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质疑能力培养课题研究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南召县白土岗镇火神庙学校课题组质疑释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所谓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并解决疑难问题。

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因此,质疑释疑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呢?一、设置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课堂气氛对学生的智力活动影响很大。

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而过于严肃和单调、呆板的课堂气氛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

因此,要引导学生质疑,创设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至关重要。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问题。

对于那些在平时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么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和他们一起讨论来加以引导,并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切不可强行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深信不疑,按老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让学生知道大胆质疑是认真学习的表现,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多思考,对于那些提不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教师也切莫冷眼旁观或让其难堪,而要对其启发引导,理解学生的思路,给学生圆满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

这既可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受到锻炼,得到提高,又可使学生因自己终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感到心理满足。

如此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质疑环境,为每一个敢问不会问、会问不敢问的同学解决了后顾之忧。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

二、给学生足够的质疑时间,让学生能够质疑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因而,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

一、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出适合学生质疑的轻松和谐的环境,激发质疑兴趣,让学生敢思、敢问,乐探究。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摒弃疑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之一。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

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

2、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学生要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

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1)创设情境,唤起质疑欲望。

如教学十一册《向命运挑战》时,教师谈话激趣导入:大家都知道张海迪,从小学起患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

但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和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小学到大学的学业,掌握了好几种外语,翻译、创作了不少作品,成为一代楷模,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位像张海迪这样向命运挑战的英雄人物。

(出示课题)他们事迹更使人惊叹,甚至使人不敢相信世上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

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读题目后,自然很想知道文章写谁?挑战什么?怎样挑战的?(2)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如教学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读到写小女孩美丽的外貌:“那金黄色的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方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分析近几年来小升初的语文毕业试卷,不难看出题型已逐步向中高考靠近,内容上死记硬背的知识太少,则注重学生的平时积累和广泛的课外阅读从而全面衡量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语文学科的均分总是徘徊在 60 多。

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广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重视和培养好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学生智力的提高依赖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心理学也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这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自徐州市实施“学讲计划”以来,有越来越多的老师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然而因理解的缺陷和方法的不当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仍不尽人意。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语文能力的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2.重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忽视逻辑思维的培养3.重视思维结果的正确性,而忽视思维过程的训练二、国内外此类课题研究的现状马克思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

”斯大林说:“语言是直接与思维联系的。

”这些论述都说明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

国外对于“语文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研究侧重在引领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发散思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

但是,与我国语文教学所具有的汉语的学习特征,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这一领域国外的研究内容并不多见。

在我国,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荀子说:“诵读以贯文,思索以通知”。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对学思结合的问题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形成了“语文训练与思维训练并举”的原则。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质疑能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质疑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质疑能力低年级的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对周围事充满好奇,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

他们的思想自由,思维还没有被繁重的学习任务、僵化的教学模式和再现性的考试所阻碍、所定势。

因此,质疑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题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一、氛围,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但是以前的课堂教学一般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

现在,我们教师应该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

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课堂说得头头是道的大多是优生,潜能生只是一旁观望。

这时,教师只要注意提供质疑机会,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质疑的热情。

例如: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我有意识地创设质疑情境,然后说:“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比乌鸦的办法好?”这么一说,学生兴趣就高涨起来了。

有的学生说:“把瓶子拿歪,让水流到瓶口边;”有的学生说:“拿一根吸管即方便又能喝着水。

”这样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我在安排小组合作时,考虑学生中个别差异比例搭配,一般六人为一小组。

“二优三中一差”在小组质疑时,由小组长主持,各组员提出预习中产生的疑问,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尝试解答。

这个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质疑,甚至答疑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在预习时动脑想,动手记,动口说。

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参与者,都是学习的主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小组间的质疑后,剩下一些理解不深刻的问题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了。

这些问题一般是优生提出来的,这时教师相机引导,设计一些放缓坡度的小问题,此时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中下水平的学生。

可见,教师给学生一个质疑的机会是多么重要啊!它不仅使学生思维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而且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

二、示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从心理学角度说:多问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求知欲望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的这份天性,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

质疑能力的培养

质疑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质疑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要培养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呢?本文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形成质疑意识、掌握质疑方法、课堂注意创设情景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关键词:课堂质疑能力培养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源于质疑。

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要培养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呢?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质疑氛围课前,用微笑迎接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心中充满阳关,消除紧张心理。

课堂上,用微笑鼓励每一位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用温馨的话语激励他们:“你真棒!”“这个问题很有创意,连老师也没想到!”“你替老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试想,倘若整天板着脸上课,久而久之,学生对你产生恐惧心理,望而生畏,,他们又怎么敢向你提问题呢?二、鼓励质疑、提倡质疑,让学生勇于质疑课堂上,学生只要能提出问题,无论质量如何,教师首先应真诚大胆肯定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及时给予评价和表扬,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其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激发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和热情,然后再更正错误。

同时树立质疑榜样,在课堂中开展课末评选“质疑小能手”等活动,在班级中形成质疑之风,激发每位学生踊跃质疑。

三、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有效质疑光有质疑意识不行,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质疑方法,才能做到有效质疑。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

反思常规解法,捕捉“问”的契机,要教给学生提问的着眼点和具体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何处下问,怎么下问。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报告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报告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中期小结马甸镇初级中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传递思想、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师生认知活动的桥梁。

如何解决问题它既能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能及时地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教师。

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主动参与,能否成为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完整的学习过程,问题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

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

正如人类的每一项事业都追求着确定的目标一样,教学研究也需要自己的问题。

正是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研究,发现新观点和新方法,达到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境界。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甚至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可见提问对于受教育者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世纪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今课堂教学中,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法仍然很盛行,因而使学生养成了等待老师向他提问,向他质疑的习惯,并在回答问题时还要去力求遵循老师的提问意图和思路,这样抑制了学生对发现问题的兴趣,影响了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实验教材中,增设了大量的以问题情境为学习主题和探索的容,我校在开展“以问题引导探究”的教学上做了许多有效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解决问题的意义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

因此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质疑问难的能力,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1、通过研究形成问题情境创设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方式。

以“疑”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以“疑”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以“疑”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过程总是从有问题开始的,又以解决问题而告终。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想、去说、去做。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从实践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激疑——创造的起步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金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遇事都问个为什么”。

因此教学时,我们要设置教学情境,利用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去学习,从而主动地完成学习活动。

如教学《夜莺之歌》一课时,我先板书课题,然后借机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兴趣高昂,有的学生会问“夜莺指谁?夜莺唱歌要做什么?……”这样让学生抓住题目的矛盾入手,创设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使他们产生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深厚兴趣。

又如《捞铁牛》一文,捞“牛”前的准备工作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读重点段,先弄清准备工作是哪几方面,然后再引导学生探知领域,知其所以然。

这时,可这样激起“在这些准备中,用到了哪些与捞铁牛有关的东西?对此,你有何疑问?”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准备两只木船?为什么船舱要装满泥沙?为什么船之间要搭一个架子?等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理解到怀丙做这些准备工作的真正目的。

二、引疑——创造的钥匙当学生各种疑点激发出来后,所提出的问题往往很乱很碎,难以抓住重点,这时教师要善于选择有目的引导,不能采取否定的态度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熄灭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而要帮助学生学会探索去把握文本的主旨。

一个好的问题,往往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而有质量问题,往往会像金子埋在沙子中一样,需要教师去发现和挖掘,这就是引疑。

引疑,不同的课文,要用不同的方式。

小学数学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课题的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课题的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课题的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篇一:学生质疑能力培养课题研究“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的课题研究开题计划一、课题的提出我校自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这些年来,给我们一线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积极的教改精神、教育内容的变革,教育形式的变革,师生关系的变革。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更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面对这一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挑战,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轴。

我记得教育部曾提出了一个基础教育领域中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保护学生的提问意识。

这无疑就是告诉我们一线教师这样一个道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是极其重要。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

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可见问题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问题不仅是数学的灵魂,还是思维意识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㈠课题研究的目标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旨在“让学生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目的,为推进我校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2、通过探索与研究,使本校教师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组织教学,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的地位,依据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活动。

㈡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基本模式框架下的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

课题主要围绕着三个方面去研究:1、教师课堂提问的方式和方法的研究。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开题报告)(最终定稿)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开题报告)(最终定稿)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开题报告)(最终定稿)第一篇: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开题报告)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开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教学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探索如何提出问题,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是新世纪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基础教育领域,提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环境,激发学生独立探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与习惯。

这种方法不是以设问组织课堂教学,也不是站在问题面前去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由教师创设提出问题的实际环境,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在日本,当前教育研究有两个中心课题。

其一就是“问题解决的教育”。

我国的台湾地区对新教材提出了一个实用原则,强调让学生用教学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此外,在近20年间召开的20多次国际教育大会上,也都将“问题解决”作为专题研究课题之一。

“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科素养的核心,也是一种创新能力。

因此,在21世纪的课堂教学上,大力实施“问题解决”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求知、自主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此可见,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问题的提出:上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教育界提出“问题解决”的口号,在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讨。

目前国内对这个课题的一些研究在课堂教学及学生能力中如何评价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还没有跟上。

课堂中学生提问题缺乏时间和思考空间的保证,学生所提问题以及问题情境创设的性质和类别尚无深入的研究,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的 1意识和能力的策略也缺乏系统的探讨三、课题构想(一)研究课题概念的界定问题意识表现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由此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中学生英语质疑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英语质疑能力的培养

- 184-校园英语 / 基础教育研究中学生英语质疑能力的培养安庆市白泽湖中学/程国清 孙明“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一直以来,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学生英语质疑意识淡薄,质疑能力较差,阻碍了英语课改的推进,也制约了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已由语言能力培养向学科核心素养迈进,英语思维成了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必备良好品格之一。

一、中学英语教学质疑的现状分析为培养学生的英语质疑能力,在2010年笔者主持了《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G10081;结题证书编号:【2015】040)的课题研究。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关于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质疑现状的问卷调查,对高中实验班31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分析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质疑现状令人担忧:不想质疑、不敢质疑、不会质疑,不重质疑。

1.不想质疑。

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质疑意识淡薄,基本没有质疑、提问的习惯,英语课堂中经常提问的学生只占18.2%,基本不提问的学生达到81.8%。

多数学生(87.5%)在英语课上忙于记笔记,主动思考并回答老师提问的学生只占12.5%。

2.不敢质疑。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由于多种原因不敢质疑,他们对教师的讲授内容基本上处于接收状态。

原因:胆小,不敢对教师的观点提出异议;怕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被同学嘲笑或被老师责骂;英语基础薄弱而羞于开口。

3.不会质疑。

问卷中有一个问题:“你是一个善于提问、质疑的学生吗?倘若不是,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统计结果是86%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善于提问、质疑。

他们认为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有:性格内向,羞于与人交流,不敢质疑;习惯于被动接受式的英语学习,英语思维能力欠缺,不会质疑;老师引导不够,不善质疑。

4.不重质疑。

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基本不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重视学生质疑 培养质疑能力

重视学生质疑 培养质疑能力

重视学生质疑培养质疑能力作者:邓松兴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52期摘要:问题即思维,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思维。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问题;思维;培养;质疑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08-02《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问题即思维,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思维。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质疑问难的心理自由,帮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质疑的习惯。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要放下架子,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使其深刻地感受老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到: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要求或不是本课所要解决的内容时,当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结结巴巴时,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或教师上课时已反复强调过,而学生又当作问题提出时,都不嘲笑、不讽刺、不指责学生,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2.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不能站在教科书、标准答案或成人的角度看待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没有顺着自己的思路质疑问题,稍一偏离自己的要求就认为学生的问题“没有说到点子上”,“提出的问题没有深度”,“没有读懂文章”等,打击学生的信心,限制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表达的欲望。

历史小课题研究

历史小课题研究

历史探究性小课题:1.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2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课本插图3.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历史课堂4.有效的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5.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导入方法探究1.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方案:①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学生学习习惯。

缺乏主动意识,在课堂上被动的接收知识,并没有创造性的理解。

随着知识的难度加大,加上初二愈加严峻的两极分化趋势,如何保证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能有效的接收知识成为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②学生阅读量较小,知识面窄,难以提出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

针对教材中的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跳不出固有思维模式。

而现有的历史方面的书籍多数是研究性的材料,专业性较强,学生不喜欢读书。

③学生顾虑太多,怕提出问题被嘲笑或说出风头。

尤其是初二年级学生性格养成阶段,自尊心较强,抗挫折能力稍差。

措施一、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问。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乐于发问。

三、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善于发问。

四、设置教学悬念,赞赏学生产生问题。

2.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课本插图方案:初中的历史教材对历史的描写比较笼统,加之历史课程内容的特性,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过程的枯燥无味。

学生们整天面对着堆积如山的作业,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一扫原来沉闷的教学氛围,实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图片和文字都是记录历史的重要载体,是人类了解历史的重要手段。

在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图片所占的篇幅越来越大,图文结合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些年来,图片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各地高考试卷,并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

首先教师要将插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传授学生读图的基本方法一是带着问题读图,增强针对性二是围绕重难点读图,提高有效性。

再次图文转换,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用语言来描述插图信息用插图来描述文字材料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质疑能力的培养

质疑能力的培养

质疑能力的培养一、目的、意义(问题提出)1、课题研究背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牛顿指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美国孩子胆子特别大,他们不怕天黑,不怕单独外出;说话“冲”,善交际,一般也较有主意,敢想敢闯。

在这方面其他国家的孩子就不如美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美国的教育特别重视对孩子从小自立自主精神的培养,注重对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质疑能力的培养。

美国家庭经常问自己的孩子:“今天向老师提了什么问题?”以此激励学生不断地向老师质疑,向权威质疑,也就不断地去探索、学习、提高。

而由我国一些专家组成的“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北京出版社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最新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调查结果显示:在上课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8%,初中生占5.7%,高中生占2.9%。

因此,在当今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2、现状分析: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疑惑是一件极平常的事,可是我们的教育往往使学生有疑而不敢质疑,长期压制学生的这种质疑精神,或认为有疑问就是学习不认真这是不对的。

学生质疑是积极思考的表现,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应当积极保护。

如果学生只知道教师说一就是一,从来不问“为什么不是二”,这对于学生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言面寓是不利的。

⑴、教师:不敢放开时间让学生发问,一是因为没有耐心,等不到学生发问;二是害怕学生提出一些与教学重点难点不着边界的问题,影响教学进程。

所以往往“钓鱼”式,也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但只是让学生一味地顺着教师的思路离心式热油泵把教师想要表达的东西演练出来,从而压抑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⑵、家长:上学前,往往都叮嘱自己的孩子要听老师的话,放学后,常询问的是今天上课乖了没有。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计划课题以培育学生能力为导向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计划课题以培育学生能力为导向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
保障条件的论证
(1)完善的组织保障。确立了以郭德生校长为主持人的课题研究组。郭德生校长是小学高级教师,也是我县青年骨干教师,他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有着准确的定位,在本课题研究工作中主要负责策划。其他参加研究的教师曾参与完成过课题研究,也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者,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能增强研究的实效。
第二部分:从教学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困境、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对探索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结合当前“高效课堂”实施的背景,借鉴全国各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比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和“10+35”、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为新型教学模式的提出提供启示与参考。
教导处
主任
中小学
一级
本科
碧洲镇宏山中心小学
预期的主要成果
A、专著B、论文C、研究报告D、工具书E、其它
经费来源及数额
预期完成时间
二、课题论证
1、对申请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观察、探索、实践、质疑、创新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目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下,课堂教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实问题,导致教育面临着学生学习能力欠缺、学习主动性不强、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等诸多困境。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实施新的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能力培养课题设计研究实施计划方案

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能力培养课题设计研究实施计划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培养与训练研究贵州省余庆县城关一小杨纯一、课题核心概念界定:发现和提出问题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

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思维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种心理状态能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并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此时老师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师生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资料,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升华,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课题研究文献综述l、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问题教学”。

这种形式的教和学的过程为:教师(1)提问、试验等形式,向学生提出研究问题的任务;(2)组织学生深思熟虑所提出的问题;(3)建议学生证明所提出的解决任务的方案的正确性;(4)如果学生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要求他从该假设中做出关于所获得的新知识的结论。

学生(1)接受任务,并开始思考解决的各种可能的途径;(2)说出解决这一任务的可能的方案;(3)证明其中一种方案的合理性;(4)概括做出的关于所回答的新知识的结论。

2、杜威提出的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1)意识到困难的状态;(2)确定疑难所在;(3)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4)对问题重新加以阐述;(5)验证、证实或驳斥假设。

3、奥苏伯尔和鲁滨逊提出的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1)呈现问题情境命题;(2)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3)填补空隙;(4)解答之后的检验。

上述三方面的理论虽然都有偏颇,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为研究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奠定基础。

质疑能力的培养

质疑能力的培养

质疑能力的培养一、目的、意义(问题提出)1、课题研究背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牛顿指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美国孩子胆子特别大,他们不怕天黑,不怕单独外出;说话“冲”,善交际,一般也较有主意,敢想敢闯。

在这方面其他国家的孩子就不如美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美国的教育特别重视对孩子从小自立自主精神的培养,注重对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质疑能力的培养。

美国家庭经常问自己的孩子:“今天向老师提了什么问题?”以此激励学生不断地向老师质疑,向权威质疑,也就不断地去探索、学习、提高。

而由我国一些专家组成的“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北京出版社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最新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调查结果显示:在上课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8%,初中生占5.7%,高中生占2.9%。

因此,在当今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2、现状分析: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疑惑是一件极平常的事,可是我们的教育往往使学生有疑而不敢质疑,长期压制学生的这种质疑精神,或认为有疑问就是学习不认真这是不对的。

学生质疑是积极思考的表现,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应当积极保护。

如果学生只知道教师说一就是一,从来不问“为什么不是二”,这对于学生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言面寓是不利的。

⑴、教师:不敢放开时间让学生发问,一是因为没有耐心,等不到学生发问;二是害怕学生提出一些与教学重点难点不着边界的问题,影响教学进程。

所以往往“钓鱼”式,也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但只是让学生一味地顺着教师的思路把教师想要表达的东西演练出来,从而压抑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⑵、家长:上学前,往往都叮嘱自己的孩子要听老师的话,放学后,常询问的是今天上课乖了没有。

而很少有家长问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向老师提问题,提了什么问题?此外在家中,许多已有的成品如电视机、汽车等,也很少鼓励孩子去研究电视为什么有图像?汽车为什么会跑?相反,对于孩子的这些提问,大都以电视一开当然有图像、汽车有油就会跑、这有什么好问等来搪塞、打击孩子。

小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报告22

小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报告22

《小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大多以“讲解式”、“问答式”为主,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为教师完成教学过程服务,学生作为装载知识的容器为接受知识服务,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学生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缺乏创新意识,语文教学呈现出“高耗低效”的现状。

究其原因是教师“目中无人”,教师教育观念未能转变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上来。

根据这一现状,我们提出开展“小学生语文质疑能力培养”课题研究,其目的就是从课堂教学入手,改革教学结构,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促使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得到提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现代教学论强调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开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为终身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

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布鲁巴克曾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因此,我校提出“质疑能力培养”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设想。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质疑能力培养”课题研究目标是:(1)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2)分年段有重点地培养质疑能力,能从课文的语言材料中发现并解决问题,逐步达到思维的深刻性。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质疑能力培养”课题研究立足于改进教学策略,千方百计地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的方法,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1、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2、不同年段质疑能力的不同要求及如何达到要求。

3、通过“质疑能力培养”,学生在心智和思维上的发展变化。

4、“质疑能力培养”对教师的备课要求。

五、主要策略与原则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的课题研究
开题计划
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自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这些年来,给我们一线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积极的教改精神、教育内容的变革,教育形式的变革,师生关系的变革。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更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面对这一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挑战,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轴。

我记得教育部曾提出了一个基础教育领域中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保护学生的提问意识。

这无疑就是告诉我们一线教师这样一个道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是极其重要。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

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可见问题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问题不仅是数学的灵魂,还是思维意识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㈠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旨在“让学生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目的,为推进我校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2、通过探索与研究,使本校教师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组织教学,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的地位,依据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活动。

㈡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基本模式框架下的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

课题主要围绕着三个方面去研究:
1、教师课堂提问的方式和方法的研究。

2、学生问题意识与能力的研究。

3、教学中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

此外,我们还将师生之间的课堂教学活动归纳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五阶段五环节”进行尝试研究。

具体过程如下:
教师活动:创设问题情境—适时点拨诱导—组织交流汇报—设计个性化练习—课堂总结延伸
学生活动: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反思评价
㈢预期创新点
通过研究,使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充满生命力的场所,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出错的场所。

学生方面:
1、通过研究,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了。

2、通过研究,学生对数学问题从“想问”到“敢问”、“善问”、“会问”,问题意识增强了。

3、通过研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得到增强。

4、通过研究,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5、通过研究,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6、通过研究,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共同评价,师生评价,评价意识提高了。

教师方面:
通过研究使参与实验的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1、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2、驾驭课堂能力得到提高。

3、新型的教育观念得到进一步深入。

4、撰写论文、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方法
本实验主要应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以行动研究为主,结合学术论文、案例分析、教学设计、学生交流等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通过开展阶段性研讨、经验交流、总结等活动,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促进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研究步骤:
实验时间:两年(2011年1月—2012年12月)
㈠准备阶段(2011.1——2011.8)
1、完成课题论证,确立课题。

2、成立实验课题组、填写申报表、完成实验的前期工作。

3、拟定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计划,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掌握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4、完成对学生研究前的问卷调查。

5、组织实验教师进行教研活动,撰写相关的教研教育论文。

㈡实施阶段(2011.9——2012.4)
1、实验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制定教学计划。

2、对全体学生进行初次测试,确定实验班的基础水平。

3、课题组成员随堂听课,跟踪了解实验效果,对教案、个案、案例、进一步研讨。

4、举行校内数学教师公开课,请镇中心校领导,及镇优质课教师来学校听课指导,集思广益,总结经验,进一步尝试运用。

5、期中、期末全体实验人员对实验情况进行公开全面的汇报(阶段性总结),以便对实验工作进行分析、评价。

7、完成对学生研究中的问卷调查。

㈢总结阶段(2012.5——2012.12)
1、课题组完成终期评估计划和总结。

2、课题组成员整理有关课题的资料、数据。

3、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4、结题汇报。

5、实验教师每人完成一堂实验示范汇报课。

五、课题组成员
本课题组成员由学校全体数学老师参加,分一个小组。

主持人:章文学
成员:薛青
六、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质疑,放飞学生思维》
2、《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3、《如何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