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自然教案
幼儿园中班大自然探索教案
![幼儿园中班大自然探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d7a91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b.png)
幼儿园中班大自然探索教案引言在幼儿园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对环境、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对儿童的成长、学习、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引导儿童从早期接触、认识大自然,对增强幼儿对大自然的了解,保护环境,生成感性的情感,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次教案旨在通过幼儿园中班大自然探索活动,帮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大自然,增加他们对自然景观和环境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以及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教案的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环境与场地准备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和探索自然,教师可以做好环境与场地的准备工作。
教师可以在室内或室外布置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比如放置一些植物、花朵、树枝、树叶、石头等,以及环境中的其他自然元素,如阳光、水流、风吹等。
同时,基础上,给他们提供探索工具,如放大镜、铲子、篮子、水桶等,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探索自然。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设计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探索大自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教学活动。
因为儿童的学习方式是比较感性的,我们建议采用亲身经历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学习。
以下是一些教学活动的设计:1. 植物观察活动教师可以带着孩子们到校园周围的草地或者花园进行植物观察活动。
让孩子们观察并找出不同的植物,让他们尝试描述植物的种类和外观。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借助放大镜,让孩子们更好地观察细节,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动物漫步活动校园周围的公园或者动物园是自然界宝藏的代表性场所。
带着孩子一起漫步或者进行简单的动物观察,看看鸟类是否栖息在树上,青蛙是否在水边,是否可观察到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小动物,比如昆虫、水生生物等。
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方式,栖息地点,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爱护动物的意识。
3. 自然工艺活动通过选择季节的自然物品,如红叶、花、石头、毛发,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自然手工技能。
幼儿园科学教案:探索大自然 科学教案
![幼儿园科学教案:探索大自然 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ee0f9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a.png)
幼儿园科学教案:探索大自然一、概述在幼儿园阶段,科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科学教育,幼儿能够培养观察、探索、发现、实验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针对幼儿园科学教学的特点和孩子们的学习需求,编写幼儿园科学教案至关重要,本文将重点阐述幼儿园科学教案中探索大自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界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天气、季节、植物、动物等。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能力,发展科学兴趣。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四季通过观察图片、实地走访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感受季节带来的景色、气候变化等。
可以设计一些小活动,如观察四季树叶的变化、制作四季画等,帮助幼儿深入体验季节带来的差异。
2. 植物的生长通过种植种子或幼苗,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亲身参与,感受植物从生长到凋零的全过程。
可以结合实地探访植物园或公园,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各种植物,了解它们的外观、特点等。
3. 动物的生活通过图片、视瓶、故事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方式,让幼儿了解动物的多样性。
可以设计一些小活动,如模拟动物行为、制作动物栖息地等,帮助幼儿对动物有更直观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感知通过图片、实地走访等方式,让幼儿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直观感知能够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2. 实践探究通过种植、观察、模拟等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参与,探索大自然规律。
实践探究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故事讲解通过精心编写的故事和趣味性强的表现形式,向幼儿介绍大自然的知识和规律。
故事讲解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老师通过观察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言行举止等情况,对幼儿进行评价。
观察记录是直接观察幼儿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
2. 作品展示通过幼儿的作品展示,如四季画、植物种植实验记录、动物模型等,评价幼儿的学习成果。
大自然探索教案
![大自然探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5df16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e.png)
大自然探索教案第一节: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大自然的各种奇观和秘密吸引着人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一套适用于学生的大自然探索教案,旨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第二节: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生物多样性、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的影响。
同时,学生还将培养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认识和保护大自然。
第三节: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基本概念:介绍自然界的构成要素,包括物质、能量、空间等,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2. 生物多样性: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种类,展示大自然中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自然界的相互关系: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观察,教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各个元素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如食物链、气候变化等。
4. 人类对大自然的影响:介绍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人类对大自然的负面影响。
第四节:教学方法1. 观察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项目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项目研究,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大自然的探索中,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述与大自然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加深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
第五节:教学资源1. 图书与参考书籍: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深入了解大自然。
2. 视频与影片:选取一些与大自然相关的视频和影片,通过视觉和声音的感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自然保护区、动物园等地,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美丽。
第六节: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引导他们认识到大自然中的各种奇妙现象。
2. 激发兴趣:利用故事、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深入了解和探索大自然。
幼儿园大自然探索教案
![幼儿园大自然探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53661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4.png)
幼儿园大自然探索教案幼儿园大自然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界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了解自然界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 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3. 学习如何保护自然。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一些自然景观,如森林、海洋、沙漠、河流等,让幼儿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美丽。
2. 自然探索活动活动一:森林之旅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附近的森林或公园,让幼儿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在森林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树木、花草、小动物等,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和动物的生态习性。
活动二:海滩探险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海滩,让幼儿探索海洋世界的秘密。
在海滩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贝壳、海藻、海星、海龟等,让幼儿了解海洋生态的多样性和美丽。
活动三:沙漠之旅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沙漠或沙地,让幼儿探索沙漠的神奇和美丽。
在沙漠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沙丘、沙漠植物、沙漠动物等,让幼儿了解沙漠生态的独特性和美丽。
活动四:河流之旅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河流边,让幼儿探索河流的奥秘。
在河流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河流、河床、河流生物等,让幼儿了解河流生态的多样性和美丽。
3. 环保宣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幼儿从小事做起,保护自然环境。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情况、表现和表述,以及幼儿自己的创造性表现,来评价该教学活动的效果和幼儿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环保宣传活动,也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让幼儿在自然中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户外探索大自然教案 幼儿园户外探索
![幼儿园中班户外探索大自然教案 幼儿园户外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17f6e55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1b.png)
幼儿园中班户外探索大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其对自然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自然观察和发现能力。
2.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
3. 通过户外活动,锻炼幼儿的体能和动手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探索活动:包括观察植物、动物、天空、水域等大自然景观,发现大自然的美好。
2. 团队合作游戏:组织幼儿进行团队游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自然手工制作:利用自然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安全措施:确保活动过程中的安全,包括提前检查活动场地和器材,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
2. 资源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具、工具和材料,包括放大镜、望远镜、游戏器材等。
3. 人员配备:确保有足够数量的教师和保育员参与活动,保证幼儿的安全和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在课前引导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和兴趣,引导他们提出问题、表达观点。
2. 实地探索: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到户外进行大自然探索活动,观察植物、动物、天空、水域等自然景观。
3. 团队合作:组织团队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 手工制作:利用自然材料进行手工制作,让幼儿动手制作小手工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评估1. 观察评价: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包括他们的参与程度、表现和表现等。
2. 问答评价:设置问题,提问幼儿对活动的认识和体会,评价其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户外探索大自然活动,幼儿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得到了提高,对大自然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身心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通过以上一节教案的设计,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幼儿园户外探索大自然教案的设计流程和结构。
这样的教案设计可以帮助教师们系统性的准备课程,保障了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探究大自的奥秘——美丽的大自然幼儿园大班教案
![探究大自的奥秘——美丽的大自然幼儿园大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631ac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3.png)
探究大自然的奥秘——美丽的大自然幼儿园大班教案第一章:认识大自然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大自然的概念,认识到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环境。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讲解大自然的定义和特点。
2. 带领幼儿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如树木、花草、昆虫等。
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他们自己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好。
2. 回教室后,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第二章:了解季节变化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2. 培养幼儿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度。
教学内容:1. 讲解四季变化的原理。
2. 观察并记录季节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教学活动:1. 带领幼儿观察季节变化中的大自然,如树叶的变化、花草的盛开等。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季节变化,如绘画、摄影等。
第三章:探索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2. 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种植植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植物生长变化。
第四章:关爱动物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之心。
教学内容:1. 讲解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 观察并记录周围动物的生活。
教学活动:1. 带领幼儿观察周围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组织幼儿进行关爱动物的活动,如制作动物的食物、为动物清理环境等。
第五章:保护环境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解环境保护的原因和方法。
2. 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环保知识讲解,让他们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2. 带领幼儿进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环保实践活动。
第六章:探索水世界的奇妙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以及水生生物。
2. 培养幼儿对水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幼儿园探索大自然的奇妙教案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探索大自然的奇妙教案 幼儿园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f39d194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4.png)
幼儿园探索大自然的奇妙教案1.引言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她们可以在其中学习到大量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如何引导孩子们去探索大自然,感受自然的奇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教案设计的角度,探讨幼儿园探索大自然的奇妙教育的相关内容。
2.教案一:观察昆虫2.1 目标: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昆虫,学习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2 内容:2.2.1 前期准备: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昆虫标本或者在校园里寻找一些常见的昆虫,例如蝴蝶、蚂蚁、蜘蛛等。
2.2.2 活动安排: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等,引导孩子们提出问题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2.3 教育目的:通过观察昆虫,让孩子们了解昆虫的基本生活习性、食性和生存环境,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教案二:植物观察3.1 目标: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植物,学习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3.2 内容:3.2.1 前期准备: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各种不同的植物样本,包括树木、花草等。
3.2.2 活动安排:教师带领孩子们到校园或者植物园进行植物观察活动,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植物的外貌、生长情况和特点。
3.2.3 教育目的:通过观察植物,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生态功能和生存环境,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4.教案三:户外探险4.1 目标:引导孩子们在户外环境中,通过探险活动接触自然,学习了解自然景观和自然规律。
4.2 内容:4.2.1 活动安排:教师带领孩子们到公园、郊外或自然保护区进行户外探险活动,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4.2.2 教育目的:通过户外探险,让孩子们了解自然景观、了解动植物的生存情况和生态环境,培养孩子们亲近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
5.总结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幼儿园应该通过探索大自然的奇妙教育,引导孩子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自然,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以上教案仅为示例,希望能对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大自然的奥秘教案探索
![大自然的奥秘教案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96c14ad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3.png)
大自然的奥秘教案探索一、第一章:大自然的奇迹教学目标:1. 了解大自然的奇迹,感受自然界的美丽和神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大自然的奇迹,如彩虹、极光、双层瀑布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奇迹的美丽和神奇。
教学活动:1. 展示大自然的奇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大自然奇迹,进行研究和展示。
3. 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二、第二章:季节的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季节的变化原因,认识到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季节变化的原因,如地球倾斜、地球公转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季节变化对自然界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展示季节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让学生进行季节变化的调查活动,了解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3. 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季节变化的魅力。
三、第三章:水循环的秘密教学目标:1.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认识到水循环对地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水循环的过程,如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水循环的实例。
教学活动:1. 展示水循环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让学生进行水循环的实验活动,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3. 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奥秘。
四、第四章: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生物的多样性,如不同种类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生物多样性的实例。
教学活动:1. 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让学生进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活动,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五、第五章:天气现象的背后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认识到天气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幼儿园大自然探索教学设计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大自然探索教学设计 幼儿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92754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b.png)
幼儿园大自然探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建立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大自然探索中学会相互尊重和合作。
4. 通过大自然探索,激发幼儿对环保的意识,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安排1. 采集大自然的各种材料,如树叶、花朵、小石子等。
带领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材料的细节,观察和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2. 带领幼儿到户外进行大自然探索活动,观察植物、昆虫和动物等,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3. 组织幼儿开展大自然环境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通过艺术表现方式来感受和表达大自然的美。
4. 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游戏,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的宝藏,如捡拾枯叶、找鲜花等。
5. 组织幼儿进行自然环境保护的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让幼儿亲身参与环保行动,培养他们的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方式和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2. 启示式教学,通过故事、图画、实物等教具向幼儿展示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3. 体验式教学,让幼儿亲身参与大自然探索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
4. 合作式教学,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让幼儿一起参与探索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评价方式和标准1. 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 评价幼儿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评价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4. 通过作品展示、口头表达、问答等方式评价幼儿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五、教学心得与收获通过这次大自然探索教学设计,我深刻地认识到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如此迫切和强烈。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组织幼儿进行大自然探索活动时,我也意识到合作式教学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让幼儿从小学会相互尊重和合作。
大自然探索教案引导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大自然探索教案引导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奥秘](https://img.taocdn.com/s3/m/20aee45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4.png)
大自然探索教案引导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封面:大自然探索教案引导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引言:大自然是一个充满奥秘的地方,它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让人心生好奇。
通过探索大自然,幼儿可以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文将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份大自然探索教案,帮助幼儿们更好地了解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探索活动,幼儿将能够:1. 认识大自然,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
2. 了解大自然中的常见生物和植物,并能够正确命名和辨识。
3. 发现大自然中的规律和有趣的现象,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4.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明白人类与大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二、教学准备1. 环境准备:- 确保活动场所安全,可以选择户外或宽敞的室内空间。
- 准备一些自然材料,如树叶、小石子等,供幼儿触摸和感受。
- 准备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帮助幼儿更详细地观察大自然的细节。
2. 教学资源准备:- 图片、海报或挂图,展示大自然中的生物和植物。
- 绘本、故事书等,讲述关于大自然的故事。
- 展示大自然景物的视频或照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创设情境,与幼儿一起观察身边的大自然景物,鼓励他们描述所见。
- 展示一些图片或海报,引起幼儿的兴趣,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2. 探索大自然的生物- 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常见生物,如昆虫、小动物等。
- 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习性,帮助幼儿辨识它们。
- 利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让幼儿近距离观察生物的细节。
3. 探索大自然的植物- 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等植物。
- 通过图文展示,讲解植物的名称和特点,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
- 带领幼儿去室外或室内的绿化地带,让他们亲自触摸、闻味、感受植物。
4. 探索大自然的规律- 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天空、气温、气候等现象,帮助他们发现规律。
-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解释。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教案设计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59d897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9.png)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大自然教学目标:1. 了解大自然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大自然的分类和组成。
3. 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定义和特点。
2. 大自然的分类和组成。
3. 大自然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观看大自然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对大自然的认识。
2. 讲解大自然的定义和特点,通过PPT展示相关信息。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大自然的分类和组成,分享各自的观点。
4. 总结讲解:教师总结大自然的分类和组成,强调大自然的重要性。
5. 思考与保护: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大自然,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 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差异。
3. 培养对天气和气候的关注和适应能力。
教学内容:1.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 天气和气候的差异。
3. 天气和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了解,分享各自的体验。
2. 讲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通过PPT展示相关信息。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天气和气候的差异,分享各自的观点。
4. 总结讲解:教师总结天气和气候的差异,强调天气和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5. 观察与适应: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讨论如何适应不同的天气和气候条件。
第三章:植物的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分类和特点。
2. 掌握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3. 培养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植物的分类和特点。
2.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3. 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引导学生思考对植物的认识。
2. 讲解植物的分类和特点,通过PPT展示相关信息。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分享各自的观点。
4. 总结讲解:教师总结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强调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
5. 观察与保护: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讨论如何保护植物和生态环境。
探索大自然三年级教案
![探索大自然三年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d0a95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d.png)
这是一篇关于三年级探索大自然的教案的文章,我们会探索什么是大自然,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保护和尊重大自然。
第一课:了解大自然我们会首先着眼于了解大自然的概念。
我们会探讨大自然包括什么,这些事物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们会介绍植物、动物和自然景观,并且鼓励学生展示它们所知道的关于大自然的一切事实。
第二课:探索生态系统我们接下来会进一步探索生态系统。
我们会讲解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生物以及它们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我们还会学习什么是食物链以及食物网,学习不同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类型。
第三课:了解环保我们第三节课会讨论环保的概念。
我们会鼓励学生思考他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可以参与环保。
我们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垃圾、节省水和电力资源、如何保护植被和野生动物等。
第四课:大自然之旅我们会带领学生们去进行大自然之旅。
我们会鼓励学生在户外进行观察和探索,学生可以学习在户外找到和识别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事物。
我们也会鼓励学生借助科技手段,比如拍照、录音或者操作野外学习工具等,来记录探险过程中的学习体验。
第五课:保护和尊重大自然最后我们会强调保护和尊重大自然这一概念,我们会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做出不同的行为时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会探讨如何尊重和保护动物和植物,我们也会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为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论:通过以上几次课的学习,我们旨在让学生对大自然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希望学生们从靠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体验中得到快乐,尤其是通过户外学习和大自然之旅。
同时,我们鼓励学生们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为环保和保护大自然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探索大自然,赋予孩子新知识
![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探索大自然,赋予孩子新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257e23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2.png)
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探索大自然,赋予孩子新知识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对大自然产生好奇心,激发探索欲望。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幼儿团队合作,提高沟通能力。
4. 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养成爱护大自然的好习惯。
二、活动主题探索大自然三、活动时间40分钟四、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大自然图片、实物标本、观察记录表等。
2. 教学环境:户外自然环境、室内活动场地。
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提问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 探索活动一:教师展示大自然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动植物名称,了解它们的特点。
3. 探索活动二:教师分发实物标本,让幼儿触摸、观察,了解标本背后的故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4. 探索活动三: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5. 探索活动四: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户外观察,让幼儿自己发现大自然中的奥秘,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6. 总结: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总结,让幼儿说出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7. 活动延伸:教师布置观察任务,让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继续关注大自然,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8. 作业:教师让幼儿绘制一幅大自然的作品,展示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评价幼儿在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3. 关注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4. 考察幼儿在活动后的总结和表达,评估他们的思维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5. 分析幼儿在家庭观察任务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际行动。
七、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安全,避免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发生意外。
2.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能力的幼儿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3.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意见,营造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
小朋友园大自然探索教育教案与反思
![小朋友园大自然探索教育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a356b3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e.png)
小朋友园大自然探索教育教案与反思在小朋友园中,大自然是一个令人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领域。
通过引入大自然探索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与自然界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提供一份针对小朋友园大自然探索教育的教案,并对该教案进行反思和评估。
一、教案:大自然探索之四季变化1.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探索,让孩子了解四季的变化和原因。
- 培养孩子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性和保护意识。
- 培养孩子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2. 教学准备- 一份四季变化的图片或海报。
- 一个季节变化的故事书。
- 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一张大纸和彩色笔。
3.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向孩子们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或海报,并让他们谈论他们对四季变化的了解和感受。
- 讲解:教师讲解四季变化的原因和特点,并通过互动提问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
- 故事:教师朗读一个关于四季变化的故事书,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 小组活动:将孩子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季节。
他们需要在大纸上画出他们所了解的该季节特点和变化,并用彩色笔做标注。
- 发现和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所画的季节特点和变化。
- 总结: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总结四季的变化和孩子们的发现,并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和疑惑。
- 结束: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校园中的季节变化,并告诉他们将来会有更多有关大自然探索的活动。
4. 教学评估- 孩子们对四季变化的描述准确性和丰富性。
- 孩子们的问题和疑惑是否能够激发讨论和思考。
- 孩子们的团队合作和互动情况。
二、反思与评估通过观察和评估教案的实施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值得肯定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该教案的引入部分通过展示图片和海报,有效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孩子们在讨论中表达了丰富的想法和感受,展示了对四季变化的基本了解。
其次,教师在讲解环节中采用互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这种互动方式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幼儿园大自然探索教案 幼儿园自然探索
![幼儿园大自然探索教案 幼儿园自然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6885f5a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a.png)
幼儿园大自然探索教案第一节:引入1.1 介绍大自然大自然是指包括地球、动植物、天空、气候等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大自然是无穷无尽的资源宝库,我们可以通过探索大自然来增长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2 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幼儿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奥秘,培养爱护自然的意识,增加观察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第二节:教学内容2.1 大自然的四季通过图片、视瓶等多媒体形式,向幼儿介绍大自然的四季,让他们了解每个季节的特点,比如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炎热多雨、秋天果实累累、冬天雪花飘飘。
2.2 动植物的生长带领幼儿进入学校周边的花园或公园,观察并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比如颜色、形状、动作等。
2.3 天气的变化结合每天的天气变化,让幼儿自己感受和观察天气的变化,学习简单的气象知识,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晴天、多云、阴天、雨天等,了解不同的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教学过程3.1 创设情境在幼儿园的自然环境中,或者户外的自然场所,营造吸引幼儿的环境氛围,比如用自然界的声音、香味、视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来引导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3.2 啟發问题通过提问启发幼儿,比如“春夏秋冬,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在我们周围能看到哪些植物和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等,让幼儿自由发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看法和感受。
3.3 观察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可以通过拍摄、采集、比较、记录等方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观察实验,比如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的过程、观察水滴在叶子表面的现象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第四节:教学评估4.1 观察评估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课堂表现,包括对自然环境的兴趣、观察和描述能力等,来评估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4.2 问答评估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问答或者小测验来考察幼儿对大自然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问一些与季节、动植物、天气相关的问题,来检验幼儿的学习水平。
探索自然教案: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探索自然教案:发现大自然的奥秘](https://img.taocdn.com/s3/m/1bbf7d8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e.png)
探索自然教案: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发现大自然的奥秘自然是我们人类生存的依靠,也是我们永远不能完全掌握的力量。
站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但同时,大自然也是那么地美丽、神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惊喜和启示。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大自然,我们设计了这个教案,让学生探索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一、教育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探索,学习到自然生态的相关知识,了解物种的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并掌握有关生态系统的相关常识。
2.情感态度:通过探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自然,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敬仰和热爱,建立起正确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和习惯。
3.智育能力:通过探索程中的自我启示和自我发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活动1.生态观察让学生到郊外或公园等大自然环境下,进行生态观察。
在生态观察中,学生应对生物和生态环境进行认识、描述、分类和整合,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秘之处。
同时,对于一些物种的保护与生态平衡的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2.植物识别与收集在开展识别和收集活动之前,学生应先进行有关植物知识的学习。
同时,学生也可以学习有关植物花卉的相关知识,如花色、花期、花形和花名等。
在识别和收集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大自然的多样性,了解大自然中每个物种所具有的独特之处。
3.动物观察与记录在进行动物观察与记录活动之前,同样需要进行有关动物知识的学习。
学生可以去到动物栖息地进行观察,只是不得干扰和捕杀动物。
观察后,学生可以记录动物的外貌特征、食性、生存习性和繁殖生态等信息。
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肉眼、放大镜等工具,仔细观察动物,进一步了解大自然中动物的生态特性和生态平衡。
4.天文观察天文观察可以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宇宙,让他们能够探索天文现象,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之处。
在进行天文观察之前,学生应该先了解有关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如恒星、行星、彗星和星座等。
幼儿园大自然探索教案
![幼儿园大自然探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9dbd7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0.png)
幼儿园大自然探索教案幼儿园大自然探索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大自然,了解我们的生活环境教学目标:1. 认识和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
2. 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学会尊重和保护大自然,懂得我们的生活环境与大自然的关联。
教学资源:1. 图书:《大自然的奇妙世界》、《我喜欢大自然》等。
2. 视听资料:关于大自然的短片或音频录音。
3. 观察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10分钟)a. 引导幼儿回忆他们在大自然中的经历,例如去公园玩耍、观察花草、欣赏蓝天白云等。
b.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大自然吗?大自然对我们有什么影响?”2. 探索大自然的特征(15分钟)a. 给幼儿讲解大自然的定义,比如山川河流、海洋湖泊、空气、动植物等。
b. 通过图书和视听资料,让幼儿观看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c. 分组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小昆虫、植物等,让他们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3. 大自然与生活环境的关联(20分钟)a. 通过讲故事或观看视频,向幼儿介绍大自然为我们提供的食物、水源、空气等。
b. 引导幼儿思考我们的生活环境与大自然的关系,帮助他们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大自然的供给。
4. 尊重和保护大自然(15分钟)a. 鼓励幼儿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b. 讨论幼儿如何保护大自然,例如种树、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
c. 室外活动:带领幼儿进行拾掇垃圾、种植小树苗等环保行动。
5. 总结和巩固(10分钟)a.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询问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b. 提醒幼儿要尊重和保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幼儿主动思考与发现。
2. 视听教学法:利用视听资料来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3. 分组活动:让幼儿在小组内共同观察和探索大自然的特征。
4. 室外活动:通过实地行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与大自然的关系。
教学评价方法:1. 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探索大自然的户外活动教案
![探索大自然的户外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3a959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f.png)
探索大自然的户外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主要针对小学生的户外探索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勇敢和探索精神,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学习如何保护和爱护我们的环境。
二、教学内容1. 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2. 走进大自然,发现其中的种种美丽和神秘;3. 学习如何爱护和保护环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并学会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和保护自然环境。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保证活动的安全性。
四、教学步骤1. 活动前的准备工作1.1 确定活动地点和时间;1.2 对活动地点的环境和安全进行评估,并向学生详细介绍注意事项和安全规定;1.3 分组准备: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至少由一名老师或志愿者协助;1.4 分别给予每个小组一份探索任务清单:包含探究东西海岸、不同种类的植物、在树林里看到的生物等等。
2. 走进大自然,发现神秘和美丽2.1 向学生介绍探索任务,并关注他们在一共将学生送到一个小岛上,让他们收集各种东西。
看到的重点:树叶,鸟,昆虫和动物;2.2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隐藏在自然中的生命之美;2.3 尽量提醒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尊重自然,不要破坏环境。
3. 学会保护和爱护环境3.1 在活动中强调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保护和爱护它;3.2 让学生自主合作,收集垃圾和废物并妥善处理,并向他们介绍环境保护法;3.3 总结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尊重环境的品质,提高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五、教学方法本次活动采用实地教学的方法,通过现场观察和实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并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六、教学要求本教案中的组织和实施需要具备相对的风险控制和安全教育能力,并在活动中耐心与学生沟通、引导他们参与,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激励和成就感。
七、总结探索大自然的户外活动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勇敢和探索精神,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学习如何保护和爱护我们的环境。
幼儿园自然探索教案50篇
![幼儿园自然探索教案5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45635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4.png)
幼儿园自然探索教案50篇
教案一:孩子与大自然
教学目标:
1. 让孩子了解自然界的美好和神秘。
2. 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
1. 告诉孩子自然界的奥秘和美好。
2. 教育孩子爱护自然,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 如何让孩子理解自然界的奥秘。
2. 如何让孩子领会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一些与自然有关的图片,如风景、动植物等。
2. 一些自然材料,如树枝、石头、花瓣等。
3. 计时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出示一些自然界的美丽图片,如雨林、海洋等,鼓励孩子主动发表对自然界的看法和感受。
二、探究
1. 分组探究自然材料,让孩子亲身感受自然的奇妙之处。
2. 让孩子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自然现象,如春风、秋雨等,引导他们探寻其背后的原因。
三、思考
让孩子分享自己的探索经验,并让他们思考如何保护自然环境,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四、总结
教师请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体验,以便让孩子更好地领会探索自然的精神和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
这堂课让孩子们深入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和神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意识,让孩子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程。
幼儿园中班探索大自然教案
![幼儿园中班探索大自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37371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a.png)
幼儿园中班探索大自然教案幼儿园中班探索大自然教案【主题】探索大自然【教学目标】1. 了解大自然世界的基本元素。
2. 学习如何保护大自然和环境。
3. 通过亲身参与观察和探索,增强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挖掘工具和小桶子。
2. 放大镜。
3. 彩笔和纸。
4. 绘本《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环节】一、导入(5分钟)1. 观看视频介绍大自然。
2. 通过视频展示大自然中的生物和风景。
3. 谈论观察到的大自然中的生物。
二、探索大自然(20分钟)1. 准备挖掘工具和小桶子,前往校园内的花园。
2. 在花园里探索大自然,挖掘花园中的小昆虫。
3. 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记录它们的特征。
4. 用彩笔和纸记录所观察到的小昆虫,并标明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5. 讨论一些保存大自然和环境的方法。
三、绘本阅读和讨论(15 分钟)1. 阅读《大自然的声音》。
2. 带领孩子们讨论绘本中展示的大自然。
3. 引导孩子们描述书中的图片中展示的不同声音。
4. 介绍大自然与孩子们生活中的联系。
四、总结 (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记录的小昆虫。
2. 回顾今天探索大自然的经验。
3. 强调为大自然和环境做出贡献的重要性。
【拓展练习】1. 在家庭活动中,鼓励孩子们在户外探索大自然,挖掘一些小昆虫,观察和绘画它们。
2. 带孩子们参观植物园或自然博物馆,加深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和学习,幼儿们对大自然的理解和认识得到了增强。
通过观察和记录,他们学会了细心的观察和记录。
通过讨论和阅读绘本,他们懂得了大自然中不同生物和景观的相关知识。
同时,幼儿们也意识到了保护大自然和环境的重要性,具有更强烈的环保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从地球上索到。
2、使学生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3、使学生知道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发展爱护地球,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
4、使学生知道确定“地球日”是为了宣传和呼吁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使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对等地球。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明确目标:1、[板书:猜谜]想猜吗?请读谜面:“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
”(评:一猜就准。
)[学生板书:地球]2、出示地球图:这就是咱们脚下的地球,关于地球,你知道些什么?怎么知道的?△小结:同学们知道得真多。
电视、书籍、网络等都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大家得多和它们交朋友。
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刚才讲得很多,我们人类的生活、生存离不开地球。
地球是我们共有家园. .同学们想不想上太空看一看我们可爱的地球呢?1 . 师:宇航员在太空看见地球发出怎样的感叹?2. 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从哪儿能看出地球“可爱”,从哪儿看出来地球容易“破碎”?4.学生读课文进行学习5.小组汇报:“可爱”部分你读了课文了解到了什么?你给大家汇报下:A: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在太空看地球是“美丽而渺小”的。
(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你们看这披着水兰色纱衣的球体是什么呢?是的,他就是地球,我们可以看到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遍布它的全身。
难道它不美丽,不可爱吗?(边说边看图)B: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
因此说地球是“母亲”,是“摇篮”。
出示课文内容:“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提问学生:这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形象的说明地球的可爱?生回答:用了比喻手法,,把什么比着什么?C:出示:(地球仪,学生边说边指出)“地球的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
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让学生体会数字的作用,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6300多公里”“51亿平方公里”大陆的面积是好多?提问6 . 通过这一部分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A:我体会到了地球太美丽,太壮观了。
B:我感觉到地球真是太小了,人类生活的范围更是小又小,我们应该珍惜它。
7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地球的2个特点。
是啊,我们是应该好好的爱抚地球,但是有些人却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随意的破坏。
.引入:学生汇报“易碎”部分:你读了课文了解到了什么?你给大家汇报下:A:我读了课文知道了我们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B:我知道了科学家把这些自然资源分为了2种:一种是“不可再生资源,”通常是指矿产资源,;而另一中是可再生资源,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等。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煤,铁,石油,木材,谈水,纸张,粮食,大熊猫。
(让学生说出是可再生的,还是不可再生的。
)除了课文以外你还了解关于地球易碎的哪些情况?学生汇报:A .我查阅了资料,看到水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的。
但是,因为大家随意破坏,向江河里排放各种废水废物特别是有毒的化学品,清洁的水源就不能再生了。
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有人提出移居其他星球的想法,这样行吗?为什么?学生汇报:A:科学家提出了人类移居其他星球的设想,经过多方面的调查,这个设想是非常遥远的事情。
B:人类不能移居有2个原因。
第一是至少在40亿公里的范围里(至少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第二是火星或者月球上缺少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水和空气等。
少数人也许有可能,但是多了就不行了。
因此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8.老师引导:这部分是用什么方法告诉人们不能移居的呢?(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9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老师引导:这部分告诉我们不能移居别的星球,实际上是说什么?(破坏了地球,我们将别无去处。
地球是我们唯一可以生存的星球)10.补充课题《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应该如何去做11.学了这篇课文,联系我们身边的实际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地球?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来。
分小组交流, 然后全班汇报.总结同学们都认识到地球的重要,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地球的爱,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现在起做一个环保的小公民.第二课水资源危机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掌握节约用水的方法,通过看水表,了解家中用水量的变化。
2.使学生知道节约用水,不仅可以减少家庭支出,更重要的是节约资源。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5.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主动参与意识。
二、学习目标1.会设计简单的表格,能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解释。
2.学习设计合理的节水方案或对当前不合理的用水现状提出改进措施。
3.学习撰写科学小论文。
4.了解并体验调查与实践是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三、教学对象小学高年级四、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引起关注(1)提出问题:你家几口人?一个月用多少吨水?交多少水费?为什么每个家庭月用水量不一样?说说平时你家是怎样用水的?为什么要节约用水?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水?(2)思考:面对这些问题有何想法?准备怎样研究?2.展开探究、自主学习(1)设计研究方案。
1)收集、整理同学们的意见,确定研究主题(怎样减少家庭用水)。
2)共同制定研究问题的方案:①通过讨论,拟订家庭节水措施:安装或改造成节水马桶;淘米、洗菜用过的水再做它用;把衣服储满后才用洗衣机清洗等。
②设计调查表格。
(2)实施调查项目,整理调查结果。
1)记录:连续记录家中1周实际用水量。
采取节水措施后,再记录家中1周的用水量。
2)作图:根据数据,用条形统计图或曲线统计图来表示节水前后的家中用水量变化。
3)交流、比较:采取节水措施后,你家1周节约了多少水?4)计算:节水前后家中节约的水费。
5)得出结论:采取节水措施后,减少了多少家庭用水和水费的支出。
(3)了解水资源现状,进一步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1)播放资料。
2)讨论:地球是个水球,为什么可供人类饮用的水有限?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水域有哪些影响?3)参观自来水厂,了解水的净化处理过程。
4)了解水价情况以及国家有关水的政策、法令等。
5)思考:了解水资源的现状后,你对节约用水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从自己做起,你能做些什么?3.实践应用、深化拓展(1)制订家庭节水方案,根据你家实际情况和家人一起制订一套适合家庭的节水方案。
(2)集体交流,在全班交流各自的节水措施及活动体会。
(3)综合分析,达成共识,再次制订适合多数家庭的节水措施。
向全校师生发出实施家庭节水的倡议,并将倡议书张贴在社区,号召更多的家庭节约用水。
(4)辅导学生将活动中的感悟撰写成科学小论文或调查报告。
(5)表扬节水活动中做得好的学生及家庭,相互交流经验,鼓励大家坚持下去。
(6)制订新一轮的研究计划。
第三课白色污染一、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废旧塑料袋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废旧塑料袋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废旧塑料袋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三、课前准备: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录象带。
3、地球图片、文字、双面胶带、钢笔。
4、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活动过程:一、计算导入:(算一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大家来研究研究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袋。
首先,老师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1、出示题目:某市约有3200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使用1平方米的塑料袋。
那么1天之内,我市会产生多少废旧塑料袋呢?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废旧塑料袋呢?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我市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废旧塑料袋呢?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 320000平方米 0.32平方千米月 96000000平方米 96平方千米年 116800000 平方米 116.8平方千米3、“我们莒县的总面积是。
结合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平方公里1952.4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该市一年之内家庭使用的废旧塑料袋总面积,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加上宾馆、饭店以及我县大大小小的厂家,超市,商品零售场所。
总量将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如此之多的塑料袋足以铺满整个市的天空。
多么可怕的景象。
我们的城市就有那么多的废旧垃圾袋,那么全世界呢?”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使用塑料带的现状,贴上废旧塑料袋覆盖的效果。
“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这个关于废旧塑料袋的问题。
这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它?”二、观看录象:(看一看)“就从咱们莒县来开展研究。
接下来,让我们从录象中去看看我市产生的废旧塑料袋是怎样的一种情况!”1、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我们县环境优美,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废旧塑料袋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我县的形象吗?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塑料袋垃圾?可以吗?”三、研究方案:(写一写)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交流建议:(1)、其他小组在汇报方案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
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
、如果你们组的方案和前面小组的方案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2(.五、活动延伸:(试一试)[机动] “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但是光靠我们班的同学,毕竟力量有限。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全校的同学,全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行动中去?”(宣传)“你们想怎么宣传?”(指名说)“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六、活动小结第三课汽车尾气一、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汽车尾气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汽车尾气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汽车为期的危害。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三、课前准备: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光盘。
3、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