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中药熏蒸技术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技术及目录

中医治疗技术及目录

中医医疗技术目录一、针刺疗法技术目录: 1.毫针技术2.皮肤针梅花针3.穴位注射疗法二、灸类疗法技术目录: 1.直接灸技术2.隔物灸技术3.悬灸技术4.温针灸技术三、刮痧疗法技术目录:刮痧技术四、拔罐疗法技术目录:1.留罐技术2.闪罐技术3.走罐技术4.针罐技术 5.刺络拔罐技术四、推拿类疗法技术目录:1.成人推拿技术2.小儿推拿技术五、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目录: 1.穴位敷贴技术2.中药热敷技术3.熏蒸技术4.中药直肠滴入技术;1、毫针技术:毫针技术,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毫针技术的适应证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多种常见病、多发病;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器具临床上使用的毫针主要是不锈钢针,类型主要为环柄针、平柄针,规格主要根据针体的直径和长度来区分,临床上以长度~寸25~75mm的毫针最为常用,其中又以寸40mm者用得最多;长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深刺或透穴;短针多用于肌肉浅薄部位浅刺,如头面部穴位、耳穴;二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消毒、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1.消毒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腧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2.进针法进针时,一般用双手配合;右手持针,靠拇、示、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以固定腧穴皮肤;临床常用以下几种进针方法: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示指的指甲切按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2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4夹持进针法左手拇、示二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用于较长毫针的进针;3.行针与得气毫针刺入后,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之得气,并进行补泻;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生会感到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同时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得气与否以及得气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行针手法有以下两种:1提插法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提插的操作方法;将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由深层向上退至浅层为提;2捻转法捻转法是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手拇指与示、中指夹持针柄,进行前后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 4.留针与出针医生可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一般病证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出针时,用左手拇、示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二、常见疾病的毫针治疗技术:一中风病急性脑血管病中风病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本病的形成,主要在阴阳失调的情况下或因忧思恼怒,或以劳累、房劳等因,致风阳煽动,心火暴盛,风火相并,气血上逆;或因嗜酒,恣食厚味,脾虚痰热内盛,化火动风,风火挟痰上扰,蒙蔽清窍,发为中风;本病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风病的诊断标准;临床上根据意识有无障碍而分为中脏腑和中经络,本节主要讲述中经络的毫针治疗;治则治法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操作步骤取穴:百会、风池、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穴;可随症配穴,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便秘加天枢,语言不利加廉泉; 刺法:直刺,行提插捻转手法;风池穴操作时针尖向鼻尖方向斜刺~寸,廉泉穴向舌根斜刺~寸; 疗程:急性期每日1次,恢复期及后遗症期隔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二头风紧张性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头痛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脑为“髓海”,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五脏六腑之气皆上会于头;外邪侵袭或内伤诸疾皆可导致气血逆乱,瘀阻脑络,脑失所养而发生头痛;本病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标准; 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大类,本节主要讲述内伤头痛的毫针治疗;治则治法疏经活络,行气活血止痛;操作步骤取穴:百会、风池、合谷、太冲、头维,可随症配穴,少阳头痛加率谷、角孙;太阳头痛加天柱、太阳;阳明头痛加攒竹、印堂; 刺法:头部穴位多予以斜刺或平刺,肢体穴位多直刺;风池穴操作时针尖向鼻尖方向斜刺~寸,或平刺透风府穴;进针后行提插捻转手法; 疗程: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三面瘫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病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其表现为一侧面部松弛,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被牵向健侧,不能蹙额、皱眉、示齿、鼓颊等动作,部分患者初期耳后疼痛,还可出现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甚至外耳道出现疱疹等;本病多由络脉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致经气阻滞,筋脉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其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标准;治则治法活血通络,疏调经筋;操作步骤取穴:风池、翳风、地仓、颊车、合谷穴;随症配穴:鼻唇沟平坦加迎香;鼻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目不能合加阳白、攒竹或申脉、照海; 刺法:对于面部穴位,初起宜浅刺、轻刺,一周后酌予平刺透穴或斜刺;疗程: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四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肩凝症是以肩部弥漫性疼痛伴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其表现为日轻夜重,晨起关节活动后疼痛减轻,局部可伴有广泛的压痛,手臂外旋、外展、上举、后旋等动作受限;后期病变组织发生粘连,功能障碍逐渐加重,形成“冻肩”,最后导致肩关节功能丧失;本病早期以疼痛为主,晚期以功能障碍为主;一般认为,肩部受凉、过度劳累、慢性劳损与本病的形成有关;其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标准;治则治法疏筋通络,行气活血;操作步骤取穴:肩髃、肩髎、肩前、阿是穴、条口穴;可随症配穴:上臂痛加臂臑、曲池;肩胛痛加曲垣、天宗; 刺法:直刺; 疗程: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五腰痛病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病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表现为腰部重痛、酸麻,拘急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本病的发生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等有关;其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标准; 本病分为寒湿腰痛、瘀血腰痛和肾虚腰痛三大类,本节主要讲述瘀血腰痛的毫针治疗;治则治法舒经通络,活血化瘀;操作步骤取穴:肾俞、腰夹脊、委中、阿是穴;刺法:直刺; 疗程: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三、禁忌症 1.孕妇不宜在下腹、腰骶部及合谷、三阴交、至阴等部位和腧穴进行针刺;2.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3.皮肤感染、溃疡或肿瘤部位,不宜针刺;4.有出血倾向者,慎行针刺;四、注意事项 1.患者在过于饥饿、劳累及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2、皮肤针梅花针技术:皮肤针又称“梅花针”、“七星针”,是以梅花针用之叩刺某些穴位的一种疗法;通过叩刺局部皮肤,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之气,达到防治疾病之目的;适用于头痛、胁痛、脊背痛、皮肤麻木、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斑秃、神经性皮炎、牛皮癣、小儿麻痹后遗症、近视眼等;用物准备治疗盘、皮肤针、%碘伏、棉签、弯盘等;操作方法 1.叩刺部位一般分为循经、穴位及局部叩刺三种;循经叩刺:循经络路线进行叩刺;穴位叩刺:根据穴位主治症进行叩刺;局部叩刺:即在病变处患处进行叩刺;2.叩刺方法点刺:在局部较小面积进行叩刺;片刺:在较大面积进行叩刺;条刺:呈条状移动进行叩刺;环状刺;在病变区域作环形叩刺;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配合;2.患者取合理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叩刺部位,进行皮肤消毒;3.检查针具后,手握针柄后段,食指直伸压在针柄中段,针尖端对准叩刺部位,使用手腕之力,将针尖垂直叩刺在皮肤上,并迅速提起,反复进行,一般每分钟70~90次;4.刺激的强度,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叩刺部位的不同,分弱、中、强三种刺激强度;弱刺激:用较轻腕力进行叩刺,以局部皮肤略有潮红,患者无疼痛为度;适用于老弱妇儿、虚证患者及头面部肌肉浅薄处;强刺激:用较重的腕力叩刺,局部皮肤可见隐隐出血,患者有疼痛感觉;适于身强体壮、实证患者及肩背、腰臀等肌肉丰厚处;中刺激:用力介于强弱两种叩刺之间,局部皮肤潮红,但无渗血,患者稍感疼痛;适于一般疾病,除头面外,身体大部分均可使用;5.在叩刺过程中,应观察患者面色、神情,询问有无不适反应;6.叩刺完毕,消毒局部皮肤,以防感染;7.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元;8.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叩刺躯干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2.皮肤针针尖必须平齐、无钩、无锈,针柄与针尖连接处必须牢固,以防叩刺时滑动;3.叩刺时用力须均匀,针尖要垂直而下、垂直而起,避免斜、钩、挑,以减轻疼痛;4.循经叩刺时,每隔1cm左右叩刺1次,一般可叩刺8~16次;5.皮肤有破溃、疤痕及有出血倾向者慎用;3.穴位注射疗法穴位注射技术是将小剂量中西药物注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操作技术;本技术通过药物在穴位的吸收过程中产生对穴位的刺激,利用药物与腧穴的双重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方法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器具及药物1.常用器具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穴位选用不同型号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针头;常用针头为4~6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及封闭用长针头;2.常用药物根据临床需要通常使用以下几类药物:1中草药注射剂: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2维生素注射剂: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注射液等;3其他常用药物: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多数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可考虑作小剂量穴位注射;二基本操作方法根据所选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推入;1.操作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入药液;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轻轻推入;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将药液推入;如需注入较多药液时,可将注射针由深部逐步提出到浅层,边退边推药,或将注射针更换几个方向注射药液;2.注射角度与深度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及深度;同一穴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刺入;也可按病情需要决定注射深浅度,如三叉神经痛于面部有触痛点,可在皮内注射成一“皮丘”;腰肌劳损多在深部,注射时宜适当深刺等;3.药物剂量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头面部和耳穴等处用药量较小,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四肢及腰背部肌肉丰厚处用药量较大,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1~5ml;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葡萄糖、生理盐水等用量较大,如软组织劳损时,局部注射葡萄糖液可用10~20ml以上,而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以及特异性药物如阿托品、抗生素一般用量较小,即所谓小剂量穴位注射,每次用量多为常规用量的1/10~1/3;中药注射液的常用量为1~2ml;4.疗程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反应强烈者亦可隔2~3日一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疗程根据病情确定,一般10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宜间隔5~7天;二、常见疾病的穴位注射治疗一眩晕颈性眩晕眩晕主要是因颈椎及其有关组织的结构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变化而引起的一组症状;中医认为颈性眩晕是因经脉空虚,经气不足,气血不能上荣清窍,脑失所养而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治法补虚泻实,调整阴阳;操作方法取穴:风池、颈部华佗夹脊穴; 患者取侧卧位;以复方丹参注射液2ml、10%当归注射液2ml、2%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122ml5mg混合溶液;取10ml注射器,配5号针头,吸取上述药液,充分混匀后,依据患者病情每次选3~5个穴位,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所取穴位皮下,缓慢进针15~25mm左右,有酸胀得气感后,回抽无血,缓慢注入药液1~,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隔5天;二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本病以肩周疼痛,伴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疼痛多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常因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本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治法舒筋活血,疏风散寒,通络止痛;操作方法患者取俯伏坐位;将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2ml,2%利多卡因2ml,%氯化钠注射液6ml混合配置成注射液,用10ml注射器抽取上液,采用长5号注射针头,在患肩肩前、肩髃、臑俞三处部位垂直进针,深刺可达肩关节囊所在的部位,每处注射剂量分别为3~4ml,每隔3~4天注射1次,3次为一个疗程;三呃逆膈肌痉挛呃逆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气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的病症;本病为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肝气犯胃或脾虚痰浊中阻等原因致胃气上逆胸膈,气机逆乱所致,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治法理气和胃,降逆止呃;操作方法嘱患者平卧,取双侧足三里穴,用5ml无菌注射器抽取胃复安注射液10mg、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常规消毒皮肤后,快速刺入足三里穴20~30mm,回抽无血即可注射,每侧足三里穴各注射,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四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或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本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治法通痹止痛;操作方法取穴:阿是穴,局部循经取穴;药物:醋酸去炎舒松A注射液;操作:先按常规消毒所选用的穴位,用10ml的注射器抽取醋酸去炎舒松A注射液1ml,再抽取10ml的生理盐水混合均匀,然后刺入所选的穴位,当患者“得气”后再回抽,未见回血才能推注药液,每次每个穴位注射1ml左右,每次治疗手足局部各选4~5个穴位,有时可加用大杼穴骨会、悬钟穴髓会;隔日1次,每次局部穴位可交替选用;10次为1个疗程,需要继续治疗的患者,隔1周后继续治疗;三、禁忌症1.婴幼儿及体弱多病者;2.孕妇下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此法;3.穴位局部感染或有较严重皮肤病者局部穴位不用;4.诊断尚不清的意识障碍患者;5.对某种药物过敏者,禁用该药;四、注意事项1.治疗前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以消除患者顾虑;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最好每注射一个穴位换一个针头,如因消毒不严而引起局部反应、发热等,应及时处理;3.操作前应熟悉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使用剂量、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较严重的药物,不宜采用;刺激作用较强的药物,应谨慎使用;4.切勿将药物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内;注射时如回抽有血,必须避开血管后再注射;5.在神经干旁注射时,必须避开神经干,或浅刺以不达神经干所在的深度;如神经干较浅,可超过神经干之深度,以避开神经干;如针尖触到神经干,患者有触电感,就须退针,改换角度,避开神经干后再注射,以免损伤神经,带来不良后果;6.颈项、胸背部注射时,不宜过深,防止刺伤内脏;7.儿童、老人注射部位不宜过多,用药剂量可酌情减少,以免晕针;孕妇的下腹、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等孕妇禁针穴位,一般不宜作穴位注射;8.药物使用前应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并注意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如已变质即应停止使用;9.下腹部腧穴进行穴位注射前,应先令患者排尿以免刺伤膀胱;需要多次注射时,穴位应轮流使用,一般每穴连续注射不超过2~3次;10.注射药物时如果发生剧痛或其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注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二、艾灸疗法技术1、艾炷灸技术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指搓捏成圆锥状,小者如麦粒大;中者如半截枣核大;大者高约1cm,炷底直径约cm,直接或间接臵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种疗法;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用物准备治疗盘、艾炷、火柴、凡士林、棉签、镊子、弯盘、酌情备浴巾、屏风等;间接灸时,备姜片、蒜片或附子饼等;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3.根据情况实施相应的灸法;直接灸常用无瘢痕灸先在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放臵艾炷后点燃,艾炷燃剩至2/5左右,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取走余下的艾炷,放于弯盘中,更换新炷再灸,一般连续灸5~7壮;间接灸常用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和隔附子饼灸施灸部位涂凡士林,根据病情,放上鲜姜片或蒜片或附子饼1片事先将鲜姜或独头蒜切成约cm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附子饼是附子研末以黄酒调和而成,厚约~cm,中心处用粗针穿刺数孔,上臵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或患者感到灼痛时,则更换新炷再灸,一般灸3~7壮;达到灸处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4.艾炷燃烧时,应认真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5.施灸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元,安臵舒适体位,酌情通风;6.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2.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4.熄灭后的艾炷,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2、艾条灸技术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用物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3.根据病情,实施相应的灸法;温和灸: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cm左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部位2~5cm之间,如同鸟雀啄食般,一下一上不停地移动,反复熏灸,每处5分钟左右;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施灸部位3cm左右,左右来回旋转移动,进行反复熏灸,一般可灸20~30分钟;4.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体位不适;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及烧坏衣物;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臵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7.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2.施灸过程中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3.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三、拔罐技术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根据拔罐方法及局部情况备纸片、凡士林、棉签、%碘伏、镊子、干棉球、三棱针或梅花针、纱布、胶布等;操作方法1.点火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不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投火法:是用易燃烧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2.拔罐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为下列几种拔罐方法;坐罐法:又名定罐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直至皮肤呈现瘀血现象为止,一般留臵10分钟左右,此法适用于镇痛治疗;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及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取下;此法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

中药熏蒸法操作流程

中药熏蒸法操作流程

中药熏蒸法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使用中药熏蒸法进行操作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确定熏蒸使用的中药材料和配方。

- 准备熏蒸设备,包括熏蒸器、火源等。

- 检查操作环境,确保安全,并清理相关设备。

2. 熏蒸器的准备
在进行中药熏蒸之前,需要对熏蒸器进行以下准备:
- 检查熏蒸器的密封性能,确保能有效防止药材的挥发和外界气体的干扰。

- 清洗熏蒸器,并确保其干燥和无杂质。

- 根据所选用的中药材料和配方,调整熏蒸器的容量和使用方式。

3. 中药材料的处理
在进行中药熏蒸之前,需要对中药材料进行以下处理:
- 药材的选择:根据需要的治疗效果选择适当的中药材料。

- 药材的准备:根据药方要求,将中药材料洗净、晾干等处理。

- 药材的研磨:将中药材料研磨成适当的粉末状。

4. 熏蒸操作步骤
进行中药熏蒸操作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 将处理好的中药材料放入熏蒸器中。

- 将熏蒸器密封好,确保其密封性能良好。

- 点燃火源,使火焰处于适当位置。

- 调整熏蒸器的温度和时间,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 熏蒸结束后,关闭火源并等待熏蒸器冷却。

- 打开熏蒸器,取出处理好的中药材料。

5. 清洁和保养
完成中药熏蒸操作后,需进行以下清洁和保养工作:
- 清洗熏蒸器,确保其干净无杂质。

- 检查熏蒸器的密封性能,如有损坏需及时修复或更换。

- 储存熏蒸器和中药材料,防潮、防虫,并定期检查。

以上就是中药熏蒸法操作流程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药薰蒸疗法PPT课件

中药薰蒸疗法PPT课件
6
足太阳膀胱腧穴
• 本经脉腧穴有: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 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 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 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 膀胱俞 、中 膂俞、 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 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 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 肓 、秩边 、合阳、 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 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共67穴, 左右合134穴。
食与便溏并见,或饮
参、黄芪、西红花、
食减少,精神不振, 四肢乏力,体瘦,手 足心热,失眠盗汗, 舌质淡红,苔白而干,
丹皮、山萸肉、生地、 熟地、益母草、泽兰、 全虫、赤芍、雪莲花、 薏苡仁、金蝉花、佛 手花、淮山药、茯苓、
脉弱。
沉香。
• 治则:益气养阴
• 用法:每次2付,每日
2次,每付水煎取汁
300毫升,熏蒸用。
• 督脉作为“阳脉之海”和“督领经脉之海”以见其功能之 大。
13
血污染治疗科中药熏蒸疗法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肾脏疾病的特色主要
在于我们独创的复方中药煎汤制剂可以通过
人体经络及腧穴将中药的活性成分通过熏蒸
的方式直达肾脏,增加肾区的药物浓度。通
过熏、灸、补三种作用达到泄浊、清血、补
肾、强肾等功能,修复受损的肾单位,调节
• 治则:疏肝健脾,行 气利水
• 【方药】 • 白术、 雪莲花、茯苓皮、、
桑白皮、陈皮、 大腹皮、 泽泻 、车前子、木瓜1、 木香、槟榔、 牛膝、枳壳、 三七花、肉豆蔻、龙眼肉、 金蝉花、佛手花、砂仁、 沉香。 • 用法:每次2付,每日2次, 每付水煎取汁300毫升, 熏蒸用。

中药熏药_精品文档

中药熏药_精品文档

中药熏蒸药疗法中药熏蒸疗法又叫蒸汽疗法、汽浴疗法、中药雾化透皮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一)治疗/护理目标1. 解除或缓解各种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临床症状。

2. 通过中药熏蒸药疗法,以达到活血止痛、温经散寒、祛风通络、壮骨舒筋的目的(二)操作重点步骤1. 评估患者病情、当前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患者体质及实施中药熏药的皮肤情况、对热的敏感和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2. 熏药体位。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暴露熏药部位,注意遮挡和保暖。

3.、施行熏药疗法,应时时注意防止烫伤,热源应当合理,药不应接触皮肤。

(三)成效标准1. 患者/家属对所作的解释和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 取穴准确,正确运用各种手法。

3. 熏药过程安全,无发生意外情况。

4. 起到一定的活血止痛、温经散寒、祛风通络、壮骨舒筋的目的5.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种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临床表现。

6. 影响薰药成效的因素。

薰药体位、部位、薰药时间、薰药药物。

(四)注意事项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胸闷、气促、心跳加快等不适。

水温以70℃-80℃为宜,严防汗出虚脱或头晕,若有不适立即停止熏蒸。

治疗过程中应嘱患者适当饮水。

(五)常见适应证1.外科疾病:骨关节病、肩周炎、颈椎病、腰肌劳损、软组织扭挫伤、犁状肌综合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术后关节僵硬等;2.内科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虚寒性胃肠疾病;3.妇科: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痛经、更年期综合症;4.皮肤科:神经性皮炎、湿疹、冻疮、皮肤搔痒症等。

中药熏洗法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操作流程↓→↓↓↓→熏洗法操作评分标准科室操作者姓名 护理对象:□成人 □老人 □儿童主考老师考核日期。

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中药熨敷技术操作规范

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中药熨敷技术操作规范

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中药熨敷技术操作规范
1.定义
中药熨敷疗法是将药物或其他物体炒热热熨或冷敷患处,借助药性及温度等物理作用,使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也是藏药特色疗法,可分为冷敷法和热熨法两种方法,本法通过药性和温度作用,使腠理开阖、气血通调,散热(或散寒)止痛,法风除湿,达到治疗效果。

2.操作步骤与要求
2.1环境要求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2.2操作方法
3.适应症
凡培根病、剑突痞瘤、胃铁垢症、胃火衰败、湿痹、肌肉萎缩、风刺痛。

不消化症、急腹痛、黄水病、血冷凝,热性疼痛等,均可用本法治疗。

4.注意事项
在熨敷时若局部出现红、痒、皮疹等现象应立即停用。

如果痛经症状较重或经上述治疗无改善时应到医院治疗。

中药熏蒸疗法(3)

中药熏蒸疗法(3)

问题与展望
中药熏蒸疗法使用方便,适应症广,药简价廉, 安全无创,疗效显著,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存在问题: 1.临床疗效观察为主,缺乏科学的研究; 2.治疗机理和作用途径还不明确; 3.熏蒸设备不规范,药物蒸汽浓度不能控制;
展望:随着科学发展和医务人员的努力,上述 问题将逐步解决,传统的熏蒸疗法一定会发挥 更好的治疗作用。
局部熏蒸:各种熏蒸床,熏蒸治疗仪等。 治疗时将病变局部置于蒸汽孔上,或将 四肢伸入治疗仪内,有温控及显示功能, 有的兼有熏洗、红外线或磁疗等作用。
应用范围
中药熏蒸,特别适用于“病者衰老而不胜攻 者,病者幼小而不宜表者,病邪郁伏急难外达 者,局部之疾药力不易达到者,上下交病不易 合治者,内外合病势难兼护者,病起仓卒不易 急止者,既要祛病又怕药苦者等等。”
三、骨性关节炎 1.陈跃安,38例40膝,痊愈16显效18有效6,总有效
100%(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1:45) 2.王春慧等,148例,优65良78,优良率96.6%(华
北煤炭医学院学报1999-5:46) 3.刘访文,136例,显效51好转18,有效率67%(江
苏中医2000-11:37) 四、强直性脊柱炎 1.张翠平等,350例,显效105好转176,总有效
《外治寿世方》等
吴师机《理瀹骈文》
清末医家吴师机,通过大量临床实践, 并广泛搜集他人的经验,撰写了《理瀹 骈文》 一书。该书可谓集外治法之大成, 因而被后世誉为“外治之宗”。
书中有关熏蒸疗法的内容十分丰富。 书中十分精辟地指出:“外治可与内治
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
近代专著对中药熏蒸疗法的介绍
概念
熏蒸疗法又叫蒸汽疗法、汽浴疗法,,是借 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而作用于机体的一种治 疗方法。

敷熨熏浴类疗法中药熨敷技术操作规程

敷熨熏浴类疗法中药熨敷技术操作规程

敷熨熏浴类疗法中药熨敷技术操作规程【目的】敷药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古时又称贴敷。

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

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适用于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

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

【用物准备】治疗盘、盐水棉球、药物、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如麻油或饴糖、水、蜜、凡士林)等。

常用药物:青敷膏、金黄膏、伤科消炎膏等。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碗内,将调和剂调制成糊状。

4、取下原敷料,以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5、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

6、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7、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势范围,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用;二是通过药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脓拔毒。

8、敷药后,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9、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

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1、皮肤过敏者禁用。

2、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

3、对初起有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以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为宜,不宜完全涂布,以免阻止脓毒外泄。

特殊部位如乳痈敷药时,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

4、夏天以蜂蜜、饴糖作赋型剂时,宜现配现用或冷藏保存。

中药熏蒸技术

中药熏蒸技术
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二手术麻醉科
中药熏蒸技术
2017年8月 贾绅绅
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二手术麻醉科
中药熏蒸疗法又叫蒸汽疗法、汽浴疗法、中药透皮治疗 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 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二手术麻醉科
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二手术麻醉科
• 优势:中药熏蒸治疗疗法作用直接,中药以气化的方式进 入血液循环而发挥作用,避免了口服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 减轻肝、肾功能的毒性,疗效确切,适应症广。
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二手术麻醉科
• 适应症: • 1、 风湿类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强直
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二手术麻醉科
3.独特的中药治疗作用。进行熏蒸的过程中,中草药进行煎 煮其有效成分如生物碱、氨基酸、苷类、植物抗生素、鞣质 和各种微量元素,以及其具有的浓烈气味物质如酮、醛、醇 等挥发油状物散在水蒸气里,直接作用于人体表面,经过皮 肤黏膜、汗腺、皮脂腺的吸收、渗透进入人体,通过血液循 环遍布机体组织,发挥治疗作用。
5.定时测药温,药液偏凉时,随时添加热药液或更换。

6.熏洗完毕,擦干皮肤,协助患者衣着。
7.整理物品,记录并签名。
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二手术麻醉科


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二手术麻醉科
•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面积很大,毛孔很多,除具 有防御外邪侵袭的保护作用外,还具有分泌、吸收、渗透、 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中药熏蒸治疗疗法就是利用皮肤 的这一生理特性,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 和真皮转运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理效应。

敷熨熏浴类疗法操作规程

敷熨熏浴类疗法操作规程

敷熨熏浴类疗法操作规程1、穴位贴敷技术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操作规范】1、施术前准备1)药物:药物组成①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Γ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QIO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储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K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中药熏蒸疗法

中药熏蒸疗法

中药熏蒸疗法基本简介熏蒸疗法,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历史悠久疗效显著的内病外治疗法,是中医诸多外治法中的一棵奇葩,源远流长,又称中药蒸煮疗法或中药汽浴疗法.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

这种方法最早用于临床的自先秦就有记载,后世不乏其术。

到清代,中药熏蒸趋于成熟。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中药熏蒸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亦有相应发展,逐渐泛用于保健康复和临床治疗疾病的诸多方面。

文献记载中药熏蒸历史悠久,西周时期就盛行于宫廷王室,用来洁身、治病、辟邪,也是相互招待的一种礼仪。

《礼记》: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

《黄帝内经》亦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邪可随汗解。

《五十二病方》随马王堆汉墓出土,明确提出用中药煎煮的热药蒸汽熏蒸治疗疾病,其中有熏蒸洗浴八方,如用骆阮熏治痔疮;用韭和酒煮沸熏治伤科病症等。

东汉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亦记述了用苦参扬熏洗治疗狐惑病蚀于妇人下部的药方与手法。

从晋唐起,开始应用到临床各科,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述了用煮黄柏、黄岑熏洗治疗创伤与疡痈症;唐宋时期,熏蒸获得较快发展。

在熏蒸阴部,熏蒸足部的基础上,又提出熏眼,熏发等方法。

医药大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则记述了用大剂黄芪防风汤熏蒸治疗柳太后中风不语使其苏醒的方药与手法;中药熏蒸疗法用于皇宫深院救治皇太后的中风重症,足可窥中药熏蒸疗法在当时的作用和影响之一斑。

至元明清,进入鼎盛阶段。

熏蒸疗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日趋成熟完善。

清代的《急救广生论》和《理瀹骈文》是中药外治分支科学体系的成熟与完善;尤其是《理瀹骈文》宏论之精辟、之辨证、之颠扑不破更是将中药外治从实践到理论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其中融会贯通了外治宗师吴师机“余学外治十余年、逮亲验数万人,其治愈不胜计”的艰辛实践。

古人从外治与内治机理统一的原则,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不同的只是采取的方法(给药途径)有别而已……宫廷熏蒸由来已久在唐代宫廷皇妃就用温泉、鲜花浴身。

怎么进行中医药熏蒸

怎么进行中医药熏蒸

怎么进行中医药熏蒸
进行中医药熏蒸时,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将选择好的中药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浸泡和煎
煮。

2.将煎煮好的药液倒入熏蒸机中,加入适量的热水进行稀释。

3.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熏蒸治疗。

在熏蒸的过
程中,应该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烫伤。

4.熏蒸结束后,应该及时清洗熏蒸机和容器,避免药液残留。

另外,如果没有条件使用熏蒸机进行中药熏蒸,也可以选择使用热毛巾或浴盆进行熏蒸。

可以将药液浸泡在热毛巾或浴盆中,然后进行热敷或坐浴。

这种方法虽然效果可能不如使用熏蒸机,但仍然具有一定的疗效。

请注意,在进行中药熏蒸时,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辨证以后再使用,不可自行熏蒸,以免出现不适的症状。

同时,患有哮喘、老慢支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该慎用此法。

中药熏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熏蒸技术

中药熏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熏蒸技术

中药熏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熏蒸技术中药熏蒸技术是借用中药热力及药理作用熏蒸患处的一种外治技术。

以中药蒸气为载体,辅于温度,湿度,力度的作用,促进局部的血液及淋巴的循环,有利于局部水肿及炎症的吸收,消除局部肌纤维的紧张和痉挛。

临床广泛应用于风湿免疫性疾病、骨伤科、妇科、皮肤科及五官等各科疾病的治疗当中。

一、基本操作方法1.烟气熏法:利用所取药物,或研粗末,置于火盆或火桶中;或用纸片,将药末摊于纸上并卷成香烟状,点燃熄灭后而产生的烟气,对准某一特定部位进行反复熏疗,以达到治疗作用。

也可用于室内的消毒灭菌,以预防疾病为目的。

2.蒸汽熏法:利用所取药物加清水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熏蒸某一特定部位。

操作方法:①.取用一种特殊容器,将所用药物置于容器中加清水煎煮后,即对准患处或治疗部位,边煮边熏;②.取出药液,倒入盆内,再趁热熏蒸。

3.现代“汽雾透皮”技术:应用现代电子技术生产出的汽雾透皮设备,可进行全身、四肢及局部的汽雾给药,具有操作简便,保证药物的浓度和温度的稳定等优点。

4.给药温度及时间:一般将蒸汽温度控制在45℃左右,每次熏蒸时间设定为30分钟左右。

另有研究证实:较高的熏蒸温度可以明显提高即时的止痛效果及远期治疗效果。

但要注意,部分敏感部位不耐受高温,此时要注意降低蒸汽温度在人体体温上下。

所以,临床应用时,应视具体情况调节蒸汽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特别提示】高血压、心脏病重症患者慎用,如出现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后立即停用。

二、常见疾病的熏洗治疗(一)面瘫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多发于青壮年,多因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复因睡卧当风,感受外邪,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闭阻,手足太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濡养、约束,肌肉纵缓不收而成。

本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通络。

中医医疗医术手册丨敷熨熏浴类技术-中药泡洗技术

中医医疗医术手册丨敷熨熏浴类技术-中药泡洗技术

中医医疗医术手册丨敷熨熏浴类技术-中药泡洗技术引言中医医疗医术手册是中医传统医学的核心部分,涵盖了丰富的治疗技术和方法。

敷熨熏浴类技术是其中一项重要技术,通过使用中药泡洗的方式进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中药泡洗技术的原理、方法和适应症,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药泡洗技术。

中药泡洗技术的原理中药泡洗技术是一种将中药材浸泡在水中,并将泡制好的药液用于外用的中医疗法。

通过泡洗,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能够被渗透到皮肤或黏膜组织,发挥其疗效。

中药泡洗技术通过局部或全身的浸泡,可以起到消炎、镇痛、舒筋活络、排毒养颜等多种作用。

中药泡洗技术的方法中药泡洗技术可以分为局部泡洗和全身泡洗两种方法。

局部泡洗方法主要用于特定部位的治疗,适用于针对局部病症的治疗,如皮肤问题、关节炎等。

以下是局部泡洗的方法步骤:1.配制药液: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中药材,研磨或切割成细末或小块,并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煮煎,待药液冷却后,将其过滤成药液备用。

2.准备泡洗容器:选择合适的容器,如洗脚盆或浴缸,用温水清洁并消毒。

3.倒入药液:将制好的药液倒入容器中,水温应适中,不宜过热或过凉。

4.泡洗部位:将需要治疗的部位浸泡于药液中,保持一定时间,通常10-30分钟。

5.擦干或冲洗:泡洗结束后,可用干净毛巾擦干或用清水冲洗。

全身泡洗方法适用于全身性疾病或调理,可促进全身的气血流通和药效吸收。

以下是全身泡洗的方法步骤:1.配制药液:与局部泡洗方法相同,根据需求选择适宜的中药材,煎煮并过滤成药液备用。

2.准备浴缸:选择适宜的浴缸,将药液倒入浴缸中,水温应适中,不宜过热或过凉。

3.泡浴时间:全身浸泡时间通常为20-40分钟,可根据个人需要适当调整。

4.注意事项:在泡浴期间,注意保持浴缸周围的环境温暖、安静,避免受凉或受到外界刺激。

5.冲洗或擦干:泡浴结束后,用清水冲洗身体,或用干净毛巾擦干。

中药泡洗技术的适应症中药泡洗技术适用于多种病症,对一些常见的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中药熏蒸操作规范

中药熏蒸操作规范

中药熏蒸操作规范中药熏蒸操作规范中药熏蒸是一种通过煎汤并乘热熏洗患处的方法,也称为熏洗疗法。

它可以疏通腠理、流畅气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适应症中风后出现的症状,如半身不遂、肢体强痉、肢体瘫软、气短乏力、偏身麻木、关节肿胀、疼痛等,都可以通过中药熏蒸来缓解。

操作步骤一、准备物品需要准备毛巾(浴巾)、拖鞋、中药液、熏洗桶、熏洗锅或熏蒸机、水温计等物品,根据熏洗部位选用以上物品。

二、操作方法1、四肢熏洗法1)将一次性药液袋放入熏洗桶内,倒入煎好的药液,加热水至所需容量。

2)患肢架于桶上,盖上有孔木盖,用毛巾围盖患肢及桶,使药液的蒸气熏蒸患部。

3)待药液不烫时揭去毛巾测试药液温度,将患部浸入药液中泡洗。

4)熏洗完毕后,清洁局部皮肤,擦干,观察皮肤情况,并保持局部保暖。

2、局部熏洗法1)将药袋放入熏洗锅内,加水至所需容量,加热。

2)患者躺在熏蒸床上,暴露熏洗部位,用毛巾盖住患部,使药液的蒸气熏蒸患部。

3)熏洗完毕后,清洁局部皮肤,擦干,观察皮肤情况,并保持局部保暖。

4)整理床铺,清洁物品。

3、全身熏洗法1)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调整按键设置温度与时间。

2)将煎好的药液倒入熏蒸机内的药液,至所需容量。

患者坐在熏蒸机内,调整姿势至舒适位,盖好机盖,打开熏洗键按钮,开始熏洗。

3)熏洗完毕后,清洁皮肤,打开机盖,擦干,观察皮肤情况,并保持全身保暖。

三、注意事项1、熏蒸时要注意保温,室内应温暖避风,暴露部分尽可能加盖衣被。

2、熏洗时药液不可过热,以防烫伤皮肤。

3、如果有包扎的病变,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应更换消毒敷料,重新包扎好。

4、孕妇及月经期禁用全身熏洗及坐浴法。

中医医疗技术(敷熨熏浴类 中医微创类)考核标准(草案)

中医医疗技术(敷熨熏浴类 中医微创类)考核标准(草案)

中医医疗技术考核标准(敷熨熏浴类中医微创类)(草案)2021.07目录敷熨熏浴类技术 (1)第一章穴位敷贴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第二章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4)第三章中药冷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6)第四章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8)第五章中药熏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0)第六章中药泡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2)第七章中药淋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5)中医微创类技术 (17)第一章针刀技术操作考核标准 (18)第二章带刃针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1)第三章水针刀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4)第四章钩针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6)第五章刃针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9)第六章长圆针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1)第七章拨针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3)第八章铍针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5)第九章银质针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7)第十章内热针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9)第十一章埋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41)敷熨熏浴类技术1第一章穴位敷贴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项目分值技术操作要求评分评分说明扣分说明仪表2仪表端庄、戴表一项未完成扣1分核对2核对医嘱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评估5临床症状、既往史、药物及敷料过敏史、是否妊娠一项未完成扣1分敷药部位皮肤情况一项未完成扣1分告知4解释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敷贴时间,取得患者配合一项未完成扣1分用物准备6洗手,戴口罩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备齐并检查用物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4分环境与患者准备10病室整洁、光线明亮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环境准备不全扣1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保暖,保护隐私未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扣2分;未保暖扣2分;未保护隐私扣2分操作过程敷药41核对医嘱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清洁局部皮肤,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未清洁扣2分;清洁不彻底扣1分;未观察扣2分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棉质敷料大小不合适扣4分;摊药面积过大2薄胶纸,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或薄胶纸上,厚薄适中或过小或溢出棉质敷料外扣4分;药物过厚或过薄扣4分将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避免药物溢出污染衣物部位不准确扣6分;药液外溢扣4分使用敷料或棉垫覆盖,固定牢固未使用敷料或棉垫覆盖扣2分;固定不牢固扣2分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未询问扣1分告知注意事项未告知扣2分;告知不全面扣1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未安置体位扣2分;未整理床单位扣2分洗手,再次核对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取药8取下敷药,清洁皮肤未清洁扣2分;清洁不彻底扣1分观察局部皮肤,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未观察皮肤扣2分;未询问扣2分洗手,再次核对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操作后处置6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洗手未洗手扣2分记录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评价6流程合理、技术熟练、局部皮肤无损伤、询问患者感受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理论提问10穴位敷贴的使用范围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穴位敷贴的注意事项得分主考官签字3第二章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项目分值技术操作要求评分评分说明扣分说明仪表2仪表端庄、戴表一项未完成扣1分核对2核对医嘱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评估6主要症状、既往史、过敏史、是否妊娠一项未完成扣1分患者对热的耐受程度、局部皮肤情况一项未完成扣1分告知4解释目的、操作方法、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一项未完成扣1分用物准备6洗手、戴口罩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备齐并检查用物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4分环境与患者准备5病室整洁、光线明亮,温度适宜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环境准备不全扣1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湿热敷部位,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未充分暴露部位扣2分;未保暖扣1分;未保护隐私扣1分,最高扣3分操作过热熨敷42核对医嘱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测试温度,将敷料浸于38~43°C药液中,拧干后敷于患处温度过高或过低扣4分;药液量过多或过少扣4分;位置不准确扣4分4程及时更换敷料或频淋药液于敷料上,保持热敷部位的湿度及温度,持续20~30min未及时更换扣3分;未保持温湿度扣3分询问患者感受,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未询问患者感受扣4分;未注意保暖扣2分;未保护患者隐私扣2分观察局部皮肤未观察皮肤扣4分;观察不全面扣2分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局部皮肤出现水泡、痒痛或破溃及时通知护士;中药可致皮肤着色,数日后自行消退未告知扣2分/项,最高扣6分洗手,再次核对未洗手扣2分;未核对扣2分去除敷料12撤除敷料,观察、清洁皮肤未撤除敷料扣2分;未观察扣2分;未清洁皮肤扣2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未安置体位扣2分;未整理床单位扣2分洗手,再次核对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操作后处理5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洗手未洗手扣1分记录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评价6流程合理、技术熟练、询问患者感受一项不合格扣2分理论提问10中药湿热敷的适应症回答不全面扣2分;未答出扣5分/题中药湿热敷的注意事项得分主考官签字5第三章中药冷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项目分值技术操作要求评分评分说明扣分说明仪表2仪表端庄、戴表一项未完成扣1分核对2核对医嘱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评估6主要症状、既往史、过敏史、是否妊娠一项未完成扣1分患者体质、冷敷部位皮肤情况一项未完成扣1分告知4解释目的、操作方法、时间、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一项未完成扣1分用物准备6洗手、戴口罩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备齐并检查用物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4分环境与患者准备6病室整洁,光线明亮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环境准备不全扣1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暴露部位,保护隐私未充分暴露部位扣1分;未保护隐私扣1分操作过程冷敷42核对医嘱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测试药液温度8~15°C,用敷料浸取药液敷于患处,药量适宜温度过高或过低扣4分;药液量过多或过少扣4分;位置不准确扣4分每5min重复操作1次,持续20~30min,保持患处低温未及时更换扣6分;未保持药液温度扣3分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注意保暖,保护患未询问患者感受扣4分;未保暖扣26者隐私分;未保护隐私扣2分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过敏;贴敷是否妥帖未观察皮肤扣4分;观察不全面扣2分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局部皮肤出现不适或敷料脱落时及时通知护士;中药可致皮肤着色,数日后自行消退未告知扣2分/项洗手,再次核对未洗手扣2分;未核对扣2分去除敷料10将敷料取下未撤除敷料扣2分观察、清洁皮肤未观察皮肤扣2分;未清洁皮肤扣2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未安置体位扣1分;未整理床单位扣1分洗手,再次核对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操作后处置6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洗手未洗手扣2分记录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评价6流程合理、技术熟练、询问患者感受一项不合格扣2分理论提问10中药冷敷的适应症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中药冷敷的注意事项得分主考官签字7第四章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项目分值技术操作要求评分评分说明扣分说明仪表2仪表端庄、戴表一项未完成扣1分核对2核对医嘱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评估6主要症状、既往史、过敏史、是否妊娠一项未完成扣1分患者对热的耐受程度、局部皮肤情况一项未完成扣1分告知4解释目的、操作方法、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一项未完成扣1分用物准备6洗手、戴口罩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备齐并检查用物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4分环境与患者准备5病室整洁、光线明亮,温度适宜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环境准备不全扣1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湿热敷部位,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未充分暴露部位扣2分;未保暖扣1分;未保护隐私扣1分,最高扣3分操作过程湿热敷42核对医嘱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测试温度,将敷料浸于38~43°C药液中,拧干后敷于患处温度过高或过低扣4分;药液量过多或过少扣4分;位置不准确扣4分及时更换敷料或频淋药液于敷料上,保持热敷部位的湿度及温度,持续20~30min未及时更换扣3分;未保持温湿度扣3分询问患者感受,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未询问患者感受扣4分;未注意保暖扣2分;8未保护患者隐私扣2分观察局部皮肤未观察皮肤扣4分;观察不全面扣2分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局部皮肤出现水泡、痒痛或破溃及时通知护士;中药可致皮肤着色,数日后自行消退未告知扣2分/项,最高扣6分洗手,再次核对未洗手扣2分;未核对扣2分去除敷料12撤除敷料,观察、清洁皮肤未撤除敷料扣2分;未观察扣2分;未清洁皮肤扣2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未安置体位扣2分;未整理床单位扣2分洗手,再次核对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操作后处理5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洗手未洗手扣1分记录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评价6流程合理、技术熟练、询问患者感受一项不合格扣2分理论提问10中药湿热敷的适应症回答不全面扣2分;未答出扣5分/题中药湿热敷的注意事项得分主考官签字9第五章中药熏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项目分值技术操作要求评分评分说明扣分说明仪表2仪表端庄、戴表一项未完成扣1分核对2核对医嘱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评估6主要症状、既往史、过敏史、是否妊娠一项未完成扣1分体质及局部皮肤情况、进餐时间一项未完成扣1分告知4解释作用、操作方法、熏蒸时间、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一项未完成扣1分用物准备6洗手,戴口罩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备齐并检查用物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4分环境与患者准备6病室整洁、温度适宜一项未完成扣1分熏蒸前饮淡盐水或温开水200ml未饮水扣1分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暴露熏蒸部位未摆放体位扣2分;体位不合理或不舒适扣1分;未充分暴露熏蒸部位扣1分操作过程52核对医嘱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药液温度:43~46℃,倒入容器内,对准熏蒸部位药液温度过高或过低扣4分;药液漏出容器扣4分;未对准熏蒸部位扣2分熏蒸时间:20~30min,观察并询问患者感受熏蒸时间不正确扣2分;未观察病情扣2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4分10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变化,调整药液温度未观察皮肤变化扣4分;未及时调节药温扣4分治疗结束,清洁患者皮肤,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烫伤、过敏未清洁皮肤扣4分;未观察皮肤扣4分操作过程保持衣服、床单位清洁药液污染衣服扣3分;药液污染被服扣3分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未告知扣2分/项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衣着、床单位未安置体位扣2分;未整理衣着扣1分;未整理床单位扣1分洗手,再次核对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操作后处置6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洗手未洗手扣2分记录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评价6流程合理、技术熟练、局部皮肤无损伤、询问患者感受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出现烫伤扣6分理论提问10中药熏蒸的禁忌症回答不全面扣2分/项;未答出扣5分/题中药熏蒸的注意事项得分主考官签字11第六章中药泡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项目分值技术操作要求评分评分说明扣分说明仪表2仪表端庄、戴表一项未完成扣1分核对2核对医嘱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评估6临床症状、既往史、过敏史、是否妊娠及月经期一项未完成扣1分,最高扣4分泡洗部位皮肤情况、对温度的耐受程度一项未完成扣1分告知4解释作用、操作方法、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一项未完成扣1分用物准备6洗手,戴口罩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备齐检查用物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4分环境与患者准备7病室整洁、调节室内温度,关闭门窗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准备不全扣1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暴露泡洗部位皮肤,保暖,注意保护隐私未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扣2分;未保暖扣2分;未保护隐私扣2分12操作过程泡洗22核对医嘱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测量药液温度,在40℃左右未测药液温度扣6分;药液温度不准确扣3分根据泡洗部位选择合适药液量:全身泡洗水位在膈肌以下、局部泡洗浸过患部动作生硬扣2分;选择药液量不正确扣4分;泡洗部位不准确扣4分遵医嘱确定泡洗时间,根据病情选择泡洗时间不准确扣4分观察22定时测量药液温度、询问患者感受未测量药温扣2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2分室温适宜未观察室温是否适宜扣4分观察患者全身情况:面色、呼吸、汗出及局部皮肤情况未观察扣2分/项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体位舒适度未询问扣2分/项;体位不舒适扣2分告知相关注意事项未告知扣2分;内容不全扣1分操作后处置13清洁并擦干皮肤未清洁皮肤扣1分;未擦干扣1分协助患者着衣,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未协助患者着衣扣1分;未安置体位扣1分;未整理床单位扣1分洗手,再次核对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洗手未洗手扣2分记录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评价6流程合理、技术熟练、局部皮肤无损伤、询问患者感受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出现烫伤扣6分13理论提问10中药泡洗的作用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中药泡洗的注意事项得分主考官签字14第七章中药淋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1516中医微创类技术17第一章针刀技术操作考核标准项目分值技术操作要求评分评分说明扣分说明仪表2仪表端庄、指甲干净整洁一项未完成扣1分核对2核对医嘱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评估6临床症状、既往史、药物及敷料过敏史、是否妊娠一项未完成扣1分穿刺部位皮肤情况一项未完成扣1分告知3解释作用、操作方法、治疗时间一项未完成扣1分术前准备10七步洗手法、戴一次性口罩、戴帽子、无菌手套、铺无菌单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未戴帽子扣1分;未戴无菌手套扣1分;未铺无菌单扣1分;备齐并检查用物,查看有效期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4分环境与患者准备9病室整洁、光线明亮、良好的机械或自然通风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环境准备不全扣1分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保暖,保护隐私未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扣2分;未保暖扣1分;未保护隐私扣2分18操作过程消毒41核对穿刺部位,询问患者感受未核对扣3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1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消毒方法正确:以所治疗区域为中心由内向外消毒,共2次,范围>5cm消毒方法不正确扣5分;消毒范围不规范扣2分再次核对治疗部位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注射过程应观察是否有晕针等异常情况未观察扣4分;观察不全面扣2分针刀四步规程,刀口线应和大血管、神经及肌肉纤维走向平行动作不规范扣5分;部位不准确扣1分;逐层点刺、切割、剥离,询问患者感受手法不规范扣4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2分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孔1-2分钟未按要求按压扣3分告知患者注射部位48小时内避免着水未按要求告知患者扣3分5协助患者着衣、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未协助着衣扣1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未整理床单位扣1分洗手,再次核对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操作后处置6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洗手未洗手扣2分记录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评价6无菌观念、流程合理、技术熟练、询问患者感受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理论10针刀的适应症、禁忌症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19提问针刀的注意事项得分主考官签字20第二章带刃针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21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保暖,保护隐私未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扣2分;未保暖扣1分;未保护隐私扣2分操作过程消毒41核对穿刺部位,询问患者感受未核对扣3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1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消毒方法正确:以所治疗区域为中心由内向外消毒,共2次,范围>15cm消毒方法不正确扣5分;消毒范围不规范扣2分再次核对治疗部位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确认无回血后,逐层局部麻醉注射方法不正确扣3分;未抽回血扣3分;注入药液速度不规范扣2分注射过程应观察是否有晕针等异常情况未观察扣4分;观察不全面扣2分自皮肤逐层刺入,直达病灶靶点动作不规范扣5分;部位不准确扣1分;切割、剥离、翘拨、松解、转位、矫形等不同手法,询问患者感受手法不规范扣4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2分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孔1-2分钟未按要求按压扣3分告知患者注射部位48小时内避免着水未按要求告知患者扣3分5协助患者着衣、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未协助着衣扣1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未整理床单位扣1分洗手,再次核对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操作后处置6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洗手未洗手扣2分记录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22评价6无菌观念、流程合理、技术熟练、询问患者感受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理论提问10针刀的适应症、禁忌症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针刀的注意事项得分主考官签字23第三章水针刀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24消毒由内向外消毒,共2次,范围>15cm再次核对治疗部位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确认无回血后,逐层局部麻醉注射方法不正确扣3分;未抽回血扣3分;注入药液速度不规范扣2分注射过程应观察是否有晕针等异常情况未观察扣4分;观察不全面扣2分;五种水针操作方法少回答一项扣1分;扇形、弹割、一点三针、双手针、经筋飞挑,询问患者感受手法不规范扣4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2分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孔1-2分钟未按要求按压扣3分告知患者注射部位48小时内避免着水未按要求告知患者扣3分5协助患者着衣、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未协助着衣扣1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未整理床单位扣1分洗手,再次核对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操作后处置6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洗手未洗手扣2分记录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评价6无菌观念、流程合理、技术熟练、询问患者感受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理论提问10针刀的适应症、禁忌症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针刀的注意事项得分主考官签字25第四章钩针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26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保暖,保护隐私未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扣2分;未保暖扣1分;未保护隐私扣2分操作过程消毒41核对穿刺部位,询问患者感受未核对扣3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1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消毒方法正确:以所治疗区域为中心由内向外消毒,共2次,范围>15cm消毒方法不正确扣5分;消毒范围不规范扣2分再次核对治疗部位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确认无回血后,逐层局部麻醉注射方法不正确扣3分;未抽回血扣3分;注入药液速度不规范扣2分注射过程应观察是否有晕针等异常情况未观察扣4分;观察不全面扣2分;钩治、割治、挑治、针刺操作方法,定位准确少回答一项扣1分;做钩提动作,边钩提边深入,进入筋膜层,询问患者感受手法不规范扣4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2分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孔1-2分钟未按要求按压扣3分告知患者注射部位48小时内避免着水未按要求告知患者扣3分5协助患者着衣、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未协助着衣扣1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未整理床单位扣1分洗手,再次核对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操作后处置6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洗手未洗手扣2分27记录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评价6无菌观念、流程合理、技术熟练、询问患者感受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理论提问10针刀的适应症、禁忌症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针刀的注意事项得分主考官签字28第五章刃针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项目分值技术操作要求评分评分说明扣分说明仪表2仪表端庄、戴表一项未完成扣1分核对2核对医嘱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评估6主要症状、既往史、过敏史、是否妊娠一项未完成扣1分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局部皮肤情况一项未完成扣1分告知4解释目的、操作方法、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一项未完成扣1分用物准备6洗手、戴口罩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备齐并检查用物是否齐备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4分环境与患者准备5病室整洁、光线明亮,温度适宜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环境准备不全扣1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刃针操作部位(范围为操作范围的15cm),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未充分暴露部位扣2分;未保暖扣1分;未保护隐私扣1分,最高扣3分操作过程刃针42核对医嘱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定位、消毒、麻醉定位不准确扣3分;消毒不规范扣3分;麻醉不规范扣3分选择合适型号刃针、选择合适操作方法未选择合适型号长圆针扣3分;未选择合适操作方式扣3分;操作不规范扣3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中药熏蒸技术
【定义】
熏蒸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或浸浴,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作用等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症】
疮疡、筋骨疼痛、目赤肿、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

【操作程序】
用物准备
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及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等。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根据熏洗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冬季注意保暖。

3.眼部熏洗时,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倒入治疗碗,眼部对准碗口进行熏蒸,并用纱布熏洗眼部,稍凉即换,每次15~30分钟。

4.四肢熏洗时,将药物趁热倒入盆内,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或布单围盖后熏蒸。

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泡于药液中泡洗。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