土地这个词它的意义不仅指土地的表面,因为它还包括地面上下的东西。

”从土地管理角度应当怎样定义土地呢?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2年出版的《土地管理基础知识》中这样定义土地:“土地是地球表面上由土壤、岩石、气候、水文、地貌、植被等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

”因此,从土地管理角度,可以认为土地是一个综合体,是自然的产物,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的结果。

土地的不同分类:土地分类是根据土地的性状、地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土地归并成若干个不同的类别。

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有不同的分类。

我国的土地目前大致有三种分类:(1)按土地的自然属性分类,如按地貌、植被、土壤等进行分类;(2)按土地的经济属性分类,如按土地的生产水平、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等进行分类;(3)按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分类,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三大类地类分级表

三大类地类分级表

天然草地 改良草地 人工草地 畜禽饲养地 设施农业用地 农村道路 坑塘水面 养殖水面 农田水利用地 田坎 晒谷场等用地
1
农用地 15 其他农用 地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未经改良,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包括以牧业为主的疏林、灌木草地。 指采用灌溉、排水、施肥、松耙、补植等措施进行改良的草地。 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包括人工培植用于牧业的灌木地 143K 可调整人工草地 指由耕地改为人工草地,但耕作层未受到破坏的土地 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指以经营性养殖为目的的畜禽舍及其相应的附属设施用地 指进行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 指南方宽≥1m,北方宽≥2m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立方米(不含养殖水面)的坑塘常水位以下的面积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专门用于水产养殖的坑塘水面及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155K 可调整养殖水面 指由耕地改为养殖水面,但可复耕的土地 指农民、农民集体或其他农业企业等自建或联建的农田排灌沟渠及其相应的附属设施用地 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1m,北方宽≥2m的梯田田坎 指晒谷场及上述用地中未包含的其他农用地
27
水利设施 用地
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商业、工况、仓储、共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交通、水利设施、特殊用地等。其 中21-25及28等六个二级类(含所属三级类)及“交通用地”中的266一个三界类暂不启用,仍使用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地类进行,“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中包含的农用地、水域、其他建设用地,过渡期暂不变动 指城市居民点 指设建制镇的居民点 指镇以下的居民点 指居民点以外的各种工矿企业、采石场、砖瓦窑、仓库及其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建设用地,不包括附属于工况、企事业单位 的农副业生产基地 指以经营盐业为目的,包括盐场及附属设施用地 指居民点以外的国防、名胜古迹、风景旅游、墓地、陵园等用地 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用地,包括民用机场、港口、码头、地面运输管道和居民点道路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指铁道线路及场站用地,包括路堤、路堑、道沟及护路林地铁地上部分及出入口等用地 指国家和地方公路(含乡镇公路),包括路堤、路堑、道沟、护路林及其他附属设施用地 指民用机场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指人工修建的客、货运、捕捞船舶停靠的场所及其相应附属建筑物,不包括常水位以下部分 指运输煤炭、是由和天然气等管道及其相应附属设施地面用地。 指用于水库、水工建筑的土地 指人工修建总库容≥10万m³,正常蓄水位以下的面积 指除农田水利用地以外的人工修建的沟渠(包括渠槽、渠堤、护堤林)、闸、坝、堤路林、水电站、扬水站等常水位岸线 以上的水工建筑用地

全国土地分类-三大类

全国土地分类-三大类

全国土地分类注:*指生态退耕以外,按照国土资发(1999)511号文件规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将耕地调整为其他农用地,但未被破坏耕作层,不作为耕地减少衡量指标。

土地分类体系说明我国在1984年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在1 989 年9月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这两个土地分类自发布实施以来,基本上满足了土地管理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但是,随着新的《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实施,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范围及与土地分类的衔接。

同时,根据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土地有偿使用出及第三产业用地的发展,也要求对原有城市土地分类进行适当调整。

并且,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学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已提到议事日程,实施统一管理的基本条件亦已基本具备,普遍要求在原有两个土地分类和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城乡土地统一分类,汇总出全国城乡统一的土地数据成果和其他调查成果,以利于全国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和调查成果的扩大应用。

根据上述要求,在研究、分析两个现行土地分类基础上,修改、归并成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

这次修改土地分类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以现有两个土地分类为基础,以最小的修改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土地管理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给今后的发展、修改留有足够空间的情况下,研究制订适应全国城乡土地统一管理需要的土地分类体系。

2.基本原则(1)实用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尽量满足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工作需要的情况下,维护土地分类的科学性,并尽可能的与其他部门的相关规定及国际惯例保持一致。

(2)连续性原则。

土地分类标准既要发展、修改,又要同原有体系和调查成果相衔接,尽可能小改、不改,也为以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3)多途径满足土地管理需要的原则。

全国土地分类-三大类

全国土地分类-三大类

全国土地分类注:*指生态退耕以外,按照国土资发(1999)511号文件规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将耕地调整为其他农用地,但未被破坏耕作层,不作为耕地减少衡量指标。

土地分类体系说明我国在1984年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在1 989 年9月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这两个土地分类自发布实施以来,基本上满足了土地管理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但是,随着新的《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实施,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范围及与土地分类的衔接。

同时,根据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土地有偿使用出及第三产业用地的发展,也要求对原有城市土地分类进行适当调整。

并且,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学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已提到议事日程,实施统一管理的基本条件亦已基本具备,普遍要求在原有两个土地分类和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城乡土地统一分类,汇总出全国城乡统一的土地数据成果和其他调查成果,以利于全国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和调查成果的扩大应用。

根据上述要求,在研究、分析两个现行土地分类基础上,修改、归并成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

这次修改土地分类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以现有两个土地分类为基础,以最小的修改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土地管理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给今后的发展、修改留有足够空间的情况下,研究制订适应全国城乡土地统一管理需要的土地分类体系。

2.基本原则(1)实用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尽量满足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工作需要的情况下,维护土地分类的科学性,并尽可能的与其他部门的相关规定及国际惯例保持一致。

(2)连续性原则。

土地分类标准既要发展、修改,又要同原有体系和调查成果相衔接,尽可能小改、不改,也为以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3)多途径满足土地管理需要的原则。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土地分类是指在研究分析各类土地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类型。

土地分类成果可直接用于生产和土地科学的研究。

土地分类的目的是如实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管理土地提供依据。

一,我国主要采用三种土地分类系统1.土地自然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分类,也可以依据土地的某一自然特性分类,还可以依据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2.土地评价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分类。

我国城镇土地的分类是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利用的方式、经营的特点和覆盖的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分类。

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的发展过程我国的土地分类体系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984 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

1989 年9 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

在研究、分析两个现行土地分类基础上,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下发了“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并于2002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8月10日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老八类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 年9 月颁布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规定全国土地利用现状采用两级分类,统一编码排列。

其中一级分8 类,二级分46 类。

具体分类的名称及含义见表1。

表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1984年标准)一级分类二级分类含义代码名称代码名称1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包括熟地、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

我国土地的分类标准

我国土地的分类标准

我国土地的分类标准我国土地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林地三大类别。

其中,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

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城镇建设、工矿企业建设、交通运输建设等的土地。

林地是指用于森林植被生长和保护的土地。

这三大类别的土地在我国的土地利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用地是我国土地利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用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是我国粮食和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用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其中耕地面积较大,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

园地和林地则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为我国果蔬和林木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其次,建设用地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

在城镇化建设中,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工矿企业建设、交通运输建设等。

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的一些重要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

这些地区的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林地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和北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林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林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草原生态保护等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综上所述,我国土地的分类标准涵盖了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林地三大类别,它们在我国的土地利用中各司其职,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用地是我国粮食和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建设用地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林地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宝贵性,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类别划分标准

土地类别划分标准

土地类别划分标准土地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地,各国和地区都会对土地进行分类。

以下是我国土地分类标准的几个主要方面: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将土地分为一级类和二级类。

一级类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其中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工矿、交通等用地,未利用地指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

二级类是在一级类的基础上,对每一种用地的具体用途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例如耕地可以分为水田、旱地等。

二、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分类是指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条件和利用状况等因素,将土地分为不同的类型。

我国土地资源分类标准主要分为三类: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其中,农业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工矿、交通等用地,未利用地指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

三、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对土地的利用进行规划和管制的一种制度。

我国实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控制土地的用途和开发利用,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

四、土地登记制度土地登记制度是指对土地的权利人进行登记造册,并对其实施监督和管理的一种制度。

我国实行土地登记制度,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登记、使用权登记和租赁权登记等。

通过土地登记制度,可以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市场的规范和发展。

五、土地管理机构和队伍我国设立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

各级地方政府也设立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的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

同时,还加强了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土地管理队伍,为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六、土地调查与评价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地,我国实行了土地调查与评价制度。

通过开展定期的土地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全国各地的土地利用现状、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等信息,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分类文档。包括84年到现在的分类标准

土地利用分类文档。包括84年到现在的分类标准

土地分类是指在研究分析各类土地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类型。

土地分类成果可直接用于生产和土地科学的研究。

土地分类的目的是如实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管理土地提供依据。

一,我国主要采用三种土地分类系统1.土地自然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分类,也可以依据土地的某一自然特性分类,还可以依据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2.土地评价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分类。

我国城镇土地的分类是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利用的方式、经营的特点和覆盖的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分类。

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的发展过程我国的土地分类体系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984 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

1989 年9 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

在研究、分析两个现行土地分类基础上,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下发了“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并于2002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8月10日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老八类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 年9 月颁布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规定全国土地利用现状采用两级分类,统一编码排列。

其中一级分8 类,二级分46 类。

具体分类的名称及含义见表1。

表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1984年标准)注:①我国丘陵山区的耕地面积中,田埂、土坎所占比例较大。

有些高坡田、土坎所占面积高达50%以上。

因此,要扣除耕地中南方宽不小于1.0m、北方宽不小于2.0m的田坎,并计入未利用土地的二级地类中。

②郁闭度是指林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整个林地面积的百分比。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主要基于土壤的质地和发生类型。

首先,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大类。

砂质土的颗粒较大,含沙量多,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但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颗粒细腻,含沙量少,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差;壤土的颗粒大小适中,含沙量一般,渗水速度和保水性能都适中,通气性能也较好。

其次,根据土壤的发生类型,我国有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系列。

这些发生类型是在不同的气候、地形和人为活动影响下形成的。

例如,红壤系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棕壤系列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湿润地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土壤学专业书籍或咨询该领域的专家。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三大地类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三大地类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三类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指种植桑树的园地。

指由耕地改桑122园为桑园,但作122K可调整桑园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指种植茶树的园地123茶园123K可调整茶园指由耕地改为茶园,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指种植橡胶树的园地橡指由耕地改124胶为果园,但作园124K可调整橡胶园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指种植可可、咖啡、沽棕、胡椒、花卉、药材等其其他园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指由耕地改125为其他园地,地125K可调整其他园地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点绿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护路、护岸林。

指树木郁闭度)20%的疏林地。

有指由耕地改林131林为有林地,但13地地131K可调整有林地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灌132木林指覆盖度二40%勺林地。

地(续上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三类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含义编 号三大类名称编 号名 称编号名称143 人工草地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包括人工培植用于牧业的灌木地。

143k,可调整人工草地,指由耕地改为人工草地,但耕作层未被套破坏的土地。

143K 可调整人工草地指由耕地改为人工草地,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15其他农 用地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 的农用地151畜牧饲养地指以经营性养殖为目的的畜禽舍及其相 应附属设施用地152设施农业 用地指进行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 产设施用地153 农村道路指农村南万宽>1米,北方宽<2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154 坑塘水面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万立方米(不含养殖水面)的坑塘正常水位以下的面积155养殖水面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专门用于水产 养殖的坑塘水面及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155K 可调整养殖水面指由耕地改为养殖水面,但可复耕的土地156 农田水利 指农民、农民集体或其他农业企业等自土地用土地311荒草地指树木郁闭度(表层为土质,生长杂草,不包括盐碱地,沼泽地和裸土地312盐碱地指表层盐碱聚集,只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土地313沼泽地指经常积水或渍水,一般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314沙地指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无植被套覆盖的土地315裸土地指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316裸岩石砾地指表层为岩石或石砾,具覆盖面积>70%的土地317其他未利用土地指包括局寒荒漠,苔原等尚未利用的土地32其他土地指未列入农用地,建设用地的其它水域地321河流水面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以下的土地322湖泊水面指天然开成的积水区常水位岸线以下的土地323苇地指生长芦苇的土地,包括滩涂上的苇地324滩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畜水位与最大洪水位滩地,不包括已利用的滩涂。

土地分为哪几种类型

土地分为哪几种类型

土地类型分类1(一)根据土地所有权分类土地根据所有权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其拥有的土地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一定社会形态下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土地私有制,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合作化,建立了两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并在法律上确认下来,形成了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

土地使用权是指具备法定条件者,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约定对国有土地或农民集体土地所享有的占有、利用、收益和有限处分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是中国土地使用制度在法律上的体现。

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国有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并取得收益的权利,而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是指农民集体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并取得收益的权利。

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可分为农用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

(二)根据土地用途分类根据土地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三)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

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土地类型分类21、农用地。

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等。

2、商业用地。

是指规划部门根据城市规划所规定该宗地块的用地性质是用于建设商业用房屋,出让后用地的使用年限为40年。

土地分类三大类

土地分类三大类

土地分类三大类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根据其用途和性质的不同,土地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

在现代社会中,土地的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土地的种类和特点入手,介绍土地在农业、工业和居住领域中的分类。

一、农业土地农业土地是指供农业生产和农田建设使用的土地。

根据其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农业土地可以分为耕地、园地和林地。

1. 耕地耕地是指适宜耕种作物和进行农业生产的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耕地通常具有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水源。

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和适宜作物的不同,耕地又可以分为良田、中田和劣田等不同等级。

良田一般用于种植粮食作物,中田适合种植经济作物,而劣田则可以用于种植禾木杂粮等地势较差的作物。

2. 园地园地是指用于种植果树和蔬菜等农作物的土地。

园地通常需要具有较好的排水条件和阳光照射条件,适宜让果树和蔬菜快速生长。

园地可以根据种植物的不同分为果园、菜园等不同类型。

3. 林地林地是指适宜生长林木的土地,可以用于种植林木、保护植被和防止土壤侵蚀。

林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类型的林地可以分为天然林、人工林、风景林等。

二、工业土地工业土地是指用于工厂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土地,通常需要接近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

根据其适用的工业类型和用途,工业土地可以分为工厂用地、仓储用地等。

三、居住土地居住土地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区域,包括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等。

居住土地的规划和设计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发展。

根据其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居住土地可以分为住宅小区、商业街区等。

综上所述,土地在农业、工业和居住等领域中的分类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类型的土地在不同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提供着坚实的基础。

中国土地资源分区概述

中国土地资源分区概述

土地资源的保护情况
土地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土地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如《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为土地资源的保护提 供了法律保障。
土地资源保护工程
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土地资源保护工程,如水土保持、土地复垦、退耕还林等,提高了土地资源的生态功能和生产 能力。
土地资源监测与评估
土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
在土地开发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实现土地开发与保护的平 衡。
土地资源的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优化区域 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 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城乡土地 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 城乡共同发展。
未利用地
指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 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 泽地等。
土地资源分区的重要性
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根据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将全国划分为 不同的土地利用区,有利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提高土 地资源的利用率。
有利于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通过土地资源分区,可以明确各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向和重 点,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半湿润半干旱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包括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东北 平原。该区域降水较少,季节分 布不均,土地资源相对东南部地 区较少。
干旱区
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包括 新疆、甘肃、青海等省份的沙漠 和戈壁地带。该区域气候干燥, 降水稀少,土地资源有限。
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
农业用地
中国农业用地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口增长,农业用地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双重压力。

土地的分类(总结5篇)

土地的分类(总结5篇)

土地的分类(总结5篇)土地的分类总结(一):一、土地分类介绍土地分类有利于土地开发管理和城市规划编制,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方法和依据之一。

土地分类服务于城市规划,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对于城市不一样规划目的,土地分类中会划分不一样的标准。

在法律上,中国土地分类主要按土地的用途和利益性质两个标准进行划分,具体如下:土地分类是土地科学的重要资料和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针对于此刻农村地区开展土地流转的时候,有利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产评估和土地利用规划做的前期工作。

土地分类指的是土地类型的划分。

1.按照依土地利益性质分类:土地能够分为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

2.按照用途进行土地分类:能够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

二、国家土地分类标准1.耕地土地分类主要有水田、水浇地、旱地。

2.园地土地分类主要有果园、茶园、橡胶园、其它园地。

3.林地土地分类主要有乔木林地、竹林地、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木林地、灌丛沼泽、其他林地。

4.草地土地分类主要有天然牧草地、沼泽草地、人工牧草地、其他草地。

5.商服用地分类主要有零售商业用地、批发市场用地、餐饮用地、旅馆用地、商务金融用地、娱乐用地、其他商服用地。

6.工矿仓储主要有工业用地、采矿用地、盐田、仓储业用地。

7.住宅用地主要有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

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性用地主要有机关团体用地、新闻出版用地、教育用地、科研用地、医疗卫生用地、社会福利用地、文化设施用地、体育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地。

9.特殊用地主要有军事设施用地、使领馆用地、监教场所用地、宗教用地、殡葬用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10.交通运输用地主要有铁路用地、轨道交通用地、公路用地、城镇村道路用地、交通服务场站用地、农村道路、机场用地、海口码头用地、管道运输用地。

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主要有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海滩涂、内陆滩涂、沟渠、沼泽地、水工建筑用地、冰川及永久积雪。

12.其他土地主要有空闲地、设施农用地、田坎、盐碱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

土地权属

土地权属

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土地归并成若干个不同的类别。

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有不同的分类。

我国的土地目前大致有三种分类:(1)按土地的自然属性分类,如按地貌、植被、土壤等进行分类(2)按土地的经济属性分类,如按土地的生产水平、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等进行分类;(3)按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分类,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土地管理法》定义:"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土地,在上述三种分类的基础上,我国土地管理工作者又盖特征等因素,将我国土地分为了8大类、46小类。

8大类土地是: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

(1)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小于1.0米,北方宽小于2.0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耕地中又分出灌溉水田、(2)园地是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复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树大于合理株树70%的土地,包括果实苗圃等用地。

(3)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草林。

6个二级地类。

(4)牧草地是指生长草木植物为主,用于蓄牧业的土地。

草本植以下,用于牧业的均划为牧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疏林、灌木草地。

牧草地又分出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3个二级地类。

(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是指城乡居民点、独立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工矿、国防、名胜古迹等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内部交通、绿化用地)。

土地分类三大类

土地分类三大类

土地分类三大类土地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基本的条件。

为了保证我们拥有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土地分类可谓功不可没。

首先介绍第一类土地——耕地,它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地势平坦、灌溉便利、土壤肥沃等,但这些优势只能在土地平整后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所以,国家规定占用耕地应当“占多少,垦多少”。

介绍完了农业用地,下面该介绍第二类土地了——建设用地。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为了使这种发展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土地的分类就要跟上,于是建设用地就来了。

建设用地包括居民点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军事用地和特殊用地六大类。

这六类用地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比如工矿用地中有一项叫做“厂房占地”,所占的范围相当广泛,而且大都在距离城镇较远的地区,主要原因是为了减少对居民点的干扰,以免造成人员伤亡。

所以,想要合理规划,少占耕地,建设用地这个标准一定要遵守!其次介绍第三类土地——生活用地。

说起生活用地,很多人会想到居民小区、城乡道路,但这只是一部分,大量的土地被城市绿化带所占据。

无论何时何地,森林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之一,国家把它列入了生活用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还有荒草地、裸土地、盐碱地,它们的分布与人类息息相关,甚至决定着人类的生死存亡。

所以在生活用地中,每个人都应遵守法律,认真爱护环境。

这样,地球妈妈才能青春常驻,让人类可持续发展,可见,只有人人爱护环境,尊重自然,环境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最后介绍第三类土地——生活用地,它是土地中最重要的一类。

正因为有了它,人类才可以居住;正因为有了它,地球才会保持生机;正因为有了它,我们的家园才会那样美丽。

所以生活用地必须有所保障,否则世界将乱成一团糟。

当然,生活用地是人类生存的保障,是最重要的一类。

人人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牢牢记住它,让它越来越多,越来越美丽。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让地球更加富饶,让人类更加文明。

土地分类试行三大地类

土地分类试行三大地类
245
医疗卫生用地
指医疗、卫生、防疫、急救、保健、疗养、康复、医检药检、血库等用地。
246
慈善用地
指孤儿院、养老院、福利院等用地。
25




指供人们日常居住的房基地(有独立院落的包括院落)
251
城镇单一住宅用地
指城镇居民的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用地。
252
城镇混合住宅用地
指城镇居民以住宅为主与工业或商业等混合用地
285
墓葬地
指陵园、墓地、殡葬场所及附属设施用地
3





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31





指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
311
荒草地
指树木郁闭度<表层为土质,生长杂草,不包括盐碱地,沼泽地和裸土地
312
盐碱地
指表层盐碱聚集,只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土地
313
沼泽地
指经常积水或渍水,一般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
136
苗圃
指固定的林木育苗地,136k:可调整苗圃,指由耕地改为苗圃,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136K
可调整苗圃
指由耕地改为苗圃,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14



指生长草本植树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141
天然草地
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未经改良,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疏林、灌木草地。
154
坑塘水面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万立方米(不含养殖水面)的坑塘正常水位以下的面积
155
养殖水面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专门用于水产养殖的坑塘水面及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土地分类三大类

土地分类三大类

土地分类三大类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的题目叫“土地分类三大类”。

“土地分类三大类”也就是说把土地分成三类,其实它们并不是同一种类,因为他们的性质、作用都不一样。

现在请看:下面我来介绍一下三类土地:第一类是耕地,第二类是林地,第三类是草地。

为什么叫做“耕地”呢?我们知道种子发芽以后才能长出幼苗。

所以只有植物生长的地方才可以称为“耕地”。

比如,农村里的田野、山地和果园等。

这些地方都属于耕地,也就是“农田”。

那为什么要把他们叫做“耕地”呢?因为在古代人们认为:“凡是种庄稼的地方,就可以当做耕地来用。

”不过,现在有了新的说法,那就是:“人类能够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才叫做耕地。

”“农田”的主要职责就是“种庄稼”。

还有,种子是“被庄稼”给“播种”到地里去的,而庄稼又是“被人类给“收割”了。

这样一看,这个地方就相当于是“收获”庄稼的地方。

而这个“收获”庄稼的地方就是“耕地”了。

所以现在一般把“耕地”给称为“农田”。

2。

为什么叫做“林地”呢?“林”在中国汉语里是“树木”的意思,所以把林地叫做“森林”。

“森林”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比如说“树林”、“森林公园”等。

还有,由于树木对我们人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人们经常把“树林”、“森林”、“森林公园”等词汇给“搬”进了课文里。

这样一来,课文里就经常出现“树林”、“森林”、“森林公园”等词汇。

第二类是林地,也就是说一般没有人或动物居住的地方。

比如说“原始森林”、“灌木丛”等。

而“灌木丛”顾名思义就是一些矮小的灌木,所以我们常把“灌木丛”叫做“灌木”。

比如说“小树林”、“灌木丛”、“灌木”、“森林”、“乔木”等。

比如说《草原》里的“草原”、《白杨》里的“白杨”、《荷花淀》里的“荷花淀”、《风景谈》里的“风景”等。

这些地方是没有人或动物居住的,所以就可以叫做“林地”。

最后一类是草地。

我们可以把草地理解成“长草的地方”。

比如说“荒草地”、“牧草地”等。

但是“牧草地”只是一块草地,因为他“上面没有动物或植物”,所以就可以叫做“草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土地目前大致有三种分类:
(1)按土地的自然属性分类,如按地貌、植被、土壤等进行分类;
(2)按土地的经济属性分类,如按土地的生产水平、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等进行分类;
(3)按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分类,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管理法》,科学地将我国土地分为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土地管理法》定义:
一、"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二、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土地,在上述三种分类的基础上,我国土地管理工作者又将土地作了更进一步的分类,其方法是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使用的土地利用现状体系,根据土地的用途、利用方式和复盖特征等因素,将我国土地分为了8大类、46小类。

[8大类土地是: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

(1)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小于1.0米,北方宽小于2.0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耕地中又分出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5个二级地类。

(2)园地是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复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树大于合理株树70%的土地,包括果实苗圃等用地。

(3)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草林。

林地又分出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和苗圃6个二级地类。

(4)牧草地是指生长草木植物为主,用于蓄牧业的土地。

草本植被复盖度一般在15%以上、干旱地区在5%以上,树木郁闭度在10%以下,用于牧业的均划为牧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疏林、灌木草地。

牧草地又分出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3个二级地类。

(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是指城乡居民点、独立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工矿、国防、名胜古迹等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内部交通、绿化用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中又分出城镇居民点、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盐田和特殊用地5个二级地类。

(6)交通用地是指居民点以外的各种道路(包括护路林)及其附属设施和民用机场用地。

交通用地中又分出铁路、公路、农村道路、民用机场、港口码头5个二级地类。

(7)水域是指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不包括泄洪区和垦植3年以上的滩地、海涂中的耕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

水域用地中又分出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苇地、滩涂、沟渠、水工建筑物、冰川及永久积雪9个二级地类。

(8)未利用土地是指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

未利用土地中又分出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坎和其他8个二级地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