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桩承载力计算

合集下载

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

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

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经验公式法是根据实际桩基荷载测试结果和工程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种估算方法。

它通过考虑侧摩阻力和桩端承载力来确定单桩的承载力。

其中,侧摩阻力是指桩身在土中受到的水平支撑力,桩端承载力是指桩端在土中所受到的垂直承载力。

常用的经验公式包括贝尔传统公式、奥古斯丁公式和桩侧阻力计算公式等。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桩基承载力经验公式:1.贝尔传统公式:Qs=α*Ap*σp其中,Qs为桩的承载力,Ap为桩身的有效横截面积,σp为土的有效侧压力,α为桩的减载系数。

2.奥古斯丁公式:Qb=α*Ap*Nc*Sc+γ*Ap*Dp*ScQs = α * Ap * qb其中,Qb为桩端的承载力,Nc为静力触探指数,Sc为静力触探标贯击数校正系数,γ为土的体积重量,Dp为桩端直径,qb为桩侧阻力。

3.桩侧阻力计算公式:qb = α1 * β * γ * Ap * Ls其中,qb为桩侧阻力,α1为桩侧阻力系数,β为桩侧土的活动土压力系数,γ为土的体积重量,Ap为桩身的有效横截面积,Ls为桩身的长度。

以上是经验公式法常用的几种计算公式,它们都能够根据桩基的参数来估算单桩的承载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经验公式法是以经验数据为基础的估算方法,仅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工程情况。

对于特殊情况或精确计算,静力触探法是更为准确可靠的方法。

静力触探法是一种利用静力触探试验结果来计算单桩承载力的方法。

静力触探试验是指通过将一定载荷施加到桩上,并测量沉桩深度和反力来判断桩基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常用的计算单桩承载力的静力触探法有挑剔集合法、剖分桩身法和直接计算法等。

1.挑剔集合法:挑剔集合法是通过触探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将不同位置处的桩体分为若干剖分段,然后根据静力触探曲线力和沉桩深度的变化规律,确定桩身各剖分段的承载力。

最后,将各剖分段承载力相加得到单桩整体的承载力。

2.剖分桩身法:剖分桩身法是将桩身分为若干剖分段,通过触探数据和剖分段的长度来确定各剖分段的承载力。

CFG桩设计计算(置换率及桩中心距公式.pdf

CFG桩设计计算(置换率及桩中心距公式.pdf

CFG 桩设计计算一、单桩承载力计算1、Up —桩的周长;—第i 层土极限侧阻力,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定取值; h i —第i 层土厚度;q p —第i 层土极限端阻力,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定取值;K —调整系数,K =2.0;2、 η—系数,取0.3~0.33;R 28—桩体28天立方体块强度;A p —桩的截面面积;单桩承载力两种计算方式中方法一主要适用于长桩,方法二适用于短桩,同时计算时取计算值较小者。

3、当用单桩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Ruk 后,Rk 可按下式计算: sp ukk R R γ=γsp —调整系数,宜取1.50-1.60,一般工程或桩间土承载力高、基础埋深大以及基础下桩数较多时应取低值,重要工程、基础下桩数kA q h q U R p p i i s p k ∑•+=,i s q ,pk A R R 28η=较少或桩间土为承载力较低的粘性土时应取高值。

二、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k s p k k sp f m A mR f ,,1•−••+=βα—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 );A p —单桩截面积(m 2); α—桩间土强度提高系数,通常α=1;β—桩间土强度发挥系数;—桩间土承载力标准值(天然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三、置换率1、d —CFG 桩直径;S —桩间距;2、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公式计算。

四、桩间距桩距:一般为3-6倍桩径。

当在饱和粘性土中挤土成桩,桩距不宜小于4倍桩径。

根据桩土面积置换率计算桩中心距(s ),计算公式如下:(1)等边三角形布桩:m d s 105.1=(2)正方形布桩:k sp f ,k s f ,224/S d m π×=m d s 113.1=(3)长方形布桩:m d SS 113.11=S1—桩排距;如果桩间距已知,也可以利用此式确定面积置换率。

五、桩数确定p A mA n = 六、桩体强度计算pA R k 28R 3•≥。

(灌注桩桩基)单桩承载力计算

(灌注桩桩基)单桩承载力计算

110
6碎块状强风化凝灰岩
180
7中风化凝灰岩
0
Qsk=
6386.29
qpk=
9000
ψ si=ψ p=(0.8/d)^1/3=
Qpk=
ψ p*qpk*Ap=
土层深度 层底标高 孔口标高 qsik*ui*li
qsik 土层深度
26.26
5
21.26
0.00
1杂填土
0(考虑负摩阻力) 5
6.3
14.96
Quk=(Qsk+Qpk)/2=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
8357 8049.10
Quk=(Qsk+Qpk)/2=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
9227 9226.92
180
7中风化凝灰岩
0
Qsk=
9025.86
qpk=
9000
ψ si=ψ p=(0.8/d)^1/3=
Qpk=
ψ p*qpk*Ap=
土层深度
5 6.3 9.7 4.5 4.2 7.5 1.06
0.899384092 7688.52
层底标高 孔口标高 qsik*ui*li
qsik 土层深度
26.26
21.26
采用冲孔灌注桩,取ZK16进行计算
桩径
700
混凝土强度 C30
桩径
800
混凝土强度 C30
工作条件系数γ 0 桩身强度(特征值)
0.8 3259.55
工作条件系数γ 0 桩身强度(特征值)
0.8 4257.37
qsik
1杂填土
0(考虑负摩阻力)
2粉质粘土
40
3残积砂质粘性土
45
4全风化凝灰岩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方法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方法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2008第5.2.2条公式5.2.2计算:R a=Q uk/K式中:R 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Q 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安全系数,取K=2。

1. 一般桩的经验参数法此方法适用于除预制混凝土管桩以外的单桩。

按JGJ94-2008规范中第5.3.5条公式5.3.5计算:式中:Q sk——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pk——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u——桩身周长;l i——桩周第i 层土的厚度;A p——桩端面积;q sik——桩侧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参考JGJ94-2008规范表5.3.5-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端承桩取q sik=0;q 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参考JGJ94-2008规范表5.3.5- 2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摩擦桩取q pk=0;2.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d≥800mm)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此方法适用于大直径(d≥800mm)非预制混凝土管桩的单桩。

按JGJ94-2008规范第5.3.6条公式5.3.6计算:式中:Q sk——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pk——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可按JGJ94-2008规范中表5.3.5-1取值,用户需 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扩底桩变截面以上2d范围不计侧阻力;对于端承桩取q sik=0;q pk——桩径为800mm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可按JGJ94-2008规范中表5.3.6- 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摩擦桩取qpk=0;ψsi,ψp——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按JGJ94-2008表5.3.6-2取值;u——桩身周长。

3. 钢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按JGJ 94-2008规范第5.3.8条公式5.3.8-1计算:式中:Q sk——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pk——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可按JGJ94-2008规范中表5.3.5-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端承桩取q sik=0;q 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可按JGJ94-2008规范中表5.3.5-2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摩擦桩取q pk=0;l i——桩周第i层土的厚度;u——桩身周长;A j——空心桩端净面积面积;A p1——空心桩敞口面积;λp——桩端土塞效应系数。

500-600单桩承载力计算

500-600单桩承载力计算

滨江花园φ500/600直径
单桩承载力计算书
本计算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根据甲方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甲方要求改用长螺旋管灌注桩,桩端进入强风化玄武岩层不小于0.5m,桩端土承载力特征值为:
对于500直径的桩q pa=3000kPa。

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式8.5.5-1):
R t=q pa A P+ u p∑q sia l i=0.252*3.14*3000+0.50*3.14*30粘土21.0 =588KN +989N
=1577KN
2,桩身砼强度应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式8.5.9):
Q≤A P f c¢c=0.252*3.14*14.3*0.6=1683KN
3,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取值:
R=Q/1.35=1683/1.35=1248KN 取(1200KN)
对于600直径的桩q pa=3000kPa。

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式8.5.5-1):
R t=q pa A P+ u p∑q sia l i=0.302*3.14*3000+0.60*3.14*30粘土21.0 =847KN +1186N
=2033KN
2,桩身砼强度应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式8.5.9):Q≤A P f c¢c=0.302*3.14*14.3*0.6=2425KN
3,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取值:
R=Q/1.35=2425/1.35=1800KN 取(1800KN)
设计:
校对:
审核:
长宇(珠海)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单桩承载力估算(PHC桩)

单桩承载力估算(PHC桩)

4

含黏性土粉 砂
24
0
4.6 4 5.9 5.9 5.5 3.5 2.6 2.1 3.5 5.7 5.7
5 ④ 粗砂
70
4500
0
0 3.1 3.1 0
0 4.1 0
0
0
0
6 ⑤ 圆砾
140
6000 10.8 10.7 7.5 7.5 11 11
6 10.8 10.9 10.2 10.6
7 ⑥ 墙风化泥岩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PHC引孔桩兼作抗拔桩)
工程名称
南宁盛世金悦
1、计算依据:
《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2008
2、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
地块名称:
楼栋号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010-2010(2015版)
桩基类别 桩身壁厚 计算公式
层序
岩土名称
1 ① 杂填土
预应力管桩PHC-AB500(100)
取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轴心竖向力= 1800
满足
3、抗拔验算:
抗拔系数λi 0.7
桩砼浮重度
15
N/mm2 桩土浮重度
10
kN/m3
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
群桩数n=
2
桩内直径Φ 300
桩芯混凝土强度
C30
地勘孔位编号
桩群外围周长UL
桩芯砼灌注长度
桩芯钢筋强度等级fy XK11 XK12 XK13
5.071 m
2139 1091
2163 1102
1872 957
1872 957
2162 1102
2201 1122
1832 937
2202 1122

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

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

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
1.斯托克斯公式(Q=σπd^2/4):
斯托克斯公式是最简单的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适用于均质、饱和、饱和度高于85%的细砂土和粉土。

其中,Q为桩的承载力,σ为当地有效应力,d为桩的直径。

2. 牛顿-拉福森公式(Q = 2πNR/ln(R/r)):
牛顿-拉福森公式适用于泥质土、细砂土和砾石土等非饱和土壤。

其中,Q为桩的承载力,N为土的可逆孔隙比,R为桩的侧摩擦力,r为桩的顶端摩擦力。

3. 迈士公式(Q = Ap + πNar + Qu):
迈士公式适用于粘土、粉土和砾石土等非完全饱和土壤。

其中,Q为桩的承载力,Ap为桩尖端摩擦力,Na为桩周侧摩擦力的修正系数,r为桩的半径,Qu为桩基的无约束压缩强度。

4. 布勒特公式(Q = Ap + Qu + 0.5πNar):
布勒特公式适用于饱和黏土和泥质土。

其中,Q为桩的承载力,Ap为桩尖端摩擦力,Qu为桩基的无约束压缩强度,Na为桩周侧摩擦力的修正系数,r为桩的半径。

5.声衰减公式(Q=σA+πp(Qr)):
声衰减公式适用于黏土和充满水分的砂土。

其中,Q为桩的承载力,σ为当地有效应力,A为桩尖部承载力分量,p为声衰减系数,Qr为桩身表面的剪切摩擦力。

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不同土体和工程条件下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公式。

在实际工程设计和计算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并结合现场勘察和试验数据进行合理调整和校正,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单桩承载力计算书新

单桩承载力计算书新

单桩承载力计算书一、设计资料1.单桩设计参数桩径1.0(扩底1.2)选取1号点位,回填土土层厚度取9.7m 地面堆载为10kn/m2桩型及成桩工艺:机械钻孔灌注桩中性点深度ln=9.7*0.9=8m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从桩顶起算Q uk = u ∑ψsi q sik l i + ψp q pk A p=0.92*3.14*1.0*(8*18+160*1.5)+0.92*3.14*0.6*0.6*4600=5893kN中性点以上负摩阻计算:i i i e e e i z z ∆+∆=∑-=γγσγ1121' =6.578184.0=⨯⨯kN q i ni si n 5.116.572.0'=⨯==σξ 中性点以上负摩阻标准值:11.5*3.14*1*8=289KN中性点以上填土的正摩阻:0.92*3.14*1*18*8=416kn特征值:5893/2-289-416/2≈2400KN检测值:检测值采用桩反力反推, 即当桩基检测值为该值时能满足设计所需 模型中最大设计轴力1782.54kn检测标准值为(1783+289+416/2)*2≈4500KN单桩承载力计算书1.单桩设计参数桩径0.8(扩底1.2)选取1号点位,回填土土层厚度取9.7m 地面堆载为10kn/m2 桩型及成桩工艺:机械钻孔灌注桩中性点深度ln=9.7*0.9=8m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从桩顶起算Q uk = u ∑ψsi q sik l i + ψp q pk A p=3.14*0.8*(8*18+160*1.5)+0.87*3.14*0.6*0.6*4600=5488kN中性点以上负摩阻计算:i i i e e e i z z ∆+∆=∑-=γγσγ1121' =6.578184.0=⨯⨯kN q i ni si n 5.116.572.0'=⨯==σξ 中性点以上负摩阻标准值:11.5*3.14*0.8*8=231KN中性点以上填土的正摩阻:3.14*0.8*18*8=362kn特征值:5488/2-231-362/2≈2300KN检测值:检测值采用桩反力反推, 即当桩基检测值为该值时能满足设计所需 模型中最大设计轴力1916.57kn检测标准值为(1917+231+362/2)*2≈4600KN2..单桩设计参数桩径0.8(扩底1.4)选取1号点位,回填土土层厚度取9.7m 地面堆载为10kn/m2桩型及成桩工艺:机械钻孔灌注桩中性点深度ln=9.7*0.9=8m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从桩顶起算Q uk = u ∑ψsi q sik l i + ψp q pk A p=3.14*0.8*(8*18+160*1.5)+0.83*3.14*0.7*0.7*4600=6838kN中性点以上负摩阻计算:i i i e e e i z z ∆+∆=∑-=γγσγ1121' =6.578184.0=⨯⨯kN q i ni si n 5.116.572.0'=⨯==σξ 中性点以上负摩阻标准值:11.5*3.14*0.8*8=231KN中性点以上填土的正摩阻:3.14*0.8*18*8=362kn特征值:68388/2-231-362/2≈3000KN检测值:检测值采用桩反力反推, 即当桩基检测值为该值时能满足设计所需 模型中最大设计轴力2530.9kn检测标准值为(2531+231+362/2)*2≈5800KN3..单桩设计参数桩径0.8(扩底1.8)选取1号点位,回填土土层厚度取9.7m 地面堆载为10kn/m2 桩型及成桩工艺:机械钻孔灌注桩中性点深度ln=9.7*0.9=8m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从桩顶起算Q uk = u ∑ψsi q sik l i + ψp q pk A p=3.14*0.8*(8*18+160*1.5)+0.76*3.14*0.9*0.9*4600=9856kN中性点以上负摩阻计算:i i i e e e i z z ∆+∆=∑-=γγσγ1121' =6.578184.0=⨯⨯kN q i ni si n 5.116.572.0'=⨯==σξ 中性点以上负摩阻标准值:11.5*3.14*0.8*8=231KN中性点以上填土的正摩阻:3.14*0.8*18*8=362kn特征值:9856/2-231-362/2≈4500KN检测值:检测值采用桩反力反推, 即当桩基检测值为该值时能满足设计所需 模型中最大设计轴力4481.16kn检测标准值为(4482+231+362/2)*2≈9700KN1.单桩设计参数桩径0.8 选取1号点位,回填土土层厚度取9.7m 地面堆载为10kn/m2 桩型及成桩工艺:机械钻孔灌注桩中性点深度ln=9.7*0.9=8m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从桩顶起算Q uk = u ∑ψsi q sik l i + ψp q pk A p=3.14*0.8*(8*18+160*1.5)+3.14*0.4*0.4*4600=2733kN中性点以上负摩阻计算:i i i e e e i z z ∆+∆=∑-=γγσγ1121' =6.578184.0=⨯⨯kN q i ni si n 5.116.572.0'=⨯==σξ 中性点以上负摩阻标准值:11.5*3.14*0.8*8=231KN中性点以上填土的正摩阻:3.14*0.8*18*8=362kn特征值:2733/2-231-362/2≈950KN检测值:检测值采用桩反力反推, 即当桩基检测值为该值时能满足设计所需 模型中最大设计轴力833.74kn检测标准值为(883.74+231+362/2)*2≈2800KN桩身强度计算(800mm 直径桩)一、设计资料1.基本设计参数桩身受力形式:轴心受压桩稳定系数不折减不考虑地震作用效应桩顶5D 范围内箍筋加密主筋:HRB400f'y = 360 N/mm2箍筋:HRB400桩身截面直径:D = 800.00 mm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as = 35.00 mm混凝土:C30fc = 14.3 N/mm2成桩工艺系数: = 0.702.设计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二、计算结果1.. 验算正截面受压承载力r =D/2=800/2=400mmAps = πr 2 = 3.14×400.002 =502400 mm2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式(5.8.2-2)ps c c A f ψ= 0.70×14.3×502400 =5029024N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满足要求桩身强度计算(1000mm 直径桩)一、设计资料1.基本设计参数桩身受力形式:轴心受压桩稳定系数不折减不考虑地震作用效应桩顶5D 范围内箍筋加密主筋:HRB400f'y = 360 N/mm2箍筋:HRB400桩身截面直径:D = 1200.00 mm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as = 35.00 mm 混凝土:C30fc = 14.3 N/mm2成桩工艺系数: = 0.702.设计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二、计算结果1.验算正截面受压承载力r =D/2=1000/2=500mmAps = πr 2 = 3.14×500.002 =785000 mm2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式(5.8.2-2)ps c c A f ψ = 0.70×14.3×785000=7857850N 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满足要求2. 计算0.8直径桩配筋配筋率0.45%A's = minAps = 0.45%×502400=2260mm2 实配主筋:12D16,A's =2412mm23 .计算1.0直径桩配筋配筋率0.35%A's = minAps = 0.35%×785000=2747mm2 实配主筋:14D16,A's =2814mm24.裂缝计算因为桩身受力形式为轴心受压桩,所以无需进行裂缝计算。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方法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方法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2008第5.2.2条公式5.2.2计算:R a=Q uk/K式中:R 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Q 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安全系数,取K=2。

1. 一般桩的经验参数法此方法适用于除预制混凝土管桩以外的单桩。

按JGJ94-2008规范中第5.3.5条公式5.3.5计算:式中:Q sk——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pk——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u——桩身周长;l i——桩周第i 层土的厚度;A p——桩端面积;q sik——桩侧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参考JGJ94-2008规范表5.3.5-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端承桩取q sik=0;q 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参考JGJ94-2008规范表5.3.5- 2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摩擦桩取q pk=0;2.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d≥800mm)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此方法适用于大直径(d≥800mm)非预制混凝土管桩的单桩。

按JGJ94-2008规范第5.3.6条公式5.3.6计算:式中:Q sk——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pk——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可按JGJ94-2008规范中表5.3.5-1取值,用户需 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扩底桩变截面以上2d范围不计侧阻力;对于端承桩取q sik=0;q pk——桩径为800mm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可按JGJ94-2008规范中表5.3.6- 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摩擦桩取qpk=0;ψsi,ψp——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按JGJ94-2008表5.3.6-2取值;u——桩身周长。

3. 钢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按JGJ 94-2008规范第5.3.8条公式5.3.8-1计算:式中:Q sk——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pk——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可按JGJ94-2008规范中表5.3.5-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端承桩取q sik=0;q 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可按JGJ94-2008规范中表5.3.5-2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摩擦桩取q pk=0;l i——桩周第i层土的厚度;u——桩身周长;A j——空心桩端净面积面积;A p1——空心桩敞口面积;λp——桩端土塞效应系数。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单桩(群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包括计算单桩(群桩)的侧阻力和摩擦阻力。

其中,侧阻力是指桩身与土体之间产生的摩阻力,摩擦阻力是指桩身周围土体与桩身之间的黏结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方法。

首先,需要计算单桩(群桩)侧阻力的特征值。

侧阻力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方法有静力触探法、动力触探法和负荷试验法。

其中,静力触探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静力触探法是通过静力触探仪器进行触探,记录桩身下不同深度的侧阻力,然后将侧阻力与桩身侧面积相乘得到单桩(群桩)的侧阻力特征值。

其次,需要计算单桩(群桩)的摩擦阻力特征值。

摩擦阻力计算方法包括桥式摩擦计算法和比例摩擦计算法。

桥式摩擦计算法是通过桥式摩擦仪器进行摩擦计算,该仪器可以测量桩身周围土体与桩身之间的黏结力。

比例摩擦计算法是通过测量桩身周围土体的侧阻力和摩擦阻力的比值来计算单桩(群桩)的摩擦阻力特征值。

最后,需要进行单桩(群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

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方法有平均值法、最不利值法和概率法。

平均值法是将所有单桩(群桩)的承载力特征值相加取平均得到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最不利值法是将单桩(群桩)中的最小承载力特征值作为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概率法则是将单桩(群桩)的承载力特征值按照一定的概率分布进行计算。

综上所述,单桩(群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包括计算侧阻力和摩擦阻力的特征值,然后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得出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计算方法有很多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计算一、构件编号: ZH-1示意图二、依据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三、计算信息1.桩类型: 桩身配筋率<0.65%灌注桩2.桩顶约束情况: 固接3.截面类型: 圆形截面4.桩身直径: d=800mm;桩端直径: D=1200mm5.材料信息:1)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fc=14.3N/mm2 Ec=3.0×104N/mm22)钢筋种类: HRB335 fy=300N/mm2fy,=300N/mm2Es=2.0×105N/mm23)钢筋面积: As=2155mm24)净保护层厚度: c=50mm6.其他信息:1)桩入土深度: H>6.000m7.受力信息:桩顶竖向力: N=1169kN四、计算过程:1)根据桩身的材料强度确定桩型:人工成孔灌注桩(d≥0.8m)桩类别:圆形桩桩身直径D =800mm桩身截面面积A ps=0.50m桩身周长u=2.51mR a=ψc f c A ps +0.9f y,A S,【5.8.2-1】式中A ps————桩身截面面积f 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ψc———基桩成孔工艺系数,预制桩取0.85,灌注桩取0.7~0.8。

f y,———纵向主筋抗压强度设计值A S,———纵向主筋截面面积R a =5363+582=5945KN2)根据经验参数法确定计算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和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应按下式确定:R a=1/k×Q uk 【5.2.2】式中Q 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安全系数,取K=2.Q uk=Q sk+Q pk= u∑ψsi q sik L i +ψp q pk A p 【5.3.6】桩型: 人工成孔灌注桩(d≥0.8m)桩类别:圆形桩桩端直径D =1200mm桩端面积A p=1.13m桩端周长u=3.77m第1土层为:不计阻力土层,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sik=10Kpa土层厚度L i= 9.5 m极限侧阻力标注值Q sk=u×L i×q sik =1.88×9.5 ×10= 179.07KN 第2土层为:不计阻力土层,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sik=10Kpa土层厚度L i= 4 m极限侧阻力标注值Q sk=u×L i×q sik=1.88×4 ×10= 75.2 KN 第3土层为:不计阻力土层,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sik=150Kpa土层厚度L i= 1 m极限侧阻力标注值Q sk=u×L i×q sik=1.88×1 ×150= 282.74 KN总极限侧阻力标注值Q sk=∑Q sk= 537 KN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pk=3000KN总极限端阻力标注值Q pk=q pk×A p=3000×0.28= 792 KNQ uk=Q sk+Q pk=537+792=1330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 666KN。

单桩及群桩的水平承载力计算

单桩及群桩的水平承载力计算

单桩及群桩的水平承载力计算单桩的水平承载力计算一般采用静力分析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静平衡方程计算桩顶水平力和承载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1)基本假设:单桩水平承载力计算时,有以下基本假设:-地基侧向抗力全部由桩来承担。

-地基在承载宽度范围内为均匀性,无倾斜、压实等不均匀性。

(2)土壤侧向抗力的计算:根据土壤和桩的互动作用,其侧向抗力可采用一维和三维的计算方法。

-一维计算方法:假设桩的侧面土体与桩的轴向应力关系服从柯仑摩尔准则,利用桩的内摩擦角和土壤的内摩擦角来计算土壤侧向抗力。

-三维计算方法:考虑土壤桩互作用的三维效应,一般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如有限元法等。

(3)水平承载力的计算:水平承载力是指桩在水平方向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力。

一般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计算:-极限侧阻力法:根据桩侧壁土壤与桩的摩擦关系,计算侧阻力。

-反应桩顶位移法:根据桩顶位移来估计桩的侧向抗力。

群桩的水平承载力计算可采用单桩的简化方法或直接采用群桩分析方法。

(1)独立桩测量法:假设群桩中的每个桩都是独立的,根据单桩的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分别计算每个桩所承受的水平力,再进行合力计算,得到群桩的水平承载力。

(2)叠加反应力法:根据桩顶反力的叠加原理,将每个桩的反力合力作为下一个桩的作用力,依次叠加计算,最终得到群桩的水平承载力。

(3)有限元分析法: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群桩的水平承载力分析,考虑土体与桩的三维效应,更加准确地计算群桩的水平承载力。

需要注意的是,单桩及群桩水平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作为设计的参考依据,实际施工中还需要经验数据的支撑。

总结起来,单桩及群桩的水平承载力计算一般采用静力分析方法,根据土壤侧向抗力的计算和水平承载力的计算原理,进行详细的计算工作。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同时结合经验数据进行验证,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单桩承载力计算

单桩承载力计算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计算过程:桩型:大直径灌注桩(清底干净)桩基竖向承载力抗力分项系数:γs=γp=γsp=1.65桩类别:圆形桩直径或边长d/a=1000mm截面积As=.78539815m周长L=3.1415926m第1土层为:不计阻力土层,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0Kpa层面深度为:.0m; 层底深度为:1.4m土层厚度h= 1.4 m土层液化折减系数ψL=1极限侧阻力Qsik=L×h×qsik×ψL=3.1415926×1.4 ×0×1= 0 KN第2土层为:淤泥,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10Kpa层面深度为:1.4m; 层底深度为:-12.1m土层厚度h= 13.5 m土层液化折减系数ψL=1极限侧阻力Qsik=L×h×qsik×ψL=3.1415926×13.5 ×10×1= 424.115001 KN第3土层为:粘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26Kpa层面深度为:-12.1m; 层底深度为:-21.6m土层厚度h= 9.5 m土层液化折减系数ψL=1极限侧阻力Qsik=L×h×qsik×ψL=3.1415926×9.5 ×26×1= 775.9733722 KN第4土层为:粘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50Kpa层面深度为:-21.6m; 层底深度为:-28.2m土层厚度h= 6.6 m土层液化折减系数ψL=1极限侧阻力Qsik=L×h×qsik×ψL=3.1415926×6.6 ×50×1= 1036.725558 KN总极限侧阻力Qsk=∑Qsik= 2236.8139312 KN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280KN极限端阻力Qpk=qpk×As=280×.78539815= 219.911482 KN总侧阻力设计值QsR=Qsk/γs= 1355 KN端阻力设计值QpR=Qpk/γp= 133 KN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Qsk/γs+Qpk/γp= 2236.8139312 /1.65+ 219.911482 /1.65= 1488。

单桩承载力计算

单桩承载力计算

单桩承载力计算单桩承载力计算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用于评估单桩的承载能力,即桩的有效承载力。

下面是单桩承载力计算的相关参考内容。

1. 桩基承载原理单桩承载力计算基于桩基的承载原理。

桩基承载力主要包括摩擦桩侧阻力和桩端承载力。

桩侧阻力是由于桩与土体侧面的摩擦而产生的,桩端承载力则是桩底部与土体之间的拔出力。

桩的承载力主要由这两部分组成。

2. 摩擦桩侧阻力计算摩擦桩侧阻力计算可以采用约束侧阻力计算和因地层特点而采用的经验公式两种方法。

约束侧阻力计算方法中,可采用Liao-Fang方法、龙文镇方法等。

这些方法根据桩的受压区域长度、桩侧土体的几何形状、桩与土侧面的摩擦角度等因素进行计算,得出摩擦桩侧阻力的大小。

经验公式主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特性和桩的直径来推算摩擦桩侧阻力。

常用的经验公式有中国兰州大桥委员会等编制的公式。

3. 桩端承载力计算桩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包括静力触探法和动力触探法。

静力触探法是通过静力触探试验结果来推算桩端承载力的大小。

触探试验中,根据试验的桩端阻力和侧阻力,采用一定的计算公式,得出桩的承载力。

动力触探法通过动力触探试验来评估桩的承载力。

在试验中,利用得到的动力触探曲线,采用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桩的承载力。

4. 其他因素影响桩的承载力除了上述的桩侧阻力和桩端承载力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影响桩的承载力。

这些因素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桩身的形状和尺寸、桩身的材料等。

土壤的物理性质对桩的承载力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强度和固结性。

土壤的强度和固结性决定了土壤与桩之间的摩擦阻力和桩端的承载力大小。

桩身的形状和尺寸也会影响桩的承载力。

一般来说,较大直径的桩具有较大的承载力。

桩身的材料对桩的承载力也有影响。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影响桩的承载能力。

5. 桩身桩长的选取通过对土壤和地下水的详细调查,结合土壤力学和水文地质分析,设计人员可以确定桩的合适长度和直径,以提供足够的承载力,确保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根据《简明施工计算手册(第三版)》单桩承载力计算:(p320—p326)1.一般直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p pa i sia p pk sk a A q l q Q Q R +=+=∑μ其中,sk Q :单桩总侧阻力特征值;pk Q :单桩总端阻力特征值;p μ:桩身周长;sia q :桩第i 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查表5-15)(p321)修正系数0.8:1q =36K ,2q =20KN ,3q =116kN ;i l ——土层厚度;p A ——桩端面积pa q ——极限端阻力特征值——查表(5-16)(p322),得8400。

一、圆桩:(R=15)0.943×(2.5×36×0.8+2.5×0.8×20+1×2×116)+8400×A=808.8kN二、方桩:(A=0.3×0.3)4×0.3×(2.5×36×0.8+25×0.8×20+1×2×116)+8400×A=273.6+1029.6=1303.2kN2.大直径(mm d 800≥)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p pa P i sia si p pk sk a A q l q Q Q R ’ψψμ+=+=∑其中,sk Q :单桩总侧阻力特征值,这里我们使用端承桩sk Q 为0忽略不计; pk Q :单桩总端阻力特征值;p μ:桩身周长;sia q :桩第i 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查表5-15)(p321);i l ——土层厚度;p A ——桩端面积,p A =N 221⎪⎭⎫ ⎝⎛ pa q ——极限端阻力特征值——查表(5-16)(p322);‘sia q ——桩侧第i 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查表5-15)(p321); ‘pa q ——桩径为800mm 的端阻力特征值,可采用深层载荷板试验确定,这里我们查表(5-17)取值2500;si ψ、P ψ——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按表(5-18)(p324)取值P ψ端阻尺寸效应系数318.0⎪⎭⎫ ⎝⎛D 。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例题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例题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例题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例题如下:
假设单桩打入地壳深处,埋置深度为8米,打入打入土中直径为2米,桩身强度为AKN/m,打入土中的应力为γ。

要求该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结果。

首先计算出桩的几何参数:
- 桩的打入深度为8米。

- 桩的直径为2米。

- 桩的打入体积为:V = πr2h = π(2/2)2h = 2πh = 4.14×10-4m3。

- 桩身长度为L,单位为米。

接下来,计算桩的应力:
-γ = [9.8(d-2) + 1.5]/(2×d) = [9.8(8-2) + 1.5]/(2×8) ≈6.3
- 应力是桩承载力的极限值,单位为MPa。

最后,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N = (γ×AKN/m)÷(2×L) = (6.3×104×AKN/m)÷(2×8) = 26300 newtons(牛顿)。

因此,该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26300牛顿。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方法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方法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方法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2008第5.2.2条公式计算:R a=Q uk/K式中:R 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Q 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安全系数,取K=2。

1. 一般桩的经验参数法此方法适用于除预制混凝土管桩以外的单桩。

按JGJ94-2008规范中第5.3.5条公式计算:式中:Q sk——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pk——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u——桩身周长;l i——桩周第i 层土的厚度;A p——桩端面积;q sik——桩侧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参考JGJ94-2008规范表5.3.5-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端承桩取q sik=0;q 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参考JGJ94-2008规范表 2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摩擦桩取q pk=0;2.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d≥800mm)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此方法适用于大直径(d≥800mm)非预制混凝土管桩的单桩。

按JGJ94-2008规范第5.3.6条公式计算:式中:式中:Q sk——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pk——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可按JGJ94-2008规范中表5.3.5-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端承桩取q sik=0;q 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可按JGJ94-2008规范中表5.3.5-2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摩擦桩取q pk=0;l i——桩周第i层土的厚度;u——桩身周长;A j——空心桩端净面积面积;A p1——空心桩敞口面积;λp——桩端土塞效应系数。

Φ400直径单桩承载力计算

Φ400直径单桩承载力计算

单桩承载力计算一、 Φ400:PHC400-95-A 型1、 基本参数:查省标《管桩规范》(DBJ13-86-2007)表5.2.4-2得:42.5/m MN m =,010a mm χ=查《混凝土规范》表4.1.5得:42723.810/ 3.810/c E N mm kN m =⨯=⨯ 根据《管桩规范》5.2.4-4得:管桩桩身计算宽度:00.9(1.50.5)0.9(1.50.40.5)0.99b d m =+=⨯⨯+=44443()(0.40.21)1.16106464D d I m ππ--⨯-===⨯2、 管桩的水平变形系数:0.562α== 桩的换算深度(桩长约20米)0.5622011.244⨯=>取 2.441x V =3、 管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7.2条)337300.562 3.810 1.16100.010.750.7522.82.441ha a x EIR kN V αχ-⨯⨯⨯⨯⨯==⨯= 柱最大剪力:(端区与基础节点号18相邻的柱底力)max 42.6222.845.6V kN kN kN =<⨯=,满足水平承载力要求。

4、 管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详MorGain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计算)二、 桩身压屈计算1、 基本参数:22222135.9/A (0.40.21)*3.140.0919100004c ps f N mm m mm ==-==, 管桩水平变形系数:0.562α= 管桩入土长度44207.120.562h m α=>== 查《桩基规范》表5.8.4-1得:0440.7()0.7(0) 4.980.562c l l α=⨯+=⨯+= 4.9812.50.4c ld ==查《桩基规范》表5.8.4-2得: 0.92(0.870.92)(12.512)/(1412)0.908ϕ=+-⨯--=2、 桩身受压承载力计算:0.90835.9910002966345.22966c c s N f A N kN ρϕ==⨯⨯=≈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29662373265013001.25kN kN kN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ck
6
(二)桩侧摩阻力的影响 因素及其分布
桩侧摩阻力=f(土间的相对位移,土的性质, 桩侧摩阻力=f(土间的相对位移,土的性质, 桩 =f(土间的相对位移 的刚度,时间,土中应力状态,桩的施工) 的刚度,时间,土中应力状态,桩的施工) 桩侧摩阻力实质上是桩侧土的剪切问题。 桩侧摩阻力实质上是桩侧土的剪切问题。 桩侧土极限摩阻力值∝ 桩侧土极限摩阻力值∝桩侧土的剪切强度 桩侧土的剪切强度=f(类别、性质、 =f(类别 桩侧土的剪切强度=f(类别、性质、 状态和剪切 面上的法向应力) 面上的法向应力) 桩的刚度较小时, 桩的刚度较小时,桩顶截面的位移较大而桩 底较小,桩顶处桩侧摩阻力常较大; 底较小,桩顶处桩侧摩阻力常较大;当桩刚度较 大时,桩身各截面位移较接近, 大时,桩身各截面位移较接近,由于桩下部侧面 土的初始法向应力较大,土的抗剪强度也较大, 土的初始法向应力较大,土的抗剪强度也较大, 以致桩下部桩侧摩阻力大于桩上部。 以致桩下部桩侧摩阻力大于桩上部。
5
(一)荷载传递过程 与土对桩的支承力
柱桩:由于桩底位移很小, 柱桩:由于桩底位移很小,桩侧摩阻力不易得到充 分发挥。对于一般柱桩, 分发挥。对于一般柱桩,桩底阻力占桩支承力的绝 大部分,桩侧摩阻力很小常忽略不计。 大部分,桩侧摩阻力很小常忽略不计。但对较长的 柱桩且覆盖层较厚时,由于桩身的弹性压缩较大, 柱桩且覆盖层较厚时,由于桩身的弹性压缩较大, 也足以使桩侧摩阻力得以发挥, 也足以使桩侧摩阻力得以发挥,对于这类柱桩国内 已有规范建议可予以计算桩侧摩阻力。 已有规范建议可予以计算桩侧摩阻力。 摩擦桩: 桩底土层支承反力发挥到极限值, 摩擦桩: 桩底土层支承反力发挥到极限值,则需要 比发生桩侧极限摩阻力大得多的位移值, 比发生桩侧极限摩阻力大得多的位移值,这时总是 桩侧摩阻力先充分发挥出来, 桩侧摩阻力先充分发挥出来,然后桩底阻力才逐渐 发挥,直至达到极限值。对于桩长很大的摩擦桩, 发挥,直至达到极限值。对于桩长很大的摩擦桩, 也因桩身压缩变形大,桩底反力尚未达到极限值, 也因桩身压缩变形大,桩底反力尚未达到极限值, 桩顶位移已超过使用要求所容许的范围, 桩顶位移已超过使用要求所容许的范围,且传递到 桩底的荷载也很微小, 桩底的荷载也很微小,此时确定桩的承载为时桩底 极限阻力不宜取值过大。 极限阻力不宜取值过大。
back
10
back
11
(三)桩底阻力的影响因素 及其深度效应
桩底阻力=f (土的性质 持力层上覆荷载,桩径, 土的性质, 桩底阻力=f (土的性质,持力层上覆荷载,桩径,桩 底作用力、时间及桩底端进持力层深度) 底作用力、时间及桩底端进持力层深度) 桩底地基土的受压刚度和抗剪强度大则桩底阻力 也大,桩底极限阻力取决于持力层土的抗剪强度和 也大, 上覆荷载及桩径大小的影响。 上覆荷载及桩径大小的影响。由于桩底地基土层受 压固结作用是逐渐完成的, 压固结作用是逐渐完成的,桩底阻力将随土层固结 度提高会随着时间而增长。 度提高会随着时间而增长。 模型和现场的试验研究表明,桩的承载力( 模型和现场的试验研究表明,桩的承载力(主要 是桩底阻力)随着桩的入土深度, 是桩底阻力)随着桩的入土深度,特别是进入持力层 深度效应, 的深度而变化。这种特性称为深度效应 的深度而变化。这种特性称为深度效应,桩底端进 入持力砂土层或硬粘土层时, 入持力砂土层或硬粘土层时,桩的极限阻力随着进 入持力层的深度线性增加。达到一定深度后, 入持力层的深度线性增加。达到一定深度后,桩底 阻力的极限值保持稳值。这一深度称为临界深度 临界深度h 阻力的极限值保持稳值。这一深度称为临素及其分布
如图所示两例来说明其分布变化。 如图所示两例来说明其分布变化。 所示两例来说明其分布变化 为上海某工程钢管打入桩实测资料, 其中 a) 为上海某工程钢管打入桩实测资料,在 粘性土中的打入桩的惦侧摩阻力沿深度分布的 形状近乎抛物线,在桩顶处的摩阻力等于零, 形状近乎抛物线,在桩顶处的摩阻力等于零, 桩身中段处的摩阻力比桩的下段大。 桩身中段处的摩阻力比桩的下段大。现常近似 假设打入桩桩侧摩阻力在地面处为零, 假设打入桩桩侧摩阻力在地面处为零, b) 图为我国某工程钻孔灌注桩实测资料 ,从地面起的桩侧摩阻力呈线性增加,其深度 从地面起的桩侧摩阻力呈线性增加, 仅为桩径的5 10倍 仅为桩径的5一10倍,而沿桩长的摩阻力分布 则比较均匀。 则比较均匀。而对钻孔灌注桩则近似假设桩侧 摩阻力沿桩身均匀分布。 摩阻力沿桩身均匀分布。
4
(一)荷载传递过程 与土对桩的支承力
土对桩的支承力=桩侧摩阻力+ 土对桩的支承力=桩侧摩阻力+桩底阻力 桩的极限荷载(或称极限承载力)=桩侧极限摩阻力+ )=桩侧极限摩阻力 桩的极限荷载(或称极限承载力)=桩侧极限摩阻力+ 桩底极限阻力 桩侧摩阻力和桩底阻力的发挥程度与桩土间的 变形性态有关, 变形性态有关,并各自达到极限值时所需要的位移 量是不相同的。 量是不相同的。 试验表明: 试验表明:桩底阻力的充分发挥需要有较大的位移 在粘性土中约为桩底直径的25% 25%, 值,在粘性土中约为桩底直径的25%,在砂性土中 约为8%~10% 8%~10%, 约为8%~10%,而桩侧摩阻力只要桩土间有不太 大的相对位移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大的相对位移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数量目前 认识尚不能有一致的意见,但一般认为粘性土为4 认识尚不能有一致的意见,但一般认为粘性土为4 6mm,砂性土为6~10mm 6~10mm。 ~6mm,砂性土为6~10mm。
13
(四)单桩在轴向受压荷载 作用下的破坏模式
第一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当桩底支承在很坚硬 的地层, 的地层,桩侧土为软上层 其抗剪强度很低时,( ,(如 其抗剪强度很低时,(如 a), 图a),桩在轴向受压荷载 作用下, 作用下,如同一根压杆似 地出现纵向挠曲破坏。 地出现纵向挠曲破坏。在 荷载-沉降(P s)曲线上呈 (P荷载-沉降(P-s)曲线上呈 现出明确的破坏荷载。 现出明确的破坏荷载。桩 的承载力取决于桩身的材 料强度。 料强度。
8
(二)桩侧摩阻力的影响 因素及其分布
在砂性上中打桩时, 在砂性上中打桩时,桩侧摩阻力的变化与砂土 的初始密度有关, 的初始密度有关,如密实砂性上有剪胀性会使 摩阻力出现峰值后有所下降。 摩阻力出现峰值后有所下降。 桩侧摩阻力的大小及其分布决定着桩身轴 向力随深度的变化及数值,因此掌握、 向力随深度的变化及数值,因此掌握、了解桩 侧摩阻力的分布规律, 侧摩阻力的分布规律,对研究和分析桩的工作 状态有重要作用。 状态有重要作用。由于影响桩侧摩阻力的因素 即桩土间的相对位移、 即桩土间的相对位移、土中的侧向应力及上质 分布及性状均随深度变比, 分布及性状均随深度变比,因此要精确地用物 理力学方程描述桩侧摩阻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 较复杂。 较复杂。
back
2
(一)荷载传递过程 与土对桩的支承力
桩基础 = 承台 + 基桩 单桩承载力:单桩在荷载作用下, 单桩承载力:单桩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和桩 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保证, 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保证,变形也在 容许范围内, 容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能承 受的最大荷载。 受的最大荷载。 一般情况下,桩受到轴向力、 一般情况下,桩受到轴向力、横轴向力及 弯矩作用, 弯矩作用,因此须分别研究和确定单桩的轴向 承载力和横轴向承载力。 承载力和横轴向承载力。 桩的承载力是桩与土共同作用的结果, 桩的承载力是桩与土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单 桩在轴向荷载下桩土间的传力途径、 桩在轴向荷载下桩土间的传力途径、单桩承载 力的构成特点以及单桩受力破坏形态等基本概 将对正确确定单桩承载力有指导意义。 念,将对正确确定单桩承载力有指导意义。
7
(二)桩侧摩阻力的影响 因素及其分布
由于桩底地基土的压缩是逐渐完成的,因此桩 由于桩底地基土的压缩是逐渐完成的, 侧摩阻力所承担荷载将随时间由桩身上部向桩下部 转移。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及完成后桩侧土的性质、 转移。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及完成后桩侧土的性质、 状态在一定范围内会有变化,影响脏侧摩阻力,并 状态在一定范围内会有变化,影响脏侧摩阻力, 且往往也有时间效应。 且往往也有时间效应。影响桩侧摩阻力的诸因素中 土的类别、性状是主要因素。 ,土的类别、性状是主要因素。 在分析基桩承载力等问题时,各因素对桩侧摩 在分析基桩承载力等问题时, 阻力大小与分布的影响,应分别情况予以注意。 阻力大小与分布的影响,应分别情况予以注意。在 塑性状态粘性上中打桩,在桩侧造成对土的扰动, 塑性状态粘性上中打桩,在桩侧造成对土的扰动, 再加上打桩的挤压影响会在打桩过程中使桩周围土 内孔隙水压力上升,土的抗剪强度降低, 内孔隙水压力上升,土的抗剪强度降低,桩侧摩阻 力变小。待打桩完成经过一段时间后, 力变小。待打桩完成经过一段时间后,超孔隙水压 力逐渐消散,再加上粘土的触变性质, 力逐渐消散,再加上粘土的触变性质,使桩周围一 定范围内的抗剪强度不但能得到恢复, 定范围内的抗剪强度不但能得到恢复,而且往往还 可能超过其原来强度,桩侧摩阻力得到提高。 可能超过其原来强度,桩侧摩阻力得到提高。
单桩承载力
一、单桩轴向荷载传递机理和特点 二、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按土的支承 力的确定 三、单桩横轴向容许承载力的确定 四、按桩身材料强度确定单桩承载力 五、关于桩的负摩阻问题
back
1
一、单桩轴向荷载传递 机理和特点 (一)荷载传递过程与土对桩的支承力 (二)桩侧摩阻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分布 (三)桩底阻力的影响因素及其深度效应 (四)单桩在轴向受压荷载作用下的破坏 模式
14
(四)单桩在轴向受压荷载 作用下的破坏模式
第二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 当具有足够强度的桩穿过抗 剪强度较低的土层而达到强度较 高的土层时(如图b) b), 高的土层时(如图b),桩在轴向 受压荷载作用下, 受压荷载作用下,桩底土体能形 成滑动面出现整体剪切破坏, 成滑动面出现整体剪切破坏,这 是因为桩底持力层以上的软弱土 层不能阻止滑动土楔的形成。 层不能阻止滑动土楔的形成。在 PT曲线上可求得明确的破坏荷载 PT曲线上可求得明确的破坏荷载 。桩的承载力主要取于桩底士的 支承力, 支承力,桩侧摩阻力也起一部分 作用。 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