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
中医艾灸疗法
![中医艾灸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da721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12.png)
中医艾灸疗法中医艾灸疗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自古以来就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
艾灸疗法利用艾条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和中药气味,通过作用于特定的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它不仅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以达到健康的状态。
一、艾灸的原理及作用机制艾灸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燃烧的艾条产生的热量和草本香气渗入体内,刺激穴位和经络,实现治疗效果。
根据中医理论,灸疗可以疏通经络,温通经脉,活血化瘀,调整人体气血的流动,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和治病的目的。
艾灸疗法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温通经脉:燃烧的艾条产生的温热作用可以通过经络传导到身体各个部位,促进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
2. 活血化瘀:艾草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刺激血液循环,加速瘀血的吸收和代谢,减轻疼痛,促进伤口的愈合。
3. 调理阴阳:根据中医理论,艾灸可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养生的目的。
4. 提高免疫力:艾灸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增加抵抗力,预防疾病。
二、艾灸疗法的适应症艾灸疗法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养生。
它主要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风寒湿痹: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艾灸可以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缓解疼痛。
2. 内脏病痛:如胃痛、腹痛、背痛等,艾灸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3. 女性病痛:如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等妇科疾病,艾灸可以调理月经,舒缓痛经,促进炎症的吸收。
4. 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艾灸可以疏风散寒,温通经络,减轻症状,提高免疫力。
三、艾灸的常见方法艾灸疗法有多种方法和配方,根据具体疾病和个人体质,选择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常见的艾灸方法包括:1. 直接灸法:将艾条点燃后,将燃烧的部分对准穴位,或者沿着经络轨迹进行灸热作用。
2. 距离灸法:将艾炷点燃后,将其悬置在距离穴位几厘米的地方,利用艾的热力及草本香气来刺激穴位。
艾灸疗法PPT课件
![艾灸疗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91cf5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3.png)
发展趋势及前景
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中医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艾灸疗法在临床应用、教学科研 、产品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未来,艾灸疗法将继续朝着规范化、标准 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前景展望
艾灸疗法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在治未病、慢性病康复及亚健康调理等领域具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随着人们对自然疗法和绿色医疗的日益关注,艾灸疗 法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冲任的作用。
神阙
位于肚脐中央,具有温 阳救逆、利水固脱、调
理肠胃的作用。
命门
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 具有温肾壮阳、培元固 本、强健腰膝的作用。
季节性养生保健方法
春季养肝
春季是肝气升发的季节,艾灸 肝俞、太冲等穴位可养肝护肝
。
夏季养心
夏季是心火旺盛的季节,艾灸 心俞、内关等穴位可养心安神 。
秋季养肺
秋季是肺气清肃的季节,艾灸 肺俞、太渊等穴位可养肺润燥 。
小儿厌食
艾灸足三里、脾俞等穴位,健脾开胃 ,增进小儿食欲。
小儿遗尿
通过艾灸关元、中极等穴位,固肾缩 尿,治疗小儿遗尿问题。
其他领域应用
亚健康调理
针对疲劳、免疫力低下等亚健康 状态,艾灸相应穴位进行调理。
美容美体
通过艾灸面部、腹部等特定部位, 达到美容养颜、减肥瘦身的效果。
保健养生
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选择相应穴 位进行艾灸保健养生。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确定穴位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当的穴 位进行施灸。
02
点燃艾绒或艾条
将艾绒或艾条点燃,注意火头要旺, 火力要均匀。
01
灸后处理
施灸完毕后,将艾灰清理干净,检查 灸痕情况,询问患者感受,并做好记 录。
艾灸疗法的作用及操作方法
![艾灸疗法的作用及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287e5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6.png)
艾灸疗法的作用及操作方法艾灸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它使用艾草燃烧产生的热力和草药挥发出的有效成分,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效果。
这种疗法起源于中国,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中药的治疗体系中。
艾灸疗法主要通过热力和草药的双重作用来调节和激活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调理脏腑功能、强化体质、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 温通经络:艾灸的热力可以进入人体经络,刺激经络对外界刺激的感应和反应,达到通经络、疏导血脉、促进气血循环的作用。
2. 温散寒湿:艾草是一种温热性质的草本植物,艾灸可以将艾草挥发的有效成分引导入人体经络,从而温散寒湿,改善寒湿引起的各种疾病。
3. 益气养血:艾草所含有的有效成分可以刺激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症状,如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等。
4. 祛湿除痹:艾灸的温热作用可以促进湿气的排泄,改善湿气引起的疼痛和关节僵硬。
5. 驱邪解毒:艾灸的热力可以被用来对抗寄生虫和病毒,具有驱除寄生虫、解毒的功效。
艾灸的操作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将介绍一种常见的操作方法:1. 准备工作:准备艾条和艾灸器材,艾条的选择应当根据个人体质和需要进行选择,一般来说,艾条分为艾叶和艾绒两种,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治疗目的。
准备好艾条后,将其点燃,待其冒烟并散发出香味后,开始进行艾灸。
2. 选择穴位: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
一般来说,选择腹部、脚底、腿部等部位比较常见,具体要根据个人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
3. 艾灸过程:将点燃的艾条按照适当的距离离开皮肤,不要直接接触皮肤,以免烫伤。
在穴位附近以适度的距离上下移动艾条,使其热力能够均匀地分布在穴位周围。
一般来说,每个穴位的艾灸时间为10-20分钟,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艾灸过程中,应当根据个人的感受,调整艾条与皮肤的距离和艾条的火候。
4. 结束和善后:在艾灸结束后,注意熄灭艾条的火焰,并确保艾条充分冷却后存放好。
此外,还应当注意保持良好的休息,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从而巩固艾灸的效果。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dca68902d276a200292efd.png)
艾灸有哪些禁忌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 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 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 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 灸。 6、各种皮肤病患者(不管是良性还是 恶性),脓疮,皮肤出血,尽量不碰 不灸
艾灸有哪些禁忌
禁灸病症: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 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 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 急性传染性疾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艾灸常用穴位
命门 取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位于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 功能:命门者,诸精神之舍也。男子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是 生命的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故称命门。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 曲池 位置:人体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 中点。 取穴:取该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侧腕的取穴姿势,曲池穴位于肘部, 寻找穴位时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功能: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 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消炎止痛,治疗便秘, 腹泻。 内关 取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内关穴就在两根筋的位置。 功能: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 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 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有关此穴的治 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等。
艾灸疗法
part1 概述
part2 作用
part6 艾灸后反应
part3 操作流程
part5 禁忌
part4 注意事项
概述
灸法,又称“艾灸”,是以艾绒为主 要原料,点燃后置于体表对一定穴位 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 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 起到温通经络,益气活血,扶正祛邪, 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2024版艾灸疗法新PPT课件
![2024版艾灸疗法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68e69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2.png)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智能化辅助设备,如智能艾灸仪等。这些设备可以辅 助医生进行艾灸治疗,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加强
艾灸疗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可能会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得到更多关注。通 过与国际医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艾灸疗法在国际上的认可和应用。
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艾灸能够刺激人体产生愉悦感,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 绪。
改善睡眠质量
艾灸能够调节人体生物钟,促进褪黑素等睡眠相关激素的分泌,有 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提高认知能力
艾灸能够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有助于 提高认知能力。
现代科技在艾灸领域创新实践
1 2
智能化艾灸设备研发 结合现代科技,研发智能化艾灸设备,实现精准 控温、控时、控烟等功能,提高艾灸疗效及安全 性。
腹泻
艾灸神阙、天枢等穴位, 能够减轻腹泻症状,如腹 痛、腹泻等。
便秘
艾灸大肠俞、上巨虚等穴 位,有助于缓解便秘引起 的腹胀、排便困难等症状。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前列腺炎
艾灸关元、中极等穴位,可缓解前列 腺炎引起的尿频、尿急等症状。
尿路感染
月经不调
艾灸子宫、归来等穴位,有助于缓解 月经不调引起的痛经、经量异常等症 状。
艾灸疗法新PPT课件
目 录
• 艾灸疗法概述 • 艾灸材料与方法 • 常见病症的艾灸治疗 • 特殊人群的艾灸应用 • 现代科学视角下的艾灸研究 • 总结与展望
01
艾灸疗法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艾灸疗法是一种利用艾叶制成的艾 条或艾炷,在人体特定穴位上进行 烧灼、熏熨,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的中医外治法。
中医调理艾灸疗法的应用指南
![中医调理艾灸疗法的应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1141f3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4.png)
中医调理艾灸疗法的应用指南艾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的热量和艾叶的特殊成分刺激人体经络,调理身体健康。
艾灸疗法在中医中应用广泛,并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调理方式。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关于中医调理艾灸疗法的应用指南。
一、什么是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一种运用燃烧艾叶对人体穴位进行热刺激的疗法,主要通过艾叶的特殊成分与热效应来调理身体。
艾叶通常由艾蒿制成,经过干燥后点燃并放置在距离皮肤一定距离上的穴位上,通过艾叶的温热刺激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和经络运行。
二、艾灸疗法的原理艾灸疗法的原理基于中医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热刺激:艾灸时,艾叶的温热能够直接渗透至皮肤和穴位,产生刺激,使身体局部温度升高。
这种温热刺激可以促进局部气血流通,加速新陈代谢,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
2. 药效刺激:艾叶中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如挥发油、萜类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通过燃烧和温热作用释放出来,可以刺激穴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改善气血循环。
3. 经络调理:中医认为人体内有经络系统,艾灸疗法的温热刺激可以促进经络的通畅,调理经脉的阴阳平衡,恢复身体自身的调节能力。
三、艾灸疗法的应用指南1. 艾灸的选择在选择艾叶时,应选择成熟的艾蒿茎叶,并经过晾晒至干燥状态。
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还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艾叶,如滋阴降火的白艾叶、温热通经的黑艾叶等。
2. 艾灸的方法在艾灸前,应对皮肤进行清洁,并准备好艾香和艾灸器具。
然后将艾叶点燃后,保持一定的距离将艾灸头对准穴位进行温热刺激。
刺激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可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3. 艾灸的适应症艾灸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的调理,如寒痹、经络不畅、气血不足等。
具体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肩颈疼痛、腰酸背痛、关节炎、经期不调、失眠等。
艾灸疗法还可以用于美容养生,如祛斑祛痘、延缓衰老等。
4. 注意事项在进行艾灸疗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艾灸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烟尘对呼吸系统的刺激。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7ead82cc22bcd126ff0ca4.png)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灸焫(音ruo,灸法的最早名词,现代统称为灸法)是一种用火烧灼的治病方法。
汉代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上说:‚灸,灼也,从火(音‘久’),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
……刺以石针曰砭,灼以艾火曰灸。
‛扼要地说明了什么是灸法。
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之一,是祖国针灸医学的组成部分。
所谓灸法,是利用菊科植物艾叶作原料,制成艾绒,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纶》上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概括地说明了灸法治病的特性和效果。
灸法不仅能治病,而且能防病。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上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则瘴疠、瘟疟之气不能着人。
‛这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近代日本医家有在整个工厂、学校全体施以灸灼,作为一项保健措施,实验结果证明灸法确有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针与灸都是在经络穴位上施行的,有其共同之处,两者往往结合艾灸疗法使用。
但是必须指出,灸法有其自己的独到之处,不能以针代灸。
过去国内外有许多名医单用灸法治病。
我国和日本都有专门灸师,与针师并列。
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根据【黄帝内经。
灵柩】解释:‚针是泄法,灸是补法‛。
实证、病在表、泄热、阳亢等适宜用时针法泄和解表;而由实转虚、病在里、寒症、阴阳皆虚就不能用针法泄了,用药剂治疗,药剂所不达,就用艾灸的。
由于古文习惯与现在有很大的区别,很容易产生误解。
灸法虽然略有烧灼皮肤之痛,但不像针刺那样深入肌肉而达体内,所以人们不甚畏惧而乐于接受,是很容易推广的一种治病方法。
《艾灸疗法》课件
![《艾灸疗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71e4a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f.png)
艾灸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使用燃烧的艾草对穴位进行热刺激,具有 独特的疗效。本课件将为您介绍艾灸疗法的概述和其在中医保健中的应用。
艾灸的历史及发展
艾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源远流长。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经历了多个时 期的发展和演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艾灸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操 作方法。
3 避免在空腹或饱食后进行灸治疗
4 注意个人卫生
艾灸时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对消化系统产生不 良影响。
进行艾灸前应注意个人卫生,以免交叉感染。
艾灸的禁忌症
孕妇
孕妇应避免艾灸,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皮肤病患者
患有皮肤疾病的人应避免艾灸,以免加重病情。
感染性疾病患者
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人应避免艾灸,以免传染给他人。
使用艾草的寒凉性质,疗法针对寒凉症状的穴位进 行治疗。
艾灸的常见穴位
足三里
位于下肢,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效果。
大椎
位于颈椎部位,对颈椎病和头晕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元
位于下腹部,有温补肾阳、益气固脱的作用。
太阳穴
位于头部,有舒筋活络、清热明目的功效。
艾灸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
准备好艾草、艾绒、灸盒等工具。
过度的艾灸可能导致身体感到过热或不适,应及 时就医或暂停治疗。
3 过敏反应
4 疗效不明显
某些人对艾草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应谨慎选择和 使用艾草。
部分人对艾灸可能没有明显的疗效,应寻求其他 适合的治疗方法。
2
选择穴位
根据需要治疗的症状选择合适的穴位。
3
燃烧艾草
将艾草点燃,产生烟雾和温热。
4
灸热穴位
将艾绒或艾炷放在穴位上,热疗穴位。
艾灸疗法 ppt课件【47页】
![艾灸疗法 ppt课件【47页】](https://img.taocdn.com/s3/m/8b36511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6f.png)
带下、久泄、久痢、PPT课痰件 饮等。
9
(三)消瘀散结
灸能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
故瘀结自散。常用于治疗气血
凝滞 之疾,如乳痈(急性乳腺
炎)初起、瘰疬(颈淋巴结
核)、瘿瘤等疾病。
PPT课件
10
(四)防病保健
《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 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
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
(二)悬 灸
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 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 触皮肤。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 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 肤3~5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 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施灸 10~15分钟。
PPT课件
31
艾条灸
PPT课件
32
悬灸
温和灸
雀啄灸
PPT课件
回旋灸
PPT课件
42
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一般需要灸治者均可采用。对小 儿、妇女及畏惧灸治者最为适宜
PPT课件
43
二、灸法的注意事项 (一)施灸的先后顺序
部位
先上后下 先阳后阴
艾炷
先小后大
壮数
先少后多 PPT课件
44
(二)施灸的禁忌
1.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 灸疗。
2. 对 颜 面 、 五 官 、 有 大 血 管 的 部 位、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 痕灸。
如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
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
泄泻、痢疾等。 PPT课件
8
(二)扶阳固脱
《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 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凡气虚下陷或阳气欲脱之危证,皆
艾灸疗法PPT课件
![艾灸疗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52fdb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7.png)
03
艾灸疗法实证研究
艾灸疗法在常见病治疗中的应用
01
02
03
感冒
艾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 提高身体免疫力,缓解感 冒症状,缩短病程。
慢性胃炎
艾灸能够温中散寒、活血 通络,对慢性胃炎引起的 胃痛、胃酸过多等症状有 明显改善作用。
关节炎
艾灸可以缓解关节炎的疼 痛,改善关节活动功能, 促进炎症消退。
艾灸疗法与传统中医理论的结合
艾灸疗法PPT课件
目录
• 艾灸疗法简介 • 艾灸疗法操作方法 • 艾灸疗法实证研究 • 艾灸疗法与传统养生 • 艾灸疗法实践经验分享
01
艾灸疗法简介
艾灸疗法的起源与历史
艾灸疗法起源于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古代,艾灸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保健。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灸疗法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一种受欢迎的自然疗法。
经络学说
艾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 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 的目的,符合中医经络学 说。
脏腑理论
艾灸通过调理脏腑功能, 平衡体内阴阳,符合中医 脏腑理论。
辨证施治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 选择合适的艾灸方法和穴 位,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 的原则。
艾灸疗法的现代科学研究进展
免疫调节
现代研究表明,艾灸能够调节免 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通过实践艾灸疗法,我深刻体会到其 在缓解身体疼痛、改善睡眠质量、调 节情绪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在实践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问题,如 避免烫伤、注意室内空气流通等,以 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
艾灸疗法的操作技巧
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是确保艾灸效果 的关键,如选择合适的穴位、控制火 力大小、保持适当距离等。
艾灸疗法在家庭保健中的应用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e9e6d4196c175f0e7cd13776.png)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使用艾绒制成的艾炷、艾卷,点燃后,在身体相应的穴位上施行熏灸,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艾灸疗法是使用艾绒制成的艾炷、艾卷,点燃后,在身体相应的穴位上施行熏灸,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一、艾条的制作方法艾灸疗法的主要材料为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加工而成。
选用野生向阳处5 月份长成的艾叶,风干后在室内放置1 年后使用,此称为陈年熟艾。
取陈年熟艾去掉杂质粗梗,碾轧碎后过筛,去掉尖屑,取白纤丝再行碾轧成绒。
也可取当年新艾叶充分晒干后,多碾轧几次,至其揉烂如棉即成艾绒。
1.艾炷的制作将适量艾绒置于平底磁盘内,用食、中、拇指捏成圆柱状即为艾炷。
艾绒捏压越实越好,根据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蚕豆大、麦粒大3 种,称为大、中、小艾炷。
2. 艾卷的制作将适量艾绒用双手捏压成长条状,软硬要适度,以利炭燃为宜,然后将其置于宽约5.5 厘米、长约25 厘米的桑皮纸或纯棉纸上,再搓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浆糊将纸边粘合,两端纸头压实,即制成长约20 厘米,直径约1.5 厘米的艾卷。
3.间隔物的制作在间隔灸时,需要选用不同的间隔物,如鲜姜片、蒜片、蒜泥、药瓶等。
在施灸前均应事先备齐。
鲜姜、蒜洗净后切成约2-3 毫米厚的薄片,并在姜片、蒜片中间用毫针或细针刺成筛孔状,以利灸治时导热通气。
蒜泥、葱泥、蚯蚓泥等均应将其洗净后捣烂成泥。
药瓶则应选出相应药物捣碎碾轧成粉末后,用黄酒、姜汁或蜂蜜等调和后塑成薄饼状,也需在中间刺出筛孔后应用。
二、艾灸的方法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
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
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d9e807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2.png)
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艾灸疗法简介•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注意事项和禁忌•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研究和发展•结论01艾灸疗法简介艾灸疗法源于中国古代医学,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悠久艾灸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们通过劳动发现了艾叶的温热性质,逐渐总结出了艾灸的治疗方法。
源于劳动艾灸疗法的历史和起源艾灸通过温热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艾灸疗法的原理和功效温热刺激艾灸可以调节内分泌,改善女性月经不调和痛经等问题。
调节内分泌艾灸有助于舒缓疲劳,促进睡眠,提高身体免疫力。
舒缓疲劳工具多样艾灸的工具包括艾条、艾炷、艾灸盒等,不同工具在不同场合下使用,具有不同的效果。
种类繁多艾灸疗法有多种,如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等,针对不同的病症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操作简便艾灸疗法操作简便,易学易懂,家庭保健也可以轻松掌握。
艾灸疗法的种类和工具02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艾灸大椎、风门、风池,可祛风散寒,缓解感冒症状。
感冒咳嗽脾胃不和艾灸身柱、肺俞、定喘,可宣肺止咳,治疗咳嗽气喘。
艾灸中脘、脾俞、足三里,可健脾和胃,调整消化功能。
030201艾灸大椎、风池、颈部夹脊穴,可活血通络,缓解颈椎病症状。
颈椎病艾灸肾俞、腰阳关、委中,可补肾强腰,缓解腰痛症状。
腰痛艾灸膝眼、鹤顶、阳陵泉,可舒筋活络,缓解关节炎症状。
关节炎艾灸气海、关元、子宫,可温经散寒,缓解痛经症状。
痛经艾灸膻中、乳根、期门,可疏肝理气,缓解乳腺增生症状。
乳腺增生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可补气养血,促进产后身体恢复。
产后调理小儿咳嗽艾灸肺俞、膻中、足三里,可宣肺止咳,治疗小儿咳嗽。
小儿腹泻艾灸神阙、中脘、天枢,可温中散寒,缓解小儿腹泻症状。
小儿积食艾灸中脘、脾俞、足三里,可健脾和胃,调整小儿消化功能。
艾灸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03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艾灸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轻度至中度的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
《艾灸疗法》ppt课件
![《艾灸疗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e9d4d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9.png)
饮食调养建议
温补为主
01
艾灸疗法以温补为主,因此饮食也应以温补为原则,多食用温
性食物,如红枣、桂圆、生姜等。
营养均衡
02
在温补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适量摄入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避免寒凉
03
避免食用过于寒凉的食物,如冷饮、雪糕等,以免影响艾灸疗
效。
起源
艾灸疗法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发现 用火熏烤身体的某些部位可以减轻疼 痛,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艾灸逐渐 成为一门独特的医疗技术。
艾灸疗法原理
01
02
03
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内有经络系 统,艾灸通过刺激穴位, 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
温热作用
艾灸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 温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疗法》ppt课件
目录
• 艾灸疗法概述 • 艾灸材料与方法 • 常见病症的艾灸治疗 • 艾灸疗法的辅助手段 • 艾灸效果评估与注意事项 • 总结与展望
01
艾灸疗法概述
定义与起源
定义
艾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 过燃烧艾叶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热刺 激,以调整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 到治病养生的目的。
雀啄灸
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 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
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 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 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操作技巧
选择正确的艾灸材料,根据病情和穴位选择合适的艾灸方法,掌握正确的艾灸 时间和温度。
药物作用
艾叶本身具有温经散寒、 活血通络的功效,燃烧后 药性可通过皮肤渗透,起 到药物治疗的作用。
04中医适宜技术-艾灸疗法
![04中医适宜技术-艾灸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18174dbd69dc5022aaea00ff.png)
(二)悬灸:
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5cm 处熏烤,使患者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一般 施灸时间10~15分钟。常用的悬灸方法有温和灸、 雀啄灸、回旋灸、温盒灸等。
•1.温和灸:
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2~ 3cm左右处熏烤,使患者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 感,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一般施灸时间10~15 分钟。
3.操作:
悬灸法,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灸15~20 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提示:艾灸时,时刻询问患者的局部感觉, 避免烫伤。
(六)厥证
*厥证是指骤起而短暂的意识和行动的丧失。 *其特征为突感眩晕、行动无力、迅速失去 知觉而昏倒,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清醒。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脑组织短暂性缺血、缺 氧所致的各种疾病。
操作步骤:
1.主穴: 风池、大椎、曲池、合谷、尺泽。 2.配穴: *风寒加风门、肺俞、列缺; *气虚加足三里; *身痛加大杼; *腹痛、腹泻加神阙。
操作步骤:
3.操作: 悬灸法或隔姜灸法,每次选取3~4穴, 每穴每次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 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至痊愈。 *提示:在感冒流行季节,可按上述方法 预防性治疗1周。
2.雀啄灸:
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 如鸟雀啄食一样,一般施灸时间5~10分钟。
3.回旋灸:
用点燃的艾条与施灸部位皮肤保持一定距离 2-3cm,均匀地左右移动或往复回旋熏烤施灸。
4.温盒灸:
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穴位或痛点) 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部位上方的灸盒中, 或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每部位灸20~30分钟。 一次主穴: 中极、气海、三阴交。 2.配穴: *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 *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 *寒凝加归来、地机; *气滞加肝俞、太冲。
艾灸疗法ppt课件
![艾灸疗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3040b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2.png)
选取大椎、风门、风池,艾灸15分钟,每天 一次。
颈肩疼痛
选取颈夹脊、肩井、天宗,艾灸10-15分钟 ,每天一次。
慢性胃炎
选取中脘、足三里,艾灸20分钟,每天一次 。
膝关节疼痛
选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艾灸15-20分 钟,每天一次。
艾灸疗法与其他疗法的比较
与药物治疗比较
艾灸疗法注重整体调理,通过温热刺 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相比药物治疗,艾灸 疗法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与推拿按摩比较
艾灸疗法与推拿按摩各有所长。推拿 按摩以舒缓肌肉紧张、放松身体为主 ,而艾灸疗法则通过温热刺激,促进 气血流通,适用于寒证、虚证较多。
艾灸疗法的效果评估与案例分享
评估方法
采用症状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分 数越高,效果越好。
案例分享
一位长期慢性胃炎患者,通过坚 持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逐 渐缓解了胃痛、胃胀等症状,恢 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艾灸疗法在康复科的应用
介绍艾灸疗法在康复科的应用,如中风后遗症、骨折康复等,并说 明其对促进康复的作用。
艾灸疗法的科学研究进展
艾灸疗法的科学研究概况
01Biblioteka 介绍国内外对艾灸疗法的研究现状,包括研究机构、研究方法
和研究成果等。
艾灸疗法对免疫调节的影响
02
探讨艾灸疗法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如提高免疫力、减少炎症反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艾灸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艾灸的原理和临床应用,有助于 提高艾灸疗法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
艾灸疗法的创新研究与技术发展
艾灸疗法的科学研究
深入研究艾灸的作用机制,探索其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疗效和优势,为艾灸疗法 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艾灸疗法评定标准
![艾灸疗法评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0b162f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5.png)
艾灸疗法评定标准
1. 背景介绍
艾灸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制成的艾条或灸盒,将热能传导到特定穴位上,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由于艾灸疗法的广泛应用,需要制定一套评定标准,以确保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评定标准内容
2.1 安全性评定
- 对艾草的质量要求:艾草应无霉变、异味等异常情况,符合卫生标准。
- 燃烧过程的安全性:艾条或灸盒应无明显燃烧残留物,不得有明火,确保使用过程中不会引发火灾事故。
- 对使用者的安全性考虑:制定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如避免烫伤等。
2.2 疗效评定
- 制定艾灸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明确适宜使用艾灸疗法的疾病或症状,并列出禁忌症,以避免因错误使用引发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
- 确定疗程和疗效评估:制定艾灸疗法的疗程标准,同时考虑疗效评估指标,以确保疗效的客观评定。
2.3 卫生标准
- 对艾灸器具的清洁和消毒要求:明确艾条或灸盒的清洗、消毒方法,以防止交叉感染或其他卫生问题。
- 制定艾灸场所的卫生要求:包括艾灸场所的通风要求、床上用品的清洁要求等,以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3. 实施与监督
- 制定相关部门的责任与监督措施: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力,确保评定标准的实施和监督。
- 艾灸疗法机构的备案管理:要求艾灸疗法机构按照评定标准进行备案,并定期进行审核和更新。
以上是艾灸疗法评定标准的基本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细化和完善评定标准的各个方面。
评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规范艾灸疗法的使用,提高疗效,并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艾灸疗法的原理与作用促进气血循环调节阴阳平衡
![艾灸疗法的原理与作用促进气血循环调节阴阳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9e475e5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8.png)
艾灸疗法的原理与作用促进气血循环调节阴阳平衡艾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它通过燃烧艾条或压缩成艾叶,运用火热的刺激作用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
本文将从艾灸的原理及其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艾灸的原理艾灸疗法源于古代中医的独特理论,其治疗效果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
1. 热刺激原理:艾灸通过热刺激作用,可以刺激皮肤和经络,使阳热进入体内达到疾病部位,从而起到调理作用。
2. 气血运行原理: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
艾灸可以通过温热的刺激,促进气血的流动,调节经络的通畅。
3. 理气祛湿原理:湿气是中医认为导致身体不适和疾病的一种因素,艾灸具有理气祛湿的作用,可以改善湿气阻滞的情况。
二、艾灸的作用艾灸作为中医疗法的一种,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血液循环:艾灸可以通过燃烧的热量和艾叶的刺激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动缓慢的问题。
这对于一些气血不足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来说,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
2. 调节免疫系统: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改善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艾灸的刺激作用还可以增加白细胞的数量,提高抗体的产生,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3. 缓解疼痛:艾灸具有独特的止痛作用。
热刺激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刺激胜过疼痛的感受,使人体产生舒适的感觉,从而缓解疼痛。
这对于一些慢性疼痛患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症状的缓解有着明显的效果。
4. 调节阴阳平衡:艾灸疗法具有较好的平衡阴阳之功效。
通过温热的刺激,艾灸可以促进阴阳之气的相互转化,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这对于一些体内阴阳失衡的人群,如月经不调、失眠等问题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总而言之,艾灸疗法通过热刺激的作用,促进气血循环,调节阴阳平衡,具有多种多样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然而,对于艾灸疗法的应用,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个体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方法和穴位。
艾 灸 疗 法
![艾 灸 疗 法](https://img.taocdn.com/s3/m/43e38458ad02de80d4d840b4.png)
艾灸疗法技术部孟凡超艾灸疗法是针灸学的主要内容及组成部分,是中华名族的一大发明。
几千年来,在对疾病的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为人民的健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艾灸疗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疗效神奇、适应症广泛。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灸能活跃脏腑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对心血管、呼吸、神经、消化、血液、内分泌、生殖系统的功能具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它不仅可以治病,也是很好的保健方法。
健康人群长期施灸,可以使体质增强,提高免疫力和防病能力。
一、什么是灸法。
艾灸疗法就是将燃烧的艾绒或艾条,在人体穴位或患处,直接或间接借其温热性和艾的有机成分刺激,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目的。
二、艾灸疗法的起源艾灸疗法是一种独特的治疗保健方法,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
当时,人们利用钻木取火以后,被火灼伤,发现其具有治病、疗伤的效果,而逐渐运用产生了艾灸疗法。
在医学著作中,最早见于《素问。
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寒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凛冽,其民乐野处而觅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炳、顾灸炳者,病从北方来。
”而艾灸疗法的提出,是春秋时期的孟柯(公元前372—289年)《孟子。
离娄》中说:“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指的就是艾灸。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灸,灼也,从火音“久”。
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之,刺以石针曰针,灼以艾火曰灸,即是此义。
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论》上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阳,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艾灸疗法在我国古代很盛行不少医术都有所记载,而其神奇疗效更有案可查,时至今日,在中医学者的不懈努力下,艾灸疗法这个祖国中医学的魄宝,更加璀璨夺目。
三、古代医家对艾灸的论述。
艾灸疗法安全有效,方便、经济、好学、操作简单,人人可用,古人对此皆有所论,陈延之所著《小品方》中:“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为师解经者,针灸随手而行,非师所解文者,但依图详文则灸,野问无图不解文者,但逐病所在便灸之,皆良法,但避其面目四肢显露外,以创出盘(瘢)为害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 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 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4、隔盐灸法:取神阙穴,用纯净食盐填敷于 脐部,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中间以针刺数孔,上 置大艾炷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 起,稍停后放下再灸。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 次艾灸7~10壮。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 特别提示:隔盐灸前应清洁神阙穴局部,艾灸 时时刻询问患者的局部感觉,避免烫伤。
特别提示:面瘫早期,应重灸翳风穴, 悬灸时间在30分钟以上为佳。面瘫恢复期, 可增加悬灸神阙穴以补益正气。面部皮肤娇 嫩,应避免灼伤皮肤。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 风寒。
(三)泄泻病(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泄泻亦称腹泻,常有脾胃虚弱、湿邪内盛而致, 以致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为临床表现。本病相 当于西医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治则:健脾化湿。常用悬灸法、隔盐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天枢、足三里。 2、配穴:胃脘胀痛者加中脘、内关;湿盛者加 上巨虚、阴陵泉;脾胃虚弱者加脾俞、公孙、气海; 命火虚弱者加命门、肾俞、关元、神阙;肝木乘脾 者加脾俞、太冲。
艾叶
容易燃烧 火力温和
选用干燥的艾叶,捣制后除去 艾绒的制作 杂质,即可制成纯净细软的艾绒, 晒干贮藏,以备应用。
灸法的作用
(一)温经散寒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 载:“脏寒生满病, 其治宜灸焫”
常用于治疗脏腑虚寒证及实寒证 如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 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 泄泻、痢疾等。
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 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 触皮肤。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 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 肤3~5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 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施灸 10~15分钟。
艾条灸
悬 灸一端点燃,对准应灸 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 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 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 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特别提示:注意膝关节的防寒保暖,增 强体质,肥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避免久行、 久立。
(六)项痹病 项痹常因督脉劳损、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等导 致经脉痹阻,以项部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 颈部活动受限,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本病 相当于西医的颈椎病。 治则:活血通经。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温 盒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颈部压痛点、颈夹脊、大椎、肩井。 2、配穴:督脉劳损者加命门、腰阳关;气血不 足者加足三里、神阙;风寒胜者加风门、肺俞;气 滞血瘀者加膈俞。
(四)痛经
痛经多因体质素弱,气血不足,冲任失调,胞宫 失养,复因情志失调、或经期受寒饮冷,以致经血滞 于胞宫而成。以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中发生周期性小 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 的原发性痛经 治则:温养冲任,通经止痛。常用悬灸法、隔姜 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中极、气海、三阴交。 2、配穴: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 肝俞,肾俞;寒凝加归来、地机;气滞加肝俞、太冲。
瘢痕灸 无瘢痕灸 隔姜灸 隔蒜灸 隔盐灸 隔附子饼灸
艾灸 常 用 灸 法 其他灸法
艾条灸 温针灸 温灸器灸 灯火灸 天灸
悬起灸
温和灸 雀啄灸 回旋灸
太乙针灸
实按灸 白芥子灸 蒜泥灸
雷火针天灸
将纯净的艾绒 , 放在平板上,用手 搓捏成大小不等的 圆锥形艾炷 ,艾炷 高1厘米左右,直径 0.8厘米左右,燃烧 完1柱为一壮。
(二)扶阳固脱
《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 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凡气虚下陷或阳气欲脱之危证,皆 可用灸法,以扶助虚脱之阳气。临床常 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 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 带下、久泄、久痢、痰饮等。
(三)消瘀散结
灸能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 故瘀结自散。常用于治疗气血 凝滞 之疾,如乳痈(急性乳腺 炎)初起、瘰疬(颈淋巴结 核)、瘿瘤等疾病。
*温和灸促进混合痔术后组织修复的临床 研究 *温和灸法治未病
2、雀啄灸
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 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 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一般施灸10~15分钟。 *雀啄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雀啄灸治疗术后腹胀 *雀啄灸治疗足跟痛38例
3、回旋灸
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 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 离,但不固定,而是均匀地 左右移动或往复回旋熏烤施 灸。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 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 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 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 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 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 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 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 烫伤。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 灸7~10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10次 为1疗程。
艾炷燃尽,易炷再灸
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
温胃止呕、散寒止痛
治疗因感寒而致的呕 吐、腹痛、痛经以及风寒 痹痛等。
2、隔盐灸
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 或于盐上再臵一薄姜片 上臵大艾炷施灸 艾炷燃尽,易炷再灸
连续施灸,不拘壮数, 以期脉复、肢温、证候改善
回阳、救逆、固脱
治疗急性寒性腹痛、 吐泻并作、中风脱证、 四肢发凉等。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 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 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 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7~10次为1疗程。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 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 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 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 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 烫伤。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 灸7~10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7~10 次为1疗程。
(二)面瘫病
面瘫常由风寒外袭,入中面部经络,以一侧面 部肌肉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露睛流泪、鼻 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 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周围性面 瘫。 治法:疏风通络,行气活血。常用悬灸法、隔 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翳风、颊车、地仓、合谷、阳白。 2、配穴:风邪胜者加灸太阳、风池;气虚者加 灸足三里。
5、温盒灸法: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 部位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灸 盒中的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 每部位灸20~30分钟,一次可艾灸数穴。每日 1次,7~10次为1疗程。 特别提示:灸法对颈椎病的颈型、神经 根型、椎动脉型疗效较好。同时要劳逸结合, 减少颈部劳损,防风寒,适当颈项功能锻炼。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 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 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每个月经周期,以月经前3~4天开始治疗, 5次为1疗程, 共治疗三个月经周期。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 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 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 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 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7~10壮。 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以每个月经周期的月经前 3~4天开始治疗, 5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 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 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 度。每日1~2次, 7~10次为1疗程。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 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 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 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 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 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5次为1 疗程。
特别提示:灸法具有温肾暖宫、活血化 瘀的功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月经 前后及行经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忌劳 累。
(五)膝痹病 膝痹常因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肝肾不 足、外邪痹阻经脉所致。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以 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活 动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本病相当 于西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则:通痹止痛。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局部压痛点。 2、配穴:血海、梁丘、犊鼻、膝眼,阴寒重者 加阴陵泉、足三里。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 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 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 度。每日1~2次,至治愈。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 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 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 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 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 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至痊愈。 特别提示:对于体虚易感冒者,可在夏季进行 预防性治疗。在感冒流行季节可按上述方法预防性 治疗一周。
二、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
(一)感冒 感冒常由外感风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 喷嚏、头痛、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等为主要表 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普通感冒。 治则:疏风解表散寒。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风池、大椎、曲池、合谷、尺泽。 2、配穴:风寒加风门、肺俞、列缺;气虚加足 三里;身痛加大杼;腹痛、腹泻加神阙。