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认识论概括

合集下载

安全认识论[1]

安全认识论[1]
安全认识论[1]
4.2事故隐患与风险
(1)事故隐患
指人的活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者
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可能导致人身伤 害或者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
(2)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l WASH-1400定义为在规定的时期内某种后果发生 的概率;
l R=f(P,C) l P:事故概率 (3)事故后果
• 安全是指补因人、机、环境的互相作用而导致系统损 失、人员伤害、任务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
(2)安全性
l 安全的极向性 : 三层含义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0→∞事件或叫稀少事件 即事故具有以下特点:
安全认识论[1]
可能性0,但后果却∞ ; 作用强度可能很小,但具有累积效应 ✓描述安全特征的两个参量:安全性与危险性就有互补关系: S=1-H ✓人从事的安全活动是希望: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安全
安全认识论[1]
l 安全需要
✓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与基础,属于基础需求; ✓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
安全认识论[1]
第3节 安全系统与系统安全
(1) 安全系统的特性与客观性 ➢ 安全系统: 由人、机、环境、管理等子系统构成的,他们之 间互相影响、相互依存的相互关联的动态系统;
➢ 安全系统的客观性 ➢ 安全系统的本征性 ➢ 安全系统的目的性 ➢ 安全系统的环境性 ➢ 安全系统的结构性
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灵魂,他们对安全科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安全认识论[1]
(3)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三个基本规律与五对范畴: :
✓ 对立统一规律 ✓ 质量互变规律 ✓ 否定之否定规律;
原因和结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一句话概括安全的认知

一句话概括安全的认知

一句话概括安全的认知篇一:安全的认知是指人们对于自身和环境安全的认知和警觉,包括对风险和威胁的识别、评估和管理,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

安全的认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正文如下:安全的认知是指人们对于自身和环境安全的认知和警觉,包括对风险和威胁的识别、评估和管理,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

安全的认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安全的认知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来实现。

教育和培训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安全威胁和风险,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这包括学习如何识别和报告安全威胁,以及如何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

除了教育和培训,还可以通过技术和工具来实现安全的认知。

例如,采用安全管理系统、监控技术和警报系统,可以识别和报告潜在的安全威胁,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安全的认知还需要考虑到环境和社会的多种因素。

例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都会对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人们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确保未来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安全的认知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实现。

政府、企业、学校和个人都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自身和周围的人的安全。

篇二:安全的认知是指人们通过对周围环境和潜在威胁的感知、分析和应对,来保障自身权益和避免危险发生的认知过程。

正文:安全的认知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人们必须对周围的环境和潜在的威胁有清晰的认识,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自己。

安全的认知包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对危险信号的识别和分析,以及对安全策略和实践的遵循。

在安全的认知过程中,人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关注潜在的危险和威胁。

2. 学会识别危险信号,例如异常噪音、奇怪的气味、陌生人等等。

3. 分析危险信号,理解它们的本质和来源,从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4. 遵循安全策略和实践,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障自身的安全。

安全学原理Chap4安全认识论

安全学原理Chap4安全认识论

安全学原理Chap4安全认识论Chap 4 安全认识论The Theory of Safety Knowledge 人类对安全、安全科学的不断认识深化后,形成当今的安全观:1. 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五对范畴(原因结果、必然偶然、可能观点、内容形式、现实本质)对安全科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 安全的本质和规律(生存规律、构成规律、发展规律)3.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理。

4. 安全的价值观。

5. 大安全观。

§4-1 安全的属性一、安全的自然属性1. 安全条件,尤其生产过程的安全条件,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2. 安全机制,与人体科学有关,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3. 安全管理,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二、安全的社会属性1. 安全机制:与思维科学有关2. 安全管理:与社会科学的基本原理密切相关3.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走向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安全,这是社会促进安全的主动因素。

但人类社会活动,例如政治、军事、文化、社交等,有的对社会直接起破坏作用,有的间接影响着安全,人类的经济活动,例如生产(职业)灾害、高技术灾害(化学品致灾、核事故隐患、电磁环境公害、航空事故等)、交通灾害、环境恶化等,则是自人类开展经济活动以来存在的突出的安全问题。

§4-2 安全与事故的关系一.安全与事故的关系“对立统一,相互依存”八个字。

安全与事故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既有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才需要安全,有了安全的保证,才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某一安全性在特定条件下是安全的,但在其他条件下就不一定会是安全的,安全科学是一门跨门类、跨学科,综合性很强的横断、交叉学科。

甚至可能很危险。

绝对的安全,既100%的安全性是安全性的最大值,这很难,甚至不可能达到,但却是社会和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实践中,人们或社会客观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可或接受某一安全性(水平),当实际状况达到这一水平,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低与这一水平,则认为是危险的。

安全认识论安全学原理

安全认识论安全学原理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
01 安全认识论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安全认识论的定义与背景
安全认识论是研究人类对安全现象的 认识过程与规律的科学
安全认识论的背景
• 安全现象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 难、公共卫生事件等 • 研究人类对安全现象的认识过程, 如感知、认知、思维等 • 揭示安全认识的发展规律,以提 高人类的安全认识和应对能力
03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对安全管理的启示与价值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为安全管理 提供理论支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 理为安全教育提供理论 指导,培养安全素养术创新提供 理论支持,促进安全科
学技术的发展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03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的关系与融合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的关联性
01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的研究对象相同,都是安全现象
02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的研究内容互补,安全认识论关注人类对安全现象的认识过程,安全学原理关注安全现象的发 生、发展、预防和控制规律
03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的实践应用相互支持,安全认识论为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安全学原理为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方 法
03 随着人们对安全需求的提高,对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的研究效果提出了新的挑战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的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新方法, 提高安全认识 论与安全学原 理的研究效果
01
拓展研究领域, 关注新型安全 现象,提高安 全认识论与安 全学原理的适
应性
02
加强实践应用, 提高安全认识 论与安全学原 理对安全管理 的支持力度
安全认识论的核心观点与理论框架
安全认识论的核心观点

安全认识论概述(85页)

安全认识论概述(85页)
17
(5)事故处置情况 事故处置情况系指:
①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作出正确的判 断和反应;
②一旦发生事故,是否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 施,防止事态恶化和扩大事故;
③抢救措施和对负伤人员的急救措施是否妥 当。
18
二、事故模式理论
事故模式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辑 抽象或数学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 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 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 造成损失的理论。
【问题】根据上述事故案例案情,分析回答以下问 题:
1.试根据上述事故资料分析这起重大事故发 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试用事故致因理论的事故模式分析这起事 故;
3.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措施的建议; 4.谈谈你对这起重大事故的看法和感受。
32
1.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由于赵姓经商户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用硫磺熏
安全的社会属性还反映在:自从人类有组 织活动以来,社会安定、有序、进步,始 终是各社会阶段追求的目标,而这一目标 实现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安全,这是社会 促进安全的主动因素。
3
安全的极向性
1、研究对象的两极 2、安全及危害 3、极小投入与极大安全
4
避免事故或危害有限性
事故可避免,但不能完全避免 事故之不良作用后果可避免,但不能完全
• 1980 年泰勒斯( Talanch) 在《安全测定》一书中介绍 了变化论模型; 1981 年佐藤吉信依MORT又引申出从变 化的观点说明“事故是一个连续过程”的理论。
22
常用的事故模式
1.事故因果类型
(1)连锁型:认为任何一种可预防的事故
的发生都是一连串事件在一定顺序下所产生的 结果。
A1 A2 A3 A4 事故

六大安全应急认识论的名词解释

六大安全应急认识论的名词解释

六大安全应急认识论的名词解释
六大安全应急认识论是指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的六个应急管理认识论,包括:
1.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指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必须将安全意识贯穿于各个领域和环节。

2. 灾害是客观存在的风险:指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不可预测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需要进行科学的预防和应对。

3. 应急是主动管理的手段:指应急管理是一种主动管理的手段,包括灾害预防、事故防控、应急救援等各个环节。

4. 风险防控是应急管理的核心:指风险防控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包括了解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等各个方面。

5. 救援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指在发生灾害或事故后,及时进行救援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6. 整体应急能力是应急管理的关键:指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整体应急能力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安全认识论安全学原理

安全认识论安全学原理

安全认识论安全学原理引言在网络时代,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涉及个人、组织和国家利益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网络安全,需要从根本上了解安全学原理,以便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安全威胁。

安全认识论的基本概念安全认识论是研究安全问题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对安全问题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在安全认识论中,人们通过对各种安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不断总结出适应安全需求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形成了一系列安全学原理。

安全学原理的分类根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安全学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安全学原理自然安全学原理研究自然环境对安全的影响和作用。

其中包括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对安全的威胁。

了解自然安全学原理有助于我们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2. 技术安全学原理技术安全学原理主要研究信息技术对安全的影响和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威胁网络安全的途径也日益增多,因此了解技术安全学原理对于保护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 社会安全学原理社会安全学原理研究社会环境对安全的影响和作用。

社会安全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面临的安全问题,如犯罪、恐怖主义等。

通过研究社会安全学原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社会安全问题。

4. 个人安全学原理个人安全学原理是研究个体安全的一门学科。

个人安全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如个人隐私、个人财产安全等。

了解个人安全学原理有助于我们做好个人安全保护工作。

5. 国家安全学原理国家安全学原理是研究国家安全的一门学科。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面临的各种内外威胁和影响,如军事威胁、政治安全等。

了解国家安全学原理有助于我们保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

安全学原理的应用安全学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安全学原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各种安全问题。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1.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当前互联网时代面临的重要问题。

安全认识论安全学原理

安全认识论安全学原理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
目录
• 安全认识论 • 安全学原理 • 安全意识与安全文化 •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 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 • 总结与展望
01 安全认识论
安全认识论的定义
安全认识论是一种研究安全意识的哲学理论,它探讨人们对安全的认识、理解和感 知,以及这些认识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露等风险。
在气候变化领域,研究重点是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社 会和经济的影响,探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学原理的前沿研究涉及多个 领域,包括网络安全、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 新兴领域的安全问题。
在恐怖主义领域,研究重点是分析恐怖主义的根 源和特点,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活 动。
安全风险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01
预防措施
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风险发 生的可能性。
培训与演练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 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03
02
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不同风险的应急预案,提 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监督与检查
定期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监督和检 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04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实践案例
安全学原理是研究安全问题的 基本理论和方法,旨在为解决 实际安全问题提供指导。
安全学原理强调对安全问题的 全面认识和分析,包括危险源 识别、风险评估、安全管理等 方面的研究。
安全学原理具有跨学科性质, 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 程技术和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 的知识。
安全学原理的构成要素
危险源识别
研究如何识别和确定潜在的危险源,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危险 因素。
充分考虑安全性。
预防性原则

安全认识论安全学原理

安全认识论安全学原理

安全认识论安全学原理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愈发突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安全的基础则是建立在安全认识论和安全学原理之上。

本文将介绍安全认识论、安全学原理以及它们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

一、安全认识论1.1 安全认识论的概念安全认识论是研究人们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及其形成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对于安全问题的认知、评估和处理等过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安全认识论的目标是提高人们对安全问题的认知,减少安全风险。

1.2 安全认识论的主要原理安全认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理:1.2.1 信息量原理信息量原理是指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对安全认识的影响。

信息量越大,安全认识越全面准确。

安全认识论的研究方法中,通过获取、整理和分析大量的信息来提高安全认识的质量。

1.2.2 经验效应原理经验效应原理是指人们在安全认识过程中,倾向于以自身的经验为依据。

这种倾向使得人们对安全问题的认知可能偏离事实,容易形成偏见。

因此,在安全认识过程中,要摒弃个人经验的主观影响,注重客观事实的分析。

1.2.3 情感因素原理情感因素原理是指情感对安全认识的影响。

人们对于安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情感态度,有些人可能对安全问题过于恐惧,有些人可能对安全问题过于乐观。

在进行安全认识时,应尽可能客观冷静地评估安全风险,避免情感因素对认识的干扰。

1.3 安全认识论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安全认识论在网络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中,可以通过安全认识论的原理,培养人们对网络安全的正确认识,提高防范意识。

同时,在网络安全事件的分析和处理中,也可以运用安全认识论的方法,全面评估安全风险,制定科学的防护措施。

二、安全学原理2.1 安全学原理的概念安全学原理是研究安全问题的基本原理,它主要研究安全的基本概念、安全特征、安全保障机制等内容。

安全学原理是安全学的基石,对于理解和分析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认识论概述

安全认识论概述

34
事故的间接原因是:
a.消防设施不配套 大厦与四周建筑物间距太小,消防车道不能畅通, 局部车道仅为3m宽,偌大一个住宅区仅配套5只消防栓且 不是上锁就是没水压,迫使消防车不得不到远处装水, 一去一来耽误了灭火的时间,加速了火焰对建筑物的破 坏。 b.管理不到位 物业管理员以及各经商户安全意识淡薄,物业管理 人员任由经商者私自在仓库内发火,尤其在无人管理的 情况下深夜熏烤“八角”,严重地违反动火规定。
29
30
一、现场堪察情况 坍塌的商往楼位于该市的珠晖区,建筑 名称衡州大厦,建筑面积9300平方米,主体 建筑高8层,局部9层,建筑格局为“回”字形 的四合院,钢筋混凝土结构。该大厦离周围 建筑物相隔小于6m,尤其距富贵家具城地面 间距仅3.1m,空中间距小于2m,西面的消防 通道,南头宽3. 7m,北头宽仅3m,整栋楼仅 配套5只消防栓,其中一个上锁,一个没有水 压。
21
IV. 60 年代初期, 由于火箭技术发展的需要,西方各国 着手开发系统安全工程。美国在1962年4 月公开发 表了“空军弹道导弹系统安全工程”的说明书。同年9 月拟定了“武器系统安全标准”。
V. 1965 年科罗敦( Kolodner) 在安全性定量化的论文 中介绍了故障树分析( FTA) 。这一系统安全分析方 法, 实质上也是基本源于事件链理论。
、成品、半成品等。物的 不安全状态有以下几种:
①设备和装置的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 磨损和老化;
②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 ③工作场所的面积狭小或有其他缺陷; ④安全防护装置失灵; ⑤缺乏防护用具和服装或防护用具存在缺陷;
16
(3)管理的原因 管理的原因即管理的缺陷。
主要有:
①技术缺陷、指工业建、构筑物及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 的设计、选材、安装、布置、维护维修有缺陷,或工艺 流程、操作方法方面存在问题;

一句话概括安全的认知

一句话概括安全的认知

一句话概括安全的认知篇一:安全的认知是指人们对于安全的理解和认识,包括对风险和威胁的识别、评估和管理,以及对于安全政策和措施的执行和监控。

这句话可以进一步拓展如下: 安全的认知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涉及到各个领域,如金融、医疗、教育、科研等。

只有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安全的认知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提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环境和市场需求。

因此,人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对于安全的认知和理解,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篇二:安全的认知可以被总结为“了解自己和环境,预见和应对风险,保持警觉和谨慎”。

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为安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正文中,我们将探讨安全的认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这种认知。

了解自己和环境是安全认知的关键。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我们的行为如何影响我们的安全性。

例如,我们需要考虑我们周围的危险物质、潜在的威胁和风险,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免受这些威胁。

预见和应对风险也是安全的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学会预测可能的威胁和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或减少它们的影响。

这包括了解如何识别和报告潜在的安全威胁,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免受这些威胁。

保持警觉和谨慎也是安全的认知的关键。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

这包括遵守安全规定、使用适当的安全措施和保护设备,以及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在正文的结尾,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安全的认知。

这包括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遵守安全规定和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和环境,预见和应对风险,保持警觉和谨慎,以及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

安全的认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了解自己和环境、预见和应对风险、保持警觉和谨慎,以及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遵守安全规定和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确保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安全。

第四章 安全认识论

第四章 安全认识论
?掌握危险因素与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消除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消除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从物的方面人的方面以及管理方面来进行其中加强安全管理是是实施预防可能性原则的基础?事故预防工作可以借鉴过去事故所取得的的经验和知识结合事故发生的规律进行二被动预防和主动预防?传统的安全技术是经验型的即它是建立在事故统计的基础之上的其主要特征是事故后整改这是被动预防?20世纪4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安全科学80年代以来安全科学的发展更加完善表现在安全技术从传统的经验型向现代预测型的转变?现代预测型的安全技术是指在吸收以往事故经验的基础之上更注重对事故的预测研究既要实行事前控制又要主动地预防事故的发生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总结事故的经验?预防事故发生的四个层次
二、被动预防和主动预防 ♪ 传统的安全技术是经验型的,即它是建立在事故统 计的基础之上的,其主要特征是事故后整改,这是 被动预防 ♪ 20世纪4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安全科学,80年代以来, 安全科学的发展更加完善,表现在安全技术从传统 的经验型向现代预测型的转变 ♪ 现代预测型的安全技术是指在吸收以往事故经验的 基础之上,更注重对事故的预测研究,既要实行事 前控制,又要主动地预防事故的发生,而不是仅仅 局限于总结事故的经验

事故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内因,外界刺激条件通过事 故隐患其作用导致事故发生。 ♠ 安全、事故隐患、事故之间是可以通过一定条件相 互转换化的。
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安全系统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就 会远离平衡状态形成非平衡状态,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 即表现为事故隐患,当与外界进行能量物质和能量交换达 到一定程度,系统的某个参量变化达到临界值,系统通过 涨落发生突变,就发生事故了。

第二节 安全哲理
一、安全的相对性 1、绝对安全观和相对安全观 绝对安全观认为:安全指消除能导致人员伤 害、发生疾病、死亡或造成设备财产破坏、 损失及危害环境的条件。 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绝对的安全,它只是安全 的一种理想状态。

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科学原理

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科学原理

安全科学原理1.认识论以安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要素体系,提出系统自组织的思路,确立了系统本质安全的目标。

通过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安全协调学、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环境学、安全文化建设等科学理论研究,提出在本质安全化认识论基础上全面、系统、综合地发展安全科学理论。

2.理论系统安全原理的理论系统还在发展和完善之中,目前已有的初步体系有:安全的哲学原理:从历史学和思维学的角度研究实现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如有了这样的归纳:远古人类的安全认识论是宿命论的,方法论是被动承受型的;近代人类的安全认识提高到了经验的水平;现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甚至能够超前预防。

有了正确的安全哲学思想的指导,人类现代生产和生活的安全才能获得高水平的保障。

安全系统论原理:从安全系统的动态特性出发,研究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安全大协调系统。

建立生命保障、健康、财产安全、环保、信誉的目标体系。

在认识了事故系统人——机——环境——管理四要素的基础上,更强调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认识安全系统的要素:人——人的安全素质(心理和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物——设备和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性);能量——生产过程能量的安全作用(能量的有效控制);信息——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安全的基础保障。

从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具备理性的意义,更具科学性原则。

安全控制论原理:安全控制是最终实现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根本措施。

安全控制论提出了有效的控制原则。

安全控制论要求从本质上来认识事故(而不是从形式或后果),即事故的本质对是能量不正常转移,由此推出了高效实现安全系统的方法和对策。

安全信息论原理:安全信息是安全活动所依赖的资源。

安全认识论

安全认识论
相对平安观认为:平安是一种可以容许和接受的风险程度,
§4.2平安哲理
§4.2.1平安的相对性哲理〔2/3) 2.平安问题描述的相对性
人类有了生产就有了平安问题,平安是伴随生产过程而存在的、是与生 产过程共存的过程。由此又可以引申出平安不是瞬间的结果,而是对系统在 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过程状态的描述,是关于时间的连续函数。
当事故频发的时候,面对这窘迫的现实,人们才体会到平安问题是个系统工程问 题,即只有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才能解决好平安问题。
§4.3平安系统与系统平安
§4.3.1平安系统的特性 (2/3) 2.平安系统的本征性
本征二字顾名思义,就是本身的特征。比方在半导体中,本 征半导体的意思是纯洁无杂质的半导体。如果在半导体晶体中结 构中有杂质那么就不能成为本征半导体。又例如在线性代数中里 面有特征值,此特征值也称本征值。
平安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对平安的需求及平安标准随着科学 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开展而提高,由人、机、环境组成的平安系统也是动态 变化的,因而平安是相对的---平安的相对性
事故虽然具有偶然性、随机性,但是也有必然性和规律性。从整体来看, 事故是不可防止的,但从局部和单个事故来说,事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事故的可预防性
具有特定系统功能的有机整体。平安系统是由人、机、环境、管 理等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它们之 间的关系是动态的,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人们不可能完全了 解和知悉各个子系统的这种动态关系,因而平安系统是一个十分 复杂的、相互关联的模糊系统〔灰色系统〕。 平安系统的客观性 平安系统的本征性 平安系统的目的性 平安系统的环境性
§4.1平安科学的指导思想
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局部,是贯彻于全部哲学理论中的灵魂,对平安 科学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平安科学的指导思想。

安全科学原理

安全科学原理

安全科学原理1.认识论以安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要素体系,提出系统自组织的思路,确立了系统本质安全的目标。

通过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安全协调学、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环境学、安全文化建设等科学理论研究,提出在本质安全化认识论基础上全面、系统、综合地发展安全科学理论。

2.理论系统安全原理的理论系统还在发展和完善之中,目前已有的初步体系有:安全的哲学原理:从历史学和思维学的角度研究实现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如有了这样的归纳:远古人类的安全认识论是宿命论的,方法论是被动承受型的;近代人类的安全认识提高到了经验的水平;现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甚至能够超前预防。

有了正确的安全哲学思想的指导,人类现代生产与生活的安全才能获得高水平的保障。

安全系统论原理:从安全系统的动态特性出发,研究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安全大协调系统。

建立生命保障、健康、财产安全、环保、信誉的目标体系。

在认识了事故系统人——机——环境——管理四要素的基础上,更强调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认识安全系统的要素:人——人的安全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物——设备与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性);能量——生产过程能量的安全作用(能量的有效控制);信息——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安全的基础保障。

从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具有理性的意义,更具科学性原则。

安全控制论原理:安全控制是最终实现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根本措施。

安全控制论提出了有效的控制原则。

安全控制论要求从本质上来认识事故(而不是从形式或后果),即事故的本质对是能量不正常转移,由此推出了高效实现安全系统的方法和对策。

安全信息论原理:安全信息是安全活动所依赖的资源。

第三章安全认识论

第三章安全认识论

第三章安全认识论人类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的。

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都存在安全问题。

然而,生产活动是人类活动中最基本、最大量的活动。

因此,生产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就是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续,不仅要采取各种安全措施来解决生产中的不安全问题,还要研究生产过程中各种不安全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由此逐步形成自己的安全观和创造发展安全科学技术的条件。

第一节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安全与事故的关系从上述两章的分析中可知,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需要。

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一下安全所涉及的科学内容,不难看出其中安全条件与自然科学有关:安全机制与人体科学和思维科学有关;安全管理与系统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关等。

所以说,安全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安全科学是一门跨门类、综合性很强的横断科学,也是一门典型的交叉科学。

安全与事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即有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才需要安全,有了安全的保证,才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某一安全性在某种条件下认为是安全的,但在另一条件下就不一定会被认为是安全的了,甚至可能被认为是很危险的,绝对的安全,即100 %的安全性是安全性的最大值,这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达到的,但却是社会和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实践中,人们或社会客观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可或接受了某一安全性(水平),当实际状况达到这一水平,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低于这一水平,则认为是危险的。

此外,安全与事故的关系还具有如下特征:1 、安全的极向性这一属性有如下三层含义:(1)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事故、危害与安全保障)是一种“零―无穷大”事件,或称“稀少事件”。

即事故或危害事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趋向零),而一旦发生后果却十分严重(趋向无穷大),例如煤矿瓦斯爆炸、烟花爆竹厂的爆炸等;二是危害事件的作用强度有时是很小的,但具有累积效应,主要表现为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危害涉及的范围或人数却广而多(例如煤矿井下粉尘、水泥厂的粉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安全认识论
第一节 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安全和事故的关系
安全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安全科学 是一门跨门类、综合性很强的横断科学, 也是一门典型的交叉科学。
绝对的安全,即100%的安全性是安全性的 最大值,这很难,甚至不可能达到,但却是社会 和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安全的自然属性还反映在:安全是人的生 理与心理的需要。
工伤事故构成要素
伤害部位 伤害种类 伤害程度: 死亡——损失工作日6000天及以上 重伤——损失工作日105天及以上 轻伤——损失工作日1天及以上
工伤事故类别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器工具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刺割 高处坠落
坍塌 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 火药爆炸 瓦斯爆炸 锅炉和受压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 其他伤害
引起不安全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点: ①缺乏安全知识和经验,或不知道有危
险; ②生理缺陷或生病、迟钝、忧伤、体力
不足; ③过度疲劳、睡眠不足; ④注意力不集中,操作时心不在焉; ⑤劳功态度不端正; ⑥酒醉; ⑦不懂装懂,满不在乎。
(2)物 所谓物包括原料、燃料、动力、设备、工具、
成品、半成品等。物的 不安全状态有以下几种:
②劳动组织不合理;
③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杳指导,或检查指导失误;
④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挪用安全措施费用,不认 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
⑤教育培训不够,工作人员不懂操作技术知识或经验不足, 缺乏安全知识;
⑥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生理或身体有缺陷,如有疾病, 听力、视力不良等。
(4)环境的原因
根据生产事故所造成的后果不同,分为 设备事故 人身伤亡事故 未遂事故—险肇事故
工伤事故
工伤事故指企业的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 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 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之影响,或虽然 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 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影响,致使身 体受到伤害,暂时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 的事故,称为工伤事故
工伤事故主要影响因素
(1)人 所谓人,包括操作工人、管理干部、事故现场的在
场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它们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重 要致因。 主要包括:
①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②冒险作业或高速操作; ③人为地使安全装置失效; ④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作 业; ⑤不安全地装载、堆放、组合物体; ⑥采取不安全的作业姿势或方位; ⑦在有危险的运转设备装置上或在移动的设备上进行 工作;不停机,边 工作边检修; ⑧注意力分散,嬉闹、恐吓等。
①设备和装置的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 磨损和老化;
②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 ③工作场所的面积狭小或有其他缺陷; ④安全防护装置失灵; ⑤缺乏防护用具和服装或防护用具存在缺陷; ⑥物质的堆放、整理有缺陷; ⑦工艺过程不合理,作业方法不安全。
(3)管理的原因 管理的原因即管理的缺陷。
主要有:
①技术缺陷、指工业建、构筑物及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 的设计、选材、安装、布置、维护维修有缺陷,或工艺 流程、操作方法方面存在问题;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
它是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指的是:
①自然环境的异常,即岩石、地质、水文、 气象等的恶劣变异;
②生产环境不良,即照明、温度、湿度、通 风、采光、噪声、振动、空气质量、颜色 等方面的存在缺陷。
以上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 为以及环境的恶劣状态都是导致事故发生 的直接原因。
一、事故及其分类
事故是意外的灾祸或损失,是指人们在实现 其目的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目的行动 暂时或永远停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按性质: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 按伤亡程度不同:轻伤、重伤、死亡事故。
生产事故
生产事故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 伤害人体、损坏财务,影响生产正常进行 的意外事故。
II. 1936 年海因里希(Heinrich) 提出了应用多米诺骨 牌原理研究工人受伤害导致事故的五个顺序过程, 即伤亡事故顺序五因素。
III. 1953 年巴内尔(Barer) 又将上述理论发展为“事件 链”, 提出导致事故发生的诸因素是一系列事件的 链锁, 一环连一环。它是事故因果理论的基础。
(5)事故处置情况 事故处置情况系指:
①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作出正确的判 断和反应;
②一旦发生事故,是否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 施,防止事态恶化和扩大事故;
③抢救措施和对负伤人员的急救措施是否妥 当。
二、事故模式理论
事故模式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辑 抽象或数学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 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 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 造成损失的理论。
安全的社会属性还反映在:自从人类有组 织活动以来,社会安定、有序、进步,始 终是各社会阶段追求的目标,而这一目标 实现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安全,这是社会 促进安全的主动因素。
安全的极向性
1、研究对象的两极 2、安全及危害 3、极小投入与极大安全
避免事故或危害有限性
事故可避免,但不能完全避免 事故之不良作用后果可避免,但不能完全
即事故模式理论是从本质上阐明工伤事故的 因果关系,说明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后 果的理沦,它对于人们认识事故本质,指导 事故调查、事故分析及事故预防等都有重要 的作用。
事故模式理论发展历程:
I. 1919 年格林伍德提出“有事故倾向的工人”的概 念。1926 年纽伯尔德和1939 年的法默等人都曾 支持这种夸大工人性格特点在事故中的作用的观 点, 认为一个有事故倾向的工人具有较高的事故 发生概率, 而与工作任务、生活环境无关。这种 “具有事故倾向的素质论”因受到广泛的批判,早 已被排出事故致因理论的行列。
避免
第二节 事故的基本特征
事故的因果性 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复杂性
第三节 事故模式理论
通过多年的实践,人们总结出Hale Waihona Puke 付事故的办 法有两种,即: 问题出发型
问题发现型
为了提高人们的安全认识水平,更好地防止 事故的发生,不仅需要了解对付事故的方 法,也要了解事故原理及其相关的事故模式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