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审计准则相关文件

合集下载

新审计准则全文 (39页)

新审计准则全文 (3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新审计准则201X全文审计准则是把审计实务中一般认为公正妥善的惯例加以概括归纳而形成的原则。

以下是中国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审计准则201X全文。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指导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履行法定审计职责的行为规范,是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

第三条本准则中使用“应当”、“不得”词汇的条款为约束性条款,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必须遵守的职业要求。

本准则中使用“可以”词汇的条款为指导性条款,是对良好审计实务的推介。

第四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适用本准则。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审计机关的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加审计业务,也应当适用本准则。

第五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区分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和审计机关的责任。

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中,履行法定职责、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按照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保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

依据法律法规和本准则的规定,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独立实施审计并作出审计结论,是审计机关的责任。

第六条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真实性是指反映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

合法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遵守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情况。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最新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最新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维护内部审计职业声誉,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当具有的职业品德、应当遵守的职业纪律和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的总称。

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遵守本规范,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声誉。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保持诚信正直。

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公正、不偏不倚地作出审计职业判断。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并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按照规定参加后续教育。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原则,按照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信息。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违反本规范要求的,组织应当批评教育,也可以视情节给予一定的处分。

第三章诚信正直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诚实、守信,不应有下列行为:(一)歪曲事实;(二)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三)进行缺少证据支持的判断;(四)做误导性的或者含糊的陈述。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廉洁、正直,不应有下列行为:(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二)屈从于外部压力,违反原则。

第四章客观性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实事求是,不得由于偏见、利益冲突而影响职业判断。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前,应当采取下列步骤对客观性进行评估:(一)识别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二)评估可能影响客观性因素的严重程度;(三)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者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客观性受损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识别下列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一)审计本人曾经参与过的业务活动;(二)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三)与被审计单位存在长期合作关系;(四)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有密切的私人关系;(五)遭受来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六)内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七)其他。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2022年12月22日修订)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2022年12月22日修订)
核以及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监控活动;
(六)便于监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或其他 相关要求,对会计师事务所实施执业质量检查。
第二章定义
第五条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 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
录。
第六条审计档案,是指一个或多个文件夹或其他存储介质,以 实物或电子形式存储构成某项具体业务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

(一)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
(二)提供证据,证明注册会计师已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 规的规定计划和执行了审计工作。
第四章要求
第一节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第九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第二节记录实施的审计程序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第十条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 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

重大事项的讨论,包括所讨论的重大事项的性质以及讨论的时间、地
点和参加人员。
第十三条如果识别出的信息与针对某重大事项得出的最终结 论不一致,注册会计师应当记录如何处理该不一致的情况。
第十四条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如果认为有必要偏离某项审计
准则的相关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记录实施的替代审计程序如何实现 相关要求的目的以及偏离的原因。
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
第二十四条;
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第
十一条;
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重大错报风险的识
别和评估》第四十四条;
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
第十九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准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实施行为,促进审计质量,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审计机关应当依法独立行使审计职能,遵守职业道德,
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公正、及时和准确。

第三条审计机关应当按照国家及上级审计机关的授权、委托、
下达的审计任务进行审计,不得超越授权范围,也不得推卸审计职责。

未经授权或者委托的审计,不得进行。

第四条审计机关应当建立与国家审计制度相适应的审计管理制度,规范审计办公场所和审计财务管理、保护审计档案,确保审计工
作的保密和安全。

第五条审计机关应当建立相应的内部质量保障制度,保障审计
的质量。

第六条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发现的问题和情况形成审计报告,报
告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审计报告应当应经过审计组长
签发,审计组长对审计报告的质量、内容、技术规范性和签字负全责。

第七条审计机关应当以合法的方式披露审计结果,确保公众的
知情权,但应当注意保护有关信息的机密性和保密性。

第八条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与其他审计机关的合作与协调,
提高审计工作的效力和效率。

第九条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资格和职业道德,
严格执行程序和技术规范,确保审计工作质量,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

第十条审计机关应当制定《审计工作规范》,规范审计工作的
程序和技术规范。

第十一条本准则所称的审计机关是指国家审计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机关及其所属的审计机构。

新审计准则2016全文

新审计准则2016全文

新审计准则2016全⽂新审计准则2016全⽂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根据需要提出的改进建议。

审计期间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已经整改的,审计报告还应当包括有关整改情况。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还应当包括被审计⼈员履⾏经济责任的基本情况,以及被审计⼈员对审计发现问题承担的责任。

核查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发现的问题,应当在审计报告中⼀并反映。

第⼀百⼆⼗四条采取跟踪审计⽅式实施审计的,审计组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以审计机关的名义及时向被审计单位通报,并要求其整改。

跟踪审计实施⼯作全部结束后,应当以审计机关的名义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应当反映审计发现但尚未整改的问题,以及已经整改的重要问题及其整改情况。

第⼀百⼆⼗五条专项审计调查报告除符合审计报告的要素和内容要求外,还应当根据专项审计调查⽬标重点分析宏观性、普遍性、政策性或者体制、机制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百⼆⼗六条对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财务收⽀⾏为,依法应当由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决定的,审计机关应当出具审计决定书。

第⼀百⼆⼗七条审计决定书的内容主要包括: (⼀)审计的依据、内容和时间; (⼆)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财务收⽀⾏为的事实、定性、处理处罚决定以及法律法规依据; (三)处理处罚决定执⾏的期限和被审计单位书⾯报告审计决定执⾏结果等要求; (四)依法提请政府裁决或者申请⾏政复议、提起⾏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第⼀百⼆⼗⼋条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依法需要移送其他有关主管机关或者单位纠正、处理处罚或者追究有关⼈员责任的事项,审计机关应当出具审计移送处理书。

第⼀百⼆⼗九条审计移送处理书的内容主要包括: (⼀)审计的时间和内容; (⼆)依法需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或者单位纠正、处理处罚或者追究有关⼈员责任事项的事实、定性及其依据和审计机关的意见; (三)移送的依据和移送处理说明,包括将处理结果书⾯告知审计机关的说明; (四)所附的审计证据材料。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最新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最新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最新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是规范我国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的重要法规和准则。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和需求,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也得到了不断的修订和更新。

最新的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共分为十个部分,包括总则、责任、独立性、职业谨慎、预审阶段、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报告、审计文件和质量管理等。

总则部分主要规定了审计的目的和要求,明确了注册会计师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原则。

审计的目的是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审查,确保其真实、准确和完整,使其能够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

审计的要求包括审计工作应依法进行,维护独立性和职业谨慎等。

责任部分主要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工作的责任和义务。

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独立性,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履行审计下的相关义务。

责任部分明确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范围和审计报告的格式要求,以保证审计工作的严谨性和可信度。

独立性部分主要规定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保持独立地位,不受他方的干扰和控制。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客观、公正的原则下进行审计工作,防止其他因素对审计结果的影响。

职业谨慎部分主要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谨慎原则和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根据企事业单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审计计划和程序,进行审计工作。

职业谨慎要求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应保持谨慎的态度和方法,确保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预审阶段部分规定了在进行实质性审计工作之前,注册会计师应进行的预审工作。

预审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了解客户、评估风险、确定审计程序等,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审计程序部分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程序和方法。

审计程序主要包括了解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抽样检查和核实,分析与评估经济业务和会计报表等,以获取审计证据并形成审计意见。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注册会计师对其他信息的责任》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注册会计师对其他信息的责任》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注册会计师对其他信息的责任》应用指南(2023年4月4日修订)一、定义(一)年度报告(参见本准则第十条)1.法律法规或惯例可能对被审计单位年度报告的内容和名称作出界定。

2.年度报告通常以年度为基础编制。

然而,当所审计财务报表涵盖的期间短于一年或者超过一年时,年度报告也可以涵盖与财务报表相同的期间。

3.在某些情况下,被审计单位的年度报告可能是一个单独的文件,并冠以“年度报告”或其他标题。

在其他情况下,法律法规或惯例可能要求被审计单位通过单个文件或两个以上(含两个)服务于相同目的的文件组合,向所有者(或类似的利益相关方)报告被审计单位经营情况和财务报表列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信息(即年度报告)。

例如,根据法律法规或惯例,以下一项或多项文件可能构成年度报告:(1)董事会报告;(2)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法律责任的声明;(3)公司治理情况说明;(4)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4.年度报告可能以纸质的形式提供给使用者,也可能以电子形式,包括载于被审计单位网站的形式提供给使用者。

一份文件(或者系列文件组合)无论以何种方式提供给使用者,均可能符合年度报告的定义。

5.年度报告从性质、目的和内容方面与其他报告不同,例如为满足特定利益相关者团体的信息需求而编制的报告,或为满足特定监管报告目标(即使该报告应当予以公开)而编制的报告。

有些报告如作为独立的文件发布,通常不是组成年度报告的系列文件的一部分(根据法律法规或惯例),因此,不属于本准则范围内的其他信息。

这些报告的例子包括:(1)单独的行业或监管报告(如资本充足率报告),如可能由银行、保险和养老金行业编制的报告;(2)公司社会责任报告;(3)可持续发展报告;(4)多元化和平等机会报告;(5)产品责任报告;(6)劳工做法和工作条件报告。

新审计准则体系各项准则编号与名称

新审计准则体系各项准则编号与名称

新审计准则体系各项准则编号与名称1. 引言审计准则是规范审计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其目的在于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实施审计工作,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IAASB)制定了一系列的审计准则,并为每个准则编号并命名,以便于审计师和相关方了解和应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新审计准则体系中各项准则的编号与名称。

2. 国际审计准则(ISAs)国际审计准则(ISAs)是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最高级别的审计准则。

这一体系包括标准审计程序、要求和指导,旨在帮助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保持审计质量和效果的一致性。

以下是新审计准则体系中一些重要的国际审计准则的编号与名称:- ISA 200:总体审计策略和总体审计计划- ISA 230:审计文件- ISA 240:涉及管理的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的审计工作- ISA 250:审计规定与档案的审计- ISA 300:计划和追踪审计- ISA 315:风险识别和相关内控的审计- ISA 320:重大性层面的审计- ISA 330:审计程序的整体策略和详细程序的设计- ISA 400:与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的业务相关的风险和控制- ISA 450:与欺诈性披露相关的审核- ISA 500:审核证据- ISA 501:与相关方交易相关的审核- ISA 505:审核外部确认函- ISA 520:分析以进行审计- ISA 530:示范用途的审计告知函的审核- ISA 540:审计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 ISA 550:与存在重要不确定性相关的审计- ISA 560:与后续事件相关的监测- ISA 570:衔接性- ISA 580:相关方准则- ISA 600:特殊考虑-特定的审计- ISA 610:使用业务审计人员和专家的专业判断- ISA 620:使用工作的作用的审计报告- ISA 700:形式和内容的审计报告- ISA 705:修改的审计报告意见的后续事件- ISA 706:与重要事项相关的修改审计报告后续事件- ISA 710:比较报表和特殊目的报表3. 国际WEB日志审计准则(ISREs)国际WEB日志审计准则(ISREs)适用于专门从事互联网日志审计的审计师。

新《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新《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新准则》第二条解读

新老《准则》对照: 1.《新准则》:内部审计是“确认和咨询”活动;《老准 则》:内部审计是“监督和评价活动”,方法和手段中不再提 “合法性”,强化了内审的客观性、从属性和服务性。“确 认”,包含的内容远比监督更宽泛。 2.《新准则》提出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老准则》没有。 表明,更加重视内部审计的方法的科学性、现代性和规范性。 提出要求:审计方法要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并形成一套 行之有效的体系。 3.《新准则》:内审的任务主要是“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 风险管理”;《老准则》的提法是“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 表明《新准则》把内审的任务进一步扩大了。“业务活动”, 不仅局限于“经营活动”,从而扩大了内审工作领域,还增加 了“风险管理”的审计内容,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组 织发展的需要。 4. 《新准则》明确提出,内审的目的是“促进组织完善治理、 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老准则》没有。使内部审计的定义 更加完善和科学。
第三章 作业准则


新:第十二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组织 的风险状况、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配置 情况,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这条讲编制年度计划应遵循哪些依 据。) 老:第十一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在考虑组织 风险、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基础上,制 定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
《新准则》第十二条解读
《新准则》第九条解读

新老《准则》相对照: 1.《新准则》用新增了有关审计保密 的内容,替换了“人际交往”和“沟通”; 2.“人际交往”和“沟通”。《新准 则》第二十四条提到:“保持与董事会或 者最高管理层及时、高效的沟通” ;第三 十条提到:“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董事会 或者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做好与 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做了专门强调。

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原创版】
目录
1.1101 号文件的概述
2.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定义和重要性
3.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
4.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实施和影响
正文
1.1101 号文件的概述
1101 号文件是我国内部审计领域的一份重要文件,它全名为《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是由我国审计署于 2021 年发布的。

这份文件的出台,旨在规范和指导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果,保护企业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2.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定义和重要性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是指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它包括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专业性和有效性等五个方面。

这些准则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和效果的基础,是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遵循的"红线"。

3.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
(1)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应当独立于被审计部门,以保证审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审计的客观性:内部审计应当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3)审计的公正性:内部审计应当公平对待所有相关方,不偏袒任
何一方。

(4)审计的专业性:内部审计应当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进行。

(5)审计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应当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4.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实施和影响
1101 号文件的发布和实施,对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提高了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果,提升了内部审计的公信力,有利于保护企业和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2022年12月22日修订)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2022年12月22日修订)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2022年12月22日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相关的责任,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在涉及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时,本准则是对注册会计师如何应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的进一步扩展。

第三条许多关联方交易是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类似的非关联方交易相比,这些关联方交易可能并不具有更高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性质可能导致关联方交易比非关联方交易具有更高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例如:(一)关联方可能通过广泛而复杂的关系和组织结构进行运作,相应增加关联方交易的复杂程度;(二)信息系统可能无法有效识别或汇总被审计单位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和未结算项目的金额;(三)关联方交易可能未按照正常的市场交易条款和条件进行,例如,某些关联方交易可能没有相应的对价。

第四条由于关联方之间彼此并不独立,为使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性质,以及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对财务报表实际或潜在的影响,许多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会计处理和披露作出了规定。

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作出规定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有责任实施审计程序,以识别、评估和应对被审计单位未能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进行恰当会计处理或披露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第五条即使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对关联方作出很少的规定或没有作出规定,注册会计师仍然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以足以确定财务报表(就其受到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影响而言)是否实现公允反映。

第六条由于关联方之间更容易发生舞弊,因此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与其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的规定评价是否存在一项或多项舞弊风险因素相关。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最新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最新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维护内部审计职业声誉,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当具有的职业品德、应当遵守的职业纪律和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的总称。

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遵守本规范,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声誉。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保持诚信正直。

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公正、不偏不倚地作出审计职业判断。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并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按照规定参加后续教育。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原则,按照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信息。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违反本规范要求的,组织应当批评教育,也可以视情节给予一定的处分。

第三章诚信正直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诚实、守信,不应有下列行为:(一)歪曲事实;(二)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三)进行缺少证据支持的判断;(四)做误导性的或者含糊的陈述。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廉洁、正直,不应有下列行为:(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二)屈从于外部压力,违反原则。

第四章客观性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实事求是,不得由于偏见、利益冲突而影响职业判断。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前,应当采取下列步骤对客观性进行评估:(一)识别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二)评估可能影响客观性因素的严重程度;(三)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者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客观性受损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识别下列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一)审计本人曾经参与过的业务活动;(二)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三)与被审计单位存在长期合作关系;(四)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有密切的私人关系;(五)遭受来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六)内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七)其他。

新审计准则体系各项准则编号与名称

新审计准则体系各项准则编号与名称

新审计准则体系——各项准则编号与名称一、审计、审阅与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一)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一般原则与责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定书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2、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的应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2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3、审计证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会计估计的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41号——管理层声明4、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01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11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21号——利用专家的工作5、审计结论与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数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6、特殊领域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1号——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1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2号——银行间函证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3号——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21号——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特殊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2号——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业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三)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二、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01号——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11号——代编财务信息三、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

新审计报告准则收入准则

新审计报告准则收入准则
3
影响分析
*第一:收入会计核算单位变小
·识别“履约义务” ·一个合同既可能包括一个履约义务,也可能包括多个履约义 务,只要能“可明确区分”,就应当分别确认,分别计量。 ·过去,我们主要是按照销售的类型去区分,没有重视“合同” 在收入确认的重要性。财务人员看合同:多从价格条款和结算条款 方面去对照。
企业应当根据合同条款,并结合其以往的习惯做法确定 交易价格。在确定交易价格时,企业应当考虑可变对价,合 同中存在的重大融资成分、非现金对价,应付客户对价等因 素的影响。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第三步:确定交易价格
重大融 资成分
应向客 户支付 的对价
交易价 格
可变对 价
非现金 对价
15
1、按照期望值,或 最可能发生金额合理确 定可变对价的最佳估计 数 2、考虑时间价值 3、非现金对价的公允 价值 4、应付对价冲减交易 价格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第三步:确定交易价格
16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第四步: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单项履约义务
企业应当按照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的交易价格计量收入。 ·合同中包含两项或多项履约义务的,企业应当在合同开始 日,按照各单项履约义务所承诺商品的单独售价的相对比例,将 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企业不得因合同开始日之后单 独售价的变动而重新分摊交易价格。 ·企业在类似环境下向类似客户单独销售商品的价格,应作 为确定该商品单独售价的最佳证据。单独售价无法直接观察的, 企业应当综合考虑其能够合理取得的全部相关信息,采用市场调 整法、成本加成法、余值法等方法合理估计单独售价。
189.32
-
安装服务
2.91
-

新审计报告准则

新审计报告准则

新审计报告准则新审计报告准则 新审计报告准则发布 2016年12⽉23⽇,财政部印发《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12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新审计报告准则)。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所审计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报告,是注册会计师与财务报表使⽤者沟通所审计事项的主要⼿段,对增强财务信息的可信性起着⾄关重要的作⽤。

现⾏审计报告具有格式统⼀、要素⼀致、内容简洁、意见明确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信息含量和决策相关性不⾼的缺陷,与财务报表使⽤者的期望存在⼀定差距。

2008年全球⾦融危机发⽣后,国际上对提⾼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报告信息含量的呼声⽇趋强烈。

2015年,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修订发布了新的国际审计报告准则,在改进审计报告模式、增加审计报告要素、丰富审计报告内容等⽅⾯作出了重⼤改进。

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改⾰与发展,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提出更⾼的要求,期望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更⾼的信息含量和决策相关性,以降低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为顺应市场各⽅的需求,体现审计准则持续趋同要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借鉴国际审计报告改⾰的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启动了审计报告准则的改⾰修订⼯作。

经过近两年的研究、起草、论证和⼴泛征求意见,新审计报告准则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审议通过,财政部批准发布。

本次发布的12项审计准则,最为核⼼的1项是新制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该准则要求在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中增设关键审计事项部分,披露审计⼯作中的重点难点等审计项⽬的个性化信息。

其中,要求注册会计师说明某事项被认定为关键审计事项的原因、针对该事项是如何实施审计⼯作的。

该准则仅适⽤于上市实体的审计业务。

除该准则外,“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在审计报告中发表⾮⽆保留意见”、“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与治理层的沟通”、“持续经营”、“注册会计师对其他信息的责任”等6项准则属于作出实质性修订的准则,另外5项准则属于为保持审计准则体系的内在⼀致性⽽作出相应⽂字调整的`准则,这11项准则中,有的条款是仅对上市实体审计业务的规定,有的条款是对所有被审计单位(包括上市实体和⾮上市实体)审计业务的规定。

新审计报告准则应用指南发布

新审计报告准则应用指南发布

2017年2 月28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新审计报告准则应用指南。

本次发布的指南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应用指南》等共16项,实施时间和范围与新审计报告准则保持一致。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504 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应用指南一、本准则的范围(参见本准则第三条)1.重要程度可以表述为某一事项在具体情形下的相对重要性。

某一事项的重要程度是由注册会计师结合具体情形判断的。

重要程度可以结合定量因素和定性因素来考虑,例如,相对规模、所涉及对象的性质、对所涉及对象的影响,以及预期使用者所表现出来的兴趣。

判断某一事项的重要程度,需要对事实和情况作出客观分析,包括分析与治理层沟通的性质和范围。

2.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51 号——与治理层的沟通》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与治理层进行双向沟通,其中可能就某些事项进行的沟通最为充分,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这些事项感兴趣,并且呼吁增加这些沟通的透明度。

例如,使用者对了解注册会计师在对财务报表整体形成审计意见时作出的重大判断尤其感兴趣,因为这些判断通常与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作出的重大判断领域相关。

3.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可能有助于加强注册会计师与治理层就这些事项进行的沟通,同时还可能提高管理层和治理层对审计报告中提及的财务报表披露的关注程度。

4.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21 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的规定,就审计而言,注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下列假定是合理的:(1)拥有经营、经济活动和会计方面的适当知识,并有意愿认真研究财务报表中的信息;(2)理解财务报表是在运用重要性水平基础上编制、列报和审计的;(3)认可建立在对估计和判断的应用以及对未来事项的考虑的基础上的会计计量具有固有不确定性;(4)依据财务报表中的信息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一、背景介绍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于2024年正式颁布实施,旨在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提高审计报告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审计证据作为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起到关键作用。

该准则明确了审计证据的定义、获取、分析和评估的要求,规范了审计人员在应用审计证据时的指导原则。

二、审计证据的定义和特性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所获取和形成的信息和资料,以支持审计意见的形成。

审计证据有以下特性:2.充分性:审计证据应充分,即所获取的证据足够支持审计报告中的观点和结论。

审计人员应获取任何重要证据,以减少审计风险。

三、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人员应通过多种方法获取审计证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1.查阅相关文件和记录:审计人员应查阅企业的财务报表、会计凭证、银行对账单、合同文件等相关文件和记录,以获取相关证据。

2.进行实地考察:审计人员应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观察、检查和确认企业的实物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获得相关证据。

3.向外部机构和个人询证:审计人员可向外部机构(如银行、律师事务所)和个人(如客户、供应商)询证,获取相关证据。

4.委托专家进行鉴证:当存在特殊的技术性问题时,审计人员可委托专门领域的专家进行鉴证,以获取专业的审计证据。

四、审计证据的分析和评估审计人员应对获取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可靠性和相关性。

具体要求如下:2.强制性分析:审计人员应对有可能造成对财务报表重大影响的证据进行强制性分析,以确保其在审计意见中的体现。

3.连贯性分析:审计人员应对证据之间是否相互连贯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与财务报表的整体准确性和完整性相一致。

4.多角度评估:审计人员应从多个角度评估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减少因单个证据带来的误差和风险。

五、审计证据的文档记录和保管审计人员应对所获取、形成和分析的审计证据进行详细的文档记录和保管。

现行审计法规与审计准则及政策解读

现行审计法规与审计准则及政策解读

现行审计法规与审计准则及政策解读1. 现行审计法规与审计准则的概述现行审计法规与审计准则是贯穿整个审计活动的基本依据和规范。

审计法规是由国家制定并颁布的,是审计活动的法律依据。

审计准则则是对审计活动进行规范和指导的原则性文件。

它们的出台对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保护审计对象的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现行审计法规解读(1)审计法的编制和修订审计法规定了审计的基本原则、责任和程序。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审计法也在不断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新时代的审计需求。

(2)审计机关的设置和职责审计法规定了审计机关的组织形式、职责和权限,包括监督政府财政收支、审计国有资产管理、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等。

(3)审计程序和技术要求审计法规明确了审计的程序和技术要求,包括审计调查、审计报告、审计结论的形成和发布等。

这些规定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标准。

3. 现行审计准则解读(1)审计准则的修订与贯彻审计准则是审计工作的操作指南,它规范了审计从业人员的行为和工作程序。

近年来,审计准则也在不断修订与贯彻,以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

(2)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审计准则包括了审计的基本原则、审计程序和技术要求。

它要求审计从业人员必须遵守审计的基本原则,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和技术要求,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3)审计准则的应用与培训审计准则的应用对审计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审计准则的培训和普及也是非常重要的。

4. 对现行审计法规与审计准则的个人观点和理解现行审计法规与审计准则的出台对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审计从业人员也应当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新时代审计工作的需要。

5. 总结与回顾经过对现行审计法规与审计准则的解读,我们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和规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审计法规与审计准则,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为保障国家财政收支的安全和审计对象的合法权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1141号审计新准则

1141号审计新准则

1141号审计新准则摘要:一、引言二、1141 号审计新准则的背景和意义三、新准则的主要内容1.扩大审计范围2.强化审计质量控制3.提高审计报告透明度四、新准则对我国审计行业的影响1.提高审计效率2.增强审计风险意识3.提升审计报告的公信力五、应对新准则的策略和建议六、结语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审计行业的规范和监管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报告的公信力,我国审计准则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本文将重点介绍1141 号审计新准则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我国审计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1141 号审计新准则的背景和意义1141 号审计新准则,即《审计业务约定书》和《审计报告》准则,是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准则的颁布实施,旨在适应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强化审计风险管理,提升审计报告的公信力。

三、新准则的主要内容1.扩大审计范围新准则对审计范围进行了进一步明确,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充分关注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财务信息披露及相关内部控制等方面,确保审计范围全面、准确。

2.强化审计质量控制新准则对审计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确保审计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

此外,新准则还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对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错报的事项保持警觉。

3.提高审计报告透明度新准则对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进行了调整,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充分披露与审计对象相关的风险、审计范围受限情况、重要会计估计和判断等方面,提高审计报告的透明度。

四、新准则对我国审计行业的影响1.提高审计效率新准则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通过明确审计范围、强化质量控制等措施,有助于降低审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2.增强审计风险意识新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对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错报的事项保持警觉,有助于增强审计风险意识,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最新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最新

目录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1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 (1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 (2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 (3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 (4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 (4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向治理层和管理层通报内部控制缺陷 (5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3号——前任注册会计师和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5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 (6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6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 (7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 (7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41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 (8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51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 (9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 (9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对存货、诉讼和索赔、分部信息等特定项目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考虑 (9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 (10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 (10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 (10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审计会计估计(包括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 (11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 (11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 (12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首次审计业务涉及的期初余额 (13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 (13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41号——书面声明 (14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01号——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 (14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11号——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16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21号——利用专家的工作 (16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 (16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在审计报告中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17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3号——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 (18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信息:对应数据和比较财务报表 (18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注册会计师对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的责任 (19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1号——对按照特殊目的编制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 (19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3号——对单一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特定要素审计的特殊考虑 (19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4号——对简要财务报表出具报告的业务 (203)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会计师事务所对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其他鉴证和相关服务业务实施的质量控制 (21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2011年11月1日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简称审计准则)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确立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明确注册会计师为实现总体目标而需要执行审计工作的性质和范围,以及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承担的责任,制定本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指导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履行法定审计职责的行为规范,是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差不多尺度。

第三条本准则中使用“应当”、“不得”词汇的条款为约束性条款,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必须遵守的职业要求。

本准则中使用“能够”词汇的条款为指导性条款,是对良好审计实务的推介。

第四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适用本准则。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同意审计机关的托付、聘用,承办或者参加审计业务,也应当适用本准则。

第五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区分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和审计机关的责任。

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中,履行法定职责、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并实施内部操纵、按照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保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

依据法律法规和本准则的规定,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独立实施审计并作出审计结论,是审计机关的责任。

第六条审计机关的要紧工作目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进展。

真实性是指反映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

合法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遵守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情况。

效益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第七条审计机关对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项目、资金进行审计。

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要紧负责人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第八条审计机关依法对预算治理或者国有资产治理使用等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时,也应当适用本准则。

第九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依据年度审计项目打算,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猎取审计证据,作出审计结论。

审计机关应当委派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的审计人员承办审计业务,并建立和执行审计质量操纵制度。

第十条审计机关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公开履行职责的情况及其结果,同意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十一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未遵守本准则约束性条款的,应当讲明缘故。

第二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第十二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具备本准则规定的资格条件和职业要求。

第十三条审计机关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一)符合法定的审计职责和权限;(二)有职业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三)建立适当的审计质量操纵制度;(四)必需的经费和其他工作条件。

第十四条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具备下列职业要求:(一)遵守法律法规和本准则;(二)恪守审计职业道德;(三)保持应有的审计独立性;(四)具备必需的职业胜任能力;(五)其他职业要求。

第十五条审计人员应当恪守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差不多审计职业道德。

严格依法确实是审计人员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的审计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规范审计行为。

正直坦诚确实是审计人员应当坚持原则,不屈从于外部压力;不歪曲事实,不隐瞒审计发觉的问题;廉洁自律,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客观公正确实是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和态度,以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结论,实事求是地作出审计评价和处理审计发觉的问题。

勤勉尽责确实是审计人员应当爱岗敬业,勤勉高效,严谨细致,认真履行审计职责,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保守秘密确实是审计人员应当保守其在执行审计业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关于执行审计业务取得的资料、形成的审计记录和掌握的相关情况,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提供和披露,不得用于与审计工作无关的目的。

第十六条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保持应有的审计独立性,遇有下列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情形的,应当向审计机关报告:(一)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主管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二)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三)对曾经治理或者直接办理过的相关业务进行审计;(四)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的其他情形。

第十七条审计人员不得参加阻碍审计独立性的活动,不得参与被审计单位的治理活动。

第十八条审计机关组成审计组时,应当了解审计组成员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的情形,并依照具体情况采取下列措施,幸免损害审计独立性:(一)依法要求相关审计人员回避;(二)对相关审计人员执行具体审计业务的范围作出限制;(三)对相关审计人员的工作追加必要的复核程序;(四)其他措施。

第十九条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审计人员交流等制度,幸免审计人员因执行审计业务长期与同一被审计单位接触可能对审计独立性造成的损害。

第二十条审计机关能够聘请外部人员参加审计业务或者提供技术支持、专业咨询、专业鉴定。

审计机关聘请的外部人员应当具备本准则第十四条规定的职业要求。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外部人员,审计机关不得聘请:(一)被刑事处罚的;(二)被劳动教养的;(三)被行政拘留的;(四)审计独立性可能受到损害的;(五)法律规定不得从事公务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审计业务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工作经验。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和实施审计人员录用、接着教育、培训、业绩评价考核和奖惩激励制度,确保审计人员具有与其从事业务相适应的职业胜任能力。

第二十三条审计机关应当合理配备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确保其在整体上具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应的职业胜任能力。

被审计单位的信息技术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大阻碍的,审计组的整体胜任能力应当包括信息技术方面的胜任能力。

第二十四条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合理运用职业推断,保持职业慎重,对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保持警觉,并审慎评价所猎取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得出恰当的审计结论。

第二十五条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从下列方面保持与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关系:(一)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并听取其意见;(二)客观公正地作出审计结论,尊重并维护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三)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四)坚持文明审计,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

第三章审计打算第二十六条审计机关应当依照法定的审计职责和审计管辖范围,编制年度审计项目打算。

编制年度审计项目打算应当服务大局,围绕政府工作中心,突出审计工作重点,合理安排审计资源,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审计。

第二十七条审计机关按照下列步骤编制年度审计项目打算:(一)调查审计需求,初步选择审计项目;(二)对初选审计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备选审计项目及其优先顺序;(三)评估审计机关可用审计资源,确定审计项目,编制年度审计项目打算。

第二十八条审计机关从下列方面调查审计需求,初步选择审计项目:(一)国家和地区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情况;(二)政府工作中心;(三)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和相关领导机关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四)上级审计机关安排或者授权审计的事项;(五)有关部门托付或者提请审计机关审计的事项;(六)群众举报、公众关注的事项;(七)经分析相关数据认为应当列入审计的事项;(八)其他方面的需求。

第二十九条审计机关对初选审计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初选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和其他重要事项。

进行可行性研究重点调查研究下列内容:(一)与确定和实施审计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二)治理体制、组织结构、要紧业务及其开展情况;(三)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状况及结果;(四)相关的信息系统及其电子数据情况;(五)治理和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情况及结果;(六)往常年度审计情况;(七)其他相关内容。

第三十条审计机关在调查审计需求和可行性研究过程中,从下列方面对初选审计项目进行评估,以确定备选审计项目及其优先顺序:(一)项目重要程度,评估在国家经济和社会进展中的重要性、政府行政首长和相关领导机关及公众关注程度、资金和资产规模等;(二)项目风险水平,评估项目规模、治理和操纵状况等;(三)审计预期效果;(四)审计频率和覆盖面;(五)项目对审计资源的要求。

第三十一条年度审计项目打算应当按照审计机关规定的程序审定。

审计机关在审定年度审计项目打算前,依照需要,能够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第三十二条下列审计项目应当作为必选审计项目:(一)法律法规规定每年应当审计的项目;(二)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和相关领导机关要求审计的项目;(三)上级审计机关安排或者授权的审计项目。

审计机关对必选审计项目,能够不进行可行性研究。

第三十三条上级审计机关直接审计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重大审计事项,应当列入上级审计机关年度审计项目打算,并及时通知下级审计机关。

第三十四条上级审计机关能够依法将其审计管辖范围内的审计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机关进行审计。

关于上级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内的审计事项,下级审计机关也能够提出授权申请,报有管辖权的上级审计机关审批。

获得授权的审计机关应当将授权的审计事项列入年度审计项目打算。

第三十五条依照中国政府及其机构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其机构签订的协议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审计机关确定对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其机构援助、贷款项目进行审计的,应当纳入年度审计项目打算。

第三十六条关于预算治理或者国有资产治理使用等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符合下列情形的,能够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一)涉及宏观性、普遍性、政策性或者体制、机制问题的;(二)事项跨行业、跨地区、跨单位的;(三)事项涉及大量非财务数据的;(四)其他适宜进行专项审计调查的。

第三十七条审计机关年度审计项目打算的内容要紧包括:(一)审计项目名称;(二)审计目标,即实施审计项目预期要完成的任务和结果;(三)审计范围,即审计项目涉及的具体单位、事项和所属期间;(四)审计重点;(五)审计项目组织和实施单位;(六)审计资源。

采取跟踪审计方式实施的审计项目,年度审计项目打算应当列明跟踪的具体方式和要求。

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年度审计项目打算应当列明专项审计调查的要求。

第三十八条审计机关编制年度审计项目打算能够采取文字、表格或者两者相结合的形式。

第三十九条审计机关打算治理部门与业务部门或者派出机构,应当建立经常性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调查审计需求、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确定备选审计项目,以业务部门或者派出机构为主实施;备选审计项目排序、配置审计资源和编制年度审计项目打算草案,以打算治理部门为主实施。

第四十条审计机关依照项目评估结果,确定年度审计项目打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